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的探讨(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3: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的探讨》。

第一篇: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的探讨

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的探讨

摘要:虽然融资性担保机构存在非法集资等突出问题,但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有益补充,目前仍不可缺位。为防范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信息不透明风险,须进一步强化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其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以此促进商业银行及借款人真实准确了解担保机构的信用状况。

关键词: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

近年来,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从税收、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扶持。在此形势下,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迅速,无论是从机构数量还是从担保业务量来看都处于“井喷”的状态。加强各商业银行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有利于发挥银行担保机构各自的业务优势,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则有助于利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作用,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市场。但随着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超常规高速发展,其所带来的规范经营等问题也非常突出,特别是2011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中担、华鼎、创富等担保机构非法集资、非法吸存、变相放高利贷、挪用客户资金等众多问题,给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在此形势下,进一步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质量、丰富征信信息采集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此进一步完善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的采集工作。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状况

融资性担保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为客户在商业银行融资提供担保的专业保证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包括政策性担保机构和非政策性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是指由政府全资或控股设立的、以贯彻国家政策为主要目标,具有执行公共财政明确目的的专业担保机构;非政策性担保机构是指政策性担保机构以外的担保机构,包括市场化运作、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以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互助型担保机构。按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标准分类的“其他未列明的金融活动”中的金融担保活动下的所有企业,均应认定为融资性担保机构。

据媒体报道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同比增39.3%;在保余额总计19120亿元,同比增39.1%,其中融资性担保16547亿元。同时,其风险管控能力有所增强。截至2011年年末,融资性担保代偿率0.5%,损失率0.02%,同比减少0.02个百分点。融资性担保贷款不良率为0.8%。这一两年,担保机构进行了大面积的清理整顿,淘汰了一批但仍保持了较快发展。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管理,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确立了由银监会牵头,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参加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银监会,银监会融资性担保业务工作部具体承担联系会议的日常工作。联席会议主要负责政策、制度的制定,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及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工作。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具体监管则是以属地监管为原则,由各省级政府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的要求确定相应的部门具体负责。2010年3月,中国银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其后又制定出台了多个配套制度,各地方政府也在随后出台了相关操作办法或实施细则,如广东省政府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广东省人民政府令2010年第149号),至此全国初步建立了融资性担保业的监管框架和制度框架。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中遇到的问题

201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管理暂行规定 》(银发〔2010〕365号),就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使用、退出征信系统(即中国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规定,对进一步提升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征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从实践情况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征信系统运用不足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管理暂行规定》,但从调查了解情况看,受制于技术条件、信息管理水平等因素,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担保机构也没有或很少独立向人行征信管理部门报送担保数据,部分担保机构甚至连基本的查询角色都没有,须依赖合作商业银行查询借款人的征信记录。担保机构自觉、主动运用征信系统的意识不足。

(二)信息采集内容缺乏行业特性

1.缺少准入信息

由于担保机构作为特殊金融行业,其准入必须经过省级行政管理部门(通常为金融局或相关金融管理机构)的审核后方能对外开办业务,而目前担保机构的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中未能反映担保机构是否经过有关监管部门审核同意开办担保业务的信息,仅有技监局、国税、地税代码信息。

2.缺少专业信息

由于担保机构承担担保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及借款人更加关注担保机构的对外担保信息状况,关注其所担保企业的违约状况,从而进一步判断其风险经营管理能力,而目前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反映的各项内容与一般信贷企业反映的征信信息是一模一样的,反映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特点的专业征信信息不多,缺乏针对性反映担保机构真实经营状况的有效信息。

(1)信用报告中的借款人财务信息栏目没有反映担保机构的对外担保信息数据;没有担保机构存出各商业银行保证金、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支出(即担保垫款)等会计科目信息。

(2)信用报告没有反映担保机构所担保的信贷业务出现不良的有关情况;没有担保代偿率、损失率、拨备率等担保行业特有信息。

(3)缺少反担保信息。由于担保机构没有或很少独立向人行征信管理部门报送担保数据,因此在“当前对外担保信息抵押信息”栏目中没有信贷企业提供的抵押物信息,即通常所说的反担保物情况。

