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青岛水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青岛水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业发展迅速,随之水产品批发市场迅速发展起来, 除沿海城市外, 部分大城市和水产品集中的产地和产区也相继建立起了水产品批发市场。青岛这个具有温带海洋气候的的沿海城市,对于水产养殖具有非常好的优势,因此其水产品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且给青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随着其发展在水产品产业链中也浮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批发市场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对此我们对青岛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展开了调查,分析其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各种营销阻碍,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意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模式,改进水产品市场管理及市场运营模式,增强技术指导,希望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产业链价值增值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带动青岛乃至全国经济的有效发展。关键词:水产品 批发市场 产业链 改进措施
一、青岛水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如今青岛水产品市场非常不景气,供大于求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待业”现象严重,批发商反映青岛外来人口越来越少,需求量大幅度削减,同行竞争激烈,出现了饱和状态,而且客源一直处于不增状态,其需求也越来越少,近年来常常处于货物累积现象,进货成本太高,而出售价格又太低,收益在逐年递减。水产品批发市场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具有可观的利润,而且甚是微博。现在,青岛水产业又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养殖业供不应求,缺乏专业养殖人员以及养殖技术;另一方面批发市场又供大于求,缺乏市场导向,而且无论是鲜海货还是干海货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缺乏多样化产品,虽然近年来青岛龙头企业发展良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海鲜产品的深加工业也有走下坡路的趋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此严峻的水产业形势呢?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青岛市水产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青岛市水产品产业链利用率低,价值增值能力不强。在产业链的运营过程中,生鲜水产本身市场就是不稳定的,而青岛养殖业又存在供货不足的现象,缺乏稳定的供货基地,所以许多海产品都是从外省批发,而且又经过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这样一个冗长的供应链的周转,这样一来产业链的运行效率比较低,而且产品的附加值也不乐观。基于生鲜产品的特点,水产品存在易腐性、不容易保存等特点,所以其在贮藏、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保鲜显得尤为重要,冷保存是一项巨大的的成本支出。当前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 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青岛市的冷链运输也很薄弱。加之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物流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各种成本的投入。但是市场现在已经达到了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当产品运输到批发商或着零售商手中时,就有了高成本低售价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产业链成员合作能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价值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产业的效益;加大产业链信息网络建设,健全信息管理流通体制,促进信息流动;加大水产品物流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物流服务管理,降低产业链物流成本等促进青岛水产业链的发展已经成为迫不容缓。
(二)、青岛市批水产品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青岛市水产品批发商面临着许多市场管理方面的缺失以及市场运营机制的不完善。乱收费、多重管理现象时有发生,摊位费、税费等都占据了很大的成本。而且水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不足,缺乏冷藏设备,技术型设施,装卸搬运工作一般都是靠人工进行, 效率低下。由于疏于管理,市场内水产品货物都是在非冷冻状态下露天摆放,水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且由于同行业竞争者太多,竞争激烈,存在着恶性竞争、民事纠纷等现象,缺乏政策保护。除此之外,水产品批发市场利用科技、信息技术意识淡薄,仍然是传统的交易模式。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海产品销售,但是因为缺乏技术,对网络销售了解甚微,而且没有比较统一的冷链物流运输设施,使得这一想法无法进行。一系列的管理缺失阻碍了了水产批发市场向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进程。
二、水产品批发市场改进措施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水产品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自08年经济危机以来,青岛市的水产品发展速度呈现下降趋势,针对调查所反应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如下改进:
(一)注重基地建设,保证货源供应。
据青岛市水产批发商反映其进货渠道大多来自于外地而非本地,因为本地产品相对较为单一,而且成本较为昂贵,这种现象本不该会发生在具有养殖优势的青岛市,然而这也恰恰反映了青岛市水产养殖业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水产养殖的扶持,培养专业养殖人才,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基地,为批发市场以及深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水产货源,实现多样化的进货渠道、销售渠道,节约不必要的成本。
