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区
附件1:
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区
简
介
凤凰古村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山下,是文天祥族人的聚居地,始建于宋末元初大德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被《深圳市紫线规划》列为六大重点古村落之一。凤凰古村占地面积为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包括明清建筑64座,民国时期建筑96座,古井17口,是广东省内古建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典型广府民居建筑群之一,是研究岭南广府建筑艺术的活教材,是深圳市不可多得的综合性古建筑文化艺术的天然宝库和殿堂。
深圳市和宝安区均高度重视凤凰古村保护性开发工作,2013年底,宝安区政府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圳市凤凰股份合作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凤凰古村的框架协议,共同决定在凤凰古村创建集艺术创作研究、学术交流、展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等为一体的中国艺术事业与产业并进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圳凤凰创作研究基地,主要合作项目包含:中国非遗深圳凤凰保护研究(传承)基地、凤凰艺展中心、凤凰书院。项目作为2014年第十届深圳文博会分会场“一炮打红”,得到国家领导批示肯定,并被“南方都市报”评为2014年“十大街坊实事”。2014年8月,我们启动了凤凰古村文化旅游集聚区运营机构公开征集工作,选出了有国家顶尖空间设计背景的机构作为项目管理运营机构。目前,项目定位为都市怀旧与情景消费体验相互激荡的“岭南古村保护开发典范”,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互交融的“深圳时尚文化精神展示地”,艺术创作研究与文化休闲旅游相互滋养的“深圳都市新客厅”。致力打造中国第一个文化艺术不夜城,汇集独具特色的非遗精品制作展销、体验式酒店、艺术巷弄街区、商会博物馆部落、私人艺术馆、特色音乐餐吧巷弄街区等艺术主题业态。
第二篇:新四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1、新四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1)区域范围
主要以新四军军部旧址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核心,囊括水西、云岭、茂林等镇的一些村庄。(2)基础现状
集聚区现有两个2个4A级旅游景区,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水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泾县县城主要发挥集散与接待服务功能。
集聚区交通可进入性较好。(3)发展定位
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4)发展思路 公共服务完善:
道路:提升集聚区核心景点之间的道路系统,完善主干道到景点的道路联通。
住宿:建立星级宾馆,并结合红色地区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民宿
设施:完善各景点的旅游接待设施,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智慧服务设施、红色旅游标识导览系统等,沿途设置自行车道及游憩绿道。
重点项目推动:云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提升项目、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游客中心及生态停车场项目、云岭、茂林红色小镇建设、皖南事变纪念园 主要景区提升:云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提升,提高景区的红色旅游品质,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环境整治工程、游步道及旅游公厕工程。
风貌环境改善: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红色遗址的保护,在保护中对景区进行开发和建设,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内涵。
品牌形象塑造:以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主要旅游形象,将其打造为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和开发典范。
节事活动营销:举办皖南事变纪念活动、红色大型文艺晚会、红色歌舞比赛、红色摄影展等。利用节事活动的影响力,利用新兴媒体进行大力的宣传和营销。
区内联动发展:建立景区间的营销联动机制,互为推广平台;整合集聚区红色旅游资源,联动发展红色旅游,打破景区间封闭的现状。
相关产业配套:积极配套相关的红色文化产业,如和影视公司进行合作,拍摄相关红色题材影视剧,
第三篇: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附件三:设计任务书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名称暂定)
二、项目背景
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副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东北角,紧邻长江。2012年,南京市规划局明确未来将老山、牛首-祖堂山、青龙山-大连山、栖霞山和幕府山五大景区,与绕城公路沿线的“明外廓-秦淮新河百里绿廊”,共同打造成为南京的“人文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
栖霞山古迹星布,山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既得山水之胜,又具人文情怀,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层林尽染,是中国四大著名赏枫胜地之一。同时,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及“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有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重要文物古迹。栖霞寺规模宏大,殿宇气派非凡,是南京风景最佳处。
2013年初,南京市形成了《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成果,对栖霞山地区发展、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规划构想与目标。明确该地区是以佛教为主题,集宗教文化、游憩赏秋、休闲养生、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休闲旅游组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思路促进栖霞山地区转型发展。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深化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加强对栖霞山风景资源的保护,发扬栖霞山片区自然风光,提升和弘扬历史文化,指导栖霞山片区未来旅游发展,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特进行本
次《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以期形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示范型风景区。
三、规划范围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四、上位规划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
五、规划目标
以国际化视野,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形成佛教文化、南朝遗存、民国印象浑然一体,山水寺林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以强化生态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名胜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一)、规划研究:
规划要从自身出发,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开展规划研究,协调统一风景区与周边各功能板块的联系,结合栖霞山核心景区、江南水泥厂文化创意区、摄山休闲养生度假区、红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组团,做到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协调发展。并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进行研究,反向促进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总体要求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整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
筑风格、景观环境,强调“人文”、“生态”、“低碳”、“智慧”、“创新”,突出佛学佛韵、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智慧旅游、低碳建设、创新发展等几大主题;打造魅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环境舒适的示范性景区。
1、人文:以栖霞山为核心,以佛教文化为魂,复建圆通禅院等历史名胜,强调禅修佛韵、人文感知;加强景观塑造,增加体验设施,提升景区美誉度和满意度;对休闲养生及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增强服务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2、生态:加强维护北坡自然生态区,南坡枫岭景区,北象山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涵养水平;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3、低碳:通过在景区打造和城市建设中广泛运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雨水回用、能源综合利用、立体绿化等系统,打造建筑节能、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4、智慧:集中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安家宜业、风景游览、健康养生、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运营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同时推动旅游、养生、商贸、科技、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模式,以城市智慧化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5、创新:在规划区内,结合栖霞山佛教文化、江南水泥厂民国文化、南象山及周边的南朝文化、滨江山水文化和历史名胜等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平台,形成与区域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文化创意集中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产业载体。
(三)、整体城市设计
1、整体设计范围:
栖霞山风景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2、主要内容:
整体城市设计应对本地区的功能设置及规模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功
能布局、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等方面,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可以不对凤翔峰、栖霞广厅、圆通禅院等佛教设施进行研究)。
1)功能布局
在上位规划指引下,结合现状建设条件,对用地布局、规划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融合风景名胜、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功能多样一体。
2)产业研究
结合上位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研究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引导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研究健康养生产业,围绕佛教养生理念和山隐休闲文化,鼓励各类养生体验活动,满足高层次的健康和精神需求;研究文创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其他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提出最适宜本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3)空间形态
充分研究地区环境、景观特色,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确定区域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重要节点及重要的视廊分布。同时,研究确定设计范围内的建筑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主色调等特征。
4)车行交通:
结合用地布局及地形条件,合理组织对内对外交通,并根据风景区特点,配套相应的停车场与停车泊位,满足旅游客车及游人机动车的停车需求。
5)慢行系统
强调游览感知,根据不同的游览主题,设置不同风貌的特色游览路线,注重参与感、体验感,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除有轨电车外,提倡设置低碳环保的慢行体验道,满足自行车、人行的双重需求。
6)旅游规划
分析现状旅游的方式、目的,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定规划区的旅游主题,提出未来发展构思,最大化发挥自身特色与优
势,促进栖霞山片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7)服务配套
为推动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在上位规划指引下,根据景区游览线路、景点设置,建设适宜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根据栖霞山景区特色,研究推荐合适的建筑物风格、色彩、形体等;
8)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
细化要求景区内生态环境,提出强化优化生态环境的控制原则,分片分区提出生态植被布局方式,明确植被构建原则,强化生态内涵;并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9)景区导视系统:
从景区整体环境出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注重特色性、可识别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布局、风格、大小等。
(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规划至少对以下地段进行重点考虑:
1、栖霞山核心景区:
包含旅游景点、游览线路、市政设施、旅游配套、视觉导视、体验场所、活动广场、旅游解说等
2、九乡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3、红枫路沿线片区(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七、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深度需满足《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中相关要求。成果构成:
1、成果说明:
方案创意说明:对于方案构思、特色的创意说明;
专项说明:包含现状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分功能区规划设计方案、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服务配套、生态景观等专项内容的具体说明;
指标说明:规划用地指标情况说明。
补充说明: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研究,并说明对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意见和建议。
2、图件:
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整体鸟瞰图
专项分析图:包含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生态环境等 重要节点效果图
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效果图
