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1:2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第一篇: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中国茶文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涪陵实验中学高2013级4班 苟珈瑞(组长)刘菲菲 张鑫 冷雪妃 杨英培 李红伶 指导老师:杨寿文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几个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了解茶的起源、发展、流行以及茶具、茶道等。

(二)、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国茶文化以及其发展历程,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在研究中还可以培养成员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主要方法)

(二)、亲身体验法:在研究过程中,找机会去品尝一些种类的茶

(三)、讨论法: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5月23日-24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5月25日-26日: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和指到老师(地理老师)进行资深的交流讨论。

5月27日-6月5日:1.品茶,写下感受。2.将前面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6月6日-9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并下写心得体会。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分析茶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流行的原因,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6月10日-13日: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一套合适的报告草案。最后,将报告草案完善归纳,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

6月15日-17日:将完善后的研究报告给指导老师修改。

五、预期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培养学习兴趣,使我们了解中国茶文化。

六、条件分析

(一)主观条件:全体成员对中国茶文化兴趣浓厚,行动积极,团结协作。

(二)可观条件:学校有微机室,家中有电脑,方便查阅资料。,方案可行,老师十分配合。

(三)经费来源:本课题经费要求不高,成员可以自筹解决

第二篇: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茶及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中国茶文化的调查报告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中国茶的源流从“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中国茶及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中国茶文化的调查报告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的源流

从”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的古字)而解之。“我国有关茶的记载的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我国也称得上是茶的起源地。后来有陆羽的《茶经》、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等都对茶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神农本草》、《食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书中均有关于”茶“的条目。诗人李白、陆游、袁枚、苏轼等都有记录茶的诗篇。

中国茶的用法发展药用

在我国,饮茶之始,是”食饮同宗“。我们祖先仅把茶叶当做药物,他们从野生大茶树上砍下枝条,采集嫩梢,先是生嚼,后是加水煮成羹汤,供人饮用。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就有”得荼而解毒“之说。经过后人长期实践,发现茶叶不仅能解毒,而且配合其他中草药,可医治多种疾病。《神农本草》记载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神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说茶味道较苦,但经常服食的话则有利于头

脑清醒思维敏捷。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痤、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世界最早的茶叶专著——陆羽《茶经》、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都有相关记载。食用

食用茶叶,就是把茶叶作为食物充饥,或是做菜吃。《晏子春秋》中就有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晏子就将茶作为下饭的菜食用。东晋郭璞《尔雅》注疏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做羹饮。“上述为古代的食茶之说,流传至今还有一些原始形态的茶食,如擂茶。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都有浓郁的吃擂茶风习。擂茶是用生姜、生米、生茶叶(鲜茶叶)做成,故又名”三生汤“。实际上,”三生“也并不仅仅只有三种食物,原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故其还有”五生汤“"七宝茶”等名称。还有一种叫做“姜盐豆子茶”:取适量茶叶和炒香的黄豆、芝麻、姜、盐放入茶碗中,直接用开水沏泡即成。豆子茶是十分古老的一种食茶,在广大的南方水乡地区,都能寻见它的影子。不过流行在江南地区的豆子茶只能算半原始的食茶了,若要追寻它更古老面貌,或许,至今还保存在湘西等地的侗族中的“豆子茶”,是最可借鉴的。饮用

饮用就是把茶作为饮料,或是解渴,或是提神。中国的饮茶,在秦统一巴蜀之前就已经在巴蜀兴起了。巴蜀的茶事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华阳国志》中云:“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荼、密......皆纳贡之。”材料中记载了西周初年,巴蜀向周朝进贡的物品,其中就有茶。秦汉至西晋这一阶段,巴蜀茶事进一步发展,达到繁盛时期。在西汉成帝时王褒《僮约》中就有所反映:“脍鱼炰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反映了当时成都一带,饮茶已成风尚,在富豪之家,饮茶还出现了专门的器具。并且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巴蜀的茶风的对外传播也包括向北方传播。但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西汉时,茶是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才传到了当时的京城长安。由于上层社会对饮茶的崇尚,饮茶之风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也发展起来。

饮茶方法的演变唐代烹茶

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唐朝是我国饮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到唐代中期饮茶已蔚然成风。陆羽写出了《茶经》,创制二十四器,还将饮茶分为赏茶、鉴水、列具、烹煮、品饮等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使人感受到在饮茶过程中置身于美的境界之。唐代饮茶开启了品饮艺术的先河,使饮茶成为精神生活的享受。宋代点茶

宋代饮茶方法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的、高雅的点茶法。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包括炙茶,碾罗、候汤、点茶等一套程序。宋代点茶用饼茶,在点茶之前,还要用沸水冲洗杯盏,预热饮具。明清泡茶

中国饮茶在经历唐宋的高峰之后,又迎来了另一个高潮,明清时代无论是茶叶的生产和消费,还是茶的品饮技术都发生了变革,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中国茶饮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明朝的宁王朱权“崇新改易”,简化饮茶程序当代饮茶

随着沸水冲泡法主导地位的确立,清饮成为我国大部分人的主要饮茶方式,但调饮方式依然存在。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再加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不断加深,当代的饮茶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如袋泡茶、灌装茶、冷饮等。

中国茶文化精神

茶文化: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即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即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

行为文化:即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心态文化:及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茶道是以一定的环境氛围为基础,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

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

在一定意义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 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种茶、卖茶和其他方面的用茶都不包括在此行列之内。

b 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

c 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茶艺的特点

哲理为先:中国茶艺最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崇尚简净。

审美为重:中国茶艺之美表现在自由旷达,毫不造作,注重内省,不拘一格。

个性为要:中国茶艺注重意境,百花齐放。

实用为佳:茶是用来喝的,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

相关的。

中国茶俗擂茶——流行于我国南方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俗。镇巴烤茶——陕西汉中东南约 180km 的镇巴一带,山民春、夏、秋、冬四季都喝烤茶。白族三道茶——聚居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招待宾客用著名的三道茶。雷响茶——云南白族人家招待客人的另一道茶。油盐茶——傈僳族聚居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龙虎斗——玉龙雪山下的纳西族的一种茶。竹筒茶——居住在澜沧江畔、孔雀之乡、凤尾竹下、主楼之上的傣族喝的一种茶侗族打油茶——又称煮油茶,在广西、湖南、贵州及其毗邻地区流传颇广,尤其在广西恭城的侗族聚居地非常普遍。酥油茶——藏族流行的一道茶。回族盖碗茶——以茶具命名的一道茶,俗称盖碗子、盖碗盅。

