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

时间:2019-05-15 03:5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

内容摘要: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在三年内就失败而退出大陆,究其原因各种各样,关键还在国民党本身存在的问题:政治上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渴求和平民主的旨意,把全民推入水深火热的内战中,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从而使国民党政府成为孤家寡人;在经济上剥夺民众,构成人民对其深度反感;军事上出无名之师 “剿共”,再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的弱点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垮台。关键词:国民党 政权 政治 经济 军事

一.为政不仁

1、专制统治,破坏民主法则(1)镇压进步民主力量

抗战胜利后,在国共两党之间还有存在着第三势力,进步民主力量。他们政治观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利用民主手段改造国家政治,用和平手段解决国内政治争端。但

蒋介石为实现一党专制,一直准备武力消灭中共势力并挑起内战。这显然与民主力量的要求背道而驰,同时民主力量的种种政治要求与蒋介石的想法也有冲突。这一时期蒋介石利用特务制造的几起反民主事件,主要有暗杀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较场口事件,下关惨案和“一二·一”惨案,并于1947年10月,取缔民盟。蒋介石打击中间党派等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这股政治力量全部推向中共,很快在国统区形成了爱国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2)欺压民众

蒋介石在军事上竭力消灭中共,镇压爱国民主运动的同时对国统区人民也加强了法西斯统治,利用大大小小的特务进行恐怖统治,致使农民破产、工人失业、学生失学、商店关门,民不聊生。

蒋介石发动内战给民众带来巨大灾难。到1947年5月,不堪忍受的民众在全国更广泛范围内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反对前方打内战,后方打学生”的抗议活动。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五二零惨案”,致使国民党失去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失去民众的支持和信任的政权是没有前途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3)三面开战

从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到他退守台湾,在短短三年内就走上了失败之路,与他同时在几条战线上开战有很大关系。蒋介石从刚上台就同时与中共,第三势力,党内反动派和地方实力派开打,这一方面与他自身实力认识过高,另一方面说明他未能认清整个世界发展的潮流。抗日时期,在急需团结一致对付侵略时,他不忘与中共搞摩擦,8年抗战刚结束,本该休养生息,可他又把三种政治力量当成对手,一种是中共,一种是进步民主力量,一种是人民大众,三面开战的错误战略选择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结局。[1]

2、难以驾驭的国民党

尽管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仍掌握了各级国家权力中枢,但国民党由于自身组织功能的衰败,已不能承担任何现代化的使命了。

(1)组织结构落后

就其组织结构而言,国民党是一个革命型政党,因此它必须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严格的组织纪律。然而,自1927年国民党成为全国性执政党后,在以党治国的国策下,它既没有向法理型政党转变,也难以继续保持“革命党”的本色,其衰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2)意识形态模糊

国民党的意识形态信仰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然而国民党的政策与主义常年脱钩,三民主义失掉了凝聚国民党组织的功能,而且1946年后与共产党内战的错误决策更使国民党官兵不知为何而战。由此产生了厌战避战和投降心理。当国民党既不能用意识形态凝结党员,其政策又不为下层阶级接受时,就失掉了维系组织存在的精神纽带,其结果只能是自我解体。[2](3)派系斗争激烈

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亲美派,张君、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同盟会和中华革命时期留下的右派组织,特务组织cc派等盘根错节的国民党派系及长期的派系斗争成为国民党政权的巨大内耗,也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内部原因。

(4)自我革新失败

国民党衰败的另一个原因重要体现就是其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这主要表现为政学系,cc派和黄埔系改革国民党努力的失败。当国民党的一切变革都淹没在派系斗争时,却也注定了其政治衰败不改逆势的命运。

