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是()A.和平、民主、团结
C.坚持团结,反对内战
B.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查基础知识。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
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之所以在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影响,主要是因为()A.政协协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B.政协协议没有体现人民愿望
C.政协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
D.政协协议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和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解析:选D 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中共的努力,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政协协议体现的党派平等协商精神,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3.观察下图,通过对报纸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压制 C.中共在国统区领导反蒋斗争 D.国民党为遏制民主而制造暴行
解析:选D 李公朴、闻一多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刺杀李公朴、闻一多是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反民主的暴行之一。
4.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一直热衷于走的第三条道路宣告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 C.国共合作的破裂
D.民盟等被宣布为“非法团体”
解析:选D 1947年,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其他民主党派的斗争被迫转入地下。至此,民主党派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彻底化为泡影。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立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其名称多带有“民主”二字,这反映了他们不满国民党政府的()A.封建专制
C.***
B.军事独裁 D.投降卖国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国民党当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民主党派的名称带有“民主”二字,反映了对国民党***的不满。
6.在一次会议上,民革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B.中共“七大” 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选D “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这些有效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已基本胜利,由此可判断出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 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们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在政治上不赞成激进的阶级斗争,但他们主张民主、自由,希望政府更加开明、民主,希望能够和缓地改革进步。
——于刚《中国各民主党派》
材料二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之无理而又狂妄的举动,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会议总结了民盟斗争的历史经验,清算了中间路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根据材料,指出民盟政治主张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主张变化的原因及影响。(8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希望政府更加开明、民主,希望能够和缓地改革进步”以及材料二中“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来归纳变化。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1948年1月”的时间信息以及从国民党统治腐败以及共产党政策等角度分析其原因;结合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来回答其影响。
答案:(1)变化: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由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开明政府到放弃中间路线同国民党决 裂。
(2)原因: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日益暴露;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赢得民心及力量的壮大;民盟总结斗争经验。影响: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加快了国民政府覆灭的步伐,有力的推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苏维埃宪法大纲,成立了中央临时政府,建立“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大众。1940年3月,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以争取小资产阶级;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以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根据地实行“豆选”法,由成年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乡村基层政权。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说:“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然后在广泛民主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实践与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民主政治的实践与主张。(6分)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三个时间点:1931年、1940年和1945年。1931年成立工农苏维埃政权,1940年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政权,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上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第(2)问,需要结合民主政治的历程,结合时代背景评价。
答案:(1)实践和主张:1931年11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按“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联合的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主张建立全国民主联合政府,解放人民建立新国家。
(2)简评:中共22年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从实践到理论总结,影响深远。20、30年代模仿苏联,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政权建设之路;30、40年代,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权建设之路;4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创立民主联合政府理论,奠定新中国政权建立的理论基础;中共民主思想与实践都着眼于调动革命积极性,解决革命各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第二篇: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十八)英国宪章运动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英国宪章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据统计,18世纪中期,英国700万人口中,只有15万人拥有选举权,仅占全国人口的2%。这15万人拥有选举权的依据是()A.个人能力
C.世袭特权
B.财产资格 D.人民推举
解析:选B 根据英国18世纪初的一项法案规定,郡、区议员必须有土地年收入600磅以上的地产,市镇议员须有年收入300磅以上的财产。故选B项。
2.“支援我们来实现修正法案吧,我们一旦有了选举权,就会利用我们的权利来协助你们取得你们的权利。”这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的宣传标语,其中的“我们”“你们”分别指()A.大地主和工业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C.新贵族和工人阶级 D.工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利用激进的群众运动,迫使议会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题干的材料中是工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承诺,“我们”指工业资产阶级,“你们”指工人阶级。
3.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 B.1837年《人民宪章》的提出 C.1839年请愿书的提出
D.1840年“全国宪章协会”的成立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1837年《人民宪章》的提出,英国“宪章运动”由此开始。
4.1842年,宪章派向议会提交新的请愿书,重申了《人民宪章》中原有的政治要求,还提出限制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这表明()A.宪章运动已由政治目标为中心转向以经济目标为中心 B.宪章派领导人放弃了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的政治主张 C.宪章运动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 D.宪章派领导人产生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