(4)当前对外担保信息栏目反映的专业信息较少。一是未能反映担保余额。信用报告中的当前对外担保信息(详细版)没有反映担保责任余额情况的数据,现行仅反映保证合同金额或本担保人保证担保金额,不能准确判断担保机构对外担保的贷款总额变动情况。二是未能区分担保类别。现有的当前对外担保信息(详细版)中仅提供了保证合同编号,不能区分担保业务是属于公司类还是属于个人类,对商业银行判断担保公司的担保主营方向存在难度。三是未有逐笔缴纳保证金情况,不能判断担保机构缴纳保证金的总体情况。

(三)信息采集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担保机构的担保信息数据仍主要以各个商业银行各自分别向人行征信管理部门报送的方式进行,缺乏商业银行及担保机构信息数据核对环节,致使担保机构的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反映的其对外担保信息仍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四)信息采集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担保机构以承担对外担保为主营业务,其经营的好坏完全依赖对外担保业务的经营规模情况(指合规经营方式下),因此在对担保机构对外担保规模的控制上,各商业银行基本有自己的风险底线,即控制担保机构提供对外担保限额,防止担保机构担保总量过大,而目前财务报表信息一年仅更新一次,不能有效反映担保变动情况。

三、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建议

(一)强制执行数据报送制度

《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管理暂行规定》仅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向注册地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征信管理部门提出接入征信系统的申请”,由于其属暂行规定,非强制性法律文件,存在执行报送制度难的情况。鉴于目前全国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在保贷款额度已突破万亿,对征信数据质量已具有较大影响力,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积极鼓励与商业银行开办担保合作业务的担保机构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报送相关担保数据,增强担保机构主动利用征信系统的意识。

(二)建立反映担保专业信息的栏目

进一步完善现行对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丰富采集内容,增加融资性担保行业所特有的担保专业信息,如修改财务信息采集内容,增加针对担保行业财务报表特点的相关科目内容;增加反映担保贷款出现欠息、不良的相关记录;增加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的反担保物信息;增加反映担保贷款现有余额的信息;增加反映对外担保业务类别(公司类、个人类);增加反映缴纳保证金金额;提高财务报表的更新频率等。

(三)开展数据核对工作

进一步强化担保机构的担保贷款征信信息核对工作,在强制担保机构报送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信息系统,自动核对担保机构提供数据与商业银行提供数据的一致性,对存在不一致的,落实整改工作,将数据核对工作贯穿到征信系统的使用、监管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而逐步提高担保机构的征信信息准确性。

(四)完善免征营业税等补偿或奖励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担保行业的发展,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补贴或奖励措施,如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816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低保费融资担保服务,而现行对担保机构补偿(补贴)或奖励采用各商业银行核实担保公司数据、担保机构向政府部门申报的形式获得。建议加强对人民银行征信信息的运用,以征信系统反映的相关数据作为补偿(补贴)或奖励的辅助参考手段,进一步督促有关担保机构及银行提高担保机构的征信数据报送质量。

(五)多渠道提升征信运用水平

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银行网点、新闻媒体等多渠道积极宣传征信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相关机构、社会群体的征信运用意识;二是加强各相关主体单位之间的交流,通过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及征信管理部门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商业银行、担保机构数据质量的考评制度。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

[2]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7部委令2010年第3号)

[3]广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广东省人民政府令2010年第149号)

[4]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管理暂行规定(银发〔2010〕365号)

[5]中国银监会关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17号)

[6]李海峰.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的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2011(23).(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第二篇:吉林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

吉林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实施细则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吉林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防范化解融资担保行业风险,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融资性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制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专业化担保机构、事业法人担保机构及社团法人担保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直机关机构“三定”方案规定,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中小企业局)是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行业的发展规划与监督管理。市、县(市、区)工信部门(中小企业部门)是辖区内担保机构的主管部门。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审批

