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爱情诗当中的女子形象

时间:2019-05-15 03:4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诗经爱情诗当中的女子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诗经爱情诗当中的女子形象》。

第一篇:浅析诗经爱情诗当中的女子形象

文学院

零八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

张宁

280101128

浅析《诗经》爱情诗当中的女子形象

众所周知,缘事而发是诗经的重要特点之一。《毛诗序》就曾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又《淮南子〃应道训》载:“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由此可见,原始诗歌绝非命题之作。于是,在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的爱情婚姻题材便得以产生和迅速发展,而作为婚姻家庭之中主人公之一的女子形象更是在诗经中得以鲜活和惟妙惟肖的展现。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子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开放而大胆。在古代,清规戒律森严,如:“男女授受不亲”(《孟子〃离娄上》)。“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女非有行媒不得知名”(《礼记〃典礼上》)等等。在这些细微的限制下,女子在男女共同参加的大型集会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例如《郑风〃秦洧》中,上下两章都写道:“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这充分的表达出年轻女子对于自己爱慕的年轻男子的真挚感情,主动而大胆的争取真爱,最终“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乐。”成就美满爱情。又见《郑风〃摽有梅》三章中:“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兮”。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当时社会背景下,除了当时男子要负担沉重兵役和劳役可能“不我以归”而至使女子也必然误了婚期而急于求婿之外,也将女子对于婚姻的向往淋漓尽致的展现,不忸怩,不做作,直白大胆的表露心迹。

其二,含蓄羞怯以及想见而不敢见,想爱而不能爱的压抑。例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青年男女在城上角楼上约会,女子躲起来不相见,既是其可爱的表现,也表现出她的羞怯和含蓄。再如 1 / 4 文学院

零八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

张宁

280101128

《郑风〃将仲子》抒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人言的摧折,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尤可畏也”;“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本诗着重表现的是一个女子在爱情上内心的矛盾冲突,她对男子的爱恋,由于来自父母家庭以及邻人的压力,只能埋藏在心里,不敢流露的苦闷情怀。

其三,封建制度男权社会压迫下的弃妇形象。诚然,母系氏族公社后,随着男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日益增大,人数的增多,女性的社会地位渐趋低下,男权社会形成发展并且深入人心。伴随男性地位的提高,女性逐渐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一夫多妻的现象也从原来的凤毛麟角到形成风气。于是,生活在阶级社会中的妇女在神权、族权、夫权和礼教的迫害下,婚后生活幸福者少,痛苦者多。自古有“社会发展状况决定文化及意识形态”之说,也正因此,诗经写弃妇的良多。例如《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之,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这一节鲜明的反映出女子为家操持,善良勤俭、乐于助人,但终因年老色衰被丈夫抛弃。丈夫新婚燕尔,对她却不闻不问,甚至非打即骂,致使她痛苦难当。同时,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富易交,贵易妻”的残酷的事实。而“贫贱之交不可弃,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现象却凤毛麟角,不可多得。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再如《王风〃氓》中,总体上写了男女相识相知相爱最终这位重感情的女子以身相许到头来却遭到无情抛弃的人间悲剧。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魏宣公时期,由于社会形式和制度的急剧变化,男子 2 / 4 文学院

零八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

张宁

280101128

经济地位提高,受魏宣公本人蒸其庶母、占其子媳等伤风败俗事件的恶劣影响,丈夫对于妻子更加变本加厉的始乱终弃、背信弃义,从而使妻子陷入更为可悲的境地。《氓》的第一章,写男女相爱的经过。氓曾假“贸丝”之名结识女方之后便商定婚事。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的束缚。双方虽然感情融洽,但不备六礼仍不能正娶,女子大胆爽朗,欣然约定“秋以为期”。第二章,写订婚到结婚的经过,女子纯真热情,坦率直露。“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有充分暴露出封建神权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女子虽大胆热情却也太重感情,为后来惨遭抛弃打下伏笔。第三张写女子追悔坠入情网难以自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显然是对社会现状的抨击和揭露,也是女子不幸命运的真实写照。第四章则主要写了女子遭弃,男子负心,就如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年老色衰而遭抛弃,这是男子赋予女子的不幸,也是社会导演的女性悲剧。第五章主要是写女子对族权的控诉:“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第六章写了女子被弃,对自己之前深坠情网不能自拔到自己今日惨遭离弃的悔恨和决计离开的决绝态度。“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心酸、是委屈、也是慨叹。最后终于想开,坚强而果断,要走就走的干干净净,连背影都不留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绝不拖泥带水藕断丝连,所谓伤的越深,越能放得下,就该是这个道理吧!再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也是弃妇之作,全诗共分三章,第一二章章旨相同,都是写女人遭弃归家的怨恨之情。第一章写“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众所周知,樗是恶木,叶子动物都不能吃,树干造屋容易朽烂,是民间传说嘴没用的树木,但它还能长出茂盛的枝叶为我遮凉,暗指那个抛弃自己的男人还不如“樗”这种恶木。第二章以“言采其蓫”起兴,蓫,即羊 3 / 4 文学院

零八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

张宁

280101128

蹄草,生活在农村的同学大约会知道,羊蹄草也是恶草,草叶硬并且有异味,牛羊都不吃,用以寓指负心的男子还不及这恶草。第三章则旨在揭露并斥责男人的负心:“不思旧烟,求尔新特”,揭露负心男子喜新厌旧,并非新人财富之多i,而只缘于男子负心寡德,改变心肠。

悼亡诗中丧夫的女子形象。古代女子死了丈夫,并受封建礼教“一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夫”的约束,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成就了人生当中最大的不幸。而这些女子的悼亡诗,写得感情真挚,凄楚动人。这种感情是爱情的延续,也是爱情的升华。例如《唐风〃葛生》,全诗共分五章:第一二章悼念亡人,哀其长眠于地下的悲凉和亡人墓地的荒凉,触景生情,对亡人的孤单发出悲叹,悼念亡人,也是哀伤自己。第三章则被认为是交代丈夫死因。“角枕,锦衾”据《传疏》说:“礼夫不在,敛枕箧衾,席韫而藏之者,此引古礼文以言。夫从征役,既缺时祭,妇人敛藏枕衾乃其假夫在齐物以起兴。”认为这是悼丈夫在从军中丧亡的诗。第四、五章则主要写深切悼念和死则同穴的心愿。“夏日长,冬日长”在第四、五章中的反复是感叹丈夫死后生活度日如年。“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则极尽了夫妇之情。