解析:选C 新的请愿书仍以《人民宪章》为基础,还是以争取实现议会民主为主要目标,宪章派领导人仍将改革的希望寄托于资产阶级的议会,据此可排除A、D两项。争取议会民主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追求的目标,但从其阶级利益出发则反对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据此可排除B项。
5.在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方式有()①集会请愿 ②罢工 ③起义 ④示威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A 结合英国三次宪章运动的发展进程分析可知,在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方式主要是请愿、示威、罢工,个别地区还发动了起义。
6.宪章运动是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对宪章运动的评价错误的是()A.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第二阶段高涨的原因是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和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 C.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政治运动 D.集中反映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解析:选B 宪章运动的第二阶段的时间为1840~1842年,B项的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 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宪章》的六点要求:(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材料二 英国当时的人口为1 900万,在第二次请愿上签名的就达330多万人。宪章派赢得了全国一半成年男子的支持。请愿书铺开有6英里长,极为壮观。这次请愿书还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用工人们的话说,是“刀子和叉子”的问题,即饭碗问题。
材料三 英国政府惮于工人运动的力量,为缓和社会矛盾,陆续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议会在1842年通过了禁止女工和童工在矿井劳动的法令,1847年通过10小时工作日法令。人民宪章的6点要求,除每年选举议会外,在后来几十年间都陆续成为现实。
请回答:
(1)草拟材料一的主要成员有哪些?他们为什么要起草这份请愿书?这份请愿书反映了他们要求得到的权利主要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请愿反映了工人的哪些要求?结果如何?(4分)(3)分析出现材料三这种情况的原因。(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主要依据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应紧扣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应从工人和政府两方面回答。
答案:(1)成员: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和议会的一些激进派议员。原因: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工人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权利:普选权。
(2)普选权和社会经济要求(饭碗问题)。遭到政府镇压而失败。(3)工人运动力量的不断壮大;政府缓和社会矛盾的要求。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宪章派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思想上是明显的社会主义者,但所有人都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一致认为,第一步必须争得工人阶级在议会里的代表权。……宪章派赢得了全国一半的成年男子明确的支持。尽管如此,下院仍然以287票对49票否决了这次请愿书……面对政府与企业主阶级坚决的反对,宪章运动逐步地平息下来。……但宪章运动并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说明为何英国“政府与企业主坚决的反对”宪章运动?(6分)
(2)你是否认同“宪章运动并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8分)解析:第(1)问,从“所有人都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必须争得工人阶级在议会里的代表权”“宪章派赢得了全国一半的成年男子的支持”三个方面概括归纳原因。第(2)问,认同这个观点,其原因是因为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它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宪章运动的经验,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宪章派的斗争也为英国工人阶级争取到一些胜利,为了避免宪章运动的重演,后来的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对工人阶级的斗争作出一些让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
答案:(1)原因:宪章运动提出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分享政治权利的政治要求,触动了政府和企业主的利益;工人运动兴起并获得广泛支持,引起资产阶级政府和资本家的恐慌。
(2)认同。理由:宪章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篇: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九)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
(九)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C.市民的整体素质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D.革命的彻底性
解析:选B “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2.英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国家,继承中包含着渐变,这种交融和渐变在18世纪体现在()A.既保留了宗教信仰又断绝了与罗马的关系 B.既保留了国王又使其处于“统而不治” C.既保留了议会又使内阁权力超过议会 D.保留了下院又不断减弱它的权力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继承传统反映在保留了国王,渐变表现在逐渐限制王权,使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内阁制形成,首相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B项与材料相符;A项是16世纪;C、D两项表述不正确。
3.《大国崛起》纪录片这样评价英国:三方面的优势造就了它的崛起,一是制度,二是科技,三是工业。其中“制度”是指()A.君主立宪制、联邦制 C.总统制、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 D.议会制、总统制
解析:选B 解答本题时注意联系17、18世纪英国的政治制度,联邦制、总统制都不符合英国;议会制普遍存在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英国独具的;英国典型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制内阁。
4.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流传很广:“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的主要趋势是()A.责任制内阁的逐渐形成 C.两党制的政治影响巨大
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解析:选C 题干材料说明任何一个英国人都要受到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或托利党的影响,符合英国两党制自17世纪中后期不断发展的史实,故C项符合题意。
5.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解析:选C 题干中“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说明责任制内阁制度中的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因此,C项正确;A项“主要原则”说法错误;B项“享有平等权力”说法错误;D项“政党之间的斗争”说法错误。
6.对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卡梅伦及其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卡梅伦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 ②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 ③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 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A.②③④ C.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 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①错误;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后,政府首脑也可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②存在片面性。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 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不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1日送呈国王)材料二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里,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权。于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政府。但是,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须依法行事,还必须实行分权。
