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01011011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

时间:2019-05-12 13: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101011011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101011011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

第一篇:100101011011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

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思

姜华2007、11、8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我校的地理教学和高三复习备考,批准地理科组去参加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甚至牺牲了周五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的机会,正基于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倾听有经验的老师和地理高考专家的讲评和指导,记录了大量的笔记,听课过程中我迫不及待地把所思所想记下来,生怕过后忘掉了。收获颇多,现把它整理如下: 地理教学方面:

重新认识地理学的地位

从2007年高考地理的招生情况看,广东省各大院校对地理专业都有招生,全国初极少数名校没有招生计划外,其他绝大部分院校都有招生,这说明地理学科的应用性优势开始突显,象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旅游等目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将有持续而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与此同时,文科中的政治和历史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相对在下降。从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来看,题型稳定,难度有所降低,充分表明了对地理专业的保护和扶持。

我开完会一回来就利用周一班会的机会,给同学们分析目前地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及我们地理专业班的优势,让他们树立信心,鼓舞士气。让带学生直击高考,尽快进入高考复习备考状态。收效良好。

从源头抓起

地理专业班如果要形成学科优势,在高考中取得骄人成绩,没有良好的生源基础做保障,只能是一句空话。把一些学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吸引到地理班来。这个工作要从高一做起,越早越好。

把基础知识进行到

从首次参加广东省高考阅卷的教苑庄老师处获悉,今年高考普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该拿分的基础知识部分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很多,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是否把基础切实落实到位了。

拒做经验介绍的老师讲,地理高考复习,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把知识讲透,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举一反三。我亦有同感,把课本知识通过做题来应用实践,反过来通过做题要引导学生在回到课本上的知识、原理和规律,通过多次反复,达到对真理的近于全面的认识,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目的。

透析高考试题,才能把好高考脉

在进入高考总复习之前,教师应仔细研究近10年的高考真题。分析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侧重点,出题的形式和风格,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要分析近十年来,地理高考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并预测地理高考命题的规律。只有在这些都了如指掌后,才能制定出科学高效的高考总复习策略和计划方案。大方向把握住了,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知己不足而后胜 记得在开完本次高考会返回的路上,我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向地理教研室的温主任讨教必修讲完后如何安排高考总复习,温主任的一席话让我受用终身,他说,没有万能的灵丹妙药,要依病开方,妙手回春的工夫是靠长期艰苦塌实的实践练就出来的。是啊,我们有我们特殊的学情,只有基于实际,才能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全盘统筹,精打细算

此前,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也会给学生渗透高考的内容和信息,但听完这次会后,感觉之前所做的差得很远,主要是教学的前瞻性、规划性、紧迫感、知识性和技能性方面。所以回来后,要制定一个高考前的总的计划和方案,分阶段去实施,以高考备考的紧迫感、按高考的要求来拉动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加速运动。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与时间赛跑,在时间的流转间争取成功的契机。

知识转化,重在落实

从现在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单纯课本上的东西并不多,也就是考题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这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一环不存在什么 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消化掌握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所以老师应该把如何使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能做为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重落实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拉近新闻热点与地理的关系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大量的图题和材料提都取材于最近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等现实发生的问题,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适应高考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习惯的问题.我们的学生 获取知识的渠道是相当狭窄的,基本上是靠老师课堂上来传授的,如果老师本身讲课就是照本宣科,那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所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给学生和老师提供畅通的多方的信息通道。其次,教师应该首先起到先行和示范作用,平时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地引申一些课外的新闻热点,并指导学生如何用地理学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养成用地理的思维观察身边地理事物习惯。

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反映生活

适应高考改革,近年来的地理高考命题生活化、实用化趋势初见端倪,如去年高考有道题目问的是如果遭遇森林火灾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这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地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在讲到风的运动时,穿插这个问题既有知识趣味性,又顺应了高考的思路,不是一举两得吗?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而地理教材的内容正反映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我们学习地理就是用地理学规律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离开生活的地理就象是无源之水,失去了它的意义。

