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经典诵读备课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3:2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经典诵读备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经典诵读备课》。

第一篇:一年级经典诵读备课

一年级经典诵读计划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认识,就是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让小学生经常诵读经典诗文,必将使其受益终生。因此,我们一年级在本学年将计划诵读一下经典诗篇:

上学期:(一年级上册)

1、《 江南 》

2、《敕勒歌 》

3、《咏鹅 》

4、《风 》

5、《咏柳 》

6、《凉州词 》

7、《 登鹳雀楼 》

8、《春晓 》

9、《凉州词》

10、《出塞 》下学期:(一年级下册)

1、《芙蓉楼送辛渐》

2、《鹿柴》

3、《送元二使安西》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静夜思》

6、《古朗月行》

7、《望庐山瀑布》

8、《赠汪伦》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早发白帝城》

从十七周开始进行检查评比,可集体检查和个别抽查,对诵读掌握全面的同学给予奖励,对稍微落后的同学进行激励。

1、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二、学习古诗: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再读,要求:连贯。赛读,(分小组进行)。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三、总结。板书:(古诗全文)

知识链接: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

1、字词解释

“吴”和“楚”都指镇江一带地方。

平明: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冰心:像冰一样莹洁的心,这里表示不改志节,不为宦情所污。

2、诗词今译

连绵的寒雨在夜晚洒落吴地,清晨送别辛渐时,心中感到像楚山一样孤独。洛阳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的情况,就说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那样明净无瑕。

3、诵读点拨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诗的头两句,作者不仅交代了送别友人的时间、地点,而且表达了诗人当时强烈的离愁别绪。为什么诗用“孤”字点明自己的心境?这不仅是写知已远行后自己的境况,同时也写出了自己一生的孤傲独行,心中的愤慨。后两句表白了自己品格行为的清白。用“冰心”比喻自己内心思想的高尚、纯洁。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诵读时把握“吴、孤、壶”等韵脚强化记忆。

2、《鹿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王维,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汉族。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这是王维送朋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

5.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2)客舍

(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咸阳县的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显得更加新鲜。)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体会路途的艰辛

读了这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那么王维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干嘛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喝酒吗?

那么安西又在哪呢?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

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1)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请再喝一杯酒吧!西出阳关后就没有我这个好朋友了!)(3)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生 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会读,有感情 1.读全诗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文插图)

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2.唱诗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

五、课外拓展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古诗,谁知道王维,以前背过王维写的什么诗?

2、师小结:王维是盛唐时期非常有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他的诗非常优美,人们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千古绝唱。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从题入手,整体感知

1、题目中哪个字是思念的意思?(忆)

2、从题目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相机指导: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插茱萸的风俗,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山东”: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就在这。

3、小结: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提出要求: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走入诗中,自由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当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准读好。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全诗念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

2、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插、茱”都是翘舌音,书空“插”

3、指名:还有谁想读

4、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注意老师的停顿

5、齐读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真好,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什么意思 介绍注释及如何使用

3、小组交流: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5、《静夜思》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6、《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7、望庐山瀑布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逐句释义: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六、相关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8、《赠汪伦》活动设计

教学分析:《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⑤送别诗1首; 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

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②白发三千丈③(举头望明月)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交流资料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校本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1、小调查,古诗和一般的课文相比更喜欢哪个?原因是什么?(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古诗言简意赅,不错。但就是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却字字珠玑,大家在学古诗词时不要轻易放过任何简单的字眼,把诗词读深、读透、并且读长。

2、古诗——唐诗——李白——《赠汪伦》,生齐声背。边背边想: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写的另外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深入诗题,解读大意

1、汪伦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白,通过预习加上诗题的提示作用,告诉我在这首诗中又是谁送走了谁?(板书:李白送孟浩然)

师:读了这么多遍诗题,再仔细对比几首送别诗的题目《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送别诗的诗名往往会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对象,还有送别对象的去处融入其中,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三、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1、强调读的重要性。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争取把它读通顺。生阅读,师检查反馈,生齐读。

2、师要求生读通——读懂,边读边解决问题。并强调批注的作用。

生自由读诗,讨论,交流。

理解故人:有诗为证(屏幕出示)讲述他俩相识相知的经过。并说明借助注释读古诗的方法。

理解烟花三月(屏幕出示)

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景色。

同学们看到了,孟浩然要去的是哪?是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曾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况且是在烟花三月,一路上是享不尽的美丽风光。(总结:景美)

沉浸在如此美景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齐读。

良辰美景三月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孟浩然又匆匆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样?(学生作答。)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是依依不舍的?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想象一下:李白可能先会在哪里相送?当江边看不到帆船,又可能到哪里?半山腰也看不见了呢?

