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国人的性格象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之间相助相依,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中国土壤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茶文化,深深地刻下了中华民族的这一性格烙印。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不朽灵魂。陆羽所创之茶艺处处包含着和谐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与火是两种根本对立,难以相容的事物。但在中国的哲人眼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却能相容相济。《易经》中水火完全背离的是“未济”卦,火在上,水在下,二者相分离,以此卦象,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而水火交融,则叫作“即济”卦,水在上,火在下,与前者大不相同,如得此卦象,不仅与事无碍,而且是办事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国中医理论对“水”、“火”关系也有十分精辟的见解。中医理论认为,心属火,肾属水,心肾不交则会生病,只有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两者协调才能健康。所以气功学把这种协调心肾的功法唤为“水火既济功”。天与地的关系也是如此。《易经》认为,天之气到地下来,地之气到天上去,这是泰()卦,主平安吉祥。相反,天高高在上,地永远压在下面,天地互不通气,表面上看起来天经地义,合情合理,而实际上天地隔离,那叫“否”()卦,是不吉祥的。用这种观点来指导统治术,也就要求帝王将相们要能够体察民情,体恤民间疾苦;同样要求平民百姓能体谅国家的困难,能够顾全大局。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以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而言,“水火不容”的两国,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化敌为友,和平共处。可以说,“大同世界”、“万邦和谐”,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天地自然”、”五形和谐”是中国人辩证的自然观。以陆羽为首的中国茶人们把这两种观念都引入茶艺之中,他所作的煮茶风炉,除了运用易学象数原理严格制定了尺寸、外形外,主要运用了《易经》中的三个卦象:坎、离、巽,来说明煮茶包含的自然和谐的原理。坎,在八卦中代表水;巽,在八卦中代表风;离,在八卦中代表火。陆羽在风炉的三足之间设了三个窗口,于炉内又设三格,其一格画上“翟”,即火鸟,然后绘上“离”的卦形(),一格画上“彪”,即风兽,然后绘“巽”卦();一格画“鱼”即水虫,绘上“坎”的卦形()。陆羽解释说,这是表示“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又于炉足之上写下:“坎上巽下离于中”,“休均五行去百疾”。陆羽认为:水、火、风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煮出好茶,发茶性,去百疾。同样是水,也要取水质清洁又平和的,因此,对湍流飞瀑评价最低,认为不宜煮茶。
历代所行之茶事处处体现着和谐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所谓礼,不仅是讲长幼伦序,而且有更为广阔的含义,对内而言,表示家庭、乡里、友人、兄弟之间的亲和礼让;对外而言,则表明中华民族和平、友好、谦虚的美德。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子孙后代要孝敬父母、祖先;父母长辈要爱护、关心晚辈,即我们现在讲的要“尊老爱幼”。还认为,兄弟要亲如手足,夫妻要相敬如宾,对客人和敬礼让。即使对外国人,只要不是侵略者,中国人也总是友好地以礼相待。中国茶文化“以茶表敬意”正是这种和谐精神的体现。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普遍习俗。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以茶送亲友表示情谊。宋人《东京梦华录》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表示友好和关照。后来南宋迁都杭州,又把这种优良传统带到新都,《梦梁录》载:“杭城人皆笃高谊……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相助事,遗献汤茶……相望茶水往来——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这种以茶表示和睦、敬意的“送茶”之风,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我国许多地方的风俗中,甚至把饮茶与订亲、结婚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少地方有“饮茶定终身”之说,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吃茶”或“喝茶”;结婚仪式中,谒见长辈要要“献茶”,以表儿女的敬意。长辈送见面礼,称为“茶包”。是故,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说:”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到纳彩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云“花花彩轿门前桥,不少个分毫茶礼”。《红楼梦》中亦载,凤姐对黛玉说:“你吃了我家的茶,为什么不给我家作媳妇!”。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表示深情厚意,不仅深入每家每户,而且用于机关、团体,乃至国家礼仪。无论机关、工厂,新年常举行茶话会,领导以茶对干部、职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谢意;群众团体时而一聚,以茶表示彼此相敬;家中父母、姊妹、妻儿相聚小酌,也透露着无限的亲情。甚至许多宾馆、饭店,客人入座,未点菜,服务员小姐先泡上一杯茶表示欢迎,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纷纷举办国际、国内茶文化研讨会,不仅为茶人门交流心得、交流信息、经济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国内、国际间茶人门的友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总之,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今人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饮茶衍生之文化处处贯彻着和谐在中国饮茶艺术与习俗所衍生而出的文化现象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的精神。这种现象首先反映在历代所传下来的茶画上。自唐代以来,茶已成为画家笔下的主要题材。历史上值得注意的作品颇多,而这些茶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贯彻着自然、和谐的精神。比较典型的如宋人苏汉臣画的《百子图》,一大群小孩,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嘻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象征中华民族大家庭,人口、民族虽多却能和谐共处。还有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俗饮图,更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茶画中也有画“斗茶”、“赌茶”的,如南宋的刘松年,就画有《茶园赌市图》,但画中的“赌”与一般的赌大不相同,赌茶,是表达造茶之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信,赌的目的是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宋人钱选仿刘氏之作,把这“赌”中的奥秘揭示得更清楚,他画中的“赌茶”人,个个带着微笑的表情,透着友好乃至豪爽之气,而这正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友好、清醒的表现。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茶具。在历史长河中,堪称精品的茶具数不胜数,而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清代制壶专家陈鸣远制作的《束柴三友》。这把别致的茶壶,塑作三个老树虬咀,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分枝为壶咀,右分枝为把手,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支盖,不仅造型自然、高雅,朴拙中透着美韵,还具有鲜明的立意,即取“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把筷子折不断”、“共饮一江水”等深意,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亲和力。
