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者杂志的现状
一、《读者》杂志的现状
1981年4月16日,《读者》杂志的前身《读者文摘》诞生于大西北的甘肃兰州。30年来,她从创刊时月发3万册到30万、300万乃至1000万册,不断创造着中国期刊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文化!”她的品牌所蕴涵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情感诉求、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及始终如一反馈读者、关注公益的社会担当,更是得到了读者和时代的最高褒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和发行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三的“中华第一刊”。
2006年年初,孕育了这个杰出文化品牌的甘肃人民出版社,以《读者》冠名,改制成立了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
之后两年中,读者出版集团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围绕三项制度改革,在形成企业激励机制、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内在动力及创新内部运作机制和业务模式、健全企业财务和劳动制度、建立规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等方面一一着力,在阵痛中开始了身份转换和股份制企业化过程。
2008年6月,在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整体加快的形势促动下,读者出版集团启动了股改上市工作,并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列为重点培育的上市后备企业。2009年下半年开始,读者出版集团在内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的大讨论中,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转制鼙鼓擂得更响。读者出版集团联合中国化工集团、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甘肃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省内外优秀大型企业集团,于当年年底共同创立了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集团向现代企业转换和上市方向又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与之相适应,在传媒公司规范运行的第一年即2010年,读者出版集团在股份公司上市必须具备的严格条件压力下,面临着组织架构、产业结构和分配办法几方面的重大调整。集团及传媒公司全体职工戮力同心,勇敢应对挑战,在深入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加快出版转型诸方面都有喜人突破和良好双效。由于业绩突出,读者出版集团被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评为2010年全省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被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评为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公司核心品牌期刊《读者》杂志再获中国出版政府奖。
自2006年读者出版集团成立以来,各项数据快速递增,在人均资产占有率和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已进入全国一流出版单位之列;2009年,集团合并口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8%,净利润同比增长40.57%;2010年,集团资产总额达10.97亿元,股份公司资产总额和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14.15%和29.6%。1.现状审视:新理念新业态孕育新希望
在读者集团这些不为外人所了解的悄然而紧锣密鼓进行的身份转换改革和逐年上涨的数字之外,业内人士更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成立集团和股份制公司后,他们长期主要靠《读者》杂志支撑的、单纯依靠传统出版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态势是否有了转变?
对于这个问题,吉西平欣然作答:“这的确是甘肃出版人几十年来耿耿于怀的一个心结,但这种局面已开始改变了。我们以股份制改革和市场化运作为契机,在近两年大力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加快新媒体建设和向数字出版转型,积极探索实践多元产业发展和战略投资,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已初步为自己拓开了另一片创业新天地。”他以2010年的动态举例——
5月,新颖的《读者》电纸书亮相深圳文博会,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期刊企业中第一家推出自主品牌手持终端阅读器的企业。到9月初,第二代电纸书产品就接踵研发出来并在市场热销。目前,第三代相关产品正在研发,可望不久面世,读者股份公司已拥有其数字转档能力和相关核心技术。
12月,读者出版集团门户网站“读者网”正式上线运行,并快速完成初期交流和商务平台的搭建。
当年内,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注册5000万元、设在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的读者新媒体公司成立,并已启动建设以动漫和影视产业为主的天津新媒体大厦基地建设工程。年内,手机数字出版工程全面展开。《读者·原创版》手机杂志(彩信版)目前已发展到20多万个;《读者·原创版》WAP手机报于5月在中国移动手机报天下网开通运行;《读者欣赏》手机报等彩信版产品同时在西北电信上线试运行;《读者》主刊手机杂志项目已与中国联通甘肃分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接入联通全网平台。
同时期,按照“三网合一”的媒体发展趋势,策划和开始启动对《读者》杂志中的1000个精彩故事进行改编并拍摄相关美文短剧,争取早日实现在电视台、手机和互联网的播放。
当年11月,读者出版集团因积极的、大力度的数字和新媒体出版探索实践,而成为全国业内首批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电子出版资质的4家传统出版单位之一。同时,也被新闻出版报社举办的“阳光中国·2010传媒发展年会”组委会评为“年度数字化转型媒体”。
鉴此,吉西平认为,集团以开放的理念和高科技的手段,涉猎新业态,不断探索并推出一个个全新的、多媒体的产品,这才是前行路上的耀眼亮点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希望所在。
《读者》杂志,在2010年6月,再次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500强,居第176位、传媒业行业品牌第15位、杂志类第5位。同年9月,又被其评为亚洲最具品牌价值500强企业,居第210位,品牌价值达50.08亿元。另外,《读者》广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唯一真正走向世界的杂志。2010年8月,她又获台湾有关部门正式核准,成为祖国大陆媒体第一份进入台湾地区出版发行的刊物,再次引起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集团在2011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已策划组织了一批极具特色和分量、又有独特视觉的选题,如长久瞄准农家书屋工程需求、可滚动出版的《农家书屋文库》丛书,和相关单位共同组织的全民阅读工程等。另外,还有一批以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及西部大开发10年巨变等为主题的选题,也都各具光彩,质量胜于往昔。2.多元发展:向数字化和动漫等领域突进
记者在读者出版集团“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规划中看到,除“打造国内一流期刊出版传媒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做强做大出版发行主业”外,其“重点在加速发展数字出版、网络传媒、动漫、影视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其他产业,塑造立体化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提法格外引人注目,也可见集团对大举进军新兴文化业态并力图有所作为的决心和信心。
吉西平对此作了详解:“俗话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读者》虽强,但毕竟像单腿走路。读者出版集团产业结构单
一、商品种类少、覆盖率低、产业链短的问题始终是影响自身和甘肃出版业做强做大的短板,所以瞄准高科技前沿的数字化和动漫等新业态并进而涉足其他产业,就成为我们痛下决心的必然选择和突破方向。”近两年中,读者出版集团开始在这方面排兵布阵并初见成效,今年及整个“十二五”期间,集团在数字化出版等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基地建设及项目实施上都有了较完整而清晰的目标任务——
