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必看热点话题——生态环保

时间:2019-05-15 03:4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必看热点话题——生态环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必看热点话题——生态环保》。

第一篇:公务员必看热点话题——生态环保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公务员必看热点话题——生态环保

华图教育 王鑫

申论考察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一体的考察,因此,对于以往考察过的重点,在未来中势必会成为新的考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公务员考试中已经考察过的话题,生态环保。

【关键词】

生态环保 十八大

【热点背景】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十八大报告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温家宝

【考点分析】

一、生态环保中节约型社会是什么涵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八大中提出了节约型社会,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节约型社会必将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代表一个企业形象的重要指标。

二、现阶段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首先,在制度层面上,对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另外,已有的法律在执行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没有专门强度的形式进行好的教育与指导。

其次,在社会中,没有一个很好的环保意识。比如国外中又许多环保委员会或者社会组织自行的对环境进行保护,这可以大大减少政府负担,并且可以第一时间帮助政府解决该问题。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在个体方面,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广大群众或者企业,注重眼前利益,不顾及大局,只想自己赚钱,没想儿孙的环境,观念上存在许多的问题。

三、如何进行新时代的环境保护?

在市民个体层面上,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充分发挥民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对那些浪费和破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要予以揭露和批评,形成强有利的监督声势。

在政府政策规划角度上,应当将节约利用资源设定为基本国策,以凸显国家对该项事业的重视程度和对整个社会的理性引导。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上的,传统模式之路,已不能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带来更新更持久的推动力,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道路。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

在社会其他主体角度上,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华图教育

王鑫

第二篇:新闻传播学 必看热点话题

2008年新闻传播界的六个热点话题(2008-12-26 00:09:59)

标签:杂谈

2008年新闻传播界的六个热点话题

陈力丹

2008年,我国发生了太多的大事,波澜起伏。我国新闻传播业也经受了从未有过的考验,职业水准得到一次很大的提升。本文通过年内六个话题的叙述,大体勾勒这年我国的新闻传播理念的新收获。

话题一:通过3·14拉萨事件和5.12地震报道之比较,我们学会了与国际传媒共处的策略

2008年3.14拉萨暴力事件发生后,西方传媒的报道发生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西方国家对全球权力、资源和利益的竞夺,对中国崛起后世界新秩序的焦虑,压倒了新闻职业和操作层面的客观性原则。因而它们对西藏问题乃至整个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的基本传播框架,有意无意地表现为:意识形态偏见优先于客观报道、利益博弈优先于事实表达。而从“5.12”四川地震的国际舆论走向看,西方媒体阶段性改变了拉萨“3.14”事件报道中的显性对立基调,转向人道主义和普世主义框架。鉴于这种情形,我国也学会了与国际传媒共处的两方面策略:

首先,注重利用不同文明体系中价值判断的共同点。汶川5.12地震发生后,西方传媒关于地震的报道,总体上是客观的。它们原有的对中国的偏见几天内不可能发生变化,原因在于地震导致生命灾难这个话题触动了东西方民族价值观的共同点。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地震灾难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关爱,对人的尊重,让西方媒体在新闻事实与价值判断之间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报道。中国政府允许众多外媒进入灾区实地采访,他们的报道西方读者容易接受,比中国媒体自我宣传更具说服力。5月24日,温家宝在映秀镇对外国记者说:“地震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灾害,而且是人类的灾害”,“我们欢迎世界各国记者前来采访,我们相信你们会用记者的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报道灾情和我们所做的工作。”这里既展现出中国政府对国际新闻界的开放态度,也强调了我方对其职业道德的严肃要求,而我方要求的提出,恰恰基于东西方文明共同的价值判断,这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智慧输出我方的“价值议程”。“价值议程”的输出,需要对一时一事的叙述进行战略化的提升和持久的延展,服务于一国价值信念的凝结、表达和扩散,一方面承载本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一方面也要映射超越具体差异的普世价值。我们在批驳西方传媒歪曲报道

3.14事件的同时,也要着眼于与目标国家建立持久的国家层面和传媒层面的关系,需要研究西方传媒的结构和运行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作用与影响,清晰认识与西方传媒相处共

生的环境特点,掌握其传播影响力施放的机遇、渠道、形式和特点,以制定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信息环境和国际舆论环境。

话题二:通过5·12汶川地震报道,我国传媒迅速反映、信息公开的理念得到彰显汶川地震发生在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生效之后。除了报道快速、及时以外,信息的公开也是这次地震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与以往强化信息控制的做法有所不同,地震发生后的很短时间内,管理层和媒体顺应了信息公开的世界潮流,新闻报道迅速出击,接下来就是全球都予以关注的情形:我们的各路媒体向灾区进发,派出了记者,几乎所有重要的灾区场景都被报道。国务院每天公布关于震灾的伤亡数字、救援进展等各方面的情况,民众可以通过媒体随时获得有关灾区的各种信息。这次关于地震的报道,媒体总体上的反应迅速,信息公开程度较高;内容之丰富和全面,展现人性的深刻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由于我们的信息发布及时而详尽,境外媒体的报道的信息源多数来自中国传媒,因而我们掌握了报道基调。

大量媒体记者冒着危险赶赴灾区,第一时间为公众提供信息,这为减少消息的不确定性、减少谣言,帮助全国人民建立信息、凝聚力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媒体的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正面效果。《国际先驱论坛报》承认:“中国对地震的回应异常公开”。信息开放的主控者是政府,因而也有利于政府掌握话语权。地震期间的大规模报道,展现了媒体报道理念的提升和运作机制的成熟,这些将沉淀为传媒发展的制度经验和精神财富,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媒体报道的重点使全国人民把心绪集中到对人、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方面。这次灾害报道中,灾害的受害者和救助的主要力量都是普通人,从老百姓到战士,他们真正成为报道的主角。数万人的死只是一个数字,而一个具体生命的陨没,则会深深地震撼着人心。正是传媒大量报道的一个个具体的显现人性的场景,使我们感同身受,激发起全民族的凝聚力。这种转变还体现在领导人活动的相关报道上。不只报道领导人对灾区人民的慰问,更报道他们所流露的真性情。主流传媒开始突出事件本身,领导人活动的新闻则相对低调。这个变化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

话题三:胡锦涛总书记6.20讲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访问人民日报社时发表重要讲话,在3200多字的讲话中,“党性”出现1次,“喉舌”没有出现;“舆论导向” 出现5次,而 “舆论引导”出现了9次,“引导”出现了14次,“疏导”出现1次。讲话表现出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使用新闻传播学术语。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是他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2003年12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月在解放军报的讲话以来,又一次集中对党的新闻和宣传工作的理论阐发。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很多新提法、新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2002年指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历任主要领导人首次谈到“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这一次,他进一步明确为“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他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再现了马克思165年前表达的思想。1843年马克思写道: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

接着胡锦涛谈到如何按照规律办事的具体步骤:“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这些,本来就是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舆论导向与反映民意并提。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十七大报告一脉相承,关于传媒的职责总是两面说:“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显然,根据胡锦涛的要求,“舆论导向”和表达民意的位置是并列关系。他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亦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之举,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在这里,党和人民联系的模式,显然已经从原来的“党→媒体→人民群众”变成了“党的领导人⇆网民”,信息变成了个体间水平的互动。“网民”(Netizen)这个词的本义是“网络公民”,至少理论上每位“网民”在网络上是权利平等的公民。因此,胡锦涛倡导党的领导干部“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际上已把建设公民社会的意思包含在里面了。

第三,信息公开政策“形成制度长期坚持”。胡锦涛总书记说,中国政府因及时公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显然,我国最高层已经认识到,对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只要坚持公开透明的态度就能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反之则容易陷入被动。6月底发生的贵州瓮安群体暴力事件,传媒在初期不适应之后,开始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及时公开各方面信息,事件因而得到了妥善处理。

话题四:通过奥运报道,我国传媒总体上经受了信息开放的考验

北京奥运会报道,规模之宏大,事项之复杂,是我国传媒不曾经历的。各传媒充分利用地域或人缘的优势,把奥运报道算是做到了各自水准的极致,创造了各自的最佳状态。这次奥运报道的信息开放总体说不错,我国经受了信息开放的考验。如此大的赛事,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没有什么奇怪的。传媒报道奥运,同报道其他事实一样,客观报道是基本职责,即使发生的事实不令人愉快。

奥运开幕前夕,北京奥运中心区发售鸟巢、水立方等场馆门票。采访的香港媒体记者与警方发生冲突,记者的摄像机受损,一个香港记者踢伤执勤警察。香港记者协会等多个新闻组织对事件表示遗憾和愤慨,他们认为警方执法人员的行为违反了北京作出“境外记者可以自由采访”的承诺,要求中国公安部和北京奥组委公开解释。我方及时做出表态,承认管理

不善,对警察进行社会公关教育,学会与记者文明地打交道,不允许说“不许”。类似事件我们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了几起,因而外媒关于北京奥运的报道,正面报道54%,负面报道11.3%。这在外媒来说,是罕见的高正面率。

数万国外记者在北京聚集,把中国的面貌,中国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等等,不仅仅是奥运会,规模化地反映给全世界,确实让世界的老百姓看到了一个与过去传媒报道所有不同的中国。那时国外人谈自己观感,有一个经常用到的一个词:中国很努力,中国很尽心。我们成功地通过奥运会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不过,我国传媒奥运会报道量的过大和过分集中,也需要克制。有人做过调查,雅典奥运会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大报纸,关于奥运会的报道只占整个篇幅的百分之十几,不超过15%,哪怕是开闭幕式,哪怕是他们的运动成绩最高潮的时候,也不超过15%。反观我国的传媒,奥运会期间的报道基本占到篇幅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奥运会并不是中国人生活的全部,尽管它在中国举行,它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但是传媒要清醒,我国的传媒对市民兴趣的反映这次有点过度。

话题五:“蛆柑事件”,让我们思考大众传媒与新媒体人际传播的关系

2008年10月发生的四川广元柑蛆事件,给我们一个机会来考察大众传媒报道与新媒体人际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现代信息社会形成的迥异的传播效果。

2008年10月4日,《华西都市报》以三分之一版的篇幅刊发了《好可惜!万吨柑橘长蛆被深埋》一文,详述四川广元旺苍县嘉川镇鸡鸣山果园发现大实蝇(俗称柑蛆)疫情,当地政府出资300万元统一收购,然后深埋、消毒,进行了无公害化处理。第二天发表跟踪报道《误食“柑蛆”莫慌!人体不会有大碍》。这些消息发表后,部分传统媒体加以转载,媒体报道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社会关注。

10月20日,网易论坛上出现帖子《柑蛆(大实蝇)疫区看来只是四川广元》。发帖网友强调:“有新闻写了这件事情,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大家还是注意一下吧。”各大论坛社区纷纷转载,很快促使“告诉家人和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请转发给每个你关心的人”这条短信的疯狂转发。这条短信讲述的事实基本是真实的,但是却导致全国柑橘市场急速萎缩。大众传媒报道广元柑蛆事件,并没有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最终引发全国性变动的是公众通过新媒体进一步传播这一事件。

根据“小世界网络传播”理论,如果以网易论坛中的帖子作为起点来推算,在10月20日发帖当天,有3935人通过浏览该帖知晓“柑蛆”事件。假设在一天的时间里,这些消息源会与其人际传播网络中的所有人进行一次人际沟通,沟通中有60%的人会谈到“柑蛆”事件,则在10月21日,就会有70,948人知晓该事件。假设70,948人中的40%又会成为扩大的消息源,继续传播该事件。依此类推,到第六天,这些与“柑蛆”有关的信息通过新媒体相传,就能被13亿多人知晓。虽然这只是估算,并非严谨的数学论证,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信息通过新媒体进行的人际传播速度,具有病毒传播的倍增效应。即使传播的内容基本属实,但混杂着恐慌、关切等各种情绪,也足以导致公众在一定时间内对任何柑橘加以抵制,造成全国柑橘市场滞销的客观结果。

