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母亲节讲章
今天是5月11日“母亲节”。我们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事情,与很多的人相处,但是对每个人而言,母亲是我们从来不会忘记的。每到母亲节的时候,有些儿女会买些鲜花或送些自己做的小礼物等给母亲。这时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母亲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对我们的引导和教诲。圣经中也有对母亲的描写,比如《创世记》里的夏娃、利百加、拉结等等;在新约里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等等。我们刚才所读的启应经文《箴言》三十一章也是在描述一位贤妻良母,她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非常好,儿女称她有福,丈夫称赞她:“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在历世历代的教会里,妇女所占的比例比男性要大,今天在我们中间也是一样,姊妹比较多,姊妹中母亲可能占的比例又更大一些。那么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母亲节里,藉着刚才所读的《撒母耳记上》的经文,我们要分享的是——智慧的母亲。
一、智慧的母亲有着坚定的信仰,并且全身心地投入
在《撒母耳记上》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叫以利加拿,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叫毗尼拿,一个叫哈拿。哈拿不生育,没有孩子,于是毗尼拿经常激动哈拿,说一些讥讽嘲笑她的话,因为犹太人认为儿女是耶和华赐给人的产业,甚至认为没有儿女是上帝的咒诅。在这样的情况下哈拿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虽然以利加拿安慰她说:“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意思是说:你不用忧愁了,因为我很爱你,我愿意照顾你。但是哈拿仍然在神的面前倾心吐意,陈明自己的苦情。
我们每个人也会经历不同的苦楚,可能有的人是婚姻问题,有的人是工作问题,有的人是另外一些问题。当我们遇到这些苦楚的时候,有时别人会安慰你:“唉呀,你不用去想那件事情了,你可以从别的方面得到解脱或者得到安慰。” 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圣经中说,哈拿遇到苦情时就切切地为自己祈求,而且上帝应允了她,赐给了她一个儿子。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母亲。18节那里告诉我们,当哈拿祷告完以后,“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她刚刚祷告的时候还是泪流满面,心里很难受,但是祷告完之后,她心里就得到安慰了。她对上帝有这样坚定的信仰,她相信把自己的苦情陈列在上帝的面前时,神一定会顾念自己的苦情。所以,虽然此时此刻她还没有得着这个孩子,但是和以前那个经常哭泣、吃不下去饭的女性相比,已是判若两人。
当哈拿祷告完以后,她的面上就不带愁容了,这是一个信心的表现。当她祷告的时候,哈拿还在耶和华神面前许愿说:如果赐给我这个孩子,我将使他终身归给耶和华。在《撒母耳记上》一章21-28节说,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向耶和华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哈拿却没有上去。她对自己的丈夫以利加拿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到断奶以后,她就把孩子带到示罗耶和华的殿中,让小撒母耳站在耶和华神的殿中侍奉。由此可见她许愿的坚定性。
我不知道大家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可能作了母亲的,感受会深一些。对于哈拿而言,这是一个她蒙受多年羞辱以后所得的第一个孩子,在她的心里会有太多的舍不得,但是她许愿说要将这个孩子归给耶和华,所以她就非常坚定地归给了耶和华。今天有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神的面前说:“主啊,你给我什么,我就怎么怎么样。”我们也许愿,我们高兴的时候就把自己奉献在主面前,说愿意为主而活,但不高兴的时候或者觉得上帝没有应允我们的祈求时,我们就把自己拿下来不愿奉献了。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哈拿这位母亲,她有着坚定的信仰,而且她是全身心地投入,她在神的面前许下这个愿,她许愿之后就非常坚定地去行。
很多人都知道圣经对撒母耳的描述。撒母耳非常特殊,集祭司、先知和士师为一身,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人。在撒母耳的一生中,凡他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落空的,上帝总是听他的话语,上帝总是听他的祷告,上帝总是给撒母耳启示。而这样的伟人,他的出生是他母亲不住祈求的结果。如果没有哈拿的祈求就没有撒母耳,而且如果没有哈拿坚定的奉献,坚定的信仰,坚定的教诲,撒母耳也不可能在他刚刚断奶后就被带到神的圣殿中,并且一直在神的殿中侍奉神。
这个时候我们又会想起新约圣经中的马利亚,我们可以想一想,在耶稣短短三十多年的经历中,马利亚这位母亲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她一直在心里承受很多的压力。因为圣经上告诉我们,当耶稣小时候被抱到圣殿的时候,西面就向她预言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二35)也就是说,当你在抚养这个孩子的时候,当你一直跟着耶稣的时候,你会经历很多的苦难。当时耶稣所宣讲的信息和耶稣本人所作的工作、所传的福音都是和当时犹太人的观念不相符的,因为他敢称自己是神的儿子,而且他行了很多的神迹奇事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当耶稣到自己家乡的时候,家乡的人都不愿意认他,甚至把他赶出去。但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默默地支持着耶稣,而且圣经上告诉我们说,每当她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她就把这些事情存到心里反复思想。这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母亲,她一直都在以自己的信仰顺服神的带领,她用母亲的爱和关怀支持着自己儿子的侍奉。
可以说,一个母亲的信仰的榜样,与自己孩子的成长和信仰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无论是哈拿还是马利亚都为我们全世界跟随耶稣基督的信徒树立了美好的母亲的榜样。
当我准备讲章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资料:有一个福音机构曾经研究过青少年离开教会的原因,结果发现是父母亲在教会中给孩子的错误榜样。
第一,主日崇拜的时间或教会活动的时候,父母出去旅游。结果孩子以为守主日并不是很重要的事。
第二,在崇拜中父母常常看手表,让孩子心里也无法看重教会的崇拜。如果你领着自己的孩子来了,孩子坐在你的旁边,你自己非常不安,一会儿看表,一会儿说话或是随意走动,那么孩子也会认为崇拜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父母在子女、孩子的面前谈论传道人、牧师的缺点或者讲一些对教会不满的事情。当孩子听多了父母的这种言论以后,就会不太相信传道人、牧师和教会了。
第四,父母去教会崇拜常常迟到,也就是说可能去看电影或者去旅游都很准时,因为晚了以后电影院的门就不让进了,但是崇拜的时候,习惯性地迟到,总是踏着点或是习惯迟到几分钟再来。这样会误导小孩子,忽视聚会的重要性。
第五,父母没有固定的祷告生活。如果父母平常没有固定的祷告生活,只是有事情的时候才祷告,那么,小孩子看在眼里,他可能会认为基督教的信仰和其他的信仰没有什么区别。
第六,父母在教会没有参与侍奉。如果父母在教会没有参与侍奉,只是到这里来听,来得到,然后就走了,那么孩子会认为到教会是为了得到!而不是付出!当我看到这个资料的时候,我的心里非常震惊,我就想我们教会的事情,可能有很多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存在着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如果父母不重视教会,孩子自然也不会看重教会。那么,可能我们自己也要在神面前反省:自己的信仰是怎样的?是不是有一个榜样的作用?
