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湖州市高中通用技术高考总结暨高考会
2010年湖州市高中通用技术高考总结暨高考会考复习
研讨会研讨会纪实
5月13日和14日,在长兴金陵高级中学的校园中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教研气氛,以“为进一步明确高中通用技术高考、会考要求,总结本学年我市通用技术高考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切实做好后阶段高考和会考复习工作”为主题的市高中通用技术高考总结暨高考会考复习研讨会在长兴金陵高级中学举行,来自全市各高中高二的通用技术老师共50多人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观摩复习研究课、专家点评、作报告、学校交流的流程依次展开:
13日下午活动伊始,金陵高中蔡永进校长就学校通用技术的开设情况及通用技术在高考中的作用作了发言。蔡校长说,这次通用技术高考总结暨高考会考复习研讨会将非常有益于我校通用技术的教学,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接着,与会的老师认真观摩了来自金陵高中的郭建华老师精心准备的《必修一·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和华盛虹溪高中的罗云评老师精心准备的《必修二·第一章:结构与设计》两堂会考复习公开课。紧接着趁热打铁湖州练市中学的顾月平老师和德清一中的彭关林老师作了详实、中肯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两位老师都有较好的功底,对这堂复习课做了精心的准备,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内容符合会考标准;教态和蔼自然,点拨准确,采用了“例题——知识点——练习”复习模式,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知识得到升华。
14日上午,与会的老师认真听取了来自湖州二中的张卫老师、长兴三中的费根法老师分别作的《会考标准解读及试卷解析》和《高考标准解读及试卷解析》的报告。张卫老师从2009年会考试卷分析入手,深入剖析了2010版会考标准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会考考点和高考考点的不同。费根法老师在深入剖析历届四次高考题型的基础上,就怎样进行通用技术高考复习作了深入分析并指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从高考说明入手、从高考题型入手、从分析“评分标准”入手、从熟悉教材入手。两位老师的精彩报告使大家如拨云雾、认识升华、受益匪浅。接着,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长兴三中、湖州练市中学等学校分别从如何进行高考复习,如何教学生在高考中拿分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为与会的老师准备了最后的一份大餐。
最后,长兴县教研员史老师作总结并指出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发展快、变化大,作为一线的老师要不断学习,要有创新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高考变化,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篇:2018届高考总结暨2018届高考备考会总结讲话稿
2018届高考总结暨2018届高考备考会
总结讲话稿
我们在这里召开XX届高考总结暨XX届高考备考总结会,目的是为了让老师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高效、更务实、更创新,更团结、更努力,在新的征程上有新思想、新经验、新理念、新风貌;总结是为鼓劲加油,希望明年有新的突破。
一、XX届高考暨XX届高考备考总结中所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
XX届高考成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高三工作高效务实并不乏创新的智慧和胆识;高考、备考总结,总体达到了统一思想、团结人心、凝聚力量、提高信心、团结鼓劲的目的。希望每一位教师从心态上、思想情怀上、从情绪情感上都应该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也希望每一届高三的高考、备考总结都能传递正能量、正情感。
二、认真总结XX届高考,做好XX届高考备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XX届高考取得优良的成绩,也有不足之处,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将优点加以传承,力争稳中求新,再创辉煌。
在总结会上,黄祖兴副校长提出全面科学的总结和详细合理的备考计划。邓仕敏书记强调在管理上,年级组管理与学科组管理要平衡,形成合力;对尖子生培养,加强心理辅导,提高抗挫折能力,提前训练;备考要在细节、技巧、执行力上下功夫;调整aa班和a班的规模。李世仁主任提出培优补差,系统性训练,解决好主力军问题,然后深度广度覆盖,并带动全局。蓝坚康老师提出制定科学的指导思想,注重基础,因材施教,全面辅导,重点提高。石蓉莲老师提出了在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高效课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以上同志的总结发言中,我有深刻的感触和体会: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彰显特色,锻造精品”。那么,如何彰显特色,锻造精品,如何把我们这所独具民族特色的学校都办成高质量的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考整体水平,是当前我们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民族学校的任务。我们要依据现代教育发展理念,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制定适应高考改革形势的新举措,把学校办好做强,满足社会对我们的期盼。