材料三 自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久而久之,英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就形成为一种政治惯例。沃波尔当政期间,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这一矛盾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4分)(2)材料二体现了洛克民主思想的哪些政治原则?(2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2分)(4)据上述材料概述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基本历程。(6分)解析: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确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等知识。第(1)问中第一小问应注意材料一中所反映的议会与国王的相互关系方面,从阶级的观点分析、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第(2)问应注意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如“需要政府通过法律 来保护人权”“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须依法行事,还必须实行分权”等,据此可分析、归纳其原则。第(3)问应注意结合材料三,从英王、内阁、议会、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概括、归纳其特点。第(4)问应注意从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主要特点,从限制王权、思想论证、确立制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归纳基本历程。
答案:(1)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之间的矛盾。方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立法的方式解决。(2)自由、法治、分权。
(3)国王“统而不治”;政党政治;内阁对议会负责。
(4)要求限制王权;提出民主思想加以论证;建立责任制内阁,完善君主立宪制。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1月国会通过,12月1日送呈国王)材料二 《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大抗议书》和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已经提了出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的政治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可知《大抗议书》揭露国王擅自征税和实行专卖制的行为;从材料一“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信息可知《大抗议书》要求限制王权,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征税。原因据时代背景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641年的《大抗议书》„„中已经提了出来”可知两者是继承发展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渐进性、连续性、妥协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概括其特点。
答案:(1)内容:揭露国王擅自征税和实行专卖制的行为;要求限制王权,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征税。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加强君主专制(“国王随意征税和罚款,实行高压政策”);旧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加剧;议会政治的传统。
(2)关系:继承发展。
特点:逐步确立议会至上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民主成果;重视对传统的继承;斗争具有渐进性、长期性。
第四篇: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
(十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在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当政期间的一致性政策是()①废除封建制度 ②反对君主制度 ③抵御外国干涉 ④采取恐怖政策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 大资产阶级当政期间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因此大资产阶级并不反对君主制度;采取恐怖政策,是雅各宾派当政期间的政策。因此,②④的内容是不正确的。
2.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解析:选A 由题干含义可知,当时资产阶级政党热月党人掌握政权,并且考查的是政治现象,因此可否定B、C两项;由“革命”改为“协和”可知D项不符合题意。
3.“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解析:选C 《拿破仑法典》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仅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损害赔偿原则和自由平等原则,还对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该法典有利于打击封建复辟势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制定法典的蓝本。
4.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出()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③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拿破仑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复辟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B 本题是一道材料式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将材料信息与教材相关史实作对应分析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此材料是意大利爱国者在拿破仑撤出其军队时写的一番话,是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说明,未涉及防止波旁王朝复辟。
5.1814 年拿破仑被打败后,在外国刺刀的保护下复辟的波旁王朝颁布了钦赐宪章,接受了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原则,这说明了法国()A.资本主义的潮流不可逆转 B.波旁王朝倾向资产阶级 C.同顽固派贵族进行了妥协 D.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全面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虽然封建的波旁王朝复辟,但是在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的影响下,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原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潮流不可逆转。
6.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选C 英国资产阶级之所以把1688年革命称之为“光荣革命”,就是因为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二、非选择题(第7题 12 分,第8题 14 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反抗土耳其霸主的希腊游击队首领这样宣称:“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
——梅朝荣《从史前到人类的终结:人类简史》
材料二 拿破仑像是一个传教士,他也的确是用枪炮和刀剑来传教的……吉纳丁曾陪同拿破仑参观卢梭的墓,拿破仑在回答他的一个问题时说:“好吧!未来将会证明:在我和卢梭都不存在时,对于世界的宁静是否会更好一些。”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为什么说“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6分)(2)材料二中,拿破仑为什么要参观卢梭的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和拿破仑打破了什么世界的宁静?其锐利的武器分别是什么?(4分)(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应该怎样从整体上评价拿破仑的所作所为?(2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高度概括材料信息,特别注意材料所述的变化;第二小问分析原因要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第(2)问的第一小问实际是要求回答二人的一致性;第二小问要从二人活动的性质上进行对应分析;第三小问要注意抓住二人的最突出贡献来回答。第(3)问要从拿破仑活动的整体上来概括。
答案:(1)核心观点: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原因: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民主精神,拿破仑战争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带到被征服的地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原因:拿破仑继承卢梭的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专制统治世界。武器:卢梭的是“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拿破仑的是《拿破仑法典》。
(3)拿破仑的所作所为推进了整个欧洲的近代化进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写出了世界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为避免当局的查禁,该剧以西班牙为背景,实际影射法国。剧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个仆人,机智乐观,常与贵族老爷斗智并取得胜利。当他与女仆苏珊娜恋爱时,他的主人伯爵老爷百般阻挠,但都被费加罗挫败。于是,费加罗说了下面一段独白:“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一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
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智慧与才能,就足够统治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敢跟我来争夺果实!”