如果基督徒父母没有坚定的信仰生活,那么孩子就很难相信耶稣基督的救恩,如果我们自己半信半疑,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有坚定的信仰,能够到神的殿中来敬拜他。有一个统计数字说,大约80%的信徒认识基督耶稣是在20岁以前,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是在20岁以前信主的,这和他们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青少年的问题,比如说上网成瘾,吸毒,犯罪等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太空虚了,不知道要做什么,不认识创造自己的神。现在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一个有信仰、有信心的妈妈不但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属灵的需要。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敬虔的基督徒,那么你自己就要成为一个有丰富灵命供养的人。孩子的信仰不仅需要传道人的供应,还需要你在生活中给他做榜样。你每天和他相处的时间,都是言传身教的机会。比如说,当你对你的老人非常孝顺时,就算你不说教,你的孩子也会像你一样。如果你对老人的态度恶劣,那么,可以想象,你的孩子可能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所以,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敬虔的人,你自己必须在神面前有一颗追求的心,要有坚定的信仰。
二、智慧的母亲知道自己的职责,将信种植在孩子的里面 母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哈拿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信仰的种子,她将孩子带到神的殿里,使小撒母耳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华面前,耶和华也向他说话。可以说撒母耳的母亲把儿子在神面前全然摆上,带来了对儿子生命的祝福。
我想,当哈拿把撒母耳送到圣殿的时候,可能撒母耳会问,妈妈,为什么要让我离开你呢?可能哈拿会告诉孩子说,当我还没有你的时候,我已经向神许愿了,今天我要按照我许的愿而行,让你在圣殿里侍奉耶和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撒母耳从小就成为神所重用的仆人。
在《撒母耳记上》二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比撒母耳早一些在耶和华殿中长大的孩子还有老以利的两个孩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他们常常在别人正在献祭的时候,就从锅里取肉,甚至要抢,圣经上告诉我们,别人甚至因为这两个人的侍奉,厌弃给耶和华献祭。撒母耳是常被耶和华的话引导,他的话没有落空的;而以利的两个孩子却在战场上被杀。为什么在神殿中长大的孩子有如此不同的区别?
在《撒母耳记上》三章13节神说:“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在这儿我们可以知道,以利这个做父亲的没有及时教导劝诫自己的孩子。所以,弟兄姊妹,父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从小把信和敬畏放在孩子的心里,那么有一天你会看到,孩子做这样或那样让你很伤心的事情,而你却已经无能为力了。
在圣经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摩西。摩西出生不久就被埃及法老的女儿抱去抚养。按道理,他所接受的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全都是埃及文化和精灵信仰,但他偏偏把自己从这群人中分离出来,看自己是一个以色列人,并被神拣选成就那么重大的使命,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一定和摩西的乳母,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有很大关系。他母亲在乳养他的时候,也会时时教导他,告诉他,你是一个希伯来人,你心中要知道你是什么身份,要知道你该怎么做。所以,当摩西长大之后,他就为着自己信仰的缘故,离开了王宫。在经过旷野的操练之后,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提摩太后书》一章3-6节说“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侍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地想念你,记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藉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这段话是保罗写给提摩太的,提摩太被称为保罗的真儿子。大家可以这样来想一下,就是神在拣选提摩太之前,先拣选了他的外祖母,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提摩太。当他的外祖母罗以信主以后,她把自己的信仰传承给女儿,当她的女儿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就把心里的这种信教导给提摩太,她们的无伪之信培养或影响了主的一位好仆人。从外祖母那里就开始的这种无伪之信,一直传承到提摩太,提摩太也成为了一位被主重用的人。这个家庭三代都是基督徒。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因着她们在社会和家庭当中特殊的作用,她们的信仰会在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在你的家庭里,有可能你的父母或奶奶等是基督徒,但很多人走了很多的弯路才回来,有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是信徒,他始终没有转回来。为什么呢?可能和家庭的教导有很大的关系。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亲的这种信仰成为了子孙信仰的基石。那么弟兄姊妹,我们是怎么样的呢?
在我母亲怀我几个月的时候,我父母接受了信仰,所以从我出生以后,父母做礼拜的时候就会带上我,但那时我自己并不懂得信仰的真义,去做礼拜的时候只想玩,并不想去。但是父母教导我周日的时候一定要去教堂,不能耽误敬拜神。那个教会是十点钟开始礼拜,有时我就在家里坐着看电视,不想去教堂,但是越快到十点钟的时候我越是担心,越是不安,最后自己磨蹭到十点半还是去了教会,为什么呢?因为从我出生以后父母一直对我这样教导,如果我今天没有去教堂,我心里会一直不安的。虽然我在很多年以后才自己从心里真正地承认上帝,但是我父母从小对我这种信仰的造就,对我以后认识神,真正去信神有非常大的帮助。
希望我们中间做父母的,当你去教导你孩子的时候,将这样的“信”种植在孩子心里,使他到老也不偏离。
三、要充满爱心地对待孩子,并且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圣经《以弗所书》六章1-4节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在这里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人子女,最终可能也为人父母。作儿女的要听从父母,可能中国人更强调要尊敬父母,但是圣经《箴言》二十三章25节告诉我们说,你要使你的父母欢喜,就是说你要听从你的父母,让他能够因你而自豪,因你而心里欢喜,不要一想到你就非常发愁,非常难过。一个智慧的母亲虽然爱自己的孩子,却不是溺爱,乃是将他引到神的面前。今日有些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只在神面前为孩子求平安,求福气,而没有为他们的生命状况祷告。我们周六有一个祷告会,每次很多人会为孩子写代祷条,求主给他预备一个伴侣吧,预备一个好工作吧,或者让他考上研究生吧,很多的代祷条都是这样的。但是有多少人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导他,一直关心他的灵命呢?
