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茶文化
从中国茶文化说起
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大众饮品的一种,茶已经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有好友登门拜访,奉上一盏好茶,无论是对于主人还是客人都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除此之外,日常自己在疲乏时,喝上一杯清茶,不仅提神醒脑,也对身体是非常有利的。
茶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茶中含有的意蕴,使茶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了。它已经升华为了一种文化,一种茶的文化。
一、茶的起源
中国自古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关于茶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人人言殊,莫衷一是,说法各异,但不难发现的是,茶在中国的历史是由来已久,且深入人心的。这也难怪茶会成为一种文化,这也是茶于其他饮品最大的差异。
二、茶与宗教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相当密切,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是道教。
自东汉顺帝汉安元年道教定型化之后,在名山胜境宫观林立,几乎都栽种茶树,宫观道士流行以茶待客,以茶作为祈祷、祭献、斋戒,以及“驱鬼捉妖”的祭品。同时,茶对人体的功能也在道教门徒的宣扬下被人重视。道教对茶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
早在唐代时,道士喜饮茶者已比比皆是。由于茶能“轻身延年”,故茶成了想得道成仙的道家修炼的重要辅助手段,而将茶作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道教在“打醮”、即祭祀时祈祷作法等场合的献茶也成为“做道场”的程式之一。道士们都于山谷岭坡处栽种茶树,采制茶叶,以饮茶为乐,提倡以茶待客,以茶为祈祷、祭献、斋戒、甚而“驱鬼妖”的供品之一。随后,饮茶也进入了佛教的修行。
佛教修行之法为“戒、定、慧”。“戒”,即不饮酒,戒荤吃素;“定、慧”,即坐禅修行,要求坐禅时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而进入专注忘我的境界。此种耗费精神、损伤体力的坐禅,正好以饮茶来调整精气,故饮茶历古以来受到僧人们的推崇。
坐禅是佛教的重要修行内容之一,而坐禅与饮茶是密不可分的。僧人坐禅,又称“禅定”。唯有镇定精神、排除杂念、清心静境,方可自悟禅机。而饮茶不但能“破睡”,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体、茶禅一味”之说。意指禅与茶叶同为一味,品茶成为参禅的前奏,参禅成了品茶之目的,二位一体,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在我国的各寺院中,都专设“茶堂”,供寺僧或饮茶辨说佛理,或招施主佛友,品饮清茶。一般在寺院法堂的左上角设“茶鼓”,按时敲击,以召集僧众饮茶。寺僧们坐禅时,每焚完一枝香就要饮茶,以提神集思。有的寺院还设有“茶头”,专司烧水煮茶、献茶待客,有的寺院则在寺门前站立有“施茶僧”,为游人们惠施茶水,行善举。寺院还根据不同的功用,分别冠以各种“茶名”。如以茶供奉佛祖、菩萨时,称“奠茶”;在寺院一年一度挂单时,要按照“戒腊”(即受戒)的年限先后饮茶,称“戒腊茶”;平日寺院住持请全寺僧众吃茶,称“普茶”;逢佛教节庆大典,或朝廷钦赐丈衣、锡杖时,还要举行庄严、盛大的“茶仪”。
三、茶的礼仪
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礼还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四、茶的现代意义
茶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年长的人喜欢喝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茶的魅力所吸引,使之变成了一种时尚的文化。
茶叶的营养非常丰富,其中的成分多达300多种,像茶碱、可可碱、粗纤维、胶质、叶绿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b原、维生素p、维生素c以及少量多种氨基酸、大量的钾、镁、钙、磷和各种微量元素,还含有具有芦丁活性的“茶丹宁”都是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最近被炒火的普洱茶,也因其降脂、减肥、降压、防辐射、美容、防癌抗癌等功效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更甚是减肥茶,“亦中亦西”的奶茶,冰红茶,冰绿茶等,都无不可被视为是年轻人对茶的一种推崇和喜爱。
五、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饮一杯清茶,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并且茶文化以德为中心,在这个以利益为中心的社会中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和信息的迅速发展,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也在我们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极度匮乏,使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六、中国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唐】白居易 《琴茶》
中国人喝茶是生活,更是一种境界,在世俗的纷乱中寻找那一种属于心灵的安逸,保守一片心灵的净土,享受一份宁静致远。
与日本的茶道不同,中国的茶讲究的不是茶的极致,而是人与茶的天人合一,在茶壶中探求宇宙的奥秘,从茶香中体会百味人生,在茶汤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茶是大地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茶中体会大地的气息,在温暖和清香中,使人心得到洗涤。
品一杯香茗,在茶香中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一种只有中国人才有的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第二篇: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韵味。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历史起源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如是记载。传说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最后中毒却因茶而得救。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而巴蜀人偶然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作一种日常饮料。到隋朝时,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大多数人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饮茶使之渐渐成为一种全民习惯。直到780年,陆羽著《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
中国茶道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添加。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全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饮茶风俗
以茶待客”是中国人最高的待客之道。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讲究,斟茶、品茶、添茶都及其讲究,在中国,吃茶”一词还是青年男女恋爱求婚的代名词。以茶作嫁妆,是因茶多子,其性不移,而作为婚烟美满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中,新人要向双方父母敬茶,长辈也会发事先准备的红包作为见面礼。
无茶不华
茶是中国从内闭的封建王朝破壳而出,从明代直至20世纪
40年代之前,茶叶一直是各类出口商品的第一位,占出口总额的主要份额。当今,尽管时尚的潮流冲击着每个角落,但
醒目而林立的茶馆、茶楼、茶店,以及此起彼落的斗
茶、赛茶、茶艺比赛、茶展、茶书、茶说更是以从未有
过的规模、持续不断的热情、气度非凡的华夏文化的强劲构筑了一道中国特有的许多都市现代化进
程中亮丽而挺拔的风景线。而且凡是重视茶、普及
“饮茶与健康”
及茶的知识,搞得出色的地区、部门无
