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读后感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读后感
我想一说到朱镕基这个名字,在很多情况下身为80后的我们对他并不是有太多的了解,或许在我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莫过于周恩来,邓小平和温家宝这三个人吧。但是当今天作为80后的我们再一次翻开记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轮的篇章时,却发现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得到连任的国务院总理,那就是被人们称为“铁腕总理”的朱镕基。或许细心的人在观看09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会注意到在镜头对向天安门城楼的时候,画面中出现了一个戴着墨镜满头白发的老年人,那就是他,我们敬畏的朱总理。说实话,我也是因为这次公司的读书活动,才知道有这么一本记录着朱镕基同志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在各项会议,地区考察以及出国访问和面对中外媒体记者会等活动中所发表的讲话和指示。《朱镕基讲话实录》是朱镕基同志参加重要会议和在地方部门调察考研时的重要音像资料, 文字记载等编辑而成,是他领导中国经济的历程,内容涉及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应对亚州金融危机冲击、治理通货膨胀,优化政府机构,反腐以及民生工程等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大问题。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朱镕基同志短短总理政治生涯的传奇与惊险。让我们了解了朱镕基经济社会管理思想,领导风格,个人魅力和心路历程是一部难得的丰富史料。在这本书中朱镕基既让我让我想起了古时的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关注民生的情怀,又让我想起了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在这所有的内容当中,让我们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总理反腐的强大决心,以及各项改革的经济创举。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让我们内心狂热也让我深深的感动流泪,甚至是觉得深深的有一种酸楚感,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起这样一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犹如“包青天“一样的总理。(1)“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3)。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就是这样的三句话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被其深深的折服,向其竖起大拇指
中国这样的一个社会,有着千百年的官僚主义的历史。人人都想做官,但有些人做官却不是尽其职责反而是为了谋取利益,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新中国,腐败问题一直深深的扎根在我国的党政各项工作当中,从来没有的得到过彻底的解决,而当时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朱镕基,已经深深的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1998年担任国务院新总理以后,其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决心反腐,并且有着和腐败份子同归于尽的坚定决心。试问有哪一位总理有过这样反腐的“铁腕精神“,甚至愿意以死来与腐败分子作斗争。但正当我为朱总理在职期间的反腐工作的开展和效果感到高兴的时候,一件足以影响历史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让理解朱总理的人寒心了,甚至说这件事改变了历史。那就是在大家都以为顺利成章朱总理该得到连任的时候,在再一次的任命当中朱总理却卸任了,没有得到连任,这让我们大失所望。如果以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待朱总理之所以没有得到连任的事情,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朱总理败在了中国千百年的新官僚主义上,朱总理的反腐触动了一些官员的利益,因此这些官员肯定不会再让他进行下去。当回顾今天李克强总理的时候,与当年朱镕基总理的反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反腐的力度也更加强硬,我只希望今天的李总理不会再一次成为朱总理的另一个模板。
朱镕基一位堪称“经济奇才“的总理,在改革的领域甚至让现在的一些经济学家都望尘莫及,其在应对金融危机,企业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等改革上,所提出的计划措施,直击要害。对主要矛盾的把握是那么的准确无误,改革力度不强也不弱,顺利的使新中国度过了金融危机,为新中国保驾护航顺利通过了金融危机这道难关。如果说邓小平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在我看来朱镕基总理在任期间的各项改革,就是这个总设计师里面的不可缺少的总执行师,朱总理的改革为新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21世纪新中国经济的腾飞,东方这头经济上沉睡“狮子”的苏醒,打下了牢固而坚实的基础。在这本书中,其实只要我们去深深的理解就会轻易的发现,总理所作的一切,都离不开“民生”两个字,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所坚持的,在一切工作当中要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基础和出发点。而在民生的工作当中,朱总理在改革和反腐上的铁面无私以及严肃姿态,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和蔼可亲的亲民形象,将“民生”更多地转化为“民声”,总理对信访工作尤其重视,并且亲历亲为,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主动去了解群众们信访所反映的问题。在书中讲述了一个老人在总理考察时“告御状”,反应下水道不通,但也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触动了朱总理的一个大的思考。当时新中国政府机构众多,并且很多重叠,不办正事,老百姓办事非常麻烦。因此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政府机构的改革,使政府机构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精简,办事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这就是朱总理,思考小事办大事。