俗话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诗经》作为一部始作于先秦时期的诗歌总集,早已被广大人们口耳相传、喜闻乐见。真正做到了“而或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而我却只能道其一二,不能尽述。那些鲜活于诗经中的女子,她们所诠释的不仅是自己的喜怒哀乐,更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艺术的变迁。透过她们,我们能够想到的本就该超出其形象本身所寄寓的……

/ 4

第二篇: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五国风”中有关妇女爱情与婚姻的诗篇不仅占有大量的篇幅,而且独具特色。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诗经》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讴歌和赞美女性忠贞的爱情;来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对人们爱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 女性形象 意义

一.诗经当中的爱情诗

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三百零五首中明显的就有七十二首之多”(张西堂《诗经六论》)而《国风》中的十五首诗歌就有四分之一是关于爱情的。正是通过这些爱情诗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古代女性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等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刻画。有的清新自然,有的柔然绵长,有的激荡肺腑不同的女性形象在诗歌中呈现出来或大胆无畏,或谨小慎微,或哀怨绵长。他们为情而动为情而生,久积在心头的情思如黄河奔流一发而不可收拾。展现出当时社会女性对于爱情的观点和看法,折射出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和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情感交流的表现,是一种发资本性的原始冲动和自我选择。诗经中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女子与男子幽会的《邶风·静女》;女性感叹韶光易逝的《召南•摽有梅》;男女相约出游的《郑风·溱洧》;期盼丈夫早归的《王风•君子于役》等等。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女子在爱情世界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场景同样的主题,这些诗歌无言地向后人讲述着人类祖先对于爱情的理解但和崇敬之情!

二.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

(一)婚前女性形象

1、渴望爱情,主动追求。女性内心对爱情的渴望、追求与呼唤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爱情的习俗。如少女大胆追求爱情,渴望与自己意中人结成连娌,非常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在《召南•摽有梅》中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一位少女面对黄熟又日益变得稀少的梅子,敏锐地感到了韶华的流逝,人生短暂,希望有人向自己求爱的强烈心情,于是少女便即情即景地唱了起来:“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表明了姑娘想早日寻找到自己的真爱的愿望,语言大胆而直率!而在《邶风·静女》中, 女主人公则活泼诙谐地使用“计谋”来考验男子的忠诚“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竟然让小伙子“搔首踟蹰”.诗中女子性格聪明、淑婉,在未得到情人热烈的爱时,女子表现出一种复杂而又反复的态度。然而诗经中的《褰裳》则以更加直白的性占有为目的来表现女子渴望

与心爱的男子幽会的场景: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这是一首动人的情歌,又是一幅绝妙的少女怀春图,诗情画意浑然一体。宛若一幅精美的画卷,被后人所珍藏。

《诗经》中的妇女因较少的受到礼教的约束,因而显得大胆、热烈。如《郑风·叔于田》所写的女子,因为恋人叔外出打猎,在整个巷中就再也没有她可以看得上的男子了。“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把女子心里的叔的优点无一例外的介绍给了读者,如叔不但能骑能饮,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正因为如此,叔也就成了她心目中最杰出的男子,短短几句话充分表现了女子的心理活动。

2.缠绵热恋,欢快相约。在与情人一起约会的时候,女子更是表现出相当的主动、热情和开朗。如《郑风·溱洧》中,生动的描述了三月时节,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相伴游春。其中两个人的对话足以说明此时女子的心态。姑娘说:“去看热闹吧?”小伙子回答:“已去过了。”姑娘说:“还是陪同我再去看会儿吧,洧水岸边,地方广阔,可好玩呢!”于是两人边走边相互调笑,话语热情却不轻佻。并以芍药花相赠,传达爱慕之情。而《召南·野有死麕》中的女子在收到礼物之时,则与此相反,这位女子的性格似乎很害羞“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她让送礼物的人不要过于冒失,以免惹得犬吠人知。

3.相思的女性形象。相会在一起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可两个人还是有分别的时候,这时的女子则愈发显得惆怅不已,对恋人的相思也愈发显得深远。如《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以“三月”、“三秋”、“三岁”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款款深情在字里行间不言而喻,而这种情意到了《郑风·子衿》则表现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以一个女子特有的矜持的角度,诉说这位女子对男子为什么不主动地前来,为什么连个信也没有的埋怨之情。但是这种心情到《召南·鳔有梅》中则张显出不同,这首诗写女子思婚求偶,盼望意中的男子,早些来向她求婚。这里以梅来比喻青春,以梅越落越少比喻青春流逝不待人。“鳔有梅,其实七分。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鳔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鳔有梅,顷筐既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话语虽然不多,却把少女的心思准确的呈现给了读者。

4.失恋女性,为情所困。在两性问题上,女性历来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痛苦,然而不同性格的女性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则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如在《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

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少女畏惧父母,但又深爱自己的情郎。她与情郎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挚和热烈但是,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但是在《鄘风·柏舟》中女子则选择大胆不顾父母的阻拦而出嫁远方。这是一个女子为了自己的幸福,勇敢的进行反抗的做法。如果父母反对了子女的恋爱,就形成了婚姻的阻碍如: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知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这首诗中的女子心中本已经有了心上人,但家庭的反对让她的心愿难以实现,虽然文中表示自己决不改变主意,但她也只能怨愤母亲与老天不能体谅她的感受所以表现出了极大痛苦。

(二)婚嫁中喜悦的女性形象

出嫁是女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的女子形象往往和婚嫁前的女子形象不同。如《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赞美她们正当盛年,像开得正火红的花儿,能给婆家带来欢乐。诗中对女子的健康也进行了由衷的赞美,而这赞美是通过对桃树的硕大来表现的,这恰恰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中用桃花鲜艳比喻新娘的美貌,用桃的果实肥大、树叶的茂盛来比喻

给家族带来的人丁兴旺、家业隆盛。诗虽然简单,却生动之极,既赞美了新嫁娘,也描绘出了婚嫁时喜庆的气氛。《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用一种简洁富于韵律的话语道出了这位出嫁女子的绝伦的美貌,优雅的仪态,描写的生动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迎亲新郎,喜润新娘。《诗经》中也有通过女子对新郎的赞美来反衬出女子自我形象的作品。古代习俗,女子出嫁时,男子要亲自到女家来迎接新郎,而女子似乎对自己未来丈夫的外貌也很注意。如《齐风•著》中通过对女子眼中男子的描写,来看亲迎的新郎,从侧面细腻地再现了婚礼前一个动人的镜头,新郎到娘家接新娘上车,“俟我于著乎而”、“俟我于庭乎而”、“俟我于堂乎而”三段,生动的刻画了一个披凤冠霞帔的美丽新娘在等待幸福的降临的场景,同样出嫁女子喜悦心情也可见一般。