(二)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水产批发市场在市场管理及运营模式上还不是很成熟。水产批发市场也应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 杜绝乱收费、多重管理的弊端。统一规范化管理,进行创新改变总体上交易方式落后的现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规程,约束经营中的不法行为以形成公平竞争,加强法制化建设。建立水产商会和经济合作社, 指导业户守法经营,公平竞争,使批发市场规模化、标准化;建立对水产品质量检测的制度, 定期对市场流通的水产品多指标检测,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各种增值物流服务, 促使整个链条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的运营,使其拥有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及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达到供应链条无缝连接;在市场运营方面,建立自身的规模优势,可以通过建立具备流通加工、分拣、包装、配送及信 息服务的物流作业区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货源和客户;除此之外政府要加大对水产城市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新技术的引入,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合适的市场准入标准,提高整体行业的技术水平。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及配套的物流软件设施是保证水产品质量、提高 实效、保全市场信誉的必要条件。
三、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水产品市场流通组织体系
与中国文化渊源等背景极其相似的渔业大国日本,其水产品流通的规模之大,运作之高效灵便和有条不紊世所公认,日本水产品市场流通组织体由沿海中小城市的产地鱼市场和大中城市的销地鱼市场组成。产地鱼市场是生产者和批发商交易的场所,由地方政府或公共团体、大商社在指定区域内开设。销地鱼市场由中央和地方二级批发市场组成,其运作机制类似,也是由地方政府或公共团体开设的。日本的水产品流通体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鱼市场在日本水产品流通中处于显著地位。日本有关法律规定,外国鱼货不进入鱼市场拍卖的,海关等部不予承认;本国鱼货不进入鱼市场拍卖的,如果销价低于鱼市拍卖价,政府有关部门不予承认。鱼货从渔港到消费者手中少的需经三个环节,多的需经四个环节,产地鱼市场批发商和各市区销地鱼市场批发商是两个必经环节,其他环节可不尽一致。二是日本政府在鱼市场建设中的作用相当重要。不仅鱼市场的选址和建设由政府部门决定,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对鱼市场的软、硬件建设提供支持,包括提供宽阔的场地,便利的交通,对仓储建设和计算机系统建设的补助。另外,日本政府每年还对经营亏损的批发市场给适当补贴。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政府进行扶持统一规划,减少中间环节,规范价格。[1]
(二)加强行业协作,进行企业联盟。
企业可以依靠法律保障、行政推动和政府的财政支持等手段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提高行业的组织化程度。水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水产业供应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将每个环节做好,上下游合作紧密才能促进整条供应链的顺畅运作,因此必须加强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建立紧密地信息系统,加强行业间的合作,建立市场导向,保证信息的畅通,进一步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将行业进行产业化改革,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
(三)构建水产品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重新构建自身的业务流程,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把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产品,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把正确数量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以最小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效益及附加值,使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经济效益得到极大提高的一套方法[2]。水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将上游的养殖环节进行业务外包,大多采取 “公司+养殖户”的模式通过契约的方式,与分散的养殖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上游的养殖环节进行业务外包,将养殖环节交由养殖户来进行,而主导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主要利用研发、信息、技术优势,为农户解决品种选择、技术等难题,当出售时节,由核心企业统一收购,解决了养殖户的销售问题,同时保证了核心企业的资源来源。
(四)构建水产品冷链运输
水产品是一种生鲜食品,时效性比较强,运输时需要保鲜,因此构建水产品冷链运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尤其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更是稀缺, 此外物流软件的操作、物流设备的操作检修、物流管理等人才缺口较大。建议政府出面整合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力量,加强对社会所急需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尽快适应社会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通过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等措施构建完善水产品冷链运输。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培养技术人才
目前, 国内水产品批发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期, 大多是以入驻的企业公司进行管理, 单靠企业一方的努力难以有效的推进。政府应为创新能力水平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山东省表现得非常突出。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那么长此以往势必会加剧山东省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使本就失衡的经济发展格局变得更加失衡。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有利于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鼓励措施, 如在融资、税收、土地征用。加强行业规范, 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水产养殖理念、技术、方法, 加强硬件设施的更新,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通过正确引导和政策的扶持保证水产品 批发市场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六)拓展服务功能, 实现业态创新
青岛市坐地的批发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目前的发展环境, 必须谋求思变和创新。除了完善批发销售业务外, 大胆创新围绕商户需求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和拓展服务功能, 如通过开展电子商务,为客商提供方案,对货物进行分类、整理、流通加工、包装、展示洽谈、质量验证、结算服务、代办保险以及其他各项相关的辅助性增值服务。促使传统水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业态的创新与升级,为终端消费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为市场批发业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甚至对加快批发市场整体升级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