茶树知识

1、茶树的起源:是一种多年生的木本、常绿植物,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起源于距今 1 亿年以前的晚白垩纪,对于茶树的原产地,近代一些学者有不同意见,但大多数学者已经确认是在中国,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2、茶树品种的命名与分类

一是以品种产地命名。如产于浙江省淳安县的鸠坑种、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的黄山种。

二是以品种形象命名。如叶小瓜子的瓜子种、叶似柳树叶的柳叶种、叶形如槠树叶的猪叶种。

三是以叶片大小命名。如小叶种、中叶种和大叶种。

四是以发芽迟早命名。如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清明早、不知春和瞌睡茶等。

五是以芽叶或叶片色泽和茸毛多少来命名。如紫芽茶、白茶和白毛茶等。

六是根据产地并结合芽叶性状来命名。如产于云南勐海县的勐海大叶种,产于福建省福鼎县芽叶茸毛特多、芽色银白的福鼎大白茶等。

七是按品种特点来命名。如叶片如槠树之叶、发芽整齐的槠叶齐,芽叶黄绿色、发芽早的菊花春,新梢生育期长、霜降前后仍有芽叶可采的迎霜。

八是冠以地名或单位并加以编号的新品种。如龙井 43 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适制的龙井茶的新品种。浙农 25 和浙农 113 等为浙江农业大学育成的新品种,台湾 1 号至台湾 15 号等由台湾省茶叶试验场育成。

(七)茶叶知识

1、茶叶分类的方法

按照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按照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按照加工过程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

按照销路分为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四类。

按照生产地区分,如阿萨姆红茶、云南红茶、浙江龙井。

还有则就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还有的将非茶之茶也列为一类,如罗布麻茶、人参茶、杜仲茶。

2、茶叶依加工方式及发酵程度大致分为不发酵类、半发酵类及全发酵类,各茶类制造流程如下:

不发酵茶类

茶青——炒青——揉捻——干燥——龙井

茶青——炒青——揉捻——滚桶初干——滚桶整形——再干——眉茶、珠茶

茶青——蒸青——初揉——中揉——精揉——干燥——煎茶

半发酵茶

茶青——室内摊青萎凋——烘青——轻揉——焙干——白类茶

茶青——日光萎凋(热风萎凋)——室内萎凋及搅拌(进行部分发酵)——发酵程度 8%~25%——炒青——揉捻——干燥——文山包种茶

茶青——日光萎凋(热风萎凋)——室内萎凋及搅拌(进行部分发酵)——发酵程度 8%~25%——炒青——初干——热团揉——再干——乌龙茶

茶青——日光萎凋(热风萎凋)——室内萎凋及搅拌(进行部分发酵)——发酵程度 50%~60%——铁观音茶

茶青——日光萎凋(热风萎凋)——室内萎凋及搅拌(进行部分发

酵)——发酵程度 50%~60%——炒青——回干——揉捻——干燥——膨风茶、白毫乌龙

全发酵类

补茶青——室内萎凋——切青——揉捻——补足发酵——干燥——切青红茶

补茶青——室内萎凋——揉捻——解块——补足发酵——干燥——工夫红茶

补茶青——室内萎凋——揉捻——揉碎——补足发酵——干燥——碎红茶

补茶青——室内萎凋——揉捻——筛分——再揉——补足发酵——干燥——分级红茶基本茶类

(1)绿茶

绿茶类属不发酵茶(发酵度:0)

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

原料: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

香味: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

性质:富含叶绿素、维生素 C。茶性较寒凉、咖啡碱、茶碱含量较多,较易刺激神经。

(2)红茶

红茶类属于全发酵类(发酵度:100%)

颜色:暗红色

原料:大叶、中叶、小叶都有,一般是切青、碎型和条型。

香味:麦芽糖香,焦糖香,滋味浓厚略带涩味。

性质:温和。不含叶绿素、维生素 C。因咖啡碱、茶碱较少,兴奋神经效能较低。

(3)青茶

青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发酵度:10%~70%)

颜色:青绿、暗绿。

原料:两叶一芽,枝叶连理,大都是对口叶,芽叶已成熟。

香味:花香果味,从清新的花香、果香到熟果香都有,滋味醇厚回甘,略带微苦亦能回甘,是最能吸引人的茶叶。

性质:温凉。略具叶绿素、维生素 C,茶碱、咖啡碱约有 3%。

(4)白茶

白茶属于部分发酵茶

颜色: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

原料: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制造,大多是针形或长片性。

香味:汤色浅淡,味清鲜爽口、甘醇、香气弱。

性质: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

(5)黄茶

黄茶类属于部分发酵类(发酵度:100%)

颜色:黄叶黄汤。

原料:带有茸毛的芽头、用芽或芽叶制成。制茶工艺类似绿茶。

香味:香气清纯,滋味甜爽。

性质:凉性,因产量少,是珍贵的茶叶。

(6)黑茶

黑茶类属于后发酵类(随时间的不同,其发酵程度会变化)

颜色: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虽是黑茶,但泡出来的茶汤未必是黑色。

原料:花色、品种丰富,大叶种等茶树的粗老梗叶或鲜叶经后发酵制成。

香味:具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性质:温和。属后发酵,可存放较久,耐泡耐煮。

4、再加工茶

(1)花茶

花茶是将茶叶加花窖烘而成颜色:视茶类而别,但都会有少许花瓣存在。

原料:以茶叶加花窖焙而成,茉莉花、玫瑰、桂花、黄枝花、兰花等,都可加入各类茶中窖成花茶

香味:浓郁花香和茶味。

性质:凉温都有,因富花的特征,饮用花茶另有花的滋味。

(2)紧压茶

紧压茶以红茶、绿茶、青茶、黑茶的毛茶为原料,经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中国目前生产的紧压茶,主要有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米砖、花砖、黑砖、茯砖、青砖、康砖、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湘茶、紧茶、圆茶和饼茶等。

