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训练:妙写风景
写作训练
行走在山水之间——妙写风景
方法一:亲近自然,记住不同时间、环境下景物的状态特征。自然山水,同样具有生命,随着天气和环境的变化,它们也如同人一样,会呈现不同的“表情”。因此,要写好风景,首先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这些变化,同时调动自己感受美的每一个细胞!
例:秋天的草原,是金色的。草原无边无际,在阳光下变幻着颜色:随着厚薄不一的云彩的遮挡以及云彩的飘散,草原或是淡金色的,或是深金色的,又或是金红色的,有时甚至还是黑色的。而当云彩的遮挡不完全时,草原在同一时间里,会一抹一抹地呈现出许多种颜色。草原有时是平坦的,一望无际,直到无限深远的天边。有时,却又是起伏不平的:这里是低洼,但往前不远就是高地,而高地那边又是很大一片洼地,草原展现着十分优美的曲线。因地势的不同,在同样的太阳下,草原的颜色却是多种的。
批注:用不同的颜色来描述“随着厚薄不一的云彩的遮挡以及云彩的飘散”而变幻着的草原之色,直观且富有动感。
方法二:风景本身是不能说话的,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让万事万物在心中复活,换句话,就是要学会和它们对话,最终随喜而喜,随悲而悲„„
例:寒风把田野吹出一派荒凉。天空下的田野显得寒酸而丑陋。灰白的土地很寂寞地听着稀疏的枯草发出的沙沙声。乌鸦在细长的田埂上,摇摆着走,寻觅着食物。天空本身也单调得乏味。
秀秀的心情也常常阴着。
她不能常常走到大柳树下了。因为她不能长久地抵御长驱直入的寒风。冬风也坞地扯去了大柳树的叶子,使它赤条条地立在天空下。她觉得,每当自己来临时,它总竭力要给她一点温暖,然而它终于不能,于是显得痛苦万分,到处布满皱纹。
批注:灰白的土地是寂寞的,冬风“无情”,“疼爱”她的灵树因为不能给予她温暖而露出痛苦的皱纹。借助想象力读懂风景的表情。
方法三:当画面中有太多的景物需要描绘的时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经思考便随意堆积。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或全景式、选景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每个人的观察角度是不一样的,但一定要有层次感。
例:河水因夜色的苍茫似乎浩大起来。偶尔驶过夜行的木船,那隐隐约约的帆,如同夜空下飞行的倦鸟的巨翅。似乎能看见对岸,但也不过是烟树迷离,村落恍惚。只有那些微红的灯火向人说明着,岸那边不有一个无垠的世界。几只忘了归路的家鸭,在芦苇丛里栖息着,不知是受了鱼的惊扰还是受了动物的惊吓,拍着翅膀,朝河心游去。后来,就聚浮在远离岸边的水上,发出一种无家可归的鸣叫。再后来,就游远了,“呷呷”的叫声响了许久才终于彻底消失。
批注:由远及近——从夜色苍茫下的河水到芦苇中栖息的家鸭,动态地描写景物,使画面浓淡相宜、错落有致。
方法四:请修辞来帮忙。拟人、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情景交融,有时也强调要化技巧于无形,因此总体来说,使用暗喻、借喻、隐喻,隐藏拟体,通常会显得更加自然含蓄。中考作文题举例:
一、运动我们的双脚,我们在前行;停下我们的双脚,我们在观察、思考;
当我们停下脚步的那一刻,眼前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脑海会有各种各样的联想。请以“我站在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请以“走进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墙,是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有物质的墙,如土墙、砖墙、篱笆墙、玻璃幕墙、花墙、城墙等;也有精神的墙,如沟通的墙障碍、法规的限制、做人的原则、道德的底线等。筑一堵墙,可以多一分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膜。请以“说墙”或“墙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墙的故事
初夏的第一场雨刚走,空气中没有了中药汤般的黏腻与苦涩,到处弥漫着清新的薄荷糖的味道。这感觉是柔滑的,像丝绸拂过人们的脸庞。
(批注:以感觉与风景,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开篇便展现了不俗的文字功底。)
在城市的一隅,我发现了一道矮矮的院墙。墙外,胡乱地堆着大大小小的石砾,混着几捧湿沙和雨后特有的泥泞。出于好奇,我抬头望了望墙内,有些吃力,但并不高的墙放行了我的目光。
