第一篇:希德书院情况交流第一期-复旦大学
希德书院情况交流 第 1 期 2011.11.21
书院剪影
【班级动态】
▲首次班会。为了能够把握大二关键年、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生工作。开学伊始,我院各班级纷纷召开本学年第一次班会活动,部署新学期的各方面工作。
▲ “我心目中的书院生活”主题班会。为了推动希德书院软硬件的建设,完善希德书院各项制度,把书院建设成同学们心目中的理想书院,希德书院各班级召开了“我心目中的书院生活”主题班会活动。
▲庆祝中秋,各班举办各种形式特色活动。
■9月16日,10604班 “蓝月亮之夜”中秋晚会在南区工会顺利举行。■9月13-25日,10601班进行了中秋寝室布置与评比。
■9月13日,10603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期百家讲坛,由朱亦杨同学为大家带来题为“园林建筑文化”的讲座。
■9月29日,10602班同学在南娱举办了班级联欢会,中秋国庆,共同联欢。
▲秋高气爽,各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秋游活动。
■9月24日,10601班前往紫燕山的二日秋游,体验山间风光,农家生活。■9月24日,10602班乘车前往江苏阳澄湖踏青郊游。释放压力,欣赏旖旎风光。■9月17-18日,10603班同学去浙江桃花岛进行了踏青秋游活动。
■9月17-18日,10604班同学去浙江余姚进行了主题为“激荡漂流仙山谷”的秋游活动。
【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活动】
▲希德书院第一届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选举大会正式举行。2011年10月11日,筹备许久的复旦大学希德书院第一届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选举大会在光华楼东辅楼13楼多功能厅举行。共有服务器、蜗牛、小区工作组三支团队角逐第一届自管会主席团。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蜗牛团队获得最高的现场支持率,成为复旦大学希德书院第一届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主席团。
■链接一:学生自我管理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书院倡导学生的自主精神,积极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书院建设,为此将由全体同学选举产生书院第一届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为做好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希德书院学生自我管理筹备委员会于9月2日正式成立,成员由同学自荐或辅导员推荐产生。
■链接二:第一届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章程及选举办法拟定并公示。筹委会在充分了解同学意愿、发挥广泛民主的基础上,经过两周的细致准备、多次商议和修改完善,最终拟定了第一届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章程和选举办法,并于9月18日开始公示。根据章程及选举办法,第一届自管会将采取团队竞选的方式由全体师生直选产生,选举将于10月11日举行。
▲“书院之名,由你做主”。为更好地展现院风院貌,构建文明温馨的书院文化,增强全院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希德书院院名征集活动于9月3-21日举行,现已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共征集到23个备选院名。9月20-21日,筹委会同学在希德书院四个班级中进行了所有同学的投票征选。经统计,“希德书院”、“明烨书院”、“知为书院”、“卿云书院”四个院名高票胜出,其中“知为书院”和“卿云书院”并列第三名。
▲“中秋送祝福,书院一家亲”。一轮明月,几多欢笑,时至中秋佳节,筹委会同学积极开动脑筋、群策群力,为近四百名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每位书院同学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并于9月13日中秋节当天为书院同学送去中秋祝福与礼品。
师生互动
编者按:导师在学生心中有着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导师的一声赞扬、一句关怀可能真的改变一个学生的生活。从学生报上来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崇拜还有依恋、和感谢!因为导师和学生的互动随处可见,随时发生,学生报上来很多感人而温馨的小故事,但由于篇幅有限,这一期只能先放十之一二,希望后面有机会展现更多。。
1、导师: 符维娟
学生:亓炳堃、冯骞驰、操神送
