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5篇)

时间:2019-05-15 03: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第一篇: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部署,教育部分别在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19所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兰州大学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实际,成立跨学科改革试点学院——萃英学院,具体负责我校“拔尖计划”的实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

萃英学院旨在培养对科学研究有强烈兴趣、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的拔尖学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在强调宽广国际视野和浓郁本土情怀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锐意进取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创新研究能力,为最终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跻身国际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奠定基础。

二、学科设置与招生规模

设置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等基础学科。其中,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每个学科每年招生15人,文史哲政学科(人文萃英班)每年合计招生20人。每学年招生规模80人。随着计划实施的深入,逐渐扩展到其他优势学科,适当稳步扩大招生规模。

三、体制机制改革

(一)创立培养平台

2010年8月,学校已成立萃英学院,专门负责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萃英学院由校长兼任院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兼任常务副院长,由国际交流经验丰富的知名教授担任执行院长。同时成立了学院党总支。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团委)、国际教育合作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建立完善由萃英学院牵头、相关学院协同、职能部门支持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实行专家教授治理

以两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校内外知名专家为主,组建专家委员会,指导和协调项目的实施工作;并分别成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文科学学科培养小组,具体负责学生培养的各项工作。

四、培养模式改革

(一)学期制改革

试行3学期制。由原来传统的2学期制改为春、夏、秋3学期制,以利于与国际培养模式接轨,聘请国内外教授讲授学分课程、专业导读;学生赴国内外参加暑期学校、社会实践与课程实习等。

(二)国际联合培养。3+1模式:3年国内,1年国外。国内高校交流和海外高校交流互相承认学分。或2+2模式:经过国内2年和海外2年学习,最终实现互授学士学位。或3+2模式,经过3年国内和2年国外高校的培养,获得本校学士及海外硕士学历。利用暑期学校,学生赴海外短期学习、参加国际会议、短期科研训练;三/四年级学生赴海外著名大学插班学习或实习与科研训练等。

(三)课程体系改革

1.注重加强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与核心课”、“专业选修和其他选修课”三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保证厚基础、宽口径、高水平。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实行完全的学分制。

2.推进“两课”改革。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要求,将“两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改为“课堂+实践基地”模式,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进行校外实践与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课堂内容,深入学生心灵,达到“进头脑”的根本目的。

3.英语教学改革。一年级英语课时较普通班增加2学时口语。入学后第一个暑期,集中进行8周英语强化培训,以达到海外大学插班学习和海外教师来院授课对学生英语的要求。成立中英文写作与演讲指导小组,帮助学生提高文字写作、口头发言和演讲报告等能力。积极营造英 语环境,每学期分学科聘请10-15位国际知名教授进行前沿导读讲座,每学年每个学科选3-5门课程,由国内外教授联合授课。此外,还将接收海外插班学生进入萃英学院课堂和班级学习,联合海外高校共同举办暑期学校、组织暑期“游学”活动等。

4.体育课改革。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调整体育课的授课时间与方式。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体质特点,学会一项体育技能,终生锻炼,终生受益。同时,通过加强体育锻炼,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的品质。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配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与学生生活在一起,零距离陪伴学生成长,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帮助学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发展水平,及时把关,杜绝隐患,帮助学生快乐生活、高效学习。

6.信息技术课改革。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水平,减少原理和理论、强化操作与应用,开设常用计算机软件9个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任选四个模块,完成相应的考核即可获得学分。

7.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教育改革。组织校内外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单独授课与集体授课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生涯规划的能力,了解就业与创业的基本知识,学会应对挫折、应对失业的基本方法。

(四)授课与考试方式改革

1.小班授课。全部进行小班(15人或20人)授课,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联合式教学、导读式教学模式。选用部分国外经典原版教材,精选国内优秀教材、前沿动态,提供大量课外阅读,强化实习、实践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强化考试与学业评估。鼓励每一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考试改革,可以按照周考、月考、中考、末考与演讲,小论文+作业+实验+实习相结合,大型作业+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年度学业评估由萃英学院组织11名以上校内外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听取学生汇报,进行 点评辅导,为每位学生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建立学业预警制度。

(五)师资队伍改革

1.高端化与国际化:按照培养方案的需求,从校内外聘任。国内聘请60%,国外聘请40%(教学名师、著名教授、知名学者、杰出人士等)。

2.建立导师小组:由2-4名中外教授组成导师组指导2-4学生,实施科研训练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导师小组+学生小组”模式。学生经实验室轮转后,明确导师小组。

3.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境)外一流大学听课(本科生)制度。着重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考试测评与效果检验等教学方法的研修。

