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西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 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时间:2019-05-15 03:4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中国西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 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中国西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 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第一篇:2013年中国西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 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2013年中国西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 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

各个“尪寮”地就要遥相呼应。凡是有赛龙舟的年份四月初一开始敲锣打鼓,一直到赛龙舟结束。若不赛龙舟的年份,四月初一可以打鼓,其它时间不打鼓,龙舟竞赛一般是连续三年,不超过四年,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竞渡,到了农历四月十三,湖山宫就要发贴邀请各姓氏龙舟理事会“头家”到湖山宫屈原庙座谈协商,开始制定划龙舟比赛的计划,农历四月十六日定出比赛规则,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各龙舟开始组织训练和选拔正式比赛的运动员,筹委会则开始选聘裁判员、指挥员,维护秩序和水上安全救护工作人员,一般由各龙舟理事会推荐产生。龙舟活动经费的筹集清朝时期一般是富贵人家出双份,穷的家庭出一份,到解放初期1949年至1966年期间由集体出资;1983年以后开始用人均出资和个人捐献,企业家赞助的办法募集活动经费。1988年前的龙舟都是临时租用九龙江的运输帆船,分翘尾和平底两种可自由选择,把选择的船推到岸上,经过改造安上10多米长20多厘米尾径的大杉木作为“龙骨”及10多米长杉木作为尾舵,这样就雕成龙船。并且特定湖山宫、锦山宫的两艘龙船可画“龙眼”的图样,其它龙船不可随意彩画。参赛的运动员每艘固定30人,分别是头篙1人,旗手1人,鼓锣手各1人,舵手2人,尾篙4人,划桨手20人。运动员一旦确定后中途不可更换,赛前还必须到各自“尪寮”祭拜屈原,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赛事安全。

龙舟比赛方式采用“大溪赛小溪”对手赛的形式,按筹委会制定的比赛规则进行比赛。古代采用在比赛场地起点和终点江面插竹竿为标志的形式,距离约300米,两舟比赛开始前各旗手要“咬旗”(各舟的指挥旗)使比赛的两条龙舟并齐,然后擂动战鼓放开“咬旗”比赛

开始,场面看上去非常悲壮和热烈,以船头先碰到终点竹竿为胜,先到的船还要挥舞自己的旗帜表示胜利。但不评名次也不发奖。

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破除封建迷信,民俗大型的传统活动赛龙舟被搁置几十年,到了1988年由南靖县体委,农民运动会组织又恢复了一次划龙舟的赛事。又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九龙江上的水路运输机帆船逐渐被陆地的汽车运输所取代再也没有机帆船可以租用,举行龙舟比赛。又搁置了18年,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重视民风民俗强劲东风的鼓舞下,2006年各龙舟赛点“尪寮”地又相继成立了划龙舟理事会,在湖山宫的倡导下,每艘龙舟筹集了十多万元,以相同的规格标准建造了九条固定的龙船。被埋没几十年的划龙舟习俗又得到恢复2007年~2009年连划三年,2012年又划,本年宣告停划。做为九艘龙舟之首的湖山宫在2010年集资募捐了一百五十万元在九龙江西溪边古屈原庙西南侧300米处,重新修建起湖山宫(屈原庙),宫内供奉主神像屈原,宫前还立了一尊高达5米多高的花岗岩屈原神像。

龙舟竞赛时每艘龙舟都要插上彩色龙旗,颜色形态各异,有三角形,长方形,大方形,小方形等旗号,颜色有黄、红、青、白、黑镶间,规格形状也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不易随意改变,每面旗子都必须写上“楚国大夫”然后再写上各庵庙的名称。每艘龙舟还拥有首旗、贰旗、叁旗、下水旗(文武旗)、彩旗。首旗:一艘龙舟只有一面首旗;贰旗:一艘可有两面,但一般不超过三面;叁旗:每艘可有三面;文武旗:赛龙舟时在船上指挥的旗,一般一艘只能有一面,最多只能有二面;彩旗:彩旗的数量不限,一般一户可拥有一面。无论是龙舟地

或邻村村民皆可祈求彩旗,挂于厅堂服侍香火,庇佑家庭永远平安顺利。拥有首、二、三旗的户一般是一代传一代,不易给别人,个别因人丁少,经济困难,没有能力支付龙舟费用的,经龙舟头家允许在屈原宫庙举行传旗仪式后才能易人。拥有首、二、三旗的户,一般都是外村信士求回,平时挂在大厅中供奉香火,每逢农历五月初一前,敲锣打鼓将旗和“香油费”送到各自龙舟尪寮内,五月初七早再由龙舟头家带队敲锣打鼓送回旗主家中。