天啊,那是怎样的一个妙处啊!一个废弃的小院,房根下挤着一簇肥嫩的蘑菇,旁边生着几丝娇柔的绿草,中间还点缀着不多的细小的花儿。花儿并无艳色,但几瓣纯净的白环绕着那细柔柔的金黄的花蕊,是怎样的一种灵韵啊!我凝视着,不时有水珠从墙头滚落到鞋上,深深地渗入到纤维中,我却浑然不知。脑中突然闪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却觉得那红杏太呆:墙内不比墙外好上百倍?(批注:色彩叠加:绿、金黄、白、红。平实的描写中自有绚烂之处。)此后,一直难忘这奇遇。于是,在一次雨后,我又来了。哪知,却又有了变数。
(批注:此句意味着风景的变换——眼前风景之变换导致了内心风景也在悄然转变。)
墙被拆了。
一堆残碎的墙的肢体中,夹杂着曾经的花儿,曾经的草和曾经的一切。泥水流淌着,我无须再费力伸头去看了,他已无了上次的惬意。草就是杂草,花儿就是野花儿,长在泥地里,看不出什么美来。我怅然若失。
不久,却似悟出了什么味道来。有道是“距离产生美”,莫不是那在作怪?隔墙而望,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它有微妙的神秘魅力。没了那隔膜,一切都尽在掌握,却又没什么意思了。这人可真爱作践自己,得不到时,什么都好;可得到了,却成了无用的东西。
(批注:从风景变化中领会禅意,哲理性的结尾令人回味。)
风轻飘飘的,空气还是那么清新,但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为什么呢?我抛开了无聊的思绪,向那被墙隔开的下一个目标奔去。
(总评:情景交融,有序描写,多种修辞,色彩叠加。)
训练题目: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字数600字以上。
第二篇:写作训练:我班也是一道风景
写作训练四
请以“我班也是一道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以叙事为主,夹以议论、描写与抒情。
2、要突出“风景”的积极意义。
3、重视文章层次的衔接与过度。写作思路展示——
1、从别的班级成绩入手:学生表现,成绩(比赛等)
2、我班级中的不良现象: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作业迟交或不交„„
3、但是,我班的优点也不少啊
A、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B、演讲比赛场上的风姿
C、运动场上的飒爽英姿
4、尤其本学期后期的班级学风的转变,态度的端正„„班级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呈现在严中土地上„„
5、我班的未来展望——
第三篇:《写作训练--写一个人》教案
《写作训练--写一个人》教案1
[写作要求]
1.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写。
2.写人和写事是密不可分的,要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情当中来写,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3.写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正面记叙、侧面记叙、概括记叙、具体记叙,以事写人(一事写一人、多事写一人、一事写多人、多事写多人),以情述人,等等。
[写作知识]
学习几种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1.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包括容貌、身材、姿态、神情、衣饰等的描写。成功的肖像描写,首先要能从肖像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其次要避免千人一面的“脸谱化”,要着力写好眼睛,以显示人物的心灵世界。
外貌描写示例
无论什么季节,她总是穿着既不入时又带有男性化的服装。一头短发给人感觉是从不拖泥带水,眉宇间如刀刻一般的皱纹显示出她的性格。一双深深下陷的眼睛总是那么咄咄逼人,但炯炯之中又总是透出几分疲倦,消瘦的脸庞使她的颧骨有些突出,弯弯的鹰钩鼻更增加了几分威严。不大的嘴巴说起话来像唱秦腔那样有气势。她上课总是神采飞扬,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2.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描写要从动态描写中直接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能落入一个模子。
动作描写示例
赵奇将文房四宝摆好后开始临摹。他先将毛笔在砚台上舔上墨汁,然后瞄了瞄字帖,边开始依葫芦画瓢。起先,手抖得厉害,他便将腕撑在纸上,小心翼翼地下笔,可那一横一点也不平,仿佛一条小虫直刺他的眼。练了几次,一点进步也没有,他“啪”地将笔一扔,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心灵直嘀咕。后来他想起了老师的教诲,便重振旗鼓:先将袖子向上挽了挽,然后提起笔,把笔尖舔个饱满,另一只手将纸铺平,眼睛眯得细细的将字帖上的字瞧了个透,接着抬起手腕,笔尖着纸,先是顿了顿,然后运用腕力将笔横着往右一拉,啊,总算成功了!