颜色:大都是暗色,视采用何种茶类为原料而有所不同。泡出来的茶汤

颜色也属于深色。

原料:各种茶类的毛茶都可以为原料,是属于再加工茶。

香味:沉稳、厚重。

性质:现代紧压茶与古代的团茶、饼茶在原料上有所不同,古代史采摘茶树鲜叶经蒸青、磨碎、压模成型后干燥制成,现代紧压茶是以毛茶再加工,蒸压成型而成。

(3)萃取茶

萃取茶是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弃去茶渣,获得的茶汁,经浓缩或不浓缩,干燥或不干燥,制备成固态或液态茶,统称萃取装饮料茶、浓缩茶及速溶茶。

(4)果味茶

果味茶是在茶叶半成品或成品中加入果汁后制成的各种含有水果味的茶。我国生产的果味茶主要有荔枝红茶、柠檬红茶、山楂茶等。

(5)药用保健茶

药用保健茶是指用茶叶和某些中草药或食品拼和调配后制成的各种保健茶。

(6)含茶饮料

含茶饮料是在饮料中添加各种茶汁而开发出来的新型饮料,如茶可乐、茶露、茶叶汽水等。非茶之茶

因制茶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要,出现了以茶叶再加工的茶,或将茶叶添加其他产生新的口味,称添加味茶。例如液态茶、茶叶配上草药的草

药茶、八宝茶。有的根本是没有茶叶的非茶之茶,如:杜仲茶、冬瓜茶、绞股蓝茶、刺五加茶、玄米茶等

6、古代名茶

1、唐代名茶:顾渚紫笋、寿州黄芽、阳羡茶、蒙顶石花、方山露芽、仙人掌茶、六安茶、香雨、天柱茶、峨眉白芽茶、赵坡茶、天目山茶、庐山茶。

2、宋代名茶:顾渚紫笋、阳羡茶、瑞龙茶、谢源茶、蒙顶茶、双井茶、普洱茶、方山露芽、月兔茶、紫阳茶、信阳茶、仙人掌茶、龙井茶、洞庭山茶、武夷茶、灵山茶。

3、明代名茶:顾渚紫笋、蒙顶石花、玉叶长春、真香、白露、阳羡茶、薄片、武夷岩茶、歙县黄山、云南普洱、天目茶、西湖龙井。

4、清代名茶:武夷岩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普洱茶、祁门工夫红茶、闽红工夫茶、婺源绿茶、敬亭绿雪、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老竹大方、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屯溪绿茶、庐山云雾、南山白毛茶、凤凰水仙、闽北水仙、莫干黄芽、恩施玉露、温州黄汤、九曲红梅。

茶具知识

1、茶具的发展

唐代,当时生产瓷茶器的主要地点有:越南、岳州、鼎州、婺州、寿州、洪州等,书中还列举了煮茶、饮茶和储茶用具共 24 件,可见唐朝时茶具的生产规模已很可观。

宋代,全国形成了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各生产不同风格的瓷

器。官窑在杭州;哥窑在浙江龙泉;汝窑在河南临汝;定窑在河北曲阳;钧窑在河南禹县(古名钧州)。

元代,青花瓷茶具声名鹊起,而白瓷上缀以青色纹饰,既典雅又丰富,和茶文化内涵的清丽恬静很一致,深受饮茶人士的推崇。

明代,宜兴紫砂陶与瓷器同时发展,可谓并驾齐驱。“景瓷宜陶”在烧制釉色、造型上都有了极高的革新发展。紫砂茶具在工匠的手中式样不断丰富,艺术性不断增强,最终成为集金石、绘画、书法为一身的极具观赏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至今不衰。

盖碗在清代颇受宫廷皇室、贵族,乃至许多高档茶馆的钟爱。此种茶碗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蕴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2、茶具分类

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茶具所具用的原料紫砂陶,不同于一般陶土,陶泥县有砂性,所制作的陶器内外均不施釉。制品烧成后,主要呈现紫红色,因而被称为紫砂。紫砂壶的七大优点: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其二,壶经久用,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其三,茶叶不易霉馊变质;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虞,又可文火炖烧;其五,砂壶传热缓慢,使用便携不烫手;其六,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其七,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瓷器茶具

江西景德镇所产的薄胎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美誉。瓷器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更加艳丽夺目,惹人喜爱。

玻璃茶具

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传热快,易烫手。

金属茶具

我国历史上还有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储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

竹木茶具

由于竹木茶具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在我国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更是随处可见。用竹木材质加工的茶具有茶盒、茶碗、杯盘、茶则、茶夹、茶针、茶叶罐等。

二调查分析

中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现在也是能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各种茶叶泡制的奥妙,根据不同茶类泡茶从而选择茶具,还有根据自身身体机能选择茶类。这些种种都是这几千年前人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精髓。再者,焚香品茶这一优雅的行为更是让后人们觉得品茶是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几千年古老文化的国度才能想出的雅致的生活方式。但是,经过这

些日子对茶的各方面的了解,发现虽然我们国家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始饮用茶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国人对茶的流行程度似乎还是停留在几百年前,很多人还是觉得喝茶这一活动是上流社会的范畴,喝茶还是很难让一些平民百姓接受,特别是远离产茶区的人们。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问过相关的从事茶行业的人,并自己也有些想法。第一,绝大多数的人对茶叶的认识就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体,而他们宣传的就是一些产茶区,并介绍的都是名茶,这就导致一般的人们就会认为这些茶叶卖得很贵,但事实也是这样,一些名茶会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一斤,这就在一开始让人们了解茶的时候,一听价格就望而却步了。第二,单一的喝茶,茶汤的味道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而我国将茶和其他饮料结合在一起喝则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的。第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形成,而喝茶则讲究精心、调息,配合各种泡茶茶艺,这样才能真真品出差的韵味。第四,我国的茶叶产量还有望提高,在追究生产名茶的时候,也可以多产一些能被普通人接受的茶。

中国茶叶调查报告

背景

茶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及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茶早已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满足品茶者的味蕾,也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茶叶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大宗出口商品。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茶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从 2009 年开始,全国茶园面积经历了连年的增长,从2772.75万亩逐步发展到2015年的4316万亩。相应地,茶叶产量也实现了连年增长,从 2009 年的 135.9 万吨逐年增长