(① 在兰州,主动牵头打造兰州数字出版基地,读者集团争取成为数字出版基地的主体,开始启动兰州数字出版基地的规划和项目申报,建设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的生产平台。② 在天津,加紧建设以动漫和影视生产为主的读者新媒体大厦。同时,谋划产品项目、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事宜,力争在基地建成后,实现年均发展速度达20%以上,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11.83亿元、利润2.84亿元。③ 在上海,借助和立足张江高科技园区雄厚的智力科技资源,谋划建设以手机阅读互动内容为核心的数字出版中心,使读者股份公司在手机阅读这一数字化重要分支建设上,伸出强有力的一臂。④在北京,以天地公司为辐射窗口,推动读者股份公司现有手机报业务的全面有序发展。⑤ 在深圳,集团计划建设和打造一个数字出版研发生产基地,生产销售多品种的手持终端阅读器。此外,近期集团要控股甘肃百艺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读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从动漫产业的基础性业态做起,为天津基地的发展打下基础。)
“从上述基地布局规划,可看出集团的大手笔大决心。我们就是要通过在京、津、沪、深等地的数字产业布局,把发展触角伸向全国,与市场前沿接轨,推动公司数字出版可持续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具体项目运作计划上,有较大存储功能和手写功能的《读者》电纸书第三代产品近期上市;电纸书、电子书包等新产品的开发已列入工作日程,正在加紧研发;今年下半年,中小学教辅电子产品的开发也将展开;全部期刊的数字化开始启动,并计划在一两年内建起自己的资源数据库;云图书馆和声音《读者》建设、读者门户网站完善、教育出版资源数字化、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资源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将按计划有序推进。”
除这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崭新项目外,吉西平还介绍了公司目前在资本运作方面的一些全新尝试和进展:与光大投资有限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按专业化模式运作,初始发起设立规模5.5亿元,其中读者公司股份投入1亿元;首次涉足金融投资领域,在新成立的地方银行——敦煌银行设立的32亿股股份规模中,读者公司争取到1亿股投资,投资1.2亿元;此外,还在继续推动与新星出版社等企业股权合作方面的进程。吉西平认为,这些在资本市场的初试身手,将会使他们逐步由浅水进入深海,从而学会在市场上“游泳”,尽快培育和发展起读者出版集团对外专业化投资融资主体。
(2011年04月11日 11:07:00 王立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年1月18日,《读者》杂志开通了自己的网站,进入网络媒体领域。2008年1月,《读者》海外版创刊,推出了大字版,同年又发行了手机报。2010年5月,参加深圳文博会活动时,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全面进军数字出版领域,并逐步推出读者品牌的电纸书产品。2010年7月,《读者》杂志推出首款电纸书。同年9月19日,“读者”旗下第二款电纸书产品上市,预装了《读者》杂志近三年的精华文章。2010年12月24日下午,读者出版集团门户网站“读者网”(www.xiexiebang.com)上线仪式在兰州举行。“读者网”上线运行,意味着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杂志有了网上新家,也标志着读者出版集团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数字出版业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11年《读者》又在加快建设云图书馆性质的读者数库,借助这个载体,普通读者可以下载《读者》创刊30年来的精华内容,同时还可以实现有声阅读。另外读者集团已经开始进军动漫产业,强化手机出版,积极开拓电子阅读市场,打造电纸书等新兴生产业,向国际一流的电子书产业迈进。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是读者出版集团旗下主要资产,《读者》杂志2000年~2006年已连续6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创办于1981年的《读者》杂志出版有简体字版、繁体字版、盲文版、维文版等。它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行。《读者》杂志至今已累计发行13.6亿册。在CCTV日前举办的评选中国60品牌记录60年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评选活动中,《读者》杂志成为文化类品牌中唯一入选品牌。
3.《读者》杂志的重要的历史阶段的情况(总编辑彭长城作客新浪聊天2003年9月17日)第一个阶段:1981年到1984年,是杂志的创刊期,基本上是读者推荐、打开外部世界窗口的办刊的理念,在这时候基本形成了。第二阶段:85年到90年,是这本杂志的成熟期,主要的特点是杂志更多地关注了人文的东西,更多地关注一些文化的东西,同时在这段时间,杂志的发行量也大约维持在150万份左右。第三阶段:从1991年到1999年,是杂志的发展期。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杂志的发行量突破了200万、300万、400万,到95年的时候,杂志的发行量达到了顶峰,正好是一个曲线,95年开始有一点回落,但是总的印数保持在300万份左右。第四阶段:杂志的拓展期,这个阶段主要的特点是:杂志由原来的一本刊物变成了四本刊物,所谓四本就是2000年杂志变成半月刊,一个月出两本,另外这段时间里,我们办了读者杂志的乡村版,也办了读者欣赏杂志,就是一本主刊、两本子刊的情况。
二、《读者》杂志的上市
1.甘肃读者出版集团启动上市工作(2008-11-03 作者:姚红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2006年读者集团成立后就启动了上市的准备工作。2008年11月,集团已经选定券商,启动了上市的步伐。读者集团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了银河证券作为保荐人负责该集团的股票业务。读者集团上市的目的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业规模的升级,通过产业规模的升级实现产品规模的升级”。谈到未来的发展和募集资金的流向,张兰生介绍,未来的读者集团将主要围绕读者品牌,重点打造涵盖更加广泛、布局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具有相当规模的期刊群;以品牌影响力和《读者》的资源为重点实现图书产品的上等级和上规模,以《读者》资源来带动整个图书出版的进一步升级,改变目前集团图书出版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
2.《读者》杂志正式启动上市(2010年01月05日每经记者 谢晓萍)
由读者出版集团、中国化工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和酒钢集团等5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告正式成立。与此同时,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在新成立的股份公司中,读者出版集团占股96%,其余四家各占1%。无论如何,《读者》上市进程已经不可逆转。”吉西平说。
早在2008年6月份,读者出版集团就启动了股改上市工作。“由于集团系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其多数土地、房产等资产的权证不齐,权属不清,与股改上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表示,对此,自2009年7月起,读者出版集团加快了股份制改造步伐。据吉西平介绍,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前的4个月里,集团还完成了股改方案论证、资产梳理、财务业务规范、资产权属确认、战略投资者的选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职工权益保障等诸多工作。
3.近期目标:以合格的“企业人”身份上市
吉西平说,目前,读者出版集团的近期主要目标和全体员工想的和做的事就一个:上市!因为,上市的意义不仅仅是募集资本问题,而在于,只有上市,才算是执行了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彻底摆脱事业单位老体制,新企划新项目才有可能在市场规则中一一落实,员工从根本上才能算作市场人、企业人或出版人。
“可是,在从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中,我们看到,改制后的集团面对市场仍是一个‘新生儿’,还带着诸多事业单位的痕迹和色彩,还没有完全按照公司法和法人治理结构运作,处处仍面临新旧体制的衔接、摩擦、阵痛。另外,从全国范围及业内看,读者集团仍是一个规模实力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很弱的企业。所以,展望未来,我们还任重道远。” 但毋庸置疑,这个“新生儿”正在以满腔的信念和热情,以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实现着自身的蜕变,向着既定目标坚定迈进。为实现在近年内上市的目标,集团全体员工暗暗加快了自身体制机制和股份制改造的步伐。2010年,在读者出版集团内规范股份公司运行的50项制度业已建立,并在规范运营要求中践行;职工身份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员身份置换顺利完成,全体员工与公司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新的薪酬体系初步建立,新的考核激励奖惩制度开始试运行。
吉西平说:“无疑,一整套符合股份公司运行机制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的初步建立,已为集团的上市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正在积极酝酿和推动对省内发行、印刷企业资源的整合改制,争取尽快延伸和完善编印发产业链,以更强大的实力和阵容准备上市。按照总体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集团将以销售和资产年均增长20%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读者杂志读书笔记