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产品产业越来越旺盛,作为供应链环节中最重要的批发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水产品批发市场是水产品流通的载体,是开放水产品分销业务的平台,未来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必将朝着行业产业化,规范标准化,信息系统话,功能多样化,设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批发市场的改革及发展,促进“具有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的规模化、集团化良性发展,进而带动其它相应环节的发展。相信在不就的未来,我国的水产品市场将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沿海城市不可小视的经济推动力!参考文献: [1]水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夏监洪 2008年4月 [2] 邓汝春.服装业供应链管理.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6.[3]蔡宏宇.区域理论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基于湖 南数据的实证分析 [ J].财贸研究, 2008,(2): 110-114.[4] ] 张国良, 陈宏民.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 析 [ 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
第二篇: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徐州民政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医疗经费没有固定保障,医疗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就医环境有待改善。
2、创新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高度重视医院建设,固定保障医疗经费,增加先进设备,引进优秀人才,增强服务能力。
2、改善医院就医环境。
改善医院整体就医环境(如:洗刷间、开水设备、厕所等项目);改善病房就医环境(如:增加病床数、电视、空调、床头柜等生活设施);加大医务人员办公环境的改善。
3、创新服务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创“患者满意医院”、创“患者放心医院”。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医疗行业作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让群众满意,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徐州民政医院
2015年7月25日
第三篇: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XXXX医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目前工作中创新服务有待加强
2、科室劳动纪律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改进模式,创“患者便利医院”
围绕“一切以患者方便为主”这个基本的思想展开工作,加强导大厅医台,咨询处主动读物意识,同时为了方便患者咨询和就医,医院分别开设咨询电话,网上咨询等服务。做到人性化精细服务,为患者创造更加便利的服务条件
2、优质服务,创“患者满意医院”
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全院上下推出优质服务举措,推行文明礼仪服务,实施全日制专家门诊制度,加大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权重,促使医疗服务社会综合满意度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全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门诊推行的首诊首问首治责任制和全程导医服务模式,使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能够感受到如亲人般的体贴与尊重。
3、高效医疗,创“患者放心医院”
作为一家医院,医疗质量问题始终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基于这点认识,医院领导在充分发挥科室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加强考核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医院一律给患者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分级进行管理,严格规定各类专业人员分级开展诊疗技术的规定,责任到头,实行医疗责任追究制,并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4、加强劳动纪律,创“一流服务团队”
经院务会研究通过,全院实行上班下班签到制,并购买指纹机。医院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的组织性、纪律性,严明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上下班考勤、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和会议纪律等方面,凡发现违反者,均按医院相关制度惩处。
第四篇: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
施
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完善税制,强化税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流转税的宏观调控作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当前流转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急需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流转税管理工作概述和发展趋势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分析流转税工作存在哪些问题,首先就要明确流转税部门到底应该管哪些内容,了解今后流转税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简而言之,当前流转税管理的重点内容为“一票两人三税四行业”。“一票”,即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整个增值税“以票控税”管理的核心和链条,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税收关注点是限额限量审批和红字发票管理。“二人”,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前者户数虽少,却占据流转税收入决定性的比重,税收关注点是完成收入任务;后者户数众多,直接涉及公平稳定和谐的社会问题,税收关注点是体恤民生体现公平,例如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到位等。“三税”,即增值税、消费税和车购税,其中增值税是管理的难点和主体,政策规定最复杂,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消费税征收对象很少,卷烟品目虽占全市税收收入绝对比重却无需过多管理,税收关注点主要是啤酒和白酒的关联转移利润;车购税基本是坐收“自来税”,征管