我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考升学率,一是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改革,要求老师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锻造精品课堂。二是要加强科学管理,细化管理过程,突出质量监控和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将管理要求逐步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三是要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规范教学行为,大力加强教学工作过程性管理,严格实行管理制度,对不落实的事,要严查和追究不落实的人。四是要加强教学和高考研究。抓质量、促高考,用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加科学创新的思维,要以科学的态度、科研的方法,研究解决影响本校教学质量、高考水平的实际问题。刚才有很多学校和老师在会上交流了许多好的经验、成功的做法,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五是要加强高考针对性研究,围绕高考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搜集信息、研究考纲,认真教学教研教改工作。六是要强化弱势学科研究,形成高考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优秀生、特长生、边缘生培养和成长的规律,研究后进生转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七是要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好的方法,撷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八是要正确处理“培优”和“普及提高”的关系。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我们要重视抓好“培优”工作,要使“优生”更优,努力使更多的考生考上“一本”,考上名牌重点大学;同时又要十分重视抓“普及提高”,要使每位学生包括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都能不断地获得进一步的提高,最终使更多的学生能进入“一本”和“二本”行列。
对于我校XX届高考的成绩,我们不要气馁,不要全盘否定,要客观地分析。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仅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别的学校上百年走过的路,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和高兴。在座的以及所有为高三工作努力过、奉献过、献过策、流过汗、快乐过、痛苦过的老师们应该得到学校全体员工的尊敬和爱戴,是你们支持着、支撑着,才有我们今天辉煌的事业。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自身的优点和亮点,总结经验,做到稳中求升,不断创新。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集中智慧,备战XX届高考。
应对XX届高考对备考方案进行广泛论证,让群众广泛参与,建立科学的制度,科学创建高效、团结、和谐的高三年级优秀集体。走出去学习名校的经验,年轻教师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努力改善办学环境;要团结协作;认真总结反思,吸取教训;感悟高考,自我加压,以考取清华、北大为最高奋斗目标,树立信心,负重奋进。继续弘扬务实的拼搏精神,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辛勤耕耘的奉献精神,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关于XX届高考备考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彰显特色,锻造精品”的办学理念。将理念形成校园文化,培育学生,努力沿着精品高中的目标奋勇前进,绝不退缩。
(二)坚持按备考方案的要求指导备考的各个环节,多指导学生学习好的方法,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的空间。备考方案是备考行动的总指南,应不折不扣地落实实施。
(三)狠抓常规管理,班级管理的“五到”要继续坚持,教学管理的六统一也要坚持,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进行检查监督,让真才实学,为学校教育教学付出劳动的教师得到肯定。
(四)以教研促质量,以教学促精品,以竞赛促精英;培育精品课堂,精品管理,培育锻造精品的意识。
(五)高三教师要有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充分发挥高三老师的领头羊作用,高三老师作为学校的榜样,肩负重任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宽大的情怀,纯正的教育伦理道德。
(六)学校各部门应树立高三优先,服务高
三、为高三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共同支持高三教学教研。
高考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是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高考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高考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高考、瞄准高考、研究高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要想方设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的竞争,是备考水平的竞争,更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竞争。要健全、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从严治校,以人为本,重在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
高考决定学校的命运,决定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学校走得更高,飞得更远的发动机。希望老师们把备考方案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把高考备考做得扎实有效。
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将实施战略合作来共同打造xx高中,xx高中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最后,预祝XX届高考再创辉煌!谢谢!
