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达只跟有追求的官员打交道
“万达只跟有追求的官员打交道”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张育群 发自:北京 最后更新:2012-04-19 17:08:59
2011年8月27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第四座万达广场开业。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前方左一)到现场和有关领导一起参加开业仪式。
生于红色家庭、当过18年兵的王健林,在短短24年间建起了万达商业帝国。从为政府分忧解难,到政府上门求援,王健林对官员追求政绩心理的准确掌握,使万达的商业综合体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拿地到开发我们能实现在十八个月内开一个万达广场。对于五年一届急于出政绩的地方政府来说,万达模式是再受欢迎不过的了。”
“万达只跟政治上有追求的官员打交道。有些地方政府哼哼哈哈的这种,我就坚决不去,反正请我的有的是,何必跟你扯这个。” 57岁的王健林斜倚在椅背上,脖子上挂着万达的胸卡。在这个矗立于天安门东8公里、北京中央商务区核心地段的万达广场B座顶层,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拥有一间两个巨大套房组成、坐北朝南的办公室。王健林早年有过18年的行伍生涯和2年的公务员履历,现在则是中国不动产领域的“教父”。在最新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他以255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排名第15位。
自从四年前他将总部从大连迁至北京,几乎每天都有地方官员造访,他们渴望在这里见到王,并“带回”一两个万达广场。
王健林也热衷于出席“体制内”的各种会议。3月21日,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他受到领导的接见;次日,作为少数几位嘉宾之一,王健林又被邀请座谈党建工作经验;4月10日,他作为“中华慈善奖”获奖代表赴中南海接受领导接见。
在房地产行业,王健林走了与大多数同行们不一样的路——不是简单地卖住宅,而是致力于商业地产。但3月中旬以来,王健林被调查传闻一出,几乎摧毁了王健林着力塑造的万达形象,这家公司早年的崛起及近年来的快速扩张更为引人猜疑。
2012年4月9日下午,王健林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回应坊间的诸多传闻。他自辩说,“没有任何人到万达做任何调查。我跟大连现在被调查的企业家,没有关系。” 红色家庭,军人出身
1954年10月24日,王健林出生于四川省都江堰一个典型的红色家庭。王健林的父亲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最高官至西藏自治区副主席。
14岁的时候,王健林初中毕业。从电影《林海雪原》中获得的激情,促使他奔赴军营,成为内蒙古边疆扎鲁特旗边防部队的一名战士。
王健林当年的战友于学颜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虽然是干部子弟,但王健林在部队并没有得到什么优待。当时边防部队条件极其艰苦,长年住在帐篷里,每天以玉米粥充饥,从部队出发去最近的集市也有五百多公里。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王健林由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军官,并入党。
1978年,王健林被部队推荐到大连陆军学院读书。毕业后,王健林被军校的领导看中,破格留校任用,并被提升至团级干部;1986年,“百万大裁军”的大背景下,王健林转业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1988年,西岗区房管处下属一个刚成立不久的房地产公司,因总经理的经济问题负债几百万,濒临破产。西岗区政府为了拯救这个“烂摊子”,面向全区公开招贤——34岁的王健林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当年年底,王健林成为了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以下简称“西岗开发”)总经理。工商资料显示,成立于1987年的西岗开发即大连万达集团的前身,当时还是西岗区区属国有企业,其1989年营业收入为1285.8万元,净利润291.2万元。
据万达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多年以后,王健林有一次在公司内部提起自己的军旅生涯时笑言:“如果不转业,现在最多混个将军,那有什么意思?” 但18年的军旅生活,给王健林的一生都打上了深刻烙印。直到今天,王健林的作风依然是雷厉风行。他每天早上7点就到公司,参加任何活动从不迟到一分钟。
老板的这种军人风格,也直接影响到了万达集团。万达从高管到基层,男员工必须穿深色西装打领带,女员工必须穿职业套装,必须化淡妆。公司要求是8点半上班,但因为老板从来都是7点来公司,因此员工基本上都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岗。据万达集团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刘明胜称,因为老板的准时,就连万达上千人参加的“万达年会”也无一人迟到,整齐划一地按时开场。搔着政府的“痒痒肉”
