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中小学教材版本
小学:
语文、数学、英语:均为人教版
初中:
数学:浙江出版社 科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英语:人教版新课标英语 物理:人教版; 化学:苏教版;
易学教育教材订购要求
高一上
(一)语文必修1,必修2
苏教版
(二)数学必修1,必修3
人教版
(三)英语必修1,必修2
人教版
(四)物理必修1
人教版
(五)化学必修1
苏教版
(六)历史必修1,必修2
人民版
(七)地理必修1,必修2
湘教版
(八)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版
高二上
(一)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人教版
(二)语文
A:必修5
B: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三)数学
A:必修2(新高二学生为3)
B:数学选修1-2 侧文
C:数学选修2-3 侧理
(四)英语
A:英语必修5
B:英语选修6
(五)物理
A:物理必修1-1
侧文
苏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B:物理选修3-1
侧理
C:物理选修3-2
侧理
人教版
(六)化学
A:化学选修1
化学与生活
侧文
B:化学选修2
化学与技术
侧文
C: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侧理
D: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侧理
苏教版
(七)生物
A: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B: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人教版
(八)历史
选修
中华历史人物评论
人教版
(九)地理
选修
城乡规划
湘教版
第二篇:宁波大市各级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
宁波大市各级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浙教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华师大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
湘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人民版:人民出版社出版
浙江科技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小学
语文:人教版(12册),数学:人教版(12册),英语:人教版(12册)
初中
语文:人教版(6册),数学:浙教版(6册),英语:人教版新目标(6册),科学:华师大版(6册),社会和思想品德:人教版(6册)
高中
语文(必修5册):苏教版(浙江省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的5册为苏教版,选修的2册为人教版)
数学:人教A版(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分为A版和B版,浙江省高中数学教材用的是A版,高一按时间顺序依次使用必修
1、必修
4、必修
5、必修2,高二要分文理科,所以教材使用情况各有不同,但都应包括必修
3、选修2-
1、选修2-
2、选修2-3的内容)
英语:人教版(浙江省高中英语按教材顺序全部必修,没有选修)
物理:人教版(浙江省高中物理教材按顺序为必修
1、必修
2、选修3-
1、选修3-
2、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其中选修的5册为理科班教材)
化学:苏教版(浙江省高中化学教材包括必修
1、必修
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其中后面6册为理科班教材)生物:浙科版
思想政治:人教版
历史:人民版
地理:湘教版
注:宁波大市范围(包括市区、奉化、慈溪、余姚、宁海、象山)的各级中小学均使用统一教材。但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的各级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主要是在初中教材的使用上。浙江省除台州地区外的所有地区初中数学教材都使用浙教版,台州地区使用人教版;初中科学教材除宁波地区外都使用浙教版,宁波地区使用华师大版。浙江省高中均使用统一教材,在此我仅统计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教材使用情况,而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暑假暂无开班计划,所以我就不做具体的统计了。高一的教材基本都是使用必修的,而高二后因为分了文理科,各学校的各科教材(主要是选修部分)使用情况会有所相同,所以遇到特殊情况请大家与我个别交流。
由于时间紧促,上述教材统计难免与实际情况会有出入,希望给各位教材编写者贡献我的绵薄之力,并欢迎大家来信、来电批评指正。
第三篇:中小学武术教材
中小学武术教材
教材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工具与载体,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注重武术的文化内涵,挖掘武术的教育功能,创编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的教材。新体育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的改革提出:打破竞技运动教学内容体系、改变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确定所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是:要符合学生运动的兴趣、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简单易行。这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运动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发展提供了机会。结合两地区武术的本土资源和武术教学现状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武术教材改革与发展提出以下设想(1)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以武术基本动作武术游戏和趣味性为主。初中以简单武术动作组合为主,降低武术动作难度,并以武术操的形式表现出。高中武术教学内容可依据本土武术资源制定校本教材,教学内容以传统套路和养生保健为主。(2)注重武术授课对学生精神的培养,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武术精神联系起来。(3)注重武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相结合,把适宜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项目要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优先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介绍武术养生理论、养生方法和武术锻炼方法,并与日常生活的应用相结合。充分展示武术融健身、防身、修身于一体的特色。1.丰富中小学武术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在武术教学内容制定的基础上,借鉴各学校的武术开展特色,创编相宜的武术操在中小学大课间进行推广普及,在组织教法上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组织分层次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依据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不断地促进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被教育领域所汲取,并由此应运而生了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理论和实践。”如把动作制作光盘或课件让学生直观的模仿和练习,不仅可以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还可以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进行适宜的课外辅导,从而满足他们的学武兴趣与要求,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促进武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当然,仅靠平时体育课上的安排还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校、县、市级的武术教学观摩和比赛,促进武术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2.建立武术加分制度,与升学挂钩。
在全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在不断地向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靠近的同时,但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在领导、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的周围,学校的升学率丝毫不能怠慢,因为这也是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乃至学校存亡和改制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凡是中考甚至高考要考或加分的科目、项目,学校领导会十分的重视,那么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继续稳步推进中考和中招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体育考试不同地区有着相应的分值,并记入普通高中录取总分。在国家多次把武术项目列入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把武术内容列入中考体育加试、高考体育考试中,或作为特设项目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加分的政策,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中小学武术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的安排与地位,以及武术运动在这一代人中的影响与传承。设立地方武术项目体育特色项目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建设的号召,利用两地区武术运动开展的良好基础,和当前普通高校武术高水平运动队员招生的重视及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现状,强化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目标,设立武术项目的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把中小学学生中武术基础较好取得一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爱学勤学和善学。