第三篇:2007年湖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分析
2007年湖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分析
2007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卷,共300分,政、史、地内容各占100分,其中选择题的第24-35题,主观题的第38题、39题的第5第6问属于政治学科内容,在全部的14题100分中,经济常识占36分,政治常识占34分,哲学常识占30分,与近几年高考试卷知识分布相当。从电脑统计和各校主观题阅卷情况看,政治学科的选择题得分为39.8比一模38.39分略高,主观题得分约为26分(难度大约是0.5左右),总体难度大约是0·64左右,难度与一模相当,与预期要求吻合。现将试卷答题情况分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作如下分析。
一、选择题
1.基本情况
本卷政治选择题共有试题12题,其中涉及经济常识考点的试题有3题(第28、29、32题);政治常识的试题有4题(第25、27、33题);哲学常识的试题有5题(第24、26、31、34、35题);从知识所占比例来说,基本符合高考关于学科内三常识的比重。
从难度看,难度值是0.5-0.6的有1题;0.6-0.70的1题;0.7-0.9的有6题;0.9以上的有4题,与一模相比,增加了一题难度较大的题目,其他试题难度相当。从难度的三块内容看,经济:0.7595;政治:0.8521;哲学:0.8548。总的看,哲学内容选择题偏易,这与高考有一定的距离,高考一般来说哲学选择题还是较难的。
试题注重主干基础知识与热点问题的结合,命题科学,难度合理,与近几年高考命题吻合度强,达到了高考模拟的效果。2.各题组情况
第24、25题组:(1)试题:
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具有鲜明的差异。前者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后者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正所谓“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回答24-25题。24.上述多元的文化现象的形成表明的哲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的认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外因影响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从民族的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角度看,能够为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的形成提供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的是
A.共同语言和共同地域
B.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 C.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2)命题意图
考虑到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具有 “以话题选择命题”的思路和“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的思想。本组试题以一段具有哲理内涵的话语作为题干材料,意在考查学生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用矛盾方法分析客观事物、民族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试题分析
第24题,难度值是0.8286。考生对①项是否当选较难确定,因此选C项的占8%,说明考生对题干中的“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思还不理解,较多的考生可能是凭技巧排除答题的
第25题,难度值是0.8828。有7.12%的考生选了C项,选这一选项的考生,将共同心理素质也归到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上,确实显示其基础和能力的薄弱。
第26、27题组:(1)试题:
温家宝总理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回答26-27题。
26.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其哲学依据是 A.实践第一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
D.群众观点
27.古语有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政府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这是因为政府
①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②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③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
④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2)命题意图
本组试题以百姓关心的房地产热点问题作背景话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中的群众观点以及政治常识中的政府性质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试题各题肢的知识跨度较大,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情况的掌握。(3)试题分析
26题,难度值是0.694,此题考生主要错误是误选B,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只注意了此题是考查哲学依据,但对题干的中心观点却忽视了,此题的中心观点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哲学依据”,因此后阶段要注意对此类试题的分析,如何有效准确把握试题的中心意思,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27题,难度值是0.7588,考查错选D项的较多,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将我国政府全等于国务院。我国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说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细致的把握还不够。
第28、29题组:(1)试题:
收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
入差(s.kuznets)首次提出公平与发展遵循“U”型曲线(见
距右图)。回答28-29题。28.右图反映了
A.人均GDP越高,收入差距越大 1 5 3 人均GDP(千美元)B.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收入
差距趋向最大化
C.人均GDP越高,收入差距越小
D.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之后,公平与发展呈负相关
29.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理顺分配关系,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
①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②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③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④发挥好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命题意图
本组试题以构建和谐社会、理顺分配关系、注重社会公平热点问题作背景话题,结合考查与这一热点相关的教材知识和考生的读图能力。
(3)试题分析
28题,难度值是0.9138。总体分析图表能力不错,说明本届高三老师比较注重对读图能力的培养。相比,选D的考生较多占6.6%。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考生对题肢中“公平与发展呈负相关”不理解。