3.语言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人物语言要生动贴切,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应该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非说不可的话。
语言描写示例
妈妈有一支永远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小懒虫,快起来,太阳晒到屁股上了。”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搅了。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慢吃,别哽着……”真受不了,刚想上学去,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冻着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到她的唠叨了,谁知道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这些我都能背出来了。晚饭时,妈妈又唱了起来:“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
4.心理描写:是用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心理描写常见的手法是:(1)自我表白。在描写前需加“我想”、“我觉得”等提示语,所想内容用第一人称,放在引号内。(2)作者直接描述。用第三人称去写人物内心活动,需用“他想”、“他回忆”等句式。所想内容如加引号,引号内用第一人称;如果不加引号,则仍用第三人称。(3)对话式独白。这是指描述心里与自己对话,或自言自语。对话前一般也有提示语,表现形式如对话。
心理描写示例
“成功了!”我差点喊出声。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跑道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跑道在脚下缩短。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个目标是为了夺取金牌而拼搏!
[例
文]
父亲的目光
从记事开始,我就发现父亲的目光与众不同,然而,我真正能够读懂那深奥的文字还是在升初中后。
九月悄悄的来临了,同伴们都踏上了初中的征途,我怕看见他们欢欣的笑脸,独自坐在窗台边,望着空荡荡的家,满脸怅然。父亲坐在椅子上,依旧抽着一根纸烟,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窗外。窗外的阳光很灿烂,灿烂得足以让人感到目眩心惊,但却很安静——除了猪在圈里蹦跳的声音。阳光打在父亲的脸上,他抬头望了一眼天,深陷的双眼闪动着像阳光又像是浓雾一样的东西,继而又低着头抽他的烟。
以后的日子,渐渐地,父亲似乎比以前更忙了。早晨披着第一缕晨光出去,晚上被着月色归来。
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做些什么。几天过去了,只是觉得父亲好像瘦了些,但眼神中似乎有一种异样的光彩。
开学后的第五天清晨。朦胧中,父亲把我叫起。桌子上,早已准备好饭菜,热腾腾的。我发现,在桌子中央的碗中醒目地盛着一碗肉(全家人——我、父亲、母亲好久都没有吃肉了),心里正感到疑惑。母亲示意我坐下吃饭。最后,父亲从他那件兰咔叽衣服口袋中慢慢地取出了一个小纸包,终于说话了:“三百元钱,到学校去。”
我吃了一惊,筷子几乎要在半空中停滞。我使劲的仰起头,视线与他的目光交叉、重合,我似乎看出了那目光中的深沉含义:期待与鼓舞。
是母亲送我到学校来的。一路上她告诉了我,这几天父亲为了我能上学,到学校去了好几次,老师也非常理解,但总不能一点钱也不缴,学校确实困难。母亲又给我说了父亲是怎样去求亲戚借钱,又怎样拖着疲倦的身子而归的,以及把家里的两头正长膘的猪卖掉用来做我的学费的……不由得,鼻子陡然一阵酸,眼泪流了出来。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在此期间,生活费每一次都是父亲亲自给我送,每次他没有说多少话,每次我都会注意到他的目光,仿佛一次比一次深沉。
由于我的努力,第二学期进入了全校最好的一个班。开学那天,是父亲亲自送我到学校的。临别时,他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三十元钱说:“你先用着,过两天我再来。”我接过钱,一抬头,瞥见了父亲那目光,眼泪差点儿又掉了下来。
一天,母亲到学校来看我,她说:“你父亲加入了村里的修路队,每天十五块钱……”一时,我不知是什么滋味:父亲,那么小小的个儿,带病的身体,五十多岁的老头,他能干得来吗?