至 2015 年的 227.8 万吨。就中国茶叶出口而言,2015 年 1-12 月中国茶叶出口 32.5 万吨,金额约 13.8 亿美元,出口金额创历史新高。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5-2019 年中国茶叶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在稳定增长,未来中国茶行业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012 年,绿色和平发布的《2012 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政府公告和公开报道显示:化学农药的使用和茶叶农残问题让茶叶的安全性堪忧,中国的茶叶生产已经存在大量使用农药的情况。绿色和平2012 年报告显示,来自九个品牌——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张一元茶叶责任有限公司、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天福茗茶,日春股份公司 18 个茶叶样品,在经过 225 项农药残留指标进行检测后发现:样品全部含有至少 3 种农药残留;其中 12 个茶叶样品中检出灭多威、硫丹及氰戊菊酯等在茶树上被禁止使用的农药。

2014 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针对龙井茶产地、重金属和农残的比较实验结果,对六六六等 25 种农药残留指标进行了测试,样品中没有发现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情况,但是 50 个样品全部被检测出农药残留,其中 2 个样

品检出的农药残留种类甚至高达 10 种。

如今,在中国茶行业稳步增长的背景下,种植过程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是否得到有效的规范和控制?在 2015 年农业部提出《到 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来,各地农药减量的行动是否带来了茶叶农残情况的改善?是否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依然存在非法使用禁用农药的情况?是否存在更可持续的茶叶种植方式解决茶叶的安全性和环境问题?

为了解答以上问题,绿色和平进行了 2016 年茶叶农药抽样调查。

调查方法

2016 年 5 月至 7 月,绿色和平分别对张一元茶叶责任有限公司、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御茶园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漳州光照人、乡土乡亲等 15 家茶叶品牌的 26 种在售茶叶进行了采样,重点研究分析常规茶和生态茶的农药残留情况。

在本次随机抽样调查中,常规茶涉及 12 个品牌的 20 个样品(其中有 14个样品在 2012 年的茶叶报告中亦有涉及);生态茶涉及 3 个品牌的 6 个样品。样品情况可参见附表。

此次采样在所采样品的代表性上进行了考虑。从常规茶品牌来讲,有 4个企业(浙江天福茶业有限公司、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御茶园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5 年 11 月发布的 2015 中国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排行榜,其余品牌也在全国或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从产地来讲,本次调查所采集的样品涉及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西、四川、云南和海南等中国主要茶叶生产省份。其生产时间集中在2015年-2016年(普洱熟茶除外)。在生态茶方面,随机选取了 3 个具有一定知名度、消费者可以在市面上购得的茶品牌。样品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获得。线上渠道为各个品牌的官方网店;线下渠道则为品牌的官方直营店,大型连锁超市门店和大型商场。样品价格区间为 70-2000 元/500g。采集完成后,送至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对茶叶样品进行了 466

项农药指标的检测和化学物蒽醌残留分析。除产品检测外,基于生态茶可追溯的生产方式,本次调查还对检测采样的两个生态茶产品的原产地进行实地调查,调研了生态茶种植的可行性。

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以两套国家和地区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标准,来比较和分析茶叶样品的农残情况。两套标准分别为: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农业部 2014 年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关于农药在茶叶上残留最大限量的规定(以下简称“国标”),以及欧盟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Safety Authority)关于农药在茶叶上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以下简称“欧标”)。

标准的选择与含义

最大残留限量是各国或地区食品或农业监管机构依照风险评估的原则,结合各自农业和饮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法律上的农药残留最高限值。中国现行的国标GB2763-2014中涉及了387 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3650 项限量指标,其中直接与茶叶有关的有 28 项标准。国标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基于农药的毒理学数据,也考虑到中国合理使用时的农药残留情况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影响,再按风险评估原则进行标注限定。欧标则规定了 1100种农药在 315 种食物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11,在茶叶上有超过 474 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12。同时,欧盟规定,对于现有法律未规定的农药残留,一律按照统一的默认标准,不得超过 0.01mg/kg 13。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标准的原则,与中国并无本质差异,在 2006 年实行新规后,更明确提出了致力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对于

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14,因此目前欧标在农药的评估与准入上更加谨慎,最大残留限量涵盖农药种类更多。对比国标在茶叶上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欧标更为严格。

主要发现

根据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研究发现:

1.26 个样品,共有 9 个未检出任何农药残留(35%),其中 6 个生态茶样品全部未检出农药残留。

2.有 12 个样品(46%)被检出国家禁止使用在茶叶上的农药,其中日照御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御青”)日照绿茶(御青 90571,一级)被检出含有中国禁止使用在茶树上的农药灭多威且残留量超过国标。

3.有 17 个样品(65%)被检出农药残留量超出欧标,均为常规茶叶样品。

4.有 9 个样品(35%)含有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列“高毒”级别农药。

5.有 18 个样品(69%)被检出含有非农药使用导致的蒽醌残留。

第一部分常规茶叶样品

一.整体状况

在本次抽样检测的 12 个品牌的 20 个常规茶样品中:

混合农残:所有样品共测出农药 45 种。3 个样品(占常规茶样品 15%)未检出农药残留。17 个样品(占常规茶样品 85%)含有 4-26 种混合农残。

违禁农药:12 个样品(占常规茶样品 60%)检测出国家禁用或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包括氰戊菊酯、克百威、氟虫腈、硫丹和灭多威。

剂量超标:1 个样品(御青绿茶(御青 90571,一级)检测出茶树上禁用农药灭多威且超过国家标准 1.7 倍;17 个样品农药残留超过欧标,占常规茶

样品的 85%。其中日春股份公司的三种铁观音产品均检测出唑虫酰胺,其残留量为欧标的 270-320 倍。

高毒农药:9 个样品检测出含有 WHO 农药危险程度指南中所列“高毒”(Ib级别)农药,除多个样品检出含有禁用在茶树上的高毒农药灭多威和克百威外,还检测出高毒农药氧乐果和三唑磷。