29题,难度值是0.8639。考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③④两项的取舍加前缀较难确定,因此选B率达12%,一方面反映出考生对“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这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反映了考生对题肢理解的能力欠缺。第30、31题组:(1)试题: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以155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了监督法。回答30-31题。30.《监督法》的通过,为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人大依法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
A.可以有效地改变“一府两院”之间的分权状况
B.可以有效干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C.可以使“一府两院”成为同级人大的常设机关 D.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31.漫画《缺失》告诉我们的一个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各部分结构欠佳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C.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D.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2)命题意图
本组题目也属结合热点考查基础知识。热点是《监督法》的通过,知识是对全国人大的职能和整体与部分哲学原理的理解。(3)试题分析
30题,难度值是0.9820。是本卷中正确率最高的一题。说明考生对人大的地位作用这一知识比较重视,掌握比较好。
31题,难度值是0.9588。此题是以漫画作为背景材料,试图在形式上与政治高考命题形式靠拢。考生的答题尚可,此题考生能排除C项,说明教师在哲学内容的辅导上,还是化了功夫的。
第32、33题:(1)试题: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左右。去年,中国汽车产销约680万~700万辆,其中轿车需求量约为400万辆,增幅居世界各国之首。回答32-33题。32.我国轿车消费量不断增长的原因可能有
①居民的家庭收入不断增长
②轿车价格不断下降 ③入世后,我国关税的降低
④外汇汇率跌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3.“人民币汇率是一个主权话题,中国将站在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自主决定。”体现了 A.我国的外交政策宗旨
B.我国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C.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立场
D.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点(2)命题意图
人民币汇率升值是近几年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选择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命题是高考政治命题的一个特点,本题试图模拟这一高考命题的方式,同时,对学生易错的知识要点要求加以区分,本试题从知识理解层次上说有一定的难度。(3)试题分析
32题,难度值是0.501。这是本卷政治选择题中得分最低的一题。从答题情况看,考生选B有30.94;选C5.79;选D12.16,考生主要错误原因在于:(1)对外汇汇率跌落会刺激我国轿车消费不理解;(2)对关税降低能吸引进口也不是很清楚。由于此题是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拓宽加深,因此得分不够理想,不过,作为高考辅导,对教材有关知识的适当加深,还是必须的,高考政治选择题每年都有1-2道难题。
33题,难度值是0.7849。考生错选A项较多,原因是考生对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和基本立场还不能准确区分,对临近概念还比较模糊,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第34、35题组:(1)试题:
如果现实是那片泥土,理想就好比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回答34-35题。
34.理想与现实既对立又统一。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充分并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下列说法与之对应的有
①创造条件化解矛盾
②调整内因化解矛盾
③转移目标化解矛盾
④依赖外力消解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人们常说“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可见,我们追求的人生观的境界是
A.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
B.实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C.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
D.实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2)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常识下册的内容,题干情境材料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而试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心生活,关注实际,则是近年来政治高考试题逐步显示的一个亮点,本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得以教学时要注意这一变化。(3)试题分析
34题,难度值是0.8116。主要错误是漏选①,原因是考生对主观能动性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如何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化解矛盾,不仅是我们哲学知识教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高考辅导,我们也要注意学科特点。
35题,难度值是0.971。这是对教材相关知识的识记,也是学科思想教育的点,考查结果不错。
二、主观题
1.基本情况
本卷第38题、39题的第5、第6问属于政治学科的主观题内容,共占52分。从抽样情况看,平均得分在26分-28分之间,难度值约为0.50左右。2.试题分析 第38题
(1)试题: 38.(32分)材料一:从文化被作为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轨道,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2005年中国的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广告业、游戏业、演艺业、网络传播业等文化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2万亿元,加上文化带来的相关服务,总产值已经在2万亿元以上,专家预测,5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4万亿人民币。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就业人员规模已经高于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