盛大婚礼,娇女出嫁。《诗经》中也有描写女子婚嫁的隆重盛大的场面,从正面描写女子在婚嫁中的形象的作品。如在《召南•何彼脓矣》中贵族“平王之孙”与“齐王之子”举行婚礼的盛大豪华的场面的描写。诗中用郁李开花香味四溢来祝福“平王之孙”和“齐王之子”的婚礼。在“何彼脓矣,唐隶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这个隆重而和谐的婚礼进行中,公主是坐在车上行婚礼的,即“人之敬和者,恒举车服言之”。再如《召南•雀巢》中出嫁的女子是由彩车百辆来迎接她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都是那么喜庆而隆重的仪式。从而由正面衬托出年轻女子婚嫁中的娇美形

象。

(三)婚后的女性

1.琴瑟和谐,相亲相爱。《郑风•女曰鸡鸣》这首诗的题材相当别致 ,它通过夫妻二人起床前的对话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来表现夫妻关系和日常生活被描写得美好而洋溢着诗情画意,只有相敬如宾的夫妻才会享有这种真正的和谐与恩爱。在《齐风•鸡鸣》中 ,也有同样的描写 ,在一个浪漫的晚上 一对夫妻在“苍野之声”、“虫飞薨薨”的野地幽会 ,天亮了 ,男子还沉湎在这种欢爱之中 ,而女子觉得光天化日下幽会感到羞耻 ,让人看见了不好意思。通过这样的描绘来表现相亲相爱的婚后感情生活。

2.婚姻中不幸的妇女形象。《诗经》所在的时代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妇女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而在结婚之后成为了男子的附属品。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和命运,破裂的感情中,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作为这一点《诗经》中给人提供了众多的描绘对象。面对着婚姻的不幸,妇女更多是发出心中的哀叹。如《邶风·柏舟》中的女主人公在到了夫家以后,遇到不公的待遇,不愿逆来顺受,与夫进行抗争“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但没有成功;希望娘家的兄弟为自己做主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可女主人公在受到各种委曲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威仪,决不妥协。全诗用饱满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渴望自己能够飞出牢笼,获得自由的女性形象。而《邶风·日月》中的女主人公则是在受到虐待之后,无奈之中只好向日月

哭诉自己的不幸,希望日月能够洞察人间的不平;无奈之中又向自己的父母发出埋怨,为何不能养她到老而不用出嫁?可见她在婆家所受到的痛苦之多已经无法去尽述,真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3.丈夫在外,翘首盼归。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但当时一部分男子或出仕、或经商、或服役 ,不得不抛妻别子远走他乡 ,这就留下了一批独守空闺的女子 ,她们成年累月在思念中度日在等待中消磨自己的青春,如《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都是这方面有代表的作品。且看《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全诗采用触景生情的方法,选取了“鸡栖于埘”、“羊牛下来”等生活场景触动思妇的深切思念和绵延惆怅。这位思妇在一连串的发问之中向我们传达着自己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正是这样看似平凡的场景更能触动我们的内心更能表达出一种生活的无奈和真实,这种相思之情更是表现出了思妇爱情的朴实和她多爱情的执着坚守。

4.哀怨弃妇,悲愤抗争。被弃妇女的哀怨与抗争 ,即“弃妇诗”它们反映的是家庭生活的破碎与妇女被弃的悲惨命运 ,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篇作品是《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氓》全诗具有六章,每章各十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

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开头的二章主要写男子最初向女子求婚与结婚的情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其中包含的经过:男子急切的要求与她同居,但她却比较矜持,认为还是需要有“良媒”来说合比较合适,作为正常的婚姻才好,这时男子产生了怨怒,她只好委婉的安慰男子说“秋以为期。”“乘彼诡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此时的女子已经对男子抱有一片痴情,男子经过卜筮之后,就将女子娶走了。

第三章则用桑树与自己相比,桑树的茂盛就如女子的青春年华,以鸠食慎,比喻自己当初过分迷恋于爱情的后果;此外,还将当时男

女在社会中不平等的地位进以描述:男子如缠上了女的,女的想甩甩不掉;女的如果看不准人,就一辈子也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第四章与前一章相对照,桑树茂盛期一过就将凋落,而这时女子在夫家也受到摧残。她委屈的说,自己嫁过来“三岁食贫”,并没有过上好日子,三年后,却又乘着车,渡过淇水,回到娘家。这里被遗弃后渡过淇水回家与前面未婚时“送子涉淇”相响应,有一种不堪回首的怆然之感。而“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张显女子的性格,这其中有自己的表白,和对丈夫的斥责,凸显妇女刚强之性格。

第五章写女子嫁给男子以后,日夜操劳并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刚把日子过得好一点,就得到了自己丈夫忘恩负义的虐待。当她满含冤屈的回到娘家时,自己的兄北姐妹也不能理解她同情她:“兄弟不知,戏其笑矣”此时的她显得是那么的孤立无助。这表明在礼教统治下,女子一旦被弃,其命运是相当悲惨的,在残酷、冰冷的现实中,是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的。

第六章,写那女子在被遗弃后的复杂的悲愤心情和最后决绝的态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一句话充分表明了她对那个负心男子的怨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说明自己未来的生活,将会是苦海无边;“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其对过去时光的一片回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在最后她表示过去的日子就

不再去想,从此与那个男子一刀两断,又一次体显出了这位女子果断的性格。

同样的社会不同的性格。与《卫风·氓》中女子坚毅果断相比《谷风》中女主人公的命运更为凄惨 ,为了操持生计在丈夫家什么苦活累活都干,穷的时候和丈夫共患难,日子过好了 ,丈夫却把他看成眼中钉“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诗中饱含热泪的诉说,读来令人肝胆欲碎。自己离开夫家,被丈夫休弃时,难分难舍,因为割不断对往事的追忆留恋。诗中所描写的,是一个贤惠忍让的中国妇女的典型。也正是通过诉说,来控诉丈夫的背信弃义和对两人感情的背叛。透过这些弃妇悲惨的命运,我们可以在她们声声哭诉中,更深刻的了解那个封建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残酷的现实。