论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健康发展都成绩斐然。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第一部分 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
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
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
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4、白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如:银针白毫、白牡丹等。
5、黄茶类:属微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在制茶过程上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闷黄。如:君山银会、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6、黑茶类:黑茶属后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褐,故称黑茶。如: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普洱茶:性情温和,降血脂,美容减肥等。
7、再加工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是基本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苹取茶、果味茶、减肥茶、药用保健茶和茶饮料等。第二部分 中国十大名茶 五大名泉 一、十大名茶
1、西湖龙井
2、碧螺春
3、铁观音
4、信阳毛尖
5、都匀毛尖
6、大红袍
7、六安瓜片
8、祁门红茶
9、黄山毛峰
10、君山银针 二、五大名泉
1、济南的趵突泉
2、杭州的虎跑泉
3、苏州的观音泉
4、无锡的惠山泉
5、镇江的中冷泉
第三部分 各种茶的冲泡及泡茶择水、选器
要说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不容易。泡茶是很有学问的,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或冲泡技术不当,冲泡出的茶汤及茶香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的明显。
1、泡茶用水
1)泡茶用水:要想泡好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2)人们谈茶总忘不了论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这就说明泡茶择水非常重要。
3)泡茶选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如泉水、蒸馏水、雪水、纯净水、深井水等。4)在饮茶时,茶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也都是通过用水泡茶来体现的。如水质欠佳,茶叶中含的物质受到破坏,饮茶时闻不到香味,尝不到茶味,无法给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
5)冲泡技术:在饮茶时除了具有幽静清雅的品茶环境、优质的茶叶和高品质的茶具外,还应有高超的冲泡技术。在冲泡茶叶时不但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还要掌握茶与水的用量,泡茶水温高低、泡茶时间长长短和泡茶次数的多少等必要知识。(一般在一壶茶汤饮去 2/3时,就续水,以免茶汤清淡无味)
2、绿茶冲泡要领、绿茶是由细嫩茶芽精制而成,一般都具有“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等四个特点,正确的冲泡方法是让这四大特点体现出来。使人得到审美的享受。1)掌握好器皿选择 2)水温调控 3)投茶方法 4)冲泡技巧 5)选玻璃杯
6)80度—85度水温
7)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8)悬壶高冲,斜冲水使水流紧贴杯壁下来,带动茶叶旋转。
掌握好上述的环节,就一定会把茶性发挥到极至,冲泡出色正、香高、味醇的好茶来。
3、红茶冲泡要领
红茶的特性是茶性温和,溢味醇厚,广效散溶,有极好的兼容性。有两种饮法:清饮、调饮。1)清饮就是什么都不加,保持红茶的真香和纯正滋味。
2)调饮就是加柠檬、蜜糖、大枣、桂圆、奶酪、菊花、肉桂、枸杞等都能相互融合。3)泡红茶一般选择白瓷壶或紫砂壶冲泡,水温是100度水冲泡。(一般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
4、乌龙茶冲泡要领
乌龙在茶叶的顶芽发育到八成舒展后才连同2—3片嫩叶一同采摘加工而成的,所以干茶的外形条索粗壮肥厚紧实,含各种营养成分较多,冲泡后香高持久,味浓鲜醇。它的冲泡要领是: 1)择器很讲究,要领略乌龙茶的真香和妙韵必须要有考究而配套的茶具。(紫砂壶、盖碗等)2)器温和水温要双高才能使乌龙茶的内质发挥得淋漓尽致。3)冲泡用水要滚开(100度)但却不可“过老”。
5、普洱茶的冲泡要领 普洱茶原产云南省,其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记载。普洱茶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解毒等多种功效。我国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称其为“美容茶、减肥茶”。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呈乌润或红褐色,滋味醇厚回甘。冲泡普洱要领有三点: 1)冲泡普洱茶的水温要100度的沸水。
2)选择适合的器具,如漂逸杯、带过滤的玻璃壶等。3)要掌握冲泡技巧,使茶汤浓淡一致。
6、冲泡黄茶、白茶的要领
黄茶、白茶都属轻微发酵的茶叶。黄茶是“黄汤黄叶”条索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白茶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加工时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冲泡要领有:
1)选择水晶玻璃杯冲泡。2)水温在75度—80度左右。
3)冲泡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且白毫披身,荷地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冲水后一般过5、6分钟茶芽才会慢慢沉底,约须过10分钟左右饮用,才能尝到白茶的本色、真香、全味。
7、冲泡花茶的要领
花茶是再加工类茶,主要是茉莉花、白兰花、珠兰花、柚子花、桂花、玫瑰花、米兰花、树兰花等,其中产量最高的是茉莉花茶。花茶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为一体,所以冲泡花茶的基本要领是使茶尽展神韵,使花香不散失。一般是用“三才杯”(盖碗)或瓷花壶来冲泡。高档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泡,用80度—90度开水冲泡;中档花茶可用100度开水。
总之,在冲泡一杯好茶时,得掌握茶叶的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选择器皿、冲泡技巧。
第四部分 茶道与茶艺
1、当今茶道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这两个基本内容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华理、道德,骑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口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操雪,这才是饮茶的最高境界。
2、茶艺就是单纯的指泡茶的技术和品茶的艺术等。在这当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能谈得上品茶。而泡茶实质上就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操作问题,这是一个具有一般品质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但茶艺的实质要求不仅如此,这泡茶的过程中同时要求具有 美感,泡茶之人自己要感觉到这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而作为品茶者,在观看这一泡茶的过程中亦有艺术享受的感觉。
3、这也就是说作为艺茶之人,他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与心灵之美。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4、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结果。5、1)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坤平先生在1987年指出“广义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上满足和享受。2)台湾茶艺专家蔡章先生在1992年也说:认为“茶道”“茶艺”都可以表示在文化上的内涵,无需加以解释,但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名称。如强调有形动作及泡茶技能部分,则使用“茶艺”。如强调茶引发的思想、精神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3)北京茶文化学者王玲教授在1992年也对“茶道”“茶艺”进行了明确解释,认为“茶道”“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道与茶艺相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结果。
