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磁兼容性整改的几种方案
电磁兼容性整改的几种方法
电磁兼容性整改的几种方法
EMC Retifying Methods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quipment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进入社会各个角落,电子技术渗透到各个方面。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密度急剧增加,设备的发射功率越来越大,无线电频谱日益拥挤,致使有限空间的电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电磁兼容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由于我国电磁兼容起步比较晚,很多的电气和电子产品由于对电磁兼容性的考虑不足,致使一些电气和电子产品不合格,重新设计显然是不大切和实际的,所以电磁 兼容性的改变显得比较重要了。下边就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电磁兼容性的整改作个小结。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诊断,分析其干扰源所在及其相互干扰的途径和方式。再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一般来说主要的整改方法有如下几种。
1减弱干扰源
在找到干扰源的基础上,可对干扰源进行允许范围内的减弱,减弱源的方法一般有如下方法:a在IC的Vcc和GND之间加去耦电容,该电容的容量在001μF棗01μF之间,安装时注意电容器的引线,使它越短越好。b在保证灵敏度和信噪比的情况下加衰减器。如VCD、DVD视盘机中的晶振,它对电磁兼容性影响较为严重,减少其幅度就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但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c还有一个间接的方法就是使信号线远离干扰源。
2电线电缆的分类整理
在电子设备中,线间耦合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也是造成干扰的重要原因,因为频率的因素,可大体分为高频耦合与低频耦合。因耦合方式不同,其整改方法也是不同的,下边分别讨论:
(1)低频耦合
低频耦合是指导线长度等于或小于1/16波长的情况,低频耦合又可分为电场和磁场耦合。
电场耦合的物理模型是电容耦合,因此整改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分布耦合电容或减小耦合量,可采用如下的方法:a增大电路间距是减小分布电容的最有效的方法。b追加高导电性屏蔽罩,并使屏蔽罩单点接地能有效的抑制低频电场干扰。c追加滤波器可减小两电路间的耦合量。d降低输入阻抗,例如CMOS电路的输入阻抗很高,对电场干扰极其敏感,可在允许范围内在输入端并接一个电容或阻值较低的电阻。
磁场耦合的物理模型是电感耦合,其耦合主要是通过线间的分布互感来耦合的,因此整改的主要方法是破坏或减小其耦合量,大体可采用如下的方法:a追加滤波器,在追加滤波器时要注意滤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及其频率响应。b减小敏感回路与源回路的环路面积,即尽量使信号线或载流线与其回线靠近或扭绞在一体。c增大两电路间距,以便减小线间互感来减低耦合量。d若有可能,尽量使敏感回路与源回路平面正交或接近正交来降低两电路的耦合量。e用高导磁材料来包扎敏感线,可有效的解决磁场干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要构成闭和磁路,努力减小磁路的磁阻将会更加有效。
(2)高频耦合
高频耦合是指长于1/4波长的走线由于电路中出现电压和电流的驻波,会使耦合量增强,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加以解决:a尽量缩短接地线,与外壳接地尽量采用面接触的方式。b重新整理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线,防止输入输出线间耦合,确保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不变差。c屏蔽电缆屏蔽层采用多点接地。d将连接器的悬空插针接到地电位,防止其天线效应。
3改善地线系统
理想的地线是一个零阻抗,零电位的物理实体,它不仅是信号的参考点,而且电流流过时不会产生电压降。在具体的电气电子设备中,这种理想地线是不存在的,当电流流过地线时必然会产生电压降。据此可根据地线中干扰形成机理可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减小低阻抗和电源馈线阻抗。第二,正确选择接地方式和阻隔地环路,按接地方式来分有悬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如果敏感线的干扰主要来自外部空间或系统外壳,此时可采用悬浮地的方式加以解决,但是悬浮地设备容易产生静电积累,当电荷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静电放电,所以悬浮地不宜用于一般的电子设备。单点接地适用于低频电路,为防止工频电流及其他杂散电流在信号地线上各点之间产生地电位差,信号地线与电源及安全地线隔离,在电源线接大地处单点连接。单点接地主要适用于频率低于3MHz的情况。多点接地是高频信号唯一实用的接地方式,在射频时会呈现传输线特性,为使多点接地的有效性,当接地导体长度超过最高频率1/8波长时,多点接地需要一个等电位接地平面。多点接地适用于300KHz以上。混合接地适用于既然有高频又有低频的电子线路中。4屏蔽
屏蔽是提高电子系统和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有效的抑制通过空间传播的各种电磁干扰。屏蔽按机理可分为磁场屏蔽与电场屏蔽及电磁屏蔽。电场屏蔽应注意以下几点:a选择高导电性能的材料,并且要有良好的接地。b正确选择接地点及合理的形状,最好是屏蔽体直接接地。磁场屏蔽通常只是指对直流或甚低频磁场的屏蔽,其屏蔽效能远不如电场屏蔽和电磁屏蔽,磁屏蔽往往是工程的重点,磁屏蔽时:a要选用铁磁性材料。b磁屏蔽体要远离有磁性的元件,防止磁短路。c可采用双层屏蔽甚至三层屏蔽。d屏蔽体上边的开孔要注意开孔的方向,尽可能使缝的长边平行于磁通流向,使磁路长度增加最少。一般来说,磁屏蔽不需要接地,但为防止电场感应,还是接地为好。电磁场在通过金属或对电磁场有衰减作用的阻挡体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衰减,即产生对电磁场的屏蔽作用。在实际的整改过程中视具体需要而定选择何种屏蔽及屏蔽体的形状、大小、接地方式等。
5改变电路板的布线结构
有些频率点是通过电路板上走线分布参数所决定的,通过前述方法不大有用,此类整改通过在走线中增加小的电感、电容、磁珠来改变电路参数结构,使其移到限值要求较高的频率点上。对于这类干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其影响,就要重新布线。
小结:总之前面几种方法对提高电磁兼容性都有好处,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改变地线结构及电线电缆的分类整理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是最有效的整改方法。屏蔽虽然会增加成本,但是其所起到的屏蔽效能有时是其它方法无法媲美的。所以,在实际的整改中应以改变地线结构、电线电缆的分类整理、屏蔽的方法为主,以其它方法为辅。
第二篇: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
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 摘要:简要介绍了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国内外标准、电磁兼容性的成因、研究解决方法及国内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现状.引言