三、《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创作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建国到春秋中叶期间的作品,因为《诗经》的原产地是在当时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原以及长江地区,加上它的作者层次众多,包括了从平民到贵族的各个阶层,所以它的内容很丰富,题材十分广泛。农业祭祀,战争徭役,男女情爱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所涉及。从形式上来说《诗经》不管是在语言技巧上抑或是形式体裁上,都有它独显的魅力,前所未有的“赋比兴”的用,工整的四言句式和重章叠句的使用,都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开辟了先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诗经》中女性形象创作内容、手法、格式等对后来文学创作的影响

《诗经》从内容上,它聚集了古人对社会政治独到见解,丰富的感情生活,从整体上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从形式上,古人为了增加诗歌的生动性,在句法和章法上运用了不同的手法。古人在创作时,通过自己对描述对象的理解,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崇高地位的,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诗经》拓宽了后世诗歌的内容题材。《诗经》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正义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除了对爱情的肯定和颂扬《诗经》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们的情感、民俗风情等,都在其中有了形象的表现。在后世的诗歌中,许多内容题材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

1、《诗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战争的诗歌,其中有不少反映征战艰辛、征战不归,亲人离散的作品。《式微》是厌倦战争的士兵们控诉国君惨无人道的怨歌,借控诉国君反映征战生活艰难痛苦:“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短短十八个字,反映出了士兵的悲惨,以及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又如《何草不黄》反映的是战争的无休止摧残了士兵的青春年华。诗中描述“四夷交侵,中国皆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全诗四章,描述征途中 的所见所闻,一片凄凉悲苦,民不聊生的情景,战争的残酷是对士兵们人性的摧残,所以有了人还不如野兽的现实评判。又如《采薇》表现出战争的苦难,士兵们的思乡之情。这些诗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对战争残酷的斥责,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比较重视细节、场面的描写。在此后的诗歌中,描写战争的诗歌数不胜数,描写战争比较突出的当属唐朝诗人杜甫。杜甫的诗歌叙事显然是受到《诗经》的影响,杜甫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歌,他的诗歌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或人或物,精心刻画,表现出他对战争的残酷的批判。如杜甫的《无家别》写出了由于战争,故乡变得荒凉,老母病死,自己也无家可归。“三吏”、“三别”无不是痛诉战争使人民民不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可否认,杜甫写的战争的诗歌和他所处的时代是有很大的联系的,但是他在诗歌叙事上是受到《诗经》影响的。《诗经》中还有很多描写男女爱情婚姻的诗作,或表现男女相互爱恋,或表现婚姻生活。如《关雎》,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静女》中男女两情相悦,男女幽会等。

2、《诗经》中许多关于爱情的诗歌都表现主人公对爱情执著的追求,爱情遇到挫折,就会痛苦。如《柏舟》中,女子要求自主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却遭到母亲的反对,女子宁可以死殉情,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出女子爱情受阻时的痛苦以及希望追求自由爱情,这样的题材在后世也很多《孔雀东南飞》就是很好的例子,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遭到母亲的反对,最后为了守住自己的爱情,双双殉情。又如《长生殿》,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离合生死之情。这些

都是继承了《诗经》中对爱情的描写的手法。

3、《诗经》中还有一类怨刺诗,大多产自厉王、幽王当政的西周后期,政治腐败昏庸,这些诗就是描写作者担忧国家前途,怒骂奸佞小人,痛斥君王的昏庸。如《十月之交》描写幽王当政时期,日食地震,交相并行,百姓民不聊生。《巧言》直斥昏君信谗言,昏庸无道,导致真个社会政治的黑暗不平。在后世,怨刺诗也是众多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有大量的怨刺诗,重点描写的恶吏苛政的残虐和百姓苍生的痛楚,聂夷中的《咏田家》描写出苛政下农民被压榨的一无所有,只剩下逃亡这一条路。又如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诗人站在民众受害立场,对恶吏贪官残民以逞的豺狼本性表现了极大的义愤。所以在后世诗歌很多题材中都可以看到《诗经》的影子,只是后世对它们又发展、完善了。

其次,《诗经》对后世的影响还有一个方面体现在它的艺术手法上,它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比兴内容有很多。简言之,赋,铺陈直叙,将诗人的思想情感直接表达出来;比,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情感用一个对象来比喻;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情感,引起诗人作诗。在《诗经》中,这三种手法是交叉使用的。

1、“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如记述周民族历史的《绵》、《氓》、《生民》、《公刘》以及反映奴隶生活的《七月》等长诗都是赋体。《氓》是《诗经》典型的以赋为主的叙事性质的抒

情长诗。作品写的是一位妇女在婚前婚后不同境遇,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七月》也是以赋为主,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月中的生活。在后世的诗歌中,赋也被极其广泛的运用。六朝乐府民歌中的《东门行》、《妇病行》、《战城南》,长篇叙事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等,也基本上是赋体。建安文学中最能表现“建安风骨”的曹操的《蒿里行》、《薤露行》,也是赋体,曹植的《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和王粲的《七哀诗》,等皆为赋体。

2、《诗经》中“比”的运用也很多。如《硕鼠》将官僚比作硕鼠,榨取老百姓的钱财;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可以比喻男子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后世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大量的用了“比”手法,十九首中出现“比”这一表现手法的诗歌共九首。其中,七首,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胡马、越鸟为喻体,讲胡马、越鸟都依恋家乡,而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又如“浮云蔽白日”以“浮云”比喻迷惑游子的世俗名利,“白日”指代的当是游子。《西北有高楼》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借双鸟共飞为喻,表示对于楼中歌者的深切同情。《明月皎夜光》的“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以鸟的高飞比人的腾达。

3、“兴”在诗歌中的运用比较复杂,有的只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作用,有些带有比喻的意思所以比和兴常常是一起使用的,比兴手法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像寄寓思想情感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在《古诗十九首》里有很多运用兴手法的诗,十九首中含有“起兴”表现手法的作品有十首。如《凛凛岁月暮》中的“凛凛岁月暮,蝼蛄夕鸣悲”,是以冬日蝼蛄之鸣来烘托下文思妇之伤感。《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以天空月之明亮来烘托下文思妇的忧愁孤独。《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以青青之草照应文人之青春。《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已经达到了情景交融、无我和谐的思想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很大的影响。