师生一咏三叹读最后两句。

4、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板画孤帆,书写“帆尽”)

长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帆船?(板画众帆,突出孤帆。)

“江帆点点,只见一帆,船不见了,我看着帆,帆不见了,我只看见长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扬州。(师范读后两句)真是帆尽,“情未尽”(板书)。(总结:情深)

古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点都不错。带着李白的深情,我们齐声朗读全诗。

10、《早发白帝城》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二、自由朗读

打开书,自己读读«早发白帝城»首诗。觉得难学吗?

三、学习«早发白帝城»

在“安史之乱”后李白因“附逆”罪名入狱,先被囚在江西九江,后又被流放到贵州。当时他乘船逆流而上,行程长达5月之久。在到达巫山附近的白帝城时,传来被赦免的消息,他绝路逢生,立即返回江陵。这首诗是李白被皇上赦免后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所写的。

1、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早:早上。发:出发。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学习“帝”字。

2、怎样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种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词语、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3、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法自学古诗«早发白帝城»。(先读再说)(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那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① “朝”“辞”“彩云间”“江陵”分别是什么意思?

② “千里”之遥,“一日”之短,这是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③ 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④ 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万重山”是虚指,表现了行船速度之快)⑤ 后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⑥ 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4、体会诗人心情及古诗意境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5、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6、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第二篇:经典诵读备课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传统文化,研读中华经典。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仁民爱物》和《责己恕人》,共有八课。第三单元主要择取了先贤关于仁爱的论述,对孔孟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思想进行了评析和推介;第四单元选取了如何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论述,阐述了为人处世注重道德修养。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第三单元

第一课 天道立仁 1课时 第二课 为仁之方1课时 第三课 安仁守仁1课时 第四课 仁民爱物1课时 第四单元

第一课 责己内省 2课时 第二课 改过迁善 2课时 第三课 以恕为道 2课时 第四课 宽厚容人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天道立仁》

教学内容:第1.1-1.4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1.1-1.4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句:

1)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二课时

课题:第二课《为仁之方》

教学内容:第2.1-2.4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上节《天道立仁》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为仁之方》第2.1-2.4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三课时

课题:第三课《安仁守仁》 教学内容:第3.1-3.4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上节《为仁之方》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安仁守仁》第3.1-3.4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

1)我欲仁,斯仁至矣。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当仁不让于师。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四课时

课题:第四课《仁民爱物》 教学内容:第4.1-4.4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上节《仁者安仁》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仁民爱物》第4.1-4.4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

1)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3)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五课时 课题:《论语》卫灵公第15篇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15篇21-27句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让学生明白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一书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子贡、曾皙等,都称得上是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5篇21-27句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矜 誉 阙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小不忍,则乱大谋。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六课时 课题:《论语》卫灵公第15篇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15篇28-33句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只思考而不学习是没有好处的。

4、让学生明白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三、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论语》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5篇28-33句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弘 寝 馁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君子忧道不忧贫。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七课时 课题:《论语》卫灵公第15篇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15篇34-40句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君子贞而不谅”。

4、让学生明白言“有教无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五、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论语》的主要内容。

六、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5篇34-40句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当仁不让于师。2)有教无类。3)道不同,不相为谋。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八课时 课题:《孙子兵法》第10篇 教学内容:《孙子兵法》第10篇—地形 目的要求:

1、熟读成诵。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古人的智慧。

4、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简单的军事理论。教学过程:

一、师简介《孙子兵法》及作者。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孙子兵法》第10篇—地形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2)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3)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九课时 课题:《论语》第13篇 教学内容:子路篇节选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凡是不能急功近利,有可能事倍功半。

4、让学生明白言必信,行必果的重要性。

5、让学生知道戒骄戒躁的重要性,在生活中避免类似情形。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七、师生共同回顾《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一书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子贡、曾皙等,都称得上是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八、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3篇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奚 哉 闕 梠 硁 噫 筲 讷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欲速则不达。3)言必信,行必果。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十课时 课题:《论语》第14篇 教学内容:宪问篇节选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贫苦们面前屈服。