通过“柑蛆”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媒体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有时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不会直接导致相关舆论的生成,而是通过各种新媒体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被继续传播,附带上情感和倾向,从而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尤其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局部事件的新闻,这类信息关涉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形下,加上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可能很多身在其中的当事人也无法料到最终的结果。

这种情形已经愈来愈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结果不会像传统传媒的“舆论监督”那样可以控制,可能伤及无辜。因此,研究这种情形下可能的社会心理机制,防范可能带来的过大杀伤力,是我们的一个新课题。

话题六:山西“封口费”事件再次引发关注新闻职业伦理规范意识

2008年11月,山西矿难“封口费”事件被揭露。除了这类记者直接索取非法利益外,地震报道中出现为抢镜头而不顾人的生命、报道侵犯当事人隐私等等事情,也说明我国新闻界职业道德和规范的不健全。因此,新闻职业伦理规范问题,这一年多次引发社会关注。例如采访中司空见惯的“车马费”问题,一位在中央级媒体工作了15年的老记者说:一些部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都会有车马费,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潜规则。朋友说,不拿车马费就是砸对方的场子。有一次我说不要,别人说你先拿着,出去扔了都可以,因为你不要别人就没法要,这是一种群体的规则。怎么办?我过去多次,以对方的名义,当然是在让对方知晓的情况下,把钱转给希望工程,这是我过去经常做的一件事。我觉得面对着一个群体都很奉行的潜规则,个人的抗争是很无奈、很无力的。

谈到职业理想时他说:其实我所处的媒体和我周围的人中,有一些人是把新闻当成理想来做的。这部分人的表现,在业界评价相对高一些。但是大部分的新闻工作者还是把这个职业当成一个饭碗、一个谋生手段,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为了吸引眼球,编造夸大事实或者为商业利益代言的种种情况。记得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个老记者对一个年轻记者说,当你的工作、你的报道需要面对亿万双眼睛的时候,当记者就不该仅仅成为你的谋生手段。根据我主持的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我国新闻职业规范研究”的深度访谈和观察日记,尽管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同时也看到改善这种情形的希望,希望孕育在一批有理想的新闻人身上,例如上面这位老记者,寄托在中国社会逐步转型后社会法治意识的改善上。

从观察和深访的结果看,具有坚定的新闻理想并能在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环境中坚守这份理想的新闻工作者,并不占多数,这也是任何群体中都存在的“二八”效应。相对于这些人,大多数新闻从业者身处理想和现实的困惑与矛盾中,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还发现,具有理想和坚持信念的新闻工作者的人数虽然并不多,但是他们在新闻界的影响力却是很大的。不同类型的媒体工作的新闻从业者,谈及他们所尊敬的新闻人和传媒时,呈现高度一致的结果。这说明,尽管很多职业规范在现实中未必人人都能遵守,但具有职业理想的新闻工作者和履行职责的传媒,依然是整个新闻界尊敬和向往的对象。

有意思的是,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从事调查性报道、专职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他们的自律通常很严,努力从自身做起,来改善现实中的某些不足。而多数新闻工作者从外部因素上找寻新闻职业水准不高的原因,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实践中的某些不符合职业违规的行为。然而,无论是少数坚持职业理想的记者还是多数普通新闻从业者,他们都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抱有乐观的态度,并认为随着社会在政治文明、法治建设、市场经济规范、人民素质提高等方方面面的进步,随着新闻环境的逐渐开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塑性很强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能够激发出潜在的素质,中国新闻职业的水平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2008年,我们看到媒体与信息开放的社会一起成长。这是直面国际传媒、话语权激烈争夺并期待走出重围的一年,我国的信息公开政策也因此迈出了关键一步。看来,患难之时我们的自信心较强;而感觉良好之时,反而容易走回信息封闭的老路。因此,巩固5.12报道开创的信息公开的新传统,理论上坚决贯彻6.20胡锦涛讲话精神,是未来传媒的发展之路。

第三篇: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郭美美事件”真相应该公布吗

郭美美事件已经成为红会迈不过去的一道坎。24日,一则“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调查”的新闻,再次将红会推上风口浪尖。但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日前澄清,截至目前,红十字会没有任何人说要重查郭美美事件,此前是“乌龙报道”。不过,他同时又表示,红会社监委是独立第三方,是否重查郭美美,将由他们按民主决策程序独立决定,红会并无权干涉。

时事热点新闻链接

在当下中国红会面临着严重信任危机的尴尬困境下,不仅有必要彻查“郭美美事件”,同时,也必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真正确保爱心款项阳光透明运行,唯有如此,才是对公众行善热情的最好鼓舞。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红十字会就在其微博发布赈灾信息,但微博网友并不买账,内容为“滚”的回复占据屏幕,而这也倒逼红会必须要转变作风,真正管理并使用好凝聚着公众爱心的每一笔善款,从而切实让公益慈善机构成为值得公众信赖的“爱心平台”。

按理说,公益慈善管理机构应当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当好爱心与善举的“传递者”,从而把公众的爱心款物捐赠给需要帮扶的人们。然而,让公众痛心的是,近年来,一些公益慈善管理部门频繁曝出各种丑闻„„无论是拿着公众捐赠的爱心款项奢华消费,还是爱心物资长期被闲置等,以及在社会在引发强烈反响的 “郭美美事件”等,都极大程度地挫伤了公众的善心。试想,当公众的爱心款项被少数人用于奢华消费时,又有多少公众肯于心甘情愿地通过公益慈善组织来奉献爱心呢? 另外,这些年来,关于公益慈善信息公开透阳运行的呼声一直未曾停歇,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公益慈善机构无法给公众一本“明白账”。我们清楚,尊老爱幼、敬老爱老、乐于助人等,都可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一些关于老年朋友在街头摔倒路人“袖手旁观”的消息,也总是能够看到有的小偷在公交车上等公共场所为非所歹的新闻,难道是公众的公德心缺失了吗?我想未必,只是,当公众好心好意去搀起倒地的老人时,却遭到对方的讹诈,这样一来,势必会极大地挫伤公众行善的热情与积极性。

时事热点思考 试想,当见义勇为者为救助他人而不幸负伤,而获得救助者连一声起码的谢谢都不说便扬长而去,那么,怎能不让见义勇为者感到寒心呢?如此情形,也难免会挫伤公众行善的热情。作为公益慈善管理机构来说,本应当不折不扣地传递好爱心的“接力棒”,真正把公众的爱心款项用到需要救助的地方,真正为那些需要帮扶的人们送上雪中送炭般的关怀。可是,当公众的爱心款项无法真正实现阳光透明运行,在其背后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黑幕,而这也必然会让公众的行善热情降低„„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劣质新华字典

政府采购这个市场经济时代的大客户,应该成为维护正当竞争、公平交易的关键力量而不是相反,加大对于各级财政开支项目执行过程的公开和社会监管,势在必行。一本突击印发、不写编者、也不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字典”,内容差错率远超国家规定,用普通纸张而非辞典专用纸印刷,价格却远高于正版书市场价格,竟然能够在短短4个月间,发行到380万册。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这是一笔多么轻松好赚的大生意!中央财政下拨资金,为全国1.2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每人免费配发一本《新华字典》。没想到,这样一项文化惠民的好政策,到了一些地方的执行者手里,竟被当成了一个中饱私囊、赚钱牟利的良机,念歪了经——“私囊”者,非单指个人,也包括某些行业、某些地方部门的私欲。

在一些垄断行业及地方,无视市场规则,将本该公开透明的竞争、招标程序变成不受监督约束的走过场,利用手中权力为特定企业、部门牟取超额利润,已经惯而成习,不仅让政府采购价高质低成了常见事,有时还会成为隔断中央惠民政策泽被基层百姓的可怕“梗阻”。

当这种“梗阻”发生在文化教育领域时,更教人忍无可忍。在湖北省,这本让人耻于标注书名号的偷梁换柱版“学生新华字典”,在被媒体曝光为盗版、伪劣品之前,320万册已经发到农村中小学生手里,还有 60万册在加速印制发放的进程中。据媒体报道,中央财政下拨该省的经费为6608万元,免费领取字典的学生应有470万,但实际发放的字典数量为380万册,且不论从上报到实际之间的90万学生人数差额是怎么出现的,单按每本比正版新华字典还高6元的政府采购价计算,380万发行数,也足以让出版商年终的利润成绩单更好看。

利润好看,却是民族与社会的文化之羞。一本匆忙炮制、错误百出的伪劣字典,能够高价“完胜”已成大众工具书经典的正版《新华字典》,其原因要么是当地政府采购招投标审核程序存在漏洞,要么就是教育部门和新华书店、出版社一些“文化把关人”有目瞽神茫之缺陷,失了对于文化、教育的敬重之心,也不以误导别人家孩子为意。

用突击编写的自家字典替代《新华字典》发给学生的,绝非湖北一地;走了招投标程序而不能为财政支出集中采购“物有所值”的,也绝非高价买盗版字典这一例。政府采购这个市场经济时代的大客户,应该成为维护正当竞争、公平交易的关键力量而不是相反,加大对于各级财政开支项目执行过程的公开和社会监管,势在必行。

面试热点思考

新华字典作为学生理解文字的基础,如果谬误连连,必将误人子弟,对中国的未来,广大青少年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于出版发行而言,文化事业变文化产业,一字之差,绝不能革掉了文化。一味依赖教辅利润或靠垄断保护赚钱,满足于暗箱公关、粗制滥造获暴利的模式,只能收获产业的虚胖,损害的却是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和民族文化的根基和未来。如何不为鼻底一点金钱私利而做劣币驱良币的短视行为,不仅靠制度的严查严管,也有赖于“把关人”无可推诿的文化自觉——如果这一群体都不能做到,还能求诸谁?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打拐”首次“打买”具有里程碑意义

日前,河南省林州市人民法院对一起团伙拐卖儿童案件做出判决,拐卖主犯被判处13年徒刑。引人注意的是,被拐孩子的买家同样被判刑,这在河南省尚属首次。(4月28日中广网)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河南打击人口拐卖犯罪,首次对被拐人口买家判刑,具有里程碑似的现实意义。必须“卖买”一起打,“打拐”才有真成效,才能震慑拐卖儿童的违法罪犯行为.在以前的司法实践中,如果对买来的被拐儿童没有虐待行为,或没有阻碍解救行动的,往往不追究买主的刑事责任,以批评教育为主。正是这样的 “纵容”,导致拐卖儿童行为猖獗。长期以来,打击拐卖人口的行动,多数仍集中在对“拐”和“卖”的制裁上,对于人口的“买家”,却很少涉及,这也是拐卖现象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打拐”应该涉及到各个环节,比如,有拐骗、绑架、中转等行为之一,又以出卖为目的的,都应该构成犯罪。由于对买主打击力度小,甚至根本没有打击,才导致了拐卖市场打而不绝。众所周知,没有收买就没办法形成交易,“打拐”不能局限于“打卖”或“打买”任何一方,必须两方同时打,才能打出威力、打出成效、打出儿童的安全感、打出群众的满意度、打出社会的和谐。

当然,“打卖”和“打买”一起打,还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为此,无论是《刑法》还是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都应该进行适当修改——其中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应改为“要追究刑事责任”。当然,在《刑法》和《意见》尚未作出修改前,法官更应该拿捏好“可以”这个分寸——既然有“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当然就有“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法官应该充分用好“酌量裁定权”。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打拐既打“卖方”,也打击“买方”,既节制了源头上拐卖的产生,也节制了买方购买需求,通过两方面的有效节制,能在打拐上取得更理想的效果,让处在弱势地位的妇女儿童得到更好的保护,能有效减少拐卖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河南省高院刑四庭审判长袁小钢表示,下一步会对买售行为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比如,阻碍公安机关解救的,收买过又再次收买,让收买的妇女儿童从事乞讨、卖淫,盗窃其他非法活动的收买,更是打击的重点。这些做法无疑值得借鉴和推广。河南首次对收买被拐儿童一方进行量刑,既表明了法院“打拐”既 “打卖”又“打买”的决心,也让人民看到了“打拐”行动的希望。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对驾照“买分卖分”你怎么看? 对驾照“买分卖分”就该“零容忍”