第四条 在吉林省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除按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必须是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具体要求为:省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市(州)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县级担保机 构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二)有符合担保机构任职资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熟悉担保业务的合格从业人员,具体要求为:公司专职从业人员,省级担保机构不少于14人,市级担保机构不少于10人,县级担保机构不少于6人;大专以上学历不低于70%,受过金融、法律、经济、财务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或有从业经历、工作经验人员不低于50%。拟任高级管理人员需具备3年以上担保、金融或保险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且个人信用记录良好。

(三)有符合经营条件的办公场所,经营面积,省级担保机构不少于200M,市级担保机构不少于150 M,县级担保机构不少于100 M。

第五条 在吉林省新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除需提交办法规定的材料外,还需提交:

(一)工商部门签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二)担保机构筹建方案。

(三)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外商投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同时需提供商务部门签发的核准通知书。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一)变更名称。

22(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公司住所。

(五)调整业务范围。

(六)变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者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申请变更事项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变更申请报告;

(二)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三)变更注册资本金的,需要提供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四)股东结构发生变化的,应该提供变更说明。

(五)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审批程序: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变更、终止的,应向所在 市(州)、县(市)信用担保行业主管部门办理申请,由所在市(州)、县(市)信用担保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初审,初审合格后上报省工信厅。

(二)省工信厅对材料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合格后,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考察,适时召开专家评审会。省工信厅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需延长审批时间的,经省工信厅负责人批准,可延长五个工作日,并将延时理由告知申请人。

(三)省工信厅自作出许可设立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获得许可的申请人颁发经营许可证,并通知所在市(州)、县(市)融资性担保机构主管部门备案。

(四)担保机构持批复文件及经营许可证办理相关营业手续。

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和风险分担的比例。

第十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积极创新担保服务和担保产品,从事办法规定之外担保业务的要经过监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要加强担保资金管理,不得抽逃资本金,不得违规使用注册资本金;应按有关规定及时 向监管部门报告注册资本金的使用情况,并配合监管部门对注册资本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并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具有5年以上担保或金融、保险相关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超出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部分作为一般风险准备金计提。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各市(州)、县(市)下属部门和分支机构,按各自职责,做好融资性担保业务日常监管工作。

工信部门负责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监督管理与风险处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依法查处违反工商管理法规行为;人民银行负责推动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认定评级机构资质、管理评级结果质量,并将评级情况作为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重要依据;银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沟通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协助 监管部门做好有关业务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财务监管。

第十五条 省内各级信用担保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信息交流作用,反映行业心声,加强行业形象宣传,并协助监管部门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各项工作。

第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在每年7月底和次年2月底前,向省工信厅报送半年和经营情况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等文件和资料。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在每季度末10日前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快报,每年4月底前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决算。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统计报表依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统计报表制度暂行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积极参与信用评级和专项审计活动。监管部门将通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和专项审计情况,并把信用等级和专项审计情况作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重要评价指标。

第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积极组织参与吉林省信用担保行业从业资格认证。成立3年及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取得吉林省信用担保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人数应占全部在职员工人数的50%以上。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按照人民银行要求,向征信系统报送有关信息,并遵照征信系统相关管理规定,凭拟 受保企业的及企业经营业主的书面授权,在征信系统中查询受保企业及经营业主的信用状况。

第二十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领导小组报告。

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领导小组指导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突发事件。

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的报告和应急处置依照《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省打击金融诈骗工作领导小组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因分立、合并或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并凭批准文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第二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由监管部门 予以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销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监管部门监督其清算过程。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二十五条 未经批准,违反规定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和年检

第二十六条

办法实施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在本实施细则下达后按要求到所在市(州)、县(市)行业主管部门办理经营许可证申领。省工信厅依据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审批程序有关规定对其核发经营许可证。

融资性担保机构凭省工信厅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到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凭年检合格的经营许可证,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年检。

第二十七条

办法实施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申领经营许可证,除应满足本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按截止申请经营许可证日期计算,成立时间1年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上一担保额原则上不低于注册 资本金,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及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可降低至注册资本金的70%。

(二)办法公布实施后,不存在主观违反办法相关规定的经营行为。

(三)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八条 经营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年检受理时间为每一的3月1日至5月31日,获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需向监管部门申请年检。