(六)科研训练改革

为每2-4名学生成立由2-4名国内外教授组成的导师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专题训练,实行实验室科研轮转。

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成立8-10人兴趣小组或学生科研团队,通过申请国家、学校、学院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依托学校国家(省、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野外教学基地和场站、文科实验平台等,开展相关实习、实践、科研训练和课题研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书院式住宿改革。实行不同学科学生交叉住宿,打破学科界限,让不同学术、文化背景的同学一起生活,以利于学科、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扩大“宿学”效果。最终将建成“萃英书院”,实行完全的书院制度。

(八)素质拓展与实践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开设《Capacity Building》课程,加强学科导读学术报告、能力素质教育讲座,积极开展海外游学、校级交流、野外实习、社会实践、人文行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和素质培养基地。充分利用“传统与传承”为主题的会宁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民族与民俗”主题的临夏金色实践教育基地、“生态与生活”为主题的天祝绿色实践教育基地。以此“三个基地”为核心,辐射甘肃省内外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特色区域,进行爱家、爱国、敬业、奉献等本土情怀和完善自我的励志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塑造学生积极上进、严格自律、情趣健康、阳光和谐的人生态度。

(九)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强化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机制。聘请思想上积极上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级学业导师(班主任)。建立学院与每个学生的直接联系通道。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发展档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于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通过校内学习研讨自省、校外参观体验践行,力求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使学生做到思想上敏捷包容批判,行为上礼仪高尚规范,人格上积极诚信健全。

(十)学生动态管理机制改革

学生选拔。选拔方式包括:高考及自主选拔招生;入学后笔试+面试综合考察选拔;专家特别推荐;动态调整增补等方式。选拔方式和程序由专家主导,注重学生兴趣与潜力。其中,根据高考成绩直接选拔的条件为本省考生理科前300名、文科前100名直接入选;自主选拔招生采取笔试和面试方式;入学后选拔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志向、兴趣为前提,注重学生的科研素养与潜质(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科学地看待和选拔“偏才”、“怪才”。

退出机制。萃英班学生均实行动态分流调整制度。分流调整以学业成绩为基础,以科研潜质、创新能力为重要指标,综合考虑学生兴趣、个人发展目标和综合表现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经过前期学习和培养,一般在一年级末,由各学科培养专家小组进行综合考察。根据考察结果,不适应培养模式的学生退出“计划”,可根据自己的志愿重新定位,进入本专业基地班、普通班或其他专业学习,前期所修学分有效。相关学院根据考核情况编入相应年级。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起来概括为 “十化”模式,即:1.学术精神质疑化,强调质疑知识、质疑科学、质疑老师、质疑前辈;2.学术氛围宽松化,追求平和平等、思维多元、兴趣自由、个性培养;3.学术环境国际化,要求海外教师、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国际交流;4.授课教师高端化,聘请教学名师、著名教授、知名学者、杰出人士;5.学 期课堂小型化,实施小学期制、小班授课、小组指导、小考多讲;6.授课形式互动化,采取师生互动、教研互动、讨论学习、辩论求是;7.能力培养贯穿化,通过导师指导、科研训练、野外实习、社会实践,将学生能力建设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8.素质教育实践化,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传统传承、民族民俗、生态生活等为主题的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其爱家爱国的情怀;9.学习经历跨界化,让学生跨实验室、跨越学科、跨越学校、跨越文化进行“游学”,充分汲取养分;10.学生管理书院化,通过优中选优、滚动分流、交叉住宿、协同进取,实现“宿学”,同辈伙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五、保障条件

(一)组织保障:学校成立“拔尖计划”专家委员会和学科培养小组,负责“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协调和决策;萃英学院负责“拔尖计划”的具体实施,相关部门、相关学院配合支持。

(二)制度保障:根据六部两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办法》精神和要求,在已出台若干制度的基础上,陆续制定或修订有关政策办法,逐步建立起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三)资金保障:在管好用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试验计划”经费的基础上,学校从“985工程”、“2011计划”等项目中设立配套经费,支持拔尖学生的培养。

(四)场地保障:规划建设“萃英书院”。安排“观云楼”八楼,由萃英学院作为过渡性办学场地使用。

(五)氛围营造:在校内努力营造鼓励创新、锐意改革的良好氛围,支持萃英学院大胆突破常规,先行先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特区”优势。

第二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3月2日表示,教育部门2009年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工作,已经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1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五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想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教育部2日举行2010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请参与《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专家解读有关高等教育的内容,张大良在会上作出以上表示。