公安部日前已经实行新的交通违法处理规定,一辆车最多只能接受3个驾驶本处理违法行为,一个驾驶本最多为3辆车处理违法行为。针对有媒体报道“公安部允许‘1个驾驶本最多为3辆车处理违法行为’”,公安部交管局指出,该说法系个别媒体误读。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强调,禁止任何人出卖或购买交通违法记分,对“买分卖分”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交通法规从严,对于广大驾驶员和行人都是一件好事。时下,在许多城市,“代办销分”已经成为一个流行产业。每一分,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这些做法看起来不过是买卖双方你情我愿的“双赢”,实质上却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驾照分数买卖替一些驾驶员“销分”,其实质无异于“销赃”或是“抹白”。说白了,就是“花钱摆平”。

附着在驾照上的分数买卖,使违法行为逃避惩戒,容易助长违法违章驾驶行为。如果担心违章扣分,老老实实按章开车就好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对于驾驶员来说,这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公安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表态,就是要让所有的驾驶员形成这样一种正常的守法之心,以此来构建公共交通领域的安全警戒。

对于驾证的使用以及对违章的处理,就该严格到“零容忍”的地步。法律从来都不应该以人情下菜,法律要做的只是在立法和执法层面保持一个准度,并以此来构建社会的运行秩序。驾照上的分数,从来都不是“没扣光就可惜”。相反,驾照从来都不应该成为“削峰填谷”的销分工具。驾照,作为一个公民驾驶资格的凭证,是一个人驾驶资格是否具备、驾驶行为是否文明的证明。

从证件本身的使用特性来讲,驾证本来就是一人一本。驾驶证的使用,本该有“不外借”的原则要求。虽然驾驶员可以驾驶不同的车辆,但是如果驾驶员自己的违章达到了一定的分数,说明这个驾驶员不能很好地遵守交通秩序,必须对他的行为进行限制。

面试热点思考

驾照分数买卖,容易滋生公路上不怕违章的“特权车”,对公路使用上的平等权是一种挑战。试想,一个不怕违章的司机行驶在马路上,是对公众安全及其自身安全的一种不在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很多的交通安全隐患。如果一旦因为“大胆违章”造成车祸,也会对社会财产造成很大的伤害。

公共交通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指望用他人的驾证,为自己的驾驶陋习与违章行为埋单,本身就暗含对违章的侥幸心理。开车,就是要实实在在。这不仅仅是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安全考虑,更是为整个社会的公共交通安全所考虑。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奢侈品的“肮脏秘密”是如何炼成的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等措施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牛气冲天的奢侈品行情明显下挫,一些品牌也暂时放缓在中国的拓展计划。(5月1日《人民日报》)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有个“肮脏秘密”:中国人已经成为它们最好的顾客,但它们却一直多收中国人的钱。目前国内奢侈品价格平均比法国高72%、比美国高51%、比香港高45%左右„„媒体将这一看似有悖公平的现象描述为国际奢侈品牌的“肮脏秘密”,笔者并不以为然。事实就是,高税率是导致进口奢侈品价格高的一个关键要素,奢侈品牌多收中国人的钱很大程度上是将税费分担到了消费者头上。只是,我们与其鞭笞奢侈品价格的“肮脏”,不如探究一下缘何很多人面对“内高外低”的价格却仍“偏往虎山行”。

面试热点思考

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炫耀性消费心理作怪。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报告指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本身并不具备追求奢华的经济能力。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个人财富的4%,但中国的一些消费者却用40%甚至更大的比例去购买奢侈品。

二是“公款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不正常。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在公款消费管理粗放的背景下,部分人直接动用公款购买奢侈品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被动消费”,正所谓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一位温州商人就告诉记者,他一年买的奢侈品牌皮包有几十个,大多送官员。这种“被动消费”实则一种将公权转为隐形公款消费的腐败行为。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畸高不是个单纯的经济现象,它一方面与中国社会心态浮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给中国严峻的反腐形势提了个醒.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让诚恳劳动者体面有尊严

导读:又到“五一”国际劳动节,人们再次聚焦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今年是我国劳动法颁布实施第18年。将法律规定与现实对照,一些早有明确规定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条款,在实际执行中却常常被削弱、变形甚至“忽略”,结果是让劳动变得很不体面。比如,“加班”变“值班”,补偿工资“躲猫猫”;少缴、漏缴社保金,职工救命钱缩水;女职工怀孕要提前“申请”,产假未完被迫上班;少了劳动合同,工伤认定难等等。(4月30日新华网)

时事热点新闻链接

劳动,是个最美丽的字眼。自古以来,不分国界,不分民族,“劳动最光荣”这种观念永远是一曲最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天地之间。是的,劳动创造了一切,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离不开人们的辛勤劳动。

但是,千百年来,为了追求劳动的价值,为了让劳动焕发出耀眼的光亮,为了让劳动成

为推动历史的唯一动力和源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懈奋斗,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必须承认,自从有了国家有了阶级,有了剥削和压迫,劳动就变得复杂起来,有的在皮鞭下劳动,有的在屈辱中劳动,有的在欺骗中劳动,有的在死亡中劳动。为了掠夺劳动果实,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成为主要方式,有人的地方,就有无比残酷的战场,刀光剑影,悲歌不断,文明也在时断时续中成为自然界的绝唱。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劳动的美丽再次在地球村里重现。这种重现,是跟社会制度紧密关联的。当下的意识形态里,大约就剩两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从阵营的大小来看,社会主义阵营只剩下五六个。中国是老大哥,但我们的名称是“社会主义特色国家”。也的确,相当富有特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国富民强,大国显现,经济规模竟然全球老二,这是令人自豪的事情。更自豪地是,国家的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已经在国家层面开始建设,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力。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欧美的文明始终是正视的,是学习的,是不回避的,这种“特色”极具生命力。比如劳动,我们必须承认在西方已经并正在绽放出鼓舞人的奇葩,劳动者的权利、权益,在西方受到的保护程度的确得益于社会制度的高度完善。而我们,因为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疑还有不小的差距,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无论是“加班”变“值班”,补偿工资“躲猫猫”,还是少缴、漏缴社保金,职工救命钱缩水,抑或女职工怀孕要提前“申请”,产假未完被迫上班,甚至劳动合同的制约意识淡薄等等,都让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权力尊重大大缩水,现实生活中不断滋生不幸福甚至是悲剧的事件,劳动很不体面。例子不胜枚举,讨薪路上的跳楼秀,打工者主张权利的无力感,加班加点的苦痛和无奈,都像路上石子一样硌得人心不舒服。

“五一”前夕,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这话说得多好啊,照着做,“中国梦”必定不期而至。

时事热点思考

让诚恳劳动者体面有尊严,被主席提到,这是一个看是简单,实现起来却需要时间的事情。要实现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在劳动中享受,动法规规定的权利,拿到加班工资,享受社保,不在“开胸验肺”等,就需要更加健全的劳动法规监管体制的建立。重要的是有关监管部门,认真落实自己的监管职责,对违法者做到“违法必究”,才能从源头上惩治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的不公,让劳动者有尊严,并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面的生活下去。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生产地沟油可判死刑说明什么

最高法、最高检近日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提出了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标准,统一了新型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意见,根据《解释》,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行为最高可判死刑。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的突出,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在这个有毒有害食品横行的“乱世”,“死刑”这种重典的使用,必将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好转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消息一出,立刻引来网民叫好,有网友表示“终于盼来这一天”,认为只有这样的“重典”,才能震慑唯利是图的“黑心”商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的疏漏和法律的不完善,大肆生产和销售有毒食品,给民众身体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要让民众远离有毒食品的侵害,除了要加强监管,加大法律震慑力度无疑是一招好棋。

震慑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是一把“杀手锏”。此前,“酒驾入刑”让“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渐成社会共识,此次《解释》对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重拳出击,也让人拭目以待。当然,要震慑不法商贩,遏制地沟油泛滥的趋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真正消灭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除了法律要到位,相关部门还须进一步严格执法、加强监管。

近年来,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政府部门的打击行动从未停止,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却依然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法律如果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是无法根本改变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不法分子“无利不起早”,只要冒险的收益大于风险,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不撞南墙不回头”。

面试热点思考

监管和惩罚是整治视频安全问题的重拳,只有加强监管,并在食品安全问题冒头的时候就依法处罚,甚至让违法犯罪人“被判死刑”,让食品安全违法人付出比侥幸盈利的数倍甚至几十倍的成本代价,让他们在食品安全违法道路上知难而退。解决好多头监管之后,是否应该对监管主体做一个明确的责任认定机制,让监管机构更加积极的履行自己的职务。

正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所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2011年— 2012年两年间查办了食品安全领域渎职犯罪311件。”事实告诉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一些官员玩忽职守,甚至包庇、袒护犯罪分子的行为值得警惕,这些 “把关人”的缺位、甚至蛇鼠一窝,不仅为不法分子生产有毒食品大开方便之门,更从根本上架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设计。

此次《解释》的出台,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编织了一张严密的法网,但要从根本上扭转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还需监管部门更加“给力”。监管部门唯有苦练内功,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监管队伍,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严格执法,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待,最终打赢食品安全这场“战役”。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行人闯红灯解决思路

“行人闯红灯成因复杂,一味指责行人有失偏颇。”清华大学交通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石京认为,行人闯红灯,除了自身原因外,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人流量较大时,绿灯时间短、右转车辆放行、地下通道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给行人过马路带来许多困难。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石京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道路越修越宽,导致红黄绿信号灯的周期越来越长。一般认为120秒以内的周期才算合理,但目前很多路口都超过了这个时间。为保证直行、左转、右转车辆快速行驶,行人绿灯时间被随意压缩。人们等得着急,车辆越积越多,这无疑加剧了闯红灯现象。

石京认为,马路宽了,行人过马路用时就会变长。“在绿灯亮起时过马路,还要避开右转车辆,走到马路中间时已经变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想必这种情况大部分行人都曾经历过。”

另外,由于设计不合理,一些城市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城市立体过街设施使用率较低,增加了平面路口的交通量。“如果过街天桥远离路口,走天桥过马路太费劲。行人就会宁愿在路口闯红灯,也不愿意走天桥。”

中国式过马路该如何破解?石京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科学规划行人过马路信号灯。可以借鉴国外多段式信号灯,并在路中央设置安全岛。

此外,一些行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应考虑红灯亮时禁止车辆右转,“这是因为,在行人绿灯通过马路时,左侧右转车辆抢行不仅会给行人安全造成风险,更加剧了交通拥堵。”

第三,地下空间在改善交通方面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特别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地区,要坚持从方便行人的角度规划建设更多地下通道。“很多基础研究表明,只有从人们的行为需求出发去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才能提高使用率。”成 慧 王 丹

面试热点思考

行人闯红灯固然有习惯因素,也不乏盲目从众心理,但是甘愿冒着“生命危险”闯红灯,也透露出许多的无奈。这些都反映出了,道路运行中重机动车,轻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管理初衷。如果能在硬件上更多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道路通行权利予以更多的关注,闯红灯现象将得到大大的环节。

这些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增加红绿灯时间,足够行人通过马路,增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这些措施的目的,既能保障行人的安全,也能保障机动车更顺畅的通行。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标准“打架”搅浑了瓶装水

中国瓶装饮用水的国标中,水质指标仅有20项,相比之下,自来水的标准中水质指标有106项。中国瓶装水标准滞后,测菌仍然按前苏联的标准。地方瓶装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大多都有企业的参与。(5月2日《新京报》)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近些天,小小瓶装水酿出质量大**。其实,与某些品牌的质量隐患相比,瓶装水行业最根本的隐患在于标准的混乱,标准体系混乱,又岂能期望水质澄清?