(一)经营许可证的年检合格除需满足办法和本实施细则前款的有关规定外,还要满足下列条件:

1、按截止申请经营许可证年检日期计算,成立时间1年及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上一担保额原则上不低于注册资本金,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及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上一担保额可降低至不低于注册资本金的70%。

2、主动接受省工信厅组织的专项审计活动,且未发现重大违规问题。

(二)申请经营许可证年检需提供的材料:

1、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及复印件(一份);

2、《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年检申请书》;

3、市(州)、县(市)工信部门关于申请年检工作的请示文件;

4、合作银行提供的满足年检合格条件的担保业务证明;

5、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经营许可证年检程序:

1、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市(州)、县(市)行业主管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年检,由所在市(州)、县(市)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初审,并上报省工信厅;

2、省工信厅依据经营许可证审核条件,作出年检合格或不合格的决定,对经营许可证加盖年检合格或不合格印章,并将经营许可证由市(州)、县(市)行业主管部门返还融资性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工作按照《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执行。

第二十九条 办法实施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不符合办法规定的,应当在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办法规定的要求。到期未达到规定条件的,省工信厅将不予颁发经营许可证或办理经营许可证年检。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未尽事宜按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篇: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时间:2010-11-22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黔府办发〔2010〕96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 〇 一 〇 年 十 月 八 日

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机构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出资依法设立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

本省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经营活动和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立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省联席会议)制度,省联席会议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监局组成,负责研究制订全省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政策和业务监管制度,建立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协调解决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监管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省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为全省担保行业的主管部门和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会同其他成员单位履行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职责,指导、督促市(州、地)、县(市、区)政府(地区行署)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第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分级审批和监管。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融资性担保机构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并遵守合同的约定。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独立法人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并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第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九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审批部门的审查批准。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由审批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审批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授权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审批,并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涉及财政出资的,应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省财政厅备案。

各市(州、地)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部门应接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且信用良好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资信良好、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省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二条 贵州省境内成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其来源应真实合法。

(一)经批准到省外开展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亿元;

(二)经批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

(三)经批准在省内市(州、地)范围内跨县域开展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

第十三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向审批部门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设立申请书。载明拟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四)章程草案。

(五)股东协议书,包括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六)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以及持有注册资本5%以上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七)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八)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九)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十)省联席会议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各市(州、地)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部门批准成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涉及财政出资的,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到省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征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同意,并经拟设立分支机构所在地审批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五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其在贵州省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查批准。除应提供第十三条要求提供的资料外,还应当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供设立两名以上独立董事及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的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成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按注册资本规模向拟注册地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交申请,经审批部门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核同意,出具项目成立批复后,再报省商务厅对合同、章程等要件进行审查。

第十七条 经批准设立的外商融资性担保机构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商务厅的批准文件在30日之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逾期未完成的,原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外商融资性担保机构完成工商注册之日起6个月内,注册资本金应全部到位,并提交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商务厅备案。?

第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审批部门审查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公司住所。

(五)调整业务范围。

(六)变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者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省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融资性担保机构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经审批部门审查批准后,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以上变更,属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及变更后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由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初审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批准;注册资本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由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批准后于10个工作日内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涉及财政出资的,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审批部门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二十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审批部门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省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近两年无任何违法、违规记录。

(二)省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除需满足前款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

第二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省联席会议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第四章 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第二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二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由融资性担保机构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减免营业税等优惠政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不得超过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50%。

第二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第二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第三十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三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第三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审批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机构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提出调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的要求。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三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三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三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与债权人共同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的信息资料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应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制度,承担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日常营运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其中,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对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日常营运监管和风险处置;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负责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日常营运监管和风险处置。

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地方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对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财务监督,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加强对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管理,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高效运作。

工商部门要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把关,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登记和年检,确保融资性担保机构合规经营。

银监部门应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合作,并跟踪监测涉嫌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融资性担保机构。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有关信息纳入征信管理体系,为融资性担保机构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

公安部门应会同银监、人行等部门严厉打击、防范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十七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应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从风险管理、担保资产信用质量、担保资金运用等方面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实施监管记分制度,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应于每年5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机构上一的概览报告。