4、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5、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切不可相互利用。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回顾《论语》第13篇中重点的内容。重点句: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欲速则不达。3)言必信,行必果。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论语》第14篇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怍 骥 辟 奚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

1)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第十一课时 课题:《笠翁对韵》 教学内容:《笠翁对韵》下卷第4-7篇节选

1、能够熟读,体会《笠翁对韵》结构的严谨,节奏的明快,对仗的工整。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明白天地间,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孤零零的,都能找到另一个对应的事物。

4、启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收获学习的乐趣和人生的感悟。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句子。重点句:

1)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二、简单介绍《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李渔的著作。他素有才子之誉,在戏曲创作、戏曲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今天的研究者成为“东方莎士比亚”。

三、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笠翁对韵》下卷第4-7篇节选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旌 拙 逸 缥 缈 嘉 吝 啬 矜 戍 鳄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对接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掌握里边的一些近义词

四、小组创编花样,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创编明星 第十二课时 课题:《二十四孝》故事 教学内容:《二十四孝》故事十三-十八 教学目标:

1、学习《二十四孝》故事。

2、传承中华孝亲的美德。

3、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

4、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学会沟通。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查

1、教师:同学们说出最疼爱你们的人。结果:最疼爱我们的人-父母。

2、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二、学习《二十四孝》故事

1、导入课题:《二十四孝》故事

2、调查学生对故事的了解。

3、解读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十三-十八,了解并学习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4、学生们自己读文中的故事,读后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读后的启示。(1)学生小组讨论学后的感想。(2)学生发言。

(3)教师总结:要及时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能等。

6、小组讨论: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三、情感升华-爱的延伸

学生齐声诵读一首歌颂父母的小诗。

四、游戏-《爱的天平》 规则:天平两边的砝码各代表父母关爱子女的事例和子女关爱父母的事例,让同学们例举,看看天平倾向哪边。

五、探究实践: 父母是那么辛苦,相信同学们都想好了回报的方式。回到家,请你按照你心中想的做一做吧,父母一定会很高兴的!第十三课时 课题:《二十四孝》故事 教学内容:《二十四孝》故事十九-二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习《二十四孝》故事。

2、传承中华孝亲的美德。

3、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

4、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学会沟通。教学过程:

一、谈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学习《二十四孝》故事

1、导入课题:《二十四孝》故事

2、调查学生对故事的了解。

3、解读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十九-二十四,了解并学习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4、学生们自己读文中的故事,读后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读后的启示。(4)学生小组讨论学后的感想。

(5)学生发言。

(6)教师总结: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要多为父母着想,当他们生病时,无微不至地进行照顾。

6、小组讨论:怎样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三、情感升华-爱的延伸

播放小乌鸦爱妈妈和感恩的心歌曲。

四、让学生讲自己照顾父母的例子。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宋词选录五首

《清平乐.村居》 《卜算子.咏梅》 《清平乐》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教学重点 :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简介宋词的文学价值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教师读两遍。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引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合作练习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停顿长短,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声音强弱;要求朗读展示的时候,方式新颖。

4、小组展示读。

5、指名读。师生针对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注意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等进行评价。

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7、学生进行背诵

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诵读评价,张贴诵读明星榜。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宋词选录五首

《千秋岁》 《鹊仙桥》 《清平乐》 《木兰花》 《少年游》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教学重点 :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宋词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教师读两遍。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引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合作练习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停顿长短,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声音强弱;要求朗读展示的时候,方式新颖。

4、小组展示读。

5、指名读。师生针对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注意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等进行评价。

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7、学生进行背诵

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诵读评价,张贴诵读明星榜。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 教学目标:

1.知道使用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的好处。

2.熟记积累的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并在写作中、生活中恰当运用。教学过程:

一、学习关于时间的名言

1、出示关于时间的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生自己读

3、同桌互相读

4、男女生分别读

5、指名读,师生根据声音是否响亮、吐字是否清楚、停顿是够恰当等进行评价。

6、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二、学习谚语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三、学习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四、学习对联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第三篇:一年级经典诵读

一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特色项目:经典诵读

教学材料:材料一:《小学阅读》(教育科学出版社)、《品读经典》(青岛出版社)

教材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语文》一年级上课本。教材三:《小学生百科全书》(上、下)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早自习经典诵读20分钟;语文课前3分钟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二、课程内容:

新课标优秀古诗文推荐:

一年级上:《咏鹅》、《画鸡》、《静夜思》、《悯农》

(一)、《明日歌》、《相思》、《三字经》、《出塞》

三、实施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

9月:《咏鹅》、《画鸡》、《小猪稀里糊噜》 10月:《静夜思》、《悯农》

(一)、11月:《明日歌》、《相思》、《木偶奇遇记》 12月:《三字经》、《木偶奇遇记》 1月: 复习、《小学生百科全书》(上、下)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4)营造环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润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场地:教室或多功能阅览室 设备:多媒体等音像设备 授课方法:

1、让孩子静心读

2、让孩子坚持读

3、让孩子快乐读

4、让孩子成功读

四、评价:

1、评价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将“诵读千古文章,传承文化经典”的读书教育活动作为经典诵读的中心,开展关于“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点、孝顺一点、礼貌一点、文明一点,力争让他们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

2、评价内容

(1)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保持度。

(2)学生诵读经典的量化积累及熟练程度。8首古诗必背。可申报状元。

每递减2首,降一个等级。分别是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3、评价的多维形式

组织形式:(1)自评(2)同学评(3)校评(4)家长评 测试形式:(1)听力对测(2)背诵测试(3)朗读测试

第四篇:一年级诵读教案

《一去二三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出示书中插图:

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小山村)

2、引导观察,练习说话:

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

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这幅图的远处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这幅图的近处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3、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书上有一首小诗,把图上的小山村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

二、图文结合 借助拼音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古诗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1)出示“三”、“十”

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

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2)出示“台”、“六”、“花”

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3)出示“烟村”、“亭台”

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4)(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5)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6)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1、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2、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3、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理解品读第一、二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板书:烟村)

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理解品读第三、四句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这就是“亭子,也叫亭台”。(板书:亭台)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

(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出示图片:亭台

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板书:花)

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4、同桌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5、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6、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出示全诗,配乐齐读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短句朗读)如截图: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

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扩展活动

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十个数字,请大家读一读。

咏雪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注:(强调“不”的读音)

《小池》 《江南》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老师朗诵欣赏《小池》

《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鲁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

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孩子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孩子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

(4)请孩子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

《江南》:采莲

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孩子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孩子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孩子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孩子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孩子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孩子认读。

三、教师带领孩子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献,鱼戏莲叶北。

《悯农》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老师范读。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登 鹳 雀 楼》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吟诵诗文,理解诗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呵!小朋友们可真精神啊!谁愿意给老师背首古诗听听?(通过背古诗,以旧引新)二.学习古诗《登鹳雀楼》

1、揭题,介绍鹳雀楼师:这座楼叫鹳雀楼(板书:鹳雀楼)。因为有一种鸟叫鹳雀,在它们飞累的时候经常到这座楼上休息,所以人们就称这座楼叫鹳雀楼,本来鹳雀楼并不出名,因为唐朝诗人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而出名。登上这座楼,前可望中条山,下可瞰黄河水。可惜,后来被黄河水冲没了,但是诗人的这首诗却被千古传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和诗人一起登楼赏诗吧!(板书:登)

2.读通诗文(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生读、齐读。

3.读懂诗意师:同学们,听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在老师读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听,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看着老师,用心去聆听一下这首诗,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吗?(教师配乐范读古诗)提问:(1)听了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除了看到太阳落山,你还看到了什么?(指生说)(3)见过黄河吗?师:同学们,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有时汹涌澎湃怒气冲天,有时风平浪静和蔼可亲,她那弯弯曲曲的身体流啊流,最终流入哪里?(大海)齐读:黄河入海流。师:现在谁自己来读读这句诗?(指生读,老师评价)师:站在鹳雀楼上,看着美丽的夕阳西下(齐读:白

日依山尽)看着流入大海的黄河水(齐读:黄河入海流)真像是在欣赏一幅奇妙的画,我真不想走啊,因为我还想看到比这更美,更远的景色,我掂起脚,伸长脖子,还是看不到,怎么办呢?给我想个办法吧!指生说,读后两句诗。师:现在谁来登高望远呢?指生读。举例讲解登高望远的内在含义。小结:是啊!如果我们想要看的更远,就必须登的更高,因为登高才能望远,在这里诗人也告诉了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收获,就必须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大家说对吗?来让我们再一次读这两句,把它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中吧!读师:同学们,诗人用了短短的二十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色,还告诉了我们一个登高望远的道理,这让我不仅想再一次来读这首诗。(齐读)三.巩固练习