通信开关电源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工作可靠、具有远程监控等原因,广泛的应用于程控交换、光数据传输、无线基站、有线电视系统及IP网络中,是信息技术设备正常工作的核心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设备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发达的中心城市至贫穷落后的偏远山区,为人与人间的沟通交流及数据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信设备的电网供电质量由于城乡间的差异,即有稳定的大电网如核电、火电、水电等并网的供电方式,同时也有独立的小水电单独供电方式.特别是在小水电站供电方式下,因水量的变化复杂、用户用电量的变化较大及设备工作的不稳定,造成电网波形失真严重及其电网电压和大幅波动,同时因配电系统的接线不规范,对通信开关电源也造成了严峻的考验.铁路通信及电力通信正在发展壮大.由于电力机车经过之处,产生很强的感应电压,使地线电压产生很大的波过,从而引起电网电压的很大的波动,强大的电场容易引起开关电源设备工作的瞬时不稳定.在高压电网运行的通信开关电源,虽然电网电压稳定,但容易受电网负载变化等引起的强电磁场的搔扰影响.用于基站的通信用开关电源,由于多安装在较高的建筑物上或是山顶,更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因此,通信开关电源要有很强的抗电磁搔扰的能力,特别是对雷击、浪涌、电网电压、静电、电场、磁场及电磁波等要有足够的抗扰动能力,保证自身能够正常工作以及通信设备供电的不间断而且稳定.另一方面,因通信开关电源内部的功率开关管、整流或续流二极管及主功率变压器,在高压、大电流及高频开关的方式下工作,其电压电流波形多为方波.在高压大电流的方波切换过程中,方波电压电流将产生丰富的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这些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可通过电源输入线或开关电源的输出线传出,对与通信电源在同一电网上供电的其它设备及电网产生搔扰,同时对由通信电源供电的设备如程控交换设备、无线基站、光传输设备及有线电视设备等产生搔扰,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由于电压差可以产生电场、电流的流动可以产生磁场,丰富的谐波电压电流的高频部分,在开关电源内部产生电磁场,造成开关电源内部工作的不稳定,使电源的性能降低.有部分电磁场通过开关电源机壳的缝隙,向周围空间辐射,与通过电源线、直流输出线产生的辐射电磁场,一起通过空间传播的方式,对其它高频设备及对电磁场比较敏感的设备造成搔扰,引起其它设备工作异常.因此,要限制通信开关电源对由负载线、电源线产生的传导搔扰量对空间产生的辐射电磁场搔扰量,使之能与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其它电信设备均能够正常工作,互不产生搔扰.电磁兼容性的国内国外标准
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随的电磁搔扰的能力
要彻底消除设备的电磁搔扰及对外部一切电磁搔扰信号不敏感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制订系统内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相互允许产生的电磁搔扰大小及抵抗电磁搔扰的能力,才能使电气设备及系统间达到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为系统内的设备相互达到电磁兼容性要求制订了约束条件.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下属的一个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早在1934年就开展EMC标准的研究,下设六个分会.其中第六分会(SCC)主要负责制订关于干扰测量接收机及测量方法的研究.CISPR16《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对电磁兼容性测量接收机、辅助设备的性能以及校准方法作出了详细的要求.CISPR17《无线电干扰滤波器及抑制元件的抑制特性测量》制订了滤波器的测量方法.CISPR22《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搔扰限值和测量方法》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在0.15-1000MHz频率范围内产生的电磁搔扰限值.CISPR24《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对外部搔扰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的抗搔扰性能要求.其中CISPR16、CISPR22及CISPR24构成了信息技术设备包括通信开关电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要求.是目前通信开关电源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最基本要求.IEC最近也出版了大量的基础性电磁兼容标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IEC61000系列标准,规定了电子电气设备的雷击浪涌(SURGE)、静电放电(ESD)、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电流谐波、电压跌落、电压瞬变及短时中断、电压起伏和闪烁、辐射电磁场、由射频电磁场引起的传导搔扰抗扰度、传导搔扰及辐射搔扰等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另外,美国联邦委员会制订的FCC15、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订的VDC0871-1A1、VDE0971-2A2、VDE0878,都对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要求.我国对电磁兼容性标准的研究比较晚.采取的最主要的办法是引进、消化、吸收.洋为中用是国内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制订的最主要的方法.1998年,信息产业部根据CISPR22、IEC61000系列标准及ITU-T 0.41标准,制订了UD/T983-199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详尽的规定了通信电源设备包括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的具体测试项目、要求及测试方法,为通信电源电磁兼容性的检验、达标并通过入网检测明确了设计目标.国标也等同采用了相应的检测明确了国际标准.如GB/T 17626.1-12系列标准等同采用了IEC61000系列标准;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搔扰限值及测量方法》等同采用CISPR22;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等同采用CISPR24.开关电源引起电磁兼容性的原因