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
第四篇: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附件三:设计任务书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名称暂定)
二、项目背景
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副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东北角,紧邻长江。2012年,南京市规划局明确未来将老山、牛首-祖堂山、青龙山-大连山、栖霞山和幕府山五大景区,与绕城公路沿线的“明外廓-秦淮新河百里绿廊”,共同打造成为南京的“人文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
栖霞山古迹星布,山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既得山水之胜,又具人文情怀,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层林尽染,是中国四大著名赏枫胜地之一。同时,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及“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有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重要文物古迹。栖霞寺规模宏大,殿宇气派非凡,是南京风景最佳处。
2013年初,南京市形成了《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成果,对栖霞山地区发展、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规划构想与目标。明确该地区是以佛教为主题,集宗教文化、游憩赏秋、休闲养生、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休闲旅游组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思路促进栖霞山地区转型发展。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深化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加强对栖霞山风景资源的保护,发扬栖霞山片区自然风光,提升和弘扬历史文化,指导栖霞山片区未来旅游发展,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特进行本次《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以期形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示范型风景区。
三、规划范围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四、上位规划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
五、规划目标
以国际化视野,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形成佛教文化、南朝遗存、民国印象浑然一体,山水寺林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以强化生态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名胜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一)、规划研究:
规划要从自身出发,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开展规划研究,协调统一风景区与周边各功能板块的联系,结合栖霞山核心景区、江南水泥厂文化创意区、摄山休闲养生度假区、红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组团,做到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协调发展。并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进行研究,反向促进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总体要求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整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风格、景观环境,强调“人文”、“生态”、“低碳”、“智慧”、“创新”,突出佛学佛韵、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智慧旅游、低碳建设、创新发展等几大主题;打造魅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环境舒适的示范性景区。
1、人文:以栖霞山为核心,以佛教文化为魂,复建圆通禅院等历史名胜,强调禅修佛韵、人文感知;加强景观塑造,增加体验设施,提升景区美誉度和满意度;对休闲养生及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增强服务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2、生态:加强维护北坡自然生态区,南坡枫岭景区,北象山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涵养水平;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3、低碳:通过在景区打造和城市建设中广泛运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雨水回用、能源综合利用、立体绿化等系统,打造建筑节能、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4、智慧:集中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安家宜业、风景游览、健康养生、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运营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同时推动旅游、养生、商贸、科技、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模式,以城市智慧化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5、创新:在规划区内,结合栖霞山佛教文化、江南水泥厂民国文化、南象山及周边的南朝文化、滨江山水文化和历史名胜等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平台,形成与区域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文化创意集中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产业载体。
(三)、整体城市设计
1、整体设计范围:
栖霞山风景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2、主要内容:
整体城市设计应对本地区的功能设置及规模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功能布局、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等方面,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可以不对凤翔峰、栖霞广厅、圆通禅院等佛教设施进行研究)。1)功能布局
在上位规划指引下,结合现状建设条件,对用地布局、规划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融合风景名胜、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功能多样一体。2)产业研究
结合上位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研究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引导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研究健康养生产业,围绕佛教养生理念和山隐休闲文化,鼓励各类养生体验活动,满足高层次的健康和精神需求;研究文创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其他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提出最适宜本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3)空间形态
充分研究地区环境、景观特色,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确定区域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重要节点及重要的视廊分布。同时,研究确定设计范围内的建筑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主色调等特征。4)车行交通:
结合用地布局及地形条件,合理组织对内对外交通,并根据风景区特点,配套相应的停车场与停车泊位,满足旅游客车及游人机动车的停车需求。5)慢行系统
强调游览感知,根据不同的游览主题,设置不同风貌的特色游览路线,注重参与感、体验感,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除有轨电车外,提倡设置低碳环保的慢行体验道,满足自行车、人行的双重需求。6)旅游规划
分析现状旅游的方式、目的,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定规划区的旅游主题,提出未来发展构思,最大化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促进栖霞山片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7)服务配套
为推动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在上位规划指引下,根据景区游览线路、景点设置,建设适宜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根据栖霞山景区特色,研究推荐合适的建筑物风格、色彩、形体等; 8)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
细化要求景区内生态环境,提出强化优化生态环境的控制原则,分片分区提出生态植被布局方式,明确植被构建原则,强化生态内涵;并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 9)景区导视系统:
从景区整体环境出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注重特色性、可识别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布局、风格、大小等。
(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规划至少对以下地段进行重点考虑:
1、栖霞山核心景区:
包含旅游景点、游览线路、市政设施、旅游配套、视觉导视、体验场所、活动广场、旅游解说等
2、九乡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3、红枫路沿线片区(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七、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深度需满足《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中相关要求。成果构成:
1、成果说明:
方案创意说明:对于方案构思、特色的创意说明;
专项说明:包含现状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分功能区规划设计方案、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服务配套、生态景观等专项内容的具体说明;
指标说明:规划用地指标情况说明。补充说明: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研究,并说明对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意见和建议。
2、图件:
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整体鸟瞰图
专项分析图:包含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生态环境等 重要节点效果图
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效果图 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
第五篇:浅析安阳建设殷商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思考
浅析安阳建设殷商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思考
论文摘要 对安阳市殷商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内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针对安阳文化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提出优化殷商旅游文化要素、发展旅游新业态的理念,并提出建设殷商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所需配套的支撑体系。
论文关键词 殷商 文化旅游 产业集聚区 循环经济
产业集聚区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文化产业是国家着力推动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业是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文化和旅游的互动、聚集与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旅游业作为安阳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已逐步成长为安阳新的经济增长点。殷商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是贯彻实施安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重点项目之一。本文借鉴国内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针对殷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从优化殷商旅游文化要素、发展旅游新业态以及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殷商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殷商旅游文化资源呈现给游客的方式比较单调,没有全面展现出内在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也没有能使游客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游客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很难使人流连忘返;第二,区域间相关资源的整合力度和凝聚力有待提高,以食、宿、旅、游、购、娱六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还有待与完善;第三,展示参观内容、旅游配套设施、环境绿化美化、讲解接待服务等方面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第四,文化旅游市场的营销有待加强。
二、优化殷商旅游文化要素、构思发展旅游新业态
旅游新业态是相对于旅游主体产业有新突破、新发展,或者是超越传统的单一观光模式,具有可持续成长性,并能达到一定规模,形成比较稳定发展态势的业态模式。借鉴国内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结合殷商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建议规划建设小屯村民俗博物馆、洹水文化节、“幻想殷商”音乐大典、殷商文化网络会所等新业态,以丰富旅游展示项目和提升文化资源内涵。
(一)小屯民俗博物馆
随着“一片甲骨惊天下”,小屯村作为甲骨文的发现地,斐名中外。后人罗振玉考证小屯村为商王武乙至帝乙时期的都城。可以说曾经的小屯村是富庶辉煌商都和灿烂无比的殷商文化的缩影。建设殷商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可以借鉴洛川民俗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尝试将小屯村按照殷商建筑风格整体改造,建成小屯殷商风情博物馆。洛川民俗博物馆位于洛川县城北,是一组按照清代民居风格复原的四合院式建筑。整体建筑体现了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衔接地带独特的民居风貌。博物馆力图再现黄土高原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风貌,取得了很大成功。小屯民俗博物馆建成,可以引导从事旅游产品、文化产品、纪念品、风味小吃的经营,从而形成小屯村和殷墟的互动呼应,客人参观殷墟后,可以到小屯村进行观光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内涵,拉长了产业链条,也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洹水文化节