哈拿很爱自己的这个孩子,看得甚至比今天的独生子女还要宝贵,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她的感受和情感的付出吧。撒母耳的母亲忍受了多年的羞辱以后,得到了第一个孩子,当她将这个孩子送到神殿的时候,她是多么不舍得。撒母耳的母亲哈拿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母亲,她虽然将孩子从小放在神的殿中,但她并不是不关心、不爱自己的孩子。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圣经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哈拿每年都要做一个小外袍,她每次和丈夫到示罗去敬拜的时候,就把这件小外袍给撒母耳。我们可以想象,哈拿可能在这一年当中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无尽的母爱都一针一线织在这个外袍里,当每年一度见到自己的孩子时就把外袍披在孩子身上。可能撒母耳在这一年当中有很多的委屈,很多的不明白,但是当他披上母亲给他织的外袍的时候,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今天可能有很多人不再给孩子织毛衣了,但是你对孩子的劝勉、叮嘱也可以说是在编织这个小外袍。
弟兄姊妹,我们今天是怎样做的呢?在主里作儿女的要孝敬父母,作父母的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他们。撒母耳的母亲虽然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她让撒母耳到了神的殿中。今天我们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奉献出来,在神的家里做事,但是很重要的事情是,圣经告诉我们:“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二十二6)你按照主的教训教导他,无论他以后在教会侍奉,还是在工作单位做工作,他都不会偏离那条最基本的道路。
圣经《创世记》二十七章里讲到了一个失败的母亲利百加。以撒和利百加有两个孩子,一个叫以扫,一个叫雅各。做父亲的以撒爱大儿子以扫,因为以扫会打猎,可以做美味让他吃。等到他年老时,他对以扫说,你去打些野味来让我吃,然后我给你祝福。利百加却爱小儿子雅各,她一听见丈夫对大儿子说这样的话,就赶紧把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颈项上,然后她做了美味,让雅各端给以撒,用欺骗的方式从神那里得到了祝福。
后来当以扫回来让父亲为自己祝福的时候,以撒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以撒说我已经没办法再给你祝福了,因为奉神名的祝福不能随便更改。在这种情况下,以扫就非常生气,要杀自己的弟弟雅各,这时利百加就让小儿子赶快逃到自己娘家去了。我们看到,利百加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不对。所以很多年后,当雅各带着妻儿和牲畜从外边回来的时候,利百加已经不在人世了,她再也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对比前面提到的母亲,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在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溺爱,而是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他们。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总结一下:智慧的母亲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在圣经当中我们看到这些母亲是非常坚强的,很有智慧的,而且她们能传承美好,蒙神赐福。她们有坚定的信仰,她们将信仰从小种植在孩子的心中,而且她们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自己的孩子。
我们要感谢主,在我们的信仰历史中有这样的母亲,在我们的教会当中我相信也有这样的母亲,这些母亲默默地侍奉,有奉献的心志。我们要在主的面前为这些母亲而感恩,因为她们不单单在主里得了帮助、恩典和荣耀,也为子女做了榜样,使我们可以去效法她们,去学习她们。在这里我们要说,所有作儿女的要让我们的父母亲欢乐,所以等你回家以后,你可以跟你的父母亲说一些让他们高兴的话语,或者用你自己做的礼物表示你的祝福;远离家乡的人可以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让他们知道你在挂念他们。
在此我们要祝愿母亲们节日快乐,也愿神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让母亲们都成为智慧的母亲!祝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第二篇:基督教母亲节的讲章
基督教母亲节的讲章
经文:约(19:25-27)
19:25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姊妹,并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Now there stood by the cross of Jesus his mother, and his mother's sister, Mary the wife of Cleophas, and Mary Magdalene.19: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个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When Jesus therefore saw his mother, and the disciple standing by, whom he loved, he saith unto his mother, Woman, behold thy son!
19:27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他到自己家里去了。
Then saith he to the disciple, Behold thy mother!And from that hour that disciple took her unto his own home.《珍贵的礼物》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聚集在上帝的面前,敬拜、赞美、荣耀他的圣名,上帝要施恩、祝福、赐给我们真理的话语与我们众人同在!而且,按教会的传统节期来算,今天是'圣灵降临节',又称七七节,就是《新约.徒2:1-4》中所记载的'五旬节',代表耶稣升天后的第十天,应许赐下了圣灵作信徒的保惠师,就是上帝差遣圣灵与我们同在,赐我们能力行走天国的路程。
同时,今天是世界上所有妈妈们最高兴、快乐的一天-国际母亲节。母亲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却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美国。发起人是教会中的一名主日学教师,最后在她的女儿Anna Javis的努力倡导下于1914年,由时任美国总统的Willson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今天上帝赐给我们两个节日,真可谓是福上加福,乐上加乐,那么我们预备好送给母亲的礼物了吗?