潜在健康风险:17 个样品中含有内分泌干扰物联苯菊酯;8 个样品中含有呼吸道刺激物灭多威;5 个样品中含有硫丹和乐果等影响生殖与发育农药。

蒽醌:14 个样本(占常规样品 70%)检测出非农药使用导致的蒽醌。

与 2012 年检测结果对比:本次调查中的 14 个样品与 2012 年调查重合,其中本次调查的 7 个样品混合农残种类增加,5 个样品混合农残种类减少,2 个样品混合农残种类保持不变。

二.60%常规茶样品检出违禁农药

1.本次检测在 12 个样品中发现含有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在茶叶上的农药:氰戊菊酯,克百威,氟虫腈,硫丹和灭多威。其中御青日照绿茶(御青 90571,一级)检出灭多威含量 5.17 mg/kg,超出国标 MRL 3 mg/kg 的规定,或该农药(如氰茂菊酯和氟虫腈)在现行国标中未规定对茶叶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2.蝴蝶牌茉莉花茶(特级)样品检出 4 种不同违禁农药。

3.根据国标规定,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禁止氟虫腈在其他方面的使用,却在本次调查中的 10 个样品中检出不同程度的氟

虫腈残留。具体情况见下表。

4.本次检出的各类违禁农药有些早在 2002 年就已经禁止在茶叶等多种作物上使用,即便如硫丹、灭多威等从 2011 年开始禁用的农药,禁令生效也有 5 年的时间。由于克百威在土壤中半衰期为 30-60 天,氟虫腈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 142 天,而在禁用 5-14 年后仍然能在茶叶样品中被检出,因此,绿色和平认为这些茶叶种植过程中可能有非法使用禁用农药的情况,且存在公司管理漏洞,政府监管不力的现象。

三.85%常规茶样品检出农残或污染物超过欧盟标准

1.此次检测报告显示,17 个样品检出农残或污染物含量超过欧标,占常规茶样品的 85%。

2.崂茗的崂山绿茶(2016 绿卷,特级)样品和御青日照绿茶(御青 90571,一级)样品分别检出 26 种和 21 种混合农残(不包括蒽醌),其中超过欧标的农残种类分别为 10 种和 13 种。

3.日春股份公司的三种铁观音样品中的唑虫酰胺检出量为欧标的270-320 倍。

4.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抽样调查中检测出的 34 种农药并未在中国现行的茶叶农药限量标准中有所规定,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断啶虫脒(16 个样品检出)、唑虫酰胺(16 个样品检出)、毒死蜱(15 个样品检出)、三氟氯氰菊酯(15 个样品检出)和溴虫腈(7 个样品检出)为茶叶种植中常见农药。

四.45%常规茶样品含有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毒”级别农药个样品(占常规茶样品 45%)检出含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农药危险程度指南中所列“高毒”级别(WHO Ib)农药——灭多威、氧乐果、三唑磷和克

百威,其中御青日照绿茶(御青 90571,一级)上检测出的高毒农药灭多威含量为 5.17mg/kg,分别超过国标 1.7 倍和欧标 51.7 倍,崂茗特级崂山绿茶(2016 绿卷)样品上检测出的三唑磷含量是欧标的 27.2 倍。由于目前国标中尚未对克百威、氧乐果和三唑磷在茶叶上有农药限量规定,因此绿色和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细化对上述两项农药的限量范围,严格监督企业对高毒禁用农药的非法滥用,尽快淘汰仍在使用的高毒农药。

五.多种被检出农药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根据欧盟农药数据库和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中健康风险评估,本次调查中检出的多种农药,即便只是小剂量,长期接触也对人体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如:

有研究表明茶叶上的农药残留,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可能转移到泡饮的茶汤中。以本次调查中在 8 个样品中检出的高毒禁用农药灭多威为例,灭多威易溶于水(水溶性为 55000mg/L),这些茶叶样品极易通过冲泡过程进入茶汤而被饮茶者吸收入体内。此外,有研究表明乐果(水溶性为 39800mg/L)浸出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浸泡次数、农药残留量、浸泡时间、浸泡水温,最大浸出率为 80%以上。

由此可见,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很可能通过茶汤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风险。

此外,除了茶叶之外,人们日常还可能通过蔬菜、水果、谷物等其他渠道接触到多种农药,从而有可能受到混合农残的影响。

混合农残的危害指多种农残所致的叠加或协同影响。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目前存在的多是关于单一农药毒性的研究。这种单一计算的方式只能反映一种化学物的后果,忽略了多种农药混合后产生的协同效应。农药的协

同效应,是指两种或多种农药混合使用,会增加或减少单种农药的毒性,或产生新的毒性。近期研究机构发现,仅仅通过对公开信息的查询,美国正在申请的混合农药制

剂的专利中,就有 69% 的产品含有“协同效应”的化学成分,说明农药协同效应存在普遍性。此外,很多常用的农药都是“环境激素”,因为它们能影响动物正常激素的作用,即内分泌干扰物,所以可能产生不孕不育,发育异常,也可能引发某些癌症。2013 年,欧盟首席科学顾问 AnneGlover 宣布,欧盟的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像“环境激素”这种物质现有的科学研究给不出一个安全剂量,甚至这个安全剂量可能根本不存在六.本次检测结果与 2012 年结果的比较

此次调查的 14 个常规茶样品在 2012 年调查亦有涉及,通过横向比较发现:

1.2016 年 3 个常规茶样品未检出农残,分别是:御茶园特级龙井(散装)、白沙牌白沙绿茶(一级)和中茶牌西湖龙井茶(一级)。

2.其余 11 个样品混合农残相较 2012 年并无明显改善。7 个样品混合农残种类增加,2 个样品混合农残种类减少,2 个样品混合农残种类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天福茗茶龙井茶(一级)和竹叶青绿茶(特级品味,礼品装)两个样品均比 2012 年抽样调查结果新增了十种以上农药残留(不包括蒽醌)。

3.依然存在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在 2012 年的调查中,张一元,吴裕泰,御茶园,竹叶青,天福茗茶,八马,日春,白沙牌这 8 个品牌的 12 份茶叶样品上检测出违禁农药。在此次调查中,御茶园和白沙牌对比四年

前有极大改善,在 2012 年,前者的特级龙井检出含有禁用农药灭多威,后者的白沙绿茶检出禁用农药氰戊菊酯,而今年这两者均未检测出农残和化学污染物蒽醌。

此外,本次调查的 6 个样品依然被检出在茶树上违禁使用的农药。

第二部分 生态茶叶样品

一.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涉及 3 个品牌的 6 个生态茶叶样品。其中,光照人牌清香型