标准混乱的表现之一是层级复杂,最高级别是国家标准,其次是各地方标准,最后还有各企业标准。标准混乱的表现之二是花样繁多,现行饮用水国家标准有5个,涉及瓶装水的国家标准就有4个,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种类之多则数不胜数。作为瓶装水生产和质量监管的法规,行业标准必须让企业“规定动作”到位,让监管部门“一把尺子量到底”,让消费者一眼看透水质的好坏。而瓶装水标准既多又乱,众声嘈杂中淹没了权威声音,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无法可依。

瓶装水标准的政出多门,无意间给企业制造了一个可以合法浑水摸鱼的环境,矿泉水、山泉水、自来水、纯净水„„企业在各种概念间辗转腾挪,断章取义,偷梁换柱,巧妙地将最有利企业的各种宽松标准加以“资源整合”,于是,大肠菌群标准越来越宽,矿物质含量标准越来越低,重金属检测指标隐形。生产标准经过不断的“优化组合”,终于形成了瓶装水指标不如自来水、测菌标准“穿越”到前苏联的局面。

瓶装水出现质量问题不可怕,企业逐利而违法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瓶装水生产存在显著质量瑕疵,却不能以法之名去严查严治。根治当前瓶装水生产市场的乱象,必须从统一标准入手。瓶装水质量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和安全,不能任由各部门、地方和企业自行其是,必须在现有国标的基础上整合出一个覆盖全国的瓶装水标准,不能留有地方空白,不能留有种类空白,不能留有任何的例外和变通,这样才能让生产者循规蹈矩。

瓶装水标准政出多门的背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企业和行业利益的支配欲呼之欲出,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制定的案例就是明证。利益导向具有根深蒂固的惯性作用,打破标准制定的势力割据,不能寄望于现有机制下主事部门的自查自纠,只能从全国人大或国务院的层级出发,以全国一盘棋的姿态,通过顶级制度设计来确保标准的统一、水质的纯净。

面试热点思考

要解决饮用水标准的多样性,就要解决标准的制定主体问题。只有统一有一个主体制定一个全国通行的“国家标准”,地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这样才能起到饮用水标准的统一性问题,更加有利于公众更明白自己饮用水源的情况,饮用到更加安全的水源。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老鼠肉加添加剂冒充羊肉

5月2日,公安部公布了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江苏无锡公安机关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的农贸市场,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人们常听说“挂羊头卖狗肉”,未曾想这个犯罪团伙竟是“挂羊头卖鼠肉”,而且在其中添加了多种添加剂,不知道这明胶用的是食用明胶还是工业明胶?而硝盐摄取过量则可致

癌。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有多少老鼠肉走上了餐桌、被吃进了肚里?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羊肉似乎很容易成为“替罪羊”,比如说今年2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报道说,辽宁破获了一起假冒羊肉卷案,黑工厂用鸭肉边角料,再用致癌添加剂加工销售有毒有害“羊肉卷”;今年1月,武汉也曝出街头烧烤羊肉串中掺有猪肉、鸭肉的新闻。羊肉为何屡屡中招?无非是不法商贩觊觎羊肉卖价高,为了私利便玩起了“挂羊头卖鼠肉”的勾当。

老鼠肉冒充羊肉,给食品安全监管又提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究竟该如何保卫餐桌的安全?这个犯罪团伙是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破获的,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这种专项打击行动,更需要的是一种制度化保障和常态化监管,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农贸市场销售的羊肉都可以是老鼠肉假冒的,那么其他地方销售的羊肉呢?这些恐怕就不能靠专项打击行动来保卫其安全,主要靠监管。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要想鉴定羊肉串的真伪,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缺乏相关的技术手段,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欧盟“马肉**”后,批准了对肉制品进行dna检测,这对我们多少也是个启示吧!

而且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中都伴有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问题,老鼠肉冒充的羊肉中就添加了硝盐。据国家规定,硝盐不允许添加在生鲜肉、冷冻肉等食品中,可是这样的规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执行呢?早在两年前,卫生部就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昨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提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标准早就有了,现在又明确了严刑峻法,但能否很好执行仍是问题关键。

此外,以前一提到食品安全事件,问题多指向“多头监管”,各个部门经常是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各管各的,“九龙治水”导致了多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怪状。今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组建,结束了多头分段管理的局面。食品安全问题的“病因”找到了,倘若再不能对症下药,开出食品安全问题的良方,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要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代价。“老鼠肉冒充羊肉”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的警示就是:其一需要尽快补上羊肉的技术检测空白和国家标准空缺,其二对食品安全事件需要法律、监管两方面出重拳,不但要对不法分子加大惩处力度,还要对监管失职者追究责任。李龙 原题:“鼠肉冒充羊肉”带来的监管警示

面试热点思考

要解决各种肉冒充羊肉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羊肉检测标准和建立一套“伪羊肉”检测方法。第二,砍掉多头监管,做到固定主体监管。第三,是明确制贩假劣食品惩罚措施,加大立法力度。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非京籍硕士超27岁不能留京排斥谁

北京“年龄控”政策低调出台,将严控非京籍毕业生。根据新政策,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超过这个年龄限制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将不能够留京。(5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专家称该新政策涉嫌歧视。用年龄限制绊住你入京的腿,这是不是歧视?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明白,这简直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一项限制标准的出台,总要经得起检验,看它是不是属于一种合理的差别?看它是不是保护了弱者的利益?看这种限制手段是不是和目的符合比例原则?

不用一一检验,新闻报道中主人公的痛苦经历已经说明一切。更何况,万恶之源——户籍歧视岿然不动,什么样的歧视不能从中诞生?

更令人惊讶的,这样带着赤裸裸歧视色彩的政策为何堂而皇之地出台?如此坦诚地暴露对法律的无知而不知羞愧?详查新闻报道,此项新政策的法理基础恐怕就是“确保京籍学生就业,是属地政府的一项民意工程,这也是历年来的惯例”。

倘若此便是民意。那么这样的民意就透露出种种意味:人为地制造分类,扭曲身份认知,早已经膨胀了北京这座城市的自闭性。全中国似乎就剩下两类人:北京人和非北京人。北京人为北京人立法,有何不可?

然,北京人的立法上面有宪法在看着。公然地将年龄作为划分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是否落户的标准,是不是公然地违反了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对于国家而言,国家要能平等对待不同的公民;对于公民个人而言,亦能要求得到平等的对待,要求能对该年龄分类标准是否合理进行审查。

但是新闻中的主人公似乎不能要求得到平等的对待,该项政策竟然是“偷偷摸摸”发布的!用新闻报道中遮羞的话来说:低调出台。主人公竟然是从bbs网站得知消息,用人单位也被蒙在鼓里。出其不意,意欲何在?将公民知情权至于何地?又将政府的阳光、透明性建设置于何地?

新政策出台的逻辑如此荒唐,然终究出台了,其所持无恐的依据是京内的民意基础。那么新政策该如何面对京外更多公民质疑的目光?

面试热点思考

上列政策的出台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属地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私心,限制非京人士留京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对于就业和管理等政绩方面的考虑,不想为非京籍的人士服务,要把他们从户籍上清理出北京。

上面的规定对非京籍人士是赤裸裸的歧视,对愿意留京人才是一种打击。另一方面是政府在政府资源上的“节约”,不想对非京籍毕业生做出更多的服务,不想把资金用到非京籍人士身上,而单纯的想要把资金和人力等资源用到京籍人士身上。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如何降低政府采购价格

办公设备的配置标准不健全,致使采购活动中随意采购高档和高配置产品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政府采购,应该只买对的,而不是贵的。(热点聚焦·政府如何过“紧日子”)政府要过“紧日子”,其自身的行政办公支出如何做到厉行节约,从源头杜绝奢侈浪费?针对政府采购中出现的“只买贵的”,应进一步完善制度,管住“乱花钱”。

面试热点新闻链接

高价采购原因思考

“高价”采购主要出自协议供货,特别是“定制”产品价格难以监管和把控

“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规范政府购买行为、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以及推动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战略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10多年来,政府部门自由随意花钱的现象在逐步减少,政府采购的实施范围逐步由货物类采购向服务类、工程类采购扩展。采购的内容不仅包括政府自身的行政办公支出,也开始逐步涵盖一些公益性强、关系民生的支出项目,比如,农机具购置、中小学免费教材、医疗器械及药品、安居工程、文化下乡等。目前,在全国政府采购总量中,进口产品比例保持在3%以内,较好地体现了国货优先的原则。

“虽然政府采购的功能不仅仅是节约资金,但政府在自身支出方面是否恰如其分、是否节约了资金,却是社会上最关注的。”贾康认为,当前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比如,一些部门和单位采购需求确定不合理,“豪华采购”、“天价采购”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一味讲排场,采购高档产品,明确提出要采购进口产品,有的则希望采购市场上最好的产品,明显超出基本办公需要,甚至加上了某些不合理的个性化要求。

今年2月,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近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其中,56.1%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1.5倍;17%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1.5至2倍。

“报告中的一些数据和结论,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贾康认为,这些数据主要是出自一些地方的协议供货数据,而协议供货在政府采购中占的比例较低。从中央预算单位2012年统计结果看,协议供货占政府采购规模的比例为12%左右。此外,京东、淘宝的电商价格相对偏低,以此作为市场平均价来进行对比,并得出政府采购八成以上高于市场价格的说法,显然不够准确。

“但是,协议供货确实存在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特殊‘定制’产品,更难在价格上进行监管和把控。”贾康说,公众意见最大的是,采购人以“办公用品”为名,购买一些超出办公功能的豪华产品;供应商借“政府专供产品”为由来抬高协议价格,回避与市场价格的比较。

“有些时候,本来市场上的通用产品就可以满足办公需求,却非要多花钱搞‘定制’,难怪人们会质疑这背后存在的利益链条。”贾康指出,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共财政的精神和原则,也给政府的公正廉洁抹了黑,确实需要完善制度、堵住漏洞,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构建采购标准体系,杜绝所谓“政府特供产品”,力推批量集中采购,堵住漏洞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的高档化采购倾向和协议供货价格虚高问题,财政部已经着手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深化改革和调整:研究构建政府采购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和完善批量集中采购。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话题:可怕的室友

【背景链接】近期数所高校相继发生宿舍命案,大学生宿舍关系再度引发关注。一项针对广州大学的1500份学生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宿舍内部人际关系不满意,高校宿舍已成为大学生矛盾集中爆发地。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住宿条件越来越好,室友之间的相互沟通却越来越少,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给了虚拟世界,“每人一张书桌,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张床,大家坐在各自桌前,或对着电脑,或打电话、或玩游戏、或发微博,却无暇回过头和室友说一句话”。中公教育版权

其一,学生的个人原因。一方面,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并在生活习惯、作息方式、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同住一室,很容易因为一些琐事引发宿舍矛盾。并且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私人空间和权利,而当宿舍的每个学生都在争取自我空间和权利时,互不妥协的结果只能是矛盾重重。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信息时代的信息崇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感情却越来越浅,焦虑烦恼越来越多,内心自由越来越少,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宿舍的紧张关系。

其二,社会风气影响校园。大学已经是准社会,不仅要面对评优、保研、就业等方面的竞争,而且一些贿选、告密、跑关系等社会不正之风也浸染了校园,让很多大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疏远和感情的淡漠。其结果是“说真话的朋友越来越少、不服气的对手越来越多”,这也是“陌生人宿舍”的重要成因。

[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第一,父母和老师要重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现在,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们的智商开启、知识的灌输很有一套办法,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们的情商培养、健康人格的养成,尤其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教育,素来欠缺。孩子参加考试,能轻易得高分;但应对人生考卷时,往往不及格——如生活难自立,不懂得与人相处,经不起人生挫折等等。而这些,都需要从入学前的家庭教育开始做起。

第二,学校应该积极介入,消除宿舍内的矛盾隐患。只要学校积极介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矛盾隐患消除掉。其一,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比如哪个寝室的矛盾很深,哪个寝室关系很和谐,学校应该清楚;其二,设立调解委员会,对学生的矛盾进行处理。这只要学校组织,招募一些能言善道的学生充当调解志愿者即能够完成;其三,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室友;其四,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进行人际交往知识的培训。多管齐下,会使大学生学会和谐相处。这对于大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社会,能够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第三,大学生要拥有开阔的胸怀,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多读书,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增强自己的法律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要懂得谦让、宽容和谅解,拥有开阔的胸怀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宿舍关系。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话题:买水治污