1.教唱古诗师:同学们读的真好,现在老师特别想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想听吗?(1)老师范唱两遍,学生听;(2)老师教唱古诗;(3)拍手唱。

2.吟古诗师:古诗被你们唱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读得要好,而且还要会吟,要吟出是的韵味来。什么叫吟呢?半唱半读就叫吟。自己先练练,(自由练习)谁来试试?(指生吟古诗,老师调空并讲方法和示范)

3.舞古诗师:同学们可真棒啊,把这首诗吟得那么有韵味,老师想再送大家一支舞,好吗?(教师范舞古诗,学生看),想让你们的手脚也动起来吗?那就跟着老师一起舞起来吧!

4.背古诗师:同学们舞的真好看,像一个个小小的舞蹈家,那现在我来考考咱们的舞蹈家,谁能单独站起来不看大屏幕边背边舞呢?(指生边背边舞)男女比赛背古诗,齐背古诗四.小结课堂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首先要祝贺你们今天又学会了一首古诗,其次,老师还要谢谢大家这么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希望以后你们会更棒!

《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体现诗的意,中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望天门山》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4.指导读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

2、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2.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4.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寻隐者不遇》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诗人感受到了什么?

4.诗的最后两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板书: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教学内容 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 学 程 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二、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教学内容 感受亲情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一课时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教学内容 秋意浓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教 学 程 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第五篇:一年级诗歌诵读

一年级经典诗歌诵读(只读不背)

现代诗歌虽没有固定格式,但是诗歌的情感共鸣和丰富想象力,诗歌的意境、韵律美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可以给孩子们打下扎实的 仰头看,天变成了海。那云,就是翻滚奔 腾 的波流 ; 那 鸟,就是来往穿梭的鱼群。

4《其实,我是 ……》(金 波)写作基础,还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情感。诗歌可以说是文学中的文学,从小读懂了诗歌,不仅炼就了纯净凝练优美的语言,还可以加深对小说,散文等文体的理解。所以我精心选择了中外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或者诗人的45首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诗歌,供孩子们阅读欣赏。

1《 小

河》(薛 林)小河,唱着激 昂的 歌 儿,自山谷中奔来。我 问 :去 哪里? 她说 :大海。

2《打开 小 窗 》(严友梅)我不知道 阳光从哪儿来,当 我打开 小 窗,阳 光 扑了个满 怀。

3《天 和海 》(张 歧)蓝 色的雾,蓝 色的云 ;

蓝 色的波 纹,蓝 色的 潮 声。无 边 的海,像 一 面 大玉 镜,映着天,天 变 蓝了;

映着鸟,鸟也变蓝了。

其实,我是 一 条 鱼。

当 我跃 入 水 里,自由 地 畅游 时,我 想 这样 告 诉你。其实,我是 一只 鸟。当 我攀上山顶,有云 从耳边拂过,我想 这样告诉你。其实,我是 一棵树。当我走 进 大森 林,享受着自由的呼吸,我 想 这 样 告诉 你。

5《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 波)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愿 飘落到 小河里,变 成 一滴水,和 小鱼小虾游戏。

我愿飘落到 广场 上,堆个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

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脸 上,亲亲她,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6《下雪的 声音》(金 波)下雪的天气很安静,我在静静地倾 听,啊,我听见了,听见了,听见了下雪 的声 音。是什么样的声音 ?

像小鸟飞 ? 像微风吹 ? 噢,不对,不对,那声音真美!

下雪 的声音像一 首歌,在我心中回响 ; 还有一幅图画,在我梦中闪 亮。

我听见雪花引领着春天来了,她的身后是春天的鸟语花香。

7《为 什 么喜欢彩虹》(日)坂房枝为什么喜欢彩虹 ?,彩虹像梦一样虚幻,喜欢它的虚 幻。为什么喜欢天空 ? 天空无止境 的高阔,喜欢它的高阔。为什么喜欢云朵 ? 云朵形状变化微 妙,喜欢它的微妙。为什么喜欢夜晚 ? 夜晚宁静神秘,喜欢它的神秘。

8《 倾听春天 》(金波)