张大良指出,最近十多年来,一批高水平大学不断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很多很好的有益尝试,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他们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他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是多样化的,要在原有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因为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深化改革。所以,在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应该要很好地抓住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这个有利时机。

张大良表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工作,已经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五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想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他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用人部门,包括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要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政策机制。其中,政策方面,主要是在如下七个方面来抓改革:

一是在学生的遴选方面,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的潜质,实行动态统筹机制、自由选择专业的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到培养计划当中。

二是教师的配备,要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担任专业的导师和授课老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教学。

三是培养模式,要突出个性化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参加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志向更加远大,心态也要是平和的,德才兼备,成为未来的一流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四是营造氛围,要通过世界级的科学家的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等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学术分为和开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愿望。

五是制度上要创新,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等制度。

六是条件方面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试验教学试验中心等等,都要向参与这个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经费的支持、条件的支持、空间的支持。

七是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尽快地融入学科领域或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的群体当中去。

第三篇:2、“珠峰计划”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珠峰计划”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入选高校是国内11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这场“试验”,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

在高等教育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流传,但并未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位大学校长告诉本报记者,“珠峰计划”的名字比较高调,而教育部希望各校不宣传,不张扬,埋头苦干。

这位校长说,此项计划是高校扩招以后的提高质量之举,可看作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决策者注意到,“很多前辈科学家提过顶尖人才培养不出来的问题。”

据介绍,教育部鼓励11所大学各显神通,没有定式。因此,各大名校的做法并不一样。

但是,不约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传时,它们分别开始向中学生大力介绍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以增加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复旦大学的保送生方案称,被数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录取的考生,入校后成绩优秀者,可进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这项计划也引起了中学教育界的注意。最近一段时间,天津南开中学校长杨静武经常从各大名校招生组那里听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个新计划。他认为,这项计划具有前瞻性,对于将来可能是具有导向性的,中学也应积极呼应拔尖人才培养的尝试,与大学合作,将有冒尖潜质的学生输送进去。

南开启动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伯苓班”和“省身班”

天津网讯 在11月13日举行的南开大学2010年招生座谈会上,该校教务长卜文俊介绍,教育部日前选定了包括南开在内的11所高校开展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南大在今年9月正式以 “伯苓班”和“省身班”为载体,启动了该计划。这两个班将选拔一批在理科学习方面具备优秀条件的学生,为他们配备“一流条件、一流师资、一流氛围”,培养理科拔尖创新学生。

在11月13日进行的论坛上,南开大学首次透露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这个计划是我国培养国际级尖端人才的一个项目,清华、北大、南开等全国11所知名高校参与实施。

首届“伯苓班”和“省身班”的学生从南大2009级新生中选拔,人数约为80人。南开大学在2010年将招收100名精英人才,进入以物理、化学、生物为专业的“伯苓班”和以数学为专业的“省身班”学习。在培养模式上,采取小规模、动态进出机制,由南大各基础学科的领军人物授课,培养计划单列。试点班采取“2+2+1+3”的本硕博连读形式:前两年实行本科生的通识教育,第三年进行分专业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专业学生组成“伯苓班”,数学专业学生单独分出组成“省身班”;部分研究生课程将下移至第四年进行;第五年,实行硕士和博士课程的学习;最后三年,进行课题研究。卜文俊称,试点班集中了各学科优势资源,有强大的教师团队做支撑,而且走国际化的培养路线。

这两个班的教育形式是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计划。为给学生们提供一流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南开大学将提供顶级的师资力量,知名院士、教授、长江学者和名师将为学生们授课,突出高水平、小规模教学。而且,在学生们在学期间,尤其是从第五年开始,学生们如有突出成绩,成为学科精英,有望被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就读,而就读的费用由学校承担。南开大学已经与众多国外著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从这两个班里走出来的学生,将成为各基础学科的领军人物,成为国际级一流人才,更希望能走出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也寄托着全中国的期望。

南开大学盼望着全国各地著名重点中学能向南大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也是非常有利于这个计划,校长们在学生们中学期间就可以发现他们的非凡能力和能成为拔尖人才的巨大潜能,这样推荐上来的优秀人才有望进入到这两个班被重点培养,造就顶级人才。

第四篇:兰州大学培养拔尖人才 今年计划招50-70名创新人才

兰州大学培养拔尖人才 今年计划招50-70名创新人才 兰州学生网2011-2-27为您报道:自2009年酝酿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后,今年我国将在清华、北大、兰大等19所高校正式实施这一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试点培养拔尖人才。昨日,记者从兰州大学了解到,该校今年计划拿出50~70个名额实施这一计划。

