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3:1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最终版)》。

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最终版)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构建幸福和谐校园

“只有成功的教师” 才会培养出“成功的学生”。要创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打造出一支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这是教育管理者的的重要任务。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尚未引起普遍重视。《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建设者,离开了他们,谈何孩子的健康成长?何谈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教师队伍的健康观念和现状,能否担当其肩负的历史重任,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应该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更应该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心理健康”作为“健康”概念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而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社会变革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整合,使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心理健康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密切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一个承载着太多社会义务与历史重任的职业,在许多时候教育似乎已约等于教师。自1985年恢复教师节以来的20余年,教师职业的优越性日益凸显,人们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社会经济的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的巨变,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形成的反差,使教师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平衡,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认识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因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和睦、学习工作压力沉重、经济困难、疾病、天灾人祸等等而产生惊慌、烦躁、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和心态,但教师的这些心理问题经常被我们当作一般的矛盾和纠纷来处理,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偏差错误地划上等号,学校的管理者采用的工作方法也局限于政治学习、思想教育等形式,长此以往使一部分有心理障碍和陷入心理危机的教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疏导。教师的这种亚健康心理状态面对较重的工作压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心理上会加剧不健康的程度。由于我们不能对“症”下药,大量反复的思想教育和理论灌输显得苍白无力,使我们自认为“万能”的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所以,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需要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对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不健康者。但我们却遗憾地发现,无论是在学校的管理中还是在全社会的观念中,教师的心理保健却经常被忽视。近几年,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报道了不少令人难以臵信的校园事件:教师罚学生吃苍蝇、粪便,在学生脸上刻字,撕掉学生耳朵,切断学生手指,当众羞辱学生而迫其自杀……对此,人们对一向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刮目相看”,而且往往把此类事件一律规结为教师职业道德低下。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某些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之外,但不容忽视的是:施暴教师一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说是心理扭曲。

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20%左右,精神疾病的患发率为2%。然而,2001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患发率在10%以上。这是十年前的数据,在今天,这个数据会更加惊人的。一项全国范围的教师心理调查显示,30%至40%的教师经常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北京市也曾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存在着烦躁、忧郁、易发火等不良情绪,一些教师因此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出现过教师咬掉学生耳朵的事情。当然由于心理测验工具的原因,运用不同的心理健康量表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这一结论可能夸大了教师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但这些数字着实让人触目惊心。3岁—15岁是一个人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认知能力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教师对学生的终身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各类调查测试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患发率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高于高中教师,高中教师高于大学教师,女教师高于男教师。教师既是学生行为的榜样,又是学生行为的强化者,教师的心理状况和人格特征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如此的心理健康状态何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是紧密相联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导致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健康的心理对维持与增强人们的身体健康的作用是药物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调查,上海某区800名中学教师,约50%的教师患有慢性病;武汉某中学的102名教师中,患心、肺、胃、肝内脏疾病的达57人,占65.5%;上海某小学67名教师,有60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疾病。如此的身体健康状态何以为好人师?

诸多统计数据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应该深思的是:为人师者为何会如此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管理者对如此严重的教师队伍管理隐患却望而无招吗?这是应该引起学校管理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亟不可待、刻不容缓。

二、剖析教师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教师这个以往被认为最稳定的工作也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社会公众、学生和家长、教育管理者包括教师本身都要求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时时处处要“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万能之人,教师偶尔的行为闪失会遭到周围舆论的强烈谴责,偶尔的不知不能便会招来学生和家长的极其不满。在这种高压力、高标准、长时间的期望中工作和生活,教师需要付出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履行自己的义务,抱着强烈的成就动机竭力学习着、工作着,但由于多种原因,奋斗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永远存在,导致教师出现挫折感并引起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是产生心理问题,这应该是非常必然的结果。