材料二: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衍生产品多等特点。目前,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06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倡导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的健康的动漫产品,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保卫国家文化安全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为了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12分)
(2)运用国家文化职能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积极推广健康有益的国产动画作品。(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怎样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10分)【参考答案】
(1)①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分)②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3分)③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分)④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经济总量,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3分)
(2)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必须实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先进文化。(4分)②有利于传播优良文化,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3分)③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3分)
(3)①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保卫国家文化安全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要善于分析和处理矛盾,抵制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4分)②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为了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就必须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4分)③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文化问题,因此,在坚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2分)(2)命题意图
第38题的命题意图:为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政府所关注的一个主题。本题以文化产业化为背景材料,从经济、政治、哲学三个角度考察学生对发展文化产业意义的理解及作为政府应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化,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生的典型错误
第38题第(1)题的典型错误有:①不能审清题意。没有看到设问中的限制性条件——结合材料来回答问题,有部分同学只是泛泛而谈。甚至有些同学连用“经济意义”都没有注意。②答题没有思路,答到哪儿是哪儿,至于是否答完整了,是否出现知识的重复,就无能为力了。③意义与原因的表述不规范。
第38题第(2)题的典型错误有:①对文化职能知识掌握不到位,很多同学模糊答题的切入点,就用国家职能的知识来答题。②题目是问“国家为什么„„”,而还是有同学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来回答。③设问是“为什么?”而很多同学回答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第38题第(3)题的典型错误有:①学生不注意两个限制性条件“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法的知识„„”。②学生对辩证法的知识掌握不够,以至于混淆了唯物论等其他知识。③设问是“应怎样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而多数同学答体现了什么哲学知识或什么辩证法知识,而没有抓住“怎么样”三个字来审题答题。第39题第5、6问(1)试题: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区域合作,即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这不仅给有关国家带来了现实经济利益,也增进了各参与方的相互交流、信任与合作,进而促进了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5)“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思想是如何体现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的?(8分)材料四 2006年7月20日,来自我国及文莱、印尼、日本、韩国等16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海内外著名企业代表在广西南宁举行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纽带的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令世人瞩目。环北部湾地区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地区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带,区位独特,资源丰富。
(6)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加强环北部湾地区合作开发必要性和重要性。(12分)【参考答案】
(5)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2分)②“睦邻”是指我国要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体现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2分)③“安邻”,是指要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体现了和平共处的原则。(2分)④“富邻”是提要加强区域合作,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体现了平等互利原则。(2分)
(6)必要性: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2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2分)
重要性:①有利于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吸引外资,促进西部大开发,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分)②有利于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升双方的合作空间,实现区域内资源、市场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2分)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共同发展;(2分)
(2)命题意图
第39题的命题意图:200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的纪念年,而且在我国广西南宁举行纪念活动。本题通过以此为背景材料,让学生结合我国的实际和书本上的知识,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中国要谋求和平发展,建立稳定、和谐、互利共赢周边外交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考生的典型错误
第5问,考生的典型错误是:不能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与材料中“睦邻、安邻、富邻” 的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反映出考生对材料审查不到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欠缺。
