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法学院

时间:2019-05-15 03: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用法学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用法学院》。

第一篇:应用法学院

应用法学学科有了“身份证”

张绍忠

2011年12月30日中午,西南政法大学学位委员会经过投票表决,自主设置目录外的法学二级学科——“应用法学”。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个应用法学学科,设置在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牧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应用法学研究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广阔前景。”因此,在2011年6月召开的学科设置专家组意见上,他明确表示支持。

法律教学需强化应用

实际上,我国法学教育一直徘徊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并最终主要停留在理论布道的层面。

2004年,刚刚上任的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成良就“炮轰”过国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法学人才培养的不足在于课堂教学与法律实务联系不紧密,毕业生要用2到3年的时间过渡,才能胜任工作,这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要。

实务部门的看法如何?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孙启福表示:“法律具有很浓的实务色彩,法律职业需要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而大多法学院校的教育则是重理论而轻实务,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表示:“目前,很多高校都以建设研究型大学为提升大学地位的目标,这会不会使得本已形成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现象愈演愈烈?法律人才究竟该如何培养值得思考。”

“在法官资源相当有限的当下,这种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司法需求。学校如果能够增加针对性训练,或许更有利于毕业生更快胜任工作。”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法官桂广涛介绍。

看来,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据介绍,西南政法大学一直致力于实务性法律人才的培养。此次该校通过设置“应用法学”作为目录外二级学科,正是对改革目标的积极回应和深入探索。

评议通过破壳而出

谈到设置“应用法学”学科,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表示:“现在,我国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法律实施阶段,对法律应用进行专门研究应该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在该学科的设置过程中有些不同的意见,但均属正常,没有不同意见恰恰不正常。”

关于“应用法学”的诞生,于应用法学院院长杨建学教授而言可谓历历在目。

2003年,应用法学院成立,其办学目标是“应用法学前沿,实务教育高地”。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与全国很多法院、检察院、政府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积累了不少的法律应用和法律实务的教学、研究基础。

“为此,早在2008年我们就有将„应用法学‟打造成法学二级学科的想法,只不过当时条件、时机不成熟,就未向学校提出该动议。”杨建学表示。

杨建学介绍,2011年4月,在向校领导汇报工作的一次会议上谈到“应用法学”学科问题。与会领导表示,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法律实施、法律应用应该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展开相关论证。

2011年5月,在两次校长办公会议纪要都有涉及支持应用法学院展开“应用法学”作为自主设置的目录外法学二级学科的论证工作的决议。

在论证期间,西南政法大学很多领导、专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党委书记张国林和校长付子堂几次对论证报告提出修改建议。

2011年6月初,在学校学科办的配合下,形成以梁慧星为专家组组长,王保树、姜明安、朱苏力、赵秉志、王牧、刘荣军为专家组成员的《专家评议意见书》,并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示1个月。

公示无异议后,根据学院申请,2011年12月30日,西南政法大学学位委员会投票决定,自主设置“应用法学”作为目录外的法学二级学科。

杨建学说:“我代表关注中国法律应用问题研究的法律人,感谢各位专家的支持,是他们让中国的„应用法学‟学科破壳而生,让有志于法律应用研究的同行有了专门的学术平台。”

学界与实务界互动

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应用法学院,学校也有意举一个学院之力专注于法律实施问题的研究。

“将应用法学院打造成为国内高等法学院校中法律应用教学和研究领域的„突击队‟,为„应用法学‟学科的建设、繁荣贡献力量。”杨建学说。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早在1991年2月21日就成立了“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其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探索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中国应用法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和前沿阵地。

而应用法学学科的诞生,无疑能够实现学界与实务界的良性互动。

其实,“应用法学”走到今天,已经被赋予了与传统意义上的“应用法学”不同的深刻内涵。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副院长张平认为:“设置学科主要是基于教学和科研等需要,在当前形势下,对法律应用研究的需求或许比法学理论研究更重要。所以,高等法学院校应该在学科的设置上予以回应。”

