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时间:2019-05-15 03:5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试卷》。

第一篇:历史试卷

2013年盐城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计25分)

1、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

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

2、和右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3、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充分反映了

A、古代人民的智慧

B、秦灭六国的惨烈

C、焚书坑儒的残暴

D、闭关锁国的愚昧

4、穿越时光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要到都城经商,如图所示,他要经过大运河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5、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6、“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盐”,这是13世纪欧洲的一位旅行家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的描绘,他是

A、哥伦布

B、查理•马特

C、马可•波罗

D、但丁

7、比较和归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外关系”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雅克萨之战④左宗棠收复新疆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9、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

A、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新文化运动后废除

10、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D、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11、“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A、轻工业

B、重工业

C、造船业

D、冶铁业

12、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3、疑是问之源。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如下资料,其中你认为可质疑的是 A、东北将士的回忆

B、国民政府的绝密档案

C、东北人民的控诉

D、日本当时媒体的报道

14、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副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这幅画揭穿了 A、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B、法西斯集团吞并中国的企图

C、蒋介石对日本的姑息纵容

D、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危险

15.右图是根据盐城市某县的水稻亩产量数据柱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该县风调雨顺水稻喜获大丰收

B.该县使用了袁隆平的水稻技术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该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16、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王羲之——书圣

②詹天佑——京张铁路

③魏源——丰厚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④邓稼先——两弹元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要了解下列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土地改革

18、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古希腊——西方文明之源”主题探究活动,下列与此主题无关的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浮力定律

D、伯利克里改革

19、在欧洲某个时期,游记成了畅销书,水手变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郑和下西洋 20、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在扉页上写有“题献给拿破仑,可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时,愤然将题字改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此举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

A、爱国主义精神

B、英雄主义精神

C、民主主义精神

D、浪漫主义精神

21、解释右图所示天文现象的规律是

A、微积分理论

B、生物进化论

C、杠杆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22、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是指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3、“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是法国元帅福熙听到某个条约签字后的预言。该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慕尼黑协定》

24、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不同的道路和治国方略。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君主立宪政体是当时英国国情的产物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适合中国实际

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发展

D、“斯大林模式”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25、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的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这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A、区域集团化

B、多极化

C、自由化

D、全球化

二、材料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7分,第27小题9分,计25分。

26、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科技创新】

材料一:

材料二: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 学派 代表人物 儒家 孟子、荀子 道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 „„ 19世纪 50年 一战前 30年

二战后 7年

20世纪70年代 3~5年

【政策创新】

【制度创新】 材料三:(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通

材料四:1997年的一副对联 过国会制定七百多个法案。如整顿金 融的《紧急银行法》以及 《全国工业复兴法》„„ ————《世界上下五千年》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1分)

⑵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怎样的显著特点?(2分)⑶依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⑷从材料四看出“一国两制”构想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践的成果是什么?(2分)27、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亲仁善邻,国之宝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书纪》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材料二: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请回答:

⑴阅读材料一,指出日本政府“常达”唐朝的行为。到19世纪末,日本却挑起了侵华战争,说出战争的名称及对华主要影响。(3分)

⑵材料二中的“三国同盟成员国”指哪三个国家?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2分)

⑶材料三中阐述的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早在1953年,周恩来总理就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提出了什么原则?(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谈谈你对国与国关系的认识。(2分)

28、抗争与探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就此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步骤一:解读材料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逐渐形成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历史课程标准》

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人民要实现的两大主要目标。(2分)步骤二:文汇历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报告

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最早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2分)步骤三:图说历史 图一农奴“解放者”

亚历山大二世

图二 林肯在战场上

图三 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⑶指出图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依据这组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步骤四:感悟现实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人教版九年级教材 ⑷阅读材料,指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据此,说出当今世界人民所面临的主要任务。(3分)

2013

年盐城市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AB 6-10:CBCDC 11-15:ABDAC 16-20:CDABC 21-25:DABDD

二、材料问答题:

26、(1)百家争鸣

(2)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国家统一问题 香港澳门回归

27、(1)遣唐使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德国、日本、意大利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①国家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②国家关系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28、(1)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3)美国南北战争

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与扩大

(4)霸权主义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平与民主!