第三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季度向审批部门报送真实、准确、完整的资本金运用情况、经营情况、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审批部门应当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适时提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第三十九条 审批部门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审批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通报所监管有关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第四十条 审批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审批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机构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四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其监管部门报告,涉及违法犯罪的还应同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应于两个工作日内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报告。

第四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及时向审批部门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

第四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审批部门。

第四十四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应当会同人行、银监、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

第四十五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上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应当及时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第四十六条 建立贵州省融资担保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担保协会”),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是担保协会工作的指导部门,担保协会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指导下,开展担保业务及人员培训、统计、服务标准制定、融资咨询、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组织会员业务合作、协调会员与银行间相关事务活动。

第四十七条 审批部门从事审批、监管工作的人员有违反规定开展工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规定,由审批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规定擅自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审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擅自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的,由审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事业性质担保机构的变更、经营和监管比照公司制担保机构执行。鼓励事业性质担保机构转为公司制担保机构。

融资性再担保机构管理办法由省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在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并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格的核准确认。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管理指引(试行)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经营,维护融资性担保市场秩序,根据中国银监会《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指引》(银监发〔2010〕77号)、《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监管部门是指贵州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金融办”)和各市(州)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

本指引所称融资性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制和公司制以外的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指省金融办依法颁发的特许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法律文件,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包括正本和副本,副本的记载内容在与正本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同时记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年检情况。第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由省金融办统一制作。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颁发、换发、补发须到省金融办办理。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注销,按照《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工作指引》中分级审批权限办理,市(州)监管部门注销后的许可证应上缴省金融办。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向有登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册登记。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按照《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年检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年检。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实行机构编码终身制(编码规则见附件2)。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如遗失或损坏,申请补发或换发经营许可证时,原机构编码继续沿用。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如被注销,该机构编码自动作废,不再使用。

第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应载明下列内容:

(一)机构名称

(二)注册资本

(三)业务范围

(四)营业地址

(五)机构编码

(六)发证机关及公章

(七)有效期限

(八)颁发日期

第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最高不超过5年。

新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1年;

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1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年检合格的,新换发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延长至3年。

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3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连续3年年检合格的,新换发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延长至5年。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的,应提前90日向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换发新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不再延续的,应提前90日向发证机关和所在地监管部门报告,注销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并做好善后工作。

第十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应按照《贵州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审批工作指引(试行)》的规定,经监管部门许可后颁发、换发或缴回经营许可证。第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正本应在营业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副本应安排专人妥善保管。

第二节

许可证发放与注销

第十二条 监管部门根据行政许可决定向融资性担保机构颁发、换发、补发经营许可证的,应自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换发、补发经营许可证。

第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向省金融办申请领取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监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市(州)监管部门工作联系函

(三)融资性担保机构章程

(四)融资性担保机构(筹建)介绍信

(五)经办人员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

(六)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遗失、损坏,应向监管部门申请补发、换发经营许可证。

经营许可证遗失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在监管部门指定的网站或公开发行的报纸上进行公告,重新申请领取新证时须附遗失情况说明。

经营许可证损坏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先缴回旧证再重新申请领取新证。

第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出现以下情形时,应注销其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被撤销的(二)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被撤回的(三)融资性担保机构解散的(四)融资性担保机构破产的(五)融资性担保机构被撤销的

(六)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不再延续的

(七)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融资性担保机构被注销经营许可证的,应在收到监管部门有关文件、法律文书或人民法院宣告破产裁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经营许可证注销手续并将经营许可证缴回发证机关。逾期不缴回的,由融资性担保机构所在地监管部门及时依法收缴。

第十六条 颁发、换发、补发、注销经营许可证,监管部门应在指定的网站或公开发行的报纸上进行公告。

公告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机构名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营业地址(住所或分支机构所在地)、机构编码、流水号、发证机关、有效期限、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第三节

内部管理

第十七条 监管部门应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依法披露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有关信息。

第十八条 监管部门应按照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编码规则制作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并加盖监管部门公章。

第十九条 监管部门应将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作为重要凭证专门管理,建立经营许可证颁发、换发、注销、收缴、销毁登记制度。