如果观看过朱总理回答外媒记者的提问以及面对周边国家的挑衅时做出一个坚决回应视频的人,绝对会让人感觉大快人心的,朱总理的强硬不止表现在对内,也表现在对外上。朱总理将他雷厉风行的姿态,毫不保留的展现给了这个世界,并且面对那些挑衅的国家,绝对没有服软过,而是给出了十分具有威慑性的警告。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绝没有什么委婉可言,警告哪个国家,直接就指明不会藏匿着。就我而言,朱总理面对挑衅国的的强硬姿态才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如果在当今的世界政坛找一个在对外关系上和朱镕基一样具有强硬姿态的领导,那就非俄罗斯总统普京莫属了。读《朱镕基讲话实录》这本书以后,让我感触颇深,一个人要想有巨大的成就,那么就必须要像朱总理那样,要有一个敏锐的眼光,要有敢于打破常规,挑战自我的精神。这本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朱镕基总理这种为官为人,爱国爱民之心,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要充分领悟朱镕基总理的讲话,指导我们的实践学习和工作,这样才能让我们学有所用同时传扬朱镕基总理的正直作风。
同仁堂店 王庆云
第二篇:《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读后感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读后感
我想一说到朱镕基这个名字,在很多情况下身为80后的我们对他并不是有太多的了解,或许在我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莫过于周恩来,邓小平和温家宝这三个人吧。但是当今天作为80后的我们再一次翻开记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轮的篇章时,却发现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得到连任的国务院总理,那就是被人们称为“铁腕总理”的朱镕基。或许细心的人在观看09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会注意到在镜头对向天安门城楼的时候,画面中出现了一个戴着墨镜满头白发的老年人,那就是他,我们敬畏的朱总理。说实话,我也是因为这次公司的读书活动,才知道有这么一本记录着朱镕基同志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在各项会议,地区考察以及出国访问和面对中外媒体记者会等活动中所发表的讲话和指示。
《朱镕基讲话实录》是朱镕基同志参加重要会议和在地方部门调察考研时的重要音像资料, 文字记载等编辑而成,是他领导中国经济的历程,内容涉及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应对亚州金融危机冲击、治理通货膨胀,优化政府机构,反腐以及民生工程等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大问题。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朱镕基同志短短总理政治生涯的传奇与惊险。让我们了解了朱镕基经济社会管理思想,领导风格,个人魅力和心路历程是一部难得的丰富史料。在这本书中朱镕基既让我让我想起了古时的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关注民生的情怀,又让我想起了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在这所有的内容当中,让我们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总理反腐的强大决心,以及各项改革的经济创举。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让我们内心狂热也让我深深的感动流泪,甚至是觉得深深的有一种酸楚感,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起这样一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犹如“包青天“一样的总理。(1)“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3)。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就是这样的三句话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被其深深的折服,向其竖起大拇指 中国这样的一个社会,有着千百年的官僚主义的历史。人人都想做官,但有些人做官却不是尽其职责反而是为了谋取利益,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新中国,腐败问题一直深深的扎根在我国的党政各项工作当中,从来没有的得到过彻底的解决,而当时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朱镕基,已经深深的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1998年担任国务院新总理以后,其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决心反腐,并且有着和腐败份子同归于尽的坚定决心。试问有哪一位总理有过这样反腐的“铁腕精神“,甚至愿意以死来与腐败分子作斗争。但正当我为