创业之初,当时开发房地产首先要有计划指标,拿到指标后才能申请用地,而大连能拿到计划指标的只有三家国有房地产公司,万达没有计划指标,只能花钱向国企买指标。王健林辗转拿到大连南山住宅项目,并开发成功。南山住宅所挣的200万元成为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又迅速抓住大连旧城改造的机会,崛起为大连首屈一指的地产开发商。
“包括后来砸钱玩足球,都为王健林在当时的市领导那里,争得了一个很高的印象分。”大连一位开发商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满足主政官员的政绩诉求,搔着政府的“痒痒肉”,是王健林过去二十多年里开疆辟土的利器。
而早在1992年,处于事业起步期的万达集团,在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就替政府做了众多公众建筑。1990年,企业刚刚成立两年,王健林就捐赠100万元建设了大连西岗区幼儿园;1993年捐资2000万元兴建了大连市西岗区体育馆;1994年,万达又出资5亿元建设了大连大学。
在没有“招拍挂”制度的1990年代,政府当然会投桃报李,给予王健林不少土地实惠。然而,更大的绿灯在于西岗开发的改制上。1991年,国家体改委和大连市体改委准备在大连市选择3家企业,作为东北地区首批股份制试点单位,西岗开发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工商资料显示,1992年8月,大连市股份制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在西岗开发的基础上,成立大连万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8000万,40%的股份为企业内部职工认购,另外60%的股份分别是向中国工商银行大连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渤海饭店集团和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募集而来。
这其中,大连渤海饭店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汤闯,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王健林,都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
1997年6月,大连万达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增至1.2亿,其中大连万达房地产总公司以7000万出资占58.33%股份,中国工商银行大连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1500万出资占有17.5%的股份,企业内部职工认购股份减至20%,其他股东分别为大连渤海饭店集团公司、大连煤气公司、大连电业局供用电技术服务公司等国企。
资料显示,大连万达房地产总公司也成立于1997年6月,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其对万达集团的7000万出资来自西岗计划经济委员会。
此后的十年间,通过多次极为复杂繁琐的转让,在2007年1月,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结构变为:由王健林为法定代表人的上海万尚置业有限公司占股49.25%,尹海(大连万达集团副总裁)为法定代表人的北京万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控股30%,大连一方集团占有6.5%股份,北京合兴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亦为大连一方董事长孙合喜)占股14.25%。国有股和内部员工认购股此时均已退出。商业综合体“芝麻开门”
在1990年代,让王健林声名鹊起的招牌莫过于大连万达足球队,中国足球专业联赛的“八冠王”,后无来者。2000年,王健林在声望的顶点退出足球圈,同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决定淡出住宅地产,转向商业地产开发。
故事的开头后来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桥段。在经历第一代单体盒子以及第二代盒子组合的试错后,2006年,宁波万达广场开业,王健林的第三代综合体——“盒子+街区+高层”综合体一下子开启了宝藏之门。随后的几年里,万达广场以每年十几家的速度迅速在全国批量诞生。以万达广场的就业、税收和形象效应低价获取核心地段的紧缺土地资源,以万达广场周边住宅销售支持商业地产运营,是王健林实现“资金平衡”与“快速扩张”的主要筹码。
“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的口号开始在全国叫响。商业综合体变成了品牌,地方政府引进万达也构成实在的政绩体现——万达在随后几年里确立了议价权。
对此,王健林也并不避讳。王健林称万达每年做二三十个项目,百分百来自政府“邀请”。每年来万达北京总部上门邀请的城市超过一百个,他一方面抱怨过多应酬挤占了私人时间,一方面为万达对地方城市的议价权而得意:“但我们还没有这么多能力,只能筛选其中最多30%的项目进行开发,现在稍微贵一点儿的地方我就放一放,放一放他着急了,可能第二年把价钱降下来了又请我去。”
显然,地方政府视王健林为解决就业、提升城市形象的骑士。王健林也称万达是一个跟政府关系比较良好的企业,核心原因来自万达的商业模式,“凭借着万达的执行力,从拿地到开发我们能实现在十八个月内开一个万达广场。对于五年一届急于出政绩的地方政府来说,万达模式是再受欢迎不过的了。”