第四篇:中国茶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茶文化论文 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 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
摘要: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而茶文化指的是茶的人文科学,即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国既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茶文化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广泛,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茶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清茶一杯”,“客来敬茗”,既有物质上的享受,又“精行俭德”,陶冶情操。代表高雅朴实的民族风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传统文化内涵形成与发展茶道 正文:
茶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
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的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在唐代茶文化便形成了。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在明清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
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1959年,全国名茶评比会中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
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
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 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上茶时应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第五篇: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姓名:陈皖湘
学号:0902020203
系别:中文与传媒系
摘要:中国茶历史悠久,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我们所敬仰。但是国际化的趋势是否也能带动这种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所熟知和接受呢?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首先对茶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对茶文化的自身进行剖析,比如内涵、以及现状等。第三部分阐述一下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具体措施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给予总结和说明茶文化走向世界还有多远„„
关键词:茶茶文化茶道茶艺功能优劣势现状技术投入品牌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媒介宣传政府投入强强联合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据传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发现了它,又在鲁周公时期为人们所知,到了唐朝就开始兴起饮茶之风,并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如今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且有我国的“国饮”一说。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中国既是茶的发源地,当然其茶文化也是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礼节现象。在中国当有客来访时,以茶待客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礼节,在备茶时应争求客人意见,因为我国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各种细分茶类更是多之又多,故应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待客选茶除了茶的历史因素,茶本身所具有的药效功能更能显示对客人是一种尊敬。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 1
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
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
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现代科学发现
了茶的基本成分有矿物质、维生素等,有利于安神、醒酒、去减肥、清热解毒、延年益寿等等„„
在人们沏茶、赏茶、饮茶的背后又可以折射出其它有关茶文化的许多内容。
比如,沏茶的方法、赏茶应该注意的细节、饮茶的动作、品茶后的感觉让人联想的知识等等,这些就形成了今天特定的茶道艺术。“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
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在茶的品饮过程中,可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也有很多人可能会把茶道和茶
艺的概念混淆,认为茶道即是茶艺。当然二者是有联系的,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
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
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
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
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然而这里所说的„艺‟,是
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茶艺之术,是可以通过茶艺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我们
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其中“和”是中国茶道哲学的思想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的心
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
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
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
度统一的结果。
茶文化和茶的历史,茶道和茶艺的内在关系,让我们惊叹中国文化博大的同
时也应该关注一下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产茶大国,且中国茶在世界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中国是产茶大国却不是强国,我们所知道的中国茶类别繁多,且每种茶都
有其特定的文化底蕴,但是真正为人们所熟知的却少之又少,更不用提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除了产业链,技术方面的原因外,现在的品牌化让中国人尤其的意味
深长,因为我们即使在质量上高人一筹,但在价格上依然与别人相差甚远,所以
树立中国茶文化的品牌是一条必须实施的战略!