朱总理在职期间的反腐工作的开展和效果感到高兴的时候,一件足以影响历史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让理解朱总理的人寒心了,甚至说这件事改变了历史。那就是在大家都以为顺利成章朱总理该得到连任的时候,在再一次的任命当中朱总理却卸任了,没有得到连任,这让我们大失所望。如果以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待朱总理之所以没有得到连任的事情,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朱总理败在了中国千百年的新官僚主义上,朱总理的反腐触动了一些官员的利益,因此这些官员肯定不会再让他进行下去。当回顾今天李克强总理的时候,与当年朱镕基总理的反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反腐的力度也更加强硬,我只希望今天的李总理不会再一次成为朱总理的另一个模板。朱镕基一位堪称“经济奇才“的总理,在改革的领域甚至让现在的一些经济学家都望尘莫及,其在应对金融危机,企业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等改革上,所提出的计划措施,直击要害。对主要矛盾的把握是那么的准确无误,改革力度不强也不弱,顺利的使新中国度过了金融危机,为新中国保驾护航顺利通过了金融危机这道难关。如果说邓小平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在我看来朱镕基总理在任期间的各项改革,就是这个总设计师里面的不可缺少的总执行师,朱总理的改革为新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21世纪新中国经济的腾飞,东方这头经济上沉睡“狮子”的苏醒,打下了牢固而坚实的基础。在这本书中,其实只要我们去深深的理解就会轻易的发现,总理所作的一切,都离不开“民生”两个字,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所坚持的,在一切工作当中要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基础和出发点。而在民
生的工作当中,朱总理在改革和反腐上的铁面无私以及严肃姿态,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和蔼可亲的亲民形象,将“民生”更多地转化为“民声”,总理对信访工作尤其重视,并且亲历亲为,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主动去了解群众们信访所反映的问题。在书中讲述了一个老人在总理考察时“告御状”,反应下水道不通,但也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触动了朱总理的一个大的思考。当时新中国政府机构众多,并且很多重叠,不办正事,老百姓办事非常麻烦。因此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政府机构的改革,使政府机构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精简,办事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这就是朱总理,思考小事办大事。如果观看过朱总理回答外媒记者的提问以及面对周边国家的挑衅时做出一个坚决回应视频的人,绝对会让人感觉大快人心的,朱总理的强硬不止表现在对内,也表现在对外上。朱总理将他雷厉风行的姿态,毫不保留的展现给了这个世界,并且面对那些挑衅的国家,绝对没有服软过,而是给出了十分具有威慑性的警告。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绝没有什么委婉可言,警告哪个国家,直接就指明不会藏匿着。就我而言,朱总理面对挑衅国的的强硬姿态才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如果在当今的世界政坛找一个在对外关系上和朱镕基一样具有强硬姿态的领导,那就非俄罗斯总统普京莫属了。读《朱镕基讲话实录》这本书以后,让我感触颇深,一个人要想有巨大的成就,那么就必须要像朱总理那样,要有一个敏锐的眼光,要有敢于打破常规,挑战自我的精神。这本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朱镕基总理这种为官为人,爱国爱民之心,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什么岗
位,做什么工作,都要充分领悟朱镕基总理的讲话,指导我们的实践学习和工作,这样才能让我们学有所用同时传扬朱镕基总理的正直作风。
同仁堂店 王庆云
第三篇:朱镕基讲话实录读后感
日前,国资委公布了《央企2010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从披露的数据来看,整体央企的运营情况良好。遥想1995年全面实行国有企业改革之时,“1/3明亏,1/3暗亏”,对比2003年组建国资委的时候,所有央企的利润合计为2400亿元,今天中石油一家的利润就达1241.8亿元,足可见国企改革颇见成效。当谈及国有企业的改革时,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前总理朱镕基。
从1993年开始,朱镕基总理就积极投身于国有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特征的改革中。国有企业传统的运行体制造就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结果,企业效率极其低下,加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中遗留的问题,使得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大量效率低下,运营状况差的国企的存在是整体国企效益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朱镕基总理在讲话中多次谈到必须认真抓好各项配套改革,即“现在不搞破产,兼并和收购机制,产业结构是无法调整的。”
一 《朱镕基讲话实录》中关于“国有企业的收购和兼并”内容
在一九九五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朱总理在关于改革问题中明确指出“认真抓好各项配套改革,要建立破产机制,但要使一个企业破产很难,主要是要安置破产企业的职工非常难,所以最好还是让优势企业去兼并那些亏损企业。”此外,国家还给出了企业兼并的优惠利息政策。在1996年的“关于企业破产和资本重组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朱总理重申了关于“资本重组”的定义:第一要兼并;让强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并承担债务,可以享受利息优惠。这就是重组,就是调整,是最好的办法。第二是破产。在1996年12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朱总理提出了“我们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刚才讲的优胜劣汰,还是要淘汰差得企业,实行兼并,破产。”并且鼓励“强势的企业去兼并亏损,发不出工资的企业。我们将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来鼓励兼并。”在之后的讲话中,朱总理还提出要对“国有企业兼并破产的政策”规范化和强度化。