其实,礼物的贵重与否远非礼物本身的价值所决定的,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特定的环境,是谁都无法逃避的。当母亲接过儿子亲手奉上来的一束康乃馨的时候,她的心情想必是愉悦的;母亲虽收到了价值连城的珠宝,却是儿子在千里之外寄来的,那么她的心情难免会惆怅。就像本段经文所记载的一样,站在被处以极刑的儿子旁边,明明知道儿子的无辜,他是为了全人类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自己却无能为力改变这样的事实,此时的母亲还奢求儿子给她什么呢?回想三十三年来的点点滴滴,这位蒙大恩的女子,万代要称她有福的母亲,默默的承受着'自己的心被刀刺透'的痛苦,正如虔诚的西缅在《路.2:35》中所预言的一样。
耶稣知道自己的母亲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两节的经文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七句话中的第三句,在即将把自己的灵魂交付给上帝的时候,主耶稣看到了母亲虽默然不语,但早已被折磨的支零破碎的心!所以,他说出了十架七言的第三句:'母亲,看你的儿子!'这是我要分享的第一点:
一、儿女是母亲最珍贵的礼物
儿女的珍贵,并非当母亲失去他们的时候才感觉得到,相反,从得到儿女的那一刻起,母亲就认定了儿女是她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对于一位即将失去儿子的母亲而言,就是把整个世界都给了她,也无法取代儿子在她心中的珍贵。主的母亲马利亚是耶稣基督'生活的见证',她可以见证作为人子的基督在世三十三年来,怎样谦和的与自己的家人和睦相处,怎样使母亲的心意得以满足,怎样尽上一个作儿子的本份。当耶稣基督说完'母亲,看你的儿子'这句话的时候,就为自己在世上生活的见证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因为他使自己所爱的那门徒成为母亲最珍贵的礼物,不但可以安慰母亲那破碎的心,而且在自己离世以后,依然可以使母亲的心意不断的得以满足。那么试问今天的我们知道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吗?我们能否给母亲以足够的安慰呢?
二、孝敬父母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耶稣说完了最能安慰母亲的话,又对自己所爱的那门徒予以重托,'看你的母亲!'耶稣是要所爱的门徒替自己尽上作儿子的本分,这是一个责任问题。这位门徒是耶稣基督'事奉的见证',跟从耶稣的三年多来,他可以见证作为神子的基督怎样以完成上帝的工作为已任,凡事都为荣耀上帝的名而行。当完成上帝在世上工作的时候,他也要让自己的门徒深深的知道,一个服侍上帝,跟从基督的人对待母亲的态度。
孝敬父母不但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无论是旧约的律法,还是新约中耶稣基督的教导,我们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
弗6:2-3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出20:12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阅读 隐藏边栏
A+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4-05-04 20:59:40 所属分类:主日讲章
第三篇:母亲节主日崇拜讲章分享
母亲节主日崇拜讲章分享
经文:约翰福音19:25-27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的母亲、与他母亲的姊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耶稣见他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刚才所读的经文是人间最悲惨凄凉的情景,要承受亲人生离死别痛苦的打击,这就是主耶稣为担当我们的罪,被钉在十架上的一幕,将母亲托付给他所爱的门徒。在这个场景中有三位主角,一位是主耶稣,一位是耶稣母亲马利亚,一位是耶稣的门徒约翰。我们来看看圣经记载这个事件的意义。
主题[[看!震撼人心的一幕]]
耶稣在十架上说:“看你的母亲”;又说:“看你的儿子”。这两个“看”字描绘的图画使我们深受震撼,把我们的心好像也带在十字架底下,仿佛看到了马利亚和约翰的对看,我们又仿佛真实地看到了什么?我们的心灵会被十字架的爱所触摸,封闭的心被十字架的爱打开,冰冷的心被十字架的爱所温暖,刚硬的心被十字架的爱敲碎,当我自私的心会被十字架的爱所震撼时,十字架的福音会活画在我们的心中,当我们的人生被十字架福音规范时,我们不得不去反思震撼一幕的信仰深情,在我实际生活中表达出来吗?
一、看你的儿子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极其痛苦的光景中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
首先我们可以看见耶稣孝顺母亲马利亚,没有顾及自己的死,只顾全母亲的需要。
主耶稣在设立圣餐之后,在客西马尼园中为顺服而挣扎的祷告,被捕、受审、被定罪,上十字架前他已遭到鞭打、蒙羞辱、被威吓、拳打脚踢,口沫吐、讥笑讽刺、辱骂、弃绝、头戴荆棘的冠冕,背负沉重的十字架一步一步走向各各他,接着两手两脚被钉,血和汗水从头上流出来,恐怕连眼睛也看不清楚了,看清人已经很费劲。在痛苦万分中,他看到他一出生就怀抱着他的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关爱他,使他长大成人,想到自己又是家中的长子,弟弟妹妹都尚未接受救恩,父亲约瑟已经不在,他死后母亲要倚靠谁呢?这时他又看到他所爱的门徒约翰在旁边,就将母亲托付给了约翰。这是他对母亲的孝。他知道母亲此时看到他一定相当难过,面对未来也是一筹莫展。所以他将母亲交给约翰,因为约翰的家境在门徒中间算是比较富裕的,而且他也是主耶稣最喜爱的门徒,耶稣相信母亲在约翰的照顾下可以安度晚年,从此他也就算尽到了他人子的孝心。从圣子的角度看,他是神,能察觉他所爱的人内心的痛苦,他能担当人的痛苦,并能为他所爱的人找出一条解决的途径,也显明了神对人的爱。所以从人子的角度看,他显明了人的孝;其实,耶稣在很年轻时就表现出他的孝心了。路加福音2:42-51,经文内容是说,当耶稣十二岁时,他们按着节期规矩上耶路撒冷去过节,节期结束他们要
回家了,他的父母却找不着他,原来他还在圣殿里和教师谈论圣经上的话语。母亲很着急的找到他并问他,他却回答说:「岂不知我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意思就是我道成了肉身,乃是有使命的,现在我所做的是为将来先作预备,你们何必找我呢?但说完了这话,尽管他来是为要履行天父上帝托付他的使命,尽管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圣殿里与教师一同学习有关圣经的真理,但是父母很着急的寻找他,他就顺服跟从父母回去了,这是耶稣的孝心。其实我们知道耶稣三十岁出来传道前,都与父母同住,路加福音2:51他就同他们下去、到拿撒勒、去顺服他们;他母亲把这一切事都存在心里。52耶稣在智慧和身量上得上帝和人的喜爱、并渐渐地增进。也就是说明三十年来他尽了人子的孝道。最后的三年半时间,他才出来履行父神托付他的使命。我们看到:主耶稣不仅顺服天父的旨意,而且还给我们作了孝敬父母的榜样。所以,我们还有父母的弟兄姊妹们,应当抓住机会孝敬父母,因为我们是主的儿女,我们要效法主的样式,我们若不孝敬看得见的父母,怎能谈得上敬畏看不见的神呢?所以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时,极其挂念母亲晚年怎么安排。孝顺应该是使家人得到温暖,使父母得到安慰,得到平安喜乐,这是最大的孝心。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的孝心一定比以往表现更好,因为这是神的命令,弗6:1/2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我们抓住神的应许了吗?不要厚待血亲,虐待姻亲,男女双方父母应当一视同仁:家境清贫时,要让上辈生活温饱,工作烦忙时,尽力抽时间看顾上辈,情绪低落时仍要尽心体贴上辈,在不违背真理的原则上都要尽意体贴上辈的心,不要作表面样板形象工程,虽然表面上作得好看,被人称赞,但你若不是真实的孝敬父母,故意给她们施加压力,常常为难父母,常常惹她们生气,使他们在孤单、痛苦、忧伤中生活。你若有这种现象唯一的出路就是悔改,善待自己的父母。神最恨恶的就是假冒为善。当马利亚看十字架上的受苦的儿子时,在绝境中得安慰与安享晚年的盼望,我们能给别人带来盼望吗?