(一)社会的高期望,要求教师“无所不能”。

教育本身是社会共同的责任,而事实上我们的思维习惯于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等同于教师。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他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的超负荷状态,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甚高,教师只能是在现实世界中倍受煎熬。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等,而这些多方位的角色转换极其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赞誉为模范公民,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在学校工作中“为人师表”,还要在社会生活中“行为世范”;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加之,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风的蔚然兴起,要求教师要有敢破敢立的胆略,勇于创新,大胆进行教改实验。每个创新的、寻求个性与新路子的人,就犹如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一般,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然而,教育不仅禁不起实验,更禁不起失败的实验。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教育对象,担负着整个家庭、社会的期望,失败之后的代价远不只是涉及教师个人前景的问题,它还包括一批教育对象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无形中陷入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旋涡”。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持有自已的看法,教师在这种高度“关注”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意象,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他们没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无私奉献,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如产生培养学生的成就挫折。学生在学识、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师工作和奋斗的最大目标,但由于学生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学习。因此,仅凭教师的主观愿望是不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会有局部的失败;还有产生学术研究上的成就挫折。教师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业余自学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又很少,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常常只是停留在经验水平,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于学术研究是望而却步;产生晋升职称的成就挫折。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晋升职称的标准较高、程序复杂,再加上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许多不正之风及指标紧缺等,致使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

实践证明,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普通教师,如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在意领导、同事对自己的评价等。教师这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心态,无形中大大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再加上工作时间长、回报少,教师职业的心理落差会越来越大。如果教师不能积极面对这些工作中的挫折,及时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就会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三)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左右为难”。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目前,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许多学校都将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但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教师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呢?若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与我们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是又相矛盾的,为了素质教育,我们取消百分制、等级制,严禁给学生成绩排队,严禁集体补课,并极力为学生减负,减到家庭零作业。然而,另一面却将全科生竞赛、抽样调查竞赛、中考考查、高考角逐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这种过程要求与评估结论的不统一性,致使教师长期处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里,艰难而无奈的生存着。二是教师评价结果的兑现过于注重物质奖励。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以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物质奖惩上,这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东芝公司前总裁土光敏夫曾经讲过:“给员工增加工资、增加待遇,只能减少不满意,不能增加满意。而构成员工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真正动力不是经济待遇,而是成就感。”因此,学校应改革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深入教师实际,认真研究教师的心理,研究教师的需求,要对教师的成就利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肯定,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调动教师更多的积极性和更多教师的积极性。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保养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人们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人们通常认为,只有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的青少年才会产生心理问题,各方面发展较成熟的成年人不会有心理问题,教师更不会有,也不应该有。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就象生理疾病一样,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身上。而且,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并不意味着角色的实际行为,不应该有不等于不会有,所以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

(一)教育管理者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是要提高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由于长期受思想道德评价标准的影响,教育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的高低、道德品质的好坏,很少也很难正确、科学、客观地认识和对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诸多工程中,教育管理者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政治觉悟、思想认识、知识技能水平和身体健康,而极易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这样定义教师:“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是危险的职业,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教师就是教师,他与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更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管理者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研究教师心理状态、满足教师心理需求,不要总把目光聚集在工作业绩上,要兼顾教师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使教育教学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是建立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与测试制度。作为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高度关注管理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明确管理对象的心理健康标准,定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调查与测试,在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施予教育教学管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各异,我国通常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确定为以下六项: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只有明晰了状况、掌握了标准,才能根据实际有效地对教师进行健康心理方面的教育与指导。

三是启动新一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各中小学中,本科学历以上并且是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不到10%。现在的在职教师能获得“教师资格”,都已经学过《心理学》,但以前学的倾向于理论,对于案例分析和心理辅导却很少涉及。在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关心的热点,把“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列为全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全体中小学教师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掌握针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或指导的手段和方法,并能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还要接受专业培训、心理训练。