2009年两会期间,宁夏的领导到万达集团总部会见王健林,亲自邀请万达去银川做个万达广场。宁夏当时还没有进入王健林的战略布局中,“但是人家亲自来访问,邀请我去做一个项目。我就去做一个,开业以后效果很好。银川市的领导又来邀请我们做第二个,我当时想银川才70万人,有必要开两个吗?但是人家就在我们这连呆两天,我一看这不答应不行,就又去做了一个万达广场。”
“万达只跟政治上有追求的官员打交道。有些地方政府哼哼哈哈的这种,我就坚决不去,反正请我的有的是,何必跟你扯这个。”王健林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被麦格理忽悠错过上市
依托城市综合体的这一商业创新及团队的超强执行力,万达攻城。王健林甚至对记者声称要在中国开1000家万达广场,然而令他感到头疼的,是IPO之路。
“也怪我,2006年本来就有机会在香港红筹上市,当时找了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框架都搭好了,被麦格理一忽悠,说我别做IPO了,做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多好,于是错过了最好的机会。”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时REITs的形式是万达与麦格理合资成立一家基金公司,万达以物业出资,麦格理以资金出资,这样,万达就拿到了自己进一步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又同时享有物业收租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基金公司也可以上市,又不受增发的限制,另外,因为基金股东的分散性,万达不必担心自己失去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权。
“当时麦格理这么一说,我想这个似乎很好。”王健林于是跟着麦格理去澳大利亚学习REITs管理,还考了一个REITs经理人证书。等他考完证书并成立了全国第一支针对商业地产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2006年7月,国家外管局、商务部、发改委几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严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购内地物业。
等万达那时候再去改IPO,香港红筹上市之路也被监管部门封死了。不得已,王健林在2007年回头来做内地A股IPO,但没想到刚做完架构,2008年又来了金融危机,万达上市之路再次搁浅。
“2010年事实上我是有机会上市的,当时有两个上市公司净壳卖给我,我当时没想去要,光想着不缺钱,就自己上市吧。结果没想到一等等到宏观调控来了,眨眼2012年了。”王健林说
第二篇:跟书打交道
记得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的阶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也是我最亲密的伙伴。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和书打交道。当我还是一个光着上身蹦蹦跳跳而又不知羞耻的孩童时,一到夏日纳凉,我最喜欢靠在奶奶的肩膀上听她讲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讲得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我听的常常忘记肚子饥饿。小时候觉得奶奶是个故事大王,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故事。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至今还没有忘记。例如她讲的夸父逐日,传说夸父是大地之神的孙子,他为了赶上太阳,就在湖边喝水,后来还是没赶到,就在半路渴死了。又如奶奶讲到了愚公移山,说得是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愚公要移动两座大山,乡亲们笑他愚蠢,但最终成功了。奶奶书房堆满了书,每次我缠着她给我讲故事的候,她总是一叠小本子的书来翻阅一会儿。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已懂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都在这些小本子里。所以对这些小本子,我从小就生了神秘的感觉。
最初接触的书本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一本叫做《安徒生童话》的书,在《丑小鸭》中,一个经历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爱护帮助下,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的故事。一篇《皇帝的新装》,让我小小的心灵对统治阶级的愚蠢和丑恶的无情嘲弄而憎恨。在奶奶的影响下,我越来越喜欢看书、读书。我那时候最爱看童话书。上了中学,我结识的第一位朋友是《西游记》,它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古代文学作品。我还钟情于外国文学,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 记得初次读后使我流泪的书是高尔基的《童年》,写的是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真叫人潸然泪下。正如此,我更加倍感自己童年的幸福。的确,书给我带来了苦与乐、忧与愁,在书中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精彩的人生。对于我来说,失去书籍,人生会失去不止一种乐趣;人不读书是生命价值的折损。因此,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品味到书中流淌的知识里蕴含的哲理。书中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脍炙人口的文章,还有丰富生动的文字。因此,我们更要品味书籍。书简直可以说是至高无尚的
