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时间:2019-05-13 04:5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第一篇: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姓 名 :李波 系(部):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张玲玲

2011年 4 月 20 日

I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摘 要

《诗经》是中华民族诗歌史上第一部诗歌选,是辉煌灿烂的中国诗歌的源泉。历朝历代解释、研究《诗经》的著作汗牛充栋。由于时代原因,其诗歌作品大多被当作政治教化的典籍而被用政治视角去解读。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诗经》的研究视角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人的自然情感出发,对《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很多新的结论。《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艺术手法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2500年前古代先民两性爱情的审美观、文明化风俗等,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诗经》 婚姻爱情诗 爱情观 文化风俗 成就 影响

II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Marriage love within shallow Xi 《Book of Poetry 》 poem

ABSTRACT

《Book of Poetry 》 is the Chinese nation verse no 1 unit in history verse choose, is the source of Chinese verse of glorious glitter.In the past dynasties in the past interpretation, study the work sweat cow Chong of 《Book of Poetry 》.Because of age reason, its verse work is regarded as the ancient works of political culture but be read with the political visual angle.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people's thought idea, the search visual angle of《Book of Poetry 》 is also diverse from single alignment, set out from the person's natural emotion, vs marriage love within 《Book of Poetry 》 poem progress search, can receive a lot of new conclusions.The marriage love poem in 《Book of Poetry 》 all has its fresh clear special feature from contents , art technicses and also reflected at the same time 2500 year ago ancient times first the esthetic sense, civilization of people sexual love turn customs etc.and have the profound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As to it's to carry on system study to have higher academic worth.KEY WORDS: 《Book of Poetry 》

Marriage love poem Love view

Cultural customs

Achieve

Effect

III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目 录

前言„„„„„„„„„„„„„„„„„„„„„„„„„„„„„2

一、《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分类„„„„„„„„„„„„„„3(一)

表现相恋相思、追求真爱

„„„„„„„„„„„„„„3

(二)男女相爱约会诗„„„„„„„„„„„„„„„„„„„4(三)婚姻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的婚嫁诗„„„„„„„„„„„

5(四)对婚姻的挽救悲叹和抗争的闺怨诗„„„„„„„„„„„„6

(五)对逝去爱人思恋的悼亡诗„„„„„„„„„„„„„„„„9

二、《诗经》反映出周人情感状态及爱情观及社会风俗„„„„„„9

三、《诗经》中婚姻爱情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0(一)《诗经》中婚姻爱情诗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历史地位„„„„10

(二)《诗经》中爱情诗对于后代的巨大影响影响„„„„„„„„„12 结论„„„„„„„„„„„„„„„„„„„„„„„„„„„„14 参考文献„„„„„„„„„„„„„„„„„„„„„„„„„„14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前 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表现婚姻爱情生活的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对《诗经》中婚姻爱情诗进行仔细分类有利于更加全面的研究《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得出新的结论。而大多数研究比较粗糙的对《诗经》婚姻爱情诗进行简单的分类,不利于具体的研究《诗经》婚姻爱情诗,本课题主要用列举法来论证。另外,还通过《诗经》婚姻爱情诗来探究其反应周人的情感状态和社会风俗,对婚姻爱情诗做进一步研究。最后,指出《诗经》中婚姻爱情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课题旨在进一步深入对诗经婚姻爱情诗的研究,提高其文学价值。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一、《诗经》中婚姻爱情诗分类

(一)表现相恋相思、追求真爱

相恋首先是男女之间从心底对对方的悦慕,因此,表现男女间的相恋相思,是《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非常突出的反方面。

首先,男子对女子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这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在众多的美女之间,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娟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他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愉快乐。诗中男子忠贞专一的感情极其真率大胆的表白,让人感动。

其次,女子对男子的悦慕。如《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诗中所写的是一位女子对他所爱的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再也没有他看得上的人。因为它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总之,在他心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的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心理。

又如《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这首诗是一个女子的爱情自白,前三章都以桑树的生命旺盛来起兴抒发自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己对心上人的喜爱之情,而最后一章直抒胸臆,爱你啊爱在心里,为什么总不敢提?心里头深深藏起,哪一天才会忘记?女子发自内心的歌唱,大胆率真,纯朴而自然,优美而深切,令人赞叹。