导师约同学们到家里去做客,由于是放假时间其他同学没能一同前往。我们到导师家里后,她热情的招待了我们。之后给我们几个详细介绍了系里面所有的老师以及他们的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建议。留在导师家与他们一家三口一起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还陪导师家的小妹妹玩了好久,一起做游戏,很有童年的意境。这次去导师家我们感到很温暖,收获很大,对进实验室课题组方面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不再不知所措了。
2、导师:周怡
学生:高洁、敬致远、陈雨佳
这学期第一次见面,我们各自谈了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本学期的学习状态和努力方向。导师重点问了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并且分别分析了每个人的劣势科目,提出了学好该科目的好的建议。最后导师在新装修后环境较好的会议室请我们每人喝了一杯立顿奶茶和雀巢咖啡。导师还为我们找了位友爱的学姐,以便在我们需要指导而她忙于工作时能及时给予我们帮助。我们都觉得这种小群体交流的形式很有效果,不仅可以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导师交流,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
3、导师:白翠琴
学生:郭昕 赵倩 陈旻韬 李秀君
由于每周有物理实验,是导师指导的,所以会与导师见面,导师就学习情况会督促我们,还有实验上对我们有一些指导。10月28日 周五 实验结束,导师让我联系寝室同学,请我们吃饭,但由于旻韬和赵倩回家,于是我和秀君与导师一起在一条街的巴麦隆吃烤肉。吃饭过程中闲聊了一些话题,比如帮助某某学习,导师说我的实验记录很成问题,主要是字太丑了,呃,没办法,导师让我下次交打印稿,关于成绩问题导师说成绩并不是大学里唯一重要的,人际交往也非常重要。还聊了物理系系对双双出国什么的。然后聊了些导师的大学生活等。没有预想中的很沉重的话题,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导师很平易近人,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表示了对我们很关心。
4、导师:张岩冰
由于我们导师张岩冰老师正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平时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只要向老师求教,老师都会详尽耐心地解答。经常看到张老师在人人网上写一些日志,我们就通过她的日志了解张老师的近况。
有时候生活中和学习中有了问题,也会在飞信上联系,通过老师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或者寻得一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张老师上周四特意从韩国归来,于是在10月21号,她邀请了她带的十一个学生一起在利邸川菜店吃了午饭。我们一边进餐,一边共同谈论了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讲了在韩国的生活,我们也跟老师说了日常生活的逸闻趣事,还交流了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师生感情,也了解了一些韩国的生活状况,解决了一些课程中的问题,获益良多张琼予还向老师提出了一些大二专业课学习的疑惑,并有了很好的回复。她说,希望老师能够尽早结束海外教学任务,回到学校来。
4、导师:周序倩
学生:汤宇豪、郑益峰、杜淼、沈杰文、郝康博、任天航、季钦、张至楷
这是本学期和导师的第一次见面,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导师按寝室分成两批和我们进行交流的。导师在中午请我们吃饭,并和我们讨论了一些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导师将近5届毕业的学长学姐的去向统计给了我们,并和我们一起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方向的发展前景以及接下来三年的规划等问题。导师给我们的统计信息使我们对系里毕业生的发展有了更好的了解。这次交谈对我们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帮助的。
5、导师: 陶寰老师、郭有德老师、沈皓老师和冀敏老师
学生:10604班全体同学
中秋节晚会,我们邀请了陶寰老师、郭有德老师、沈皓老师和冀敏老师一起来参加我们的中秋晚会,除了和自己所带的同学交流近期学习生活情况以外,老师们还和所有同学一起参与我们的中秋晚会,一起玩游戏,一起吃月饼。和导师一起过节向来是我们班的传统,无论是中秋还是圣诞,我们都会和导师一起度过,不仅分享过节的喜悦,更是互相交流感情,和导师探讨学业及生活上的问题。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道理及人生体悟。
6、导师:郭有德
