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大全5

时间:2019-05-15 09:3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茶文化大全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茶文化大全5》。

第一篇:中国茶文化大全5

中国茶文化大全5

⑶品类的多样化

由于工艺技术的改进,各地名茶的发展也很快,品类日见繁多。宋代时的知名散茶寥寥无几,文献中提及的只有日注、双井、顾渚等几种。但是,到了明代,仅黄一正的《事物绀珠》一书中辑录的“今茶名”就有97种之多,绝大多数属散茶。

明清两朝在散茶,叶茶发展的同时,其他茶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包括黑茶、花茶、青茶和红茶等。青茶,也称乌龙茶,是明清时首先创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类。红茶创始年代和青茶一样,也无从查考,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其名最先见之于明代中叶的《多能鄙事》一书。到了清代以后,随茶叶外贸发展的需要,红茶由福建很快传到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省。在福建地区,还形成了工夫小种、白毫、紫毫、选芽、漳芽、兰香和清香等许多名品。

2、明清茶文化的发展

由于茶类和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明清茶叶生产方式和茶叶饮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冲泡方法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及茶馆的普及性。

⑴品饮方式的艺术性

明清时期品茶方式的更新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饮茶艺术性的追求。明代兴起的饮茶冲瀹法,是基于散茶的兴起,散茶容易冲泡,冲饮方便,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明人饮茶艺术性,还表现在追求饮茶环境美,这种环境包括饮茶者的人数和自然环境。当时对饮茶的人数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之说,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静的山林、俭朴的柴房、清溪、松涛,无喧闹嘈杂之声。⑵追求饮茶的器具之美

明代散茶的兴起,引起冲泡法的改变,原来唐宋模式的茶具也不再适且了。茶壶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百姓茶饮生活中,茶盏也由黑釉瓷变成了白瓷和青花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茶的色彩。除白瓷和青瓷外,明代最为突出的茶具是宜兴的紫砂壶。紫砂茶具不仅因为瀹饮法而兴盛,其形制和材质,更迎合了当时社会所追求的平淡、端庄、质朴、自然、温厚、闲雅等的精神需要。紫砂壶的制造出现了许多名家,如时大彬、陈远鸣等,并形成了一定的流派,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因而说,紫砂艺术的兴起,也是明代茶叶文化的一个丰硕果实。

清代以来,在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盛行工夫茶,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如铫,是煎水用的水壶,以粤东白泥铫为主,小口瓮腹;茶炉,由细白泥制成,截筒形,高一尺二、三寸;茶壶,以紫砂陶为佳,其形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以受水半斤,茶盏、茶盘多为青花瓷或白瓷,茶盏小如核桃,薄如蛋壳,甚为精美。

⑶茶馆的普及

明清之际,特别是清代,中国的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发展很迅速。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据记载,就北京有名的茶馆已达30多座,清末,上海更多,达到66家。在乡镇茶馆的发达也不亚于大城市,如江苏、浙江一带,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千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茶馆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很引人注目的内容,清代茶馆的经营和功能特色有以下几种:饮茶场所,点心饮食兼饮茶,听书场所。除了上面几种情况外,茶馆有时还兼赌博场所,尤其是江南集镇上,这种现象很多。再者,茶馆有时也充当“纠纷裁判场所”。“吃讲茶”,邻里乡间发生了各种纠纷后,双方常常邀上主持公道的长者或中间人,至茶馆去评理以求圆满解决。如调解不成,也会有碗盏横飞,大打出手的时候,茶馆也会因此而面目全非。

(七)历代贡茶

贡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种特定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贡茶使千百万茶农蒙遭苦辛,但贡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它也是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贡茶的起源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贡茶与其他贡品一样,其实质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贡茶的发生,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武王伐纣,巴蜀以茶等物品纳贡。这种现象具有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纳贡,即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贡品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需,即所谓“致邦国之用”。

贡茶除了贡物制度的强制性敛取之外,还有一种地方上的主动推荐贡献现象。这种现象也是使贡茶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因为一时一地的物产,可以通过上贡的形式,达到名扬四海的目的。

2、历代贡茶概况

贡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直至清代封建制度的寿终正寝,贡茶才随之消亡。悠悠数千年,贡茶对整个茶叶生产的影响和茶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唐代之前,贡茶虽已年有所增,但在制度上未见有强制性的数量和质量规定,至唐朝开始,贡茶开始呈现其规模性,技术性和强制性了。