每日龙舟赛,主舟对客舟来要迎,返要送,表示友谊。例如五月初五赛地在湖山宫,湖山宫既为主舟,其它八艘为客舟,每一艘客舟到来,主舟都要摇飘旗子,放鞭炮,用“红礼盘”送茶果、香烟给客舟以示欢迎!而客舟必须在赛地起点到终点划一趟(过寮)以示感谢,比赛结束后客舟必须按归途远近顺序再划一趟(过寮)驶回,在驶回时主舟也要摇飘彩旗、放鞭炮、烟花表示欢送。

龙舟正式比赛从农历五月初一下午开始,农历五月初六申时结束。其中农历五月初三休息一天,各龙舟小修整龙船。每天6场32次比赛。端午节午时必须在湖山宫的九龙江上比赛,把整个比赛推向高潮阶段。这一天的子时各龙舟都要举行祭江仪式,龙舟前后两边各挂一盏龙舟灯,“龙骨”挂有12盏头家灯。龙舟主及拥有首、二、三旗者应准备好“猪头五牲”请来法师,打鼓开船,庄严肃穆,划船撑篙驶向上游,(表示人们获悉屈原投江噩耗,心情悲哀,急切追救)到祭江地点船靠岸边,举行悼念祭文,朝拜屈原仪式。结束后龙舟上参拜的人们高声“呼啸”(表示在汨罗江找不到屈原的尸体而失声痛哭)将龙舟划回龙舟地。午时家家户户准备艾草、菖蒲悬于堂中或抛于屋顶,房前屋

后喷洒雄黄酒以驱邪避灾。还准备桃子、香蕉等水果及“盐水棕”到屈原庙或尪寮地祭拜,完毕后还要把“盐水粽”、“纸钱”投入江中。更独特的是屈原庙还准备有“龙舟饭”可供外来观看民众、信士免费食用,有些信士甚至还带一饭团和一小瓶“午时水”回家掺合到家里的饭中食用,以求合家平平安安。

龙舟赛阶段每年从五月初一日开始,九龙江西溪下游靖城地界的双溪江面上,每天有龙舟在竞渡,健儿们群情激昂,龙舟上的锣鼓声、鞭炮声和岸上万千群众的喝彩声,助威声响成一片,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由于龙舟赛的场面热烈精彩,不仅本镇的群众倾家出动,八方远客也赶来观看,每天观众在万人次以上。1983年靖城镇办公室,关于龙舟赛的报道中描写了这样的场面:“在九龙江里,溪水滚滚,舵手健儿,你追我赶,龙舟竞度场面壮观,在堤岸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五彩缤纷,在农家里宾客云集,做粿、包粽子,美酒佳肴,喝酒猜拳,喜气洋洋”。

综上所述,如今的端午节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确定为法定的节假日。九舟竞渡这一民间传统活动,它堪称是闽南一朵鲜艳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故里南靖的一个亮点。它的规模之大,活动时间之久,群众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湖山宫的屈原庙还与漳浦佛昙屈原岛和台湾台北市北投区的屈原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两岸正在深化考证,它将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台海和平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湖山宫庙内香樟木雕屈原神像

湖山宫庙前石雕屈原像

2013年8月16日

第二篇: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日程表

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李白国际

时间:

地点:中国

主办单位: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单位:中国安徽马鞍山李白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日程表2011年8月25日——8月28日四川 成都市金河宾馆中国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

08:00~22:00 :与会代表报到

——报到地点:金河宾馆主楼一楼大厅

18:00~19:30:晚餐(自助餐)

——金河宾馆金河酒楼三楼餐厅

主持人:李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07:00~08:00 :早餐(金河宾馆金河酒楼二楼餐厅)

08:00~08:20:会议代表入场——金河宾馆金河酒楼一楼多功能厅

08:20~08:30:开幕式致辞——薛天纬(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文

学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

08:30~08:40: 欢迎辞——四川师范大学校长

08:40~09:20:来宾祝辞——李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院长)王晓焱(安徽马鞍山市副市长)

(哈萨克斯坦)默罕:《关于翻译李白诗歌的深度和

难度》(哈萨克斯坦土哈国际大学)09:20~09:40:会议代表合影(金河宾馆门口)09:40~10:00:休息

10:00~11:30:会议代表学术发言(阎琦教授主持)——邝健行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杨国娟教授(台湾静宜大学)——市川桃子教授(日本明海大学)——金世焕教授(韩国釜山大学)——钱志熙教授(北京大学)