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我都会抽空到图书馆去啃书,时常忘记吃饭。每当看到精彩部分,我都会随着主人公身临其境。我看书最夸张的是,会捧腹大笑,也会放声大哭,更会极度无奈。我是那种爱书如命的人。有一次,一只小狗叼着我心爱的小说到处乱扔,我立即火冒三丈,恨不得把这只动物踹到太平洋去喂鱼。
随时随地都在看书也是我的习惯,甚至有人在吵架或打麻将,我也可以看书。中国不是有一句老话?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三篇:公司高管如何跟员工打交道
专横傲慢的态度,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公司领导怎样跟员工打交道很重要,如果高高在上,跟员工的关系就会疏远,也容易招人非议,说不定还会遭员工反叛。如果你想失败的话,专横肯定能帮你实现这一目标。
固步自封的危害
作为一个公司高管,无须付出多少努力,就能营造出一种虚幻景象。
曾经有人跟我说,有一位首席执行官在公司总部给自己建起了一座“泰姬陵”。尽管其他高管也在同一层楼办公,但是,这一层的一大块角落都是为他特意打造的。他的大套间外安有厚厚的玻璃门,进了玻璃门是他的秘书台,穿过秘书桌,再推开一扇木门,才能进入他的办公室。进入这间办公室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里面摆放着奇异的艺术品,播放着柔和的音乐,还点着各色香烛,让人觉得相当气派。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有一位中层经理要来他的办公室,禀报一个坏消息,看到在这座宫殿里优哉游哉的首席执行官,他的心理压力该有多大啊!光是看上一眼这奢靡的摆设,十有八九就吓得不敢开口了。
我有在公司到处走走,和员工聊天的习惯,我会做个自我介绍,问问他们工作进展如何,在做些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如果你想故步自封的话,那根本没有必要费力去做这些事,你会觉得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员工会告诉你一些日常业务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惹你生厌的琐事,还是不知道为宜。还有员工的名字,你不用绞尽脑汁地去记,他们有一天可能会辞职的。
我曾经读过一位性格乖戾的英国贵妇人的故事,她根本不屑于去记自己仆人的名字。尽管家里管家已经换过好几个人了,但她对每个管家都只叫“管家”。同样,她管女仆也叫“女仆”,称呼园丁为“园丁”。让她来当一个故步自封的首席执行官,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幸的是,尽管有些人想要故步自封,但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精英,都有着和他们完全迥异的禀赋。很多传奇的商业精英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他们能和各个层级的员工打成一片。在20世纪60~70年代创立了赛斯纳飞机公司(CessnaAircraftCo.)的德韦恩-华莱士,就因此享有盛誉。当他走过位于威奇托的工厂流水线时,他不仅能报出3000多名员工的名字,而且还知道他们的一些家事。
对员工的情况做到这般如数家珍,在如今的跨国企业中已是很难了。不过,如果你想让自己高高在上的话,那么就别理会这种劳神费力的事了。
坏消息更重要
“不要去感念那些表扬你言行的人,而要去怀念那些批评你错误的诤友。”苏格拉底说。阿道夫-希特勒就有听喜的癖好。他的秘书马丁。博尔曼马上就学会了适应这位**君的脾气,从来都报喜不报忧。事实上,在任何组织里,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些“好消息”,如果汇报好消息,就能进入高管专用餐厅吃午餐,那么肯定会有人兴冲冲地跑来向你汇报。
经验告诉我,有点偏执未必不是好事,确保坏消息能很快被告知公司高层,那么,公司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难的发生。
查尔斯-凯特林是通用汽车最辉煌年代的舵手,他经常说:“除了坏消息之外,什么也别告诉我,好消息会削弱我的斗志。”我觉得自己没法做得像他那么极端,但是有一个事实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组织的进步,来自于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因此,你首先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才能真正洞悉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我去可口可乐在其他国家的分部考察时,当地的经理愿意在机场接机,然后带我去看三四家可口可乐生意做得最好的客户。但是,我想了解的是为什么有些店铺没有成为我们的客户,有时候我会突然让司机停车,然后去某家店铺里看个究竟。我也喜欢坐下来和员工们促膝长谈,我会跟他们说:“这些是我的想法,你们有什么想法?”我经常能听到员工们的真心话,因为我经常会发现多位员工表达出同样的关切。