读者杂志读书笔记
读者杂志读书笔记1
“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不是没有感动,而是缺少能够感动的心灵。很多的感动,或许缘于瞬间的小事,而正是那么多的小事,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感动。”是啊,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片毫无波澜的湖水,那么《读者》便是这片湖水里泛起的点点涟漪,它用真挚的情感串起我们的心,亲情,友情,爱情,都在这一刻化成一叶叶小舟,驶向那片名叫“感动”的彼岸。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读书经历。曾经,为那一篇篇美丽而真实的爱情童话深深震撼;曾经,为那一股股感动人心的亲情力量止不住地流泪;曾经,为那一段段感性哲学的小故事思考人生……情感的交织,智慧的碰撞,人性的对比,就像一个个满满的包裹,充实着我的人生。在《飓风中的两个瞬间》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在面对飓风时,选择牺牲自己换取其他8个人的生命,正如小说人物福尔摩斯所说:“为了公众的利益,我会毫不犹豫的接受死亡。”而作者最后的点睛之笔更是全文的亮点,每场灾难都是对人类的严峻考验,就在这些考验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最光芒四射、最铿锵峻拔的魅力人性。
在《一杯温开水》中,我感受到了,一杯白开水都会蕴含着一份感动,蕴含着一份爱,它启示了我,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事物,也许它看上去普普通通,其貌不扬,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它会成为一份盛满感动的小礼盒,让打开它的你流下幸福的眼泪。在《爱情的出口》中,我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见证了一段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还记得那句话“因为有爱情,这世上,就不会再有一个人的出口。”久久徘徊在我的耳畔,也许我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我明白了爱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甜美可人,一段真正的感情需要悉心的呵护,更需要能够承担那份责任的决心。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感人小故事,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了许多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情感,明白了感动是需要去寻找,需要自己去感触的,它一直都在你我的身边。去留心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许我们就不会再抱怨命运的不公,取而待之的将会是会心而又灿烂的微笑,每当阴霾笼罩之时,不要低头埋怨,抬起头仔细寻找,也许你就能找到那缕照亮心灵的希望之光。也许,这本书并没有世界名著那么出名,那么深沉,那么伟大,但是它用朴实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微观的感动世界。如果说世界名著是正餐,每日必须,那么这本书就是甜点,它会在我们酒足饭饱之时再送上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甜。
读者杂志读书笔记2
又是一本薄薄地《读者》看完了,还沉浸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或一个个哲理故事当中。不知不觉,《读者》已经陪伴我十多年了,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读者》的,只记得第一次看他就喜欢上了他,在以后的岁月当中他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个开心或失落的夜晚。
我喜欢《读者》中的每一篇故事,他虽然没有其他杂志的那种华丽或杂乱无章,显得那么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书中的自己。教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在困难中怎样面对生活;还教我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怎样不骄不傲。是啊!他就是这种能让人可以找到他们想要找到东西的朋友!
我记得每次的`《读者》中都有一些让我看了不禁流泪的文章,包括了亲情,友情,爱情,都能够在中间找到共鸣,让我看后久久不能释怀!那些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每次看后都有一种偶然顿悟的感觉,让我变的成熟!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它会一直陪我走下去的,在我有生之年都不会舍弃。
读者杂志读书笔记3
看《读者》,其实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理解。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中得到些许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那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心灵,给人以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
在《读者》中,我看到了《火车6年不到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亲的途中,弟弟刚下火车就被车撞了。在医生的抢救下,弟弟终于醒了。可是醒来后的弟弟却走不了路,记性也变差了。在医院里,弟弟却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就快到家了。经常一便又一便问哥哥:“哥哥,还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总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车”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边陪着他。从哥哥25岁到现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医院里。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泪留满面了。我为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感到震撼!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就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与《读者》交往久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也像一位热心的邻居,为我端来暖暖的红茶,鼓励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打开《读者》,我真的有一种远离了浮躁和喧嚣世界的感觉,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时的去处,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够美好和使我快乐。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
读者杂志读书笔记4
一位画家,为坐在马路边正在乞讨的一位乞丐画了一幅脸部素描,读读者有感1000字。起初,乞丐并没有认出纸上那个神态自信、倨傲不羁的人就是自己。当画家向他指明后,他显然十分震惊。半晌之后,他语气坚定地告诉画家:“如果这就是您眼中的那个人,那他就一定是将来的我。”果然,若干年后,再次出现的他已经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这是《读者》刊登的一则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述说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自信,可以让人生更加精彩!
人生的旅途上,本来就布满了荆棘,能否抵达理想的高地,就看你有没有勇气穿越过去。而这勇气的组成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当然是非自信莫属了。你尽可以先别想着前面的路有多么难走,而要相信:我一定能走过去!然后鼓足勇气,大步向前;而不要红着脸,腼腆地自言自语:“我……我不行。”
一个已经很有事业的,或者有着成就的人,往往不会输给别人,而恰恰输给自己的内心。
信心,并不一定要是别人给予的,自己的潜能可能藏在心的深处,很难触及,很难说服自己摆脱那个让自己禁锢的囚笼,有的时候,给自己鼓舞,能行的,就算要拼搏的时间长一点,就算是要更努力,但是,最终的目的都能达到,没有太晚,没有不可能,只有,要不要,能不能,有没有信心,让自己成功。
退缩不是面对问题的正确方式,有勇气的人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正如同
如果你不去做生活的主人,那你只会成为自卑的仆人!将在懊恼与嫉妒中消逝自己的青春。相信自己,阔步走进荆棘丛吧!当你伤痕累累地走出来时,温暖的阳光将会洒满你的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将感受到金色的喜悦。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懂得:信心对于成功是多么重要。所以,请大声告诉自己:“我——能行!”