(5)全面腐败

其主要表现在以派系纷争为主的政治混乱和抗战胜利后以接收为主的导致国民党各阶层出现普遍和大面积腐败。对东北地区接收的政策性失误使东北成为国民党最先失败的地区。对台湾接收的政策性失误,引起台湾人民的反抗,爆发了“二二八”事件。再加上日本投降后,整个沦陷区的接收工作一片混乱,出现无序状态。致使沦陷区的接受连续遭到三次大洗劫。[3] 接受变成了劫收。暴露出了国民党内部的大腐败,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

(6)蒋介石的独裁

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在占领张家口后单方召开了制宪国大,通过了伪宪法,他使当时中国的其他民主力量进一步认清蒋介石的独裁本质,也是内部本已存在的利益冲突更加严重,从而削弱了自身统治根基,加速了南京政权的灭亡。

二、为经不济

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统治的二十二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明显的感受莫过于经济上的压力。这一方面是有历史的包袱的,但更多由于国民党政策和蒋介石集团经济决策和具体政策上的失误,如巨额军费,四大家族的强取豪夺,最终导致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1、掠夺民众

重庆政府再接收沦陷区过程中变相掠夺,兑换伪币。抗战结束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再加上南京政府的币制改革和超量征收捐税田赋,不但税额很高,而且税种繁多,税收十分严厉,因此引发了无数的农民起义和斗争。这些并非一般政策上的失误,而是当权者的阶级立场和仇视人民的立场所致。

2、四大家族垄断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为代表的四大家族,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政权的垄断者也是中国国民经济主要命脉的垄断者。土地革命时期,他们从控制权入手控制财政,把原有的大批官营资本变成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获得了重额财富。四大家族代表的官僚资本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进一步削弱了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

3、财政赤字

庞大的经费需求使国民党政权左支右绌,这不但包括行政支出和经济建设,还有南京政府统治集团的奢侈消费,在加上巨额军事费用,成为国家财政的无底洞。最高的1933年,军费开支竟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如此巨大的军费开支,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巨额赤字中度日如年。而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对人民的剥削。

国民政府抓兵抓夫,横征暴敛,加上连年天灾,耕地荒芜,造成农作物锐减,不但把广大农民而且把广大城镇贫民推上了饥饿的死亡的绝路,更谈不上维持军队的大量军粮。[4]

三.为军不当

1、发动内战

日寇投降,并留下大批武器,加上美国的支持,蒋介石在抗日胜利不到一年便匆忙发动内战,这是蒋介石最大的失策。虽然他在军事上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军队内部将兵不识、争权夺利,使“改造人的思想”这一思想备战无法做到。因此蒋介石的军队‘备’而可以战,但‘战’而无法胜。[5]

2,、全面进攻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但蒋介石忘了一个基本事实:内战不得人心,人民不会容忍欺骗和压迫。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八个月由于国民党战略失误,军事方针不当,加上毛泽东正确的决策、英明的领导,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使国民党损失兵力七十一万,全面进攻失败。

3、重点进攻

蒋介石及其身边的幕僚不了解人民战争,也不愿相信人民战争,却过分相信军队数量和理论上的战斗。这是蒋介石军事盲点所在。进攻延安拿下一座空城;进攻沂蒙山,丢了精锐部队,迫使国民党由进攻和转向防御。

4、重点防御

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反守为攻,到国民党分区防御被各个击破,战略要点纷纷丢失。再到三大战役中共占领平津,国民党政权主要军事力量被消灭了。

5,、败逃台湾

解放军进军全国,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狼狈出逃。至此,国民党在中国22年的统治结束了。

综上所述,从各个方面讲,国民党政权的垮台是历史的必然。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国民党却违背了人民的意愿,逆历史潮流而行。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并且政党的政策要能顺应民心,而且建立的政府要轮流执政来保持清廉。否则,必然失去执政权。

参考文献

[1] □□何虎生.蒋介石传.下.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版:835页 [2] □□何虎生.蒋介石传.下.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版:836~837页 [3] □□方永刚.蒋介石:从溪口到慈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版:426页 [4] □□何虎生.蒋介石传.下.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版:863页 [5] □□刘红.蒋介石大传.下.团结出版社,2001版:1466页