通信开关电源因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开关工作状态下,其引起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从整机的电磁兼容性讲,主要有共阻抗耦合、线间耦合、电场耦合、磁场耦合电磁波耦合几种.电磁兼容产生的三个要素为:搔扰源、传播途径及受搔扰体.共阻耦合主要是搔扰源与受搔扰体在电气上存在的共同的阻抗,通过该阻抗使搔扰信号进入受搔扰对象.线间耦合主要是产生搔扰电压及搔扰电流的导线或PCB线,因并行布线而产生的相互耦合.电场耦合主要是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的感应电场对受搔扰体产生的耦合.磁场耦合主要是大电流的脉冲电源线附近,产生的低频磁场对搔扰对象产生的耦合.而电磁场耦合,主要是由于脉动的电压或电流产生的高频电磁波,通过空间向外辐射,对相应的受搔扰体产生的耦合.实际上,每一种耦合方式是不能严格区分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在开关电源中,主功率开关管在很高的电压下,以高频开关方式工作,开关电压及开关电流的接近方波,从频谱分析知,方波信号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该高次谐波的频谱可达方波频率的1000次以上.同时,由于电源变压器的漏电感及分布电容,以及主功率开关器件的工作状态非理想,在高频开或关时,常常产生高频高压的尖峰谐波振荡,该谐波振荡产生的高次谐波,通过开关管与散热器间的分布电容传入内部电路或通过散热器及变压器向空间辐射.用于整流及续流二级管,也是产生高频搔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整流及续流二极管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由于二极管的引线寄生电感、结电容的存在以及反向恢复电流的影响,使之工作在很高的电压及电流变化率下,且产生高频振荡.因整流及续流二极管一般离电源输出线较近,其产生的高频搔扰最容易通过直流输出线传出.通信开关电源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均采用了有源功率因数效正电路.同时,为了提高电路的效率及可靠性,减小功率器件的电应力,大量的采用了软开关技术.其中零电压、零电流或零电流开关技术应用最为广泛.该技术极大的降低了开关器件所产生的电磁搔扰.但是,软开关无损吸收电路,多数利用L、C进行能量转移,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实现能量的单向转换,因而,该谐振电路中的二极管成为电磁搔扰的一大搔扰源.通信开关电源中,一般利用储能电感及电容器,组成L、C滤波电路,实现对差模及共模搔扰信号的滤波,以及交流方波信号转换为平滑的直流信号.由于电感线圈的分布电容,导致了电感线圈的自谐振频率降低,从而使大量的高频搔扰信号穿过电感线圈,沿交流电源线或直流输出线向外传播.滤波电容器,随着搔扰信号频率的上升,由于引线电感的作用,导致电容量及滤波效果不断的下降,直至谐振频率以上时,完全失去电容器的作用而变为感性.不正确的使用滤波电容及引线过长,也是产生电磁搔扰的一个原因.通信开关电源由于功率密度高、智能化程度高,带MCU微处理器,因而,从高至近千伏的电压信号,到低至几伏的电压信号;从高频的数字信号,至低频的模拟信号,电源内部的场分布相当复杂.PCB布线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电源线输入滤波不合理、输入输出电源线布线不合理及CPU、检测电路的设计不合理,均会导致系统工作的不稳定或如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雷击、浪涌及传导搔扰、辐射搔扰及辐射电磁场抗扰性能力的降低.电磁兼容性研究及解决方法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一般运用CISPR16及IEC61000中规定的电磁场检测仪器及各种搔扰信号模拟器、辅助设备,在标准测试场地或实验室内部,通过详尽的测试分析、结合对电路性能的理解与改进来进行分析研究.从电磁兼容性的三要素讲,要解决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减小搔扰源产生的搔扰信号.第二:切断搔扰信号的传播途径.第三,增强受搔扰体的抗搔扰能力.在解决开关电源内部的兼容性时,可以综合运用上述三个方法,以成本效益比及实施的难易性为前提.因而,开关电源产生的对外搔扰,如电源线谐波电流、电源线传导搔扰、电磁场辐射搔扰等,只能用减小搔扰源的方法来解决.一方面,可以增强输入输出滤波电路的设计,改善APFC电路的性能,减小开关管及整流续流二极管的电压电流变化率,采用各种软开关电路拓扑及控制方式等.另一方面,加强机壳的屏蔽效果,改善机壳的缝隙泄漏,并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而对外部的抗搔扰能力,如浪涌、雷击应优化交流输入及直流输出端口的防雷能力,通常,对1.2/50us开路电压及8/20US短路电流的组合雷击波形,因能量较小,采用氧化锌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等的组合方法来解决.对于静电放电,通常在通信端口及控制端口的小信号电路中,采用TVS管及相应的接地保护、加大小信号电路与机壳等的电距离来解决或选用具有抗静电搔扰的器件.快速瞬变信号含有很宽的频谱,很容易以共模的方式传入控制电路内,采用防静电相同的方法并减小共模电感的分布电容、加强输入电路的共模信号滤波(加共模电容或插入损耗型的铁氧体磁环等)来提高系统的抗扰性能.减小开关电源的内部搔扰,实现其自身的电磁兼容性,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意数字电路与模块电路PCB布线的正确分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单点的接地、大电流电路与小电流特别是电流电压取样电路的单点接地以减小共阻搔扰、减小地环的影响、布线时注意相邻线间的间距及信号性质,避免产生串扰、减小高压大电流回路特别是变压器原边与开关管、电源滤波电容回路所包围的面积,减小输出整流回路及续流二极管回路与直流滤波器所包围的面积,减小变压器的漏电、滤波电感的分布电容、运用谐振频率高的滤波电容器等.MCU与液晶显示器的数据线、地址线工作频率较高,是产生辐射发射的主要搔扰源:小信号电路是抗外界搔扰的最薄弱环节,适当的增设提高抗搔扰能力的TVS及高频电容、铁氧体磁珠等元器件,以提高小信号电路的抗搔扰能力;与机壳距离较近的小信号电路,应加适当的绝缘体耐压处理等.功率器件的散热器、主变压器的电磁屏蔽层要适当的接地,综合考滤各种接地措施,有助于提高整机的电磁兼容性.各控制单元间的大面积接地用接地板屏蔽,可以改善开关电源内部工作的稳定性.整流器的机架上,要考虑各整流器间的电磁耦合、整机地线布置、交流输入中线、地线及直流地线、防雷地线间的正确关系、电磁兼容级的正确分配等.开关电源对内、外的搔扰及抗搔扰中,共模信号与开关器件的工作方式、散热器的安装及整机PCB板与机壳的连接有相当复杂的关系,共模信号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转变成差模信号.解决共模搔扰最简单的方法是解决好各电路单元与整机端口、机壳间的问题.整机屏蔽难以实施且成本较高,在无可赖何的情况下才采用该措施.国内通信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改进现状
自YD/T983标准开始起草以来,国内通信电源制造商纷纷开始电磁兼容性的研究.由于电磁兼容性测试仪器、试验场地建设费用很高,且需要有经验的研发人员,很多制造商不能有自己的试验室,对电磁兼容性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YD/T983标准中,抗扰度指标选用了国外标准中较低等级.除雷击浪涌、ESD及EFT指标外,其它抗扰度指标均比较容易达到要求.电磁搔扰指标如传导搔扰及辐射搔扰指标,由于很难满足标准的要求,是目前电磁兼容性研究的热点内容.国内只有极少数的厂家可以完全达到相关的标准的要求.中兴通信建立了自己的电磁兼容性试验室,在通信开关电源研发的初期,就致力于电磁兼容性的研究工作.其通信开关电源的前级运用最先进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加无损吸收电路,后级DC-DC采用零电压零电流(ZVZCS)相移谐振软开关技术或双管正激无损吸收软开关技术,通过专业的电源输入输出滤波器设计及防雷设计,以及对整机的安全性、数字接口电路的抗静电设计及抗快速瞬变脉冲群设计,对整机结构洽到好处的电磁静电设计及抗快速瞬变脉冲群设计,对整机结构洽到好处的电磁屏蔽设计,不仅使整机内部的电磁环境良好,工作稳定,可靠性提高,也使通信开关电源对外的电流谐波、电起伏和闪烁、传导搔扰及辐射搔扰达到或超过CISJPR22标准规定的A级要求.使输入交流电源线能够承受至少±6KV(1.2/50us与8/20us的综合波)浪涌电压搔扰、直流电源线能够承受至少±2KV的浪涌电压;整机外部能够承受至少±8KV的静电放电及3V/M的高频电磁场搔扰,300A/M的工频磁场搔扰.宽广的交流输入电压范围,使整机的电压跌落、电压瞬变及电压短时中断等搔扰过后,开关电源能够正常工作.专业的采集全国各地的电网搔扰电压,均在中兴开关电源上经过验证分析.中兴通信系列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指标,已完全满足并超过了YD/T983-1998《通信开关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中所规定的所有项目的指标,部分产品已通过CE认证及FCC认证中的全部电磁兼容性指标,是真正的环保型通信开关电源.特别适合于移动基站、程控交换设备、IP电话、有线电视等数据通信传输设备以及铁路、水电、火电站等强的电磁场搔扰的场合使用.