四是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机构。不仅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正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他们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疗,人们就会把它与精神病挂钩。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求助于心理治疗的教师是诚实、有勇气、愿意进步和发展的教师。要一个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教师的素质,因此必须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担当此任,他们必须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与咨询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杰西德(Jersild)等曾对111名接受过心理治疗的教师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心理治疗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结果表明,95%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学生;89%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使他们有更大心理承受力去接受那些有敌对、愠怒、反叛情绪的学生,并能更好地教育他们;73%的教师认为心理治疗提高了他们走近那些畏缩、难以接近的学生的能力。因此,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教师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使其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是要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内部环境。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据研究,在充满敌意、争吵不休的心理气氛中,教师感到内心压抑、痛苦,个性与能力的正常发展都受到限制,教学效率降低;而教育成果显著的学校,往往集体心理气氛十分和谐欢乐。因此,学校领导要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团结心理氛围,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荷。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要。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在工作上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组织教师到外地参加有关学习活动,使教师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建立有效奖励机制,通过评先树优活动,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需要,如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落实教师的福利待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等,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根据教师的个人爱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教师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自身要加强心理健康的保养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要靠教师自身的调节和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其他职业素质相比,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主观性和非操作性。由于缺乏测验的客观标准,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主观地认为自身完全健康。再者,由于对于“心理问题”等于“神经病”的误解以及对心理问题的神秘化诠释,教师往往不愿展露自己的心理世界,用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其实,我们应该用对待生理疾病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心理世界的隐患。

一是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心理上最“开放”的职业,在工作中要接受学生、同事、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所有这些人和社会团体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会不同程度地左右教师,这就可能让教师产生正常的焦虑或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况且,教师对自己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客观地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别人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所有要求的。教师可以坚持收集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对自己也就更自信。教师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心理健康。

二是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忍受挫折打击,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很多时候,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观的。比如许多教师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学校的批评。其实,教师不必因此而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并非仅仅是学校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师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失败中寻求成功,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解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调查表明目前教师存在心理疾患者中,有30%源于在经历挫折和打击时没有得到正确的调整和疏导。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三是释放和减轻心理压力。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流、沟通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教师在工作中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教师若在学校中能与同事、学生、领导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心情舒畅,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并能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教师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在遇到困难时家人给予真诚地鼓励和帮助,能够极大缓减教师的心理压力。因此,当教师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要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当教师在生活遭遇不幸时,要及时与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减轻心理压力,以免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要学会关心自己,给自己减压,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四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大学教师的心理疾病患发率远远低于中小学教师,与其工作压力有关,但与其受教育程度也是相关联的。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据统计,整个人类历史中90%的科学家与发明家都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同时,知识的陈旧率也在加速,“一次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现在的大学生在校学习,只能获得所需知识的10%左右,其余的90%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来取得。加之,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如果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教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对培养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真正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了解最新信息动态,才能走在学生前面,才能为现代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注重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教师心理自我调试能力,找准教师存在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分析教师产生心理波动和消极情绪的内在心理因素,对教师少一点苛求,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少一点责备,多一点理解,让教师以健康的身心投入教育教学。

正如一个哲人所说:“幸福的人能使他人更幸福,不幸的人会使他人更不幸。”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和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师生才能在这种和谐中得到发展、得到幸福。

第二篇: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教师说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健康的心理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第三篇:培养自信心理健康教案

培养自信心

一、课程分析

自信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些中学生对中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往往是有较多不成功的体验,容易对自己产生疑问和否定。而在这个年龄段,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运用暗示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辅导活动,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用积极的思想、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从而达到提高自信水平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信的含义;了解拥有自信的重要性;掌握培养自信的技巧。

方法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培养自信的技巧有意识地培养自信心,从而学会克服自卑。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培养自信的技巧

难点:运用培养自信的技巧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大冒险(玩玩想想,激趣导入)(5分钟)

老师:课堂开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大冒险的游戏,老师随便找一本书翻一个页码,这个页码在1-100之间,告诉你们范围,然后大家依次猜是哪一个数字,每猜完一次,我会告诉你们谜底比刚才猜的数字大还是小,直到猜中谜底为止,猜中的同学接受“惩罚”。重复这样咱们再重复2次,选出3个同学来参加大冒险。

惩罚是:讲台上有三个信封,请接受惩罚的同学上台任选一个信封把它拆开,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读出信封上的内容。

信封一上写着:我勇敢、自信、聪明又好看,我一直就是最棒的,同学们请为我鼓掌。信封二上写着: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微笑是我的财富,我喜欢大家,大家也喜欢我。信封三上写着:我积极,我上进,我努力,我一定能赢。