铁观音和韵香型铁观音均未检出任何农残和化学污染物,更香牌绿茶

(雾绿,极品 A)、绿茶(正韵剑,特级),乡土乡亲牌徐叔家的四

川绿茶和董叔家的云南普洱熟茶样品中未检出任何农残,但检出化学

污染物蒽醌,在剂量上并未超过欧标。

二.结论与分析

茶叶的生态有机生产,其与常规生产的显著差别之一是: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等,强调采用生态自然控制、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方法来实现可持续生产。此次调查检测结果显示,生态茶叶样品均没有检出农药残留。然而,部分生态茶叶样品仍然检测出少量蒽醌。绿色和平提醒从事生态化种植的茶叶企业能够在产品包装的细节上做出更多的努力,避免产品受到化学污染物污染。

在本次检测涉及的 3 个生态茶品牌中,光照人具有国内与国外的多个有机认证,更香具有中国有机认证,乡土乡亲承诺做到每批茶叶透明溯源,承诺无农药并提供 218 项农残及重金属检测合格报告。本次检测结果也

显示,这 3 个品牌的 6 个生态茶叶样品均未检出化学农药残留,4 个茶叶样品检出含有蒽醌,但未超过欧标。生态茶与常规茶区别在于种植过程中遵循的不同方式。

第三部分 茶叶的生态化种植现状

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长期效应而言,生态茶的可持续性显然优于常规茶。

但为何中国目前仍然以化学方式种植为主,生态茶发展缓慢?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生态茶叶种植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可行?为了解答以上问题,绿色和平通过对两个抽样调查的样品原产地实地走访、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查和记录。

一.中国生态茶生产与市场状况综述

生态茶是指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其中有机茶为得到第三方有机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的生态茶。

经过商业认证的有机茶有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以下数据以有机茶为例。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公告,2015 年中国有机茶茶园面积 267.5 万亩,比上年增加 24.4 万亩,占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 6.2%。根据 2014 年发布的《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 45,2013 年中国有机茶叶种植面积为 5.3 万 hm(约 79.5 万亩)占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 2.1%。目前有机茶与常规茶在市场占有率上具有明显的差别。据估计,中国茶产业内销的比例为 75%,而有机茶内销的比例基本为 50%。也即,中国有机茶虽只占

不到 7% 的总种植面积,却有一半用于出口。有机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元的,例如从生产端来讲,中国多数商业化的茶叶种植已经习惯于依赖化学农药和肥料,从常规种植转型为生态有机种植初期往往会经历产量的下滑和生产成本的剧增,同时带来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一般农户和企业无意愿转型。且因茶叶消费文化中,在比如采摘工艺、加工工艺对茶叶产品价格的影响远远大于茶叶种植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在对生态茶叶认知不足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接受较高溢价。

二.生态立体种植体系案例——福建漳州某有机茶园

1.概述

绿色和平考察的第一个生态茶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岱山村,为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该有机茶园从 2007 年起连续获得中国有机认证,2010 年起连续获得欧盟、日本和美国的有机认证。该有机茶园茶山占地面积 2350 亩,实有茶园 500 亩,茶叶年产毛茶 8 万斤左右,种植品种包括红芽铁观音、金观音、紫牡丹等。

2.种植特点:立体种植体系

绿色和平调查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同于常规单一化大面积种植,该有机茶园采用立体种植体系,通过套种十余种树种、林下养鸡、施用有机肥等生态管理模式,代替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逐步完善茶园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茶园可持续生态化生产。茶园中套种多种树木,其中有些树木由于去年冬天霜降造成树枝被打落,枝干被园区工作人员用布条包好。

该有机茶园从 2003 年开始引进了包括灰木莲、相思红豆、降香黄檀、榕树、沉香、蓝花楹、任豆等十余种珍贵树种,共 20 万余株。绿色和平调查员注意到,套种树木吸引了包括鸟类和益虫等多种生物在茶园栖息,起到生物除虫作用;树木发达的根系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树木会吸引害虫啃食从而对茶树起到一定保护,降低对茶叶的损失;落叶又作为土壤肥料还田。

有研究表明,套种树木还有调节茶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功能,从而促进茶叶生长。此外,在面对当地发生的冰雹和霜降等极端天气,套种的树木对茶树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第四部分 结论与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 12 个品牌 20 个常规茶叶样品和 3 个品牌 6 个生态茶叶样品的农残检测及实地调研,并与 2012 年绿色和平对同类常规茶叶产品的抽样调查进行对比,发现 3 个常规茶叶样品未检出农残,17 个常规茶样品检出超过 4 种以上混合农残。1 个样品中的灭多威含量超国家标准,17 个常规茶叶样品农残超过欧盟标准。目前中国在茶叶上登记的农药有 57 种,仅有 31 种农药制定了农药残留标准,共 28 项标准。和欧盟标准(针对茶叶登记 474 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较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结合以上发现和对生态茶园案例的考察,绿色和平认为:

1.化学种植方式是茶叶农残普遍存在的直接原因

除了 3 个常规茶叶样品零农残检出以外,其余常规茶样品均检测出 4 种以上混合农残且 7 个样品检出的混合农残数比 2012 年的结果有所增加,反映出一些知名茶叶品牌原料的种植过程仍然离不开多种化学农药使

用。此外,60% 的常规茶叶样品含有禁止使用在茶树上的农药,说明中国农业实践中仍存在个别使用高毒禁用农药的情况,这也反映了茶叶企业对供应链缺乏有效管理,原料采购未尽到妥善管理责任。

2.生态茶叶种植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可行性个生态茶叶样品均未检出农残。绿色和平通过福建漳州和云南普洱的两个案例,提供了一组有效的证据证明茶叶的生态种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多种多样因地制宜的生态管理方式,能够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如套种树木、豆科植物、物理和生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立足于茶园生态恢复等。

从价格上考量,本次抽样调查中涉及的样品价格区间为 70-2000 元 / 斤,均价为 700 元 / 斤。其中生态茶样品中的乡土乡亲的 2 个样品均低于平均价,光照人和更香的 4 个生态茶样品价格处于中档水平。生态茶叶的平均价格水平并没有明显高于同级别的普通茶叶价格。