12:00~13:00:午餐(金河宾馆金河酒楼二楼餐厅)13:00~14:20:午休

8月26日14:30~17:30分组讨论

18:00 晚餐——金河宾馆金河酒楼二楼餐厅

第一小组

16:00~16:20休息

1、薛天纬:《圣代复元古 大雅奏新声——由〈古风〉(其一)看李

白的诗歌发展观》(中国人民大学)

2、李芳民:《李白“古乐府之学”臆解——围绕李白传授韦渠牟“古

乐府之学”的断想》(西北大学)

3、钱志熙:《论李白乐府诗的创作思想、体制与方法》(北京大学)

4、杨国娟:《论酒在李白诗中表现的生命形象与情调》(台湾静宜大学)

14:30~16:00 组长: 钱志熙(北京大学)李芳民(西北大学)

1、刘朝谦:《李白书定女性诗歌之价值判断》

2、严寅春:《本欲游仙去,奈何世事牵——读李白〈古风〉“西上

莲花山”》(西藏民族学院)

3、胡永杰:《二十世纪以来李杜比较研究述评》(河南社会科学院)

4、邝健行:(香港浸会大学)

16:20~17:30 组长: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邝健行(香港浸会大学)2

第三篇: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黑龙江动物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0月19日至22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地区的近500位代表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主办,西南大学、重庆动物学会和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等兄弟学会致信祝贺。

20日上午,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知彬主持了开幕式。重庆市副市长董小平、重庆市科委主任及党组书记周旭、西南大学校长王小佳出席会议并致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刘瑞玉、赵尔宓、郑守仪、郑光美、曹文宣、张永莲、刘以训、马建章、孟安明、张亚平等及91岁高龄的王所安教授出席了会议。

学会理事长陈宜瑜院士致开幕词,他首先代表理事会对与会的领导、全体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学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及有关部门长期对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他并回顾了学会创立75周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他说,在创建学会之初,学会只有50余名会员,出版刊物1种《动物学杂志》(即《动物学报》前身)。如今会员已达17,530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我会历届理事和会员中共有41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我会现在拥有14个分会与专业委员会和8个工作组;除青海、海南、西藏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方动物学会组织;迄今学会编印出版刊物8种,均为全国核心期刊。我国动物学科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近90年来的发展,已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近二、三十年间,分支学科越来越来多,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技术路线和方法益加先进,研究范围涉及许多科学前沿与热点”。他对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普及教育、组织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和竞赛、以及选拔队员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生物学奥赛等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作了扼要总结。他还对学会和动物学科的今后发展提出了3点希望,一个是希望能够促进传统学科的发展,包括动物分类区系的研究、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发展;第二点努力加强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学科交叉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包括整合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的发展;第三方面更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继续努力工作培养下一代,从年轻人开始培养对生物学和动物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全民素质。

在开幕式大会上,陈宜瑜代表学会理事会向一批往届任常务理事并75周岁以上及目前不再担任理事职务的资深会员,以及学会14个分会和专业委员会在往届担任秘书长及以上职务且目前不再担任负责人的75周岁以上的会员授予荣誉证书及奖牌;还亲自为到会的王所安、胡锦矗、周开亚三位教授和陈大元研究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牌。

张知彬作了学会会章修改报告,而与会会员代表一致通过了新的会章。学会秘书长魏辅文代表理事会作了第十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与会代表审议通过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及中国动物学会会员条例。大会主席团主席陈宜瑜主持了理事会的换届选举。到会的会员代表及委托投票的代表共计230名,均以无记名投票选举方式选举产生了由118位理事组成的第十六届理事会。最后大会为获得中国动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的陈大华研究员和缪炜研究员颁发了获奖证书及奖牌。

开幕式结束后,于当日晚间召开了第十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到会的理事及委托投票的理事共计100位以无记名投票的选举方式产生了由39位常务理事组成的第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之后又召开了第十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常务理事及委托投票者合计32位,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此后经过学会理事会新一届负责人的讨论和协商确定了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又经魏辅文秘书长提名,常务理事会通过了4名副秘书长人选。

此次会议的学术交流采用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两种方式进行。周琪研究员、宋微波教授、王德寿教授、卢欣教授分别在会上作了“体细胞重编程:从体细胞到多能性细胞至成体动物”、“二十年来我国海洋纤毛虫学研究进展”、“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西藏地山雀合作繁殖研究”的大会报告。分组讨论会分为“脊椎动物的进化、生态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前沿研讨”、“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原生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进化、生态、生物多样性及利用”、“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科普问题研讨”和“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动物学)”,五个分会场共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及博士生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综观此次学术讨论会,已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近期的诸多研究特点,比如涉及生理生态、免疫系统以及生殖与发育的脊椎动物领域的研究中,均能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其中有不少的学术报告人是我国近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的入选者或是“973”首席科学家,或是已做出突出成绩的年轻科学家。另一特点是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如GIS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采用,同时结合古生物学与古自然地理学等相关学科,据以探讨某个动物类群的谱系生物地理格局等问题。再一特点就是许多报告均涉及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或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动物,其成果被学者认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