【背景链接】

近日,不少河南漯河市民发现,当地饮用水来源地———澧河颜色发黑,味道腥臭。市民们便去漯河市环保局反映情况。没想到,一夜之后,澧河水竟戏剧性地变清了。

漯河市环保局沙澧河水源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张忠强解释说,漯河市政府紧急购买上游燕山水库500万立方米优质水引流入市,因此澧河的水质有了明显改观。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市民向环保局举报,一方面是出于环保局的信任,另一方面更期待环保局有所作为。而环保局面对市民举报,应该作出最负责的回答。

一方面,“买水冲污”暴露出当地环保部门的多重失职,一是放任环境污染的失职。二是治疗污染投机取巧的失职,暴露了环保局的“懒政思维。三是环境部门监管责任失职。政府花钱买水治理,而非法排污企业生产照旧,污水照排,这样的监管也暴露出了当地“GDP至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顽固程度。

另一方面,“买水冲污”虽然导致当地的水一夜变清,但污染物被冲到下游,这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在乎当地却无视下游地区的行为,是十分短试的,狭隘的,有这种思想存在,治污即使局部有效,也只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眼前的山绿水清掩盖了其它地方的持续恶化。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因素。面对环境问题,中公教育我们的政府更应该转变思维,敢于面对和挑战环境问题背后的利益格局,而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在治理环境污染上搞一下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投机取巧的做法,因为,今天一分钟的污染可能换来的经济效益,可能明天要我们用十倍来补偿。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要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中国建设:

一要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与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只看GDP,唯利是图,应该全面看待地方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重复为环境污染问题买单。

二要治污须先治人,应从源头抓起。治理污染的唯一正确路径,就是找到污染源,追究责任人,从源头上遏止污染的发生。中公教育“买水治污”是环保监督与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标本。李克强总理曾特别强调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从源头上治理,环保部门首先必须依法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恪尽职守,勇于担当,要求别人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在此基础上,秉公执法,严惩不贷,“美丽中国”才能可望又可及。

三要健全相关法律监督制度,将环保同我国的司法系统一样独立于其他行政部门之外,保持环保部门的独立性,切实负起相关责任,从法律上为环保部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作为治污的主管部门,要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看到人民群众的真实关切,直面污染,不回避,不就轻,不粉饰。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话题:苹果被攻击

【背景链接】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二千多年前,古人的佳句竟一语成谶地预言了当今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现状。国内产品质量问题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一般层出不穷。

在全国30多个城市拥有80多家分店的餐饮企业金汉斯,被曝光北京一家分店内一盆水可洗数百套碗筷、吃剩餐点再回餐桌、卫生状况令人发指。

由媒体充当筛查质量问题的急先锋,似乎成了“中国特色”,比如不久前针对苹果手机保修条款展开的“舆论狙击战”。然而,更多与消费者健康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不可能引起足够的舆论关注,也就被“沉没”了。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依靠“舆论狙击战”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被一再“复制”,其实是尴尬的“惨胜”。消费者的维权路径,变成了习惯性地求助于媒体、求助于网络。如果没有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再大的问题往往也不算问题,即使有一两家地方媒体曝光,问题产品的商家也能通过上广告、拉关系等潜规则“公关”,成功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舆论狙击战”如同一场闪电战。一段时期内的舆论攻势,的确可以让问题产品商家低下高昂的头颅。然而,舆论退潮之后,发现受害的依然是消费者。

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与预防应该是一场持久战,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地监督来让商家时刻对产品出厂前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十二届全国人大通过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机构改革方案,以往九龙治水的局面不能再成为托词,如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都合并成为统一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说,这样的改革就是为了加强集中监督的力量,避免以往责任的推诿与权责不明。有了统一的监督机构,更应该有配套有效的监督机制。Offcn对于市场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商品,应当先于舆论曝光前就发现并加以处理,对消费者的各种投诉应当及时加以调查和反馈。

[具体措施]

质量不仅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质量问题不仅是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法治和诚信道德问题。抓产品质量问题不能靠“舆论狙击战”,必须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第一,加强质量监管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质量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凝聚合力、整体推进。质量工作必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成为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要通过推进质量强国,不断完善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推动更多的地方政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目标管理包括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质量统计指标,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体系,努力实现质量水平和地方经济规模水平同步提升。

第二,推动质量监管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质量工作覆盖各行各业、无处不在;质量管理涉及各个环节,无时不有。各个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好本部门的工作职能,推动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在资源共享、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等方面凝聚合力、通力协作,形成环环相扣的质量监管链条。

第三,落实质量监管要重点抓好制度和体系建设。质量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工作繁杂、涉及面广。抓好质量工作,必须明确重点目标,在质量工作最为关键的几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热点话题: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最不可小觑的。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首次明确界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明确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最高判死刑。并规定,监管渎职最高可判十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司法解释的出台显得颇为应景,但事实上,食品安全是一个早已经被反复讨论的问题,对相关违法行为明确量刑标准固然是件好事,但若指望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恐怕又有些过于乐观。

在食品安全问题背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量刑标准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对于底线的失守。道德的底线固然是法律,对于这等明显违法的行为,谈道德有些过于轻佻,就应该挥舞法律的大棒进行惩治。这样的观点确实没错,这些毒害他人的违法者没有任何被姑息的理由,但法律和道德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在种种挑战底线的行为背后,更让人忧虑的是一种关于人的行为方式的危机。

在此之前,就有人精辟地指出,食品安全的现实就是“你吃我的毒猪肉,我吃你的苏丹红”。如今这样的现实又有了更加鲜明的注脚,继河南新乡出现农民不吃自种的造纸废水浇灌的粮食后,在山东潍坊,农民因为对施用的农药“神农丹”危害性都心知肚明,对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根本不吃。

要想走出这种人的行为方式的危机,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针对违法者的重典,更是执法者即监管部门的责任心,包括标准制定、检验和长效而严格的执法。监管能最大程度上尽到其应尽的职责,是改变人们行为方式最需要的正能量。正如茅于轼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所说,要想启动人们心中的道德资源,政府的作用具有关键地位。

事实上,在诸多食品安全违法事件中最可怕的未必是违法者的嚣张,而是在其背后大多有着监管不力的魅影。在福建漳州南靖县,两名被当地镇政府雇请来负责无公害处理病死猪肉的工作人员,将捡来或以几毛钱一斤买来的病死猪,私自屠宰后,运往湖南、江西、广东等地,最终流向了餐桌。

如此恶性的事件,可以说是在监管部门的眼皮下发生的,而在“毒姜”事件中,检测甚至是由姜农自己送样品。在种种乱象背后,与其去追问做人的底线何在,不如去思索违法者为何不再去顾及底线。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吃鸡如吃药,到底谁病了

日前,央视对白羽鸡养殖大省——山东省内多地养鸡场进行调查后发现,为使白羽鸡“速生”,一些养殖户违规喂食抗生素、违禁药。个别养鸡场喂药达20多种,18种是抗生素类药物。一些养鸡场,养殖户还偷偷给鸡喂食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等禁用抗病毒药物。

鸡吃药,人有病。一些养殖户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干出昧着良心的事情,显然患上了道德病、急功近利病。明明知道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是禁用抗病毒药物,偏偏偷偷给鸡喂食;明明知道被速成的肉鸡处于亚健康状态,仍然喂食不止;明明知道肉鸡在送宰前7天,必须停用一切药物,但偏偏无视国家规定„„人的利欲熏心,导致鸡的一生沧桑。

但是,不能把板子只打在养殖户身上,因为药鸡背后,除了站着病态的养殖者,还站着病态的屠宰者,以及缺位的监管者。比如,根据农业部的《肉鸡饲养管理准则》,养鸡场要详细记录每天的用药情况、鸡群健康状况、出售日期和购买单位等信息,并且记录需要保存两年以上。然而,在一些屠宰场,这些养殖记录却由屠宰场的检测人员代为填写,以应对检查。再比如,根据我国《无公害食品鸡肉》标准,活鸡屠宰要经过检疫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加工,但一些屠宰场的检测人员却表示,他们并不进行检验。蹊跷的是,这些并未经过检验检疫就被宰杀的活鸡,经过加工后却都有了检疫证明。无论是应对检查的“代填”还是突然出现的检疫证明,乃至此前养殖户违规用药,都暴露出监管部门的失语,甚至失职。

19日晚间,山东相关调查组公布4了地市“速成鸡”事件调查结果,责令所涉企业整改,并下发紧急通知规范兽药使用监管整治。迟到的监管也是监管,对问题企业就应该责令停产整顿,对责任人就应该依法处理。但须思考的是,当地职能部门的脚步什么时候才能跑在媒体报道前面,跑到养殖户、屠宰场违规用药前面?问题企业违规违法——媒体报道——监管部门行动——问题企业整改,这样的一条路径,人们再熟悉不过,在为媒体监督叫好的同时,也该追问我们的一些监管部门为何总是慢三拍?如果没有媒体的报道,监管部门是否就发现不了问题企业?

此外,这些药鸡大肆流入市场,流进餐饮企业,比如肯德基、麦当劳——据央视报道,被曝光的一些屠宰场平均每个月会给肯德基提供约40吨到50吨的鸡肉产品,这些一向号称管理严格的洋快餐巨头为何也失明了?没有把住关,要么确实失明要么故意隐秘不发声。据报道,肯德基早在两年前已在自检中发现鸡肉原料抗生素超标,但并未告知公众,也未采取任何公开召回行动。按照《食品召回管理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发现了问题食品之后,除了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还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并召回不安全食品,这些瞒报的洋快餐巨头一定程度上成了不法养殖场和屠宰场的帮凶,也伤害了公共利益,该受到什么样的惩处?

药鸡的出现,使人们在吃鸡时多了一份迟疑和焦虑,但肉鸡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传统美味之一,我们总不能从食谱上撤掉肉鸡吧。老百姓如何才能吃上放心鸡?

有网友调侃,“今年生病不吃药,要吃就吃速成鸡。”虽是调侃,但被20多种禁用药喂大的这些速生鸡,确是名副其实的“药鸡”,人们吃鸡如同吃药。曾几何时,不少人为速成鸡辩护,认为国外也有速成鸡,肉鸡生产周期缩短符合科学。问题是,这些被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等禁用药喂大的肉鸡也符合科学么?早在2005年,农业部就发布 《关于清查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禁止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兽药的销售和使用。人吃了这样的问题鸡,谁敢说没有问题?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免除死刑,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8月23日开始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此次刑法修改的重点之一是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请看下面具体内容: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8月23日开始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此次刑法修改的重点之一是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分别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部分专家认为,取消盗窃罪等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处罚,不仅合乎逐步废除死刑的国际潮流,而且凸显了刑事处罚的文明化,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死刑是对一个人生命权的剥夺,而生命权是个人最重要的权利,是其他所有权利的基础,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权,就意味着剥夺其所有其他的权利,就意味着对此人的消灭。基于这种考虑,以及其他的理由,90多个国家已经完全废除了死刑,即便是那些保留了死刑的国家,40多个国家已经10年以上没有执行过一起死刑。可见,死刑的废除和减少是一个国际潮流。当然,在我国废除死刑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次刑法修正案减少死刑的努力,无论如何都值得肯定。众所周知,我国刑法上现有68个死刑罪名,属于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死刑过多、死刑适用范围过宽等问题遭到学界和国际社会的诟病,削减死刑实为一个明智而适当的选择。

而民众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废除死刑,要求“严刑峻法”。总结其观点,反对的理由有以下几种:1.现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平的现象很多,要严厉打击犯罪才行。2.死刑具有威慑力,废除死刑就是纵容犯罪。3.不能废除死刑,否则就是便宜了贪官,贪官非杀不足以平民愤。

有消息称,现在正在讨论关于取消盗窃罪等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处罚,作为一名政法干警,你如何看待废除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处罚? 中国的刑罚结构总体上能够适应当前惩治犯罪、教育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需要。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等问题。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较多,共68个,可以适当减少。根据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取消一些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不会给中国社会稳定大局和治安形势带来负面影响。

1.死刑制度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此次修改刑法拟取消13个死刑罪名,是我国在限制死刑方面的一个实质性进步。突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的更好保障。