⑴唐代贡茶

唐代初期,贡茶还是与征收各地名产同时进行的,开元以后,但随着皇室需量的增加和对品质要求的越来越高,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员为加官进阶极力推荐本地的优良茶叶,终于促使了贡焙制度的产生。唐代除了在长兴顾渚山设贡焙外,还规定在若干特定茶叶产地征收贡茶。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当时的贡茶地区,计有十六个郡,包括今湖北、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十个省的很多县份。据唐代李肇所著《唐国史补》记载,有十余品目在全国知名度最高,如剑南“蒙顶石花”、湖州“顾渚紫笋”、峡州“碧涧明月”、福州“方山露芽”、岳州“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寿州“霍山黄芽”、蕲州“蕲门月团”、东川“神泉小团”、夔州“香雨”、江陵“南木”、婺州“东白”、睦州“鸠坑”、常州“阳羡”。此外,还有浙江余姚的“仙茗”和嵊县的“剡溪茶”等。

⑵宋代贡茶

宋代贡焙重心由浙江移往福建后,在品质和数量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宋代贡焙中的名品,其品质在团饼茶类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贡茶对民间的茶叶生产与影响也更大。

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朝廷在建安,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凤凰山麓正式设置官焙,凤凰山麓的北苑贡茶最为出名,列为皇室专供。到宣和年间,北苑贡茶中的龙凤茶盛极一时,同时,其他各种名堂的贡茶也令人目不暇接。在至道初年与宣和年间一段时期里,宋代贡茶的发展有几个关键之处,颇令人注目。首先,在宋太宗至道初(约公元995年)诏造石乳、的乳、白乳作为贡茶。到了宋真宗咸平初(约998年),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监造贡茶,专门精工制作了40饼龙凤茶,进献皇帝,获得宠幸,升为“参政”,封“晋国公”。此后,建州便岁贡大龙凤茶各二斤。龙凤团茶在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又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蔡襄字君谟)任福建转运使,又将丁谓创造的大龙团改为小龙团,原来的大龙团是八饼为一斤,改制后的小龙团为二十饼为一斤,说明制作的精良程度已经大大提高。小龙团面世以后,极合皇帝的心意,于是,开始每年进贡。这种小龙团的身价极高,出品不多。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这种茶价值黄金二两,但黄金可得,而茶则不容易得到。

在宋神宗熙宁以后,北苑贡茶中又一种比小龙团更精美的茶诞生了,它的名字叫“密云龙”。密云龙一出,到了皇宫后近臣和皇戚们纷纷向皇帝索取,弄得皇帝烦恼之极。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瑞云祥龙”跃居密云龙之上,成为贡茶魁首。至宋徽宗双观1107-1110年)初,皇帝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认为白茶是茶中第一佳品。此时,作为贡茶名品的,已由从一二只到了一大批。突出的如“试新”、“贡新”、“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无比寿芽”。其中“无比寿芽”、“试新”和“贡新”合称三色细芽。自三色细芽出来后,“瑞云祥龙”已是屈居其下了。

但是,三色细芽还不是终点。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一个善于造茶献媚的转运使郑可简,别出心裁,创制了一种“银丝水芽”,即“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丝然,其制方寸新,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龙凤贡茶发展到了“龙园胜雪”,其精美程度可算达到了一个极点。在北宋160多年间,北苑贡茶的名品达到四、五十种。

⑶元、明、清贡茶

元明清三代的贡茶与唐宋相比,在数量、质量及贡茶制度上,都呈平淡之势。这主要是因为元代统治者的民族性,生活习惯乃至茶类的变化等原因,使贡茶的封建礼制性质及唐宋形制规模遭到较大的冲击。元朝贡焙,保留着部分宋朝的遗址,其中包括御茶园和官焙。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武夷山创建茶场,称“御茶园”,专制贡茶。据董志《武夷山志》(道光丙午年重刊)载:“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过武夷,制石乳数斤入献。

明代初期,贡焙仍因元制,到了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朱元璋有感于茶农的不堪重负和团饼贡茶的制作、品饮的繁琐,因此,下了一道诏书,诏曰”洪武二十四年九月,诏建宁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以进,有司勿与。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其品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置茶户五百,免其役。上闻有司遣人督迫纳贿,故有是命“。

此后,明代贡茶正式革除团饼,采用散茶。但是,明代贡茶征收中,各地官吏层层加码,数量大大超过预额,给茶农造成极大的负担。根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太祖时(1368-1398年),建宁贡茶一千六百余斤,到隆庆(1567-1572)初,增到二千三百斤。

到了清代,贡茶产地已不局限于以某一地区为重心,凡佳皆进。有些地方名茶,因一次进贡而享尽殊荣,如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南巡江苏太湖时,巡抚宋荦购到朱正元独制的品质最好的”吓杀人香“茶进贡,康熙饮后,认为茶极好,但名字欠雅,因而赐名为”碧螺春“。自此,”碧螺春“名震四方,作为贡品,年年进朝。