第二十条 许可证管理原则上实行“证账分管、证印分管”的内部控制要求。

“证账分管”是指许可证实物管理与台账管理应当分岗负责。监管部门对许可证实物应当做到专人管理、专库(或专用单证柜)保存;建立许可证使用台帐,保证账实相符。

“证印分管”是指许可证应当与专用印章实行分开管理、分人使用。

第二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属于重控文件。空白、作废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均应存放至具备防火、防盗措施、须由两把钥匙(或一把钥匙、一个密码)才能开启的文件柜中。两把钥匙(或一把钥匙、一个密码)需分两人持有,互不借用(持有钥匙的一方不得知悉密码)。许可证的入库存档和领用出库应经相关领导签字认可,并在台账上进行记录。开启、关闭文件柜应由两人同时进行。

第二十二条 对于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废证、收回的旧证、依法注销和缴回的经营许可证,应加盖“作废”章,作为重要凭证专门归档,定期销毁。

许可证的销毁,监管部门应由两人在指定时间和地点销毁。许可证销毁的,应填写销毁清单,并在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台账上作相应记录。

第二十三条 空白许可证遗失的,应在监管部门网站及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声明旧证作废。

第四节

其他

第二十四条 本指引由省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填写说明》

2.《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编码规则》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填写说明

一、机构名称:全称填写。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8号。

二、注册资本:资本金额用汉字大写填列。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0号。

如:叁亿捌仟伍佰壹拾陆万元人民币。

三、业务范围:以省金融办批准文件所列经营范围为准。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0号。

如:融资性担保业务: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 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

四、营业地址:住所或分支机构所在地,以机构主要办公场 所所在地为准。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0号。如:×× 省×× 市×× 区××路(街)××号。

五、机构编码:由省金融办统一编制。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0号。

六、发证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0号。

七、有效期限:按公历、汉字小写填写。如:至二○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八、年月日(公章):按公历、阿拉伯数字填写,以发证日期为准,并加盖省金融办公章。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0号。如:2010年11月19日。注:X 为名称或数字。

附件2

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编码规则

1.省别号(第1位),贵州省的简称“黔”。

2.市别号(第2-3位),表示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 构所在的市。省直为00,贵阳市为01,遵义市为02,六盘水为03,安顺市为04,毕节市为05,铜仁市为06,黔东南州为07,黔南州为08,黔西南州为09。

3.年序号(第4-7位),表示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设立的时间,以年为单位,选择纪元年号数字组成。如:1998年设立填写1998,2010年设立填写2010。

4.组织形式编号(第8位),表示融资性担保机构属哪种组织形式。如1表示为有限责任公司;2表示为股份有限公司;3表示事业单位法人;4表示社团组织法人;5表示合伙企业;6表示其他。

5.内、外资代码(第9位),表示融资性担保机构是中资、外商及港、澳、台商独资还是合资、合作机构。其中:1表示国有独资机构,2表示国有控股机构,3表示国有参股机构,4表示民营独资机构,5表示民营合资机构,6表示外商及港、澳、台商独资机构,7其他。

6.分支机构编号(第10位),表示融资性担保机构是否为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性质。分支机构编号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表示该机构不是分支机构;1表示该机构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2表示该机构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

7.顺序号(第11-13位),表示该地区融资性担保机构获准设立的先后顺序。如:第5个,顺序号填写005;第15个,顺序号填写015。

第五篇:《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机构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出资依法设立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

本省行政区域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经营活动和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立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省联席会议)制度,省联席会议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监局组成,负责研究制订全省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政策和业务监管制度,建立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协调解决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监管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省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为全省担保行业的主管部门和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会同其他成员单位履行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职责,指导、督促市(州、地)、县(市、区)政府(地区行署)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第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分级审批和监管。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融资性担保机构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并遵守合同的约定。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独立法人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并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第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九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审批部门的审查批准。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由审批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审批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授权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审批,并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涉及财政出资的,应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省财政厅备案。

各市(州、地)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部门应接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且信用良好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资信良好、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省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二条 贵州省境内成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其来源应真实合法。