1、以上就是我这次学习的感受,同时感谢龚老师组织筹划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期待下一次高考会的相逢。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二篇:深圳地理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思

.......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思

姜华2007、11、8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我校的地理教学和高三复习备考,批准地理科组去参加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甚至牺牲了周五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的机会,正基于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倾听有经验的老师和地理高考专家的讲评和指导,记录了大量的笔记,听课过程中我迫不及待地把所思所想记下来,生怕过后忘掉了。收获颇多,现把它整理如下: 地理教学方面:

重新认识地理学的地位

从2007年高考地理的招生情况看,广东省各大院校对地理专业都有招生,全国初极少数名校没有招生计划外,其他绝大部分院校都有招生,这说明地理学科的应用性优势开始突显,象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旅游等目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将有持续而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与此同时,文科中的政治和历史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相对在下降。从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来看,题型稳定,难度有所降低,充分表明了对地理专业的保护和扶持。

我开完会一回来就利用周一班会的机会,给同学们分析目前地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及我们地理专业班的优势,让他们树立信心,鼓舞士气。让带学生直击高考,尽快进入高考复习备考状态。收效良好。

从源头抓起

地理专业班如果要形成学科优势,在高考中取得骄人成绩,没有良好的生源基础做保障,只能是一句空话。把一些学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吸引到地理班来。这个工作要从高一做起,越早越好。

把基础知识进行到

从首次参加广东省高考阅卷的教苑庄老师处获悉,今年高考普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该拿分的基础知识部分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很多,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是否把基础切实落实到位了。

拒做经验介绍的老师讲,地理高考复习,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把知识讲透,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举一反三。我亦有同感,把课本知识通过做题来应用实践,反过来通过做题要引导学生在回到课本上的知识、原理和规律,通过多次反复,达到对真理的近于全面的认识,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目的。

透析高考试题,才能把好高考脉

在进入高考总复习之前,教师应仔细研究近10年的高考真题。分析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侧重点,出题的形式和风格,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要分析近十年来,地理高考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并预测地理高考命题的规律。只有在这些都了如指掌后,才能制定出科学高效的高考总复习策略和计划方案。大方向把握住了,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知己不足而后胜

记得在开完本次高考会返回的路上,我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向地理教研室的温主任讨教必修讲完后如何安排高考总复习,温主任的一席话让我受用终身,他说,没有万能的灵丹妙药,要依病开方,妙手回春的工夫是靠长期艰苦塌实的实践练就出来的。是啊,我们有我们特殊的学情,只有基于实际,才能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全盘统筹,精打细算

此前,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也会给学生渗透高考的内容和信息,但听完这次会后,感觉之前所做的差得很远,主要是教学的前瞻性、规划性、紧迫感、知识性和技能性方面。所以回来后,要制定一个高考前的总的计划和方案,分阶段去实施,以高考备考的紧迫感、按高考的要求来拉动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加速运动。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与时间赛跑,在时间的流转间争取成功的契机。

知识转化,重在落实

从现在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单纯课本上的东西并不多,也就是考题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这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一环不存在什么 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消化掌握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所以老师应该把如何使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能做为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重落实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拉近新闻热点与地理的关系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大量的图题和材料提都取材于最近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等现实发生的问题,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适应高考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习惯的问题.我们的学生 获取知识的渠道是相当狭窄的,基本上是靠老师课堂上来传授的,如果老师本身讲课就是照本宣科,那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所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给学生和老师提供畅通的多方的信息通道。其次,教师应该首先起到先行和示范作用,平时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地引申一些课外的新闻热点,并指导学生如何用地理学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养成用地理的思维观察身边地理事物习惯。

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反映生活

适应高考改革,近年来的地理高考命题生活化、实用化趋势初见端倪,如去年高考有道题目问的是如果遭遇森林火灾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这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地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在讲到风的运动时,穿插这个问题既有知识趣味性,又顺应了高考的思路,不是一举两得吗?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而地理教材的内容正反映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我们学习地理就是用地理学规律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离开生活的地理就象是无源之水,失去了它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这次学习的感受,同时感谢龚老师组织筹划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期待下一次高考会的相逢。