二、看你的母亲
我们再来看约翰福音 19:25「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姐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在这里我们看到主耶稣钉在十字架时,在十字架下面有四位女性,母亲马利亚是其中之一,看到儿子被钉,她心里的疼痛可想而知有如刀割一样,但为了爱,她要陪伴他直到最后,所以马利亚在这里表现了极大的母爱,有一种爱不求回报,有一种爱奉献到老,有一种爱大公无私,有一种爱无怨无悔,这是人间最伟大的爱,除了神的爱,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当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快要成就神所托付给他的使命的时候,他对他的门徒约翰说:“看你的母亲。”你看过你的母亲吗?可能你根本不想看,都是她在看你。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她就看着你,天天看着你,看你吃饭,看你长大,从前面看着你,从旁边看着你,直到有一天,她只能从后面看着你,你走了,头也不回。如果是这样与我们基督徒的身份相称吗?
看这位母亲的品格:
1、顺服遵命马利亚是一位完成神圣使命的母亲
我们的主在十字架上说:“看你的母亲。”看这一位带着神圣使命的母亲。当然耶稣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讲他自己的母亲马利亚。当神拣选她的作主耶稣母亲时,路加福音 1:26-38「天使加百列到一个童女那里说妳要怀孕生子,马利亚说我还未出嫁怎能有这事呢,天使回答说圣灵要临到妳身上,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马利亚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舍身处地,若你是马利亚,在当时这样的景况,你会怎样反应?按照当时犯奸淫罪的规条,马利亚是会被石头打死,或起码要羞耻的被夫家休掉的,她会叫整个家族蒙羞的。但她只问了一个问题:「我还未出嫁怎能有这事呢?」就再没有问其它问题了,她说了这样一句很宝贵的话:“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主的话成就。”路加福音1:38,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看到,她不断地把神的话语放在心里,昼夜思想如何能成就神所托付于她的使命。我们暂且不讲救恩的事,只是讲生活中平凡的事,每一个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本身就有一种使命感。她带着这个胎儿,盼望他长大,在他生下来之后抚养他、带领他,这是神所托付给她的使命。就是不认识神的母亲,心中仍然有这样的使命感。无论她经历多少困苦艰难,为了这个使命,为了把孩子养大,就得让生命延续下去。她放下一切,付上一切的代价。看你的母亲,马利亚是母亲的典范。
2、饱尝痛苦耶稣在十字架上看到他的母亲马利亚,她是一个受苦的母亲。从生产之苦,到养育之苦,不能用言语形容。母亲所受的苦到底有多大?实在来说,母亲最大的苦就是,当孩子没有感激、不孝顺的时候,母亲仍然带着破碎的心去爱他。马利亚中年失夫,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不欲生临到了她,她仍然要养育雅各、犹大并其他儿女,并且恒心培育子女的信仰。这是母亲!母亲是什么?母亲是为着孩子们而生存的。当然信徒为主而活。我们不知道耶稣的母亲受了多少苦,但是我们知道,当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她来了。就站在下面。耶稣要离开世界之前,他看见了他的母亲。她要忍受儿子被处极刑的奇耻大辱之痛苦,这确实是母亲的典范。
3、意志坚强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受苦从不埋怨。有一次耶稣在布道的时候,他的母亲去看他。人对耶稣说:看哪,你的母亲来了。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好像耶稣不理睬他的母亲,其实不是,耶稣有自己的使命。母亲的使命不但是养育儿女,更是帮助儿女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为着孩子的前途,不论如何都咬紧牙关,受尽各样的苦,她都坚强地树立形象。让我们仔细读经文,看看十字架下,有多少个女人。这里说,有耶稣的母亲,他母亲的姊妹,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这几个女人成为一个坚强的队伍,那是女性的力量。不是因为她们有多么坚强,而是因为她们
不能倒下去。母亲,为了你,为了我,不能软弱,甚至不能生病。所以她是刚强的,神的恩典也是这样托住了她们。这确实是母亲的典范。11:1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4.望子行道盼望儿子行真理而得安慰的母亲
当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对他的门徒约翰说“看你的母亲”,之后,又转过来对他的母亲说:“看你的孩子”。母亲什么时候得安慰?不是当你记念她、感谢她的时候,你感谢她当然让她得安慰,但是最重要的,当你行在真理中的时候,在神永恒的计划中,你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使命的时候,你真实地让你的母亲得到了安慰。