研究法律实施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春龙说:“我们当时将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历史法学、应用法学和边缘法学四大类,但西政应用法学院的应用法学是作为独立学科的应用法学。”

“这是对现有法学学科分类的突破创新,用一个学院的力量来研究法律实施问题,肯定大有可为。”陈春龙说。

该院副教授陈亮认为,从法学体系的视角看,传统意义上的应用法学是与理论法学、历史法学、边缘法学并列,是统摄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部门法学的上位概念,是法学分支学科的总称。

“应用法学学科旨在研究特定法律职业人员应用法律的原则、技术、方法和规律。是对法律实施整体的系统化研究,应该属于边缘法学的范畴。”杨建学表示。

前景展望

应用法学学科的诞生,有利于汇集学界与实务界的资源,有利于发挥“应用法学”对法律应用研究领域和整个法律实务界的引领、指导作用。

法律职业是一种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工作,应用法律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职业家创制法律规范、施展法律技术、运筹法律程序的活动。

杨建学表示:“我们设置应用法学学科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高质量的法律职业人才。这肯定离不开应用法学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开展对影响法律实施效果的因素的研究,这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

据应用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隆琼介绍,学院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经形成中央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检察方向、审判方向)、法学专业(律师方向)、法学专业(刑事执行方向)、法学二学位等多层次、多专业办学格局。

作为法学学科的创新,应用法学有一个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需要大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它。可以预计,应用法学研究必将在促进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第二篇:应用法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教学计划2007

应用法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教学计划2007

一、基础知识(8学时)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不同数制间的转换不作要求),.计算机中数据的概念、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字符及汉字编码不作要求)。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4.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5.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

6.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7.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8学时)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DOS、Windows、Unix、Linux)。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2)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

(3)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4)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删除、更名、查找、打印和属性设置。

(5)软盘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7)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

(8)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三、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16学时)

1.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和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3.文档的保存、保护、复制、删除、插入和打印。

4.字体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编排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

5.Word的图形功能,图形编辑器及其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的创建,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14学时)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

3.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4.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count、round、int、abs、if等)的使用。

5.数据清单的概念,记录单的使用,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

6.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

五、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功能和使用(8学时,)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

4.幻灯片的手稿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六、复习(6学时),其中包括熟悉考试系统。

注意:应用法学院计算机课程属于必修课,专科60学时,期末考试分为上机和笔试两部分,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教研室2007年8月制

第三篇:宁波大学法学院

宁波大学法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法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民事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民事法学考试,了解考生对民事法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法律的学习程度和深度,掌握考生运用民事法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民法(含民事法基本理论、物权法、债法、合同法、人格权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民事法立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焦点问题。

三、考试方式

闭卷

四、主要参考教材

1.《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五、考试题型

1.概念辨析题2.论述题3.法条评析题4.案例分析题

六、考试知识点

民法

掌握要点:

1.民法学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4.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5.时效

6.人身权概述

7.人格权类型与保护

8.权利的行使

9.物权法总则—物权法概述与物权法原则

10.物权客体与物权效力

11.物权的变动

12.所有权制度

13.共有与建筑物区分所有

14.用益物权概述

15.各种用益物权

16.担保物权概述

17.抵押权

18.质权

19.留置

20.占有

知识产权

掌握要点:

1.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

2.著作权概述

3.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4.著作权的利用与限制

5.著作权的保护

6.专利权概述

7.专利权的客体

8.授予专利权条件

9.专利权的取得

10.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

11.专利许可证贸易

12.专利权的保护

13.商标与商标权概述

14.商标注册

15.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使用许可和商标管理

16.商标权的保护

17.反不正当竞争

18.其他知识产权

民事诉讼法

掌握要点:

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3.诉权与诉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5.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6.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

7.诉讼参加人

8.民事诉讼证据

9.法院调解

10.诉讼保障制度

11.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12.普通程序

13.简易程序

14.二审程序

15.审判监督程序

16.特殊程序

7.执行程序

18.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19.司法协助

第四篇:武大法学院

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源于1926年武昌法科大学。武汉大学两任校长——著名法学家王世杰、周鲠生先生曾兼任或专任院长;1979年恢复法律系(院)后,国际法学家韩德培教授、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等知名专家先后出任法律系(院)负责人。现任院长为著名国际法学者肖永平教授。