郭沫若曾说:“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洹水已成为安阳的代名词。但是洹水并没有因其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而得到充分地挖掘。洹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三门峡黄河旅游节”的成功经验为参考。三门峡黄河旅游节以黄河文化为主题,集旅游、文化、经贸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黄河游、黄河风情游、虢国文化游、豫西天井民居游等,同时还有三门峡出土文物精品展、名特物产展等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18届。充分发挥洹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对洹河进行夜间旅游项目的开发,提升洹水水位,并对洹河两岸进行高规格亮化,坚持品牌化、精品化、群众化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经贸、文体、篝火晚会等活动,全面展现殷商洹河璀璨的历史文化魅力和高度现代化成果,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幻想殷商”音乐大典
可以借鉴“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规划开发“幻想殷商”音乐大典项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主要表演舞台为一片峡谷,峡谷内有溪水、树林、石桥等,构成实景表演的要素。观众席由曲折的木廊和庙宇形态的建筑构成,与自然景观和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获得了巨大成功,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创意城市——城市文化名片”等殊荣,成为中国实景演出的扛鼎之作和河南文化旅游的“新名片”。丰富殷商洹河文化旅游内涵,必须精心打造、精心选址,可以按照殷商风情模式,在洹水河畔建造一个露天剧场,专场演出大型“印象殷商”、“映象安阳”、“盘庚迁殷”等节目。这些大型演出项目,可邀请国内外著名导演任总导演,把悠久的殷商风情与和时代韵律相结合,把古老的殷商建筑和现代的灯光、舞美相结合,重现当年盘庚迁殷时的盛况,打造一台具有殷商风情、安阳特色,娱乐性、观赏性融为一体的大型音乐盛典,可以为殷商的文化旅游的增添一新的亮点。
(四)殷商文化网络会所
殷商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可以规划建设一处高级网络会所,取名“殷商文化”网络会所。安阳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灿烂古代文明史,选名为中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的殷商时代,意是呼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是“古与今”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开拓,打造网络时代服务经典的宗旨。网络会所可规划建设五层。第一层是唯美动感的游戏吧,利用高科技多维技术来虚拟展示殷商文明,使游客有“穿越”感,仿佛置身于三千年前的殷都;第二、三、四层是风格独特、功能各异的上网区,可按自己的喜好选择温馨浪漫的情侣卡座,日式榻榻米配温暖厚实的貂毛坐垫的异域风情或选择在绿色植物的簇拥下上网、聊天、浏览网页,观看自己喜欢的影片。五层是棋牌、上网、游戏的多功能豪华包间,内有高档电脑,豪华的自动麻将桌,可满足棋牌会友、商务洽谈、亲朋聚会等综合需求。
三、创新殷商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支撑体系
安阳市“三阳开泰”旅游战略的实施,殷商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无不需要资金、技术、人才、体制和机制的大力支持,因此,投融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就共同组成了产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持系统。
(一)投融资体系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逐步实现产业聚集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尤其要实现循环经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除政府投资之外,还应发展以下投资主体:设立产业聚集区投资专项基金;积极组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公司;发展中外合资、公私合作的经营投资机构;鼓励大型、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经济投资领域。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投融资活动需要相应的配套服务,以降低和消除投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二)技术支撑体系
推进文化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就要淘汰单纯强调生产而有害于环境的技术,选择并推广那些有利于环境的技术。但企业或产业基于投入产出收益比较分析,通常不愿意研发和推广此类技术,这会严重影响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因此,为了增加环境友好型技术供给,加快研发、推广与应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迫切需要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平台。建立此技术平台的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联合组成,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保障,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政策创新体系
循环经济政策是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减量消耗和循环利用、环境质量改善、经济效益提高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包括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对使用循环再生资源生产再生产品、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的、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环保行为,安阳市的财政和税收部门可以采取奖励、补贴、贷款优惠、贴息、减免税等激励措施,使企业和个人对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的外部利益内部化,对造成文化旅游环境污染的经济行为,通过罚款、征税等限制的经济手段将环境污染导致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实现责任与利益的公平结合。
(四)强化法律保障体系
贯彻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河南省旅游条例》“旅游企业水、电、气实行与工业企业等价格标准”、第二十五条“本省国家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和会务等服务事项”、第二十四条“旅游项目的价格及收费应当符合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旅游经营者必须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码标价。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应当经价格主管部门的批准并向社会公布。价格上调的,从新价格批准执行之日起,对国内旅游团队三十日执行,对境外旅游团队延迟九十日执行”、第三十条“景区实行游客时段流量控制”、第四十条“经营景区业务应到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等旅游法规条例。
四、结语
安阳,这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必须在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上下功夫,以扩大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殷商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必将引领安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高潮。我们期待并相信,安阳的文化旅游产业将有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