第三篇: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技术
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技术 引言
电磁兼容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作为边缘技术,它以电气和无线电技术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并涉及许多新的技术领域,如微波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以及新材料等。电磁兼容技术应用的范围很广,几乎所有现代化工业领域,如电力、通信、交通、航天、军工、计算机和医疗等都必须解决电磁兼容问题。其研究的热点内容主要有:电磁干扰源的特性及其传输特性、电磁干扰的危害效应、电磁干扰的抑制技术、电磁频谱的利用和管理、电磁兼容性标准与规范、电磁兼容性的测量与试验技术、电磁泄漏与静电放电等。
电磁兼容的英文名称为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所谓电磁兼容是指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即它工作中产生的电磁辐射要限制在一定水平内,另外它本身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这便是设备研制中所必须解决的兼容问题。电磁兼容技术涉及的频率范围宽达0 GHz ~400GHz,研究对象除传统设备外,还涉及芯片级,直到各种舰船、航天飞机、洲际导弹甚至整个地球的电磁环境。
电磁兼容三要素是干扰源(骚扰源)、耦合通路和敏感体。切断以上任何一项都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电磁兼容的解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屏蔽、接地和滤波。2 电磁兼容技术名词(1)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者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2)电磁骚扰
电磁骚扰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设备、装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电磁骚扰可引起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它的主要要素有自然和人为的骚扰源、通过公共地线阻抗/内阻的耦合、沿电源线传导的电磁骚扰和辐射干扰等。电子系统受干扰的路径为:经过电源,通过信号线或控制电缆、场渗透,经过天线直接进入;通过电缆耦合,从其他设备来的传导干扰;电子系统内部场耦合;其他设备的辐射干扰;电子设备外部耦合到内部场;宽带发射机天线系统;外部环境场等(3)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是一种明显不传送信息的时变电磁现象,它可能与有用信号叠加或组合。(4)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辐射”一词的含义有时也可引申,将电磁感应现象也包含在内。RFI/EMI可以通过任何一种设备机壳的开口、通风孔、出入口、电缆、测量孔、门框、舱盖、抽屉和面板以及机壳的非理想连接面等进行辐射。RFI/EMI也可由进入敏感设备的导线和电缆进行辐射,任何一个良好的电磁能量辐射器也可以作为良好的接收器。(5)脉冲
脉冲是指在短时间内突变,随后又迅速返回至其初始值的物理量。(6)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电源线上的干扰有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两种方式。共模干扰存在于电源任何一相对大地或电线对大地之间。共模干扰有时也称纵模干扰、不对称干扰或接地干扰。这是载流导体与大地之间的干扰。差模干扰存在于电源相线与中线及相线与相线之间。差模干扰也称常模干扰、横模干扰或对称干扰。这是载流导体之间的干扰。共模干扰提示了干扰是由辐射或串扰耦合到电路中的,而差模干扰则提示了干扰是源于同一条电源电路。通常这两种干扰是同时存在的,由于线路阻抗的不平衡,两种干扰在传输中还会相互转化,所以情况十分复杂。干扰经长距离传输后,差模分量的衰减要比共模大,这是因为线间阻抗与线-地阻抗不同的缘故。出于同一原因,共模干扰在线路传输中还会向邻近空间辐射,而差模则不会,因此共模干扰比差模更容易造成电磁干扰。不同的干扰方式要采取不同的干扰抑制方法才有效。判断干扰方法的简便方法是采用电流探头。电流探头先单独环绕每根导线,得出单根导线的感应值,然后再环绕两根导线(其中一根是地线),探测其感应情况。如感应值是增加的,则线路中干扰电流是共模的;反之则是差模的。(7)抗扰度电平和敏感性电平
抗扰度电平是指将某给定的电磁骚扰施加于某一装置、设备或者系统并使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且保持所需性能等级时的最大骚扰电平。也就是说,超过此电平时该装置、设备或者系统就会出现性能降低。而敏感性电平是指刚刚开始出现性能降低的电平。所以,对某一装置、设备或者系统而言,抗扰度电平与敏感性电平是同一数值。(8)抗扰度裕量
抗扰度裕量是指装备、设备或者系统的抗扰度电平限值与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插值。3 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
开关电源因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开关工作状态下,引起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从整机的电磁性讲,主要有共阻抗耦合、线间耦合、电场耦合、磁场耦合及电磁波耦合几种。共阻耦合主要是骚扰源与受骚扰体在电气上存在的共同阻抗,通过该阻抗使骚扰信号进入受骚扰体。线间耦合主要是产生骚扰电压及骚扰电流的导线或 PCB线因并行布线而产生的相互耦合。电场耦合主要是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感应电场对受骚扰体产生的场耦合。磁场耦合主要是指在大电流的脉冲电源线附近,产生的低频磁场对骚扰对象产生的耦合。电磁场耦合主要是由于脉动的电压或电流产生的高频电磁波通过空间向外辐射,对相应的受骚扰体产生的耦合。实际上,每一种耦合方式是不能严格区分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在开关电源中,主功率开关管在很高的电压下,以高频开关方式工作,开关电压及开关电流均接近方波,从频谱分析知,方波信号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该高次谐波的频谱可达方波频率的1000次以上。同时,由于电源变压器的漏电感及分布电容以及主功率开关器件的工作状态非理想,在高频开或关时,常常产生高频高压的尖峰谐波震荡。该谐波震荡产生的高次谐波,通过开关管与散热器间的分布电容传入内部电路或通过散热器及变压器向空间辐射。用于整流及续流的开关二极管,也是产生高频骚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整流及续流二极管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二极管的引线寄生电感、结电容的存在以及反向恢复电流的影响,使之工作在很高的电压及电流变化率下,且产生高频震荡。整流及续流二极管一般离电源输出线较近,其产生的高频骚扰最容易通过直流输出线传出。开关电源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均采用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同时,为了提高电路的效率及可靠性,减少功率器件的电应力,大量采用了软开关技术。其中零电压、零电流或零电压/零电流开关技术应用最为广泛。该技术极大的降低了开关器件所产生的电磁骚扰。但是,软开关无损吸收电路多数利用L、C进行能量转移,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实现能量的单向转换,因此,该谐振电路中的二极管成为电磁骚扰的一大骚扰源。
开关电源一般利用储能电感及电容器组成L、C滤波电路,实现对差模及共模骚扰信号的滤波。由于电感线圈的分布电容,导致了电感线圈的自谐振频率降低,从而使大量的高频骚扰信号穿过电感线圈,沿交流电源线或直流输出线向外传播。滤波电容器随着骚扰信号频率的上升,引线电感的作用导致电容量及滤波效果不断的下降,甚至导致电容器参数改变,也是产生电磁骚扰的一个原因。4 电磁兼容性的解决方法