3.生态茶叶种植需要系统性的支持

茶叶企业对于供应链中化学农业模式长期依赖、对生态农业技术的替代方案缺乏投入、对生态茶农未给予经济激励、政府对生态农业技术(如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投入和推广不足是阻碍中国茶行业走向可持续生态发展之路的几大障碍。应当指出,近些年来中国农业主管部门已实施多项举措推进种植环节的农药减量行动(含茶叶种植)。2007 年农业部启动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试点工程,通过物理和化学诱控、免疫诱抗、生态控制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茶叶为其中绿色防控项目覆盖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15 年初,农业部提出了“到 2020 年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

”。2016 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上,农业部提出 2016 年绿色防控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力争在蔬菜、水

果、茶叶、水稻、玉米等作物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 26%,实现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必须实现 95% 以上,综合防治效果 85% 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50% 以上” 54。各省市地方政府也相应开展了针对绿色防控的示范,取得了一些效果 55 56。2016 年 4 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进一步发文,为深入实施“到 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目标到 2020 年共建立 600 个示范基地,其中水果、蔬菜、茶叶等每个基地核心示范面积 2000 亩以上,辐射带动 2 万亩。这些措施反映了农业部和各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要在源头上改变中国过去 30 多年来过量依赖化学农药的生产模式。要实现茶叶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经过绿色和平对生产者、茶叶企业以及政府示范基地的访谈和观察,就进行生态转化的茶农和种植基地而言,需要政府或企业重建生态农业的知识和技术,在技术相对成熟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市场对安全产品认可也是其可持续的重要因素。这一系统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种植知识的推广、政策补贴、市场渠道对接和市场认可等。

第三篇:茶文化调查报告

英德茶文化研究报告

摘要:如今,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人们喜欢喝茶的习惯和功效,就以英德红茶为例,就英德红茶的历史,现状,发展,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与利用等方面,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更好的宣传英德红茶及传承英德红茶文化。关键词:英德红茶;宣传;传承;文化

前言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红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于心脏健康。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英德市,属叶型红茶。茶色乌黑雪亮。身披金毫,冲泡后汤色格外鲜红,味醇清爽,回味无穷。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的英德市的英山区,这里在19世纪前半叶就曾是红茶的产地。“英德红茶”是与“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三大红茶之一。

主体 一.英德红茶的历史与现状:

英德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岭南英德产茶”的记载。英德红茶创造制于1959年,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1963年英国女王的盛大宴会上,英德红茶就被用于招待贵宾,并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红茶此后作为高级红茶被英国指定为王室用茶。英德红茶中以英红九号最为出名。英红九号产自英德市的英红镇,英红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出了高香型的英红九号,广受英德人民的喜爱。英德红茶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国内被誉为“茶中明星”的滇红(云南红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红(祁门红茶)一起被认定为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红茶。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末茶: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在以往与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喜爱,2010年12月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英德红茶和英红九号以其独特的韵味征服了大多数人。英德红茶的发展带动的茶文化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茶的享受。二.英德茶的文化内涵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红茶文化是与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们不仅展现了英德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内涵。通过英德红茶那种苦中带涩,反映了英德人民刚毅又有温柔的一面,与英德人民的性情结合在一起了。虽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样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英德红茶来诉说自己的独特的山区文化。英德红茶带动了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饭”。1.客来敬茶成为英德人寻常礼节 凡是有客人来作客,人们总是先敬上一杯热乎乎的茶,让客人有种在家的感觉,然后宾主啜饮交谈。通过茶这种媒介,沟通宾主双方的心,让客人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主人心感温暖。“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这已经成为英德人民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会敬上热茶,英德茶乡人民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英德人民通过茶体现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会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以茶馈赠,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喜爱的交友方式,茶不仅作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间礼尚往来的酬赠佳品。“茶山滴绿翠,处处有佳茗”。茶作为一种礼物,是英德人民探亲访友的必备之品,体现了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一番美意。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无论相识与否,一杯茶之后就会有一种“遇知音”的感觉。以茶交友被称为“君子之交”,与那种被斥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过相互的品茗而谈茶艺,“茶经”,是一种和谐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挚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间,发展到高层领导和知识界层之中,且愈有发展之趋势。3.茶店林立、茶叶芬芳、琳琅满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与茶室。“陆羽茶庄”等茶庄更是人民喜爱的名字。兼营茶叶的专柜顾客盈门,各个茶类,各种茶叶,花色品种,各种包装一应俱全,俨然是茶的世界,处处是茶的芬芳。英德还有一条长长3.3公里,宽30公尺的茶园路,以及以喜欢喝茶的诗人杨万里为名的杨万里大道。4.英德独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习惯是英德人的传统习惯,不但从历史上保留了下来,而且变得富有新意,并被推而广之。擂茶粥不仅在普通百姓家里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馆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说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广。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们一有小病就会吃擂茶粥用以治病。三.英德茶文化的发展,保护和利用

由于英德盛产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仅表达全市人民的心愿,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爱茶的浓厚情怀和精神风貌以及热情好客的美德。大力鼓励人民经营茶类的商品经营,把英德红茶继续的推向全国及全世界。英德还开辟了旅游观光茶园枣茶趣园。茶趣园离市区3公里,有茶园面积20公顷,在美丽的茶园中,设有大茶壶笑迎客人,茶寮观景、采茶区、制茶坊、品茶轩等景点,还喜食“擂茶粥”。游客在欣赏茶园大自然风光之余还可实践采茶、制茶、识茶、品茶的技艺。英德市政府还对英德茶区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重点是大力发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顷,推动英德茶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弘扬英德红茶文化。英德还建设“茶叶博物馆”、“旅游茶馆”、“茶苑”、“茶庄”和“百茶园”,成为广东的茶城,鼓励人民继续发展茶类事业,学习泡茶的技术,推广茶艺。茶城的兴建反映了英德人民为推动茶文化的奉献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点。为弘扬茶文化,英德还拟建茶叶一条街,拟建建成具有展览、贸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叶市场,集齐全国各地的名茶,在此处交流与发展。在这方面来说,从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营养;切磋交流发展茶文化之经验;融合贯通各地茶文化之精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发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还发展了英德的商业,做到了文化反哺经济。英德还拟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为英德茶的象征。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极力的发扬发展英德茶文化,通过茶经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通过茶文化的发展反哺英德的经济。