再次,写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以《王风·采葛》为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中只改动了几个字,而相思之情却层层递进,愈演愈浓,诚挚深厚,淳朴感人。诗中写邂逅相遇的,无不赞颂其眷爱悦慕之情。又如《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诗中的女主人公以女子特有的矜持,埋怨情人为什么不主动找他,为什么连个信也没有。她想起当时两人在城阙幽会时的情景,更有“一日不如三月兮”的感慨,抒抒情诗细致入微。

最后,互相倾慕诗。《诗经》婚姻爱情诗中有大量描写男女相互倾慕的诗。如《桧风·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此诗表现了男女双方相互了解到对方尚未有匹配,感到快乐,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写出了他们相互倾慕的情态。

(二)男女相爱约会诗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诗经时代的男女恋爱大都处于一种比较自由的环境之下,男女经常聚在一起相约而歌,相邀而舞。在《诗经》爱情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热闹欢畅的场面,如《陈风·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这是一首男女慕悦的诗,他们在良辰会舞于市井。在舞会结束时,相约下次再来。诗的最后一句写到:我看你好像一朵荆葵花,你送我花椒子儿一大把。在市井的舞会中两人互相中意,女子以花椒相赠表示情意,诗中虽没有更多的语言,但情在言外,令人回味。

(三)对婚姻场景的描绘和对婚姻的祝贺的婚嫁诗

《诗经》中的婚嫁诗有很多,如《小雅·鸿雁之什·我行其野》、《小雅·甫田之什》、《齐风·著》、《卫风·硕人》、《召南·桃夭》、《豳风·伐柯》等。《诗经》中的婚嫁诗,主要是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对婚姻场所的描绘;另一类是对婚姻的祝贺及其中的各种情感。

对婚姻场景描写的如:《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硕人》通篇用了铺张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说她的出身——她的三亲六戚,父兄夫婿,皆是当时各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诸侯国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她无疑是一位门第高华的贵夫人。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那洋洋洒洒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色地修长俊美。上述所有这一切,从华贵的身世到隆重的仪仗,从人事场面到自然景观,无不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着庄姜的天生丽质。而直接描写她的美貌者,除开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扫描外,主要是在第二章。这里也用了铺叙手法,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显示出“巧笑倩兮”。

对婚姻的祝贺及其中的各种情感,如《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绸缪束薪、绸缪束刍、绸缪束楚”意味着这是结婚的仪式,“三星在天”暗示这是结婚是的时节。“今夕今夕?见此良人”,是惊喜感叹之词,今晚是个什么样的夜晚啊!让我见到心爱的人。生动的描写了结婚时男女主人公的新婚欢乐之情。

(四)对婚姻爱情的悲叹、抗争和挽救的闺怨诗

恋爱并不仅仅是相会的快乐和相亲的幸福,还有恋爱的苦恼和惆怅。如《周南·关雎》、《陈风·宛丘》《曹风·候人》、《秦风·蒹葭》等等。如《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广》开头四句,就将故事尘埃落定一般,南方有高大的乔木,却不能够在它下面歇息,汉水边有心仪的女子,却不能够追求。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树荫满地,应该是很好的倚靠,为何不可以去乘凉?只因它不是自己的。同样,对面那美丽的女子,樵夫与她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与距离。尽管他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尽管他热恋着这位美丽的姑娘,但他清晰地知道他不可能得到她。眼前的这道汉水,其实就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樵夫隔着一条并不浩荡的江水,隔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心甘情愿地思念着心仪的女子,而她,也许并未注意到他,也许并不知道他的心思,樵夫内心从幻想到失望,伤心破碎,一个痴情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如《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驱,气概英武,颇有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令她“首如飞蓬”,无心梳妆,甚至想寻求忘忧之草来缓解心中之沉痛,思念之情被细腻而充分地表达出来。如《卫风·氓》: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述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过程。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相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三四两章,写女子被弃后的悔恨痛苦心情。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这是弃妇由自己发出的血泪教训,发出的对同命运的妇女的忠告,它使人们看到,夫权制是产生婚姻悲剧的根源。五章,写女子在夫家的辛劳,以及被弃无处诉冤的痛苦。“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在夫家起早贪黑,日夜操劳。这样的勤劳,最终还是被遗弃,被弃后,就连兄弟都不同情。只有“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对男妇不平等的现象进行了血泪控诉。第六章,总叙女子被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抱定的决裂态度。这是全诗的终结,故事的尾声。对此,女主人公终于认定,氓这样的人是不能跟他生活下去的“。淇则有岸,隰则有畔”,苦难终究要到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这种刚毅果决的态度,表明了她的觉醒。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五)对失去爱人的思念的悼亡诗