第二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kaowu.openedu.com.cn)完成。

试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

(1)从根本上说,国民党政府实行内战、独裁和卖国的政策,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妄图把中国拉回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黑暗中,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2)国民党政府的官员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严重丧失人心。抗战后期在大后方已经民怨沸腾。抗战胜利时,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便已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对国民党政府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其感到极其失望。

(3)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公然发动全面内战,造成人心的背离。

(4)国民党反动统治很快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出现全面危机,这使它迅速走向失败、崩溃。军事上,到全面内战的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政治上,蒋介石召开伪国大,制定伪宪法,玩弄“改组政府”把戏,并残酷镇压人民,制造多起流血惨案,使其政治欺骗迅速破产。经济上,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残酷掠夺,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族工商业倒闭,农村经济破产,人民生活恶化。

这样,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它做你死我活的斗争。伴随着国民党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危机四起,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迅速高涨,并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作战,使国民党政府陷于全民的包围之中,其统治迅速崩溃。

第三篇:《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案

设计理念

学生对单纯的历史教学感觉十分枯燥无味,在教学中适当的利用一些影片资料,可以充分的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大量的利用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影片,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了影片资料外,我还利用了与此相关的一些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发挥历史教学的多样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教学方法] 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等

[教学准备] 剪辑纪录片《战略大决战》四个片段

[教研重点] 在历史课多媒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既能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能较好去感受真实、鲜活的历史,以培养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

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成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了反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观看《决战时机成熟》的剪辑片断。了解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二、新课教学

(一)三大战役

同学们知道是哪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最先发起的是哪次战役?

观看《辽沈战役》剪辑片断,同时思考: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采用了什么战术?战绩如何?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刚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前线。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2、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开始了。接下来观看《淮海战役》剪辑片断,思考:战术是怎样的?战绩如何?

讨论: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结合P98支前统计表,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3、平津战役

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又合力进行进行平津战役。接下来请观看《淮海战役》剪辑片断,并(1)分析战术及战绩(2)畅所欲言:党中央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具有3000年建城史和9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北京,故宫,天坛)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观看《渡江战役》剪辑片断,并思考:(1)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2)南京何时解放?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朗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场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活动与探究: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呢?(分四个层面来分析:第一层面就战争而言,要从战争性质,人心向背,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指挥是否得当,部队士气,军队多少,装备优劣等方面战争因素来分析。第二层面要从国民党政权性质代表的集团利益与帝国主义的关系。第三层面看其国家职能,经济上是对中国人民进行搜刮掠夺的工具,政治上对人民进行压迫和镇压的工具。对外,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代理人。第四层面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进步的,正义的,必然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三、小结:

歌谣: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150多万;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四、课外延伸:

穿越时空: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而你是一位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参谋,你能在《三大战役示意图》上准确的找到每个战役的地点,并且流畅果断地向指战员介绍我军的作战意图吗?

[教学反思]

在历史课中,特别是讲战争史时,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片断应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大大增强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大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如何安排适当时间观看影片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第四篇:《国民党为何在抗战胜利后迅速陷入全国人民包围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国民党为何在抗战胜利后迅速陷入全国人民包围中》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校:北京科技大学 班级:机械1011 小组成员:于洋 乌力吉 王小宇 王俊杰 王燕龙 代敏 冯弟瑶 刘丹 孙韵韵 何泽威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随着对历史进一步的学习,以及步入大学以来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育,我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好奇为何国民党不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留在大陆,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

2、中国近代史课堂恰好给了我们一个学习国民党败亡的机会,让我们各组员聚集起来一同研究。

二、研究方法:

通过一部电影《建国大业》来引导我们完成整个学习,跟随故事的发展,了解国民党为何败,共产党为何赢得全中国人民的爱戴。

三、研究的重点及内容:

1、国民党对沦陷区财产的劫收。

2、特务猖獗活动。

3、国民党内部争斗。

4、民主运动的兴起。

5、国统区经济崩溃。

6、解放区成功的试行了土地改革。

四、研究过程和组员分工

我组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向三个方面发展,将其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辅以其他方面的学习,共同展开研究。

第一组:于洋,王小宇、王燕龙、代敏、刘丹、孙韵韵、何泽威。主要任务搜集各种资料并对其了解。

第二组:于洋,王俊杰,乌力吉,冯弟瑶。主要任务筹备课上汇报工作。对第一组所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整理,筛选,汇总成汇报内容。

首先我们小组在开始研究学习之前进行了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分工事宜及各项活动的事件安排。继而展开了小组的学习过程,整个过程严格按照了第一次会议的安排,各组员积极踊跃,学习兴趣高,守时高效。在经过了三天的第小一组的学习任务后,第一小组各成员按时将资料上交,完成了学习任务。期间,一组成员经过了多次讨论对学习方向,资料可信度等进行了确认。第二小组继承第一小组的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总,研究,挑拣课上汇报所需资料,提炼大纲,制作演示文稿,演讲稿,对课上的报告进行反复演练。其中也包括了对演讲技巧的学习等。最终形成了,我组在课堂上精彩的展示!第三组在整个过程中记录组员学习过程,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组织各项活动。

五、资料收集手段 根据学习内容,在图书馆,互联网等设施搜集资料,搜集过程中注重资料可信性。真实性,客观性,典型性,易懂性。

六、学习成果

背景

抗日战争结束后,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百年外侮消除。残酷的战争催生了人们渴望和平的心态,而被压抑的中国人的民主意识亦勃然而起。呼吁建立联合政府,以民主建国为目标的运动风起云涌。制止内战爆发,使中国走向民主与和平,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其全球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扶持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把中国变为其附庸。苏联这时也明确表态不再支持中国共产党,其原因是此时的苏联并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和国民党政府抗衡。为了不失去对中国的影响,苏联表态支持国民党。另一方面,美苏也要求国民党政府必须实行改革。美国一再要求国民党政府在战后实行体现其意图的民主政治。“协助中国在真正的民主政府下达到永久和平和稳定经济,仍是美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的愿望。”

人民的愿望

当我们庆祝最后战胜敌人的时候,我们不由不想到八年来中国所遭受的痛苦经验,千万人民,不论是平民或者士兵,已经蒙受最大的牺牲,而更有其他无数人民则已经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中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被敌人侵占而变成荒芜,价值无数亿万元的公私财产已遭破坏,而且因为敌人侵略及封闭的结果,各阶层人民已经遭受到不可描述的贫乏和艰苦。

此时,重建家园,是饱经战乱的绝大多数人的强烈愿望。

民主活动被镇压

较场口血案

1946年2月2日,协进会等19个团体,定于10日上午9时,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并推选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章乃器等20余人组成大会主席团,李德全为总主席,李公朴作总指挥。当参加大会的群众团体陆续进入会场时,由中统特务组织秘密拼凑的另外一个所谓“主席团”成员登上了主席台。会场两侧布满了特务打手。李公朴、施复亮、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60余人被打伤。这就是“较场口血案”。

李闻惨案

李公朴、闻一多均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和民盟西南支部负责人。抗战胜利后,他们经常参加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活动。1946年6月初,他们发起昆明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委员会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李公朴在回家途中遭特务暗杀。15日下午,闻一多在出席为李公朴被害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后,回家途中,亦被特务暗杀。李闻惨案发生后。国内各阶层人士极为愤慨,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均发表声明,痛斥国民党特务的残暴行径,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

特务活动

土改

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执行的重要方针,也是它获得农民的支持,最后战胜国民党的强大法宝。1949年10月以前,全国大约有1.1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这主要是抗战以来中共所管辖的地区。1949年冬天,在中共新解放的一些地区,主要是华北的一些城市的近郊和若干地区,加上河南的一半地区,总共有0.26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将来在南方新解放区,必须“首先有步骤地层开清剿土匪和反对恶霸即地主阶级当权派的斗争,完成减租减息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一二年后“实现减租减息的任务,造成分配土地的先决条件。”1949年9月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将“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共预定在全国解放后必须完成的计划。