英德红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扬途径,通过英德红茶的推广与发展,英德红茶把英德推向全国,让全国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热情好客及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红茶宣传出去,让英德红茶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让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红茶。这更是一种发扬英德茶文化的一种途径,希望借此机会更好的传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视英德的茶文化,不仅把茶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建设,还要更好的把茶文化当做是文化产业来宣传和发展冀传承下去。茶,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可以建立博物馆或者纪念馆来弘扬茶文化,更是把茶作为广东的一个特色,广东的文化事业和广东的文化产业来发展,不要只靠一个小县城来发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业来发展,相信茶文化一定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的。参考资料:

【1】 《英德茶文化》 【2】《英德政府网》

第四篇: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韵味。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历史起源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如是记载。传说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最后中毒却因茶而得救。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而巴蜀人偶然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作一种日常饮料。到隋朝时,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大多数人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饮茶使之渐渐成为一种全民习惯。直到780年,陆羽著《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

中国茶道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添加。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全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饮茶风俗

以茶待客”是中国人最高的待客之道。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讲究,斟茶、品茶、添茶都及其讲究,在中国,吃茶”一词还是青年男女恋爱求婚的代名词。以茶作嫁妆,是因茶多子,其性不移,而作为婚烟美满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中,新人要向双方父母敬茶,长辈也会发事先准备的红包作为见面礼。

无茶不华

茶是中国从内闭的封建王朝破壳而出,从明代直至20世纪

40年代之前,茶叶一直是各类出口商品的第一位,占出口总额的主要份额。当今,尽管时尚的潮流冲击着每个角落,但

醒目而林立的茶馆、茶楼、茶店,以及此起彼落的斗

茶、赛茶、茶艺比赛、茶展、茶书、茶说更是以从未有

过的规模、持续不断的热情、气度非凡的华夏文化的强劲构筑了一道中国特有的许多都市现代化进

程中亮丽而挺拔的风景线。而且凡是重视茶、普及

“饮茶与健康”

及茶的知识,搞得出色的地区、部门无

论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健康发展都成绩斐然。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茶文化知多少调查报告

关于茶文化知多少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茶文化是制茶,饮茶,品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与品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同时还有“客来敞茶”、“以茶会友”的传统风俗。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于宗教哲学性。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此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们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认识及了解情况,主要对20岁到60岁的人群就其有无饮茶习惯,喜好哪类茶,及其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随机问答的方式,每个年龄段的被调查人数为5人。

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人没有饮茶习惯,有85%的人有饮茶习惯,有饮茶习惯的中年人居多,老年人次之,年轻人最少,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品茶习惯,而且很多人还将绿茶和乌龙茶等混为一谈,只是把茶当做解渴佳品。有饮茶习惯的年轻人中女性群体占有绝大多数比例,其饮茶的主要目的是减肥,美容养颜,但是对于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认识了解很少,比如茶的分类,制作流程,冲泡方法等,很少有人能答的上来,然而对茶叶质量的好坏更是分辨不明。年轻人群中几乎没有人有品茶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工作学习太忙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品饮。在中年人当中有饮茶习惯的以男性群体为主,这些人当中由于个人的阅历,文化水平及工作环境的不同,所以对茶文化知识的认识与了解的层次各不相同,有的可以说出几种茶的产地及制作方法,以及茶叶的冲泡方法以及各种茶具的各

种用法。然而在这些人当中有品茶习惯的也不是多数,有20%左右的人只是把茶当做是解酒,解渴,助消化,提神的工具之一。有50%的人虽然对品茶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忙于工作应酬,家庭琐事等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品茶,他(她)们对茶文化的了解能够更深入一些,能够说出几种代表性的茶叶,比如绿茶的龙井,碧螺春。红茶的大红袍。黑茶的普洱。乌龙茶的铁观音,凤凰单丛等。还对茶与养生的知识了解一些。剩下30%的人是有时间也有精力去品茶。他们对茶文化的知识了解的更多一些,比如知道茶叶的采摘时间和注意事项,知道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的品质特征,知道绿茶由于加工时由于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等。老年人品饮茶习惯的所占比例仅次于中年人,他们大多是与老友会面,打发闲暇的时间时品茶与饮茶,他们对茶文化的知识的了解可谓是丰富多彩,他们不仅知道茶的分类,制作流程及方法,茶的冲泡方法,茶的生长环境,茶的品质与形态,他们还知道有关于一些茶来源的传说故事及民间茶俗。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贸易,医学保健,茶艺表演等。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但茶文化在中国曾闪耀过耀眼的光芒,然而现在的中国人由于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原因逐渐对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予的漠视的态度,虽然大多数人还保持着饮茶的习惯,但是有品茶习惯的人却只是一小部分。茶文化的现代意义: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着传统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可以与其他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不同的民族将其它民族,以期获得互相补足,一体提升的效果,而不是一方同化於另一方。若只套取其他民族的西能够为模式价值标准,而失去了自己,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绝非好事。但是茶文化的现代意义不容置疑,其基本精神更是饱含哲理。只要我们合理发扬它的现代价值,用好它,茶文化必将在中华大地重新兴起,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下载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也耐人寻味,接下来就我们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做出调查报告。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

    暑期茶文化调查报告

    在这炎炎夏日,烈日当头,正激起了我要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面对社会,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来让自己更......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1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茶文化是制茶,饮茶,品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与品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同时还有“......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 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

    中国茶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茶文化论文 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 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 在品味中国茶......

    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姓名:陈皖湘 学号:0902020203 系别:中文与传媒系 摘要:中国茶历史悠久,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我们所敬仰。但是国际化的趋势是否......

    介绍中国茶文化

    介绍中国茶文化 教学对象: 成人汉语班 教学目标: 1。让学员了解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2。了解中国茶的产地,茶的采,制,品。 3。了解中国茶的品种, 4。茶具和如何品茶 教学准备......

    中国茶文化演讲稿

    Ladies and Gentlemen,It’s my honor to stand here and make a speech. My name is. I am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