“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是国有企业必念的一本经。可见,对于亏损的国有企业,国家施行的第一步是鼓励兼并。因为,破产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动荡。在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朱总理还发表了关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讲话:“我讲股份制改造,主要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重组,中外合资,上市等形式,改组成为股份制公司。上市的企业,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使经营管理有明显转变。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定的经营机制和经营成果明显优于其他国企。”
在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后,朱总理进一步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提出在完成三年脱困任务基本完成后,更大的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很好地建立,缺乏制约和监督的机制。特别提醒了“积极地推动国有企业的重组,不重组、不调整产业结构,国有企业没有出路。
二 国有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的改革成效
近年来,国有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重组活动,在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先后组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很好地提高了收购兼并后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
2000年,中石油、中石油、中移动等7家公司的国有权益和实现利润分别占央企的25%和78%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收购兼并的效力。
国企改革促使各个地方政府也在大刀霍斧地进行国有企业的收购兼并。虽然各个地方政府采用并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整合国有资产,但结果基本上都是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和国企经营业绩指标的大幅提高。例如,四川省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使国有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其重组的方式有以下三种:中央企业对地方企业的重组,中央在川企业重组,省内企业重组。再比如上海,上海国企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元化改革,优化国资结构,加强企业实力。上海国资委以上海一百、上海华联、上海友谊、上海物资等集团为基础,组建百联集团(2004年百联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很显然,在90年代初期推行的通过兼并收购等资产重组的方式来“救活”国企是非常有成效的。从地方国企改革总体来看,虽然各个地方因具体环境不同其做法不同,但共同点是,通过国企重组、兼并、破产等方式,调整了经济布局,促使国有资产向地方优势企业集中。
三 国有企业重组、兼并中的效率问题
朱总理在提出国企重组、兼并等方式来整治国企时,其目的是使国企脱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国企在账面利润上已经是相当好看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与民营企业重组、兼并迥然不同的是,国企的兼并大多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这样违背市场化进行的重组一定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吗?2006年7月底,山东两大钢铁企业济钢和莱钢宣布合并,成为中国迄今最大的钢铁并购案。省内重组是中国钢铁业重组的一种方式,但山东地方政府的干预使宝钢收购济钢的计划落空。在天则研究所的报告中也揭露了亏损的国企山东钢铁集团兼并盈利的民企日照钢铁有限公司的“蛇吞象”的案例。
从国企的改革路径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期,施行国企的兼并与收购的战略确实帮助了国企实现“三年脱困”的目标并且让国企有了今天的成绩。这些说明国企的兼并与收购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减少企业数量来做大企业的确是一条路径,但是做大并不代表强。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国企重组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但是企业重组应当更多通过市场化得方式;如果只是一味的靠着政府主导重组,将不利于国企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朱镕基讲话实录》读后感
朱镕基的执政风格
———《朱镕基讲话实录》读后感
朱氏风格‚实‛‚严‛‚正‛
一是‚实‛。镕基同志讲话实在、抓工作扎实。上世纪50 年
代,刚届而立之年的他因为讲真话、实话吃了‚大亏‛,被错划成右派,历经坎坷磨难20 年。他获平反复出后,一步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但却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在国务院副总理、总理岗位整12 年间,他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贞不渝、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实事求是、实干兴邦,始终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实录》汇集的300 多篇文稿,无论是会议报告、考察讲话、会见谈话,还是文章、信件、批语,都是直奔主题,率真直言,而且一针见血,一语破的。二是‚严‛。镕基同志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一直秉持从严治政原则,他勇于直面时弊、敢抓敢管,对矛盾、问题、困难不回避、不遮掩、不粉饰。针对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当‚太平官‛、做‚老好人‛,不愿得罪人的庸俗风气,他严肃指出:‚现在我们的‘关系学’太多了,大家都不愿批评了,讲情面、讲关系,怕‘穿小鞋’。这样下去,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是要被断送的。‛他强调,要‚从严治政,要严格一点,不能随便就放过了。‛三是‚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镕基同志对工作和部属要求严格,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嫉恶如仇,源于其自身‚正‛,真正做到了