蒋经国上海整顿经济

对于这次使命,蒋经国颇具自信,以为只要“认真实行,即能扑灭奸商污吏,肃清腐恶势力,贯彻新经济政策”。但是社会舆论对这项改革毫无信心。

蒋经国也真想铁面无私,大干一番,以帮助父亲蒋介石拯救行将倾倒之江山。他到上海后,把上海中央银行作为自己的据点,把随自己到上海“打虎”的“戡建大队”改组为“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由王升出任总队长。总队在上海设了11个“人民服务站”,主要责任是负责收集各界人士和平民百姓的举报线索。蒋经国要求“戡建”队员“一无所有,一无所求,保持乡下佬本色,与恶势力奋斗”。他的设想是“使上海经济管制的任务,部分从政府官员的手中转移到社会青年头上,将这个工作由政府命令形式蜕变为社会大众的需求,并以爱国青年为中心,形成一个社会运动”。他这里所说的“社会青年”、“爱国青年”不是别人,只是“戡建”队员和青年服务队员。

在这一时期,蒋经国最动人、老百姓最爱听的话是:“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过去真正守法的,多是些穷善的老百姓,而一般有钱有势的人,则往往逍遥法外,为所欲为。”实际这

个道理人们都明白,但由“太子”说出,人们的感觉就不一样。蒋经国还公开宣称,自己这次来上海是“专打„老虎‟,不打„苍蝇‟,是打„祸国的败类”。

‟蒋经国在经济管制手法上,采用“赣南的手法”。首先进行广泛的舆论宣传,以争取全社会的支持。他那“宁使一家哭,不可一路哭”,专打“老虎”的誓言和不打败奸商不收兵的决心,以及雷厉风行、言出法随的行动,受到了新闻界和广大上海市民的普遍好评。他每星期二、四下午在中央银行公开接见市民,回答市民的提问,更使他名声大振。

尔后,蒋经国便开始了“打虎”的实际行动。他统一指挥市警察局、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宪兵。以及江湾、京沪铁路、京杭铁路三个警察局的数千名军警和管理局的管理、执勤人员分散到全市各处,突击检查市场、商店、工厂、公司、仓库、车站、码头等处。明令规定:“凡违背法令及触犯财经紧急措施条文者,商店吊销执照,负责人送刑庭法办,货物没收。”任何人不得套购金、银、外币,不得操纵股票市场;工厂、商店不得在因坚守“8·19防线”而造成的物价偏低情况下,不供货、不售货;切实保证金圆券的币值;保证预定的总额20亿圆的金圆券发行量不被突破。

蒋经国行政手段治理通胀的失败在于:

1、上海并非自给自足的城市,很多商品和原料来自于外地,仅仅通过治理一地的物价是无法实现的。

2、很多投机分子都是官商勾结,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严惩的结果最终可能会威胁到自家头上,所以很难从根上清除掉腐败。

3、价格的极端波动虽然有投机分子兴风作浪的一面,也有市场供求关系起作用的一面,蒋经国仅仅通过压制终端价格而不顾供需关系,虽然短期可为,但长期注定会无力。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蒋经国在上海的治理通胀以失败而告终。

内斗

冯玉祥

蒋介石

李宗仁

.政见不合,国民党内民主派另树一帜,打击了蒋介石集团,令国民党统治呈现危机。抗战胜利后,由于不满蒋介石集团专制独裁和推行法西斯主义,国民党内民主派人士与蒋介石政权渐行渐远。兴国家民族和挽救国民党的命运为目的,谭平山、陈铭枢、柳亚子等部分国民党民主派建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不久之后,李济深、冯玉祥、龙云等民主派人士也于1946年春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典型人物 冯玉祥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了致蒋介石的一封公开信,劝蒋停止内战,实行民主和平。信中还列