在“动物学教学和科普问题”的分组讨论会上,专家们对动物学课程的建设及今后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而课时又不断减少的新形势下,动物学工作者要“守正创新”,要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这次会议还邀请了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著名专家赴会作学术报告,有助于加强我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

22日上午,“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闭幕式由秘书长魏辅文主持,他宣布了学会新一届理事会负责人成员名单。随后颁发了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动物学)优秀报告和优秀论文奖,这也是我会第一次与承办省共同组织博士生论坛,共有15位博士生分别获本次论坛的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00元、500元、200元人民币的奖励。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2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沈永义、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袁菊;

二等奖(5名)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中山大学石禹、安徽大学夏东坡、南京医科大学王宁玲、四川大学范振鑫;

三等奖(8名)北京大学张晓川、南京师范大学郭华、河北师范大学陈泽、南京师范大学沈彤、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熊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雷、西南大学周传江、山东大学李新苍。

学会副理事长许崇任教授、孙青原和王德华研究员分别为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新当选副理事长徐存拴教授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对此次大会进行了总结,他感谢各位代表对他和新当选领导成员的信任,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做好学会工作。承办方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耀光讲话。副理事长刘迺发代表学会宣布闭幕。在西南大学、重庆动物学会和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第四篇:第17届中国财务学年会

第17届中国财务学年会(昆明 2011)征文启事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合作与竞争的不断优化,对于我国财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了使我国财务学能更真实的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第17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将于2011年8月13-14日(周六、周日)在春城昆明举行。会议由云南财经大学MBA教育学院和会计学院承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财务学家莅会,并作主题演讲,同时从应征论文中遴选高质量论文进行研讨,专家、学者知识火花的碰撞及交融必定会给中国财务学“与时俱进”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现面向海内外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征集论文。

一、大会的主要议题

中国财务学年会一直致力于财务学理论、财务学教学和财务管理实践的研究。为充分体现中国财务学年会的宗旨和财务研究的时代特征,本次会议特别鼓励财务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有关公司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及企业集团财务方面的论文投稿。会议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财务学基础理论研究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研究

3.企业集团及其控股上市公司治理与财务研究 4.经济结构转型过程的资本市场财务研究(热点)5.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6.公司治理与跨国并购研究 7.财务学与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 8.公司理财案例研究

9.成本与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10.财务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11.其他财务问题研究

二、论文征文事项

1.征文截止日期:2011年6月15日(以论文发出日期为限)。组委会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遴选,凡符合大会交流要求的论文,将在2011年7月5日前发出正式的会议论文录用通知和参会回执。参会人员返回的回执请务必于2011年7月20日前发至会务组。入选论文将印刷论文集并制作光盘。2.论文提交要求:

(1)首页包括: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标题应确切、简练、醒目,尽量不用缩写词,题名不超过30个字;作者姓名(小四号宋体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小四号宋体字)。

(2)次页包括:中英文摘要:(五号宋体字,不少于250字);关键词(五号宋体字),关键词的选取要规范,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论文正文(五号宋体字)。

(3)参考文献和作者个人信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处标明序号;作者个人信息包括:联系人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及邮编、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及传真号码。

(4)论文排版字数不超过一万字(含图表)。

(5)论文用电子邮件方式提供以word文档存盘的电子版论文,会务组在收到征文后将会及时确认并给予回复。

(6)应征论文将在相关网站及刊物上登载。3.电子邮件地址:finance2011nh@163.com 电子邮件主题栏应注明“中国财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征文”。4.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纳超洪 刘昌胜

联系电话:0871-5112120 0871-5114698 传真:0871-5114083

通讯地址:云南财经大学MBA教育学院逸夫楼511室 邮政编码:650221

第五篇: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

韩 宇 王 洋文美国史研究通讯/2010年第1期;学术交流网/美国史研究会/2010年9月3日发布

2010年4月23日至26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本届年会开幕式由副理事长任东来教授主持,承办单位厦门大学校领导白锡能教授和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教授致欢迎词。我会顾问黄柯可研究员致词,她勉励会员继承老一辈会员的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美国史研究。开幕式上,理事长李剑鸣教授致开幕词并做主旨报告发言,对近年来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进行了回顾,我会秘书长王旭教授做了理事会工作报告。