2.生命是无价的,钱和命是不能相比较的。有些带有国际性的犯罪,在很多国家都不适用死刑。像走私类、金融类犯罪,如果犯罪嫌疑人逃到国外,我们又适用死刑,很难引渡。国际趋势是只要不是严酷的暴力犯罪,就不适用犯罪。这次修订,废除死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90多个国家已经完全废除了死刑,即便是那些保留了死刑的国家,40多个国家已经10年以上没有执行过一起死刑。可见,死刑的废除和减少是一个国际潮流。

2013公务员面试热点:节约光荣

热点概述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人民网1月23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奢靡之风开始慢慢抬头,一些党员干部花起公款大手大脚,颇有“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架势:超标准建设楼堂会所,超豪华装修办公室,超编制、超等级购买、配置公务用车,超规格迎来送往和宴请,等等。对此,广大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里,颇有微词。每年的全国“两会”,遏制“三公”消费、制止奢侈浪费几乎成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老生常谈的话题。

相关评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3月6日在政协分组讨论时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内容。他说,“如果我们紧一紧、省一省,作风方面稍微改进一下,一年省几千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康建华指出:此前政务需求的增加是高端餐饮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今政务需求受到抑制,高端餐饮的业务量也急剧下滑。此外,高端餐饮较一般餐饮店面装潢、人工成本及租金均较高,所以在运营成本高企、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其生存能力较弱。

@湘鄂情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孟凯也意识到,高端餐饮市场风向在变,重新定位是不二选择。为此,2月26日湘鄂情在北京西单店召开了企业转型发布会,高调宣布告别高端,转攻中低端,取消最低消费和包厢费,走亲民路线。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严明航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实现,高端化是餐饮业的一个方向。企业需要改变定位,将商务、个人消费视作消费主体方能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模拟题

三公消费,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一现象,随之而来,倡导的“光盘行动”、“节约消费”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铺张浪费,除了造成物质粮食的浪费,还助长的攀比奢侈之风等社会陋习。严重腐蚀社会风气,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一是摆阔气,好面子。二是节俭意识不够。

要改变这一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首先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法律法规,阳光消费,公开透明。健全完善三公消费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监督。采取问责到底。

其次,要大力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抵制奢侈消费,过度浪费。改善民众生活理念,充分发挥舆论作用与导向。让更多的人理解,理性消费,健康消费意识。

最后,加强儿童教育,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产生影响,只有自身做好才可以给孩子竖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攀比虚荣时,应及时沟通,并正确引导,对孩子勤俭节约的性格,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更是党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事业的一种伟大力量。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继续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

2013年备战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善款发霉

公务员考试大都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尤其是面试的命题范围基本都限定在时下的热点话题,所以时政热点的备考尤为关键。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李娜就近期热点讨论事件“善款发霉”,从公务员面试角度进行全面解析,以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

ü 热点概述

近日,网爆成都市红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长出白毛。据当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有些被严重损耗,甚至被盗,最后超过500台募捐箱被弃于仓库。这些募捐箱是成都市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合作单位是两家公司。可是红会出现了人事变动,单方面违约,导致数百只募捐箱设置工作无法进展,公司与红会协调数百次未果。

事后,中国红十字会官方微博称,中国红十字会高度重视,将立即组织调查,并感谢社会对红会工作的监督。同时,他们将在全国内进行排查。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红十字会在网上就募捐箱监管问题发表的说明指出,其工作确实存在管理不善等问题,并对此向社会道歉,还将对存在的问题自查自纠。

ü 相关评论

@《募捐善款发霉 红会再引舆论关注》:近年来,红十字会饱受信任危机,而“郭美美”事件使红字会的公信力陷入低谷,“发霉捐款”的曝光再次重挫红十字会不堪一击的公信力。互联网时代,网民的公民意识、维权意识、权力意识越来越高,处理不好与网民的关系极易击碎信任之墙,日积月累的良好形象也会瞬间崩塌。此次成都市红十字会再曝善款处理不当问题,对红十字会公信力的负面影响起到了叠加效应,网友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度再次降级。[1] @《谁让善款发了霉》:东西霉变一般有两个条件:自身细菌滋生,环境阴暗潮湿。善款长毛也是这样。管理混乱、责任缺失,致使募捐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而长期信息不公开、运作不透明,内部问题就会愈演愈烈。善款怎么收、怎么用,募捐箱怎么设置、怎么管理,都成了糊涂账。募捐箱里的善款长毛固然触目惊心,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慈善机构在运行管理上的“暗箱”。[2] @《善款发霉背后真问题》:此事进一步说明,红会的运作透明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做到爱心永久传递,实现全民慈善,慈善机构不仅要做到财务公开,更要让各项支出经受住公众质疑。不得不说,倘若没有外在的监督与压力,红会恐怕很难解决自身问题。[3] ü 模拟演练

某市红十字会在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长出白毛。谈谈你对善款发霉事件的看法。

ü 华图解析

在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有所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红十字会的关注度也有很大的提升。题目中的事件,群众捐助的善款不但没有发放到需要的人们的手里,还因为多年未取出而发霉,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的善款在募捐箱发霉腐烂,没有尊重捐赠者的意愿,没有达到募捐善款的目的,这着实让人诧异让人心寒。

善款发霉说明了我国的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善款多年未取出,说明红十字会捐助的程序和步骤不够完整存在缺陷和不足;第二,善款相关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管理混乱有交叉,出现空白点,没能及时收集善款;第三,部分慈善工作人员责任心缺失对善款的重视度不足,身为红十字会的人员却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善款发霉刺激着大众的眼球和神经,同时也拷问着一些慈善组织的作风和态度。一方面,曾经的“郭美美事件”影响了红十字会的信誉和公信力,此次事件一出,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势必再次下降。另一方面,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不仅会损害救助者的正当利益,而且会损害红十字会的声誉。此外,爱心款未送达受助人手上,是对这些爱心和奉献爱心人士的极大伤害,也影响了全社会献爱心的热情。

慈善事业是促进我们国家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采取一些方法,让慈善事业能够在阳光下运作,避免霉变事件的再次发生。首先,完善相应的捐赠机制,完善善款的捐助程序和步骤,规范红十字会工作的程序和原则,每一个步骤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严格按照程序处理善款;其次,对募捐流程进行规范,加强监督管理,将每次善款的捐助程序公开、透明的执行,慈善事业需要全民参与,让相关部门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第三,政府给予足够的法律法规相约束,分清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明确红十字会权利的基础上,强化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从而使红十字会能够依法履行职责;最后,加强慈善的宣传,呼唤慈善意识,让广大群众对慈善事业增加信心的同时呼吁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挽回崩塌的慈善公信力!使我们每一位有能力、有爱心的公民,有信心、有意愿来奉献自己的一点点爱心,让世界充满爱,让慈善的阳光照耀整个大地。

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人际关系类题型分析,人际关系类题目是面试中常考的一类题目。人际关系是指建立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让我们来看看这类题型的分析,请看一下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

人际关系类题目是面试中常考的一类题目。人际关系是指建立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人际关系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等活动。人际关系处理与协调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人际关系也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的范畴。故人际关系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

公务员职位的特点就是要跟领导、同事和群众打交道。因此巧妙的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是圆满完成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考生公务员基本素质的直接体现。

二、面试涉及的人际关系类题目的基本类型(一)公务员与领导关系的处理

个人与领导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工作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同时又是一种同志关系。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风格,个人如何与领导做好沟通协调,关系到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

在面对这类问题时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摆正位置。2)检讨自己,主动沟通。3)尊重而不崇拜,补台而不拆台。4)服从而不盲从,是非原则要分清。5)以工作为重,荣辱不在一时一事。

(二)公务员与同事关系的处理

同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协作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竞争关系。公务员要有与同事、朋友和睦相处的能力。大家在一起工作,彼此能够和睦相处,形成和谐一致、心情舒畅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三)公务员与下属关系的处理

公务员与下属的关系应该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决策者与执行者、带头人与追随者、领跑者与运动员关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除了需要哲学家的睿智、战略家的眼光、科学家的缜密、军事家的果断、改革家的创新外,同时还得使下属对其有一种父母般依托、安全感,师长般的信赖、服从感,艺术家般的号召力、亲和力。

(四)公务员与服务对象关系的处理

人民群众是公务员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是公务员的“上帝”。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应该是一种“鱼水关系”、“水舟关系”。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看成是人民公仆,而不能以机关代表自居。和群众打交道应热情、谦虚、平易近人,绝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要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公务员要把群众的反应、群众的情绪、群众的愿望、群众的问题,揣在心窝、落实在行动上,在管理与行政执法中务必牢记执政宗旨、人本原理及人文关怀。

面对这类题目时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公仆意识,摆正关系,明确角色,要明白公务员与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

其次:对待群众要有服务意识,转变职能,改善服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最后:处理问题时要有法律意识、民本意识诚信意识,能做到热情接待,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树之以诚,做到文明执法。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清卡”彰显反腐力度

【背景链接】

5月27日,中央纪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在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具体要求是:纪检监察系统在职干部职工要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此举在网络上引起一片赞誉。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近年来,高尔夫、美容、餐饮等各种高档会所发放的会员卡,越来越受到一些人的青睐。这些会员卡大多具有私密性,不记名,不限消费对象,不同等级的会员卡有不同的消费区域,迎合了一些人的身份需求。但由于会员卡消费具有一定隐蔽性,很难认定是别人送的还是自己买的,在某些地方,会员卡正在演变为行贿受贿标的,成为利益输送的新渠道。

其一,不收现金只收卡是一种典型的隐蔽腐败。不收现金只收卡是典型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我国的刑事法典虽然把贿赂物象严格界定为“公私财物”,即承认物化的利益而忽略非物化的利益,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会员卡也应该属于低层次的、物化的利益,和金钱并没有本质区别。司法实践中,也会将官员所收的会员卡金额计入受贿数额之中。是以,清退会员卡,应置于腐败治理的高度,其性质绝不止是对作风维度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治理。

其二,收受会员卡严重影响政府形象。收受购物卡、会员卡虽不是明目张胆的收受现金,因为仍是事实上的权钱交易,同样会给社会发展、政府形象、公平效率造成损害。比如,一些政府官员以“会员”身份出入于包括餐饮、休闲娱乐和私人会所在内的高档消费场所,相对隐秘地进行奢侈消费、奢靡勾当,已经显现出了一种新型的“会员卡腐败”,也极大的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其三,会员卡仍不能承担腐败所有的责任。作为行贿受贿的载体之一,各类会员卡也是在票子、房子、车子等“硬通货”遇冷之后的替代物。撇开专项清退的成效不说,即使它们被彻底清除,会不会有新的载体取而代之。有价证券、艺术品、子女留学„„都可以充当贿赂物角色。腐败治理要对腐败载体实现全方位的无缝监管,不留死角。

[意义]

相比更多腐败情形,“会员卡”腐败可以说是“蚂蚁腐败”“芝麻腐败”。不过,这种“小腐败”,却并非想象中那么无害。不标金额、不具实名,匿名性导致很多人放松了思想的堤防,伸出不该伸的手,终致落马。正因此,清退会员卡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当头棒喝”的效果,让那些一时糊涂者警醒,阻住因小而失大、积少而成多的腐败进程。更何况,虽然有些会员卡可能金额不大、“福利”不多,但面铺得大、点撒得广,加起来同样是“大事”。而这样涉及众多人的大范围行动,显然也更能起到反腐教育之用。

[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方面,除了依靠官员“自我净化”,更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依靠官员“自我净化”肯定会有效果,但还远远不够。应该充分吸纳广大民众参与进来,多一些监督,就会多一份动力,也才能真正将这一活动推向深入。毕竟,私人会所再隐秘,也不可能躲得过所有人的眼睛。

另一方面,清理会员卡不能止于纪检干部,而是应该逐步扩展到所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那些易于发生腐败的权力部门。其一,向隐蔽腐败开刀的做法,可不局限在会员卡,对各种购物卡,各种隐形权钱交易,都应该严惩不贷,绝不手软。其二,还要建立会员卡使用实名登记制度,让各种隐性腐败无法得逞。其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以会所为代表的高消费场所的监管,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打击查处力度,杜绝“隐形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不断织密“笼子”,不断推出新招,反腐工作就能更进一步。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中储粮的大火