4、《诗经》的句式也给后世的诗歌带来影响,《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带有很强烈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言句短促节奏鲜明,加上重章叠句,更能表现出动作或情感的变化。如《诗经》中的《诗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就很好的运用四言句式进行创作,具有很好的音乐效果。后来的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如陶渊明的四言诗《归鸟》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把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代代相传。使现实主义的思想理念在经历继承、创新、发展不断循环前进的过程后达到新的至高点,使现实主义作品形象更加突出。伟大诗人杜甫坚持以现实主义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如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正是其诗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其诗最终被称为“诗史”。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也以“风雅”、“比兴”为标准,批评了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同时,总结魏晋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总而言之,《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它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都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创作对后现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炽热情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性爱问题的严肃态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忠诚老实的本质、健康的感情、淳朴善良的面貌和崇高的道德水平,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对于今天现代女性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1.爱情可贵,信仰价高

爱情这个闪闪发光的字眼,古往今来叩开了许多青年男女的心扉,谱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一个又一个的爱情故事,为世人所传颂。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爱情的渴望和对崇高、圣洁爱情的追求。毫无疑问,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爱情对于

情窦初开的年轻大学生来说,更是生活的“诗歌和太阳”。当然人生的领域十分广阔,人生的内容非常丰富,理想、事业、学习、工作都是人生的美妙乐章,它们和爱情一起构成了气势宏博的人生交响乐曲。在人生交响乐曲中,我们应该清楚的是:爱情只是人生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但是很多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认为事业等其他物质的东西才是永恒的主旋律,从而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失去路标,陷入可怜的自私泥潭。所以对现代人来说,《诗经》婚恋诗中的爱情观就透漏出一种更为耀眼的光芒,启示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人生中,要认清自己的方向,追随自身的心声,把握住人生最美好的感情,同时也要做好人生中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不图暂时拥有,但愿天长地久

正确的恋爱观要求人们在处理恋爱问题时,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对方、对社会负责,把爱情和责任、义务联系起来,真正作到爱情与道德的统一。作为大学生,要用正确的恋爱观对待爱情生活,遵守恋爱的道德。

(1)含蓄有度,掌握分寸

《诗经》女性追求爱情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如《诗经》里《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女子对爱情主动追求,要求男子平等对待,不要摆出一幅居高临下的架势。而西汉卓文君《白头吟》对平等爱情的渴望:“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提。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似乎是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再如汉乐府中《孔雀东南飞》、《上邪》对爱情的追求,王实甫《西厢记》里崔莺莺对自己幸福爱情的追求,都说明了《诗经》中自由爱情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热恋中的情侣接触频繁,情切切,意绵绵,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但必须注意情意的表达方式,保持恋爱行为的端庄,显示出含蓄典雅的格调,切不可放纵自己的情感,做出不文明、不雅观的举动。在《诗经》中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直接又不失礼仪,真挚又不显粗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短短几句便使两人相亲相悦的感情跃然纸上,让人身心愉悦,而不是肉麻打颤。作为当今物质和精神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含蓄但又不失感情联络的恰当方式去表达我们对于爱情的理解。用《诗经》中所表达的纯真和操守来提醒和引导自己。(2)忠贞不渝,感情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友谊可以广泛,爱情则具有鲜明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包含的特有的情感和义务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中,不允许有任何第三者介入。男女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经得起时间、空间的考验,经得起困难、挫折的洗礼。《诗经》中《王风•君子于役》表达出女性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爱情,等待着远去的丈夫的归来;感情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感情的朝三暮四是对爱情的亵渎是对灵魂的出卖!我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纯真道德的国家,对爱情的专一历来被人们多崇敬,对感情的不专一历来遭到世人的唾弃!3.自尊自爱,保持理智

在对待爱情方面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表现出自尊自爱,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爱情,不能盲目地惟命是从,最终丢失了自己。《诗

经》婚恋诗中的《邶风·谷风》和《卫风·氓》都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从热恋到婚姻再到受虐被抛弃的妇女,然而她们在对待这样的爱情的时候,选择了果断的放弃,自己来拯救自己,这种理智是被我们所佩服的。对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女性来说,不能完全沉溺于爱情的甜言蜜语里,要理智清醒地对待爱情,分清楚这份爱带来的到底是幸福还是苦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完成自己的人生。所以说,《诗经》中婚恋诗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给现代人的启示是不同忽视的,只有保持着自尊自爱,理智聪慧地对待爱情,才会得到真正的内心的满足。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婚恋诗,是古人用诗歌诠释对爱情看法的典范。通过分析和梳理《诗经》中婚恋诗可以了解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可以使我们领略古时候人们那种情真意切,不含任何杂质的美好感情,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古代女子那种健康、纯真、积极的爱情观,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及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是现代人的爱情课堂,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爱情,把握好自己的幸福。

三、《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创作的艺术特点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表现为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是高尚、纯洁的,这标志着原始的性爱已经升华为情爱,它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所表现的对情爱的热烈健康的追求、对情爱的高尚理解、对压抑爱情的文化氛围的反抗,都体现了周代人对爱情的严肃和认识。

首先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诗经》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

经典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伟大现实主义传统。为后世文学创作做了成功的典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诗人。它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它的影响经久不衰。它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如《邶风 击鼓》中就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写出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是这样平实的诉说和苦苦的思念让我们读来更增添了一分感动。

其次,是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婚姻爱情诗虽然都是抒情诗,但是却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如《静女》中“搔首踟蹰”的少男。

再次,深含意蕴的景物。《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

最后,生动活泼的语言。婚姻爱情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明白如话,有很多诗篇即使今天读起来也毫不费力。如

《郑风·溱洧》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则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情韵悠深。《诗经》中女子之口抒发忧伤的感情,细致、隽永,这一特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来文学创作。忧伤的感情,委婉曲折,波澜起伏,十分微妙的创作手法对汉乐府诗歌以及《古诗十九首》和唐宋诗歌都有深远影响。

总之,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及其刻画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民风总的来说是纯朴无邪的,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和情感追求。但也出现了新的关系、新的伦理道德意识的萌芽,婚姻、爱情因受到影响而显得纷繁复杂。诗中体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独立和自尊的强烈渴望和热烈追求。既有反映古朴民风具有浪漫气息和野性美的幽会诗 ;也有活泼生动充满谐趣和喜剧美的诗歌 ;更有沉痛温婉、充满悲剧意味的诗歌。他们是传统女性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先驱,她们闪烁着自醒意识的火花引领着后世女子不断地在自由幸福的道路上追求着。诗中的女性都用青春和心血,吟唱了一首首动人的生命赞歌,宛若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被后人所珍藏、所赞叹!