第二篇:历史试卷

响水县201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二)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世袭制D.科举制

4、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符合史实的是

A.曹操在欣赏戏曲《窦娥冤》B.唐太宗在进行武举考试

C.文成公主带着《天工开物》等书籍入藏D.雍正皇帝在军机处处理国家大事

5.下列机构属于清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和防务的是A.西域都护B.新疆行省C.驻藏大臣D.宣政院

6.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A.赵六

B

.李四C.王五D.张三

7.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求富”而兴建的?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南通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

8.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五四运动④北伐战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

9.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胡适

10.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华约成立

24.日前,朝韩关系紧张。美联社分析称,朝美韩正在互相较量,不断亮出底牌。如果朝鲜决定发动或发动导弹袭击的话,美韩会立即对此作出回应。当今世界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有()

A.欧盟、印度、南非B.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

C.欧盟、日本、巴西D.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25.“公交车几时到,手机一查就知道”。“无线公交”最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

A.新材料技术B.原子能技术C.生物工程技术D.计算机信息技术

二、分析题

27.世界经济经历了由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请你完成有关问题。(9分)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请回答:

(1)_______________(历史事件)后,汉朝和西域、西亚地区的交往频繁,丝绸之路开辟。(1分)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加强管理的贸易机构叫___________。(1分)元朝时,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____的著作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引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住。(1分)

【世界经济日益密切】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拉开了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

(2)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从18世纪60年代起,先后到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中,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分别是什么?(2分)

(3)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繁荣,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指出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外在原因。(1分)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4)根据材料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1分)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1分)

三、问答题(5分)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会产生深刻影响。如今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大搞所谓的“亚洲再平衡”,中日之间因钓鱼岛问题摩擦不断,中日矛盾的背后,总看到美国的影子,中日关系跌到最低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请问这次会议上美国是通

过哪一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特权的?(1分)

(2)二战时期的美日关系是怎样的?(1分)

(3)当前美国在一些问题上公开支持日本的原因是什么?(1分)

(4)为了地区的安定,中国应怎样负起大国的责任?(2分)

第三篇:初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2.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③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1957年10月,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的是()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钱塘江大桥 D 芜湖长江大桥

4.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 新中国的成立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互不侵犯 B.尊重领土主权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A.工业化B.农业化C.商品化D.专业化

7.20世纪50年代,下列我国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落实《共同纲领》 B.开展整风运动

C.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 D.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8.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0.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共同点是()

A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B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 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 坚持民主集中制

11.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互不侵犯B.尊重领土主权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A.工业化B.农业化C.商品化D.专业化

13.小华的姐姐经常说,她曾经去北京看地过毛主席,写过大字报,参加过“大串连”。这说明小华的奶奶曾亲身经历过()

A 土地改革运动B “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4.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②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④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16.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性事件()

A、五四运动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新中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17.下列哪些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是原因:()

A、朝鲜内战爆发 B、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C、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

18.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你知道我国第一部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吗?

A.1949年 1954年 B.1954年 1956年 C.1956年 1982年 D.1954年 1982年

19.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形成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两个凡是”思想 ⑤对外开放 ⑥农业生产合作化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20.严守潜伏纪律.宁被大火吞噬也纹丝不动的志愿军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杨根思

21.祖国大陆最后和平解放的地区()

A.西藏地区 B.青海地区 C.新疆地区 D.云南地区

22.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历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3、每年的10月1日——10月7日,我们都要放国庆长假。其历史根据是()

A为了庆祝国民党的失败 B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为了宣告中国近代的落后 D为了让全国人民更好休息

24、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新疆和平解放

C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D西藏和平解放

25、歌剧《白毛女》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后

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喜儿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我国地主阶级在法律上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1949年《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白毛女》剧照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6、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一五”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投产 D、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提前开钻成功