工作如无公安、交通等强力部门主动配合,很难会有大的改观,其税收关注点则是依托办税窗口、体现服务意识、树立社会形象;至于营业税在全市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不足为虑。“四行业”,即农产品、废旧物资、民政福利和新办商贸一般纳税人,其中农产品收购增值税管理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政策性强、管理难度大,也是省局所关注的重点;废旧物资企业户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免税政策调整取消,管理难度将逐步降低;民政福利政策经过调整后,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的风险,税收关注点更多体现对残疾人弱视群体的关注和保护;新办商贸一般纳税人则是当前流转税管理的热点和难点,虚开发票、携卡走逃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税收关注点在于研究如何加大后续管理力度,完善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制度,降低涉税风险,确保监控到位。
而地市级流转税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简而言之就是“指导”+“监控”。何谓“指
导”,就是把上级最新的政策变化、最新的工作要求,经过消化、分析、归纳、提炼后,用最简明规范的语言,明明白白告诉基层“应该做什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系统培训、统一出台业务操作指南、及时解答基层的疑难困惑,帮助基层解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何谓“监控”,就是及时、深入了解税收政策在基层执行的效果、落实的程度到底如何,发现基层好的经验及时总结、宣传、交流,发现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及时进行纠正、批评、改进,解决基层“做的怎么样”的问题。两个职能相辅相成,缺乏指导,监控就成无源之水;缺乏监控,指导就成为空中楼阁。
回顾近年来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管理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注重发票管理、突出纳税申报管理和重视纳税评估三个阶段,经历了从启动金税工程二期,全面推行防伪税控开票系统,实现票票比对;推行“一窗式”管理,实现票表比对;将四小票逐步纳入电脑采集管理,扩大比对范围;强调税收分析管理,实现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全面推行防伪税控“一机多票”;20年将废旧物资专用发票和货物运输发票全部纳入防伪税控范围等发展过程。这些都是全市流转税部门始终把握流转税工作“完善税制,强化管理”的总体要求,根据形势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得来不易的宝贵历练。
当前我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变革日趋加剧,税制改革如火如荼,流转税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急需流转税部门人员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点,准确把握流转税管理发展的“五个趋势”。
一是不断加强税制改革调研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现行流转税税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党中央确定的发展循环经济和区域经济,支持就业和新农村
建设,鼓励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战略决策,对现行流转税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如何完善现行税制,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后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是不断加强综合管理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税制存在漏洞、短期内难以及时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完善税制”和“强化管理”两手抓的观点,实现流转税税种综合管理。以“四小票”其它抵扣凭证异常信息管理和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为代表,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评价关联数据,在多税种、多部门、多环节之间建立严密勾稽、互相审核的链条式管理机制,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税种的一体化综合管理将是今后流转税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是不断实现创新管理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由最初的“两窗三人”、到“一窗一人一机”再到“大一窗”,流转税管理方式不
断创新;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重新修订,普通发票实现票表比对,新办小型商贸企业辅导期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转型试点迈出新步伐,流转税管理内容不断创新。实践证明,只有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勇于破除思维定式,从工作中创新,从实践中创新,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开创流转税工作的新局面。四是不断扩大以票税控范围成为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推广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和普通发票“一机多票”系统,刚刚推行完成的货运发票税控系统,以及正在研究的海关完税凭证管理系统、红字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都是实现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控管理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随着税控器具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流转税管理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是不断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是流转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眼睛,尤其是在税控器具监控不到的领域和环节可以发挥重
要作用。随着流转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据采集手段越来越先进,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数据质量越来越高,数据越来越集中,这些都为加强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条件。事实证明,流转税部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查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政策和加强管理的应对措施,从而大大提高流转税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流转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主要分析如下:
一是流转税税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例如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过于狭隘,致使增值税与营业税交叉运行,存在着重复征税、两类纳税人税负不公、“兼营”和“混合销售”难以划分征收范围、征税对象难以界定等诸多弊端,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不少矛盾。再如增值税转型未能完全到位,农产品、废旧物资税收抵扣制度设计不合理,造