《诗经》爱情诗中怀念亡人的诗所流露出来的悲痛,其动人之处便在于其情感的细腻与悲情的美感,如《邶风·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是一首男子睹物怀人,思念故妻的诗,“绿衣黄裳”是“故人”亲手所制,衣裳还穿在身上,做衣裳的人已经见不着了(生离或死别),其悲哀、感伤之情难以尽述。为后世悼亡诗提供了借鉴..二、《诗经》中婚姻爱情诗反映出周人情感状态及爱情观、社会风俗

《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尤其以对爱情婚姻生活的描绘最为细致动人,且《诗经》三百零五篇,抒发婚恋和家庭生活中的忧喜哀乐之情的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反映出周人情感状态及爱情观社会风俗。

《诗经》产生于两三千年前的“初民社会”,那时,人际关系较为开放,男女之防尚不太严。朱熹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不翅七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诗集传》)朱熹认定郑风、卫风是伤风败俗的,其实这位宋代的理学家大错特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错了。《郑风》、《卫风》中的民歌是合于当时风俗的。

《诗经》中的爱情诗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郑风·溱洧》中写道:“女曰„欢乎?‟士曰„既且。‟„且往欢乎,洧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他们调笑、戏谑,最后互赠芍药,依依惜别。当时,虽然已经有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也受到家长制的限制,但还没有完全被其主宰。如《卫风·氓》男女逾墙相会,遗人笑柄,但似乎不会有被发现处死的危险。他们的感情自然奔放。表现了少男少女率真个性,并不是轻狂和淫靡。

从《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可以看出:男女基本是平等的。男子追求女子合理,女子追求男子亦合情。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在《诗经》中,女子少有称“妾”的,可见男女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褰裳》里的少妇更为大胆泼辣,对徘徊不定的情郎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来就来,不要摆臭架子,你若不来,我就另有选择。这样的性格多么痛快淋漓,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最有力的挑战。

因此,诗经产生于男女关系比较开放自由的“初民社会”。《诗经》中爱情诗那些活泼、健康、大胆泼辣、毫无顾忌的风格是与这样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连当时的上层社会对此也是肯定的。一如孔子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无邪‟。”

另外,我们在《郑风·秦洧》中看出郑国风俗,每当春季上巳节,男女都到水边沐浴,以拂除不祥。也是男女相会定情的时间。在婚嫁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婚嫁时当时的一些社会习俗。

三、《诗经》中婚姻爱情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诗经》中婚姻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历史地位。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有无可替代的崇高地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位,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因为这一时代情诗的形式是自然天成的,这也是以后的时代所不可能有的。

《诗经》中反映的爱情生活是自由甜美的,大胆自然的。如《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的女主人公活泼、诙谐,故意“戏弄”小伙,竟急得小伙子抓耳挠腮。

又如《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其主人公,大胆、直接,直抒胸臆。这写女主人公的自然洒脱和后世文学中女子娇羞形成鲜明对比。

诗经爱情诗又往往和劳动相联,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一种朴素的自然美。如《王风•采葛》由采葛而引起的对情人的怀念。《王风•君子于役》写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如之何勿思?”

这些和劳动紧密联系的爱情诗表现了当时劳动人民朴素、健康、真挚的感情。虽然没有甜言蜜语,也无海誓山盟,但读起来一样感人肺腑,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首先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完美第一。

其中情态之美,《卫风•硕人》当为压卷之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面写的是体质之美,后面写的是表情之美。有实有虚,美若仙姝。结尾处描绘更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恍如美人眉目传情,挥动舞袖,风情萧洒,勾魂摄魄矣!