成功这个终点,铺向这个终点的道路兴许是弯弯曲曲的,曲折不平,或许,可以不费力。但是,关键就在这个起点,你真的有勇气走向这个重点么?对于那个未知,鼓起勇气,就算是会艰辛,会困难,也要走下去。相信自己,能行,那就能行。
生活,是个迷宫,会碰撞,也许努力了过后又会回到那个原点,但是,如果寸步不移,就一定不会成功,在失败中取得经验,一步步留下的不是别的,而是丰厚不会丢失的经验。如果有信心,有勇气,成功的开拓者并不都是那些富二代。更多的是那些有胆识的,会把握时机的人。
丹尼斯·威特勒曾说过:“成功者的态度包含众多的成份。但是,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心。”朋友,请高高举起信心这盏明灯,它将引导你在漆黑的夜里找到光明的前途。
就如彩虹下那颗心,自信,光明。
由于我的车被撞去大修,我今天上班就坐公共汽车了,不用费脑筋了,感觉很美,从厢红旗坐车,到香山在转车时,看到一个报刊亭上有《读者》杂志,想起了一个朋友对这本杂志的讲评,我随手买了一本,因为还有近四十分钟的坐车路程,顺便阅览一下,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这本杂志过去自己也很喜欢,坚持好长时间的不间断阅读,后来很多事情就放下了,坐到车上先大概地看了一下,觉得还是那么清心,内容还是那么新颖,不免有些感慨,这本杂志的创作信条真是太难得了。细细地看下去,感受还是很多的。
卷首语是《将生命当成租赁》内容是目前,在韩国非常流行一种“死一把”活动,参与这个活动的人首先要进行一个以“生命的意义”为题的测试,留下肖像,写下遗嘱,然后穿上麻布做的的寿衣躺进棺材里。体验者能在棺材中听到哭声,大约十五分钟后,工作人员在打开棺材,体验活动结束。据主创人员介绍,设计这种“死一把”活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反省过去,珍惜现在,更好地面对未来,读后感《读读者有感1000字》。这真是巧合,我昨天就经历了那生死一瞬间。我真的深有感触,就象文章里说的那样:“国人有句俗话:不见棺材不掉泪。只有真正地面对死亡时,人的心态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生命有如某种租赁,只不过这种租赁有好有坏,有长有短,有悲有喜而已。说得精辟,不多说了,因为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再说下去就会受到亲人们的批评了。
叫我感到好的地第二篇文章,题目是“高贵”,文章这样写道:“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便挫折不断,即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从容不迫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够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说得不错,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是具备了高贵的情感,在其善良、纯正的面容之下往往藏着隐痛,而他们更以升华自我的方式超越了那种痛楚与沉沦。
在《有一些错不必纠正》的文章,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生日,向父母提出质疑,为了不让自己有一个错误的生日伴我终生,他开始让父母好好回忆,直到母亲流泪,父亲的指责,你究竟想干什么,父亲的话让他明白了,想用所谓的科学,去怀疑、否定父母为之的美好记忆。他们的记忆是那么温馨,又是那么辛酸.....哪一个更重要呢?这样这个孩子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懂得了一个道理:这世上,有一些事情,明知道是错的,但不必去纠正。看完之后,我心里非常感动,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多一份理解,特别是亲情,更应该包容。
这本杂志还有好多文章值得一看,《心中的财神》心中的财神或许是你获取财富的一种信念。《在别人的生活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要坦诚地承认,我们在精神世界上的匮乏,在心理上的慌乱。只有诚实地面对这种匮乏与慌乱,我们才可能找到自己方向。即使我们用了那么多别人的名词与概念来武装自己,或者逃避其中,我们也不可能变成别人。《托尔斯泰灯》中说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才能最有效的培养人的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读者杂志读书笔记5
当我买回一本《读者》,我都会品味着“卷首语”,我觉得,一本书的“卷首语”是不可缺少的,《读者》的每一篇“卷首语”都会告诉人们一个深深的道理,让你不容易忘记。
请耐心地听我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的第七次失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顽强,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现在遭到一点挫折,能气馁退缩吗?”他觉得自己应该振奋起来,来勇敢地面对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难。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也禁不住说:“可怜的蚂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蚂蚁!
一只小小的蚂蚁途径了7次失败都还不放弃,而让现在的我们呢?也许1次小小的挫折有可能会让我们放弃了以及整个人生,就比如一些高考失败的高中生吧!这是多么令人可悲的事啊。如果高考失败换做故事里的两个人的话,我相信他们绝对不会选择对人生放弃的,要么就去重考,要么就找工作,就从低层慢慢做起,再苦再累也会忍着。
这种精神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要心中有盏不灭的灯,生活就会展开新的出路和生机。
读者杂志读书笔记6
《读者》是本杂志,其中的文章包罗万象,也包罗了许多真正的道理和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宽容。
就好像读了《大地的耳朵》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不可以以貌取人。读了《打翻了的油灯》让我知道了是生活中仔细观察,铸造“干洗大王”乔利·贝朗。读了《狼的另一面》之后,知道了狼与狼之间也有着爱,而狼们没有人们那么贪婪,他们只是捕杀可以供他们吃饱食物而已,所以我们要学会知足,不能让我们比狼还贪心。读了《孩子的鱼》以后,我知道了要多让孩子自食其力,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其中还有好多文章,他教给我时间的'珍贵和友谊的重要,而有时候,我又觉得它就是一位知心朋友,也是一位深不可测,知识渊博的老师,他教给了我许多人生道理。
读了这本杂志后,我觉得心胸开阔了许多,眼光放远了,懂得更多了。
读者杂志读书笔记7
一本好书能陪伴你的一生,我最近读的这本《读者》让我深深的感悟出了“情”、“爱”、“义”。
古人有云:“没有泉水浇灌的.土地,注定会寸草不生,没有感动滋润的人,心灵注定是会干涸枯竭。”
也许,繁忙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的感情愈来愈麻木,愈来愈让人感觉你铁石心肠。当我们闭上眼睛可以看不见,我们堵上耳朵可以听不见,闭上嘴巴可以不发声,但我们的心灵总是有善良的一面,正可谓“人之初,性本善”。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的面前,我们能听见心中的天使和恶魔的争辩,因为总会有一份“情”、“爱”、“义”能感动你。
我认为,在人生中一个人最坏的处境,不是贫穷,不是厄运,而是当你的心不再受感动的时候。
朋友,如果你好久没有被感动过了,那就请你翻开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能让你满面流泪。
第三篇:读者杂志读后感
《读者》是伴随我整个假期的一本杂志。内容包括了文苑、人物、社会、人生、生活、文明、悦读、点滴、互动和艺术等等。
“文苑”分为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和原创精品。它告诉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人物”分为人物和名人轶事。它告诉我许多伟人的往事。“社会”分为杂谈随感、话题和社会之窗。它告诉我许多社会上的变化。“人生”分为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两代之间、青年一代和校园内外。它告诉我许多人的一生。“生活”分为心理人生、经营之道、品位、生活之友和乐活。它告诉我许多生活的乐趣。“文明”分为在海外、他山石、风情录、军事天地、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史海拾贝和生物世界。它告诉我许多文明的重要性。“悦读”分为幽默小品、言论、漫画与幽默和影像。它告诉我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能成为笑料。“点滴”分为意林、资料卡和点滴。它告诉我许多一点一滴都有含义。“互动”为互动。它告诉我许多人的困惑并解答。“艺术”为封面。它告诉我许多艺术的精华。
《读者》里许多文章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开阔了我的视野。它教会我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对我今后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真是一本好读物啊!