2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28、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A、意味着中国革命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新中国的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9、张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建立人民

英雄纪念碑 ⑤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0、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1.“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32.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3.1951年,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20世纪60年代初,废除农奴制;今天,她更加繁荣富庶。“她”是()

A、新疆 B、广西 C、西藏 D、宁夏

34.中国现代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其开端是()

A.1911年辛亥革命B.1919年五四运动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历史上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A.1949B.1950C.1951D.1959

36.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兵时间和司令员关联正确的是()

A.1950年10月——刘伯承 B.1951年10月——陈毅

C.1950年10月——彭德怀 D.1950年10月——贺龙

37.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土地法案》B.《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8.“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是()

A.重工业B.轻工业C.交通运输业D.农业

39、每周星期一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0.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42.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43.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康粱组织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44.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主人是()

A.工人 B.农民 C.人民 D.领导

45.34集《毛岸英》电视剧于2010年10月20登录CCTV 1台热播受到好评。全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世界(如下图)。这部电影主要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

A 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 北伐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46.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通过改革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后来使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新中国成立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47、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8、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

49.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B.抗美援朝开始 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完成50、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实行的范围是

A.少数民族地区 B.全国 C.新解放区 D.内陆地区 51.今年是上甘岭战役六十周年,这场战役中一位英雄为掩护战友夺回阵地,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他是

A、邱少云 B、雷锋 C、罗盛教 D、黄继光

52.下表为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列(%).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

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53.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并为人民公社

54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的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运动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的实施

55.右图是1958年《人民日报》对各地花生、早稻、小麦等产量的报道。出现这些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当时农民采用高科技

B、当时“浮夸风”盛行

C、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高

D、当时实行分田到户政策

5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共八大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

57.在“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治遭到践踏,其中最突出的事件是

A、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而死 D、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

58.右图是《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引起的思想讨论,为那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9.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次会议提出

A、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60.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阅读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请回答: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是从哪一年算起的?各举一例说明“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3分)

(2)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中国人民在这“三十年”中,依次经历过哪四个革命斗争时期?(5分)

(3)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次会议上?(1分)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试卷

:密

号 座

线

:名

姓内

:级班作

名:校2008—2009学第二学期

八年级历史期末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请正确的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A、1949年10月1日B、1949年8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49年7月1日

2、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届国家主席和总理分别是()

A、毛泽东,刘少奇B、毛泽东,周恩来

C、江泽民,周恩来

D、刘少奇,周恩来

3、下列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项目的是()

A、鞍山钢铁公司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奇瑞汽车公司

D、沈阳飞帆制造厂

4、在哪一届会议上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十三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五大

D、十四大

5、下列哪个城市不是1980年确定的经济特区()A、深圳

B、上海

C、汕头

D、厦门

6、“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由下列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刘少奇

D、江泽民

7、“一国两制”是针对哪个地方提出的方针()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海南

8、我国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合法席位()

A、23届

B、25届

C、26届

D、27届

9、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获得者是()

A、容国团

B、李宁

C、许海峰

D、马琳

10、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

A、2001年7月1日

B、2002年7月13日

C、2003年8月13日

D、2001年7月13日

二、填空。(每空3分,共33分)

1、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解放战士,石油战线的“铁人”,都是英雄模范人物。3、1984年,我国又开放了、、、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年月,我国如入W70。

5、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大学。

三、问答题。(37分)

1、请你谈谈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认识?(17分)

2、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应用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请说出它的影响。(20分)

第五篇: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数据统计分析

试卷成绩统计表(满分100分,60分是及格线,80分以上优秀)

参考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二、试卷分析

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

和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容易。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1小题)开国大典最重要的意义是()

答案选B,很多同学选C。

错误原因: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够牢固。

2、(选择题6小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有()

错误原因:此题没有正确答案,应该是选择(2)(4),但是答案中没有。所有答案都是误导。

3、(选择题13小题)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的是()