许多时候,当你生病的时候,贫穷的时候,你会在心里说:妈妈,你在哪里?但愿在你成功的时候,荣耀的时候,人称赞你的时候,你也会说:妈妈,你在哪里!愿你与我一同分享这份喜悦,这是你含辛茹苦培育的结晶!去年郑弟兄发短信说:有快乐一起分享,他的儿子考研被录取,应用心理学研究生。今年前几天童弟兄分享了他儿子免考提前被乐清中学录取,同工之间也是彼此分享喜讯!但又有多少儿女与母亲分享尊荣。我们要反思在家庭中作儿女,在教会中作福音所生的儿女。有与长辈分享尊荣否?如果最基本尊敬的理念都是空白的,所想到是在这个家里我是主要的人物,靠我支撑,其他人都是多余的,却讨厌这些丑陋、卑微的母亲,求神光照我们,让我们看清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应当如何感谢我们的母亲?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够尽心尽力尽性尽意去孝顺父母,“孝顺”的含义包括了“孝敬”与“顺服”。不要等到哪一天或哪一刻、不要等到你不忙的时候、不要等到你富裕的时候,父母要你的不仅仅是一点钱、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你那温情的关怀,哪怕你的一个微笑,哪怕是一声的问候。因为他们一天天在变老、你实施孝顺的几率也就会一点点变小,抓住每一个让他们开心快乐的机会吧!多少的时候,有许多的人盼望母亲还健在,然而有多少人都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经历。但愿我们的母亲在晚年,更加蒙神的看顾,让我们遵行神的旨意使我们的父母得到安慰。
三、看门徒本份
门徒跟随了耶稣三年多,可是没人相信耶稣要钉死、复活、升天,所以耶稣被钉死后,门徒们就四散,回家打鱼去了,直到耶稣复活后回到他们中间,他们才又聚在一起。所以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没有一个门徒来陪伴耶稣,他们可能是因为害怕,也可能因为失望。只有约翰来到十字架前,仰望被钉的耶稣,带领他们三年多的夫子。只有约翰尽到了当尽的本份。
其次,谈到耶稣把母亲托付给他。若是功利主义的话,约翰一定认为,我放下事业跟随你三年半的时间,你自称是弥赛亚,应该是要来复国作王的,结果期待全部落空了,如今你被钉在十字架上,我来看你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还要将你的母亲托付给我?我还要照顾你母亲的晚年生活吗?何况约翰当时还不知道耶稣是否真的会复活升天,最者耶稣还有弟兄雅各与犹大等人可以奉养他的母亲马
利亚,但约翰不问原因,因他与耶稣三年的师生之谊,他一口就答应没有推拖,愿意奉养耶稣的母亲,这也显出约翰又尽到当尽的本份。
结论:耶稣的孝心、马利亚的爱和约翰的本份,这三样都是爱;耶稣爱他的母亲,马利亚爱她的儿子、爱神,约翰爱马利亚、爱耶稣。盼望各位也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爱。耶稣在传道的时候,都能孝爱他的母亲,希望现在母亲还在你身边的朋友,也要多多孝敬母亲,母亲不在身边的弟兄姊妹们要常回去看望他,多多打电话问候她们。圣经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都是我的母亲、我的兄弟、我的姊妹。”看看你旁边的人,有谁需要安慰,你去安慰他、体恤他、帮助他,那就是你的母亲。我们同得了神儿子的生命,成为一家人。同有一位父神,同有一位救主,也共同蒙受一位圣灵所引导,所以我们要藉着这同一的生命,要彼此接纳,突破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令,不同的领域生产不同的理念,不同事奉之岗位产生的障碍,要彼此相爱、联络,以达到彼此照顾和服事。我相信,如果你有主的爱在你的心中,你就会像约翰一样。主对他说:看你的母亲;又对他母亲说:看你的孩子。甚愿神赐福与我们,让我们用真诚的心,爱上帝的心,在主的面前,尽哪我们当尽的本分,做哪我们当做的事情,求哪当求的:做一个顺命的儿女,让天父的旨意成就在我们中间,叫生养我们的父母得到安慰,可以在神面前蒙喜悦。
第四篇:圣诞讲章
圣诞讲章
【路2:10-11】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各位乡亲、父老弟兄姐妹,还有小朋友,圣诞快乐!
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知道为什么叫圣诞节吗?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出生叫生日,不叫圣诞节吗?
原来耶稣降生了,他的降生和其他任何一个人包括再伟大的人、再卑微的人是不同的,我们都叫出生,而耶稣是降生,是从高天之上降临的。
讲两要点
1、耶稣是谁?
2、耶稣为何降生?
1、耶稣是谁?
——加利利人——公元纪年
(约7:41)“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么。”(约7:52)“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么。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
——拿撒勒人
(约1:46)“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么。腓力说,你来看。”
——救主(耶稣)——红色十字架
(路2:11)“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太1:21)“他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礼拜天
(赛7:14)“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
(太1:23)“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6: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罗1:4)“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
2、耶稣为何降生?