第6问,考生的典型错误是:对必要性教材中的三条回答不完整,说明考生学习不够灵活,不能转换,教材是从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关系角度叙述的,而试题的问法是为什么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看拟有区别,实质是一致的。看来如何灵活有效扎实的掌握教材知识,是我们要下功夫的。对重要性,学生能写一些,但不够完整、准确,学科术语表达能力还须加强。
三、后阶段复习建议
1.注意这几年政治高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辅导。近几年文综政治部分内容的命题特点可归纳为:(1)命题立意——日趋完善。从3+X高考实施初期过分强调“能力立意”逐步过渡到“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能力为主导”,形成了“能力立意”→“综合能力立意”→“知识能力并举、以能力为主导”的发展轨迹。“知识能力并举、以能力为主导”是符合基础教育实际的,也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2)题型结构——稳中有变。前4年文综政治试题都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选择题从小题之间的关系上讲包括题组题与非题组题,从小题内题肢结构上讲包括组合题与非组合题,从涉及知识范围上讲包括学科内综合题和跨学科综合题;非选择题从材料上讲主要包括材料分析和非材料分析题,从设问层次上讲主要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层次的题型,从思维方式上讲包括简答题、简述题、分析说明题、综合论述题和辨析题。(3)命题情境——突出三性。命题情境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社会性、真实性和创新性。社会性主要表现在试题情境的创设上,积极反映每一考试中国内、国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时代潮流;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依据课文或事实编制试题,避免了试题编制中的主观随意性,保持了政治学科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选择题中出现了一则材料几题并用的题型试题,其次,试题从历史事件、地理知识出发考查政治热点,再次,试题灵活、设计新颖。2.坚持正确导向,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引导学生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近两年的政治高考的命题很好体现了这个导向。因此,我们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要注意这一变化。
3.对本省后阶段的试卷适当进行练习和细致讲评。
后阶段的复习,练习还是必须的,问题是练什么?怎么练?建议选本省今年各市的模拟试卷加以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各市的复习情况,大家公平竞争,另一方面,通过练习,对自己尚未注意的热点问题,适当进行点评,以查漏补缺。更需强调的是,练,不能只求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讲求质量,所以练习必须要正规,要定时、定量、练后一定要讲评,讲评时特别要注意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学生注意设问的限制性条件及有哪些具体答题要求,应该如何找突破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效果。4.对照考纲,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后期复习,对照考纲,回归教材,查漏补缺这一工作是常规,必须得做,对考纲中近几年命题频率较高的知识条目,要重点敲打,对教材必须做到熟之又熟,对尚未考虑到的热点和一些不时复习还不够的知识,要补充。这样,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以积极的心态迎高考。
第四篇:深圳地理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思
.......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思
姜华2007、11、8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我校的地理教学和高三复习备考,批准地理科组去参加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甚至牺牲了周五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的机会,正基于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倾听有经验的老师和地理高考专家的讲评和指导,记录了大量的笔记,听课过程中我迫不及待地把所思所想记下来,生怕过后忘掉了。收获颇多,现把它整理如下: 地理教学方面:
重新认识地理学的地位
从2007年高考地理的招生情况看,广东省各大院校对地理专业都有招生,全国初极少数名校没有招生计划外,其他绝大部分院校都有招生,这说明地理学科的应用性优势开始突显,象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旅游等目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将有持续而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与此同时,文科中的政治和历史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相对在下降。从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来看,题型稳定,难度有所降低,充分表明了对地理专业的保护和扶持。
我开完会一回来就利用周一班会的机会,给同学们分析目前地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及我们地理专业班的优势,让他们树立信心,鼓舞士气。让带学生直击高考,尽快进入高考复习备考状态。收效良好。
从源头抓起
地理专业班如果要形成学科优势,在高考中取得骄人成绩,没有良好的生源基础做保障,只能是一句空话。把一些学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吸引到地理班来。这个工作要从高一做起,越早越好。
把基础知识进行到
从首次参加广东省高考阅卷的教苑庄老师处获悉,今年高考普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该拿分的基础知识部分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很多,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是否把基础切实落实到位了。
拒做经验介绍的老师讲,地理高考复习,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把知识讲透,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举一反三。我亦有同感,把课本知识通过做题来应用实践,反过来通过做题要引导学生在回到课本上的知识、原理和规律,通过多次反复,达到对真理的近于全面的认识,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目的。
透析高考试题,才能把好高考脉
在进入高考总复习之前,教师应仔细研究近10年的高考真题。分析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侧重点,出题的形式和风格,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要分析近十年来,地理高考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并预测地理高考命题的规律。只有在这些都了如指掌后,才能制定出科学高效的高考总复习策略和计划方案。大方向把握住了,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知己不足而后胜