参考文献: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沈泽宜:《诗经新解》,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褚斌杰:《诗经全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余冠英,韦凤娟:《诗经与楚辞精品》.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聂石樵:《诗经新注》,济南,齐鲁书社,2000。余冠英:《诗经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陈梓权、郭培忠、郭精锐.《中国古代爱情诗歌评论》.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第三篇:浅谈《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浅谈《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摘要:《诗?》中的305篇作品,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从多个方面展现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它的每篇作品,都潜含着无数的可以发扬的文化内容。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在《诗经》所产生的年代,分封制是其上层建筑,而婚姻制又是分封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诗经》当中的婚恋诗中,通过不同女子的形象,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那一个时代的文化与历史。

关键词:《诗经》;端庄淑贤;哀婉悲戚;率性泼辣;周文化

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长河中,在中国古代的泱泱文化中,有质朴的《诗经》,绮丽的《楚辞》,博大璀璨的唐诗,豪放或婉约的宋词,灵动、典实的明清小说和散文。但是《诗经》却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中的305篇诗歌,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也都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诗经从多方面反映了它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我们从农事诗中,看到了在农业生产中辛勤地劳作的农奴;从战争徭役诗中,看到了仆仆风尘的役夫征人;从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中,看到那些关心国家时政的优秀人物;从婚姻爱情诗中,看到了周人的婚姻习俗;从其他诗篇中,我们也看到周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等等。可以这样说,诗经不是随意就能够读懂的,许多看似简单的诗句中却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涵。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所以《诗经》自然也有它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反之它又反映这种现状。《诗经》三百篇的形成,正是西周王朝“制礼作乐”的文化产品。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是由《诗经》所开创的,而《诗经》流淌的又是周文化的精神血液。

《诗经》中的305篇作品,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从多个方面展现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它的每篇作品,都潜含着无数的可以发扬的文化内容。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在《诗经》所产生的年代,分封制是其上层建筑,而婚姻制又是分封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诗经》当中的婚恋诗中,通过不同女子的形象,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那一个时代的文化与历史。

一、端庄淑贤的女子

王国维的一句“纳上下于道德”“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便道尽了周文化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本质特征。在诗经中记录着几种不同文化意义上的婚恋现象,一种就是与周礼相关的诗篇:即婚姻典礼上的祝祷,或者是对妇道原则的礼赞。

“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初中就开始学的诗篇,一直好以爱情来理解它,天真地认为是一个小伙子偷偷喜欢上了一个姑娘。我想会有不少人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我如今才知道原来自己对《诗经》的理解实在太肤浅了,那些其实是对《诗经》的曲解。《关雎》其实是一首歌唱婚配的篇章,而且还是贵族的,从文中“君子”“好逑”等称呼中,还有“琴瑟”“钟鼓”乐器中都是可以判断的。诗中的女子既然是贵族中的好逑,那么我想她一定是位端庄贤淑的女子形象了。

《葛覃》则是一首反映周代贵族女子婚前教育的诗章。周礼的婚姻强调夫妻之隋,重妇德、妇容、妇言、妇功。《礼记?郊特性》:“夫婚姻者,万世之始也,取于异性,所以附远、厚别也。”周代贵族的婚姻关系,肩负着厚别附远,联合异性的政治任务,所以女子的婚前教育也就受到了如此的重视。这应该才是周代婚姻本质含意的全部:婚姻不仅是一种社会形式,而且是一种政治形式。

二、哀婉悲戚的女子

诗经中有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婚恋诗是妇女在其合法家庭关系恶化、破裂时对周礼所规定的夫妻正道的渴望。前面说到周代贵族婚姻还是一种政治形式,我们便可知道那个时代的婚姻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了。当婚姻已成为政治,女性也就走上了历史的祭坛。

在《柏舟》和《谷风》中,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了两位哀婉悲戚的女子。历来对《柏舟》的主题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种是正妻遭宠妾排挤的哀怨之诗。这位女子无法排遣忧愁,孤独难耐又无处诉苦,正所谓其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任谁读到都不免对她产生同情。但是我们又看到,她用“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来明志节不可移,可见她还是充满了对婚姻的渴望。正如“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刘向《列女传?贞顺》)”。

《谷风》则毫无疑问的是一首弃妇诗。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子容颜开始衰老,于是丈夫无情地抛弃了自己共过患难的妻子,而去另寻新欢。而女子则是在哀怨中始终自信无亏,有着种种的美德,可见他还是期待着丈夫能够注意到自己的美德,而不仅仅是容颜,从而回心转意。同时也说明了这位哀婉悲戚的女子对合法婚姻的渴望,不希望就此而破裂。

三、率性泼辣的女子

与周礼相异端的另一种婚恋诗篇则反映着野性习俗,它显示出强烈的野性色彩,这些诗篇中的女子率性而泼辣。

周代以宗法制建立了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和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顺从这个,偏偏就有些大胆而开放的女子“背驰道而行之”。

在《行露》和《褰裳》中我们认识了两位看似无情刻薄但却率性泼辣的女子。《行露》中,因为对方是个穷光蛋,女子看不上,便及时决断,显得十分有主见。“虽然你打官司,你就是个穷光蛋,我就不跟你”,这位女子不拘泥于旧的礼制,她只是想追求两情相悦的爱情罢了。

《褰裳》中的女子也道出了自己的这种心声,女子向男子发出最后通牒,只是希望得到对方明确的答复。“如果好,就无条件地好,不好就彻底断绝。真可谓是‘泼辣也真够泼辣,烈性也真是烈性’。”

四、结语

哈罗德?布鲁姆在谈到西方经典的时候说过:“一部文学作品能够赢得地位的原创性标志是某种陌生性,这种陌生性要么不可能完全被我们同化,要么有可能成为一种既定的习性而后使我们熟视无睹。”诗经被儒家尊奉为经典,自然是有着它应有的价值。但是由于诗经所处的年代里我们太远了,许多东西还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毕竟它不是海市蜃楼。

诚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需要经典,是因为我们时常感到自己的肤浅。”对于诗经的解读,我们不仅仅要知道它反映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优美凝练的词句,重章叠咏的音律,赋比兴的艺术特色,还应该进入到它的更深层次。因为诗经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总集,还是一部形象化的周代历史。