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他给自己定下很多‚规矩‛,并严格遵守,接受监督。其中包括:不受礼、不剪彩、不题词,不迎送、不陪餐、不在宾馆听汇报,等等。他最信奉的为官箴言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力推改革还在上海担任市政府、市委主要领导期间,镕基同志就以思想解放、力推改革开放著称。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已经调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镕基同志积极呼应,多次发表讲话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和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1992 年9 月,镕基同志到广东调研考察,充分肯定广东创办经济特区、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指出:‚广东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模式是行得通的,而且非走这条路子不可。‛分税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重要的一步,由于直接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因此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改革。为设计和推进这项改革,镕基同志亲自率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于1993 年下半年先后到了十几个省区市调研,直接与地方负责同志座谈交换意见,沟通协调,研究实施方案。他在广东调研时语重心长地说‚目前中央财政十分困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不适当地集中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中央财力,日子就过不下去,最终全国都要受害,都搞不下去‛,‚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财税改革‛。为减少新体制出台的阻力,顺利推行分税制改革,镕基同志在坚持税制改革目标原
则的前提下,采取适当让步、灵活渐进的办法,使分税制改革在全国顺利实行。回忆起这段经历,镕基同志说:‚实行分税制,来自地方的阻力非常大。我是一个省一个省地去谈,商量,妥协,总算谈下来了,我自己则掉了5 斤肉。‛ 金融体制改革是镕基同志花费心血较多的一项改革。针对 长期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银行体制陈旧,经营机制落后,内部管理松懈等问题,镕基同志大刀阔斧地推行金融体制改革。他在1994 年提出了三项基本任务:‚一是把人民银行总行变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二是现在专业银行中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去,把专业银行办成商业银行;同时,另行建立政策性银行。三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善于正确运用‚两只手‛进行宏观调控1993 年4 月,中共中央召开经济情况汇报会,镕基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各种矛盾集中表现为金融形势紧张,究其根源是投资规模过大,问题在于经济结构没有改善,隐患是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于通货膨胀应当防止于‘青蘋之末’,不能等到它严重发展后再去治理,那要付出很大的代价。‛6月9日,镕基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总理办公会议,研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他在会上严肃指出:‚当前要采取的措施不是搞整顿,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手段、经济办法、经济政策,尽可能少采取行政的办法。‛他在会上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会后,国家计委又补充了三条意见,形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
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即‚十六条‛初稿,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后下文实施。由于应对及时,措施得力,使中国经济过热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止。
1997 年夏,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在此冲击下,中国外贸出口出现负增长;整个国民经济也面临增速下滑和通货紧缩的趋势。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镕基同志沉着应对,果断指挥。他指出:‚现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发生的问题,正是我们在1992、1993 年发生的问题,如果当时不是中央及时采取措施,那个时候的中国就是今日之泰国,不必等到今天了。‛‚我们为什么能够避免金融危机?因为我们从1993 年就开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解决经济生活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刹住了房地产热,抓了金融整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提振全国人民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镕基同志提出了确保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的目标,作出了人民币绝不贬值的承诺。他在会见美国财政部部长鲁宾的谈话中明确表示:‚无论贬值会给我们带来多大好处,我们也不能那样做。对别人损害太大,最后也会损害我们自己。‛在随后继续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几年间,中国一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赢得了亚洲和全球舆论的广泛赞誉。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和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