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增加了流转税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二是部分税务干部思想认识存在模糊。有的流转税工作人员认识还局限于传统观念,习惯于流转税税收政策的上传下达、照抄照搬,忽视了加强流转税税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同志对流转税管理规律的内在要求认识还不充分,对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多税种、多部门的综合管理要求还不适应;有的同志借口现行税制有漏洞、实际执行有困难,就抱着等靠看的畏难思想,放松了工作要求,放弃了管理职责,对“完善税制、强化管理”两手都要抓的认识不足;还有的同志分夸大执法风险,缺乏大局意识,该给企业的优惠不敢给、该给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敢提,处处人为设障碍,增加企业负担,未能把政策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流转税工作人员和基层税收管理员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现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更
新知识结构,不愿沉下心认真钻研业务难题,调研学习之风不浓,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税收管理员缺乏对流转税政策业务的系统学习、培训,对流转税政策理解不够准确,对相关业务程序和工作要求掌握不够全面,难以适应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情况下的流转税管理工作需要;目前的岗位练兵内容针对基层税收人员实战性不高、针对性不强,大多偏重于应试培训、能手选拔,对普通税干流转税业务素质的提升作用有限。
四是流转税政策执行力还不够强。从近年来所发生的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虚开发票、携卡走逃等大案要案来看,少数单位和个人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对该去案头审查的敷衍了事、不去核实,对该去约谈签字的弄虚作假、假冒签字,对该去日常巡查的疏于管理、风险意识不强,流转税税源管理还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缺位的问题。
五是四位一体分析监控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单位对流转税税收分析、评估重视不够,对税源的分析、监控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单位对超低税负、零负申报、进项增多、留抵异常等企业的分析评估不够深入细致,缺乏长效的税源监控机制;还有少数单位纳税评估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监督考核不够到位,纳税评估流于形式,效率不高;从全市整体来看,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缺少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税收分析监控缺乏创新、力度不足、信息化推行步伐太慢。
六是机关对基层的业务指导不足。一项新政策出台后,未能及时研究其出台背景、整理归纳其注意事项,对基层出现的疑问也未能及时答复;一个新软件功能升级后,技术业务部门联动不够,未能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测试,并通过网站统一公布操作指南,帮助基层税务人员及时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
七是流转税后续管理不到位。下放权限不应等于放松管理。尤其是在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管理、减免税等审批权限下放区县局后,市局机关对基层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对政策实际执行效果的跟踪管理不足,缺乏完善的流转税政策跟踪问效、问责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和改进流转税管理工作的建议 下一步加强全市国税系统流转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遵循“完善税制,强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和“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加强分析评估,优化税收服务,增强管理效能,不断提升流转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依法组织流转税收入。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大力组织流转税收入,促进流转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完善流转税收入变动预测分析制度,加强对全市流转税重点税源、薄弱环节的收入监控,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稳定性。一季度市局将试行“两税”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分析直报制,主要从税收政策变化、执行角度加大对流转税收入的监控力度。
二是认真贯彻流转税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增值税改革政策。认真研究解决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足额退还固定资产进项税。上半年市局将组织一次对全市增值税扩抵试点执行情况的抽查,确保增值税转型的全面实行。进一步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制定下发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办法,做好综合征管系统与政策规定的衔接运行,确保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到位。一季度前市局将组织完成全市残疾人安置单位年审工作,确保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组织开展流转税制改革调研。按照“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的要求,组织开展流转税税制及管理问题的调查
研究,服务上级决策,推进工作实践。今年市局将帮助各区县单位及时转变工作重点,加强工作调研,重点研究在现行流转税税制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管理,减低风险,堵塞漏洞。
组织开展流转税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政策落实,维护政策统一,提高各项流转税政策特别是流转税优惠政策的执行效应。今年市局将重点做好对流转税各项政策后续管理工作,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
三是进一步加强流转税基础管理。加强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认真执行总局修订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规范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对于外地人来蚌新办小型商贸一般纳税人企业一律要核实法人身份证真伪,按规定进行案头约谈、实地查验和日常巡查工作,要把企业会计人员、防伪税控开票人员和企业实际经营人员全部纳入监控范围之内。