不知不觉眼前似乎浮现出修路工地上繁忙的景象。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慢慢拉拢,定格:身着蓝色咔叽布的瘦小的身子在满是泥泞的修路工地上来回的搬运石子、水泥;而他的眼睛里,却闪动着一种矍铄和希望,正穿过层层迷雾,牵引着我。
我知道,我只能前进,后面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
第四篇:写作 写一处风景(教案)
写
作
写一处风景
请你就某处的景物,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描写景物,要先抓住景物的特征,也就是要抓住这一景物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特征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宋代杨万里有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比较有两种方法,一处景物与同类景物相比,是横比;同一处景物按时间的推移进行先后的对比,是纵比。
在具体描写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要注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昼夜早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景色也不同,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就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二、要注意景物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的描写。静态描写是指对景物静止状态的描写,动态描写是指对景物运动状态的描写。写景物的颜色,就是色泽的描写。
三、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立足点和先后次序。人的立足点不同,角度不一样,同样的景物,写出来就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观察描写景物就要先选好立足点。
写景物首先要按一定的顺序,要细致,有重点地观察。可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从左及右,从前及后;可以先整体后部分;还可以按照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四、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借景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上海外滩夜景
放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上海舅舅家玩。吃过晚饭,舅舅提出带我们去外滩看
夜景。
舅舅开车带着我们来到了外滩。我们先登上了灯光柔和的防汛大堤。大堤上旅游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他们说着笑着,兴奋地忙着拍照。
我们走下台阶,来到了黄浦江边的观光台,视野一下开阔起来。那台上的景观灯,由北向南延伸,星星点点的灯光,勾画出了黄浦江岸美丽的弧线。
我们沿着观光台向前走,突然,江对岸一个熟悉的景观让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呀!东方明珠!”舅舅笑着说:“看到了吧,那也是上海最高的电视转播塔。它高406米,全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人们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好去处。高科技设计,有些地方可以360度旋转,坐在里面,可以观看到全上海的风景呢!”舅舅的话让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这时,塔上的灯开始旋转起来,远远望去,真的像一颗珍珠发出耀眼的光芒。
“呜呜„„”随着一阵汽笛声传来,一条装扮得像飞船形状的游轮缓缓驶来,船上挂满五彩的闪光灯,一闪一闪,把江面映照得绚丽多彩。“好美呀!”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们都陶醉了,仿佛真的在画中游了。“快来拍照!”“咔嚓咔嚓”,表姐接连给我拍了几张。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到了九点多,我们该回家了。这美丽的外滩夜景,真有点让我恋恋不舍呢!
第五篇:写一篇游记写作训练六级
写一篇游记写作训练六级
一、训练目标:
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
4、要有点艺术色彩。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二、写作指导:
(一)导入: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些努力。
二)指导:
1、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
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一座泰山,在不同时代,在不同季节,在不同人的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两个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的,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方面去写
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3、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热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我们在写游记时应该做到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寄寓一定的思想。
4、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游记文章的顺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多者合一,这样才能使行文自然、条理清晰。、游记散文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写景状物
在游记散文中,有时为了逼真地表现事物,也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去写景。
6、游记散文可以插入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
如神话传说、前人诗文、名人轶事等。写游记散文时总要涉及某一个地方,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定的历史。游记散文不能纯粹是写这个地方有哪些事物,还可能牵涉到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东西。这就需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然后巧妙地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插入的内容。总之,游记散文写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
三、训练题目:
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下来,一方面留给自己可时时回忆起那有趣的、特殊的经历;一方面介绍给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奇妙的地方。如果不写下来,时间长了,在自己的记忆里就只会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很多细节就会遗忘了那多可惜。让我们把自己浏览过的地方写一写,一方面把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地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多有意思!现在,请大家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四、学生写作:略
一、教学要求
1.编写作文提纲。
2.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或参观访问中的所见所闻写下来,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二、教例说明
小学生初学作文旨在练习。为使学生受到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在这次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采用综合训练、整体发展的方案,强调教学过程 的整体性,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全面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在指导作文的过程中,按观察、思考、借鉴、实践的程序安排训练。首先,指导学生运用阅读课上学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去观察生活;第二运用从习作例文、读写例话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去写自己的生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发展儿童语言的目的。
三、教学步骤
(一)作前准备
1.本单元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揭示习作题目,使学生作好心理准备。
说明:这样做是运用心理学观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以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2.复习课文《天然动物园漫游记》、《游善卷洞》,了解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叙述游览过程的。
3.准备写作素材。
说明:习作前可组织一次集体参观、游览活动,这样便于指导观察和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去过的地方,努力搜集写作素材,用习作笔记的形式把这些素材记下来。
训练:观察记录
(二)课堂指导
1.作前谈话,引发动机。
你们谁去过天然动物园?当然谁也没去过。
作者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下来,一方面留给自己,可时时回忆起那有趣的、特殊的经历,一方面介绍给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奇妙的地方。如果作者不写下来,时间长了,在自己的记忆当中就只会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好多细节就会遗忘了,那多可惜。我们这次练习,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写一写,一方面把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地记叙下来,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多么有意思!
说明:这样安排引起学生共鸣,产生写作欲望,启发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确定写作材料和中心。
认真思考并回答:你游览或参观了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有哪些感受告诉别人?
小结:写游记或参观记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写,要表达什么思想,想说明什么问题?动笔之前,确定好中心思想,才能更好地选择材料。
3.联系课文,学习写法。
现在,节假日多了,人们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也多了,不少同学在父母的带领下,曾游览过一处或几处令人难忘的地方。有些同学很想记下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让大家分享自己美好的感受。那么,怎样写游记呢?
一、按游览的顺序写。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三、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四、融入真情实感。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果你注意了以上几点,那么,你一定会写出成功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