第四篇:2010年《读者》杂志卷首语精选
2010年《读者》杂志卷首语精选
四壁雪 羽清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份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粉刷,不1.《读者》2010年第19期卷首语
曾铺饰瓷砖或墙纸,虽则同样雪白,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
时间愈久,愈爱这一室虚白。像画面中都会有的大片留白,情味隽永。世界至繁,天地至简。而这小小一室,容得下一个人万千思绪。坐在这简单的四壁之间,无琐事之烦,有独品一刻之闲。
我们需要的生活,其实比想象的更加简单,所谓:“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身无长物,是一憾事,但何尝不是一种让人羡慕的状态。也许我们本来就无须为太多贪心的念头买单,美丽风景,看过就好。
身心疲累往往源于太多额外的奢想,购物时常常随着别人的喜好,时尚的风向,忘了自己本来的初衷。我们钟爱的也许并不需要这么复杂和庞大。加法生活里充满着太多不必要的对比和虚荣。
不如试试减法生活,如这四壁白雪,保留天然的一点纯真和素朴,随意轻松,抛却重负,世界还是一样的美好。
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追逐。没有什么不能停下的急驰。我们需要一个小小的角落,简单而宁静,可以放松自己;我们需要一段留给自己的时间,思考一些事情,过去或者未来。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坐在这里,发一会儿呆。便觉得无限的美好。2.《读者》2010年第18期卷首语
忘忧石 姜桂英编译
我注意到,凯伦把一块石头放在茶几上好几个月了。石头上画着一张笑脸,谁看到它,都会忍不住发笑。我仔细的看着这块石头,发现石头下方写着几个字“不要烦恼”。
我好奇的问凯伦:“你是从哪里弄到这块石头的?”凯伦说:“在我压力最大的时候,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朋友告诉我,每当看到这块石头,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过于烦恼。朋友把它叫做忘忧石。这块石头还附有一篇文章呢。”
凯伦把文章给我看,文中写道: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40%不会发生,因为忧虑是大脑疲劳过度的产物。我们所忧虑的问题,30%是因为懊悔从前的决定,而这些决定是无法改写的。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12%是因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论,而这些评论大多是不客观、不正确的。我们所忧虑的问题,10%是因为我们过于担心,而这种担心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除了这些庸人自扰,为我们所忧虑的问题,只有8%是正常的,因为生活中确实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凯伦接着说:“我原先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感到忧虑。现在,我以石头为警钟,每当发现我自己在忧虑,就会问问自己的忧虑属于哪一种。大多时候,我都会发现自己在庸人自扰。”
人生并不全是烦恼和忧虑,但愿每个人心中都有颗忘忧石。3.《读者》2010年第17期卷首语
真正智慧的人 伊然 编译
门萨是一个聪明人云集的组织,成员的智商都在140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顶级智商俱乐部。几年前,美国旧金山市举办了一次门萨大会。会议期间,几名门萨会员来到当地的一家小餐馆吃午餐。在吃饭过程中,他们发现,餐桌上一个标志为“盐”的瓶子里装的却是胡椒粉,而标志为“胡椒粉”的瓶子里装的却是盐。怎样在没有任何抛洒的情况下,只借助餐馆现有的工具,将两瓶调料调过来,成为大家必须面临的一个小小挑战。他们自然不会畏惧这个挑战,而是满怀欣喜和热情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因为,他们是门萨的会员!
几个人热烈地讨论着,一个个主意和方法被提出来。最终,他们选定了一个最充满才气的方案,这个方案仅仅只需要一张餐巾纸、一根吸管和两个空碟子就可解决问题。他们将服务生叫了过来,打算在她面前炫耀一下他们绝妙的解决办法:“小姐,餐桌上的盐和胡椒粉装反了,不过,我们已经为你想出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只需要你为我们拿来一张餐巾纸,一根吸管„„”
“噢,对不起。”服务生没等门萨会员将话说完,拿起盐瓶和胡椒粉瓶,将上面分别写着“盐”和“胡椒粉”的瓶盖拧下调换后,盖在了各自的瓶子上。
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定一个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的高低也不是衡量智慧与否的标准。真正智慧的人,关键之处不在于他总能解决问题,而在于它总能正确地做事情。4.《读者》2010年第15期卷首语
善良是一种传染病
六六
Republic of Singapore,新加坡的友善,让我迷恋。真的是迷恋。爱上这个城市,是因为她的质朴,即便是大都市,但很多人清纯得就好象来自山野。
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每次问路,被问的人都恨不得亲自带我去,也真有人送我到目的地的。孤身在外,一有困难,不用张口就会主动有人上前来帮忙。下雨的时候没带伞,几次被人同邀共打一把,伞不大,分享的却是温暖。
今天下午去逛街,真是老江湖也会走错路,不小心坐过了半站。方位大概是知道的,只是不晓得到底哪站下比较讨巧。跑上前去问司机,司机正在等红灯,很热心地给我指路,说你如果下站下,路会走得比较远。并且特地打开车门让我快下,他反复指给我看,直到我下了车,还看见他隔着玻璃向我指方向,内心感动得呀!