最典型的是杭州西湖龙井茶。相传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乾隆在杭州微服私访,在龙井狮峰品尝了胡公庙前茶树上所采制的龙井茶,感到香、味特佳,遂将庙前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声誉鹊起,每年贡数剧增,对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元、明、清贡茶,与唐宋时期相比,具有征贡区域宽,新产品多,随机性强的特点,同时,贡茶的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贡茶已不单纯是作为皇室饮品的特供物品,而已具有一种很强的政府向地方征收的实物税的性质了。

(八)中华茶文化的传播

中国茶文化渊源流长,它随着茶饮的普及扩展,不断地浸润着人们美好的心灵。随着历史的脚步,中华茶文化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不断传播于中华大地各族人民,并披泽海外,闻名于世。

1、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榷茶“,最早起于唐代。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⑴茶马交易

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但未成定制。就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职官志》)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⑵茶入吐蕃

茶入吐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代对吐蕃影响汉族政权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与吐蕃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的正常贸易,包括长安到西域的路线,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线和区域。因为这些路线和区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唐代的文成公主进藏,就是出于安边的目的,于此同时,也将当时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到了那片苍古的高原。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随带物品中就有茶叶和茶种,吐蕃的饮茶习俗也因此得到推广和发展。到了中唐的时候,朝廷使节到吐蕃时,看到当地首领家中已有不少诸如寿州、舒州、顾渚等地的名茶。中唐以后,茶马交易使吐蕃与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

⑶茶入回纥

回纥是唐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少数民族,唐代时,回纥的商业活动能力很强,长期在长安的就有上千人,回纥与唐的关系较为平和,唐宪宗把女儿太和公主嫁到回纥,玄宗又封裴罗为怀仁可汗。

《新唐书·陆羽传》中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回纥将马匹换来的茶叶等,除了饮用外,还用一部分茶叶与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进行交易,从中获取可观的利润。⑷茶入西夏和辽

西夏王国建立于宋初,成为西北地区一支强大的势力。西夏国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由羌族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党项族。宋朝初期,向党项族购买马匹,是以铜钱支付,而党项族则利用铜钱来铸造兵器,这对宋朝来讲无疑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因此,在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宋朝就用茶叶等物品来与之作物物交易。至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不久便发动了对宋战争,双方损失巨大,不得已而重新修和。但宋王朝的政策软弱,有妥协之意。元昊虽向宋称臣,但宋送给夏的岁币茶叶等,则大大增加,赠茶由原来的数千斤,上涨到数万斤乃至数十万斤之多。

北宋时期,在与西夏周旋的同时,宋朝还要应付东北的契丹国的侵犯。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以武力夺得幽云十六州,继而改国号称辽。辽军的侵略野心不断扩大,1044年,突进到澶州城下,宋朝急忙组织阻击,双方均未取得战果,对峙不久,双方议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议和结果是,辽撤兵,宋供岁币入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朝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⑸茶入金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改名旻,国号大金。1125年10月,下诏攻宋。1126年金兵逼至黄河北岸,同年闰十一月,京师被攻破,金提出苛刻议和条件,宋钦宗入金营求和,金又迫使宋徽宋皇子、贵妃等赴金营。最后掠虏徽、钦二宗及后妃宗室等北撤,北宋自此结束。

金朝以武力不断胁迫宋朝的同时,也不断地从宋人那里取得饮茶之法,而且饮茶之风日甚一日。茶饮地位不断提高,如《松漠记闻》载,女真人婚嫁时,酒宴之后,”富者遍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或以粗者煮乳酪“。同时,汉族饮茶文化在金朝文人中的影响也很深,如党怀英所作的《青玉案》词中,对茶文化的内蕴有很准确的把握。

参考金古墓壁画

2、中华茶文化向外传播简述

中华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华茶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⑴茶入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在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代,据传六世纪中叶,已有植茶,其茶种是由华严宗智异禅师在朝鲜建华严寺时传入至7世纪初饮茶之风已扁及全朝鲜。后来,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逐渐统一了全国。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国与济、新罗的往来比较频繁,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关系也比较密切。特别是新罗,在唐朝有通使往来一百二十次以上,是与唐通使来往最多的邻国之一。新罗人在唐朝主要学习佛典、佛法,研究唐代的典章,有的人还在唐朝做官。因而,唐代的饮茶习俗对他来说应是很亲近的。