——据柳鸣九等《法国文学史》
(1)材料所体现的背景是什么?剧中人的身份象征什么?费加罗独白的思想含义是什么?(6分)(2)试结合法国大革命中的典型史实说明剧中人物的斗争及其结局,反映法国历史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解析:第(1)问,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信息分析背景、身份象征和独白的思想含义。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剧中人物的斗争和结局;从法国大革命的特点中概括其趋势。
答案:(1)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已十分尖锐。象征:费加罗象征第三等级,伯爵象征特权等级。
含义:特权等级无能,一无是处;第三等级比特权等级更强有力;对反封建斗争有必胜信心。
(2)斗争:法国第三等级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一系列反封建斗争,巴黎人民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将法国大革命推向深入。
结局:确定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由于法国国内外封建势力过于强大,波旁王朝复辟。趋势:法国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和反复性。
第五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中国近代的留学运动开端于选派幼童赴美国留学,清政府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推进中国政治改革
C.推进中国海军建设
B.推进洋务事业发展 D.推进中国铁路建设
解析:选B 清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在洋务派的倡议下采取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反对政治改革;海军建设和铁路建设都是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由此排除A、C、D三项。
2.右图所示“人”字形铁路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京张铁路的隧道工程长度 B.降低八达岭山区的倾斜度 C.减少钢材用料以节省开支 D.使火车各节车厢得以紧密相联
解析:选B 本题为图片信息题,解题时注意结合课本内容,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为了解决坡度太大的问题,依着山腰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线路。
3.下图为广东顺德档案馆所存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其中 “铁路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回国后的他们,亲身经历近代中国的风云激荡他们中,有很多人在战争中阵亡。他们中,有中国电报业、采矿业的创始人。他们中,出现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师。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A.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C.铺设唐胥铁路
B.修筑淞沪铁路 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
解析:选D 题干中所提到的“出现的伟大铁路工程师”指的是詹天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故D项正确。
4.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身为总办兼工程师的他,所面临的困难不包括()A.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B.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设备 C.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 D.外国人冷眼旁观,准备坐收渔利
解析:选C 修筑京张铁路时,清政府并没有严令按时通车和处处掣肘,故C项错误。
5.1872年,詹天佑随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留美期间,他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决心学好西方科技,报效祖国。詹天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B.设计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C.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D.支持保路运动和推动铁路建设
解析:选B 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是外国人设计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6.“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助外人,我以为耻!”上述名言反映了詹天佑()A.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B.工作细致、严谨 C.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D.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解析:选A “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表明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我国地大物博”表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表明爱国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铁路多系借外款兴筑,路权之损失姑不具论,即就路工本身而言,掌理工程之高级人员多属外籍,不但薪给特殊优厚,而且常需假事权于翻译,而不肖之徒则不免从中作弊,而购料有折扣,包工有陋规(旧时多指不正当的收费常规),国家损失甚大,铁路之成本亦自然提高。
——凌竹铭《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二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即使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
“夫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鄙人默坐而思,亦夫战战兢兢,深虑有志未能,莫敢自信。今幸全路告竣……”
——詹同济《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
就全路建筑工款平均每公里支出来看:津浦铁路119 000元、京汉铁路95 600元、京奉铁路94 600元、京张铁路48 600元。
——高宗鲁、凌鸿勋《詹天佑与中国铁路》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修建铁路成本高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京张铁路修建的特点。从中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品格?(6分)解析:第(1)问,概括每一句话的含义即为原因所在。第(2)问,从工程量、自主设计、费用大小等方面分析其特点;结合所学概括詹天佑的品质。
答案:(1)原因:资金缺乏,借外债;技术力量薄弱,高薪聘用外方人员;依靠翻译,难以监督;经办人员从中作弊(或获取购料回扣、包工有不正当的收费规则)。
(2)特点: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工程浩大、艰巨;成本低廉。
品格:爱国;奉献;勇于担当。(任答其中一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阁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
虽富,那是外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
材料二 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詹天佑
(1)从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关于詹天佑的信息?(6分)(2)材料二中的“此路”是指什么?詹天佑认为它的修筑有何积极意义?为早日修成“此路”,詹天佑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8分)解析:本题通过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较为简单,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取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1)留学美国,学业成绩优秀;对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有着清醒认识;重视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不看重物质生活享受;对祖国、家乡和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希望早日报效国家。
(2)铁路:京张铁路。意义: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便利商业交通往来,维护国家权益。努力:通过实地考察和科学测算,选定了最为合适的施工路线;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出“人”字形线路及双头列车,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要求,与筑路工人共同奋斗。成效:1909年京张铁路比原定计划提前两年全线通车,建造时间短,质量优异,造价低廉,成为中国第一条完全由本国工程技术人员独立设计施工建成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