历代茶诗中,反映和谐精神的作品也不少。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所写的茶诗便是很好的例证。他在《扬子江心第一泉》诗中写道: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评茶经拜羽仙。
反对战乱,企望和平,盼望有茗茶一样的和谐、宁静,这正是茶人、诗人,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为了和平,敢于“斩却楼兰首”,但更向往清茶、云乳、茗香,崇尚茶仙陆羽的和平精神。当代诗人周祥钧所作的《龙井茶·虎跑水》,诗作如行云流水,堪称佳作。全诗如下:龙井茶,虎跑水,绿茶清泉有多美,有多美!山下泉边引春色,湖光山色映满怀,映满怀。五洲朋友哎!请喝一杯茶哎!春茶为你洗风尘,胜似酒浆沁心脾。
我愿西湖好春光哎!长留你心内,凯歌四海飞。龙井茶,虎跑水,绿茶清泉有多美,有多美!茶好水好情更好,深情明谊斟满杯,斟满杯。五洲朋友哎!请喝一杯茶哎!手拉手,肩并肩,互相支持向前进。
一杯香茶传友谊哎!凯歌四海飞,凯歌四海飞。
此诗不仅文字优美,更主要的在于突出了“以茶交友”的主题,突出了中华儿女与人为善、重友谊、爱和平的精神。从诗中可以看出,在迈开现代化步伐的今天,茶,正以其特有的品格,把中国人民与四大洋、五大洲联在一起。另外,还有不少茶歌舞、茶书法等与茶有关的文化艺术作品,都无不贯穿着中国茶文化的和谐精神。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谐,是中华民族个性的象征,是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第二篇:不朽的灵魂——红岩读后感
不朽的灵魂——《红岩》读后感
1948年,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不朽的灵魂——红岩读后感。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革命者的“鬼门关”里,敌人对革命前辈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残。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敌人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这真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啊!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革命小说《红岩》。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后,不得不感慨万分。它使我学会了革命前辈们的坚强不屈,也体会到了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多的是对敌人的恨和对革命者的敬佩。小说中英勇斗敌的许云峰、出身豪门,本可过着安逸的生活却不顾危险投身革命的刘思扬、假装疯子只是为党的需要的华子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不朽的灵魂——红岩读后感》。但是我最敬佩不已的还是江姐。在城门上看到烈士是自己心爱的丈夫时,她悲痛欲绝,但是为了革命,她还是站了起来;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的时候,依旧那么沉着冷静,还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在自己将要被残忍的敌人杀害时,她换上干净的旗袍,整理好了仪容,从容走上刑场,并告诉同伴们不要哭……作为妻子,她是柔情的;作为母亲,她是慈爱的;作为共产党员,她是坚强的!江姐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是值得人人佩服的巾帼英雄!太阳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散放出万丈光芒,把大地照得通红。曾经的那头睡狮,在经历了各种折磨后,坚强地站了起来,永远也不会在倒下。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的胜利,都是一切最好的证明。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前辈们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后人心中。有些同样伟大人,我们忘记了他们的姓名,但历史早已将他们命名,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他们是值得每一个人纪念的!《红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它让我们明白了许多许多革命故事,让我们铭记革命前辈的壮举,更让我们永远憎恨帝国主义着……我一直相信:在华夏大地,红岩精神一定会永远永远的放射出万丈光芒,普照全世界!
第三篇: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韵味。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历史起源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如是记载。传说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最后中毒却因茶而得救。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而巴蜀人偶然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作一种日常饮料。到隋朝时,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大多数人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饮茶使之渐渐成为一种全民习惯。直到780年,陆羽著《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
中国茶道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添加。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全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饮茶风俗
以茶待客”是中国人最高的待客之道。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讲究,斟茶、品茶、添茶都及其讲究,在中国,吃茶”一词还是青年男女恋爱求婚的代名词。以茶作嫁妆,是因茶多子,其性不移,而作为婚烟美满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中,新人要向双方父母敬茶,长辈也会发事先准备的红包作为见面礼。
无茶不华
茶是中国从内闭的封建王朝破壳而出,从明代直至20世纪
40年代之前,茶叶一直是各类出口商品的第一位,占出口总额的主要份额。当今,尽管时尚的潮流冲击着每个角落,但
醒目而林立的茶馆、茶楼、茶店,以及此起彼落的斗
茶、赛茶、茶艺比赛、茶展、茶书、茶说更是以从未有
过的规模、持续不断的热情、气度非凡的华夏文化的强劲构筑了一道中国特有的许多都市现代化进
程中亮丽而挺拔的风景线。而且凡是重视茶、普及
“饮茶与健康”
及茶的知识,搞得出色的地区、部门无
论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健康发展都成绩斐然。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不朽的灵魂——读《名人传》有感
不朽的灵魂
——读《名人传》有感
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他们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最高境界。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丽,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地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地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名人传》的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曼·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怦然心动。所以,我们要崇拜他们不朽的灵魂!