答案选择应为C,属于易选题,大部分同学答对了。

4、探究题中22题回答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正确,小部分同学答题不全面,基本都能够说出,此题得分较高。

21小题第一问大多能回答出来,第二问就回答的不够好,分析其原因,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意义认识不足,还有就是审题不清,较差。

21题有点难度,即综合课程内容有体现活学活用的能力,是一道好题,既能看出对过去知识的考察,也能覆盖本书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能看出学生平时的功底。所以学生能答好该题说明学生会学习。我们学生有5%能很好的回答该题。

小题,大部分同学对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不够全面准确,是造成失分率高的原因。

四、整改办法: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历史试卷分析

(二)20**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秉承了以往厚重大气,又不乏活力的特点,在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从整体来说,今年的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了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历史学习与认知规律。具体而言,今年试题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凸显学科性,注重历史思维能力考查

20**年山东卷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为重点,符合考试说明中“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原则。试题主要从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来区分考生思维品质的差异,实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3、以材料的多样性、客观性,思维过程的发散性、自主性以及答案的非唯一性,来考查考生思维的创新性。比如第33题第(2)小题,题干为考生并行列举了三则关于农奴制改革的史料,材料具有多样性;设问是开放的,给考生留下了多角度进行思维的空间;答案

是非唯一性的,考生只要能做到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就可得分。试题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有助于考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二、突出研究性,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

今年的高考试题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考查,检验了考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能力和潜质,更加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

1、重视史料的解读与运用是今年试题的一大特色。

高中历史新课程重视新情境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史料教学法”等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一直是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的,但是问卷调查却显示,很多学生却并不清楚什么是史料,更不知道如何搜集、整理和使用史料。今年山东卷对史料的考查,必将对中学教学起到积

极的导向作用。

2、试题突出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20**年山东卷进行评析,不得不提到第27题,作为分量最重的学科内综合题,它比较全面、最为典型的反应了整个试卷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试题以史学构成的三个要件——“史料”“史论”“史观”为主线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它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试题外在的呈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试题各个部分之间一种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沿着试题呈现的这一主线不断探究,使考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分明,全面落实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命题者通过这一方式,构建起了进行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框架,呈现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科特点鲜明。

此外,比较、判断、归纳、概括等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学习方法,在试题中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注重思想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能力考查有机融合

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但是对一些考生来说,有的科目有的试题是使其终身难忘的。因此,高考试卷绝不仅是一些堆砌的文字和符号,它也是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

四、体现导向性,试题实现了有利中学教学和有利高校选拔人才的和谐统一。

高考的本质功能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在客观上对中学教学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20**年山东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试题的区分度;同时,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密切联系中学实际,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1、注重基础性,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注重基础性,试题所涉及的考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掌握的主干知识。比如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近代的民族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启蒙思想、明清进步思想、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近代洋务企业、一五计划等。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外,试题还注重了对考生基本技能的考查。比如对史料的鉴别和运用、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等。它们不但是中学的主干知识和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考生升入大学后,学习历史所必需具备的基础。

2、试题所考查的是课程知识而非单纯的教材知识

教材只是历史学习的工具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和学习应该“以课标为本”,而不能“以教材为本”。第12题以陈独秀对义和团看法的前后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的民族主义,就不是教材

中的陈述性知识。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考生需要通过对五四运动及前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正确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基本脉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试题没有超出考生的认知水平,是考生应该掌握的课程知识。

3、稳定中创新,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题不创新就会陷于模式化,从而失去生命力。作为学科内综合题的第27题,去年在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因此,今年山东各地市模拟题中纷纷出现了模仿第27题的现象,而且高度“仿真”。如果命题者再以去年的模式命题,必然会加剧中学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思维,使其陷于教条化和模式化,背离新课程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今年的第27题没有沿袭去年的形式,再次大胆进行了创新。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形式新颖,内容厚重,寓意丰富,更有

了专业性和学术味。这不但能有效区分考生的层次,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而且对中学教学也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4、正确对待“新材料”,合理处理不同版本问题