第三篇:深圳地理考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思试

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思

姜华2007、11、8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我校的地理教学和高三复习备考,批准地理科组去参加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甚至牺牲了周五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的机会,正基于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倾听有经验的老师和地理高考专家的讲评和指导,记录了大量的笔记,听课过程中我迫不及待地把所思所想记下来,生怕过后忘掉了。收获颇多,现把它整理如下: 地理教学方面:

重新认识地理学的地位

从2007年高考地理的招生情况看,广东省各大院校对地理专业都有招生,全国初极少数名校没有招生计划外,其他绝大部分院校都有招生,这说明地理学科的应用性优势开始突显,象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旅游等目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将有持续而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与此同时,文科中的政治和历史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相对在下降。从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来看,题型稳定,难度有所降低,充分表明了对地理专业的保护和扶持。

我开完会一回来就利用周一班会的机会,给同学们分析目前地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及我们地理专业班的优势,让他们树立信心,鼓舞士气。让带学生直击高考,尽快进入高考复习备考状态。收效良好。

从源头抓起

地理专业班如果要形成学科优势,在高考中取得骄人成绩,没有良好的生源基础做保障,只能是一句空话。把一些学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吸引到地理班来。这个工作要从高一做起,越早越好。

把基础知识进行到

从首次参加广东省高考阅卷的教苑庄老师处获悉,今年高考普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该拿分的基础知识部分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很多,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是否把基础切实落实到位了。

拒做经验介绍的老师讲,地理高考复习,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把知识讲透,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举一反三。我亦有同感,把课本知识通过做题来应用实践,反过来通过做题要引导学生在回到课本上的知识、原理和规律,通过多次反复,达到对真理的近于全面的认识,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目的。

透析高考试题,才能把好高考脉

在进入高考总复习之前,教师应仔细研究近10年的高考真题。分析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侧重点,出题的形式和风格,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要分析近十年来,地理高考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并预测地理高考命题的规律。只有在这些都了如指掌后,才能制定出科学高效的高考总复习策略和计划方案。大方向把握住了,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知己不足而后胜 记得在开完本次高考会返回的路上,我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向地理教研室的温主任讨教必修讲完后如何安排高考总复习,温主任的一席话让我受用终身,他说,没有万能的灵丹妙药,要依病开方,妙手回春的工夫是靠长期艰苦塌实的实践练就出来的。是啊,我们有我们特殊的学情,只有基于实际,才能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全盘统筹,精打细算

此前,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也会给学生渗透高考的内容和信息,但听完这次会后,感觉之前所做的差得很远,主要是教学的前瞻性、规划性、紧迫感、知识性和技能性方面。所以回来后,要制定一个高考前的总的计划和方案,分阶段去实施,以高考备考的紧迫感、按高考的要求来拉动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加速运动。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与时间赛跑,在时间的流转间争取成功的契机。

知识转化,重在落实

从现在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单纯课本上的东西并不多,也就是考题基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这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一环不存在什么 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消化掌握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所以老师应该把如何使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能做为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重落实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拉近新闻热点与地理的关系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大量的图题和材料提都取材于最近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等现实发生的问题,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适应高考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习惯的问题.我们的学生 获取知识的渠道是相当狭窄的,基本上是靠老师课堂上来传授的,如果老师本身讲课就是照本宣科,那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所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给学生和老师提供畅通的多方的信息通道。其次,教师应该首先起到先行和示范作用,平时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地引申一些课外的新闻热点,并指导学生如何用地理学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养成用地理的思维观察身边地理事物习惯。