建兰中学 七(13)班
胡哲宇
指导老师:梁老师
第五篇: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马德《低调》
《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但最初茶是作药用的,神农尝百草用之解毒。后逐渐成为皇室贵族的特权饮料,至晋隋才在民间普及。陆羽闭门十余载著述《茶经》,影响天下声名海外,世尊为茶圣。陆羽是弃儿,被竟陵笼盖寺住持僧智积收养,成年后与皎然结忘年之交。皎然是中唐著名学僧,传世文集10卷,诗文中多处提到与陆羽的友情,以及共同采茶、制茶和品茶。所以,陆羽的茶文化思想吸收了许多佛家思想。
品茶的环境宜清、宜静、宜闲、宜空,而不宜过雅。徐渭说:“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静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这里青藤讲的是文人雅士的品茗环境,似乎过于雅致,而难达禅宗论道“自心是佛”的空灵之境。我以为陈继儒强调的“一人得神”和张源讲的“独啜日神”更近茶道之道。
论茶道,近代日本似乎更有心得。茶自唐代传入东瀛,至十五世纪僧人珠光奠定了一套简单朴素的茶道仪式,十六世纪经千利休进一步完善,坚定确立了闲寂、枯淡的茶道美学观点,并使之升华到民族艺术的高度。日本是岛国,偏安一隅,民族单一精致,善于吸收、总结、沉淀、堆积和挖掘。而且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也不像中国茶道受儒道释三位一体的综合影响,而最终归于“中庸”平和。日本茶道由僧侣引进,始终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自宋代禅宗东布,更使茶、禅融会贯通,达到 “茶禅一味”的三昧之境。
多情而善感的文人对茶情有独钟,喝茶喝到得意处,难免诗兴大发,留下许多佳句。卢仝在《走笔谢孟谏仪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犹如习习清风拂面而来,让人精神顿爽。
闲来约三五知己,远离城市的喧嚣,携一把古琴,弹一首妙曲,泡一壶好茶,在“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中享受美好时光,暂且抛开一切世俗烦恼,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情逸致。望远处漫山清凉的翠绿,任思绪挣脱世俗的束缚,在无尽的天际飞扬。
品茶的确是一种美的景致,茶道的确含有深刻的文化精髓,而茶与禅的确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很多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暂且从一天的喧嚣中解脱出来,好好的喝一杯茶。
又逢选课,在室友们热烈的讨论着选修课的心得体会时,我沏了一杯浓茶,凝视着茶叶的浮浮沉沉,却无什感触,平淡的生活,恬静的心情,无所谓快乐和忧伤,欣喜与悲恸。一个学期的茶文化课,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体味人生。在浮躁的大学期间,静下心来,喝一杯茶,思考人生,让我可以很好的放松,也就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单调,学习太糟糕,做人太窝囊。其实我们的生活可以很丰富,学习可以很顺利,做人可以很潇洒。因为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可惜繁重的学业,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无暇去顾及精彩的瞬间罢了。而饮茶能使人净化心灵,净化的心灵才能欣赏到心情的那道风景线。
品茶就像品人生。品味生活,把握生活节奏。人不能总是斤斤计较于生活中的琐事,把心胸放开点,那么生活也会流光溢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就会发现,平凡后面的乐趣也让人留恋。生活本身就充满了阳光与快乐。快乐于我们乃至善且自然之追求。然而尽管如此,我们并不去追求每一种快乐,而是偶尔放弃快乐,因为在忍受了短暂的痛苦之后,更大的快乐便随之而来。一盏茶后,细细品味着那些平凡、痛苦和简单,如茶,亦如人生。品茶,品的是一种平实、无华、静如止水的人生心态,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将一种对人的关怀和善意的举措升华为意境。生活并非平平庸庸的过完期日,而是追求一种心态,一种自我的信仰。饮中国之茶文化,品淡雅之闲情,悟生活之真谛;一片宁静,一份悠然,一丝感悟,尽在一杯清茶之中。
茶有很多品种,我唯独对铁观音和龙井茶情有独钟,喜欢它低调的清,不张扬的淡,它特有的清香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体味平淡的生活。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生活,所有的烦恼与挫折都成为生命中的礼物,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挫折能使我们更坚强,烦恼让我们更珍惜片刻的宁静。
虽然说起来,我还是不懂茶的,但是我认为茶品五花八门,不需全懂,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好;茶艺丰富多彩,无需样样精通,会泡便好;茶道高深玄妙,无需参透,有感便可;茶文化博大精深,懂或不懂都不打紧,喝一杯轻松茶就好。
就像周作人曾说的,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