第四篇: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纯真、热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这些抒发爱意和歌颂纯真爱情的诗篇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一、《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爱情诗大多在“风”这一部分里面。其中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作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这些情诗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执着求爱的苦恋者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陈风 泽陂》中男主人公亦在河边遇上了一位美人儿,因而使得他“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相思的痛苦比《关雎》更为深刻感人。

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他们的确唱出了人类永恒的文学主题,表现了对完美人格、完美理想的执着追求。

2、敢于反抗的奋斗者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齐风 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证明了封建礼教对当时的婚姻问题已有一定得约束力。

《郑风·将仲子》同样也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心底的抗争: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鄘风 柏舟》更是一位女子勇敢反抗包办婚姻的杰作。她爱上了一位“髧彼两髦”的英俊少年,认为只有他和她才是世上最为理想的一对儿,但她的母亲却要给她另择婿家。她誓死不从,发出“之死矢靡它”的坚强誓言,这声音千百年来具有振聋发聩、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3、大胆热烈的求爱者

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扩大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这一点在《召南·摽有梅》里女主人公急切求偶的呼唤声中便可窥见一斑: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礼制,《礼记·内则》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确规定,逾时不婚的女子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内心充满着痛苦。此诗第一章用飘落的梅树起兴。梅子成熟则下落,留在树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这正和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时不我待,机不应失。要求他趁着吉日良辰,完成终身大事。

二、三章,不仅回环吟咏,重吟叠唱,而且从“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到“顷筐既之”。从“迨其吉兮”、“迨其今兮”到“迨其谓之”逐步深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诸如此类的形象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召南 野有死麕》中那位年轻的猎人,竟以一只刚刚捕获的死麕来向女子求爱,从女子的委婉卷高中,反映出年轻猎人急不可耐的火辣辣的求爱之情。《郑风 萚兮》和《王凤 大车》都是描写女子渴求爱情的名篇。

4、坚贞不二的钟情者

伯兮羯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郑风 出其东门》则是一首宪哥对爱情和婚姻忠贞不二的青年男子的热情颂歌。写了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这位青年男子在城东门的集长上碰见了许多想云彩一样美丽而众多的女子,但他毫不动心,心里依然深爱着家中那位“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妻子。这种对待爱情的严肃热真、坚定不移的态度,委实是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

《诗经》中描写女子忠于爱情的诗篇还有《郑风 扬之水》、《周南 汝坟》、《王风 君子于役》等许多。

5、刻骨铭心的相思者

这类诗数量甚多,按形象大约又可分为三类:(1)男女倾慕的相恋者。《王坟 采葛》是其中代表。此诗写一个男子对采葛的勤劳而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与她才“一日不见”,就如同“三月”、“三秋”、“三年”那样漫长,用夸张的手法写相思之深,分外感人。(2)天各一方的相思者。《周南 卷耳》中女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因忽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连小小的竹筐也采不满。她设想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并借酒消愁;设想她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全诗“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宛转关生,摹写曲至,故使古今闺思之祖。”(3)生离死别的悼亡者。这类诗歌数量不多,但篇篇哀痛,催人泪下。《邶风 绿衣》是以为男子悼念亡妻之作。他由亡妻生前为其精心缝制的一件“绿衣”写起,相思悠悠,痛心不已,开后世悼亡诗之先河。《唐风 葛生》则是一首悼夫诗。全诗五章,前三章,女主人悲叹自己独活人间,表示死后要与亡夫葬于一室。“全诗长哭逝者之独,深哀自身之孤,而这种孤独源于深挚的爱情。因此在诗人看来,唯有死后同穴,才能消除这份孤独,不言生前之情爱,只言死后之孤苦,而其情自见。”如此抒写忠诚深挚的夫妻之情,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6、哀怨忧郁的失恋者

《郑风 狡童》和《褰裳》都是描写女子失恋的佳作。在女主人公眼中,一个男子为“狡童”,一个男子为“狂童”。由于女子的性格和失恋的原因不同,因此对待失恋的态度亦有别:《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主人公较为缠绵,以致废寝忘食;《褰裳》主人公较为爽朗,显得坚毅果敢。

7、赢得爱情的自豪者

如《王风 木瓜》中青年男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友好馈赠之举,《邶风 静女》中那位小伙子因姑娘“贻我彤管”而“悦怿女美”的开心劲儿,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青年女赢得爱情的自豪感。《鄘风 桑中》以男子口吻,回忆美丽姑娘“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两情相好的美好时刻,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周南 桃夭》和《唐风 绸缪》都是贺婚诗,前者写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出嫁了。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反复咏唱中,写出了主人公的欢乐神情和对未来所充满的美好希望。后者写新婚之夜,男女双方喜不自胜,不知如何相爱才好的欢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几句“摹写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

8、伉俪情笃的恩爱者 《郑风 女曰鸡鸣》是些夫妇互相亲悦、警戒而充满家庭和谐气氛的一首好诗。这就难怪连对情诗常有微言的朱熹也不得不颔首称:“此诗意思甚好。读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齐风 鸡鸣》的构思与内容与此诗相似,可谓“真情实景,写来活现。”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发掘出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1、单纯美好、真挚自然 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紧贴现实生活,不做无病呻吟,感情真挚自然,摒弃了世俗偏见,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其次,和谐、自由、平等的相互追慕。《诗经》时代的感情是真挚、纯朴,而又健康活泼的。如《齐风 东方之日》,写了一个女子大胆直率地去追求她所喜欢的男子的情景,全诗爽快、直率、毫无矫揉造作,基调昂扬而健康。

2、审美观照、人性感召

《诗经》爱情诗中,男女主人公地爱情的追求大胆而热烈。在这种自然而率真的情感态度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实质是值得人们推崇和赞同的。首先,审美:无功利的欣赏。《郑风 有女同车》诗中的男子,在叹息不为己有之余,也唱出了心中的感动。爱情总是自私的,难免带有功利色彩。但若换个角度,摆脱自私自利的目的和功利得眼光,把自己所爱慕的异性当作审美对象,不失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这种爱也恰前一次变得崇高和伟大。

其次,忠贞: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先民的爱情观中,无不折射出气节这种高昂向上的人格风度和忠贞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如《召南 行露》中,连用反诘的口气来谴责对方,比起直诉其恶更能显出对方行径的不可容忍和自身愤慨的无法遏抑。