从电磁兼容的三要素讲,要解决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减小骚扰源产生的骚扰信号;第二,切断骚扰信号的传播途径;第三,增强受骚扰体的抗骚扰能力。在解决开关电源内部的兼容性时,可以综合利用上述三个方法,以成本效益比及实施的难易性为前提。因而,开关电源产生的对外骚扰,如电源线谐波电流、电源线传导骚扰、电磁场辐射骚扰等只能用减小骚扰源的方法来解决。一方面,可以增强输入/输出滤波电路的设计,改善APFC电路的性能,减小开关管及整流、续流二极管的电压、电流变化率,采用各种软开关电路拓扑及控制方式等;另一方面,加强机壳的屏蔽效果,改善机壳的缝隙泄漏,并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而对外部的抗骚扰能力(如浪涌、雷击)应优化交流电输入及直流输出端口的防雷能力。通常,对1.2/50?s开路电压及8/20?s短路电流的组合雷击波形,因能量较小,通常采用氧化锌压敏电阻与气体方电管等的组合方法来解决。对于静电放电,通常在通信端口及控制端口的小信号电路中,采用TVS管及相应的接地保护、加大小信号电路与机壳等的电距离来解决或选用具有抗静电骚扰的器件。快速瞬变信号含有很宽的频谱,很容易以共模的方式传入控制电路内,采用与防静电相同的方法并减小共模电感的分布电容、加强输入电路的共模信号滤波(加共模电容或插入损耗型的铁氧体磁环等)来提高系统的抗扰性能。
减小开关电源的内部骚扰,实现其自身的电磁兼容性,提高开关电源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注意数字电路与模块电路PCB布线的正确分区;②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电源的去耦;③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单点接地、大电流电路与小电流特别是电流电压取样电路的单点接地以减小共阻骚扰,减小地环地影响,布线时注意相邻线间的间距及信号性质,避免产生串扰,减小输出整流回路及续流二极管回路与支流滤波电路所包围的面积,减小变压器的漏电、滤波电感的分布电容,运用谐振频率高的滤波电容器等。5 滤波器结构
滤波是一种抑制传导干扰的方法。例如,在电源输入端接上滤波器,可以抑制来自电网的噪声对电源本身的侵害,也可以抑制由开关电源产生并向电网反馈的干扰。电源滤波器作为抑制电源线传导干扰的重要单元,在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抑制传输线上的传导干扰,同时对传输线上的辐射发射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在滤波电路中,选用穿心电容、三端电容、铁氧体磁环,能够改善电路的滤波特性。进行适当的设计或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并正确的安装滤波器是抗干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流电输入端加装的电源滤波器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Ld、Cd用于抑制差模噪声,一般取Ld为100 mH-700mH,Cd取1?F-10?F。Lc、Cc用于抑制共模噪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所有电源滤波器都必须接地(厂家特别说明允许不接地的除外),因为滤波器的共模旁路电容必须在接地时才起作用。一般的接地方法是除了将滤波器与金属外壳相接之外,还要用较粗的导线将滤波器外壳与设备的接地点相连。接地阻抗越低,滤波效果越好。滤波器尽量安装在靠近电源入口处。滤波器的输入及输出端要尽量远离,避免干扰信号从输入端直接耦合到输出端。
如在电源输出端加输出滤波器、加装高频电容、加大输出滤波电感的电感量及滤波电容的容量,则可以抑制差模噪声。如果把多个电容并联,则效果会更好。6 EMI滤波器选用与安装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中的4只电容器用了两种不同的下标“x”和“y”,不仅说明了它们在滤波网络中的作用,还表明了它们在滤波网络中的安全等级。无论是选用还是设计EMI滤波器,都要认真的考虑Cx和Cy的安全等级。在实际应用中,Cx电容接在单相电源线的L和N之间,它上面除加有电源额定电压外,还会叠加L和N之间存在的EMI信号峰值电压。因此,要根据EMI滤波器的应用场合和可能存在的EMI信号峰值,正确选用适合安全等级的Cx电容器。Cy电容器是接在电源供电线L、N与金属外壳(E)之间的,对于220V、50Hz电源,它除符合250V峰值电压的耐压要求外,还要求这种电容器在电气和机械性能方面具有足够的安全裕量,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击穿短路现象。7 结语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为了少走弯路和节省时间,应充分考虑并满足抗干扰性的要求,避免在设计完成后去进行抗干扰的补救措施。
第四篇:IGBT模块电磁兼容性设计
IGBT模块电磁兼容性设计
(1)IGBT模块的优化布局
变流器主电路在空间产生的磁场强度随输入、输出母线中通过电流的强弱而变化,同时IGBT模块产生的空间交变电磁场的强度随其两端电压和电流突变的剧烈程度而变化。这些干扰信号很容易耦合到IGBT模块的驱动线上。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使在功率驱动端附近和驱动线一带的空间交变电磁场强度最小,即干扰信号最小。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从滤波电容到IGBT模块的直流连接采用双层镀锡铜板叠加技术。2)输入、输出母线与外部直流输入端和外部交流输出端采用铜条连接。
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减小寄生电感,而且对于IGBT模块产生的空间交变电磁场起到了很好的屏蔽作用。
(2)IGBT模块的接地设计
当IGBT模块的栅极驱动或控制信号与主电流共用一个接地回路时,在开关过渡过程中,由于主电流具有很高的di/dt,功率电路漏电感上有感应电压存在。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电路中应该为“地”电位的各点实际上会处于高于“地电位”几伏的电位上。这个电压会出现在IGBT模块的栅极,从而使IGBT模块有可能误导通。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需要慎重考虑栅极驱动与控制电路的设计。在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下桥臂每个栅极IGBT驱动电路都采用了分离绝缘措施,且各自的电源零线按在IGBT模块的辅助端子上,不与主电流共用电流支路,以消除接地回路噪声问题。2)在功率器件关断期间,使用负的反向偏置电压,以避免噪声干扰。
经过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变流器,在实际运行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技术性能指标,对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变流器所处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带来很多电磁干扰,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是变流器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2)吸收电路设计是变流器电磁兼容设计的难点,由于在功率母线的设计中采用了独特的双层镀锡铜板叠加技术,母线电感足够小,吸收电路只需简单的无感电容即可。3)在设备或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应同时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把电磁兼容的大部分问题解决在设计定型之前,这样可得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
第五篇:高速电路板电磁兼容性分析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高速电路板电磁兼容性分析
系 部:
专业名称: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月 日