我在这里得到过很多本地人的帮助,点点滴滴不胜枚举。
我的中医医生,刚认识她的时候,曾经为钱的事情发生过不快,我发现她每次都收我诊费22块,而收别人只8块10块,问她的时候,她很诚恳地告诉我:“我看病是量力收钱,有些附近的居民我认得,知道他们景况不好,我就少收,这样,有了病他们才会来看,否则他们不是只有苦挨?医者父母心啊,我父亲一直这样教我的。不要计较钱多少,关键是人人都看得起。其实我很多时候连草药的本都收不回的。我收你是合理的,因为我大约估算得出你的收入,我收得多的,是那些有钱人的,如果有效果,我就叫他们捐善款。”我听了便觉得很愧疚。
善良与感冒一样,是一种传染病,一接触就会散播开来。我带着感恩的心,开始留心这世界。以前都是行色匆匆的,全然不会为周围经过的人多停留一眼。现在学会了放慢步伐,学会关怀。比方说为别人按着电梯的钮并耐心等待,比方说,主动快走一步拉开商场的门方便身后的人进来,比方说跨越天桥的时候帮着母亲抬婴儿车,比方说把行李多的陌路人送到车站。这一切,是我在报答别人曾经给我的帮助,并希望这样的顺手感动象常青树一样经久不衰。5.《读者》2010年第14期卷首语
那点痛,算什么
朱国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残疾人。其中几千万人是盲人,他们很多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看清妈妈的样子。
但是我要说,这些盲人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还有亲人来牵挂。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数千万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孤儿,从记事起就没见过父母的样子。如果有个人,能让他们叫上一声妈妈,便足以让他们幸福得热泪横流。
但是,这些孤儿也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很健康。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3/1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还有2000多万重症患者,整天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8万儿童被人贩
子拐走,打折双腿,弄瞎或是弄哑,沦为乞讨的工具。
但是,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还有生命。要知道,全世界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饥饿或相关疾病,另外,平均每天还有160人死于飞来横祸。比如坐在家里,被天上落下一架飞机砸死,或者被晴天一个响雷劈死,或者看流星时被一颗陨石击毙。每天早晨穿着整洁的衬衫,提着公文包精神抖擞去上班的人当中,就有千分之一的人晚上进不了家门。
但是,这些死者也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死后不会受到唾骂。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每年还有三万人,死于冤案。他们被人以“正义”的名义杀掉,死后,还要为不是他们犯下的罪行背负骂名,甚至遗臭万年。
但是,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终于死了。再也不用受折磨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的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们当中,有的人身体已经溃烂,有的要靠一根导管,借助机器维持生命,有的成了植物人。据报道,一名英国男子被他的妻子斩去四肢,关在地下室生活13年,朋友们还以为他失踪了。
现在想想,你遇到的那点痛,算什么!6.《读者》2010年第13期卷首语
大器 琴台
2010年5月在电视上看到小提琴的制作流程,心有所动。
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选择是关键。匠人们在选择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年轮的多少。在他们看来,每棵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着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
选准木料之后,木料要在阳光下风干两年,使其含水率低于10%。风干的木料被切割成木板之后,放入一个黝黑的、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好像大师的闭关修炼,根除杂念,凝聚精魄。这段静默岁月要持续四到五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韬光养晦,本来混沌的木板逐渐有了灵异之气,凝聚在木头中的精魄变得纯净而空灵。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在大自然中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沙漏一样滴滴答答地从木头中渗透出来。老练的木匠这是可以从一块普通的模板中,听出一把小提琴的音质。
这样的修炼,极易让人联想到世人眼中的“大器”。
舍得放弃纷繁红尘中的诱惑和热闹,舍得放下你侬我侬中的情深和意长,舍得让自己从一个八面玲珑、颇受欢迎的“人精”锐变成呆若木鸡、衣锦夜行的隐者,除此,还要忍受漫长的寂寞和孤单,面对随时来袭的彷徨和绝望、讥讽和嘲笑„„唯有如此,才可能炼成“大器”。而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多的,他的内心,时刻都有灵魂的清越之声在激荡,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世享受,而这样的清越之声,有的人一辈子都无从知晓。
7.《读者》2010年第10期卷首语
分享信任的时刻 沃伦·克里斯托弗 陈荣生编译
有天晚上,我以近100公里的时速驾车行驶在一条两车道的高速公路上。这时,一辆车以同样速度向我迎面而来。在我们相擦而过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位司机的眼睛,但那仅仅是一秒钟的事情。
当时我在想,他是否跟我一样,也在想着那个时刻我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对方。我依赖他不打瞌睡,不被电话分心,不驶进我的车道令我的生命突然终结。尽管我们互相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但他肯定也是这样依赖我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相信世界也是这样运行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要互相依赖。有时候,这种依赖只是要求我们不要穿越双黄线,就是这么简单。而有时候,这种依赖需要我们合作,与朋友合作,甚至是与陌生人合作。
早在1980年,我参与了在伊朗举行的释放52名美国人质的谈判。伊朗方面拒绝与我见面,坚持要通过阿尔及利亚政府在我们之间传递信息。尽管我此前从未与阿尔及利亚外长有过接触,但我得依赖他来准确地接收和传递我的信息,包括其中的文字和细微差别。在他的这种不可缺少的帮助下,52名美国人质都安全回家了。
科技缩小了我们的世界,因此,国家之间的合作需要日益增加。2003年,5个国家的医生迅速动员起来,对SARS病毒进行确定。这一行动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命运已经无法靠我们自己来控制了。
在我的一生中,我是非常注重个人责任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终于相信,在某些时刻,一个人必须依赖其他人的诚信和判断。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这样想:迎面而来的灯光也许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个分享信任的时刻。
注:沃伦·克里斯托弗,1993年-1997年任美国国务卿。8.《读者》2010年第6期卷首语
一辈子两件事
武宝生
有人说,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我认为,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因为,人一辈子能把饭吃得很香,把觉睡得很甜,确实是不容易的事。
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 林清玄问:“怎么修炼。” 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
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索;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
“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
林清玄陡然开悟。
梁漱溟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一样,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
9.《读者》2010年第04期卷首语
成熟,从不抱怨开始
苇笛
遇见他,是在一个饭局上。