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反映生活

适应高考改革,近年来的地理高考命题生活化、实用化趋势初见端倪,如去年高考有道题目问的是如果遭遇森林火灾是顺风跑还是逆风跑,这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地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在讲到风的运动时,穿插这个问题既有知识趣味性,又顺应了高考的思路,不是一举两得吗?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而地理教材的内容正反映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我们学习地理就是用地理学规律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离开生活的地理就象是无源之水,失去了它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这次学习的感受,同时感谢龚老师组织筹划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期待下一次高考会的相逢。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3、知脉:知识力、技术力、咨讯力、企划力、预测(洞察)力、敏锐力。[解决方案]做好时间管理、安排学习计划、上课、听讲座、进修、组织内轮调、多做事、反复练习、经常做笔记、做模拟计划。

第四篇:高考地理学科备考建议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教师的后期教学工作必须要认真做好规划,目标明确,突出重点,这样才能保证后期的教学效果。后期的复习应强调3个环节:

(1)构建网络,促成知识迁移。知识网络的构建,不仅有助于考生牢固掌握和理解课本知识,还有助于考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促成知识的迁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规范解题,注重方法指导。由于考生答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致使不少考生因此失去了不应失去的分数。可见,方法指导特别重要。

(3)参与训练,强化独立思维。学习过程中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少考生对训练的目的不够明确,没有深究答案的得出过程和方法,独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2.确定专题,提升能力

后期复习,多以专题形式展开。复习过程中,可采用大、小专题的结合,一方面利用大专题来引导考生复习地理主干知识,强调的是知识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利用小专题来引导考生复习某类知识点,强调的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掌握以及难点知识的突破,无疑会大大提高考生的各项应试能力。

3.科学训练,分析错题

针对不同题型进行解题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选择题、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改错题,找出错因,减少审题或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将做错的习题重做一遍,避免再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归纳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锤炼文字表达能力。

4.综合试题,注重方法

综合题的解题要点:一是认真阅读材料,包括文字、图表所提供的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二是明确题中各小题待答的问题,千万不能出现问题遗漏;三是将信息材料和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和运用已学知识逐个进行解决。

第五篇:2009年地理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2009年地理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来源:义乌市教研室

仅供参考

孙香花整理)

一、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变化

高中地理新老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相同的,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组织教学内容的思路和教材内容的选取均发生了变化。下面就新旧教材在指导思想、课文内容、特色等方面作一对比。

指导思想对比

编写地理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或者主线,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老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章节并没把人地关系放在适当位置,或者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却并不清晰、不突出。

课文内容对比

地理教材的主体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现行教材课文内容多偏重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有大量的预备性知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

新教材课文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地理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第一章中仍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的运动,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方面加以说明;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删掉。还增加了地球结构的内容。新教材第二章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圈层分析,体现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圈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与老教材相比内容有些删掉,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形成气候的因素的分析,但突出了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四章增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突出人地关系。这样,新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地理Ⅱ”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人文地理新教材与老教材比有很大的不同,新教材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四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地理Ⅲ”与老教材相比更突出了区域地理学习,“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选修模块它们是:选修Ⅲ“旅游地理”、选修Ⅳ“城乡规划”、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与老教材相比内容更细致,分析更透彻。老教材这些内容虽有,是穿插在各个章节里面的,新教材把它们单独开设。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新教材特色

1.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必修课的连续性和相互联系,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保持选修课的相对独立性

2.设置多种地理学习层次,以利于学生开展不同的地理学习。必修教材围绕人地关系逐步展开,选修教材则注重突出各自的特色。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注重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一些地理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学术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观;给学生创造比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改变传统说教的老面孔。

5.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教材尽量多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例、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以及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等地理素材。

6.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强调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使用通俗、生动、朴实的文字,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使用主题鲜明的地图和照片。教材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7.加强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的培养。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地理理性思维,促使学生从身边实际出发,通过多走、多看、多想,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基础性与提高性的统一。

8.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配套开发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地理图册、地理教学挂图、地理课外读物、多媒体资源库等教学资源。

二、江苏、山东、山西、海南、广东、宁夏等省区新高考命题趋势

根据对2008年新课标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预测2009年高考命题会呈现以下趋势