精神之美,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也狂也且!„„”这样的女子,感情多么直率,人格何等自尊,性格多么痛快,令人爱慕啊!这样的女子对男子别有一种诱惑力。她的爱情理想是大胆而健康的,且有那个时代妇女身上不具备的爱情主动性。失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恋了她也不会郁闷成疾,或去自杀。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确使人爱怜,但有时也使人心烦,动不动就以泪水洗面,可怜兮兮的。

其次是爱情诗情境美第一。《邶风•静女》、《郑风•溱洧》等爱情诗均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轻松、活泼,既不偷偷摸摸,也无战战兢兢,双方感情的表现非常之自然、健康。这情境显然与司琪幽会表兄潘又安不同,更不能与封建文人青楼买笑相提并论。诗中表现的这般美好的境界,在汉族的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因为这以后便是一个封建礼教文化禁锢的时代,或者是一个爱情已不那么质朴、真纯的商品经济的时代。

《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窃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爱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使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是一首爱情的月光曲。以纯静的、柔和的、令人心神恍惚的月光,寓情于景地写出了一对恋人的爱情心理。诗的同文词的变化,又反映了男女主人公爱的兴奋和激动,反复吟唱的形式恰合热恋中男女缱绻之情。以后历代爱情诗也少有如此的佳作。

《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创造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也可以看出《诗经》艺术手法的高明。因此,其中爱情诗能出现这样美好的情境,也就不足为怪了。

综上述,我们可以看出,《诗经》里的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实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无可取代的崇高地位。虽然,这些爱情诗产生于文明初开的古代,无多少前人创作经验做借鉴,艺术上有些粗糙。但其强烈的思想性,表现青年男女对婚姻平等、自由的追求,歌颂忠诚专一,刻骨铭心的爱情,都是后代难以企及的。

《诗经》婚姻爱情诗对于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情境的表现和独特风格的创造,也是后人难以相比的,都堪称“第一”。

(二)《诗经》里的爱情诗对于后代巨大的影响

《诗经》对于后代巨大的影响当然首推其现实主义精神和赋、比、兴艺术手法。但爱情诗的影响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它给诗经带来巨大的声誉,使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从思想方面考察,首先是诗经爱情诗中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影响颇大。

《诗经》这方面作品如《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识人只!

此诗主要表现一女子怨恨其母对她婚姻的干涉,呼天唤地,诉其怨愤之情。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也狂也且!”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女主人公争取主动爱情的心理,要求男子对自己平等相待,不要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式。

《诗经》里这样的爱情诗还很多,表现了我国早期的婚姻、恋爱的进步思想,对后世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其次是《诗经》爱情诗中表现男女忠诚专一的爱情的作品对后世影响也颇为深远。《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这首诗撼人的艺术力量来源于深刻而逼真地写出了思妇细腻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对丈夫深厚而忠贞的感情。

这首诗也可看作我国最早的闺怨诗,其积极的思想内容,高妙的艺术手段,对后世的闺怨、宫怨诗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诗经》中表现这种坚贞专一爱情诗的名篇还有《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这首诗于直说中见坦率,见专一,见浑厚,也见风趣。诗中那位憨态可掬的男子汉,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布:即使东门之外美女如云,我所爱的,永远只是‘缟衣綦巾’的那一位。

《诗经》这类爱情诗所表现的古拙、朴素、专一的感情,不仅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对后世男女之间的感情也产生了极为良好的影响。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诗经》里这样的爱情诗还很多,表现出了我国早期的婚姻、恋爱的进步思想,对后世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从艺术方面考察,《诗经》中爱情诗除了运用普遍的艺术手法:赋、比、兴外,还在人物情态描写,语言技巧的运用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艺术经验。诗经爱情诗是后代学习的范本,给后代留下了一个好的传统。

结 论

综观《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全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他们既有比较高的美学价值,又蕴含深刻的社会学。本文就《诗经》中婚姻爱情是的分类和其所反应的社会风俗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探讨,但由于学识、资料等方面的缺乏,对其探讨不够深刻、全面,还需要我们反复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尹建章 萧月贤·诗经名篇详解[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4] 曾巧燕·诗经时代的爱情文化[D].百度文库.2009 [5]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袁梅诗经译注[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5 [7]余冠英注译.《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167 [8]刘毓庆,杨文娟.诗经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05.18-74 [9]孟新芝.《诗经》中爱情诗赏析[J].北京电子科技科技学院报,2005(3)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第二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使后来许多封建学者感到很头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被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给我特。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她们甚至大胆地自找对象,道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当它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惊》中的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

一、历来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评价

1、孔子评《诗经》

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他强调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他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诗经》,可见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后人对孔子的话的曲解,主要是在孔子对“郑声”的评价上作文章。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实孔子所谓的韶、武、郑声,都是指音乐。“韶”指舜时候的音乐,“武”指周武王时候的音乐,“郑声”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他认为郑国的音乐不好,并没有说郑国描写的爱情的诗篇是“淫诗”。孔子之后一直到秦汉,评论家的看法基本与孔子一致。