二十世纪两次著名的国内外审判,武汉大学法学院均有著名学者参与。二战胜利后,曾任武汉大学法律系系主任的梅汝璈教授作为检察官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义正辞严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法律系副系主任的马克昌教授作为辩护人参加了对“四人帮”的庄严审判。

学院致力于将武汉大学法学专业建设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接轨、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相融合的,为培养高品位、高素质、高水平的治国之才提供良好平台的优势特色专业。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学院现有9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全国首批); 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全国首批);1个国家“985工程”二期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和环境法研究所);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际法学、环境法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法学),3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刑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0人,包括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3人,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45人。其中有1人获“长江学者”称号,4人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人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学院内设有武汉大学法学图书分馆(含联合国文献资料中心)。

为全面落实跨学科、国际化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学院从2002年开始开设“中法法学本科试验班”,2006年又开设了“中德法学本科试验班”。学院每年选派学生70余人次赴欧美著名高校法学院交流访问。

本科专业:法学

学院网址:http://fxy.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932,027-68753769

电子信箱:fxybk@whu.edu.cn

第五篇: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原为北京大学法律系,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于1904年成立的法律学科,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正规法律教育机构(其后为1909年创立的清华学堂法律学科、1912年创立的朝阳大学法律系及1915年创立的东吴大学法学院)。早年由于社会条件及国策方向所限,1948年中国的205所大学中仅有29所设有法学教育单位,学生人数最多的依次为朝阳大学、东吴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位于北京的北京大学与朝阳大学法律系、清华学校(前)法律学科同为京派法学的重要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实力雄厚,在法学界声名斐然。目录

[隐藏] 历史沿革 2 重点学科 3 学历课程 部分著名学者及校友 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历史沿革[编辑] 北京大学前身为京师大学堂,自创校起已设有法律学科,其时为“高等政治学”中的一个科目,1902年清政府《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在大学专门分科政治科内设法律学目,正式规范了法律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1904年1月修订大学堂章程,改大学专门分科为分科大学堂,在政法科大学堂内设法律学门,其时法律学门的学制为四年。1911年蔡元培改革中国教育制度,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改大学堂总监督为大学校长,由严复担任。1913年2月,改政法科为法科,以孙祥龄为学长。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全面改革北京大学旧制的同时,对法科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法律学门设立了法律学门研究所,聘有学者专职研究各个法学领域。1919年,法科法律学门改为法律学系,同时允许法律学系学生兼修其他学系课程,也容许其他学生兼修法律学系课程,引起了法学思潮的激荡,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成为了中国法学研究和讨论的中心。1927年,张作霖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九间高等院校合组为京师大学校,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与北京政法大学合并,并被名为法科第二院,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将京师大学校改为中华大学,8月又将之改为北平大学。在原北京大学师生的强烈抗争下,南京政府恢复国立北京大学的名称,其法律学系亦重新成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政法大学则成为北平大学法学院。

1930年12月,蒋梦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仿效美国改革教育制度,法律学系改为法学院,下设政治系、经济系和法律系,学生毕业后可得学士学位。1934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科研究所成立,开始法学研究生的培育。

1937年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南迁,于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春,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此期间,原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部分师生奔赴抗日前线,部分师生则编入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法商学院由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商学系组成。由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三所学校中,只有北京大学有法律学系,因此西南联大法商学院的法律学系即为原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直至八年抗战终结,西南联合大学解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各自复校,北京大学法学院亦重新复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中国实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被并入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在政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委员会主任董必武的直接指示下,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得以重建恢复。司法部教育司司长陈守一则出任法律学系重建后的第一届系主任。在1954年至1966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作出了多番教学计划,其中较为突出的,分别是苏联法学的课程比重增加和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