上半年市局将组织一次对全市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执行情况的抽查。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继续贯彻落实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加强权限下放后的专用发票限额限量审批管理,注意既要给企业“调增”,也要及时给企业“调减”,避免企业手中大量滞留空白发票。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红字专用发票开具管理。上半年市局将在各区县局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一次对全市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
加强增值税其他抵扣凭证管理;深化异常发票审核检查;认真开展税收资料调查,并利用调查数据开展专题分析。四是切实加强流转税税种管理。加强农产品增值税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农产品收购增值税管理办法,推广应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电子开具系统,上半年市局将组织开展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调研式评估检查,确保农产品增值税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
强化废旧物资增值税管理。根据调整后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增值税政策,研究采取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依法维护正常的税收管理秩序。今年准备选择部分单位推行废旧物资“零库存”管理模式。
加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管理,进一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重点做好对零申报率、低税额申报率等指标的监控管理工作。
加强消费税管理,及时推行新的消费税纳税申报表,进一步规范消费税纳税申报,切实执行总局下发的《啤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落实白酒行业关联交易避税的解决措施,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消费税管理的措施、办法。
加强车辆购置税管理。密切部门协作,推广应用车购税征管软件升级版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模块二开票软件税控版。结合新版车购税征管软件业务流程的变化,制定实施车购税业务规范和操作规程,修改完善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管
理制度。
五是深化流转税税源监控。进一步完善“一窗式”管理。落实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操作规程,改进票表比对手段,规范异常复核处理,加强对纳税人开票销售收入和进项抵扣税额的票表比对。
规范征后核查。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研究申报与管理、前台与后台的信息传递和工作衔接制度,制定增值税、消费税征后核查办法,确保税收管理员深入开展对纳税人申报资料和信息的审核、检查。
进一步深化流转税分析评估。按照“分级负责、逐步深入”的原则,深入开展增值税税负综合分析及纳税人税负异常、进销项异常、存根联滞留等情况的分析,为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开展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提供线索。上半年市局将重点做好省局部署的指标异常企业流转税纳税评估工作,下半年将组织一次全市流转税纳税评估案例现场评比会。
六是继续推进流转税管理信息化建设。巩固现有系统运行。跟踪监控流转税各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认真研究运行问题,升级完善相关系统,保证各应用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拓展税控、稽核系统范围。进一步将所有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纳税人纳入一机多票系统管理,加强对纳税人开票、纳税情况的监控管理。扩大网上认证、规范网上报税,加快网上办公步伐。本着自愿原则,由企业自行扫描并通过网络传输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公路、内河货运发票,切实减轻办税服务厅集中认证工作量。根据总局网上报税系统研制完成情况,逐步在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纳税信誉良好的一般纳税人中推行应用网上报税。积极与省局相关处室联系,争取省局支持,在我市率先开展网上办税试点工作。开发推行流转税工作平台系统。根据省局统一安排,依托税收征管系统和税务工作流系统,将现行流转税征管中的资
格认定、发票发售、纳税申报、减免办理等项业务纳入同一平台运行监控,提升流转税管理效率,方便数据查询利用。七是进一步优化流转税税收服务。优化业务流程。按照可行、管用的原则,对流转税相关的认定、审批程序进行清理、整合、优化,减少办税繁琐环节,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市局将组织人员对现行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增值税发票审批、减免税管理、增值税扩抵试点等有关规定、操作流程、涉税文书进行优化梳理,整理成操作手册下发基层,以便加强对基层实绩工作的指导力度。
精简文书资料。在保证税源监控的前提下,认真清理现行企业认定、发票审批、纳税申报等流转税管理环节要求报送的资料,精简不必要或重复提供的资料。简化办税操作。按照“繁中求简、简中求优、优中求强”的要求,进一步梳理、整合现行流转税管理制度和措施、办法,最大限度地节约征纳成本,做到每一节
点环环相扣。加强宣传、辅导。及时宣传流转税调整、完善政策,深入开展对纳税人的政策培训与辅导,帮助其掌握政策规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准确享受税收权益。八是切实加强流转税队伍建设。
进一步建立完善流转税人才库管理制度,培养流转税纳税评估、政策管理及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各类专门人才,为顺利开展各项流转税工作提供人才保证。上半年,市局将调整组建全市流转税纳税评估人才库,帮助一批查帐技能强,工作业绩突出的业务骨干脱颖而出。
切实加强流转税业务培训。分期举办流转税业务培训班,集中开展对全系统征收、管理类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升流转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市局将根据流转税工作重点变化,适时开展一次流转税业务岗位练兵活动,内容直接是现行最新税收政策,强调时效性和实用性。
加强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力度。今年市局和宿州局共同承担了省局关于建立流转税工作跟踪问效问责机制的重要课题,将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如何加强对流转税政策执行和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对现代组织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改善企业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组织规模不断扩大,集团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外部条件变化日益加快,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在这种环境下,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指令得到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给经营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所需的建议、咨询、资料,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分当务之急。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对现代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如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学历层次较低。尽管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多年或