胡利琼、邓国兵在《关于武术在中学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指出, 现在中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因循守旧, 调查反映武术课100%都是采用的老师喊口令, 做示范, 学生跟着模仿的形式, 学生的反映都是不满意, 武术成了枯燥的代名词。研究认为在教法上应尝试把“流行音乐”带入武术的复习课, 比如《中国功夫》、《霍元甲》主题曲等。再有就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的因材施教原则。此文对武术的教学方法上的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吴健俊在《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中认为,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教学已得到一定的普及, 但是教学方法欠佳, 教学形式单一, 影响了教学质量。他也提出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同时提出以优美的体态语言和应用电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段全伟、胡玲等人认为中学武术教学在动作示范、讲解和纠正错误动作方面应该是武术教学的关键。周宇、边万忠在《武术学习评价方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说到: 在武术教学中采用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法, 建议改变单一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采用全面评价, 可以改善武术课学习态度,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林越英、陈涵在《初中武术单元教学实验研究》一文中采用大单元和小单元的实验研究对照, 结果显示大单元教学方法比较有利于中学武术教学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文在研究教学方法上较有实践指导意义, 为大家研究武术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途径。
在中等教育阶段实施武术段位制, 激发学生习练武术的动机。争取教育部门支持, 广泛开展学校武术比赛。
注释:①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年.总之,中小学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武术教学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方法,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积极将武术这一独具特色的教材赋予素质教育之中。
第四篇:浙江省中小学教材版本
小学
杭州:1-6年级用人教。除余杭1-6数学用北师
宁波:1-6年级用人教。
温州:1-6年级用人教。
绍兴:1-6年级用人教。
湖州:1-6年级用人教。
嘉兴:1-6年级用人教。
金华:1-6年级语文用人教,数学用北师
衢州:1-6年级语文用人教,数学用北师
台州:1-6年级用人教。
丽水:1-6年级语文用人教,数学用北师
舟山:1-6年级用人教
初中
杭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宁波: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华师),英语(配人教新目标)温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绍兴: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湖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嘉兴: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外研版)金华: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外研版)衢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外研版)
台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人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丽水: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舟山: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高中(浙江省内统一)
语文(配苏教版),数学(配人教A版),英语(配人教版)
物理(配人教版),化学(配苏教版),生物(配浙科版)
政治(配人教版),历史(配人民版),地理(配湘教版)以上为浙江省内各地区新课标配套版本,方便您购书时参考,另外会有部份学校和上面地区显示的版本不同,原则上以您使用的课本做为依据,比方说小学,您的数学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您选用店内标明配人教版的辅导书,如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则选北师版,初中高中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标明有错误的地方,请您告诉我们,我们会及时更正。全国各地方因所有课本教材不一样,本店暂时还没有外省的资料,如您知悉,也请告诉我们,我们会逐一补充。
第五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09 年 月
日我有幸到昆明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材(教科版)培训研讨会,经过两天的培训,倾听专家的经验传授,也能够跟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加深了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体会很多。
现在我就本次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以达到交流学习的共同进步的目的。
组织这次培训的背景如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日益普及,省教科院对信息化教
育已经越来越重视。、高中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作为八大课程体
系之一,有可能与高考挂勾,也是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所以要注重
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衔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省对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投资巨大,就要充分利用。
充分体现设备的
应用价值和利用率。
在上述背景下,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修定,对软件的更新换代,内容的实用性,与
高中课程的衔接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以达到提高教师与学生信息素
养的目的。
本次培训的主要活动是
一、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由全国中小学
信息技术专家吕品给我们讲座,、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信息技
术课程教材教法,、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作品制作:、选题,、原创,、界面,、技术。
三、网络基础知识与教学设计:
应用 frontpage
制作网站。
四、上机辅导。
五、观摩课,专家点评与
总结。
六、flash
动画设计技术与教学思路探讨、交流研讨。
七、机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器人知识讲座。短短两天时间使我们全体信息技术教师感觉受益匪
浅,意尤末尽。
本次培训安排这些活动主要想帮助我们一线教师解决几个在教
学中经常遇到并矛盾突出的问题:、是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衔接
缺失。、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准备不足。、一线教师缺少可操作的教
学指南。
第一个问题在我校尤为突出。
我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甚至一学期也上不了几节正
规的信息技术课。
所以每一级均有一部分零起点学生。
第二个问题也
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毕竟信息技术学科在我校虽然有几年历史,但是
每年发生变化的教材对于我们来说,自已虽然每节课前认认真真备
课,但总有非常多的意料不到的情况在课堂中发生。
这还是反映了我
们自身的缺点,对教案、学案准备的还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导致了
准备不足。
第三个问题是信息技术教材不能符合当地实际。
这次修定 的教材正好给我们补了很多的漏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
考。这本书从备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从上课—课程流程;从课
后—反思、总结等均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也就是说让我们有了一个
行动指南。
作为
世纪,身处课改潮流中的教师,我们都应清楚地认识
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我们上学时代
所学的知识也有很大一部分跟不上时代了,所以我必须不断自我更
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搞好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