房檐 上的积雪化了,春姑娘摇响了雨铃。

天空飞过雁阵,湖水 睁开了亮 眼睛。我听见蚯蚓在耕耘,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

蛋壳裂开了,小鸟呼唤着母亲。树枝上绽开新芽,远远近近一 片绿蒙蒙,啄木鸟飞来飞去,在为每一棵大树叩 诊。在热闹中,在宁静中,我听见春天已经来临

9《海上的风 》(刘饶民)海上的风是花神,他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海上的风是琴师,他一来,就奏出万种乐曲。

海 上的风是大力 士,他一来,就送走万片云帆,海上的风是狮子,他一吼,就掀起滔天波浪。

10《我 想 》(高 红波)我想把手儿变成 桃树的枝,带着一串串 花苞,随着风儿飘荡。飘哇,飘--

飘出布谷鸟 的声声 歌唱。我想把脚丫变成柳树的根,伸进湿软的土地,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我想变成一只风筝,飘在高高的天 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望见了大自然这神奇的课堂。

11、《沙发 》(台湾)林良

人们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

“请坐,请坐”

其实不是,这是一种

“让我抱抱你”的姿势。

12、《问答歌》 李光迪

谁的个子大 长条长尾巴

谁的个子小 长条大尾巴

是谁看了就想笑

笑呀笑,啊呀----嘴唇裂成三瓣花

大象个子大 长条小尾巴

松鼠个子小 长条大尾巴

兔子看了就想笑

笑呀笑,啊呀----嘴唇裂成三瓣花

13、《蝴蝶飞》 金波

追,追,蝴蝶飞,飞远啦,不见啦,飞过竹篱笆,变成一朵花

14、《拜访》

妈妈提着篮子,牵着我的手 我抱着黄菊花,跟着妈妈,路途很远,天色很灰,脚步很重,外婆的家在荒野中,邻居都不往来,大家都孤单,常常,我陪妈妈来看外婆,端出饭菜,插上黄菊花,妈妈点着香,告诉外婆,我们来了。外婆没有回答,我们静静地看着,等着,香短了,外婆吃饱了。

15、《小小蝴蝶小小花》

小小蝴蝶小小花,快快乐乐来玩耍,一个开在春风里,一个飞在阳光下,两个朋友在一起,两个名字不分家,一个名叫花蝴蝶

一个名叫蝴蝶花

16.《蘑菇》(台湾)林良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

17、《山》(台湾)吴政雄 你看!你看!

山的背上也有一座山,是不是山妈妈背着她的儿子,想摘天上的星星呀?

18、《重阳秋叶》 韦娅 秋天秋天

满天飞起黄树叶。黄叶黄叶

就像翩翩黄蝴蝶 蝴蝶蝴蝶

跟我上山去打猎 打猎打猎

脚踩黄叶头顶月 明月明月

风高云淡重阳节。

19、《天上的蒲公英》 姜华 是冬爷爷

一口气把手中的蒲公英吹落了 满天遍野

飘起了白白的绒毛 小小的蒲公英

乘着六角形的降落伞 飘下来

地上的小朋友们说 下雪啦 下雪啦

20、《四季风 》高洪波 夏天的风很轻 它踏在荷叶上

连露珠都没碰落 秋天的风很重 它停在高梁上 田野就被压红了 冬天的风很硬 它刚一踩上小河 小河就结了冰 春天的风很软 它一触摸柳枝 柳絮就满天飞了

21、《插秧》(台湾)詹冰 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照映着白云,照映着青山,照映着绿树。

农夫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22、《船 》(台湾)林焕彰 船,是心中移动的岛,每天醒来,都会驶进我眼中的海。船,是海中移动的风景,从我心中的港出发,航向每个人的心海。

23、我小的时候(台湾)林焕彰 我到花园去看花,蝴蝶飞来跟我说话。她说他小的时候,就认识我,而且还在大家面前,大声说:

她跟我小时候一样,全身毛毛的!我认为它不应该这么说,让我脸红!