新罗的使节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后期,将茶籽带回国内,种于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朝鲜的种茶历史由

此开始。朝鲜《三国本纪》卷十,《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云:”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

至宋代时,新罗人也学习宋代的烹茶技艺。新罗在参考吸取中国茶文化的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礼。这套茶礼包括

一、吉礼时敬茶;

二、齿礼时敬茶;

三、宾礼时敬茶;

四、嘉时敬茶。

第二篇: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韵味。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历史起源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如是记载。传说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最后中毒却因茶而得救。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而巴蜀人偶然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作一种日常饮料。到隋朝时,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大多数人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饮茶使之渐渐成为一种全民习惯。直到780年,陆羽著《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

中国茶道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添加。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全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饮茶风俗

以茶待客”是中国人最高的待客之道。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讲究,斟茶、品茶、添茶都及其讲究,在中国,吃茶”一词还是青年男女恋爱求婚的代名词。以茶作嫁妆,是因茶多子,其性不移,而作为婚烟美满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中,新人要向双方父母敬茶,长辈也会发事先准备的红包作为见面礼。

无茶不华

茶是中国从内闭的封建王朝破壳而出,从明代直至20世纪

40年代之前,茶叶一直是各类出口商品的第一位,占出口总额的主要份额。当今,尽管时尚的潮流冲击着每个角落,但

醒目而林立的茶馆、茶楼、茶店,以及此起彼落的斗

茶、赛茶、茶艺比赛、茶展、茶书、茶说更是以从未有

过的规模、持续不断的热情、气度非凡的华夏文化的强劲构筑了一道中国特有的许多都市现代化进

程中亮丽而挺拔的风景线。而且凡是重视茶、普及

“饮茶与健康”

及茶的知识,搞得出色的地区、部门无

论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健康发展都成绩斐然。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马德《低调》

《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但最初茶是作药用的,神农尝百草用之解毒。后逐渐成为皇室贵族的特权饮料,至晋隋才在民间普及。陆羽闭门十余载著述《茶经》,影响天下声名海外,世尊为茶圣。陆羽是弃儿,被竟陵笼盖寺住持僧智积收养,成年后与皎然结忘年之交。皎然是中唐著名学僧,传世文集10卷,诗文中多处提到与陆羽的友情,以及共同采茶、制茶和品茶。所以,陆羽的茶文化思想吸收了许多佛家思想。

品茶的环境宜清、宜静、宜闲、宜空,而不宜过雅。徐渭说:“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静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这里青藤讲的是文人雅士的品茗环境,似乎过于雅致,而难达禅宗论道“自心是佛”的空灵之境。我以为陈继儒强调的“一人得神”和张源讲的“独啜日神”更近茶道之道。

论茶道,近代日本似乎更有心得。茶自唐代传入东瀛,至十五世纪僧人珠光奠定了一套简单朴素的茶道仪式,十六世纪经千利休进一步完善,坚定确立了闲寂、枯淡的茶道美学观点,并使之升华到民族艺术的高度。日本是岛国,偏安一隅,民族单一精致,善于吸收、总结、沉淀、堆积和挖掘。而且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也不像中国茶道受儒道释三位一体的综合影响,而最终归于“中庸”平和。日本茶道由僧侣引进,始终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自宋代禅宗东布,更使茶、禅融会贯通,达到 “茶禅一味”的三昧之境。

多情而善感的文人对茶情有独钟,喝茶喝到得意处,难免诗兴大发,留下许多佳句。卢仝在《走笔谢孟谏仪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犹如习习清风拂面而来,让人精神顿爽。

闲来约三五知己,远离城市的喧嚣,携一把古琴,弹一首妙曲,泡一壶好茶,在“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中享受美好时光,暂且抛开一切世俗烦恼,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情逸致。望远处漫山清凉的翠绿,任思绪挣脱世俗的束缚,在无尽的天际飞扬。

品茶的确是一种美的景致,茶道的确含有深刻的文化精髓,而茶与禅的确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很多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暂且从一天的喧嚣中解脱出来,好好的喝一杯茶。

又逢选课,在室友们热烈的讨论着选修课的心得体会时,我沏了一杯浓茶,凝视着茶叶的浮浮沉沉,却无什感触,平淡的生活,恬静的心情,无所谓快乐和忧伤,欣喜与悲恸。一个学期的茶文化课,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体味人生。在浮躁的大学期间,静下心来,喝一杯茶,思考人生,让我可以很好的放松,也就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单调,学习太糟糕,做人太窝囊。其实我们的生活可以很丰富,学习可以很顺利,做人可以很潇洒。因为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可惜繁重的学业,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无暇去顾及精彩的瞬间罢了。而饮茶能使人净化心灵,净化的心灵才能欣赏到心情的那道风景线。