一落座,他就喋喋不休地抱怨开来;怨公司不好,拼死拼活一个月,拿到手里工资没多少;怨上司不公,谁擅长拍马屁谁拿到的项目就油水丰厚;怨同事不善,成天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终于,在他暂停抱怨的间隙,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既然工作如此不称心,为什么不跳槽?他一愣,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似乎在看一个外星人。“跳槽?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往哪里跳?”这下我算明白了,原来他的工作并非一无是处啊。
散席后,尽管他热情地与我道别,并且特意留下他的电话,但我,却再未联系过他。对我来说,一个怨气冲天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诚然,他的工作确实有不尽如人意得地方,但在这个世界,又有哪一份工作堪称十全十美呢?要想拿高薪,就得承担超负荷的劳动量;要想出人头地,就得迎接周围挑剔的目光;就算你安分守己不惹是非,那也得接受一些莫名其妙的指责„„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至于个人无能为力的部分,那就坦然接受吧。
如果说一个人抱怨之后,他的不满与郁闷能够随风而去,心境能够变得开朗明亮起来,那他的抱怨还算是有价值的。可问题在于,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遮蔽他的眼光迷惑他的眼光迷惑他的心智障碍他的成长,最终让他在自怨自艾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而我相信,真正的成熟,是从不抱怨开始的。10.《读者》2010年第02期卷首语
美丽的坚持 徐新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会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等了100年。
100年中,它只是静静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太阳的光辉,用根汲取大地的养料„„就这样默默等待着,等待着100年后生命绽放时的惊天一刻,等待着攀登者身心俱疲时的眼前一亮。
对普雅花来说,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现实世界里,人们缺乏的正是普雅花的毅力,表现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重成功后的辉煌,忽略或忽视成功前的努力和等待。
19世纪,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的学生威廉?奥斯勒对人生感到困惑,他有远大理想,渴望成功,优越的身边的小事没什么意义,平凡的生活枯燥乏味,因而成绩每况愈下。
威廉.奥斯勒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在漫不经心的浏览中,他突然发现书中的一句话:“首先要做的事不是去看远方模糊的目标,而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他顿悟,是呀,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点点实现;无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年轻的威廉?奥斯勒开始埋头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到一家医院做医生,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很快成为当地的名医,并被授予爵士爵位。
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因为人生不会是一马平川,不会总是春风得意。在太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甚至挫折沮丧面前,我们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态,想普雅花那样,在等待中积聚力量,最后实现灿烂的绽放。
第五篇:DM运营-杂志读者卡方案
商业模式
赢利的问题,是每个行业都需要考虑的第一问题,也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赢利之道呢,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赢利的方法,赢利的思路。那么,我们的企业经营之路该怎么走?鲁迅先生说的好:“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在企业成长壮大中,鲁迅先生的警句给予我们力量,鼓励我们一定要积极努力,勇于探索,开辟道路。
伟大的企业大都表现出令人艳羡的盈利能力,但是,人们在研究它们为什么坐拥丰厚利润时,往往热衷于谈论独家技术、强势品牌与成本优势,却忽略了最强大的力量之源——商业模式。《经济学人》情报社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CEO认为从现在起至今后一段时间,商业模式的创新比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更重要。也就是说,在所有的创新之中,商业模式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商业模式,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所以,商业模式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呢?泰莫斯定义的商业模式是指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 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
DM商业模式现状
目前DM行业里的商业模式,可以说百花齐放,而每种模式都宣称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如:DM与商家联盟为消费者赢得折扣的模式;把DM广告变成“直销商城”的购物模式;把DM的发行网络转化成商品流通渠道的渠道赢利模式;以网络渠道与纸媒渠道相结合推销产品的报网模式等等。其实,这些模式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其模式的本质都一样。,所改变的,只是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些革新,而商家,DM,消费者所伴演的角色并没有改变,其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还是和以前一样,换汤不换药。DM商业模式并没有得到创新。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技术革新为DM赢利带来的帮助,但很遗憾的是DM行业的现状,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有句话对此描述得比较形象:DM层出不穷,倒下的很多,跪着的不少,成功的没几个。这种现状确实令DM人尴尬不已,一面在互相鼓励:DM里有金矿;但另一面却是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金矿到底在哪里?因为目前大家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也许有些朋友会埋怨国家工商部门:对DM定义不准确,而造成DM先天营养不足;或者指责DM加盟行业的不规范操作;甚至埋怨目前从业人员素质差等等。我认为,这些因素是有一些影响,但不是根本所在!
DM行业里真的有金矿吗?我还是非常肯定的回答:有!那为什么始终没有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呢?我斗胆地认为:现在还没有找到开启这个金矿的金钥匙。那怎样才能找到这把金钥匙呢?
DM负价格模式
从纸媒的发展轨迹来看,最开始看报是要花钱买的,即付费报纸。现在,出现了很多不要钱的(如DM报),即免费报纸。然后呢,就是倒贴钱给读者的报纸,即读者不仅免费阅读报纸,而且报纸这方还要付一笔费用给他。这似乎有点天方夜谈,天底下不但有免费午餐的好事,竟然还有白吃过后得到奖励的好事!相信吗?微软公司的负价格商业模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以下是我在《商界》杂志上看到的一条资讯:
“最近微软公司为了推广其搜索市场,推出了一种更为激进的价格政策——“负价格”,它的出现再次颠覆传统商业交易法则。一种搜索返现金的商业模式,用户通过微软搜索进入商家网站进行购买后,微软可获得一部分佣金,然后微软将部分佣金以现金模式返还给用户。对于这种尝试,盖茨预言道:奖励用户将是未来的商业模式。”
“负价格”出现所蕴含的经济背景和潜在逻辑,同样为DM运营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惊奇之处。“奖励用户”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成为企业创建新商业模式的选择。给予DM人的营销启示是:DM不仅可以免费赠阅给读者,还可以倒贴钱给读者,即奖励读者。