2、《毛诗序》中的《诗经》

汉末的《毛诗序》杂糅了秦汉以来关于郑卫之音的说话,但对《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的诗作了很大的曲解,对后世的《诗经》研究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如《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后妃,指周文王的妻子太太姒,说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是对《关雎》之义的曲解。《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也是几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诗,她描绘了一个上层青年男子对意中女子的爱慕和追求,及其想象与那美丽女子结为伴侣时的情景。说其是后妃之德,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歪曲了《诗经》中的爱情的本来面目。

3、朱熹眼中的《诗经》

南宋的朱熹,他虽然抛弃了一些前人的羁绊,但他比《毛诗序》中对爱情、婚姻诗的解说更牵强附会。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只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4、明清以来对《诗经》中情诗评价的改观

明清以来,有些研究《诗经》的学者,他们虽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桎梏,但他们开始对南宋时期那种把《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一概视为“淫诗”加以排斥感到不满。许多学者在研究《诗经》时,已开始把郑、卫之音与郑、卫之诗歌分开,从而给予了《诗经》中的情诗以肯定评价。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只肯定了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爱情的诗篇,把另外一部分仍然归于“淫诗”之列,但相比前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杨慎、戴震、陈启源等学者都不同程度地驳斥了将《诗经》中的情诗诬为淫诗的观点.到现在,人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的评价已经逐步趋于客观化了,恢复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貌。《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了我们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诗经》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的、纯真的、山花烂漫的、天真无瑕的,正如歌德所描绘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诗经》的情感是纯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明了,酣畅淋漓。正是因为《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的思想的表达,因此后期的经学家、道学家批判为蛊惑之词,而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二、《诗经》中情诗的分类

1、描写恋爱生活的诗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这时人们集中在野外,从事耕作。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到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也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青年男女到郊外踏青休憩,参加盛大集会,男女在自由接触中就可以表达真挚的爱情,以求进一步结合。他们的情歌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唱出来的,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喜悦和向往。如《郑风》中的《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该诗写得浪漫不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这篇诗写得很大胆,也很率真,说明诗人心中并无对封建礼教的顾忌。《诗经》中还有许多是描写男女青年的纯真的恋爱生活的诗篇,如《邶风·静女》、《郑风·溱侑》等。

2、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3、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4、弃妇的怨诗

在礼教的压迫下,妇女还常常被喜新厌旧的丈夫遗迹,因此在《诗 经》中还有一些是描写弃妇被遗迹的过程及怨恨,弃妇诗是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如《卫风·氓》就是弃妇诗中的名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但女子在过了三年的贫苦生活后却受到了丈夫的无情抛弃。诗人痛心地把弃妇比作陨落的桑叶儿,说明三年的贫苦生活的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当女主人发现自己上当被抛弃后,她不仅伤心、悔恨,而且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的敢于反抗的性格。但当时礼教的统治日益加强了,她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连自己的兄弟也报着嘲笑的态度,说明她的悲剧,正是自由恋爱与礼教冲突的结果。与《卫风·氓》有同样题材的弃妇诗,还有《邶风·谷风》、《陈风·墓门》、《王风·中谷有推》等,这些诗都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参考书目:

《诗经选》,余冠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诗经集转》,(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诗经直解》(全二册),陈子展撰,,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诗经今泽今注》,杨任之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诗经》,(宋)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1987.3 《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2 《诗经译注》,程俊英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2 《古代文学研究集》,余冠英等,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2 《诗经新注全译》(增订本),唐莫尧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出版。《论语章句集注》,朱熹注,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论语注》,康有为注,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论语新解》,钱穆,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论语译注》,杨伯俊,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论语今读》李泽厚,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中国文学史略作业