1)耶稣为“罪”来
(罗3: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
(罗6:23)“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2)耶稣为“爱”来——因为、如果、即使
a)舍生的爱
b)饶恕的爱
(约3: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罗5:6-8)“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第五篇:父亲节讲章
路加褔音十五章被称为“褔音中的褔音”),浪子的故事这个比喻是耶稣所说的比喻中最伟大的一篇,这段经文被穆瑞(George Murray)誉为:“是人间最足以表达天父慈爱,也最能感人的故事。”著名小说家狄更斯(Dickens)评论说:“这是短篇故事中最精美的杰作。”法国批评家李南对路加福音的评价: “世界上最优美的著作”, 许多伟大的美术作品、戏剧、雕刻、音乐、小说取材于耶稣讲的这个比喻,甚至说“上帝死了”的哲学家尼采也多以此为主题来创作、阐述。
这段经文传统的标题是浪子的比喻, 由于是纪念父亲节,我将讲道的重心放在了那位慈父身上。史怀哲(Edward Schweizer)称那位父亲为“无力又全能的父亲”。这正是天父的慈爱。
我曾在巴黎卢浮宫中看到过伦勃朗的两幅被认为光暗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也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看到伦勃朗另一巨作《夜巡》,但没有一幅会比这幅《浪子回家》令我震撼。就凭这幅画,冬宫就没白来。(谢谢圣彼得堡改革宗神学院的孙弟兄,起早排了二小時队为我买票,感动。)
《浪子回家》以一个大家门户的前厅为背景,画中的老人已是风烛残年,疲弱的视力已不能帮助他更好地辨认面前的情景,他伸出双手接受失而复得的儿子,那双颤动的手在儿子的背上抚摸着,生命的源流在那儿奔涌着。衣衫褴褛的浪子身上留下了流浪的印记:他挥霍尽了向父亲索要的资材,时逢歉年,受雇为人放猪,食不果腹,饲料充饥尚求之不得,遂念及家中无尽的好处,回家跪在老人的面前,说道:“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作你的儿子。”(路加福音15:21)
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伦勃朗是继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之后,欧洲美术史上又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艺术家。伦勃朗留下的作品包括约600幅油画、350幅蚀刻画和1500张素描。
“浪子的比喻”这段经文出自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是耶稣所讲的三个比喻故事中的一个(前两个比喻是迷羊的比喻(15:1-7),失钱的比喻(15:8-10));浪子的比喻中的小儿子,指的正是这些税吏罪人,他们的确是得罪了他们的天父。但是当他们悔改,并且来靠近耶稣时,耶稣并没有因他们的罪而拒绝他们,反倒是接纳他们。而当文士与法利赛人看见耶稣接纳这些罪人时,却是自以为义地来议论耶稣,就像比喻中的大儿子一样。
当时的背景是有很多税吏和罪人来听耶稣讲道,但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却在一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因此耶稣就对他们(也就是这些罪人以及文士和法利赛人),一连讲了三个比喻,分别是15:4-7失羊的比喻、15:8-10失钱的比喻,以及15:11-31浪子的比喻。
按照旧约律法的规定(申廿一16-17),如果一个家庭当中有两个儿子的话,那长子可以得到两份,小儿子可以得到一份,也就是家产的三分之一。而犹太人分家产的方式和中国人很像,分为两种方式:(1)当父亲过世,就按照律法规定比例,来进行分配。(2)父亲在世时就预先分配。但是儿子只能够使用分配到的产业,但是不能够变卖,以免父亲被遗弃。
依照近东的文化,若有父子数人出现时,总是辈份低的小儿子先说话,这比喻也一样。但小
儿子的要求却震惊了当时的听众,因为儿子在父亲健在时要求分产业,就等于要父亲死。
看起来,这个小儿子好像很合理,因为他是根据第二种方式来要求他应得的权利。事实上,第二种方式是由父亲主动来做,而不是儿子出面要求。换句话说,小儿子的这个举动根本就是咒诅他爸爸早点死,但是这个父亲的反应却是就把产业分给他们。
这个比喻共有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小儿子从父亲手中拿到财产却远离了父亲的面。(15:12-13a)
依照犹太律法,若父亲年老力衰,不想再经营产业,可将三分之二分给长子,三分之一分给次子,但要出于父亲的意愿,并且在他生前,实际的权利还是属于父亲的,儿子没权利变卖产业,而小儿子竟然变卖了,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而这父亲竟然允准又宽容,除了像史怀哲一样的称这父亲为“无力”(powerless),我们实在无以名之。
小儿子“就把一切所有的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收拾”在原文有整理、聚集的意思,在当时社会,家中主要的产业多半是以牲畜、田地或者是房子等等为主,因此这个小儿子必须将所分得的财产变卖,换成现金,才分完财产没几天,他竟然就能找好买主,把分得的产业全部处理掉,显然他早就计划好整件事,他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独立了,他需要更多的自由,因此他选择往远方去。他到财产却远离了父亲。今天,这样的故事仍在重复上演,中国的“啃老族”与小子如出一辙。
第二个层次:小儿子放荡堕落了(15:13b-16)
小儿子得了产业变卖的钱,就离家,到遥远的地方。这正说明了罪的力量就是使人远离上帝,人若没有上帝就没有什么不可做的。他在那儿非但没有照一般犹太人将本求利的去赚取收入(参路19:11-27,太25:14-30),因为再也没有人会约束他,所以他就毫无顾忌的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挥霍无度,放荡度日,彻底的迷失了。财产终于花完了,他失去生活的方向,失去钱财,他的放荡似乎也祸延该地-严重饥荒来到,他就一无所有了。窘境逼着他去做犹太人认为最卑贱、被厌恶、被咒诅的工作---看猪。对犹太人而言,吃猪肉已经是违背律法,更何况是去养猪,不仅如此,他实在很饿,甚至饿到要和他所养的猪去抢食物,结果还没人愿意给他。
小儿子工作低贱,若还能果腹,也就将就着做吧!但连这最卑微的期待也落空了,他落魄到连猪都不如。他现在的状况,归纳起来就是:身体得不到基本的温饱;心是远离家庭的爱;灵也不能亲近神。简单的说,就是彻底的绝望。面对绝境,除了自我了断,就只有悬崖勒马一途。离家的尽头,有可能就是回家的起头。
耶稣只以简单的点出转变的时机,接着,彻底的自我省察和觉醒就出现了。他认清了自己的有限、败坏、身份和父家的丰富,而心灵耶稣说到这里,不知打动了多少税吏罪人的心,他们或许淌着眼泪,细想过去的种种不是,渴望着耶稣快快的说下去。