【背景链接】

5月31日下午,黑龙江省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厂区共有78个囤表面过火,其中,玉米囤60个,水稻囤18个,过火粮食达4.7万吨,经济损失可能超过亿元。此事在网上引起极大争议。

【标准表述】[综合分析]

其一,现实环境是引发火宅的原因之一。粮食自燃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很大的可能性。粮食发热的形成,主要是粮食自身和微生物进行呼吸而产生热量积聚的结果。粮食发生自燃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水分大;二是氧气足够;三是周围有易燃物。根据相关资料,最初起火储粮垛是今年刚刚收储的新玉米。露天室外气温突然升高,加上采取直接灌压方式堆高,这样中底层由于盖压水汽得不到挥发,粮垛内部温度、湿度就会自然升高。由于新收储颗粒状态保持良好,缝隙较大,加上大风因素,又为中底部氧气供给带来方便,突然吹到临界燃点处,就引发了失火现象。

其二,自然环境只是诱因,主要问题出现在管理环节。年年都有类似的高温、大风环境,所以责任不能推给天灾,更要追查人祸。首先,粮食堆放在露天就是违规的,《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中央储备粮必须储存在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内,不得露天储存。其次,在有天气升温、大风预报的情况下,防火、防潮等措施还是不及时、没到位。防火是大型粮库设计重中之重,为此粮堆有严格的大小、间离要求,还有防火墙间隔。在露天存放过程中,是否未严格遵循可依靠的标准,也需要相关部门给出回应。

其三,此次事件引起极大争议主要源于中储粮以往的负面形象。中储粮定位于人民利益的“保护神”,它的主要作用是“稳定粮食价格,维护农民利益”。但实际上中储粮在最低价收购环节“说一不二”,民营粮企深受其苦,并且在享受垄断地位的同时,它又做起了“粮商”。此事在网上引起极大争议,除了习惯性质疑外,还与中储粮库、地方粮库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各种负面新闻有关,比如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携上亿公款潜逃至国外;中储粮河南公司总经理落马。另外,九零粮库、当涂粮库、洪江粮库等先后被媒体披露存在亏空、造假、倒卖等内幕,也让人对其他粮库产生某些怀疑。

[启示] 中储粮总公司是属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其直属粮库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然而,从种种信息来看,中储粮的管理乱象丛生。例如,不久前披露的中储粮存在违规回购、账外建库、投资企业等问题。如果不对中储粮进行全面“体检”,恐怕隐藏的问题比一场火灾更严重。同时这个粮库消防设施不全,水源设置不合理而且是违反规定露天存放,粮食存储量也超过了规定的一倍。粮库扩容,消防的力量却没有扩容,重重隐患,这场火灾的发生不可避免。酷暑将至,进入火灾高发期,夏粮收购将就全面展开,这把大火也应该给其他粮库敲响警钟。

[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方面,加强并完善粮库防火措施。首先要合理布局,在总体规划时,粮库应建在城、镇(村、屯)的边缘;并位于长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方向;且不宜与易燃、易爆工厂、仓库邻近布置。其次要留出充足的防火间距,配备完善的防火措施同时严格控制火种和电源。再次要建立严格的巡查制度,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重塑自身形象,改变外界对中储粮的看法。公众对此次事件的质疑主要来源于对中储粮本身的信息不公开。要赢得公众信任,就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并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例如定时向外公布中储粮公司的运营情况,内部管理措施等等。同时对公众提出的批评和质疑进行正面回应,做到有问必答,建立阳光型服务企业,改变中储粮以往的“黑幕”形象。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营养餐里的黑手

2013年5月,青海大通548名学生“营养餐”食物中毒;广西都安400余名小学生喝“营养餐”牛奶腹泻;云南富源某小学给学生供应发霉面包做营养餐„„短短一个月内,多地接连曝出学生“营养餐”食物变质、中毒事件。

从2011年秋季开始,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况,中央财政每年拨付160亿元专项资金,3000多万大山沟里的孩子们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然而,接连曝光的“问题餐”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质疑.【标准表述】[综合分析]

“营养餐”,无疑是一项造福广大农村学生的好政策,但营养餐却屡屡出现问题,背离了实行营养餐政策的初衷,反而会成为孩子健康的幕后杀手。

营养餐的质量安全事关千万学生的健康与生命,也关系到国家这民生事业能否顺利推进的大局。民以食为天,安全,是底线。这一底线,也是良心的底线。从良心出发,营养餐政策和教育一样,是一项良心工程学生营养关乎孩子的未来,更关乎千万个家庭的幸福,要在管理上严格把关“营养餐”质量,坚守住这份对孩子的这份爱,要千万百计管好学生营养餐,对国家未来一代的健康负责,让我们的孩子能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的阳光,赢得强健的体魄。

[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是要明确主体责任。地方政府作为学生营养改善行动的主体,有责任做好制度设计,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流程细则,做到标准统一、程序透明、责任明确,促使所辖教育、卫生、财政各部门循章履职,也为追究渎职失职行为提供依据。

二是应整顿供应链。一方面,主管部门在招投标时应对供应链环节做相应要求,保证中标供应商能提供安全、卫生、符合要求的产品供应链服务。另一方面,尽量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既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可以确保“营养餐”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学生手中,避免出现食品过期,可谓一举两得。

三是规定到位。规定经费落实到位,规定营养餐的分量到位,规定营养餐的质量到位,让营养餐的钱买营养的饭。如果该怎么吃,吃什么东西才健康的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教育部门,政府部门落实规定外,可邀请饮食专家给学生制定菜谱,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吃上可口的饭菜。

四是监督到位。经费的落实需要上级部门对下级进行监督,营养餐分量需要政府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质量需要老师家长进行监督,政府部门、企业和家长之间也要相互监督。监督还可以数字化,设立专门的营养餐平台,将政府部门的经费运用情况公布,将厂家的地址,情况进行公布,可以用微博、短信、跟帖等各种方式反映家长和学生对营养餐的评价。用健全的监督制度做保障,让营养餐健康地送到学生嘴里。

五是处罚到位。谁出事、谁负责,针对政府部门,企业,学校所承担的不同责任,做出对应的惩罚制度,让出事后问谁谁不知,查哪里都找不到根源的情况不再发生,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呈现,让出问题的环节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对几方面都是保障,如果问题不在政府,也不用遇上啥事都要免去领导的职务,问题不在企业,也不用影响形象品牌,问题不在学校,也不用让家长失去对学校的信心。

2013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到此一游谁难堪

5月24日晚,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丁*昊到此一游”几个汉字。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就在前几天5月16日,国务院召开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指出,新颁布的《旅游法》对旅游者的文明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禁止规定。

“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得剁你的手”;今年5月1日,一名中国女游客在展示刚刚从海里捞出来的珊瑚时,被马尔代夫当地的潜水教练谴责。再往前,2009年3月27日,江苏常州一名游客参加台湾旅游时,在岛内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根大”字样„„走到哪儿刻到哪儿、玩到哪儿写到哪儿。有人说,中国游客出门都带着一把刀,但凡能题字刻名的地方,都会随时“泼墨挥毫”。

【标准表述】[综合分析]

其一,“刻字族”缺乏公德意识,更多的是“虚荣感”作怪。不少游客在景区游玩时,不顾及别人感受,只要自己高兴,一旦有机会四处溜达,自然要像宣誓主权一样宣扬自我存在感,既证明自己曾经到达过的“荣耀”,也借此提醒比后来者“更早”。

其二,破坏公物仅被“道德化”,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有些涂鸦刻字,属于无伤大雅的恶作剧,有些“到此一游”,恐怕就要归属于侵权破坏的范畴。如果损失是不可逆转的,显然就不是轻飘飘的“道歉”能了事。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囿于公德而很少诉诸法律,将类似违法行为统统归咎于“不文明行为”,幻想通过道德说教、批评教育来解决一切问题。

其三,国人自古就有“题字热”的传统。中国古代就有文人骚客热爱题字的传统,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到处可见有权有势者题出来的丑字,怪字。有了这些榜样,国内跟风的人自然不在少数。offcn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与规则之下,个个都想在青山绿水上浓墨重彩地盖章刻字。从这个意义上说,“丁*昊”不是一个人,而是生长在一种文化陋习下的浩浩汤汤的一群人。

[启示] “到此一游”的**,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方面,加强道德教育,强化公德意识。“制水者必以提防,制性者必以礼法”,治理水患,必须要建筑好堤坝,要陶冶好的性情必须用文明礼貌来约束自己。因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从小加强对孩子们的德育宣传,教导孩子们正确的礼仪知识以及公共场合应该有的道德修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高尚的道德确立了,人们便会自觉革除陋习,崇尚文明。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根除陋习还需法制管理。政府在引导公众道德走向时应起主导作用。除了要制定严格的立法措施,让对此类违法行为有法可依外,还要加强景区内的监管措施。不仅在景区内设立标志牌和指南标记,而且还要安排专门人员巡逻检查,发现游客不文明行为,立即进行制止和处罚。由于来自各行业的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仅靠景区和游行社导游反复劝告是不够的,在一定程度上,还要用法律手段进行强制履约遵守。

第四篇: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社会保障

材料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七大标准表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材料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 在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逐步把城镇非职工居民和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劳动年龄段自由职业者通过劳动事务代理参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今年又继续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填补该市养老保障最后一个空白点,真正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据今年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马鞍山市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基本情况初步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马鞍山市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无养老保险待遇的居民约1.8万人,全市无养老保障的居民中70周岁以上约7000人。城镇老年无业居民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过去从事临时工、家属工人员,二是长期从事家务未工作的家庭妇女及过去是小摊小贩的人员,三是工龄未满10年一次性结算养老金的征地工,四是各类户口农转非人员。为尽快让养老保障制度惠及城镇老年无业居民,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目标,马鞍山市在考察借鉴国内一些城市养老保障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市情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其主要思路是: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并随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分析: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既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又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对实现全市养老保障全覆盖和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马鞍山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市情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体现了对民生建设的高度重视。材料三:农村低保 谈起农村低保的好处,家住重庆南岸区南山街道办事处龙井村建设村民小组的周朝东感到十分欣慰。今年37岁的周朝东在1990年遭遇机械事故,右手4个手指头被机器切掉,确定为四级残疾,根本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目前,妻子与他离了婚,他与1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家里只有3分地,全家年收入不足500元。根据南岸区的农村低保政策,每人年收入不足1200元的,可补足1200元,这样周朝东一家每年可得到近2000元的低保金,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2003年7月以来,重庆市先后在南岸区、江北区等10个区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以南岸区为例,截至今年3月,南岸区7个镇全部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共有5568户10564人享受到农村低保,低保金支出223.31万元。由于重庆的农村低保工作实行民主动态管理,坚持公开、透明,自试点以来未接到一起群众来访。但在农村低保试点进度较慢的地区,情况则不尽如人意。在彬县小章镇香花村,69岁的村民赵七说:“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困难户能领点补助,好像没有固定的。”村民王保民说:“我们这地方是渭北旱塬,靠天吃饭,年年都有一些人日子过得紧巴