学生:王靓、戴晏清、龚驿梨、刘珈佚、张高阳、史彦杰、王旭、王化险
每周,郭有德老师都会发送英语学习资料给王靓、戴晏清、龚驿梨、刘珈佚、张高阳、史彦杰、王旭和王化险几位同学,让他们在了解最近时事的同时学习英语。
7、导师:王兰
学生:张炜华、郭金铸、曹超等12位同学
10月14号王川兰老师邀请三位学长学姐与张炜华、郭金铸、曹超等12位同学进行交流。三位学长学姐分别是走的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位学长是通过保研成为研究生,一位学姐准备出国留学并正在申请之中,另一位学姐则是准备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同学们先是统一交流,探讨一些专业内的问题,之后自由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预期的发展方向,找不同的学长学姐进行沟通,最后他们也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今后进一步的联系,此次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对于今后的发展获益匪浅。
8、导师:王柏华
学生: 李一荷、刘馨蔚、朱佳燕、柴文文、徐力梵、许烨、昂俞暄和杜洁
由于这学期,王柏华老师在组织翻译小组,因此邀请了她的学生:李一荷、刘馨蔚、朱佳燕、柴文文、徐力梵、许烨、昂俞暄和杜洁几位同学一起参与她的翻译小组。9月27号晚上,王柏华老师和几位同学一起谈论小说翻译,并且分配他们翻译任务,让他们完成。10月25号,王柏华老师和几位同学一起分享了他们的翻译成果,并且讲了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同学们参与到老师的学习小组中,不仅加强了彼此的互动,还从学习小组中了解到如何去做一个课题,如何深入研究学习。
10、导师:马世红
马老师近期找部分同学进行了一对一吃饭交流,讨论转专业的事。刚开学时(第二周)同学就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和马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马老师给予了同学选课上的建议。中秋节时,马老师送了月饼给同学们。
11、导师:郭永秉
9月27日,在光华楼2701资料室,郭老师与全体同学见面谈心。10月11日下午1点~5点郭老师组织全体同学到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馆参观学习,郭导师特邀相关专家葛亮进行义务讲解。10月中旬,导师指导五位同学完成现代汉语课程小组展示。10月17日,导师接受王露李昌懋(复旦青年)采访。
12、导师:郑土有
因为同学对繁体字感兴趣,因此郑老师特地邀请了一位书法家教授同学们繁体字。
13、导师:冀敏
军训时,冀敏老师带了好吃的来慰问张辰、储冬玮、居慧雯、周时新四位同学,并督促他们确定新学期目标。十月中旬,冀敏老师分别请孙威、李晓强、殷申初、宋思远同学到她的办公室,进行谈话。主要是关于同学们的学习方面,督促他们提高绩点。
14、导师:侯晓远
9月中旬,侯晓远导师邀请李宁俭、闻焱焱、张辰、徐致远、张枫、秦佳俊同学一起吃饭、聊天,探讨近期学习与生活情况。
15、导师:陶寰
陶寰老师也亲自来到孙菱羲、谷谢爽、宋巧至、陈睿、张思茗、程聪聪、郑欢欢和吴贝佳同学的寝室,询问她们学习情况。
吾爱吾师
本期导师:吴国宏副教授
心理学系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男,1968年5月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专业学士,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1991年起就职于原上海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教授普通心理学。2000年转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心理学专业任教。2004年随着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的建立而进入心理学系任教。教授《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儿童认知发展;当代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皮亚杰理论和实验研究;智力和创造力研究;儿童发展(综合)。
代表成果 :《再次超越IQ》、《内隐学习的再解读--从认知发展角度的剖析》、《逻辑推理发生发展研究的新取向--元逻辑及元逻辑理解的发展》《成功智力》(译著)。爱好:旅游、游泳、下棋等;在集邮和写作方面特别热衷
【导师寄语】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同学们面临着学习乃至生活方式的转换——从主要跟随老师、家长的指引来进行学习、生活,逐渐过渡到自己设定目标、整合资源、通过自我监督管理来推进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学会做自己的主人,珍爱时间和生命,你的人生就会精彩。
同学们加油!