本届年会进行了理事会的换届工作,经选举产生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厦门大学王旭教授当选为理事长,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为序)为山东师范大学王玮教授、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南京大学任东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孟庆龙研究员(法人代表)、南开大学赵学功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梁茂信教授。会议决定研究会秘书处继续设在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韩宇副教授为秘书长,副秘书长为厦门大学胡锦山副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国荣副研究员。会议期间CINFO-现代信息公司派代表到会,对其网络资源进行了介绍,为美国史研究在网络资源的使用方面提供了便利。

来自国内6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113篇,涉及美国早期史、外交史、城市史、经济史、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社会史及史学史、网络资源与教学等很多领域。不仅参加人数和提交论文的数量创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年会之最,而且,论文的学术质量有明显提高,充分显示了我国美国史研究的最新面貌。

一、美国早期史

美国早期史是我国美国史研究一个迅速成长的领域。本届年会上有三篇文章论及美国国家构建的理念和实践。美国建国历程中,古典传统发挥的作用在学术界存有争议,北京大学李剑鸣教授对此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美国的建国者对古典知识采取了一种实用的态度,把它置于他们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思想资源中,并结合他们所处时代的特点加以综合利用,既未彻底抛弃雅典民主的精神理念,也没有完全认同罗马共和的制度安排,而是借助自己的政治智慧和现实关怀对两者进行了改造和转化,最终超越了古典传统,确立了一种新型政体以及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建国之初,关于国家构建的理念之争不绝于耳,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梁红光介绍了美国建国初期政治家埃德蒙·伦道夫的联邦制理念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湖南科技大学雷芳讲师则对邦联国会在美国早期国家构建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加以肯定,认为它承担和行使了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职能。

其次是关于殖民地时期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梁茂信教授追溯了殖民地时期“契约

工”①制度的来源,认为该制度是英属北美殖民地解决劳动力供给的有效方式,并强调这是建立在个人自愿和同意原则基础之上的雇佣制度,关于契约工被转卖、遭受剥削和逃跑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此外,对契约工制度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认为契约工和其他移民将欧洲的资本主义移植到了北美。四川大学的原祖杰教授指出,在北美殖民地早期,虽然上帝选民的观念十分流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基于理性的公民意识在此阶段滋生成长,殖民地内部民众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杰斐逊也是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认为疆土扩张和文化影响的有机结合是杰斐逊“自由帝国”观的实质,杰斐逊从传播“自由”的角度对美国大陆扩张的解释既符合美国人信仰的意识形态,又与美国政府的疆土扩张目标相一致。籍此,美国逐步地完成了北美大陆上的疆土扩张,然后靠着文化上的优势来构筑以美国为中心的“帝国”大厦。厦门大学李丽婵副教授指出了杰斐逊与中国的种种关联,认为这些关联的产生是当时历史背景的产物。

二、美国外交史

美国外交史一直是美国史研究中的热点,也是本届年会提交论文最多的领域,共达31篇。从选题上看,与会者对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关注是突出的特色,表明了我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不再局限于中美关系以及美国与诸大国的关系,研究范围日益扩大。

在这些论文中,美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是关注的重点。其中有五篇关于中美关系的论文。南开大学赵学功教授考察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台湾计划出兵援韩以及美国的态度、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解除等问题,揭示了美国对台政策以及美台关系错综复杂的变化,得出了朝鲜战争是导致美国对台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等结论。哈尔

1滨工程大学程早霞教授关注的是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历史演变,指出历史上美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认同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的,只是到了冷战时代,美国才考虑承认西藏分裂势力提出的独立主张,但美国政府却终于没能公开承认西藏为一个独立国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胡文涛副教授从国际传播的视角,分析了富布赖特中国项目的文化外交功效。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洁洁讨论的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开端,认为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受到了鼓舞和扶持,国民党的统治也受到了崇尚自由民主的美国自由主义理念的冲击。厦门大学张光教授等人根据1997年至2008年的美国国会议员访台记录所做的分析,认为美国国会议员访台频繁变动受台湾岛内政治变动和美国国会选举周期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白建才教授探讨了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采取的隐蔽行动战略,具体分析了该战略实施的情况、特点与成效,认为这是冷战期间美国采取的最大的隐蔽行动,严重削弱了苏联的力量,最终迫使苏军撤出了阿富汗。厦门大学范鸿达副教授分析了自1979年成立以来伊朗现政权一直敌视美国的三点原因,并指出在探讨伊朗对美国的态度时,一定要注意区分伊朗官方和民众之间的态度差异。陕西师范大学于卫青副教授对美