学生姓名:刘洪柱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2008年3月1日

第三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内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秦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情感是人类最自然的天性,情感的性质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而且龚橙在《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此篇诗歌唱出了女性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这种直截了当的择偶形式,这种毫不掩饰的求爱表白,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两性关系的真实写照。(《召南·摽有梅》)“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女子要求与爱人同歌,将一个女子的大胆求爱刻画的入木三分。(《郑风·萚兮》)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没有了封建制度的束缚,男女恋爱是自由的,即使是女子,也不用担忧任何羁绊,敢于追求自己的心上人。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对于爱情的忠贞自古皆有之,在《诗经》中也有描写。“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丈夫离家远征,别后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日子里,那相思不但丢不了,甚至倒成为她不愿丢开的东西了,其心理的曲折复杂,让我们看清了女子对丈夫浓浓的爱意,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卫风·伯兮》)“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何勿之思。”丈夫久役,每当牛羊归来的黄昏时候,妻子的想念尤为深切。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妻子只有翘首企盼,祈祷丈夫早日归来。(《王风·君子于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戍卒之苦,思妇之悲,“城南思妇肠欲断,征人蓟北空回首。”纵使远离千山万水,都会坚守彼此的思念,哪怕十年八年不归,此情此心都会坚如磐石,无所转移。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否给我们这个流行快餐式爱情的社会留下深刻思考呢?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得到祝福,不是所有的恋人都能开花结果。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女青年受到来自宗法礼数的压迫,他们的爱情总会受到些阻碍,或是致使两个人的情感被硬生生地扼杀在礼教的束缚下,屈服于现实,或是奋力反击,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古代社会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恋爱活动总是受到来自父母的干涉,子女的婚姻更是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无形中就为男女恋爱增加了重重阻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女子不敢允许她的情人踰墙来相会,因为怕父母和诸兄的责骂,又怕旁人的闲言碎语,由这段不被家人四邻理解和接受的苦恋可见,不得父母同意的恋爱也要受舆论指责。(《郑风·将仲子》)即使如此,勇敢的人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守望爱情,《诗经》中对女子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描述也十分栩栩如生。缪塞说:“妇女追求爱情的权利的献身精神常常比男子为了爱情而自我牺牲更富于人性的审美价值,更具有一种高贵纯真而优美的艺术魅力。”当少女的婚姻受到阿母的干涉时,为了爱自主而被迫勇敢地宣称:“之死矢靡它”。在过去的卫道士眼中,这样大胆的爱情表白和赤裸裸的恋爱生活的描写是淫奔之诗,但如此坚定的誓言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力量的伟大。(《鄘风·柏舟》)爱情只有经历磨炼才会更加坚固,一帆风顺的爱情是脆弱的,是不堪一击的。冲破了重重阻隔,翻越了千山万水,若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彼此的心意更加坚定,共结连理,也可幸福一生。如若不能,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分道扬镳者,或许他们的爱情还是不够深吧!有结果的爱情就是缔结婚姻,《国风》就有一部分涉及了婚娶及家庭生活的情感内容。在古代男子的两大幸事,一是洞房花烛夜,一是金榜题名时,若能大小登科,此生算是圆满了。“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星光灿烂,这个夜美不可言,目含秋波,这个人更是美不可言。新婚之夜,新郎官儿抱得美人归,自是喜不自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劳动阶级的妇女和男子比较起来地位更低,他们所受的痛苦也就更多些,在恋爱问题上也不例外。婚姻并不能保证一辈子的幸福,婚姻的破裂,爱情的幻灭,女子沦为弃妇在《诗经》中也有描写。“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因男子的殷勤追求而动情,“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却无奈年老色衰而被抛弃,“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卫风·氓》)明人院本《投梭记》第十二出:“常言道:‘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古罗马诗人名篇中女语男曰:“吾与子两情之炽相等,然吾为妇人,则终逊汝丈夫一筹,盖女柔弱,身心不如男子之强有力也。”„„斯达尔夫人言,爱情于男只是生涯中一段插话,而于女则是生命之全书。在爱情这场战役中,女人的总是处于弱势局面。“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当初深爱自己的丈夫如今另娶他人,夫君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自己被鸠占鹊巢,纵使心有不甘,却不堪忍受夫君的凶暴,只得怀着苦涩的心情被迫离开夫家。(《邶风·谷风》)世上最凄绝的距离莫过于此,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而有一天,他们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但相较于后者的懦弱眷恋,前者的刚烈决绝在当时那个社会状况下更加值得我们敬佩。既然不爱了,就潇洒地转身离开,对方失去自己是他的损失,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好,三心二意的男人不值得留恋。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可是女子却只能从一而终,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不断攀升,更应该让我们明白唯有找到真正爱自己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它们用比兴的手法,平衡匀称的语言形式,节奏有序和顿挫和谐的音乐格调,使诗歌散发出迷人的修辞和韵律美。还有通过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是人物形象更加富有个性,使人印象深刻。诗歌关注现实,书写现实,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加之以浓烈的抒情风格,使诗歌更显真挚自然,情感浓郁。人性的感召,让我们在朗诵过程中感受主人公的身世浮沉和情感变化。此外还有优美的风景描写,给了身心以舒适的感觉,如临其境。《诗经》中的爱情诗虽已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但于今还是有弥足珍贵的现实意义。其中热切地渴望爱情,在寂寞时不就能我们以安慰吗;其中大胆地追求爱情,在暗恋时不就能给我们以勇气吗;其中勇敢地捍卫爱情,在怯弱时不就给我们以力量吗;其中执著地坚守爱情,在动摇时不就给我们以信念吗;其中理智地对待爱情,在迷茫时不就给我们以指示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时光给它们以打磨,就像酒一样,窖藏的时间越长就愈加的醇香。《诗经》带给我们的就是酒一般醇美的情感之旅!