高速电路板电磁兼容性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作出了简要的回答,接着引出了在高速电路板中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主要是其产生的原因,重点是电磁干扰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由这些问题给出了高速电路板在电磁兼容性上的设计方法,包含了元器件的放置、去耦电容的放置等基本原则。最后通过对PCBMOD仿真软件的简单介绍使PCB板的EMC问题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帮助下大为简化,使复杂的问题在现实应用中的解决成为可能。
关键词: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干扰(EMI);电磁敏感性(EMS)
High speed circuit boar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alysis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has made the brief reply to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basic concept, then has drawn out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question which exists in the high-speed circuit board, mainly is the reason which it produces, the key point i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ontent,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solution.Has given the high-speed circuit board i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design method by these questions, has contained the primary device laying aside, the decoupling electric capacity laying aside and so on the basic principle.Finally through causes PCB to the PCBMOD simulation software simple introduction the board the EMC question to assist the software in the computer under the help is greatly the simplification, causes the complex question in the reality application solution into possible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Electromagnetic sensitivity(EMS)
目录
引言...............................................................................................................................3 1.电磁兼容性的概念与内容........................................................................................3
1.1电磁兼容的概念.................................................................................................................3 1.2电磁兼容包含的内容.........................................................................................................4
2.高速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4
2.1高速电路板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4 2.2电磁干扰的解决办法.........................................................................................................6
3.PCB板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及方法.......................................................................7
3.1 元器件的放置....................................................................................................................7 3.2 PCB板的叠层布线............................................................................................................8 3.3 去耦电容的放置及使用方法............................................................................................8
4.PCB板的EMC仿真分析........................................................................................8
4.1 EMC仿真介绍..................................................................................................................8 4.2 PCBMOD仿真软件..........................................................................................................9
5.应用单片机设计PCB板........................................................................................10
5.1设计流程...........................................................................................................................10 5.2设计注意事项...................................................................................................................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致谢词.........................................................................................................................14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发展,带动着高速电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体积越来越小,集成度却越来越高,高速、高密度的数字电路设计成为主要发展方向。随着逻辑电路中时钟频率的提高、板上器件数和布线数的不断增加,印制板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数字电路功能的实现和电子设备的质量。
正如前面所说,电路工作频率的越来越高使电路板的EMC问题越来越复杂,现在的CPU的工作时钟频率已经达到4GHz。正因如此,才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高速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尽可能早的发现问题,并实现PCB板的EMC设计所提出的要求,就可以避免产品定型生产之后再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和时间的延误。