——吴国宏 【学生心目中的导师】
宏叔的那点事儿
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与导师见面的时候,因为书院心理系的老师比较少,我们心理学专业的30多号人实际上只分到了2个导师,吴国宏老师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学生多,又都是自己专业的,吴老师便自愿“多承担一点”,照单全收,成为了我们心理系所有同学的导师。
吴老师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当前网络上有什么热点,年轻人都流行什么,他都一清二楚,时不时还会在课上蹦出个“给力”的“神马”来,是个够潮的老师。他还经常上人人,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悟,也会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今的社会现象,激发同学们思考。真诚、幽默的他很快就被大家所认可,我们亲切地叫他“宏叔”。
宏叔是心理系的传承人,建系以来每届学生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利用这些优势,他先后找来学长学姐给我们指导如何选课,教我们查文献、写实验报告,帮助我们期末复习迎考。他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每每走访寝室,他都不忘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告诫我们不要浪费了大学的时光。
大一刚进校时,我曾因为课业压力和过多的学生活动而感到迷茫,因此我给宏叔写了一封邮件交流想法。没想到我短短的四五行字却得到了他长长一大篇的回复!在邮件中,他希望我首先能够确立自己的目标,再制定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计划,还给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字里行间透露的关切让我感动。此后,我又单独与宏叔交流过个人今后的发展问题,宏叔或给出他的意见,或与我一同探讨,或为我提供资源,每次都让我有所收获。
这就是宏叔,一个充满活力、满腹学识、春风化雨、谆谆教导的师长。
书 院 人
张梦真个人档案: 星座: 白羊座 座右铭:天助自助者 爱好:好玩的数学
特长:兴趣广泛但一无所长
对自己最有信心的地方:毅力与恒心 最大的愿望:能够安心搞科研
我叫张梦真,现在是物理系二年级的学生。
进入物理学系学习以来,我一直将学习摆在首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去年在课余时间,我帮助残疾人家庭的补习功课,获得了孩子及其家人的肯定,并被评为“智力助残”优秀志愿者。
除此以外,我还参与了物理系团学联学术部的一些工作。
生就一副好嗓子,擅长朗诵,因此曾在班级中秋晚会和军训汇报演出时小露了一手。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来的基本情况。
说到学习,我只认一个死理:天道酬勤。高中时,我就是大家公认的学习狂,一天连续14个小时做习题是常有的事。说起来,大一上学期算是玩过去了。因为高考时不大如意,进入复旦后的第一个学期也没太认真,成绩下来后自己就明显感到了危机感,知道自己不能再松懈下去了。大一下学期听了郝柏林院士的讲座,领略了大师的学习精神,更听到了一句话“天助自助者”,从此引为座右铭,至今常常以此告诫自己。日日战战兢兢,不敢有所荒废。
我的作息比较规律,大略来讲,周一到周五,认真听课,拼命写作业,到了周末就把时间全用来自习。积习日久,若遇到突发事件,往往有点手忙脚乱。如果某个周末没有自习,也会觉得这一周的任务没有完成。
自习时最喜作习题。学一章节就作掉一节,学一章就作掉一章,用此法来巩固知识。个人感觉效果不错。记得一本习题集上讲“要勤奋地去做练习,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哪些你理解了,哪些你还没有”,深以为然。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情况。大致是实情了。
总而言之,我没什么过人之处,是一个有点爱好学习的学生。
第二篇:德泰堂长生书院简介
德泰堂长生书院简介
德泰堂长生书院是德泰堂围绕着“长寿养生”、“平安避险”两大主题,建立集旅游、研发、拓展、体验于一身的综合性长生平安产业园,是德泰堂特色养生文化和平安避险知识、技能传播的核心基地。通过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播、产品的研发、实战性体验等方法,旨在普及科学长寿养生知识,提高灾难避险意识与技能,为人类科学地实现长生梦,贡献绵薄之力。
德泰堂长生书院共分为五大部分:德泰堂长寿博物馆、德泰堂长生藏书楼、德泰堂长生教育中心、德泰堂长生产品研发中心、德泰堂平安避险拓展训练基地。彻底实现对两大主题立体轰炸式传播,真正给世人带来长生福音。
德泰堂长寿博物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长寿养生文化为主要陈列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展示以实物为主,兼附图片、文字、声像资料。另外,馆内还采用了相应的高科技手段,引进了高科技身体亚健康检测仪,使传统的陈列手段与高科技体验互动完美结合,向人们介绍了中国乃至世界长寿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各种养生方法。博物馆融欣赏和体验于一体,与游客互动,让他们了解长寿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德泰堂长生藏书楼是一座集古今中外所有长寿养生和平安避险的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影像资料以及书法绘画作品为一体的综合性藏书楼。德泰堂长生藏书楼的收藏功能不仅对所有长生类书籍、各种相关资料的全面、系统化保存有很大的意义,也是德泰堂研究长生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更加便利了人们对长生知识的科学追求,提高他们对健康养生、生命安全的重视,掀起养生、灾难避险的学习热潮。