附:对老师想说的话

首先,感谢老师这半个学期以来的辛苦教导,您幽默风趣的讲课形式,让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获得知识。虽然将近四个小时的课堂时间,却丝毫没有让我们感到枯燥乏味,这也是我喜爱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原因之一。其次,老师独有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让我敬佩,没有有些老师的不苟言笑,您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我更加喜爱您,更加喜爱这门课程。再次,您每次为我们展示的其他关于课本知识的材料也让我开拓了视野,没有使我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东西,让我的知识储存量更加丰富,见识更加宽广。

最后,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学,我想对您提出我的几点拙见,请您批评指正。第一,我希望老师能在讲文选的时候能从文章本身更加细致地讲解,因为有时候,对于有些讲过的篇目还是有点儿不甚理解,或许也是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前没有预习的缘故吧;第二,我希望老师能留给我们更多消化吸收的时间,因为四节课的课程容量有点大,可能一时之间难以完全接受;第三,希望老师每次讲课时能给我们讲一下那些是重点,让我们在期末之前能提前准备,不至于考试临前手忙脚乱。我想要提的问题

1、《论语》、《孟子》式的语录体散文与《庄子》式的寓言体散文相比较,哪一种更利于人的理解和接受?

2、入世与出世,哪一种生存方式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法则?

3、商周时代的婚姻与进入封建社会后的婚姻有何异同?

第四篇: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纯真、热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这些抒发爱意和歌颂纯真爱情的诗篇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一、《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爱情诗大多在“风”这一部分里面。其中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作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这些情诗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执着求爱的苦恋者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陈风 泽陂》中男主人公亦在河边遇上了一位美人儿,因而使得他“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相思的痛苦比《关雎》更为深刻感人。

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他们的确唱出了人类永恒的文学主题,表现了对完美人格、完美理想的执着追求。

2、敢于反抗的奋斗者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齐风 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证明了封建礼教对当时的婚姻问题已有一定得约束力。

《郑风·将仲子》同样也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心底的抗争: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鄘风 柏舟》更是一位女子勇敢反抗包办婚姻的杰作。她爱上了一位“髧彼两髦”的英俊少年,认为只有他和她才是世上最为理想的一对儿,但她的母亲却要给她另择婿家。她誓死不从,发出“之死矢靡它”的坚强誓言,这声音千百年来具有振聋发聩、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3、大胆热烈的求爱者

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扩大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这一点在《召南·摽有梅》里女主人公急切求偶的呼唤声中便可窥见一斑: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礼制,《礼记·内则》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确规定,逾时不婚的女子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内心充满着痛苦。此诗第一章用飘落的梅树起兴。梅子成熟则下落,留在树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这正和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时不我待,机不应失。要求他趁着吉日良辰,完成终身大事。

二、三章,不仅回环吟咏,重吟叠唱,而且从“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到“顷筐既之”。从“迨其吉兮”、“迨其今兮”到“迨其谓之”逐步深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诸如此类的形象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召南 野有死麕》中那位年轻的猎人,竟以一只刚刚捕获的死麕来向女子求爱,从女子的委婉卷高中,反映出年轻猎人急不可耐的火辣辣的求爱之情。《郑风 萚兮》和《王凤 大车》都是描写女子渴求爱情的名篇。

4、坚贞不二的钟情者

伯兮羯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郑风 出其东门》则是一首宪哥对爱情和婚姻忠贞不二的青年男子的热情颂歌。写了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这位青年男子在城东门的集长上碰见了许多想云彩一样美丽而众多的女子,但他毫不动心,心里依然深爱着家中那位“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妻子。这种对待爱情的严肃热真、坚定不移的态度,委实是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