1.电磁兼容性的概念与内容
1.1电磁兼容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里,微电子技术已深入到各个领域。由于电子技术中的高频器件占据很大的份额,使人们并不希望见到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磁污染。此外由于工作空间的狭窄,许多电磁能量的辐射体与接受装置不得不现相互为邻,影响到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与效率。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的相关理论。国际电工委员会对电磁兼容性的定义为:EMC是电子设备的一种功能,电子设备在环境中完成其功能,而不产生不能容忍的干扰。电磁兼容性问题已经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包括信息、电工、电子、通信、材料、结构等学科的边缘科学。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是要求多动手实践的一门技术,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只能将理解停留在表面,只有多动手操作,多掌握实践经验才能深入掌握分析的技巧。
1.2电磁兼容包含的内容
根据IEC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一种通俗说法:EMC就是研究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干扰和抗扰度的问题,也就是说所有的电子设备既不要成为一个电磁干扰源,对周围的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又能承受周围电磁环境中从各种途径传输的各种电磁干扰,而保证自身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EMC)=电磁干扰(EMI)+电磁敏感度(EMS)
电磁干扰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任何一个电磁干扰现象的发生都要具备三个要素: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
在电磁兼容理论中,电磁干扰源是指产生电磁干扰的器件、设备、分系统、系统或自然现象。一般说来电磁干扰源分为两大类: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
敏感设备是指对电磁干扰发生响应的系统或设备的总称。要注意许多电器装置既是辐射体又是敏感体,如计算机内部的时钟脉冲频率发生器工作时将泄漏出电磁辐射担当干扰源的角色,但同时又易受到外界的电磁能量的影响而成为敏感体。
耦合途径是指把能量从电磁干扰源耦合到敏感设备上,并引起该设备响应的媒介。一般有两种方式:传导耦合方式和辐射耦合方式。
传导耦合: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因为干扰源与敏感设备之间有明确的连接电路,电磁能量就沿着连接电路从干扰源传输到敏感设备上。
辐射耦合:因为没有具体的连接电路,电磁能量只能以电磁波的方式在空间传播,从干扰源传到敏感设备。
2.高速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
2.1高速电路板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
数字电路中,在系统时钟频率超过50MHz并且工作在这这个频率之上的电路已经占到整个电子系统的三分之一以上,或采用了上升/下降时间少于5ns的器件,就是高速电路,考虑传输线效应和传输延迟。实际上,信号上升沿与下降沿的谐波频率比本身的频率高很多,就导致不能按照理论传输来计算。数字电路 4 的时钟信号包含了大量的谐波分量,因此数字电路的时钟频率就不能看成是PCB布线中的最高频率,从而就为PCB板中通过射频电流提供了先决条件。
又由电磁场基本理论的可知,当PCB印制线中存在射频电流时,电流从电流源流到负载,通过返回路径返回形成闭合回路,就会形成磁场,该磁场又会产生一个辐射磁场,与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类似,电磁场的交互作用实现了射频能量的产生与传播。因为PCB印制线与射频电流返回路径没有完全重合,磁场与返回结构间的磁通耦合就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剩余的射频电流就是在PCB板中引起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如图1所示
图1 高速电路板电磁干扰产生原因
印制电路板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包括高频信号之间的串扰问题,高频信号的电磁辐射问题,高频信号传输的反射问题,其中尤以高频辐射问题最为严重,因为频率越高,印制线、电源线的阻抗就越高,因此就会通过公共阻抗耦合产生干扰,频率增高会使寄生电容容抗减小,就容易发生串扰。
现具体说明如下:
(1)高频器件辐射的电磁干扰,通常情况下,PCB板的工作频率太高,布线布局不合理,没有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就会导致辐射干扰。数据显示产生的干扰噪声是时钟频率的3倍。
(2)系统电源自身的噪声干扰。系统电源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将其寄生的干扰噪声加到电路中,系统中的模拟信号电路很容易受到此类干扰。
(3)大电流驱动电路产生的干扰,电路中大电流开关在动作时会产生电火 5
花干扰。
(4)高频信号之间的串扰,信号在传输线上传输时,因为有电磁耦合,所以对相邻的传输线会产生干扰。对于两条信号之间的耦合问题,主要是信号线之间的互感和互容。
(5)高频信号传输的反射问题,高频信号在传输时,当源端与负载端阻抗不匹配时,就会在终端发生发射,使信号发生变形。
2.2电磁干扰的解决办法
针对高速电路板中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现提供以下解决措施:
(1)尽量选用频率低的芯片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频率越高就越容易成为噪声源,产生的高频噪声就越大,电磁干扰就越强,在设计时,在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频率低的芯片。
(2)选用高精度的稳态电源供电,电源供电时会将寄生的噪声加到电路中,使用稳态电源供电会减少这一类噪声,还要增加电源线的宽度以减少环路电阻。
(3)设计高速PCB板时,信号的走线越短越好,过孔数目最好不要超过2个。
(4)减少信号间的交叉干扰,高频信号传输时,会产生传输线效应(传输线不仅仅作为导线,还会产生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影响信号的传输),导致传输信号的失真,高速数字信号传输时,会干扰与之平行的另一条传输线,这就是信号间的交叉干扰,为此要尽可能的缩短高频器件间的连接线。
(5)PCB板的合理布局结构,布局不当是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所以正确的布局布线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之一。首先是PCB板的尺寸大小,尺寸太大会增加它的成本,降低它的抗噪能力,太小则临近线条容易受到干扰。尽可能将强电信号与弱电信号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用地线将两区域分离,将模拟地与数字地分离,接于电源地,干扰源与敏感器件分离,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的排列在PCB板上,尽量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线。
(6)合理解决电源线和地线连接多造成的电磁干扰,大多数的电磁干扰都是通过地线引入的。地线存在阻抗,地线中流过电流时会产生电压降,因为在地线中有了环路电流、电压降,就产生了地环路干扰。解决方法就是切断地环路,增加地环路阻抗。共用一段地线会产生公共阻抗耦合,解决办法是为每个模块提
供一个公共电位参考点,让每个电路模块的接电线最终汇流与公共电位参考点,由于只有一个参考点,也就没有了公共耦合阻抗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干扰问题。