记得在开完本次高考会返回的路上,我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向地理教研室的温主任讨教必修讲完后如何安排高考总复习,温主任的一席话让我受用终身,他说,没有万能的灵丹妙药,要依病开方,妙手回春的工夫是靠长期艰苦塌实的实践练就出来的。是啊,我们有我们特殊的学情,只有基于实际,才能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全盘统筹,精打细算
此前,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也会给学生渗透高考的内容和信息,但听完这次会后,感觉之前所做的差得很远,主要是教学的前瞻性、规划性、紧迫感、知识性和技能性方面。所以回来后,要制定一个高考前的总的计划和方案,分阶段去实施,以高考备考的紧迫感、按高考的要求来拉动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加速运动。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与时间赛跑,在时间的流转间争取成功的契机。
知识转化,重在落实
从现在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单纯课本上的东西并不多,也就是考题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这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一环不存在什么 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消化掌握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所以老师应该把如何使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能做为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重落实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拉近新闻热点与地理的关系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大量的图题和材料提都取材于最近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等现实发生的问题,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适应高考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习惯的问题.我们的学生 获取知识的渠道是相当狭窄的,基本上是靠老师课堂上来传授的,如果老师本身讲课就是照本宣科,那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所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给学生和老师提供畅通的多方的信息通道。其次,教师应该首先起到先行和示范作用,平时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地引申一些课外的新闻热点,并指导学生如何用地理学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养成用地理的思维观察身边地理事物习惯。
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反映生活
适应高考改革,近年来的地理高考命题生活化、实用化趋势初见端倪,如去年高考有道题目问的是如果遭遇森林火灾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这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地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在讲到风的运动时,穿插这个问题既有知识趣味性,又顺应了高考的思路,不是一举两得吗?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而地理教材的内容正反映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我们学习地理就是用地理学规律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离开生活的地理就象是无源之水,失去了它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这次学习的感受,同时感谢龚老师组织筹划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期待下一次高考会的相逢。
第五篇:选择高中 拼搏高考
选择高中,拼搏高考
邓英信
2013年3月25日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选择高中,拼搏高考》。
有这样一条新闻,大意是说有个女孩子的母亲是法国留学的精英,母亲提倡“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最多而不是最好”,因此,她从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很好,考入北大清华是没问题的。因此,她决定放弃高考,反而申请国外的名牌大学,并获得成功。于是这则新闻就获得大量转载,一片赞扬之声。
我没有任何的仇富仇美仇优心理,不过我看到关于这条新闻的最好的评论是这样的:我没有皇城脚下的家,也没有留过洋的爸妈。我只能咬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换来一个国内普通的大学,而我还要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但这条新闻把千万个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却从没放弃努力的孩子,当成了傻瓜。我十分赞同这条评论,因为评论者的头脑很清醒,观点很实在。
有人说,高考就是穿过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挤不过的人就掉下去了。高考确实是独木桥,不过这座独木桥早就沦为平民阶层的生存法则,贵族们早就去玩别的游戏了。高考分数发布之后,又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又会是九百万个家庭的新一轮志愿忧虑,在人家高富帅毕业旅行是欧洲美洲还是大洋洲的纠结面前,我们的这些烦恼却显得那么的单薄无力。
有一个人在高考前问他的爸爸,他要是考不上好学校,他爸爸能给他安排工作么?他爸爸想了一下说:安排个清洁工还是可以的。这就是现实。
同学们,我们既然选择的高中,就注定要为高考而拼搏,否则,你来大沥高中干什么?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上课打瞌睡,有的甚至是沉沉大睡;我经常看到有的男女同学花前月下,出双入对;我也知道有不少同学晚上在宿舍玩手机、玩游戏机,甚至爬墙外出,彻夜不归。这种种现象,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明摆着,他们是在花父母的钱,玩自己的命!我真不明白这些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可以忍心白白浪费父母的血汗钱和任意挥霍自己宝贵的青春?
我们讨厌题海战术,但我们不能不做题。我们讨厌应试教育,但我们不能不考试。社会竞争一直都是那么激烈,如果我们不为自己垫高一点,就很容易被淘汰到社会的底层。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平凡人,我们的可替代性太强了,没有什么事情是非你不可的。因此,我们要在年轻力壮的时候选择努力和拼搏,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和享乐。现在拼命读书是苦,但是苦一阵子,而现在逃避读书很可能就会苦一辈子!
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讲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年轻人三年内没什么想法的话,那他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不会再有什么想法了”。你们在高中这三年的想法会是怎样的呢?
同学们,我们选择了高中,除了拼搏高考,我们别无选择。年轻,就是拼搏的资本。别说自己贫穷,你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时间。别说自己无知,你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智慧——拼搏!高考,就是你奋斗的目标。奋斗吧,就从现在开始,别总是想着偷懒,别总是想着游戏,别总是想着享受,时间会证明一切,只要你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