从其他工作岗位转为内部审计工作,但会计理论、审计理论、业务技能很一般,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切中要害,使内部审计工作失去威慑力。
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构成单一。内部审计人员中财务会计专业出身的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缺少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专业人员。只适应开展财务审计和其他以企业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咨询服务,不适应审计日益发展和扩大的工作范围,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
3、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个别内审人员不能慎重的保守因履行职责而获
得的相关内部审计资料,反而为了个人或其他经济利益,收受部正当利益,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审计职能与作用的发挥,败坏了内审人员的职业形象,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4、专业职称评定不通畅。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基本都属于会计和统计
系列或审计系列,很少有经济师、工程师、律师等系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效果和权威。
5、与社会审计缺乏必要的交流。企业每年都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
务报表进行审计,但是相当部分的内审人员未能和社会审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学习社会审计的先进经验。
6、7、缺乏系统的培训。由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又没有及时接受培训,所以知识陈旧,不利于新形势下审计的需要。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手段单一。很多企业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相续
开发应用了财务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给审
计的方式、对象、内容都带来了变化。由于审计人员电算化内部审
计知识贫乏,在审计工作中没有能够充分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
审计,同时,由于审计基数手段掌握不够,极大影响了审计的效率、效果。
(二)内部审计范围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但是企业开展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开展的较少,基本建设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管理审计根本未开展。
而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来展开,属于事后审计,未能起到预防风险、降低风险或规避风险的作用。
问题的根源在于单位各级领导的知识储备中普遍缺乏审计业务知识,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职责、方法、重要性认识有偏差。企业管理层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和手段,而是把内部审计当成是给自已挑毛病、找麻烦,个别人员甚至认为企业每年已经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有没有内部审计无所谓。
因此,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及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审计面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拓宽审计领域。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由于企业没有完全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设置内审部门,致使内部审计一般都隶属于审计科,工作上向董事会负责,行政上却属于企业管理层领导,即“双重领导”,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有效发挥,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人事关系和物质利益的关联性方面,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其个人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及
岗位评定是由企业的管理层决定,审计人员在对基层单位(不涉及
关键领导)进行审计是还能履行还能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但是
对企业本部或基层单位(涉及关键领导)进行审计时,面对企业领
导授权、批准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不符合经济效益
原则时,审查出的问题越多就越容易得罪人,部分审计人员不愿意
得罪管理层、担心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从而影响了内审人员的独
立性。
2、“双重”领导导致内部审计的权利有时难以行使,这种“双重领导”的企业架构,内审人员往往两头都不愿意得罪,也不能轻易得罪,受到决策层或经营层的控制,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大多数企业的前身为国有企业,改制变成股份制企业后,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总经理、也都是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相互之间
存在这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表面上企业为股份制企业,但经营权实际上控制在企业的决策层和经营层手中。每年召开的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决策、执行、监督三权没有相互之间的制约,使得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四)内部审计程序不健全
在审计程序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化的审计程序开展业务,审计计划简单甚至没有;所编制的工作底稿不完整、不规范,不能如实记录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发现的全部问题;内审程序没有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没有单位负责人签发。
产生审计程序不健全的原因是:缺乏外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内审工作职责只针对固定资产牵扯、现金盘点、账目核对、档案管理等方面,内容很窄,没有制定具体的内身工作制度、业务操作程序及项目审计实务指南;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