在“二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室,它的唯一职责就是向他报告坏消息,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不管消息有多么糟糕,丘吉尔都想一五一十地了解真相。希特勒则刚好与此相反,他原以为德军一直在战场中处于上风,当他知道局面不利时已经为时过晚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领导者,那么你就要学会拨云见日,并且不要染上很多高管都有的高高在上的臭毛病。
如果你在办公室门口贴上“闲人免进”的牌子,那些持反对意见者很快就会离你远去。这也是我喜欢约翰-伍顿的原因,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的教练,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也是一个胜利者。在他执教的16年间,他每年都带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队转战联赛,但就是没能拿下一次总冠军。
1963年,约翰。伍顿身边很有想法的助理教练杰里-诺曼开始质疑他所有的训练方法。在一般人看来,挑起变革不啻异类,但是杰里-诺曼说服约翰-伍顿采用了新的战术。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赢得了1964年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冠军,而且在接下来的11个赛季中又一举夺得了9个冠军头衔。约翰-伍顿后来评价说:“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在你的周围一定要有能提出反对意见的聪明人。”
这也是我相信一个相辅相成的管理团队重要性的原因。如果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够优势互补(例如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黄金组合),那么整个团队就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但在一言堂的情况下,你可要当心了,因为一把手的风格就决定了整个公司的状态,如果一把手有致命缺陷的话,那么这个公司离厄运也就不远了。辱骂不是“创造力”
创造一种恐怖的气氛非常容易,不管你意识到没有,每座拥有聘用和解聘权力的办公大楼,都有这种潜在的气氛。我还记得多年前在巴特纳特食品公司工作时,我负责管理工作,手下有几个销售员。这些销售员定期会来我办公室汇报工作,并讨论当地的销售情况,但有位销售员是个特例。尽管他是业绩最好的销售员之一,但是他从不来见我。他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病了,客户临时想见他,他的车突然抛锚了,或者其他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尽管他表现很出色,但是他很怕我。来到总部并乘电梯到我办公室的这一过程,就足以令他不寒而栗。我换了一种方式,主动去找他,接他来公司总部。我想让他知道,其实对我和公司总部都没有什么好怕的。他最后的职业发展非常成功。能够催人奋进和让人感到恐惧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非易事,但是这将让你受益匪浅。在《财富》杂志的榜单上,多年进入100家美国最优雇主之列的公司往往给股东带来的回报也最多,这可并不是简单的巧合。
与此相反,要想营造一种恐怖的工作环境,那是再简单不过了。营造这种环境,你根本无须努力去理解任何人、任何事,你只需要大声咆哮、怒气冲天就行了。
让人感到心痛的是,有很多经理人真的是这么干的。有些经理甚至还以对下属苛责为荣,以对自己的帮手恶语相对为荣。在我看来,他们这些人其实都不够富有“创造力”,他们也没法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论他们是著名时尚杂志的资深编辑、电影导演,或是业界炙手可热的新派艺术家,都概莫能外。糟糕的行为就是糟糕的行为,不要为此寻找什么借口。我们都会记得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大发雷霆的样子,但发脾气会让我们自降身价。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各类媒体对于企业转型专家阿尔-邓拉普可谓是盛赞如潮。有人把他称做“链锯阿尔”,也有人把他叫做“裁员大王”。他每接手一个新的企业,就会大规模裁员,把公司的支出精简到无法再省的程度。《商业周刊》曾把他誉为美国最杰出的首席执行官,很多记者也相信这一判断。然而,没过多久,1998年,他就把一家原本经营得不错的企业——太阳公司(Sunbeam)给整垮了。
----转自悬赏猎头淘猎网
第四篇:只跟自己过不去美文
那一天,一批精密零件被车坏了,车间主任对车工班的人大为光火:你们这都是怎么干的活?全是废品!众人七嘴八舌,有的说自己拿到的图纸画得不清,有的说时间太紧张,还有的说原材料就不好。只有一个瘦弱的年轻女工低声说,是我的技术不过关,对不起,我重新做。
第二次返工后,这女工做出的零件最好。
不久她被任命为班长,两年后又当上了工段长。工段长不仅可以脱产不做车工,更要管理一个工段。一时间人人惊诧不解,怎么可以让这个技术算不上最好,又不善言谈的女工做工段长呢?她能做好吗?车间主任说,哪有天生就什么都会的人呢?段长需要有思考肯承担遇事不推诿,并且出了错能够努力弥补的人。她是最让我放心的人,我相信她可以做好工段长。