在重视新情境新材料的同时,目前的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为材料而材料的倾向,以追求材料的新、奇为目标,违背了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初衷。今年山东卷第33题大胆引用了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材料,老材料考出了新意,这对于以后教学和考试中新材料新情境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同时,三则材料虽然分别引自三个不同的版本,但是在设问上对与使用不同版本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它透漏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命题坚持“以纲不依本”的原则,所考知识非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只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使用任何版本的考生都可以答题。

5、注重学科性,避免去学科化和

学科边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追求试题的新颖和所谓的生活气息,个别试题出现了去学科化或者将学科知识边缘化的现象。试题注重形式而淡化内容,所考查的知识远离主干,给中学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考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继续学习。今年山东卷注重历史史料、历史方法,如第27题对史料的处理,就不是简单的进行史料解读,让考生去“概括段落大意”,而是以“史料”“史论”“史观”整合和统领整个试题,史论结合,学科特点鲜明,专业性突出。

6、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思维方式的养成,避免历史学习的碎化。

新课程教材都是以模块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时空跨度大,思维跳跃性强,考生要了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必须要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科学的历史思

维方式。今年的第27题或古今贯通,或中外结合,或前后承接,使的试题的综合性大大加强,力争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史料”“史论”“史观”为线,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展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对历史思维的一种积极引领。

纵观20**年的山东卷试题,既秉承了传统,又进行了积极创新,即完成了为高校选材的使命,也深刻的阐释了新课程的内涵。它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进步和提升,是一份让人满意的试题。

历史试卷分析

(三)一、总体结构分析

本次试题,试卷平实,难度适中,题型常见,新意无多,重点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与回归教材的能力,相对来说选择题的难度要超越非选择题,学生只要基本功扎实,拿高分绝非难事。

二、选择题分析

1、考察由士族门阀制度向科举制 的转型。

2、考察文艺复兴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影响。

3、考察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技术水平的进步。

4、考察启蒙运动领袖人物伏尔泰的核心价值观。

5、考察维新思想中谭嗣同鼓吹变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6、考察近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7、考察欧洲思想解放对宗教画的影响。

8、考察十月革命之后苏俄对各阶层的整合。

9、考察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对调节阶级矛盾的影响。

10、考察建国之初,在反右之前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学术界的相对宽容氛围。

11、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

三、非选择题

1、考察中西方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此题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体例来整合教材资源,只要熟悉课本,答此题绝非难事。

2、此题是一道信息题。从去年高考开始,此种题型已经常态化,以绘画题材的切入,考察汉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

3、考察解放区土改,46、考察孙中山五权宪法,47、考察二战之前各国的发展态势,48、考察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清政府中央集权的衰落与地方势力的崛起,这几道题材料虽然不源于课本,但是与课本观点相近,做来应不是难事。

四、复习建议

距离高考剩下不到两月,可以启动第三轮复习,三轮复习重点解决,一是历史观、方法论的问题,二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三是答题规范与速度的问题,将这三个问题解决,今年的历史高考一定会出现一个以往难以企及的高

度。

下载历史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历史试卷

    初一上期历史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 。1、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D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C蓝田人D元谋人2、下列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朱管粮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

    历史试卷分析

    唐山三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历史学科卷面分析 班级:九年级1、2、5班教师:刘振印 2010年1月15日 一试卷情况:1.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基本线索和脉络,......

    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试卷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每题2分,20个题共40分;第二部分历史诊断题四问共10分,侧重第一单元侵略与......

    历史试卷分析

    峄庄中学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本次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紧扣课本、试题容量较大,知识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上册所有重点内容。题型多样、新颖能与当今社会热点联系起来。但优秀......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数据统计分析 试卷成绩统计表(满分100分,60分是及格线,80分以上优秀) 参考人数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二、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

    历史试卷分析

    一、命题依据及试卷特点 七年级的历史期中试题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指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有关教学评价的相关理念,在充分考虑一线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既注重了教学质量......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为闭卷试卷,共两大题,总分5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九年级历史上册和下册1---5课的内容。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