1.试题更具开放性,情境试题将会增多

从题目的特点来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将不再是对某个版本教材的简单照搬或变相照搬,而是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范围内,围绕不同的具体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提出“新问题”。试题将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特点;同时,试题还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渗透新理念,彰显学科特色

图表在2009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甚至出现无图考图的现象,而且在试题中呈现的形式将更加灵活多样。随着“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深入,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也颇受命题者的青睐,如2008年江苏地理卷中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和浙江“雁荡胜境”图片等。

3.主干知识的考查尤为重要

高考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脱离中学教学的实际,脱离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虽然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依据,高考命题强凋对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导向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例如2008年新课标地区高考试题中对等值线图的考查,海南地理卷中的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等值线图、广东地理卷中地形等高线图和年蒸发量变化速率空间分布图、山东文综中的等压线图、宁夏文综卷中的等高线图和樱花初放日期图、江苏地理卷中的地形图和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等,虽然考查的角度不尽相同,但都没有脱离对等值线图这一主干知识的考查。

4.突出“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决定了高考命题往往以热点区域与热点信息(时事热点和长效热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的能力。这意味着试题将突出对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与引导。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注重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最终达到能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目的。

三、教学建议

(一)、科学安排教学时间,整体提高复习效果

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其中渗透学法指导、习惯养成(3个月);以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要求学会迁移,规范答题(3个月);区域地理为载体的二轮复习,要认真解读考纲,落实考点(4月上旬,30多天);以能力划分的专题复习,兼心理调节、模拟演练(5月上旬,20多天)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法,有效落实地理知识

1.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的整合与训练

近年来,高考地理的命题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为宗旨,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要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的整合和训练。如在复习区域自然地理时,可以采用“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的模式来进行整合,既落实了地理主干知识,也突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主干思维模式。以08高考题(全国卷1)第39题为例,“在哪里”(区域定位)——欧亚大陆内部或中亚,“有什么”(区域特征分析)——自然威胁有哪些,“为什么”(自然特征产生的原因)——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突出微观区域的空间定位,建立区域空间概念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地理”一般以大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然后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该区域内重要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由于区域轮廓的不规则性,因此应建立中国、世界图内的基本经纬网,并结合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形、河流、湖泊、城市等进一步定位。例如,以0度经线和赤道为主线,把沿途经过的地理事物“串”起来,形成知识结构,并熟记重要的地理区域。

3、重视图表的训练和信息的提取

我们常说:“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重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解答问题的能力。如2006年高考地理全卷共有各类图7幅,表1个;2007年高考地理全卷共有各类图5幅,表1个;

2008年高考地理全卷共有各类图5幅,表1个。因此,培养学生准确判读地理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推理,不仅是学生能否入题的关键,更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图表类型,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还要让他们建立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之间的变式,图文之间的联系。

(1)、课堂上重视重要图表的解读与分析,深入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课后通过读图、填图、画图等方法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如,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等,都要求学生能够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中重要的国家、城市、河流、矿产等,要求学生在填图练习本上一一落实。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能让学生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

4.立足基础,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归纳与表述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仅要立足基础,让学生对高考考点过关,要将知识体系网络化、综合化,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要能用地理术语规范的表述出来。以下方法行之有效:

(1)、可以通过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复习回顾重要知识点,梳理知识网络。在课堂中让学生提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让学生去讨论、争论。这样,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往往能在此过程中撞击出新的火花,能够找出解题思路甚至一题多解,能够借鉴他人所犯的错误,让学生为主体,在讨论、归纳、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能力.(2)适当加强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高考阅卷采取流水作业的形式,阅卷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因此学生对于地理简答题的解答,就应该尽可能做到书写逻辑严密、文意顺畅。这样的话,阅卷教师比较容易判断考生的解题是否“踩点”或“踩了哪些点”。地理专业术语的使用也很重要。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对文字的组织、层次的划分以及措辞的准确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考究,从中不断地加以总结,从而真正提高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思维过程的严谨性,减少由于文字表述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如高考第二卷,分值占56分,而解题答案中往往包括多个得分点,考生须踩点得分。但有不少学生反反复复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点上,或者学生理解了但措词不规范,更多的是答案有遗漏,不完整,所以拿不了高分。因此要求学生把每节课的主要原理、规律和分析思路表述出来,然后再把他们做的优秀答案略经修改后张贴出去鼓励他们,叫他们再次修改。这样,不仅能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落实每个章节中的每个知识点,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3).精练精讲,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在地理复习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二轮复习,第一轮是“地毯式复习”与“专题复习”,第二轮是“综合复习”。无论是哪一轮复习,都应注意精选习题、精练习题、精讲习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例如,对于河口三角洲的复习,可以抓住某个典型案例进行特征、成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推及其它三角洲。反过来,对于某些河口没有典型的三角洲形成又可以反方向进行思考。但无论怎样分析,必须从基本地理要素(河流泥沙含量、河口泥沙淤积条件)切入,掌握地理思维方法要远胜于对一个个地理案例的记忆。

5、开拓学生视野,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试题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要求考生拓宽思维和知识延伸,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所以,在地理高考备考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插入新的案例,深入研究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新考纲注重实践性,加强了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在新课标新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手表定向、利用地理知识野外定向,而这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准备钟表、直尺或直角三角板、绳子、竹竿等材料,在野外进行实地测量。常见的地貌类型及成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瓶颈。对此,教师可准备一些材料、配套的练习,利用地理模型在地理园中上讲评课,这样,化抽象为直观,效果显著。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地理实验,如证明地球自转、证明地转偏向力、大气的保温效应、热力环流、水循环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体验中去分析、去思考,在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与原理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学科素养。

7、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练习、考试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在临考前一个月看,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8、成立学习合作小组,鼓励学生团结协作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解决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共处,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在各班,可指定学科尖子做小组长,然后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合作小组,约5—6人一组。一方面,可要求他们课后常讨论,互相帮助,周练、学案轮改,找出常见的问题后集体讨论找出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与小组长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从而不断调整改进教学策略。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高考将会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对我们高三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只要坚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备考,及时反思、与时俱进,就能取得素质教育和高考双丰收。

下载100101011011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101011011深圳地理学科2007年高考总结暨2008年高考备考会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届高考总结暨2018届高考备考会总结讲话稿(★)

    2018届高考总结暨2018届高考备考会总结讲话稿 我们在这里召开XX届高考总结暨XX届高考备考总结会,目的是为了让老师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高效、更务实、更创新,更团结、更努力,在......

    地理高考复习备考浅谈

    多年来,我在地理高考复习过程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下就地理高考复习备考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认真细致地研究《......

    高考备考会心得

    高考备考会心得 2016年11月5日我们六盘水市第二中学所有教师赴六盘水市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早上在师院听陈庆军老师讲“高考命题改革与教学对策”,下午在六盘水市第一中学(双......

    2015年高考备考会

    参加2015年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赵建勇 2014年10月16日,我们高三数学组到邢台市二中参加了由邢台市教研室组织的2015年高考第一阶段备考会,由衡水中学的数学教师......

    关于召开2011年地理学科高考工作总结暨2012年高考备考工作会议的通知

    关于召开2011年地理学科高考工作总结暨2012年高考备考工作会议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教科研中心(教研室)、各新区公共事业管理局教管中心,市局直属各高中: 为总结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

    浅析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浅析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庆城县陇东中学 田玉清 甘肃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考已经结束,从试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和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对......

    2009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经验总结[范文]

    2009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经验总结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中学刘作彪2009高考成绩现已公布,我所任教班51人参考,政治单科成绩平均分103.2,高出全区平均分6分,最高分122分。居于我校在......

    地理高考备考策略(精选五篇)

    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总结起来,高三备考阶段的收获和经验,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1、注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归纳。2、体会、分析、研究新高考。3、注重多种渠道、多种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