24、《春天被卖光了》杜荣深 春天是一匹

世界上最美丽的彩布,燕子是个卖布郎。他随身带着一把剪刀,每天忙碌地东飞飞,西剪剪,把春天一寸寸卖光了。

25、《春天的手》林焕彰 祖父牵著我的手,我牵著祖父的手,春天来到大草原,草原上的蒲公英,都开了开了,一朵又一朵,小小的金黄色的小花。

26、《冬爷爷捏红了弟弟的鼻子》作者:李昆纯

天空中,一朵朵雪花,在飘……

北风里,一只只鹅乌,在叫……

大树下,弟弟举起了弹弓,在瞄……

惹恼了冬爷爷,把弟弟的鼻子,捏红了。

27、《鸽子》林武宪 鸽子在天上绕圈子 把自己的家当圆心 绕了一圈又一圈 绕了一圈又一圈 圈圈越绕越大 不论它飞多久 不论它飞多远 家

永远是圆心

28、《小纽扣》 林焕彰 小时候,我喜欢弄脏衣服,要常常换洗; 妈妈缝在我身上的 那些小纽扣,就一颗颗地脱落。哦!童年

已经找不回来了,像妈妈缝在我身上的 那些小纽扣。

29、《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30、《花和蝴蝶》 林焕章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蝴蝶是会飞的花。蝴蝶是会飞的花,花是不会飞的蝴蝶。花是蝴蝶 蝴蝶也是花。

31《太阳》 马云超

天上的太阳,被白云相中了,织成了彩霞。

湖里的太阳,被鱼儿相中了,雕成了莲花。

心里的太阳,被灵感相中了,写成了诗歌。

32、《小河》(艾青)小小的河流/青青的草地/ 河的这边/是白的羊群/

河的那边/是黑的、褐的牛群/ 天是蓝的/河是蓝的

33《小长颈鹿的祝愿》(任融融)你们说我的脖子太长 我去跟妈妈说,她说是你们的脖子短,我为你们难过。我祝愿在新的一年,你们脖子变长,这样我就不用低头,有话面对面讲。

34、《明天要远足》(方素珍)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翻过去/唉——/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35、《来一点》(圣野)来一点/不要太多 来一点/不要太少

来一点/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小荷叶站出水面来等 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一点一个敬礼/

36、《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洪建全)

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绿树对我招手/花儿对我挤眼/ 小鸟儿在枝头吱喳叫/ 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 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从今要做个好孩子,/就这样,突然间,/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37、《云》(金波)

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云在天上走,/好像海里漂帆船。/帆船,帆船,/你装的是什么?/走得这样慢。/不装鱼,/不装虾,/装的都是小雨点。/雨点,雨点,/请你快下来,/帮我浇菜园。

38、《安慰》(顾城)青青的野葡萄/淡黄的小月亮/ 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 我说:/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

39、《我就是世界》 哈尼·蒂·艾尔玛斯利 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读书让我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 那些诗歌和散文、词汇和图画,带着我周游天下 无论咫尺还是天涯。

在书里,我见到飞毯、神灯 也邂逅妖怪、鬼魅和冒险家 字词和书页,带我穿越时空

乘着想象的翅膀,飞越陆地和海洋 我的梦想和我的魂灵 我读得越多,就越知道 永远有书籍陪伴 是多么多么美妙。

40、《再见》 金子美玲 下船的孩子对大海说,上船的孩子对陆地说。船儿对栈桥说,栈桥对船儿说。钟声对大钟说,炊烟对小镇说。小镇对白天说,夕阳对天空说。我也说吧,说再见吧。对今天的我 说再见吧。

41《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美] 谢尔.希尔弗斯坦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42《春雨》 杜荣琛 谁来了?

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谁来了?

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嗤嗤笑的。谁来了?

使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

43《夏日雨景》 徐鲁 雷公公开着夏天的洒水车,轰隆隆地从天空驶过…… 洗亮了田野上所有的小溪 还有老橡树上的片片绿叶。蒲公英伸开金色的小巴掌,一万颗露珠儿在花蕾上闪烁; 蘑菇们也从泥土下醒来了,白色的小帽儿上顶着草叶。野樱树抖着满身晶亮的水花,仿佛金色的花瓣儿被风吹落……

下载一年级经典诵读备课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经典诵读备课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古诗词诵读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一去二三里》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草》唐·白居易 离离......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4《不学礼 无以立》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

    一年级美术备课

    第17课变色龙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画一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变色龙。 3.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变色龙的形态特征......

    一年级语文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入学教育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1、《笠翁对韵》(节选一)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

    一年级国防教育备课

    国防教育备课 1、 我的祖国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都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认识国旗,培养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热爱国防、热爱军队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北京和......

    一年级音乐备课

    第一课 《你的名字叫什么?》 一、教学目标 1、能熟悉《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旋律,主动学唱这首歌 2、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