巴,也不一定能得到救济。以前只听说城里人有低保,将来农村也能享受低保的话,农民就有福了!”许多农民对农村低保的“不知情”,主要还是因为这项制度覆盖面很小。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了解到,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标准,全省农村的低保对象有206万人左右,但截至去年底,只有80万人享受低保待遇,其中大约只有37万人能够达到每人每年300元的规定补助标准。分析:当前应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应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资金的来源应坚持政府为主的原则;应严格管理,完善监督,实行动态化管理,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对象的确定,应广泛接受村民监督;应确保低保对象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材料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丁瑜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在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时候,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不应被忽视。当前城市里的不少老年人、失业人员等基本上是处于无社会保障的状态。他们的生活保障主要是靠自己的家庭来提供。如果家庭没有能力承担,这部分人的生活就必然会陷入困境。因此,国家应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在谈到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时,丁瑜委员认为,国家要采取措施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这些钱一定要管好、用好!”丁瑜委员说。分析:应从三方面来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一是要将社保基金的运作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对社保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地监管。二是要高度重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基金的效用。三是要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从立法的层面来规范社会基金的管理,并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提供法律基础。材料五: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现状改革前,中国农民的医疗保障主要依靠合作医疗体系。改革后人民公社解体了,农村集体经济迅速萎缩,筹集合作医疗的基金越来越难,很快合作医疗覆盖面就由1980年的69%骤降到1986年的5%,大多数村庄的合作医疗都解体了,村卫生室变成了私人诊所。目前,占全国15%的城市居民享受着三分之二的医疗卫生资源,而占85%的农村人口却仅获得不足三分之一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由于医疗设备老化,乡村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防疫保健工作削弱了,绝迹多年的传染病、地方病在农村又死灰复燃。农村医疗保障的严峻局面与政策导向有很大关系。首先,农业是中国的弱势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各级地方政府用于合作医疗的财政资源较少。其次,近20年来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政策基本上遵循着市场化取向,把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卫生事务也推向市场。再次,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关系,县乡财政无力承担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第四,国家在合作医疗宏观政策上相互矛盾。第五,对合作医疗有种种误解。一些干部认为合作医疗对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不想多管;还有不少农民对合作医疗不信任。第六,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长期以来是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强制推行的,主观随意性大,容易形成“一紧二松三垮台”的局面。最后,农民普遍认为乡村医护人员素质低,没有医治大病的技术与设备,即使参加了合作医疗也于事无补。分析: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必须强化政府职责;全面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必须加强硬件建设;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标准量力而行的原则,二是坚持多渠道筹资的原则,三是坚持与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诚实守信、群众自愿的原则;不断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必须创新管理模式:一是不断完善合作医疗服务模式,二是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管理模式,切实营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氛围。材料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993年,吉林省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吉林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有固定收入的农民上,即首先把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村干部等纳入到保险中来。这些人有固定收入,参加保险的意识强,积极性高,能够在农村起到示范作用。但是,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保险面窄,投保人数增长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到1998年,虽然全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业务县(市)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开展此项业务的乡镇有730个,村有3344个,分别占乡、村总数的78.5%和33%。但是,全

省累计承保人数只有19.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6%,占农村劳动力的3.8%。1999年,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出现全面萎缩的态势。开展农保的县(市)覆盖面下降到85%,有6个市县停止了这项业务;开展业务的乡612个,村2795个,分别比1998年减少118个和549个,占全省乡、村的比重降低到65.9%和27.6%;全省新增承保人员约0.5万人,比上年减少5.6万人,保险费收入620.9万元,比上年减少600万元。与此同时,领取养老金的人上升到597人,比上年增长311人;全年支付养老金100.75万元,比上年增加26万元;退保金、继续退保金、丧葬费等支出136.65万元。从上述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降低,新增保险人数增长乏力,退保人数增加,保险金收入下降,呈现出全面的萎缩的趋势。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集体经济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解决对策:

1、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成立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帐户,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2、落实国家各种农业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3、精简农村基层组织结构,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4、促进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从分散重新走向集中。

5、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机构。材料七:医疗保险作为城市建设者的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待遇。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数字,深圳2000年时外来人口577.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82.1%。加上居深境内人士,外来人口为700万—800万人。到2005年6月30日,深圳共有暂住人口1035万,户籍人口171万。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但是由于其社会地位的低下,他们的生活现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医疗卫生方面他们没有能够享受到足够的福利。自1987年以来,深圳市就把在企业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畴,经过20年的探索改革,根据其规定,深圳市为农民工建立了包含医疗保险的一整套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1992年5月,在深圳市取消公费医疗、全国率先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之时,根据其规定,无论是否有深圳户籍,都可以参加并享受统一的医疗保险待遇。也就是从理论上外来劳务工可以与持有深圳户口的职工完全一样,参加综合医疗保险,既保住院也保门诊。但是,过高的缴费标准,使绝大部分农民工朋友对医疗保险望而却步。综合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为个人工资收入的8%,企业承担6%,个人承担2%,这对于深圳户口员工来说并不是什么负担,但是对于收入本来就相对较低的农民工却是不小的数字,另外一个方面,深圳的农民工偏年轻化,生病就医的概率相对较低,实际上也用不了这么多的医疗开支。对于企业来说,6%的医疗保险是比较沉重的,所以在没有很硬性的规定下,很多企业选择不为农民工缴纳综合医疗保险。分析: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待遇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灵活调节综合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建立适合农民工的弹性医疗保险制度,降低缴费标准,使为了城市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农民工也能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材料八: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四大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住房保障、优抚安置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4+2”。一是社会保险。这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我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社会保险是实行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费,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二是社会救助。这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常性救助,如城市和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救助制度等;第二类是紧急性救助,如灾害救助;第三类是临时性救助,如医疗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三是社会福利。这里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和自立能力。四是慈善事业。这是指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社会成员进行慈善捐赠和社会互助。以上讲了社会保障的四个主要方面,还

有住房保障和优抚安置两项专项保障制度。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分析:针对当前社会保障存在的实际困难,要本着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原则,统筹研究出台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以及部分困难民众再就业、住房、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要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切实保证基金增值,防止被违法挪用,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背景知识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福利国家、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个人责任的强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原因中断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或者劳动收入减少时,给予经济补助,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二)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发展看,社会救济先于社会保险。早在1536年,法国就通过立法要求在教区进行贫民登记,以维持贫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国制定了济贫法,规定对贫民进行救济。中国古代的“义仓”也是一种救济制度。这些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救济制度。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二)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三)多头管理、体制分散(四)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五)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六)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五)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专题综合分析

积极应对问题和挑战,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我们要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社会保障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重点方面:

(一)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社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一种制度,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立法层次不高等问题。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本届全国人大已将社会保险法列入2007年的立法计划,目前已进入草案修改论证阶段。此外,还要修订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等法规,制定社会救助法、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和企业年金条例等法律法规。需要强调的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关键在于强化执法。有法不依等于无法。现在,社会保障执法中处罚力度太弱,在一些地方违法者众,最后成了法不责众。因此,必须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者,加大违法成本,起到警示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和职工自觉守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保险法是当前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一部法律,关系到怎样确立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二)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实现社会保障的定型化、规范化、法制化,必须完善运行机制。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请大家进行讨论。一是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方针,其实质就是合理划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实现基金的部分积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做资金储备。目前,全国只有11个省(区、市)在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尽快完善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至关重要的是做到有奖有罚,鼓励缴费,惩罚欠费,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缴费激励机制。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待遇与缴费挂钩的办法,鼓励各类从业人员多工作、多参保、多得待遇,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增加基金收入。另一方面,要建立欠费惩罚机制。依法采取严厉手段和措施,把所有用人单位全部纳入征缴范围,防止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建立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级的财政体制,各级政府如何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责任,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的事权划分问题。这一问题又与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相联系,需要尽快理顺。全国现在已经有11个省(区、市)实现了省级统筹,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省级统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确保发放的责任集中到省级,地县两级不为此承担责任。所谓省级统筹,就是在全省范围内要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基数,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标准,统一调剂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核心是通过建立省级基金预算制度,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责任,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各地要把实现省级统筹,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四是建立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要根据经济发展

和职工工资、物价变动等情况,考虑基金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和提高养老金水平,建立起一个公式和参照指数,自动生成科学合理的调整标准。还要统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工作,使两者养老金水平差距保持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三)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还体现在资金投入、基金监管、管理服务等方面。一是加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财政承担最后责任的一种制度安排,各级财政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是建立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各级政府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重。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社会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养命钱,是高压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规使用,更不准挤占挪用。近几年,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基金安全程度逐步提高,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仍然有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管理运作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挤占挪用基金。要切实做到严格落实责任,完善监管制度,健全制约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要抓紧制定基金管理、监督方面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情报告制度,发挥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社会保险基金中,对于已经做实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能否做到保值增值,关系到未来的支付能力。要在科学评估、避免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保值增值。三是继续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步伐。随着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增多,经办和管理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纠正重制度轻落实、重政策轻管理、重资金轻服务的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抓社会保障经办能力建设。核心是推进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对社会保障对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优化业务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改善管理服务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社会保障战略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和客观现实的需要相比处于很不适应的状态。这就导致社会保障规划和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政策缺乏衔接,责任不够清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难以取得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要在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条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保障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对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明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条件,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

第五篇:2013山东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话题:改革需要“狮子型”干部

2013山东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话题:改革需要“狮子型”干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使用干部推动改革发展?最近一位地方领导同志提出:要重用那些政治上强、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这一形象的提法引人深思,因为现实中“狮子型”的干部能干事、能成事,却往往“一将难求”。

长期以来,人们提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式干部。此类干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是干部队伍的主流和基本力量。但是,在改革浪潮里中流击水,特别是在一些问题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既需要“老黄牛”式干部的“韧劲”,也需要“狮子型”干部敢想敢干的“闯劲”。

“狮子型”干部们“虽是搏兔,亦全其力”,个性鲜明,不畏阻力;为人正直,敢抓敢管。他们不同于大多数岗位需要的“循吏”,更多是驾驭全局、破题改革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主政一方的党政“一把手”,更需要这种“狮子型”干部独当一面,凭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厘清千头万绪的改革任务,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干部使用上既不应该也不可能搞千人一面,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擅长改革攻坚的“狮子型”干部本应委以重任,但实际中却可能得罪人,在推荐选拔干部时也可能得票不高。这是因为,在有的地方,个性鲜明、说话直接者,可能“不会做人”;做事有魄力,雷厉风行者,可能“不够灵活”。相反,一些善于推诿塞责、文过饰非的“鸵鸟型”干部,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病猫型”干部,却通过包装、化装、伪装,成功“上位”。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要求组织部门知人善任,莫让“狮子”如“千里马”一般,“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知人之法,在于责实”,鉴别、培养“狮子型”干部,不光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实绩才是最终的试金石。“狮子型”干部最大的优势是“有才”,最大的特点是“能干”。唯其有才,更不能放松对德的要求;唯其能干,更应该严格地监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小过不惩,必为大患”,只有把德放在首位,让监督实起来、硬起来,才能使干部干成事的同时不出事。

“狮子统帅的绵羊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部队。”拿破仑的名言强调了“一把手”的统率力、决断力对于队伍战斗力的决定性作用。列宁也说,“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释放改革这个中国最大的红利,除了继续提倡“老黄牛”精神外,迫切需要把“庸吏”果断调整下去,把一大批有魄力、敢创新的“狮子型”干部坚决充实上来。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山东中公教育官网(sd.offcn.com)”(山东公务员考试网|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山东公务员面试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山东中公教育官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下载公务员必看热点话题——生态环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必看热点话题——生态环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山东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话题:玩离复婚游戏终伤己

    2013山东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话题:玩离复婚游戏终伤己 结婚离婚,在坊间是个永远的八卦话题,多半作为小绯闻来传播。不过这个话题,也经常上得了媒体的台面。除却娱乐八卦之外,这话......

    考公务员必看(范文)

    给依然战斗在公务员路上的人们心灵上的奋进这些句子灿若莲花,愿能温暖你、鼓励你。原作者叫夏微,敬爱她,感谢她,纪念她。1、如果你在多方考虑后决定有所动作,我希望你不要瞻前顾......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二零一三年,大漈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生态办的大力扶持下,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稳定区域环境质量、提......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一、**年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五水共治和生态文明工作,县委县政府也把五水共治作为民生实事的首要任务。我局紧......

    生态环保建议书

    生态环保建议书1 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你们好!今天,我在这里给你们写信,是想跟你们反映一下。以前,咱们这里几乎每天都是蓝天白云,早上,打开窗户就有凉爽的风吹进来,可这一切已经成......

    生态环保口号

    生态环保口号 生态环保口号1 1、像呵护孩子一样保护我们的环境。2、煤气泄漏不要惊慌,先关闭阀门后打开窗户。3、保护树木和水源,就是保护地球。4、珍惜身边每一滴水,人人都有......

    生态环保演讲稿

    生态环保演讲稿 生态环保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

    生态环保演讲稿

    生态环保演讲稿 生态环保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低碳环保是健康自然的一种象征。绿色环保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