第五篇:《朱镕基讲话实录》读后感
《朱镕基讲话实录》读后感
终于将《朱镕基讲话实录》读完了。好似跑了一场长跑,费了诸多时间和精力,但如同锻炼身体一般,自我在思想、认同上有了新的体悟,这是令人欣慰的。
一直以来,就有一睹《朱镕基讲话实录》真容的念想。一则从内心深处钦佩朱镕基总理,怀有崇高的敬意;二则也想通过阅读高层领导的讲话,增强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延伸思维,提升大局观。
但因诸多原因,始终没有完完整整的通读,只是零星的在新华书店读过几页。
今日,终于如愿。
厚厚的四卷,收录了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语、舒心及题词影印件30件。编辑说明介绍到,“朱镕基同志逐篇审定了编入本书的全部文稿”。这让人看到了一位文章大家的风采,是对个人的负责,不允许有丝毫失误;让人看到了严谨,这是对读者的负责。文章者,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种为文的审慎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继承。
读完四卷讲话实录,朱镕基总理形象历历在目。他的疾言,他的厉色,他的忧愁,他的学识,他的一如既往的为党、为人民、为国家的情怀和风采,令人敬仰,受益颇多。
人生转瞬即逝。司马迁言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国历史历来就有留名的习惯,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游侠怨女。这些名,其实都是一个人生前为人的综合表现。就如孔融让梨一般,他是具有尊老爱幼良好道德的人;就如“鄂王坟上草萋萋”一般,他是精忠报国的。如何做人,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朱镕基在为清华大学电机系建系60周年撰写的贺文中谈到,“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他还谈及到,“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
好一个为人要正。发人深省。
一个正字,点明了为人、做人的要害。正,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做有违道德的事;正,就是要有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不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正,就是要待人诚恳,不耍手段,不搞阴谋诡计;正,就是要廉洁自律,洁身自爱,“正己然后正人”。
再联系当下,正人君子是越来越少。许多人以小聪明出彩,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激昂把刀插在朋友两肋,一幢接一幢的贪污腐败,一乱一正,更彰显出了为人要正的精要。
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朱镕基谈到,“我在位一天,就要对党、对人民负责一天,个人得失我毫不计较”,“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这是多么的高风亮节,是多么的家国情怀。
掩上书卷,他为国有企业改制忧愁,担心,发出了“国有小型企业改革不是一卖就灵,一股就灵”的呼声和警告;在粮食丰收后,他说“粮食并不是多得不得了,粮食问题并没有过关。我们有12亿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粮食需求还要增加,现在还不存在粮食过剩的问题”,因为他心中时刻装着全国人民吃饱饭的事;“有许多事情荒谬得不得了,令人发指,看了以后血压都会升高”,因为他把人民看的很重。这种为民的情怀,让人肃然。
朱镕基是清华电机系毕业的,他虽不是经济学专业,但懂经济。因而才有了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勇挑重担实现了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他在任上海市长的时候提出“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从中可见他对质量的重视,这一点在当前更为需要;他谈及“很多企业参与炒股票、炒房地产,钱用的不是地方”,是多么有预见性和现实性。
从这些只字片言中我们看到的是朱镕基总理的责任,担当,其背后既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国家、民族的负责。
现在有许多人是得过且过,对自己的事十二倍的用心,对单位的事、国家的事充耳不闻,没有责任,没有担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每每想起这些,令人心寒。
做人,干事,必须要有责任和担当。否则,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组织。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许多时候会为文章而发愁。读讲话实录,感觉有了新的理解。
朱镕基无论做什么讲话,都会大量使用例子来说明,而没有干巴巴的论述;许多讲话都十分精练,简洁,俗语讲得就是“一口咬在瘦肉上”,直击要害。反观近些年来的文风,洋洋洒洒几万字,前面讲了两三页全是官话、套话,且不论听的人吃力与否,讲的人费了诸多精力是一定的。
朱镕基在《信息要真实、及时、准确》一文中讲到,“如果信息不真实、不准确的话,我们作决策就可能出现失误”。他痛恨“个别的地区、个别的部门、个别的人,报喜不报忧,说假话,假造统计数字”。当下许多工作干得少,写的多,工作全在夸夸其谈上,糊弄上级、糊弄领导,也是在糊弄个人。
文字工作者,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决不能夸大其词,写没有根据的事,说没有依据的话。
话一定要实用,管用。
文章灵魂需要词章来表达。讲话实录,点点滴滴都能看出朱镕基总理的博学和功力。
他在《祝贺陈岱孙先生九五华诞》中写到:“欣逢先生九五大寿,本已定于明日登门拜谒,敬贺寿辰,适因公须即日离京,未克践约,怅何如之”。又写到:“先生之风范文章,素所敬仰„„唯愿先生健康长寿,松柏常青,学生有幸,幸何如之”。
真是辞短意丰,情真意切。令人想起李斯《谏逐客书》开篇之句:窃以为过矣。
这种用词,断句,堪称大师。
故而,我们还是要学习的,还是需要再下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