德泰堂长生教育中心是一个以播放养生视频,灾难专题片为主,定期聘请相关养生专家、灾难避险专家讲座为辅的场所,它能最大限度的普及养生、避险知识,提高人们长生平安意识的科普教育基地。
德泰堂长生产品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养生、平安避险类文化产品及相关衍生品的研发。德泰堂平安避险拓展训练基地则是专门从事灾难避险体验演习为主的拓展基地,该基地建有地震逃生屋、火灾烟雾逃生室等模拟灾难馆,并让参与拓展的人员在灾难模拟房屋内体验和学习各种过程中如何有效自救与互救、创伤包
扎,绝地求生,真正将灾难避险技能有效掌握于普通人手中。
上德下德世代积德,天泰地泰三阳开泰。德泰堂长生书院紧系两大主题,普及科学的长寿养生、平安避险知识与技能,为人们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第三篇:心德交流
心得
一、对党的进一步认识。
在讲座过程中,使我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党史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再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章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党的性质的概括。这一性质注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无私奉献的伟大的党,奠定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从这之中,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它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党。
二、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认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与党的领导分不开的。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也就是对党领导中国建设的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端正入党动机
这次的党课学习,端正了我的入党动机。作为一名入党的积极分子,我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终身所信仰、所向往、所执著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是支配共产党员思想和行动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在思想上,保持和党的目标高度一致。
四、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努力,积极进步,努力钻研专业知识。
2、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
3、尽自己所能帮助周围的人,以集体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勇于自我牺牲。
4、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按照党纲、党章的规定行动,处处服从组织的决定,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政治法制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更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第四篇:复旦大学“书院新生研讨课”学生选课申请表
复旦大学书院新生研讨课选课申请表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申请日期:年月日
复旦大学教务处制 2014年1月
第五篇:“为时养器”的德山书院
“为时养器”的德山书院
湖南文理学院梁颂成汤汤枉渚水,巍巍文峰塔,自古不仅是武陵地方的风景名胜,也是湘西北地区一方文脉的象征。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一部分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官员和回乡先贤,先后利用德山这方宝地,大兴教育事业,为国家,为社会,为地方培养了许多经世济时的人才。
近代最早出现在德山孤峰岭的学校是移芝讲社,为出生于德山东南不远今鼎城区唐家铺乡的地方先贤杨彝珍创办。移芝,是杨彝珍的号。他于道光三十年(1850)中进士,官至清廷翰林院庶吉士和兵部主事,因剿太平军不力而告老回乡,不久捐田400余亩,在德山创办移芝讲社。他明确宣布以教诲贫寒子弟为己任,深受地方人民推崇。杨彝珍在《论为政在人》一文指出:“国势之盛衰,不在师旅之强弱,财富之盈绌,与灾荒盗寇之有无,而在吏治之贤否。”议论精辟,切中时弊。他办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振兴国家、改良吏治的有用之材,继承善德精神,提倡善政为民的目的非常明确。