以前我曾经提出一个观点:DM是工具,一种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工具。负价格模史的出现,我认为此观点还不够完善,于是赋予了一些新内函:DM不仅可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且还可让消费者得到一笔额外的报酬。再说具体点,就是消费者免费使用了DM后,DM还要付一笔钱给这位消费者。我想,这样的DM,消费者没有理由不喜欢。消费者喜欢的DM,广告主也没有理由不喜欢。消费者和广告主都喜欢的DM,没有理由不赚钱,才能成为DM人的赚钱工具。
如何才能把DM变成这样的一个工具呢?我认为让DM采用负价格模式就完全可能实现。我的设想是:首先以协议的方式,重新定义DM和商家的合作关系,然后通过DM的精准营销,协助商家和消费者达成交易。最后按照协议,商家把本次交易中所赚的
部分利润返回给DM,DM再把其中一部分奖励给消费者。从而完成价值的闭环交易和三者共赢的状态。
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在此模式中,商家 消费者 DM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是DM商业模式的真正创新。其创新的优势体现在:由于合作关系的转变,使处在价值链上的商家 DM和消费者,具有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抓住了这个关键,也就激活了DM的整个价值链,确保DM取得最大的价值增值行为,真正意义上提高DM的赢利能力。
所以我认为,DM负价格模式就是开启DM金矿的金钥匙,打开了横亘于商家和DM之间的两难死结。以创新的思维、超前的手段架起联通商家、消费者、DM之间的桥梁,使三者间实现利益均衡共享。
南国读者卡
概念
DM运营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负价格模式是整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南国读者卡”在负价格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DM的特点和南国目前的模式,结合县级市场的实
际情况,以消费凭证的形式刊登在《广西南国广告DM报》。只要读者持卡去特约商家购物消费,经商家签字确认后,就可凭此卡到广西南国广告领取一笔相应的奖金。
意义
商家
一 费用可控 转移风险
使商家的每一分广告费都产生作用,为商家的广告费“上保险”。使商家广告投入产出实现“可计量化”,不再为无效的广告投入埋单。商家没有一点风险。
二 低价杀手 促进销售
持卡到特约商家处消费时,能获取南国给予的一笔额外奖励。这实际上也就降低了该商家的销售价格。低价永远是最有力的市场竞争武器,是对消费者影响最为直接和立竿见影的销售手段。所以,这将对商家的销售起到了强力的促进。
三 维系忠诚 收益持续
持卡消费不仅每次可以领到一笔额外奖金,还可以用每次积累起来的消费金额,享受更多的实惠:消费金额积累到规定额度时。就可免费参与南国针对读者的其他优惠活
动。在同等竞争条件下,聚拢更多稳定忠诚的目标消费群,保证商家收益的可持续性。
四 商家互动 扩大客源
特约商家之间的互动:当消费者持卡在某特约商家消费,有了积分的慨念后,为了获取更多的消费积分,遇到以后消费时,在产品和服务一样的情况下,选择南国读者卡特约商家的可能性就更大,因为顾客消费的积分必须在特约商家那里进行消费累积。
南国
一 难度降低 经营稳定
由于商家没有一点风险,在开发商家时几乎不存在任何障碍,这就降低了了DM业务开展的难度,弱化个人能力对经营的影响。这是其他模式永远无法做到的。
二 生死与共 凸显强势
角色的转变,导致南国的赢利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其收入与商家的销售业绩直接挂钩。在利益上,南国和商家绑在了一起,共命运,同呼吸。南国之所以敢于同商家生死与共,是源于对市场的了解和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这不仅会让特越商家信服,还会进一步加强非特约商家对南国的信任。
三 收入增加 持续稳定
特约商家因南国读者卡受益,赚取了更多利润。南国也因此获得更多收入,而且是持续性的。这就解决了DM经营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靠不确定的广告来维持收入。
四 更受关注 版面增值
南国读者卡的存在,使DM不仅可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便利,还可让消费者得到一笔额外的奖励,而更受读者关注。非特约商家广告自然也随之受益。进一步增强对广告的吸附力。
广告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五 忠实顾客 粉丝”读者
通过南国读者卡,在为特约商家培养忠实顾客时,实际上也是在为南国培养忠实的读者群。这些“粉丝”读者就是南国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而更深次的意义在于确立DM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势地位,彻底改变目前DM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状。
消费者
在生活中,折扣、购物返现等促销宣传,以及购物消费卷。可以说满天飞。对消费者来说已经见惯不惊了。因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智了,无论商家给予多少优惠,都总得掏钱出去。他们明白,这些手段都是用来掏他口袋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
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说,你应该在可以花更少的钱,来购买同一件折价商品的时候,却支付原来的零售价格,那是很愚蠢的。对消费者来说,折扣当然是件好事,所有的人,包括亿万富翁,都喜欢减价。
无论什么样的消费卡 积分券或者商家给与的优惠等等,总之,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在消费,都是在花钱,都是在加深消费者由于存款的减少而带来的痛苦。那么能否找到一种方式:让消费者因为消费而得到的奖励,不是来自商家,而是南国,并且是一种合理的价值体现。使其明白这笔奖励与商家的优惠无关,是一笔额外的收获,实实在在的收入,羊毛并非出在羊身上。最终让消费者依赖这种购物方式。
消费者花钱消费商家产品的行为是消费行为,同时他的消费行为,协助南国完成了与商家之间的约定——促使商家的销售行为发生。为南国获取商家的提成出了一份力,理当得到应有的报酬。所以,消费者从南国得到的奖励,是消费者本来就应该领取的薪酬,是DM价值链条上的一个创造了价值的环节。是一种合理的按劳分配。
消费是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人人都要生活,人人都要消费。同时,人人都在创造价值,因而,人人都应该享受到消费带来的利益和好处,这就如同打工一定要有薪金报酬一样。如果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这种消费利益,就能从消费中不断产生出新的更大的消费热情,如果消费者不能享受到这种消费利益,自然不愿意多消费。因此,消费者持南国读者卡消费又凭添了一项新内容:消费获利。这样一来,南国读者卡的内涵将更加完整,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是消费者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对“消费者就是上帝”“顾客就是上帝”的最完美诠释。
消费者持持南国卡消费,就是要让消费者通过消费得到实惠。真正实现了商家,广西南国广告和消费者三者的统一,真正实现了花钱与赚钱的统一,真正实现了消费行为与消费价值的统一。
联盟
“南国读者卡特约商家”联盟与“其他形式的商业联盟”相比较,在联盟的稳定性和信誉方面更具优势。
在“南国读者卡特约商家”联盟里,每个商家只与南国发生经济关系,商家之间并无直接利益联系。当其中一家违规操作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特约商家的利益,使联盟组织更具稳定性,使联盟在消费者心中更具信誉度。
在其他形式的商业联盟里,只要其中一家不遵守联盟协义,就会影响到整个联盟组织。商家的数量,对于能否吸引大量顾客的参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数量多了,意见不统一;数量少了,又不能吸引顾客。这也是其很难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南国读者卡,使商家和南国、南国和消费者、商家和消费之间产生互动,其本质是一种会员制营销。会员制营销是一种深层次的关系营销,是维系会员的一种营销方式,一种能抓牢会员的心、提高会员忠诚度的营销。
南国读者卡,使南国的读者与商家的消费者合二为一,受众高度重合。在诡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消费形态已进入日益多元的时代,南国读者卡特约商家,针对的都是消费能力较强的中高端客户,目标市场已作了一定的细分。所以,商家的客户资源完全可通过南国这个平台共享。这就为会员制营销的实施打下了基础。策划会员制营销活动时,互动观念必不可少,应该把会员看作一笔庞大的资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和挖掘这一优势资源,而不是把眼光仅仅局限于一些打折和让利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特约商家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而为南国带来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