老师:刚刚同学们的鼓掌都很热烈嘛,说明同学们是真心为你的自信大方而觉得厉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自信地面对很多事情,但是,同学们又有几次像刚才那样自信地表达过自己呢?恐怕很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就是自信。

(幻灯片上出现今天的主题)

(二)了解自卑心理

1、对话(同学们通过以下对话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现象,3分钟)

对话1: 甲:“你怎么不去参加外语朗诵比赛?” 乙:“我怎么能行呢,他们都那么厉害。” 甲:可是你在咱们班演讲得最好了。乙:天外有天,我其实很一般般啦。对话2:

甲:明天就要考试了,感觉怎么样啊

乙:哎,真担心遇到的题都不会,好害怕啊!

甲:你可是学霸啊,要是你都还怕,那就没有谁有信心了。乙:你们这么叫我学霸,我压力才大啊。

老师:在这些对话中,固然存在谦虚的成分,但是过于谦虚就成了不自信啊,同学们。

2、自我认识,测定指数(3分钟)

老师: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有没有不自信的表现呢?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问卷关于测试你的自信指数的,回答“是”的有几题,那么你的自信心指数就是几。

(投影出示测试题)

(1)与别人谈话时,能否正视对方的眼睛?(2)是否经常开怀大笑?

(3)走路脚步是不是快速有力?(4)是否经常当众发言?

(5)是否经常用肯定的语气说话?

(6)遇到困难时,是否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同学们做完之后进行学生反馈)(设计意图:练习测定学生信心指数,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3、自卑来源于哪些地方(4分钟)

老师:同学们,大家现在想一想,在你们平时觉得自卑的时候,都是因为什么样的问题而自卑呢,或者说你是因为在哪些方面觉得不如人二产生了自卑呢?

(老师主要从家境、长相、和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引导)(1)家境

有的同学家庭环境不如人意,比如贫困、单亲、残疾、父母性格暴戾等等,有的同学就因为家庭环境不如意而自卑,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发展。其实同学们要知道,自古英雄出贫寒,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都是贫寒出生,但丝毫不阻挠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

(2)长相

有的同学天生或后天造成的身体有缺憾,或自认为长得不漂亮而自卑。同学们,俗话说相由心生,情绪经过时间最后都会在你的脸上呈现出来。其实长相只是问题的表面,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你对自己的态度,你对自己的接纳程度、喜爱程度。如果对自己不够接纳,相信就算你换了张脸你还是能够挑出自己的一大堆毛病,所以长相真的只是问题的表面。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你如何接纳现在的自己。

(3)学习成绩:

原因一: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多数认为自己不行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行。使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看得太神秘,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20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智力特别高的人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人也约占千分之三,而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都是相差无几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有较多的差异,这并非天赋的差别所造成,而是有多种原因的。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等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起主要作用。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没有自卑的理由。道理虽是这样的,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肯定”和错误认识很难一下子改变,他们的影响也很难一下子消除,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努力,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

原因二:生活中经常被否定。

多媒体: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由此画面引出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小时候每一次想站起来都站不起来,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认识。教师: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 学生:行。

教师:这就形成了自我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肯定”。这种“错误肯定”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平时同学们在学习上给自己定目标的时候也要合理,不要定的太高甚至不切合实际,因为当目标一次次达不到的时候,你就会产生“错误的肯定”,就会失去信心。当然,产生“错误肯定”的原因很复杂,对人来说,除了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

老师:既然被否定会让人变得不再自信,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就需要经常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且给予表扬,大家都这么做,渐渐地大家都自信起来了。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大家都喜欢和那些能看到自己优点,并且真诚地夸奖自己的人交往,所以夸别人也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4、自卑的危害(学生讨论和评价,5分钟)

老师:同学们,可能不同的同学的自信指数各有不同,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不自信的表现,那么,同学们觉得这种不自信的状态,在哪些地方困扰过你呢,或者说这种不自信有哪些危害呢?