接着创建的是德山书院。清光绪十三年(1887),由武陵县县令李宗莲主持,在地方名宿杨彝珍等人的积极支持下,选址于乾明寺的青莲庵遗址,动工修建德山书院,于次年(1888)冬竣工。杨彝珍在《德山书院记》中欣慰地宣称:德山书院“以为多士肄业之所,不当贺兹壤之遭与?而余又窃为多士喜也。(作为众多学子研习课业的地方,难道不应当为此地的际遇表示祝贺吗?同时我也私下里替众多的学子感到欣喜啊。)”他期待:“多士幸得讲贯其中,将取所得山川清淑之气,与岩壑幽邃之境毕肖之,而出以助沛夫文辞,匪徒沾沾焉习为帖括,期应有司之求而并及经世之业。一旦为事权所属,必有所建树于当时可知矣。(众多学子有幸能够在这里研习功课,将会受到优美山川的清和之气,和山峦溪谷的幽深境界的熏陶,而具有山河般的阔大胸怀,表现出来就有助于酣畅的文笔洋洋洒洒,并且不光是一味地追求科考中举谋求功名,而应等待接受朝廷的挑选,为国家的治理干出一番事业。倘若有一天有具体的职权交付给你,也就一定会在当时有突出的建树。)”作为书院创建主持人,县令李宗莲当时为书院的讲堂题写一副对联:
读书居善德名山,愿士贵通经学先明理;
此地是青莲讲舍,看峰头文笔天外奎光。
此联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内容则侧重于进学习业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并告诫学子要树立成才成名的远大理想。德山书院为适应近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明确以“为时养器”为校训,贯彻“爱国勤学”的传统,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培养了大批有民族责任感、适应时代需要的济世之才。康梁变法时的赵必振、蔡钟浩,孙中山、黄兴,辛亥革命初期的刘复基、杨熙绩,还有“三一八惨案”和“七君子事件”中的正义法学博士戴修瓒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移芝讲社到德山书院,是德山近代教育事业的初创期。
光绪二十八年(1903),德山书院根据清政府改书院为学堂的规定,更名为常德县学堂。此时原德山书院仍存银3500两,开办费用还比较充裕。这是常德地方公办教育之始。1903年冬,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类学堂的学制和课程。根据章程,武陵县学堂又于次年改名为武陵官立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课程分必修科和随意科两类,必修科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历史、地理、格致(自然科学常识)、体操;随意科有图画、簿记等,每周授课26节。学堂负责人此后改称监督,先后由钟逢焕、王应炽、陈鼎熙、裴建、陈时杰等人担任。
此前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与德山隔沅水相望的武陵城区东湖巷(今常德卫生学校对面一带),由戴展诚、唐右桢等人一起创建了本地第一所新式学校明达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熊希龄、戴展诚、黄忠浩等人,又联合发起创办湖南西路师范讲习所,第二年改为省立公费西路师范学堂。沅水两岸,遥相呼应,共同见证了常德近代教育史上由传统旧教育向新教育急剧转变的激动人心的历史。
从移芝讲社到德山书院,从德山书院到常德县学堂,直到武陵官立高等小学堂,1912年再次改名武陵官立高等小学校,1913年又改名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这一时期德山学校的名称变更频繁,并且同江北城区学校联为一体。而且,其间在宣统元年(1909),还将学校整体搬迁到城西朗江书院旧址(今常德市育英小学)。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和先贤们在力图形成地方教育独特格局方面的不断探索。此间,从德山乃至常德城区学校走上社会的人才,也在中华民族辉煌的近代历史中占了令人瞩目的一席。下面几位便是其中的明星:
旧民主主义时期革命活动家刘复基(1884—1911),常德城郊柳叶湖人。出身贫苦,自幼聪颖。1900年16岁时到德山书院求学,成绩优秀。1903年离开书院,1904年在长沙参加了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领导的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1905年在宋教仁介绍下,宣誓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即邀杨熙绩等开展革命会务活动,还介绍蒋翊武加入了同盟会,两人一起在武汉创立了“群治学社”,后更名“振武学社”,1911年又更名为“文学社”。他们以知识交流的名义,谋划推翻帝制,为武昌起义作思想和组织准备。1911年9月,四川保路风潮大起,湖北清军大批调去镇压民众,刘复基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和孙武、蒋翊武等密谋,定于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装起义,结果于先天事泄被捕,被清政府杀害。孙中山评价他和陆皓东、邹容、赵声等人,是民国开国前功勋卓著的英烈。