举了在蒋政权统治下国计民生深受危害的种种状况。他亲手撰写了《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此书以冯玉祥口述,其夫人李德全笔录,披露众多蒋介石鲜为人知的内幕。本书由初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动摇不定、民心尽失、为政不仁、一意孤行、营营狗苟、倒行逆施、穷途末路九个部分组成.﹒不满排挤,杂牌军自寻出路,反正成风,令国民党政权雪上加霜。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嫡系”与“杂牌”之分,两者矛盾很深。蒋介石惯于培植私人势力,优待嫡系,排斥杂牌。非蒋嫡系长期受到岐视,他们待遇低,装备坏,将领身受猜忌,这种状况到抗战后并未缓和。是时蒋介石置各地杂牌军的死活于不顾,缩减杂牌,扩大嫡系,极力独霸南京政府税款,以保证中央军的军费和给养。他向杂牌军大量派遣特务,监视他们,最终取而代之,搞得人人自危,备感寒心。这引起杂牌军的极大恐慌和强烈不满,他们逐渐认识到跟着蒋介石,前途只有两条:要么被蒋吃掉;要么充当蒋的炮灰,被解军消灭。要生存,只有起义,向人民靠拢。渐渐地非嫡系蒋介石的离心力愈来愈大。他们对蒋介石或虚与委蛇,阳奉阴违,战场上不敢舍命拼杀,以免部队被歼,自身职位不保;或见危不救,以泄旧怨,导致某些战役失利。

﹒角逐权力,蒋桂交恶,彼此倾轧,令国民党危机四伏,日趋衰败。角逐权力,蒋桂交恶,彼此倾轧,令国民党危机四伏,日趋衰败。蒋桂之争由来已久,为了称王中国,过去双方的控制与反控制、吞并与反吞并斗争,就从未间断。只不过由于蒋的力量过于强大,桂系才只好暂时忍让。抗战期间,在其他地方实力派遭到削弱后,桂系却凭借其不俗战绩,以及善待各路杂牌军,壮大了势力,提高了声望,从而为战后与蒋分庭抗礼作了铺垫。到解放战争后期,随着蒋嫡系军队在内战中损失殆尽,桂系逐渐不甘心逆来顺受,对蒋开始时常拆台刁难,尤其1948 年后,蒋桂间的权力角逐更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成为在大陆埋葬蒋家王朝的催命符。在1948 年‟3 月召开的“行宪国大”上,桂系李宗仁不顾蒋介石反对参选,最终在美国支持下,击败蒋支持的孙科当选,令蒋气愤不已,矛盾激化。李宗仁就任副总统后,有关军国大事的会议,蒋都不请李参加。蒋把李当作心腹之患,欲除之而后快。可以说,正是由于蒋、桂之间的尖锐矛盾,使本来就朝不保夕、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更危机四伏,加上一国三公,政出多门,互相

牵制,把国民党现存的力量都内耗光了,其迅速败亡的命运也就不卜而知。

﹒私心至上,蒋介石嫡系同室操戈,互争高下,内哄不已,扼杀了国民党自救的最后一线生机国民党上层不仅派系繁多,而且往往派中有派,系中有系,蒋介石集团内部就分为黄埔系、新政学系、..系、蒋太子系、夫人派、军统等大小不等的派系。在黄埔系内部又有陈诚系与何应钦系之分。此外还有胡宗南派、汤恩伯派等。这些嫡系和亲信虽然都是当权派,都奉蒋介石为首领,极力维持蒋的统治权威,但他们内部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一己私利,它们往往同室操戈、互不相让,使国民党在危机面前失去了自我拯救的机会,令局势更加败坏,乃至不可收拾.国民党内部矛盾总结确实,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充分肯定人民革命力量的打击是决定性的,我们也丝毫没有低估国民党腐败带来的杀伤性。但是,显然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也确是对国民党政权的崩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成为其政权短暂早亡的又一要素。历史是无情的,也是现实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的民主派,经过长期观察,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心灰意冷,他们逐渐认清形势和局势的发展,以民主与法制为工具,反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独裁,最终与蒋分道扬镳。而大批国民党杂牌军由于不满蒋介石消灭异己的政策,也在中共的感召下,一次次在战役微妙时刻起义,反戈一击,给蒋介石当头一棒,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至于蒋桂及蒋介石嫡系间的权利之争,更使国民