① 国内学术界传统上将北美殖民地的半强制白人劳工称为“契约奴”,近年来出现“契约仆”的译法,梁茂信教授将这些契约移民称作“契约工”。

国在中东地区推行的文化外交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郑州大学王琛教授对1947年至1954年美巴同盟关系的形成进行了论述,认为美国放弃不干预的平衡政策是其冷战战略在南亚的集中表现。暨南大学陈奕平教授对冷战后美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行了一些新思考,包括美国-东盟国家关系的性质和理论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湖北经济学院代保平讲师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6023号文件的出台入手,讨论了艾森豪威尔拉拢印尼陆军政策的确立。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温荣刚探讨了美国在老挝1958年的补充选举中扮演的角色,黑龙江大学李朋副教授分五个阶段介绍了美国在东北亚的利益和政策变迁。

武汉大学张德明教授探讨的是美国利用三次国际机遇达到对拉美进行经济扩张的目的,这三次国际机遇指的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所造成的环境,西班牙、葡萄牙的拉美殖民地相继独立的1815-1825年这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所造成的国际环境。浙江大学房建国讲师对苏伊士运河危机与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局势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国对之采取的政策和态度进行了分析。商丘师范学院冯志伟讲师讨论了杜鲁门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中间道路”政策。总的看来,除了中美关系之外,关于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论文多达11篇。而只有1篇论文专门讨论美国与大国的关系,即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宋微讨论的美国崛起过程中的对英外交。

美国主导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超级大国地位的成因与维持也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外交学院熊志勇教授讨论了孤立主义政策的作用,认为孤立主义政策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二者间即便没有必然联系,也有客观存在的影响。他指出,在成为经济大国后的半个世纪里,美国依然奉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小心翼翼地避免同强国发生冲突。苏州大学金卫星教授认为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国际经济机制的构建,是历届美国政府通过持续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结果,并分四个阶段回顾了20世纪美国构建全球国际经济机制的历程。暨南大学吴金平教授认为,在金融危机后,没有一个国家或国际集团可以取代美国的领导权。不过,美国自身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否则,美国的领导权将会继续被削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施爱国副教授指出,“巧实力”是美国在新国际格局中调整自我、为继续领导世界服务的手段,是新的国际格局下基于实力与灵活性的自由主义外交传统的回归。

与会者还讨论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内因素。浙江师范大学赵志辉教授讨论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国内政治基础,指出罗斯福关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想和基本原则是对威尔逊外交思想的继承,是美国国内政治原则和制度外化的典型表现。福建师范大学李昀讲师通过对美国利益团体与《1948年经济合作法》出台的关系的探讨,揭示了国家权力体之外的社会因素与该法出台之间的联系。近年来美国国会与美国外交的关系备受学界关注,西北大学刘磊讲师讨论了冷战期间美国国会对隐蔽行动的监督。浙江大学刘国柱教授介绍了从事对外民主援助的重要机构——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NED)的产生和运作,指出该机构是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产物,也是冷战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郭新宇和孟虹也对非政府组织与美国民主援助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山西大学王荣声教授认为门罗咨文的实际设计师是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

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磊讲师讨论了美国外交话语分析模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吉美讲师对“9·11”后美国边界安全认知变化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国际关系学院吴雪讲师和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娟娟分别介绍了美国应对“国家失败”的政策和战后初期美国国家核管制政策。

从本次会议论文看,正如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在分组总结时所言,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除了范围扩大之外,还呈

现出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选题更加具体等新特点。而选题过于厚今薄古以及过分依赖美国方面的材料,则是存在的主要不足。

三、美国城市史、经济史

美国城市史和经济史的论文共有21篇,其中的绝大多数论文反映了我国学者希望以美国的经验为中国的城市和经济发展提供借鉴的研究取向。

我国当前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城乡统筹发展、新城建设、城市交通、住房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城市史方面的论文提供了美国的经验。厦门大学王旭教授梳理了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主要特点,讨论了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以及功能上的置换、县域经济改革以及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负面问题,阐明美国县域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联系与总体规律。厦门大学罗思东副教授讨论的是新城市化时期美国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拓展,认为县政府不同程度地承担了类似于城市政府的服务功能。福州大学谢菲讲师讨论的是二战后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新城的几种模式及其启示,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洋探讨了新城的含义及其思想起源,并总结美国早期新城建设的经验教训。浙江师范大学孙群郎教授指出严重依赖私人汽车的交通方式对美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之后回顾了美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轨道交通复兴所产生的影响。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康丽颖讨论了地铁在纽约城市交通中所扮演的角色。厦门大学李莉讲师介绍了新政时期的美国公共住房建设政策及其影响。