常德自立军创建者何来保、蔡钟浩、赵曰生,他们都曾是德山书院的学生。何来保(1873—1900),别字铁笛,原籍安徽宁国县,其祖父在常德任职,遂随祖父入常德籍。1888年就读于德山书院。早年致力于国民革命,与革命志士谭嗣同、唐才常交往甚密。蔡钟浩(1877—1900),武陵县赵家桥狮子山人,在德山书院读书后,考入湖南时务学堂。赵曰生(1873—1956),名必振,今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人。戊戌政变之后,何来保回到常德,蛰居家中。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与赵曰生、胡友业,取岁寒三友之义,成立“寒社”,抒啸吟咏,以发郁结之气。不久,杨概、汪镕也以书信唱和,蔡钟浩、蔡钟沅兄弟则从日本回来,也加入吟咏,时称“寒社七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何、蔡、赵等人积极响应唐才常建立自立军的号召,并受指派负责常德自立会会务,秘密设立驻常机关。八月二十一日,汉口总部不幸被清廷破获,湖南巡抚俞廉三派候补知县沈赢秘密来常,按名缉捕,结果何、蔡二人惨遭杀害,赵曰生则经澳门亡命日本。到日本后,任《清议报》《新民丛报》校对、编辑,常以“赵振”“民史氏”笔名撰文,追念死难同志,揭露清廷腐败,与章炳麟、陈天华等交游密切。他翻译的《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和《近代社会主义》,是国内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民国建立,熊希龄出任北京政府财政总长,他随入财政部,不久熊改任热河都统,他又随往热河,任都统署财政厅长兼国税厅长。他为官廉政无私,被时人誉为“身为五长,不名一钱”。民国二年(1913),熊希龄去北京组阁,他复入财政部,在财政部陆续任职十余年。民国十七年离开政界,执教于民国大学、华北大学,主讲“地理沿革”“公羊春秋”和“三礼”等课程。“九一八”事变后回到湖南,充任华洋义赈会中国董事、湖南水灾救济委员会委员,后执教于孔道、中和国学专修学校。抗战爆发后回到常德,任教于常德县中,抗战胜利后执教于私立明义中学。解放后,被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国学概论》《自立会纪事史料》《〈自立会人物考〉增补》等。他著于清末的长篇小说《日本维新儿女奇遇记》,是武陵人最早创作的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民法学家、法学博士戴修瓒(1887—1957),字君亮,1903年就读于武陵县学
堂。中华民国时期,先协助宋教仁创办民国大学,后任北洋政府司法部佥事和总检察厅检察官。历任北京法政大学法律系主任兼教务长、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河南司法厅长、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上海法学院法律系主任、中国公学法律系主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系主任兼教授。1926年,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在北京屠杀爱国群众,造成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鲁迅的名篇《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女大学生刘和珍就是这一惨案的死难者。戴修瓒当时担任京师地方检察长,他怒而出具法庭传票,传唤段祺瑞这个“暴君”到庭受审,堪称当时最牛的传票。段祺瑞下令逮捕他,他脱逃。1928年,蒋介石并不比段祺瑞对他“宽容”,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投入监狱,后经蔡元培、冯玉祥保释才出狱。“七七”事变前,他是救国会沈钧儒等“七君子”的辩护律师之一。抗战结束,蒋介石发动内战,他愤而“退隐”回到常德。常德解放前夜,他应邀担任过渡性的常德各界临时办事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应林伯渠之邀,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从事新中国法制建设工作。1954年改任国务院参事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2月8日第二十四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任命他为国务院参事。主要著作有《民法债编总论》《民法债编各论》《票据法》《刑事诉讼法释义》等。
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潘振武(1903—1988),鼎城区长茅岭人。曾就读于德山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926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参加常德县秋收暴动。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师俱乐部主任,第一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抗日战线部部长兼骑兵团团长、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敌工部、民运部部长,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冀察热辽军区秘书长、东北军区西线后勤部政委、第四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广州军区后勤部政委、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外事局局长、武汉军区副政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军区顾问。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从孤峰岭下德山书院、武陵县学堂、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走出去的这些人才,秉承善德精神,磨砺爱国情操,匡世济时,为救国救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