党反动派的狰狞面目暴露无遗,从反面教育了人民群众,间接促进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这些国民党内部的争斗,也造成了国民党的巨大内耗,扼杀了国民党自救的一线生机。

劫收

接收中的不同系统重复接收,大批机关相互争夺。各地敌伪资产,一般都要经过三四轮接收。

当地的国民党特务组织“近水楼台”为第一轮; 机动性较强的部队和前线部队,捷足先登为第二轮; 陆军司令部系统与各省市接收委员会紧随其后为第三轮; 行政院系统各部门及各地敌伪物资产业处理局取而代之为第四轮。

1945年抗战胜利。敌伪财产本系沦陷区人民的膏血,国民党政府及四大家族垂涎已久,必欲攫为已有。9月5日,陆军总司令部即成立了接收计划委员会,何应钦为主任委员。蒋宋家族当仁不让,行政院院长宋子文10月报请蒋介石批准,除有关军事系统的接收仍由陆总主持外,一切“逆产”的接收与处理大权,统归行政院独揽。

河里漂来的不如地里滚来的,地里滚来的不如天上飞来的,天上飞来的不如地下钻出来的,地下钻出来的不如坐着不动的”。一时间京、沪、平、汉等各大城市忽地出现了四五十个各不相属的接收机构,接收大员成了风云人物,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见到什么都像饿疯的野狗猛扑过去,不惜相互倾轧。真是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黑暗过去后出现的光芒,只是沦陷区人民群众想象中的一瞬。当光明像流星一样从夜空划过,他们苦难的眼中又噙满了痛苦和绝望的泪水。贫困的人民群众愤怒而又无奈。重庆的晚报上刊登了这样的讽刺诗: 剩水残山殊不恶,断歌零舞倍关情;

百官耗尽陈仓粟,又办归舟向二陵。

其实,发国难财的争夺由上到下,一开始就趋向白热化,有的后来竟发展为动刀动枪的流血冲突。

结论:

1.国民党政府由于其专政独裁通统治和官员门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2.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人心,还由于它违背了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3.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限上,因而就迫使全国个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做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之外,再无出路。

4.与此同时,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与农民的广泛发动,学生运动高潮到来,人民民主运动等一系列因素使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七、总结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这足以让我们惊醒,对以后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借鉴。

组员:于洋 乌力吉 王小宇 王俊杰 王燕龙 代敏 冯弟瑶 刘丹 孙韵韵 何泽威

机械1011 第一组

第五篇:《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教案2(xiexiebang推荐)

专题八 明治维新 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课型:新授 1课时 时间:2013.04.11

班级:134班 【内容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日本幕府统治的腐朽性,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必然性,感受改革的曲折性和创新性。

【重点】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难点】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近代亚洲唯一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的是日本,取得以上成功的原因是明治维新。

二、补充 幕府和德川幕府统治 政治:森严的等级制度

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 对外:闭关锁国

三、合作探究 走向崩溃的幕府统治

1、资本主义因素成长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表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表现:

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坊。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3)影响:

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2、日本社会矛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3、佩里叩关给日本带来怎样的影响?

4、倒幕派的主体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形成倒幕派 ?倒幕派和幕府进行了哪些斗争?

四、成果展示

五、小结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必然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内忧外患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可能性——

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下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何迅速走向崩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