(7)用去耦电容去除高频噪声,频率越高容抗就越低,将其并联在信号线与地线之间,就能滤除掉高频噪声。将每个芯片都加上一个电容不仅能储存能量,还能旁路掉高频噪声,电容引线不宜过长,引线长了,其感应电感就越大,电容的谐振频率就越低,旁路作用就会减弱。
3.PCB板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及方法
PCB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有很多,这里只简要介绍本文用到的几条比较重要的准则。
①:信号电流环路面积要最小,众所周知所有的电子信号有电压也有电流,信号电流总是要形成闭合回路,把信号电流环路面积设计最小是为了防止信号辐射或耦合至其他电路,PCB设计者要为每个信号电流设计一条回到源头的低阻抗路径;②:不要在连接端口之间放置高频电路,大部分从板上辐射出去和从外界耦合至板上的电磁能量都是从I/O连接端口这个路径。③:控制数字信号的转换时间,时钟信号的高次谐波是产生干扰的重要原因,通过控制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可以很好的衰减高次谐波而不降低信号质量和误码率。④:第一条规则告诉我们信号要有完整的闭合回路而不能存在间隙,如果回路平面出现缝隙会使高频电流通过高阻抗的路径回到源端,这会导致辐射电磁干扰。
基于这四个方面,对高速PCB板的EMI设计作一详细介绍。
3.1 元器件的放置
元器件的放置非常重要,其直接导致信号的流向,应注意的方面很多。
㈠ 时钟发生器的放置
时钟信号为PCB板内的高频信号,所以它的走线应该设计的最短,不能在I/O接口附近。
也不能在例如DC电源这样的内部接口附近,时钟电路不能放置在PCB 7
板的边缘。
㈡ CPU/内存的器件放置
和时钟信号相同,CPU/内存器件也是高频器件所以也不能放置在I/O电路附近,同样也不能放在内部接口附近。
3.2 PCB板的叠层布线
1:高速总线和时钟线是频率最高的走线,所以要最先布线。
2:高速信号线和时钟线要远离I/O的接口处,这在元器件的放置中有所提及,原因也是频率高易产生高频干扰。
3:在高速、高频和大电流流经的区域不能有I/O信号线。
4:在同一叠层或临近层上,时钟线与I/O信号线不要平行或靠近以免发生串扰。
5:时钟区域是高频区域不能有无关的走线穿越,电源分割区域不能有无关的走线穿越是由原则四决定的。
3.3 去耦电容的放置及使用方法
1.符合高速定义的部件必须使用去耦电容。
2.去耦电容的走线越宽越好,这样的走线阻抗越大。3.为集成电路的每一个电源管脚配置一个去耦电容。
4.每一个去耦电容都要通过走线接地,还要保证走线的电感达到最小。5.为了达到第四点中的走线电感最小,可以用两根地线接去耦电容。
4.PCB板的EMC仿真分析
4.1 EMC仿真介绍 PCB板存在的EMC问题:
信号的串扰、反射造成信号的完整性问题 电源/地电压的波动造成电源的完整性问题 电磁场的辐射造成电磁干扰和抗干扰问题
4.2 PCBMOD仿真软件介绍
PCBMOD软件主要适应于计算机、通信领域的PCB和电缆的EMC模拟。支持高速的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或者模数混合信号以及电源的设计,可采用频域和时域两种方法对2D或3D线性传输线模型以及电源/接地问题进行分析。
PCBMOD可用于PCB板的EMC分析,有二维和三维场求解器及高级网络仿真器,功能强大,提供PCB布线设计、器件布局和电源/地优化设计等电磁兼容和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不仅可以直接导入多种PCB布线EDA软件模型(如Protel等软件)还能精确考虑串扰、趋肤效应等问题。其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PCBMOD软件EMC仿真流程
如图所示,首先将PCB板的相关几何尺寸的参数输入到软件中,接着就是 9
在二维或三维场求解器对它进行时域和频域的EMC、EMI问题。在定义完PCB板的激励、负载和相应的内外部端口后对其进行电路网络的分析,这得益于软件内置的CAD设计工具,下一步是电磁辐射的分析,包括电磁干扰和电磁敏感度两个方面的分析,最后观察得到的结果。
PCBMOD可以用在PCB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它包含了ATHOS,Static2D/3D和Stat Mod,对模拟和数字电路都可以分析。ATHOS是一个可视化PCB电路编辑器。Static2D/3D是一个基于BEM(边界元方法)的二维或三维的模拟器,能分析数字电路和高频模拟电路。Stat Mod 是个3D EMC频域模拟程序,它利用了PEEC(部分元等效电路法)数值分析算法。它内置了PCB设计CAD软件。适应于低频模拟电路。
5.应用单片机设计PCB板
5.1设计流程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电路原理图的设计,PCB板的设计,制作软件的编程,以及系统的集成等方面。
①根据需要,首先制定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首先制定出硬件电路图,包括单片机的选择,单片机及扩展的设计,外部设备和接口设计等。
②根据原理图设计PCB板也有一个具体的流程:开始→规划电路板→设置参数→装入网格表及元件的封装→布置元件→自动布线→手工调整→存盘及打印输出→结束。虽然这一过程主要是由Protel99SE完成,但仍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板的布局(2)高低压之间的隔离(3)PCB板的走线(4)印制导线的宽度(5)印制导线的间距(6)印制导线的屏蔽与接地
③根据单片机所支持的指令系统和设计任务的基本要求确定软件的设计内 10
容。为使软件设计工作思路清晰,一般把系统的全部软件工作,划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就能完成一定的功能,每个模块可相互独立,又可通过指令相互联系和调用。
5.2设计注意事项.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涉及到许多问题,要注意的事项很多,这里只简要介绍:
①单片机以及电路所用器件的选择,包括单片机的选择和电路器件的选择两个方面问题。
②PCB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控制噪声源,尽量减小噪声的传播与耦合,尽量减小噪声的吸收
(2)PCB板要合理分区,通常分为3区,即模块电路区(怕干扰)、数字电路区(既怕干扰又产生干扰)、功率驱动区(干扰源)
(3)时钟震荡电路和特殊高速逻辑电路部分用地线圈起来,让周围电场趋近于零
(4)I/O驱动器件功率放大器件应尽量靠近板边设计、靠近引出接插件
(5)单面板和双面板设计中,地线和电源线要尽量粗,信号线的过孔要尽量少
③电路抗干扰问题,其解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电源抗干扰措施
(2)接地问题
(3)输入输出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4)传输线的抗干扰措施
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磁兼容性的概念,高速电路板存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PCB板的设计方法,对高速电路板的EMC仿真作了简要的介绍,最后结合所学单片机内容对PCB板的设计给出了几点意见。此次论文的完成与指导老师的耐心知道息息相关,希望老师能继续严格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何为 杨帆,《电磁兼容原理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郑军奇,《电子产品设计EMC风险评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3] 郑军奇,《EMC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4] 李富同,《高速PCB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及仿真分析》,http://wenku.baidu.com/view/03254e21af45b307e8719748.html,2007年
致谢词:
这次论文能够顺利完成,我得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帮助过我的同学,在这里我要深深的表示我的谢意!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生活的大学同学,因为有了你们,我才能有了一个充实愉快的大学生活,直至论文答辩,直到毕业。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