此外,大连民族学院王玉平副教授探讨了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衰变及其影响,厦门大学马晴虹副教授介绍了美国亚裔的郊区化,华东师范大学刘敏讲师对19世纪美国人口流动趋势与早期城市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江西师范大学杨长云讲师和漳州师范学院姬康讲师分别讨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改革的模式和美国联邦政府城市援助政策的演变,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曹升生介绍了“小都市区”概念的提出、界定和影响。

在美国经济史方面,辽宁大学韩毅教授就1929年2月至6月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内部的货币政策之争进行了探讨,认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间的争执,使得货币政策陷于瘫痪,因而丧失了利用货币政策挽救、至少是延缓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最后一次机会。鲁东大学王书丽副教授则就新政时期美国联邦政府银行业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莉文副教授从起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政府对策三个方面入手,回顾并比较美国20世纪以来经历过的四大经济危机。

西南大学黄贤全教授讨论了美国政府在西部开发中扮演的角色,认为美国政府既有贯穿始终的开发目标,又有一以贯之的开发思路,还有因地制宜的开发策略,因此美国政府居于主导地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津瑞提出对新政时期的田纳西河流域管

理局区域规划工程的看法。厦门大学韩宇副教授以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为例,探讨美国研究型大学在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漳州师范学院王建红副教授讨论了伍德罗•威尔逊政府的反托拉斯立法与海外商业扩张的关系。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韩德江认为从内战结束到19世纪末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是因为美国走的是轻军备、重商业的发展道路。上述文章的出发点无疑是希望对我国政府解决当前面临的金融和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有所助益。

四、美国政治史、社会史

长期以来,美国史上的政治制度、政党政治、政治思想和重大政治事件是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从本届年会的选题上看,上述传统政治史选题已是凤毛麟角,取而代之的是对宪政史、文官制度、州政府等问题的考察。南京大学任东来教授和江振春以“赫勒案”为例,探讨了美国最高法院宪法裁决中的平衡解释模式,认为这一解释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是宪法非原旨论解释模式的重要代表和诠释“活的宪法”的重要理论工具。中国政法大学胡晓进讲师考察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异议,并剖析了异议出现的原因。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郭巧华对美国学界有关约翰·马歇尔及其马歇尔法院的研究做了述评。辽宁大学石庆环教授从美国中产阶级结构的变迁与基本特征、文官群体的社会阶级属性与文化特性以及中产阶级的政治倾向与文官政治中立原则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美国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得以确立和实施以及政治中立传统得以形成和延续的社会成因。洛阳师范学院杨成良副教授认为直接立法对美国州政府民主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存有不完善之处,西南大学王勇讲师介绍了美国州政府参与外交事务的历史轨迹及其根源。西北大学王新刚教授讨论了美国新保守派及其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徐红彦介绍了1952年以来美国科技移民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影响。

在美国社会史领域,与会者分别讨论了族裔史、妇女史和环境史等方面的问题。厦门大学胡锦山副教授考察了1970-2000年美国黑人从北部回迁南部的现象,并从北部的推力和南部的拉力入手,解析这种不同以往的逆向迁徙运动出现的原因。哈尔滨师范大学杨超副教授指出“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美国黑人平等就业权政策的形成。

首都师范大学于展讲师认为,在非暴力直接行动的主导下,再辅之以其他策略的支持与帮助,民权运动才取得了胜利。南开大学丁见民讲师以印第安人为中心考察了黑人奴隶制在土著部落中是如何产生的,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美国早期印第安人、白人与黑人三大种族之间的关系。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江振鹏介绍了19世纪50-80年代爱尔兰裔美国人以北美地区为基地反对英国高压统治的民族主义活动,认为英国对芬尼亚运动的治理体现了现代反恐政策的雏形。南开大学张聚国副教授从废奴主义者对于妇女权利的立场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女权运动和黑人争取自由这两场运动之间的关系。宁波大学周莉萍副教授介绍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女权主义发展状况。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龙晓华介绍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美国的童工问题。

具有反环保色彩的里根政府关于环境问题的内政外交引起了一些与会者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徐再荣研究员认为环境政策是里根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里根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而不是立法手段实现环境政策的变革,对环境管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是里