品茶就像品人生。品味生活,把握生活节奏。人不能总是斤斤计较于生活中的琐事,把心胸放开点,那么生活也会流光溢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就会发现,平凡后面的乐趣也让人留恋。生活本身就充满了阳光与快乐。快乐于我们乃至善且自然之追求。然而尽管如此,我们并不去追求每一种快乐,而是偶尔放弃快乐,因为在忍受了短暂的痛苦之后,更大的快乐便随之而来。一盏茶后,细细品味着那些平凡、痛苦和简单,如茶,亦如人生。品茶,品的是一种平实、无华、静如止水的人生心态,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将一种对人的关怀和善意的举措升华为意境。生活并非平平庸庸的过完期日,而是追求一种心态,一种自我的信仰。饮中国之茶文化,品淡雅之闲情,悟生活之真谛;一片宁静,一份悠然,一丝感悟,尽在一杯清茶之中。

茶有很多品种,我唯独对铁观音和龙井茶情有独钟,喜欢它低调的清,不张扬的淡,它特有的清香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体味平淡的生活。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生活,所有的烦恼与挫折都成为生命中的礼物,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挫折能使我们更坚强,烦恼让我们更珍惜片刻的宁静。

虽然说起来,我还是不懂茶的,但是我认为茶品五花八门,不需全懂,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好;茶艺丰富多彩,无需样样精通,会泡便好;茶道高深玄妙,无需参透,有感便可;茶文化博大精深,懂或不懂都不打紧,喝一杯轻松茶就好。

就像周作人曾说的,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第四篇:介绍中国茶文化

介绍中国茶文化

教学对象:

成人汉语班

教学目标:

1。让学员了解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2。了解中国茶的产地,茶的采,制,品。3。了解中国茶的品种,4。茶具和如何品茶

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准备一些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 3。准备一些基本茶具

教学步骤:

1。互动环节,问答,聊聊天 2。PPT学习过程

3。学习如何泡茶,然后品茶

第五篇:中国茶文化演讲稿

Ladies and Gentlemen,It’s my honor to stand here and make a speech.My name is.I am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y topic is “Chinese Tea Culture”.This is my Catalogue.first,The origin of Chinese tea, second,Classification of tea third,The benefits of tea and the last,Summary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three most famous drinks in the world? They are tea , coffee and cocoa.Bu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tea culture? So, let’s talk about The origin of Chinese tea.According to the legend, tea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the Chinese emperor and inventor Shennong in 2737 BC.One day, he use a kind of tree leaves to ease his case and it turn out to be tea tree.China is the homeland of tea which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drink.Referring to Chinese tea culture, it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and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times.Then it was flourish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Song dynasty.The first book on tea “cha jing” was written by the chinese author LuYu.It comprises three volumes and covers tea from it’s growththrough to it’s making and drinking , as well ascovering a historical summary and famous early tea plantation.We can say, the events of tea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re basically spread out from China.China is the homeland of tea, and tea have become the national drink.Then let’s talk aboutClassification of tea,In china, the main varieties of tea are green tea, black tea, Oolong tea, white tea, yellow tea and dark tea.we make different tea in different particular ways.There are many benefits of the tea,such as :(1)Tea can enhance the thinking and memory abilities.(2)Tea has a good effect of losing weight and beauty(3)Tea can prevent heatstroke(4)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itamins in the tea leaves, They are good for our health.In conclusion, tea culture is one of the essences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history.Thank you!

下载中国茶文化大全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茶文化大全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 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

    论中国茶文化

    论中国茶文化 姓名:陈宸学号:P110210019专业班级:2011级经济一班 摘要: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饮......

    中国茶文化2

    中国茶文化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 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中国是世......

    中国茶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茶文化论文 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 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 在品味中国茶......

    中国茶文化演讲稿

    中国茶文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如一朵奇葩,不断地盛开绽放,日积月累,积淀的如此深厚。茶文化,便是根深蒂固的成长在中国人心中,中国茶文化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孕育出不同风格的茶文化。“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

    中国茶文化(含5篇)

    从中国茶文化说起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大众饮品的一种,茶已经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有好友登门拜访,奉上一盏好茶,无论是对于主人还是客人都是一件很惬意......

    中国茶文化课后心得

    中国茶文化课后心得08国贸2班林家20084072014我对茶几乎是不懂,一知半解,以前也喝过。但是,那是图个好玩,听到的看见的好似简单,现在真正上了一学期的课后,感觉茶叶很有深度,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