昨日,兰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许鹏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兰大将为实施该“计划”启动建设专门的“萃英学院”,并且要为进入该计划学习的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0万元培养经费,此外,这些学生通过3年国内学习后可直接跨入国际一流大学继续深造。目前该校已经成立了“萃英学院”,与此同时,兰大今年还将“计划”培养学科扩大至人文基础学科中的文学、历史、哲学三个学科。“计划”所涉及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按教育部批准招生人数(约50~70人)招生,文学、历史、哲学学科每年招生20人。“3+1”培养模式国内读3年后进国际一流大学据悉,“萃英学院”将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与尝试,引入全英文教学环境、“3+1”(3年国内1年国外)国际化培养、早期进入导师科研团队等模式。“萃英学院”学生在一、二年级期末分别进行一次选拔,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补充进入“计划”。

与此同时,“萃英学院”将为每1~2名学生配备国内、国外导师各一名。据悉,该“计划”一年级学生学习、生活在榆中校区,二年级以后的学习、生活则安排在兰大医学校区或盘旋路校区。此外,中央财政对于实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培养计划的学生,每生每年给予10万元资助,兰州大学将支持相应额度的培养经费用于人文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记者 郭涛)

第五篇:基础学科振兴计划提纲

附件一

基础学科振兴计划提纲

针对基础学科(一级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振兴行动计划第一阶段(2005-2010年)的目标、主要建设内容、任务及措施。计划至少应包含以下部分:

一、现状分析

本一级学科现状,优势与不足,在国内外的地位与影响,进一步加强学科实力的途径。

二、建设目标

预期到振兴行动计划第一阶段末期(2010年),本一级学科达到的具体目标。

要求大部分分项指标可以量化(主要内容参见附件二)。

同时,选取影响本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参数,分别就振兴行动前后情况与实力相当院校做出比较,并提出若干预期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部分内容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延伸一定时间。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1.行动计划第一阶段(2005-2010年)的主要建设内容、重点投入方向、资金概算等,并简要阐明原因,要求至少1-2个重点方向为新兴或交叉学科方向;细化目标、任务,确定责任人,做到责、权统一。

其中,建设资金应从学科建设内在的规律性出发,结合学校、学院的现状和计划目标,围绕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领域合理规划,以队伍建设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重点,尤其注重大师级领军人物的引进与培育。人文科学基础学科应努力建立健全与学科发展紧密相关的数据库系统和图书资料体系。资金安排力求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和平均分配,并不得以任何方式将资金分割到个人。

2.就本学科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案,如改善学科建设软环境,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团队协作,进一步实现本学科内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及校外资源充分共享等方面。

四、保障措施

实现计划目标的保障措施。包括科学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措施,保障建设进度及经费使用的约束措施,学院、系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改进。

五、领导机构

各相关学院应成立学科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学院基础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振兴行动领导小组组长、成员、联络人等名单报学校确定。

下载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华大学拔尖计划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叫学堂计划。它是六个实验班一个总称,包括数理化生和计算机科学和钱学森力学实验班等等。每年这六个实验班招生总数要到大概14......

    拔尖学生培养反思会议上的发言

    拔尖学生培养反思会议上的发言 --谏言献策 共同提高 郑达平首先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我个人工作的帮助、理解、支持,让我在这一个团队中心情愉快的工作,同时,我自己也在不断的改......

    “拔尖计划”实施办法(5篇)

    二、“拔尖计划”实施办法 1、招生对象 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2名副高职称(含)以上相关领域专家联名推荐。 2、选拔方......

    北大“元培计划”十年记:培养拔尖人才 - 副本

    北大“元培计划”十年记:培养拔尖人才 人民日报2010-9-14这是一项被誉为‚北京大学教学改革一面旗臶‛的教育革新;这是一项伴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号角吹响而推进的教育革......

    兰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兰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校学发〔2016〕44号 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2016届毕业生 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各学院: 为进一步做好引导和鼓励2016届毕业生到......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校园环境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高校(培养)环境的营造和探索(大纲)摘要:随着全球高科技的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这着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

    科技拔尖人才及其培养研究

    科技拔尖人才及其培养研究 日 期: 2006-1-26 来 源: 教育部课题名称:科技拔尖人才及其培养研究 课题级别:青年专项 课题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负责人:顾建民 副研究员 浙江大学......

    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第10期集中培1

    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第10期集中培训 之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与艺术 (本报青岛讯 梁振业 邵明茹)6月8日,第7讲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第10期集中培训在逸夫楼如期举行,来自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