在1966年,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法律学系在1970年被宣布取消,但由于法学院师生团结争取,法律学系最终得以保留,和吉林大学法学院成为全国仅存的两个政法院系之一。教职员基本没有分散,主要图书资料没有流失,法学研究的工作也没有中断过。1966年至1971年6年间法律学系没有招生,因此也没有正规教学。1972年,在一批教师在刚刚得到平反之后,即致力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197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学系的三十六名教职员被合并到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复系时,他们中绝大多数又回到中国人民大学。

1977年,中国高等院校的招生制度恢复正常,北京大学及其法律学系亦得以正常发展。

北京大学法学院于1999年6月26日正式成立[1]。作为历史悠久、桃李满天下的学院,毕业生多有从事律师、司法工作者,亦有在海内外著名法学院任教者。

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共设有多个法学研究机构和多部法学研究的学术期刊,由于其学术成果和毕业生们的杰出成就,北京大学法学院多年来皆获社会及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好的法学院之一。重点学科[编辑] 北大法学院有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四个国家重点学科[1]。此外,北大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环境法等学科也有很强的实力。北大法学院有经济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刑事法理论研究所、世界贸易组织法律研究中心、公法研究中心、税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法制信息中心等30多个研究机构。

北大法学院所属的法律图书馆馆藏量和自动化水平在综合大学法律院系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外法学》是北大法学院主办的法学期刊,创刊于1989年。

学历课程[编辑] 北京大学法学院提供以下课程:

学位 英文名称 英文缩写 学制 简述

法学士

Bachelor of Laws LL.B.四年全日制

法学本科课程,学生须修毕指定必修科、一定数量的选修科和完成毕业论文。

知识产权法学士

Bachelor of Legal Science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本科在读兼修两年)专修知识产权的双学位课程。

法律硕士 Juris Master J.M.三年全日制

供非法学本科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所修读的法律专业学位,学生须修毕指定必修科、一定数量的选修科和完成毕业论文。

法学硕士 Master of Laws LL.M.三年全日制

法学研究生课程,学生须按研究方向修毕指定学科,并完成研究论文。

中国法法学硕士

Master of Laws in Chinese Law LL.M.两年全日制

主修中国法的法学研究生课程,以英语授课,只录取没有主修中国法学位的法学毕业生。学生须按规定修毕指定学科,并完成实习。

人权学硕士

Master of Human Rights M.H.R.(在读兼修)专修人权的双硕士学位课程,与瑞典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合办。

法学博士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Law Ph.D.三/四年全日制

法学研究生课程,学生须按研究方向修毕指定学科,并完成研究论文。

下载应用法学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用法学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信息与动态 二00七年第四期 (总第二十二期) 法学院记者团主办 2007年9月30日本期目录 学院经纬 §我院积极参与承办2007年“海峡法学论坛” §法学院隆重......

    法理学的应用价值(黎建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理学的应用价值 黎建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上传时间:2008-12-28 主题:法理学的应用价值主 讲 人:黎建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

    法学院社会实践简报

    缅怀先烈为祖国祈福送法下乡促和谐发展——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为促进社会和谐,引导法学院学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法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2009年7月7日,法学院暑......

    法学院实习报告

    法学院实习报告 专 业: 姓 名:法律事务郝青班 级: 学 号:2008级3班200802620315 本人是临沂大学2008届法学院实习生郝青,按照学校要求,我于2010年8月5日到2011年1月5日在山东省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2009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方案一、复试规则 1、坚持标准统一、程序公开、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 2、复试采用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3、复......

    活动策划 法学院

    2011年3月15号,福州大学法学院在三区广场开展了法律宣传活动。旨在推广法律知识在广大师生中的普及,提升全校的法制观念,构建和谐的福大校园 活动背景:。 3•15 是国际消费者......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根据重邮委〔2009〕14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共重庆邮电大学委员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方案......

    中山大学法学院贺信

    中山大学法学院贺信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欣闻贵院举行十周年院庆活动,我谨代表中山大学法学院全体师生向贵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经过十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上海交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