现在就针对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出一些我的想法。
一、建立茶文化的品牌
我国茶文化有深厚的内涵,所以第一步可以确定品牌的文化内涵。不论是茶
文化茶道的精神内涵还是茶艺表演的外在形式,都可以确立一个方向,沿着中国
传统文化的路子,融入其中,流向世界市场。或者找到一个和别人文化的契合点
然后进行品牌定位。说到品牌定位,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体做出
分析,细分市场,渗透式的商业营销。不过茶现在一般被定位成一种饮料,和世
界品牌碳酸类饮品、咖啡类饮品作着抢夺市场的大战,但是前进却是异常艰难。
我们可以找到茶的差异点进行定位,比如在茶的药效功能上下功夫,在越来越注
重生活健康养生的今天也许可以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在品牌化的过程中也要借鉴
别人的优点,在发挥品牌的个性上,可以优化包装的样式等,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各国的不同风格。
二、加大技术投入,创新工艺流程
在茶的制作上也要注重创新工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符合历史的潮流,不
被淘汰出局。新的工艺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推向
世界的过程中更多了竞争的空间,也能增加吸引消费者的筹码,有利于品牌的推
广,也为高端品牌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三、加大媒介宣传
加大媒介宣传,对于提高茶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上,利用世界性的频道来进行推广,比如,茶艺表演、茶产区的风光展现、或者茶乡的城市宣传广告等。可以在各国知名杂志上介绍茶要用价值
对于保养的优势,以及推广茶文化知识。利用世界性的赛事或者活动进行宣传,定期进行新闻发布会,以及外国旅客免费茶园参观等。最新颖的也是最值得推广的就是网络的宣传,建立专门的网站和外人进行交流,分享茶文化资源,解答茶
文化的相关问题。
四、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茶饮料已被人们当作茶饮,国家在扶持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照顾。出了加大资金的支持,在技术,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和供应上应相匹配。茶文化有关的人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缺的,特别是专业型的从茶人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应该在大专本科高等院校开设有关这方面的课程,积极吸取一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新年轻一代。在中小学的教育中也要进行茶文化的知识普及工作。
五、国内企业间相互联合国内企业间在面对茶文化走向世界的这条路上要加强联合,不能因为暂时的私利相互绞杀,恶意竞争,这样中国茶首先在国内就难以很好的生存,更何况走出国门?大型企业应该进行交流合作,形成强强联合之势,进行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要各自建立特色,在茶的商战中赢得一席之地!
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特种茶三大部分。其中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出口达1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21.87万吨,金额3.9亿美元,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3%,虽然越南、印尼等国的绿茶出口量有小幅增长,但我国绿茶品质得天独厚,竞争优势明显,仍处于霸主地位。绿茶出口对北非、西非、独联体市场增势强劲;对美出口量大幅上升;对欧盟出口继续呈大幅上升趋势;亚、非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是我国绿茶传统主销市场,对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阿尔及利亚、美国和日本出口绿茶均在万吨以上。美国、俄罗斯是我国出口新兴市场,也是我国茶叶出口新的增长点,并表现出巨大潜力和购买力。另外我国出口红茶3.15万吨,金额4,245万美元,出口特种茶3.64万吨。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我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只要通过各种渠道的相互融合,各企业见同舟共济,就不难将茶文化品牌做大做强,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