第三层个次:可喜的是小儿子的悔悟(15:17-19)
小儿子全人的回家旅程开始了。圣经上说:“他醒悟过来!”他想起他还有一个父亲,他的父家是何等丰富。他知道自己不是完全绝望的,因此他决定悔改,回家向父亲认错。他不敢期望父亲能重新接纳他,只求父亲愿意同情他,让他在家中当一个雇工,换得温饱就好。在犹太人的家中,雇工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仆人虽然是服侍主人,让主人差遣。当这个小儿子想好要和父亲说的话之后,他就出发回家。
第四个层次:慈父的拥抱与赦免(15:20-24)
小儿子回家的路就像离家的路那么遥远,正迟疑间,却被日日依门而望的父亲看见,父亲在离开家里还很远的地方,显然这个父亲是日夜盼望这个孩子早日回来,顾不得老态龙钟,竟奔向前去,紧紧的拥抱衣衫蓝褛,一身疲惫和泪眼纵横的儿子,不停的亲吻他。儿子悔罪的话,似乎已被欢喜淹没。
他迫不及待的吩咐仆人:“赶快拿最好的衣服给他穿上,拿戒指给他戴上,拿鞋子替他穿上,”(15:22)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穿新衣、戴戒指、穿新鞋,这些都是赦免和恢复儿子身份和自由的行动。
接着又说:“把那头小肥牛牵来,宰了,让我们设筵庆祝!因为我这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15:24)杀牛可不是小事,是为家庭和仆人们的筵席准备的。杀那么大的动物,最主要的是要邀请全村的人来参加筵席。”贝利的说法更合乎耶稣教训的社会意义,就是使罪人回到社群里,让社群接纳回家的浪子。
这一切完全出乎小儿子的意料之外。如果我们比较18和21节,他本来只希望能获得父亲的同情,然后看看能不能当个临时工,换得温饱。但是他父亲竟然赦免他,重新接纳他作儿子。
第五个层次:大儿子的愤怒和不平(15:25-32)
如果故事就在这里结束,那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这个比喻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就是大儿子。在第一次介绍:“某人有两个儿子”(路15:11)后,到15:25-32才出现,而且一出场就让我们看见他是辛勤在田间工作的人。他很尽职,很可能也颇受邻里敬重,相对于离家的浪子,他实在是父亲晚年最大的安慰和依靠。
他回来,离家不远,听到许久以来没听到的音乐和跳舞的欢乐声,他惊讶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照理,家中有大事发生,直接问父亲是最妥当的做法,他却叫一个仆人来问,当仆人说他的弟弟已回来,老主人因他无痛无病的回来,就宰小肥牛,邀邻里一起庆祝时。他非但没因此而沾染一点快乐的气氛,反而义愤填胸,不肯进家门,更别说一起庆祝了。
从一开始他弟弟要求分家产时,他并没有出面劝阻。而当他弟弟变卖家产,远走他乡时,他也没有采取任何阻止或是挽留的行动。而当他父亲主动过来劝他的时后,他甚至称他弟弟是“你这个儿子”(15:30)。对他而言,从过去到现在,他根本不在乎他有这个弟弟。这就象我们看到我们不喜欢的人信主后发出的“你有什么资格信主”一样。
而父亲看见,就主动的出到门外来劝他。但大儿子却不明白。他的反应却是“生气,不肯进去”。贝利说:“假如父亲在家里等,他将有另一个奴仆。假如他破碎自己,这孩子将会看
见并明白谦卑地向他流露父亲的爱,他这么做,这父亲将拥有的是儿子”。
大儿子的埋怨和耶稣另一个比喻中到圣殿祷告的法赛人类似(路18:11-12),行为上看不出错误,心却像奴仆般远离父亲,没有自由。未曾离家,反而回不了家,没有违命,反而不知顺服。而父亲主动出来,向他表明:“我所爱的儿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15:31)目的就是要他真实的回家,回到兄弟、同胞之爱的家,回到赦免和喜乐的家,回到地上,也回到天上的家。
在这里“父亲的爱使得回家成为可能,是爱指出回家之路。”也是父亲的爱让无力的父亲成为全能,史怀哲确实把握了从无力到全能的关键, 那就是爱。而上帝的全能就是祂可以成为破碎的、卑微的人。在大儿子的内心当中有很深的不满和怨恨,他觉得父亲是不公平的。他不懂为什么他为了这个家劳心劳力、做牛做马,却得不到父亲的肯定,但是这个坏事作尽的弟弟回家,父亲却是欢迎他?
第六个层次:父亲的解释。(15:31)
父亲首先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父亲提醒他,他在家中的身份是儿子,家中一切的产业都是属于他的,他可以自由的运用。接着他的父亲向他解释说,而且强调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全家应该为此高兴快乐。
其实这个大儿子正是另一个浪子,虽然他住在家里,每天为这个家忙碌操劳,但是他的心却是远离这个家;虽然他为这个家付出许多,而且从来没有违背父亲,但是他却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是他父亲的儿子,反而是把自己当作雇工看。他只在乎自己为这个家所贡献的一切,却忘了他可以继承产业、可以拥有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的努力,而是因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
“浪子的比喻”这段经文首先让我们看到,天父对人类的爱超过一切。“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罗8: 32)父亲爱儿子,甚至超过一切。自己的一切,面子、伤害、钱财的损失,比较起来,都不重要了。这是大儿子所不能理解的。他心想小儿子不配,小儿子自己也觉得不配。父亲却用超乎一切的爱来爱他们。就象我们的天父爱我们。
在这个比喻中,这两个儿子正好是两种不认识恩典的典型。当小儿子悔改以后,他认为他没有资格当他父亲的儿子,所以他希望用自己的方法-希望获得父亲的同情,在家中当个没有身份地位的雇工。而这个大儿子就在父亲身边,却是只想倚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父亲的肯定。有时我们就像这个小儿子一样,只知道自己不配,但是却不知道天父乐意施恩怜悯我们;但是有时我们却像这个大儿子,明明就活在上帝的恩典中,却仍然凡事想靠自己的努力。
其次是“和好”,就是“双方恢复正确的关系”。在这个比喻当中,父亲主动与小儿子和好,因为他让这个小儿子恢复他原有的身份,以及与父亲的关系。当大儿子生气不肯进去时,同样是这位父亲主动出来,但是他不是责备,而是劝他,不仅是劝他与弟弟和好,同时也提醒他应该和父亲有正确的关系。虽然比喻的结尾是父亲所说的话,但是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提醒却是十分清楚:“与这些被天父所接纳的税吏、罪人和好”。
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二章13-16节中,对于和好有相当深入的说明:“你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著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上帝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