同学们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补充包括:

(1)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2)自卑心理会让人产生压抑,会导致自我消沉和埋没,甚至会产生抑郁症。

(三)培养自信的方法

老师:刚刚我们测了自信心指数,如果指数不够,表明你缺乏自信。不过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是一起学习如何变得更加自信的。首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端正认识。

1、端正认识(5分钟)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老师: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味与人比高低,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课件:凡高的画《星光灿烂》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到美吗?(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学生:月亮、旋风、烈火、村庄、树林等;不美。

教师这时再告诉同学们这是凡高创作的世界名画《星光灿烂》,因为它的调色技术很高超而被艺术鉴赏家们推为世界名作。画是由很多元素组成的,如:色彩、构思、形象、寓意等等,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就可能成为好作品。人和画一样,也是由许多元素构成,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出色就可能成为杰出的人。

(2)完完全全地接纳自己

老师:完完全全地接纳自己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在生活中,总是有同学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其实大家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态。比如说好多女同学希望减肥,但其实自己的观念就有问题,同学们首先要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这才是做到了真正的爱自己,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才去减肥。而不是嫌弃自己所以去减肥。这样的话,就算你减肥不成功,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2、找出方法(8分钟)

方法一:多方面欣赏自己。

老师:在如今的学校学习中,似乎对同学们的评价标准都变成了唯一的学习成绩,但是同学们需要知道的是,这只是一方面,真正的评价一个人是从多方考虑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全部。比如,我们还有以下这些地方。

A性格,我们俗话说,谁谁谁脾气好,不也就是在说,那个人很好相处吗,所以大家都会愿意和他交流,这也是优点啊。

B有领导力,在团队中出现分歧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人站出来主持大局,进而领导大家走向正确的方向,想想我们的毛主席。

c能力、特长:可能有些同学并不是学习成绩特别好,而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唱歌,画画,书法,体育。

d人际关系,有些同学没什么其他的特点,就是大家都喜欢和他相处,大家不要以为这很简单,其实这也是很厉害的

方法二: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优点并积极发扬它们。

教师:集中注意于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是一种积极暗示,有利于成功。比如我们刚学会骑自行车时,如果看见路上有一块砖,常常会眼睛盯着砖,心里想着千万别撞上去,结果往往就会撞上去。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砖头以外的路上,心里想着一定要骑到没有砖的路上,结果大多不会撞到砖上去。这就是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的不同作用,罗伯特•安东尼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积极暗示。

学生:这段话说得虽然有道理,但也不能忽视缺点。在注意优点时,不能忘记克服缺点。教师:在培养优点时确实需要克服很多以往的不良习惯。请同学们双手交,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然后请同学们用相反的方式交双手,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别扭。

教师:要改变一个如此小的习惯动作都感到困难,要克服缺点、消除自卑、培养自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多天的努力。

方法三: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和客观地认识自己。

3、训练(7分钟)

(1)活动:目光炯炯

要求: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 讨论: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分别是什么样的。(2)活动:优点轰炸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每个人只对被谈论者指出一个确实存在的优点,被谈论者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人身上找到自信的理由)

讨论提纲包括: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学生: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和我以前认识到的完全一致;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等等。

(四)自我介绍(5分钟)

导语:有了自信,就拥有了接受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胆量。树立自信,能使你获得成功。那么进行我们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自我介绍。

现在要请同学们上台来进行自我介绍,像大家高一第一学期刚来到这个班一样,大家都互相不认识,你上台进行自我介绍。这次自我介绍老师又一个要求,就是自我介绍中必须要包括自己的优点。好,有愿意主动上来的同学吗?

第四篇:培养儿童心理健康要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要“十注意”

2010-1-5郑英访问次数:11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内蒙古心理卫生协会专家提醒,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第五篇:《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培养与训练》学习心得体会

如今的中小学校里出现了诸多的教师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家庭负担、同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使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二、改变师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以为改变自己是当今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惟一选择,因为学生的改变是教师的自我改变换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他们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童化了心灵、纯化了心灵、美化了心灵,纯洁高尚、幸福乐观。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我们提示了教师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质。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其次,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学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发现学生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用过家长学校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下载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心理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听了都主......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这次参加了网络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一: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因而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是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

    教师心理健康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我深有体会,感受很深,受益非浅。摘要如下: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感触颇深。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听了都主任......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尊敬的教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参加这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目前中等职业教师的职业心态,所得资料仅作研究之用。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