(一)经批准到省外开展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亿元;

(二)经批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

(三)经批准在省内市(州、地)范围内跨县域开展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

第十三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向审批部门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设立申请书。载明拟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四)章程草案。

(五)股东协议书,包括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六)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以及持有注册资本5%以上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七)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八)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九)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十)省联席会议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各市(州、地)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部门批准成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涉及财政出资的,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到省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征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同意,并经拟设立分支机构所在地审批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五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其在贵州省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查批准。除应提供第十三条要求提供的资料外,还应当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供设立两名以上独立董事及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的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成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按注册资本规模向拟注册地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提交申请,经审批部门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核同意,出具项目成立批复后,再报省商务厅对合同、章程等要件进行审查。

第十七条 经批准设立的外商融资性担保机构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商务厅的批准文件在30日之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逾期未完成的,原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外商融资性担保机构完成工商注册之日起6个月内,注册资本金应全部到位,并提交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商务厅备案。

第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审批部门审查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公司住所。

(五)调整业务范围。

(六)变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者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省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融资性担保机构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经审批部门审查批准后,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以上变更,属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及变更后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由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初审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批准;注册资本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由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批准后于10个工作日内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备案。涉及财政出资的,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审批部门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二十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审批部门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省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近两年无任何违法、违规记录。

(二)省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除需满足前款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

第二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省联席会议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第四章 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第二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二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由融资性担保机构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减免营业税等优惠政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不得超过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50%。

第二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第二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第三十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三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第三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审批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机构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提出调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的要求。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三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三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三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与债权人共同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的信息资料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应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制度,承担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日常营运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其中,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对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日常营运监管和风险处置;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负责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日常营运监管和风险处置。

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地方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对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财务监督,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加强对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管理,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高效运作。工商部门要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把关,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登记和年检,确保融资性担保机构合规经营。

银监部门应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合作,并跟踪监测涉嫌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融资性担保机构。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有关信息纳入征信管理体系,为融资性担保机构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

公安部门应会同银监、人行等部门严厉打击、防范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十七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应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从风险管理、担保资产信用质量、担保资金运用等方面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实施监管记分制度,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应于每年5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机构上一的概览报告。

第三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季度向审批部门报送真实、准确、完整的资本金运用情况、经营情况、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审批部门应当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适时提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第三十九条 审批部门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审批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通报所监管有关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违规或风险情况。第四十条 审批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审批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机构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四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其监管部门报告,涉及违法犯罪的还应同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各市(州、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审批部门应于两个工作日内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报告。

第四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及时向审批部门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

第四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审批部门。

第四十四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应当会同人行、银监、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

第四十五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上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应当及时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第四十六条 建立贵州省融资担保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担保协会”),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是担保协会工作的指导部门,担保协会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指导下,开展担保业务及人员培训、统计、服务标准制定、融资咨询、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组织会员业务合作、协调会员与银行间相关事务活动。第四十七条 审批部门从事审批、监管工作的人员有违反规定开展工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机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规定,由审批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规定擅自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审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擅自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的,由审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事业性质担保机构的变更、经营和监管比照公司制担保机构执行。鼓励事业性质担保机构转为公司制担保机构。

融资性再担保机构管理办法由省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在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并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格的核准确认。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的探讨(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征信信息采集工作的探讨(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融资性担保机构现场检查主要内容

    附件1: 融资性担保机构现场检查主要内容 一、客户担保保证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情况 (一)检查客户保证金的收取是否合规,收取比例有没有超过向银行缴存的保证金。是否存在以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内政办发 〔2010〕67 号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

    辽宁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辽政办发[2010]1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

    厦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厦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督管理,规范担保机构经营行为,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7部委令2010年第3号......

    江西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申报审批工作指引

    江西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申报审批工作指引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审批工作,明确融资性担保机构组建程序和申报材料要求,现对各类投资人在江西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的......

    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

    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 一、总则 1.1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征信系统的安全要求,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业务运作三个方面。 标准适用于征信机构信息系统......

    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披露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银监发[2010]100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 《融资性担保......

    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披露指引

    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披露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之间的业务合作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