3、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歌总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具有的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进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让我们在对《诗经》爱情进行详细解读之时,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索求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

姓名:李衡

班级:07级汉语言文学

(一)班

学号:010107029

第五篇:细看《诗经》里的爱情诗

细看《诗经》里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而”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不算在内。《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纯真、热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这些抒发爱意和歌颂纯真爱情的诗篇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开篇《关雎》就写出了贵族青年男女的恋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说的是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君子对淑女展开追求,可淑女一开始不答应,故君子日夜思念,倍感长夜难熬,卧躺床上,翻来覆去,彻夜难眠。尽管这样,但君子还是没有放弃对淑女的追求,最终打动了淑女,欣喜无限。在婚礼上,琴瑟并奏,钟鼓齐鸣。两人终成眷属。这种和谐而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很多的人。而后来的《邶风'静女》继续了这种温馨的画面:女子与男子相约在城隅见面,男子到了城隅却不见女子,于是搔首踟蹰十分焦灼。突然女子出来了,送给他亲手摘的红管彤尾,男子又惊又喜,原来女子早就来了,但为了逗逗他躲了起来,可见女子的可爱。那在我们看来普通的红尾彤管却被男子视为珍宝,只因是女子送的,可见男子对女子用情极深。当然,这种甜蜜的恋歌在《卫风'木瓜》、《周南'桃夭》等诗歌上也有完美的诠释。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爱情能得到回应,并不是每份爱情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爱情固然是甜蜜美好的,处于热恋中的人大都是幸福的,可是当这种幸福消失时,留下的又会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诗经》中也有很好的描述。《郑风'狡童》就是描写女子失恋的诗: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一对情投意合的情人,成天有说有笑,还常常一同进餐,好不亲热。但后来不知何故,那“狡童”一反常态,再也不跟她谈笑了,也不同她一起吃饭了,于是这个女子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极尽相思之苦。《卫风'竹竿》写的是男子失恋的感受:男子与女子曾经与女子有一段美好的恋情,可最终还是分开了,当听说女子已出嫁,他倍感惆怅与悲伤。《诗经》中这类的诗还有许多,《卫风'氓》、《邶风'谷风》等将失恋的哀怨忧郁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失恋是痛苦的,那么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又会怎样呢?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不能自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成婚。然而并非每对恋人都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诗经》中有很多描述这种现象的诗。如《鄘风'柏舟》泛彼柏周,在彼中河。髧彼两-,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周,在彼河侧。髧彼两-,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女子忠于爱情而至死不渝之诗。诗中以河中漂浮的柏周兴比爱情生活中的波澜起伏。从诗意来看,这种阻力来自她的父母。女子背着父母自由恋爱,私订终身。她的爱情遭到父母的极力阻挠,但她丝毫没有放弃,反而爱得异常强烈。读到这里,脑海里不禁闪现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他们也是因为父母以及舆论的压力而不得不分开,结果踉成了双双殉情的悲剧。《郑风'将仲子》是女子赠男友之诗。男子与女子相爱,但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反对,男子极其思念女子,于是翻越女子家的围墙和女子约会,但后来被女子的父母发现了。父母诸兄的责难,社会的舆论压力,像一片乌云笼罩在她的心头。一方面是对男子的思念,一方面是父母的责备,女子内心极其痛苦。这些诗都写出恋爱婚姻受阻的苦闷。

面对这些阻力,也不乏许多勇于反抗的奋斗者。《诗经》里有很多这种类型的诗。《王风'大车》是女子劝男子出奔之诗。这首诗的主人公诗一位勇敢的女子,她深深地爱上了一个赶大车的小伙子,可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于是女子便向男子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为了激励男子冲破阻力,鼓起勇气,一同出奔异乡而诗言“畏子不敢”“畏子不奔”并发下“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的誓言。而这句誓言是我国最早的爱情誓言,它鼓舞着后世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当热恋中的男女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而受到阻拦时,不少人奋力反抗,不管他们的结局如何,但他们的斗争却是美好的,都是为了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虽然那些凋零了的爱情令人惋惜,那些为爱奋斗的女子令人心疼,但令人欣慰的是也有不少恋人相携到老,生活和和美美。/虽然那些凋零了的爱情令人惋惜,那些为爱奋斗的女子令人心疼,但令人欣慰的是也有不少恋人相携到老,生活和和美美。《郑风'女曰鸡鸣》就是反映夫妻和美生活之诗:女曰鸡鸣,士旦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全诗三章。诗中写的是凌晨时猎人夫妻间的一场精彩对话。妻子说:“鸡已叫了。”丈夫则说:“天刚破晓。”妻子又催促说:“你起来去看看夜空,启明星已经很亮了。“丈夫接着说:“我就起来,到四处去游猎,射那野鸭和大雁。”妻子听罢,便温情脉脉地说:“你射中野禽,我来做成美味菜肴。咱俩一边品尝野味,一边尽兴饮酒,与你白头偕老。愿你我之情如同琴瑟之音那样和谐,永远生活得安静而又美好。”全诗体现出了猎人夫妻于平凡中洋溢的幸福。看到这些内心不免升起了对爱情的希望。

诗经里的文字,也许没有唐诗宋词那么精美雅致,诗经里的爱情故事也许没有唐传奇那么神秘,但在平凡的爱情故事里蕴含的那份质朴的真情却让人回味无穷。

下载浅析诗经爱情诗当中的女子形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诗经爱情诗当中的女子形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爱情诗选译(含五篇)

    《诗经爱情诗选译》序文/唐毅 一部伟大的诗集问世了,在二千五百年前,那就是《诗经》。二千五百年后,便有了这册《诗经爱情诗选译》。 《诗经》是一部古代诗歌总集,是古代诗歌......

    浅析《诗经》爱情诗的主要内容

    浅析《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的描述与抒发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为后人展现出古代人民多姿多彩的爱情婚姻生......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

    《诗经》中的奇葩——《诗经》的爱情诗

    古代文学的奇葩 ——《诗经》中的爱情诗 郑珩 2007101220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经》中热烈而浪漫......

    诗经中的爱情诗[五篇范文]

    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1《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

    诗经中的爱情诗(推荐五篇)

    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另人赏心悦目。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有52篇是直......

    诗经中的爱情诗[精选5篇]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诗经中爱情诗 __ 专业层次:级别:学号:姓名:分校(工作站):指导教师:年 月 日 诗经中爱情诗 赵××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