为了车间主任这样的看重,她感动得泪花盈盈。
她本是一个容貌寻常、资质不高的女子,从小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异常吃力。早年父亲病逝,家中只有弱母幼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初中毕业只读了技校就进了工厂。
女孩子做车工,是无比辛苦的。在轰隆隆的车间中手脚不停,一站一天。很多她的同学都找门路关系调到别的部门,最差也换个轻松的工种。她没有门路也不善言辞,只能做最苦最累的工作。幸好早已习惯生活中的艰难,从不抱怨,只是跟自己过不去,拼命地努力坚持。后来做了班长、工段长,她也是从不苛责埋怨手下的工人,出了问题首先自己承担责任,有奖励也都全给大家。她常说的话是:都怪我太笨了,或者我不够细心努力,我做得不够好。然后亲自和大家一起干活。久而久之,工人们都喜欢她、尊重她了。
她是我的表姐,从普通车工、班长、工段长、车间主任一步步走来,如今已是那个军工大厂的工会主席了。问她如何有这样的进步,她说,我是天生就笨的人,怪不得别人,我只跟自己过不去。
遇到困难委屈时,不怨天尤人,不计较误解,更不推诿逃避,只跟自己过不去,用始终不断的努力拓展出生命的广度与宽度,寻常的资质人生也能绽放出美丽与精彩。
第五篇:如何跟体育差生打交道的教学反思
所谓的“体育差生”在体育课中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不够,思想上重文轻体。纪律性差,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还与性格内向有关。
二、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偏肥或偏瘦在行动上不灵活。
三、身体素质差,平时缺少锻炼,没有信心,总是认为自己不行。
四、运动技能学习困难,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接受能力差。
五、非控制行为或无意识行为,也就是‘管不住自己”,这类学生总是在造成后果之后才意识到其错误并保证绝不再换犯。
针对以上学生我分别采取了下列方法跟他们打交道;
(1)个别谈心、多方面鼓励;针对学生思想上重文轻体,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性格内向等问题;在课后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在该生有了某一方面进步了或比较突出时,适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在课后多找其谈心,给他讲解体育的重要性,使其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行为上有所转变。
(2)对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的同学则应区别对待,适度要求。如在安排跑步锻炼时,优生可以安排大一点的运动量,而对“差生”则应多方面鼓励其完成任务。甚至稍微放宽一点要求。但是在课后如果有时间则应积极引导其加强锻炼。甚至强制其完成一定的任务,以达到其锻炼的目的。
(3)对于身体素质差,平时缺少锻炼,总是认为自己不行的学生则应采取激励的方法。在课堂中创造氛围让其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如在“接力跑”中尽量把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同学分到不同的小组里。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基本相等,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其在落后的情况下还不屈不挠的努力完成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顽强拼搏。努力争取胜利,在学生中也应该教育同学理解他们,支持他们,不要为他们拖了小组的后腿而埋怨他们。应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更加有信心战胜困难,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积极引导,努力培育他们的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技术水平。在学生中营造氛围,使同学之间相互理解、团结友爱。尽量使学生理解他们的困难,尊重和信任他们;避免嘲笑讽刺,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适度的要求他们完成任务。
(5)对“管不住自己”的着类学生则要多关照多提醒、在发现其闪光点的时候给予表扬,同时也要在其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鼓励。并安排有责任心、和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帮助他。在课后多关心和指导他,慢慢培育其自制力,使他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提倡“师生互动、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努力使每一位同学都热爱运动,力争使“体育差生”,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