根政府环境政策的一项创新。上海大学夏正伟副教授指出,科学和美国国内环保主义者的支持是推动里根政府参与臭氧环境国际合作的主要动力,里根的臭氧环境外交表明他并非一直处于环境保护的对立面。南开大学付成双副教授讨论的是印第安人的生态伦理,以及白人永久定居北美洲以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王文教授讨论了美国“法律社会化”问题,山东师范大学邢佳佳副教授追溯了美国社会工作的起源,大连民族学院郭九林副教授探讨了美国禁酒运动的社会影响及其性质。安徽师范大学韩家炳副教授对二战后美国教育的四次危机进行了评介。另有两篇关于美国军事史的论文,山东师范大学陈海宏教授认为一战前的美国陆军总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开展的扩军备战运动使美国的军事面貌一新,为参加即将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好了准备,山东经济学院的李海平讨论了美国内战中海战的重要性。

五、美国宗教史、思想文化史

近年来我国的美国宗教史从无到有,处于上升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董小川教授和崔利伟对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与宗教史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论,认为国内对美国宗教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对美国宗教史问题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国家宗教局刘金光副司长分析了美国的宗教自由观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讨论的重点是美国《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及其对中美关系的损害,以及宗教因素在“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新关系定位中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华讲师考察了1778年至1840年间夏威夷群岛宗教生活变迁,指出了西方文明的入侵对其社会结构造成的影响。宁波大学谷雪梅副教授介绍了近代美国长老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文硕探讨了17世纪塞勒姆审巫案的起源。

在思想文化史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探讨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在大萧条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反思和批判,进而分析了杜威对理想民主的理论构建。山东师范大学王静副教授对美国“天定命运”之后的扩张思潮“青年美国”进行了探讨。年会上有三篇论文论及传媒的作用。温州大学郑春生教授分析了著•名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思想的传播方式,认为讲台、著作、在场和媒体等多种途径的传播使其成为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左派的精神领袖。湖南师范大学谢文玉讲师以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代表人物汤姆·海登在美国大众文化媒介中的形象和他自己为迎合和顺应主流社会而塑造的自我形象为个案,分析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个体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的助理研究员崔辰分析了美国电影中的总统形象。

六、美国史学史、网络资源与教学

与会者就美国史的研究方法和现状展开了讨论。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认为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长期以档案研究和传统叙事为主,亟需将跨学科理论与方法引入。他指出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不仅不会削弱外交史的史学色彩,反而会加强外交史的人文特征,并有助于建立起关于外交史的新叙事。渤海大学曲升副教授讨论了美国外交史学的“文化转向”,认为外交史研究的文化转向源于并适应了国际关系现实的变化,但夸大文

化的重要性,否认传统研究的意义的倾向是不可取的。西北政法大学的侯学华副教授介绍了美国早期史的政治学研究视角。复旦大学博士后贾敏提出了对20世纪美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些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周钢教授回顾了美国史学界对非洲裔美国牛仔研究状况,东北师范大学王邵励副教授讨论了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的一系列史学认识理论。与会者还讨论了国外对中国相关问题的看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孔庆山教授认为海外媒体对南海问题的研究多为对中国的负面描述,缺乏客观的学术研究。大连大学张宏副教授指出近年来美国的中国妇女史研究范式发生了变化,不再用中国妇女的受害者模式观察中国,但仍无法彻底摆脱东方主义。宁波大学的贾庆军副教授分析了美国学者倪德卫(David S.Nivision)对章学诚进行的研究。与上述文章的角度相反,厦门大学盛嘉教授解读了延安时期中国共

产党对美国革命的态度,认为中共对美国革命的认同与诠释虽然具有很强的功利化倾向,但是,美国革命为共产党人在争取合法的政治地位和最后夺取国家政权过程中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政治想象的空间。

与前两届年会一样,美国史研究的网络资源继续受到关注。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以2007-2009年黄安年博文为例,讨论了网络博客在推动美国研究的普及和提高方面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孟庆龙研究员探讨了国内美国史研究网上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资源共享的扩大和深入,必将有助于我国美国史研究再上一个台阶。在此次年会上,美国史教学问题受到了超乎以往的关注。北京大学王希教授以1949-1979年和1979-2009年为两个发展阶段介绍了新中国的美国史教学,指出国家体制对学科设置的限制、人文学科在经济发展阶段中的总体劣势、史学学科地位的衰减都对美国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规模发展制造了制度性的障碍,中国在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和力度以及学科布局和梯队建设上存在明显差距。武汉大学潘迎春教授介绍了开设全校通识选修课《美国历史与文化》的教学体会,河南大学王金虎教授介绍了美国历史学家加里·纳什的教学构想,认为纳什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南昌航空大学马万利副教授通过介绍他的译著《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讨论了美国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感谢美国史研究会惠寄)

下载2013年中国西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 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中国西峡楚辞学国际学术讨 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