《诗经》中描写女子忠于爱情的诗篇还有《郑风 扬之水》、《周南 汝坟》、《王风 君子于役》等许多。

5、刻骨铭心的相思者

这类诗数量甚多,按形象大约又可分为三类:(1)男女倾慕的相恋者。《王坟 采葛》是其中代表。此诗写一个男子对采葛的勤劳而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与她才“一日不见”,就如同“三月”、“三秋”、“三年”那样漫长,用夸张的手法写相思之深,分外感人。(2)天各一方的相思者。《周南 卷耳》中女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因忽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连小小的竹筐也采不满。她设想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并借酒消愁;设想她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全诗“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宛转关生,摹写曲至,故使古今闺思之祖。”(3)生离死别的悼亡者。这类诗歌数量不多,但篇篇哀痛,催人泪下。《邶风 绿衣》是以为男子悼念亡妻之作。他由亡妻生前为其精心缝制的一件“绿衣”写起,相思悠悠,痛心不已,开后世悼亡诗之先河。《唐风 葛生》则是一首悼夫诗。全诗五章,前三章,女主人悲叹自己独活人间,表示死后要与亡夫葬于一室。“全诗长哭逝者之独,深哀自身之孤,而这种孤独源于深挚的爱情。因此在诗人看来,唯有死后同穴,才能消除这份孤独,不言生前之情爱,只言死后之孤苦,而其情自见。”如此抒写忠诚深挚的夫妻之情,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6、哀怨忧郁的失恋者

《郑风 狡童》和《褰裳》都是描写女子失恋的佳作。在女主人公眼中,一个男子为“狡童”,一个男子为“狂童”。由于女子的性格和失恋的原因不同,因此对待失恋的态度亦有别:《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主人公较为缠绵,以致废寝忘食;《褰裳》主人公较为爽朗,显得坚毅果敢。

7、赢得爱情的自豪者

如《王风 木瓜》中青年男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友好馈赠之举,《邶风 静女》中那位小伙子因姑娘“贻我彤管”而“悦怿女美”的开心劲儿,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青年女赢得爱情的自豪感。《鄘风 桑中》以男子口吻,回忆美丽姑娘“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两情相好的美好时刻,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周南 桃夭》和《唐风 绸缪》都是贺婚诗,前者写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出嫁了。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反复咏唱中,写出了主人公的欢乐神情和对未来所充满的美好希望。后者写新婚之夜,男女双方喜不自胜,不知如何相爱才好的欢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几句“摹写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

8、伉俪情笃的恩爱者 《郑风 女曰鸡鸣》是些夫妇互相亲悦、警戒而充满家庭和谐气氛的一首好诗。这就难怪连对情诗常有微言的朱熹也不得不颔首称:“此诗意思甚好。读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齐风 鸡鸣》的构思与内容与此诗相似,可谓“真情实景,写来活现。”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发掘出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1、单纯美好、真挚自然 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紧贴现实生活,不做无病呻吟,感情真挚自然,摒弃了世俗偏见,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其次,和谐、自由、平等的相互追慕。《诗经》时代的感情是真挚、纯朴,而又健康活泼的。如《齐风 东方之日》,写了一个女子大胆直率地去追求她所喜欢的男子的情景,全诗爽快、直率、毫无矫揉造作,基调昂扬而健康。

2、审美观照、人性感召

《诗经》爱情诗中,男女主人公地爱情的追求大胆而热烈。在这种自然而率真的情感态度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实质是值得人们推崇和赞同的。首先,审美:无功利的欣赏。《郑风 有女同车》诗中的男子,在叹息不为己有之余,也唱出了心中的感动。爱情总是自私的,难免带有功利色彩。但若换个角度,摆脱自私自利的目的和功利得眼光,把自己所爱慕的异性当作审美对象,不失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这种爱也恰前一次变得崇高和伟大。

其次,忠贞: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先民的爱情观中,无不折射出气节这种高昂向上的人格风度和忠贞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如《召南 行露》中,连用反诘的口气来谴责对方,比起直诉其恶更能显出对方行径的不可容忍和自身愤慨的无法遏抑。

3、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歌总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具有的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进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让我们在对《诗经》爱情进行详细解读之时,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索求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

姓名:李衡

班级:07级汉语言文学

(一)班

学号:010107029

第五篇:浅谈诗经中爱情诗的爱情

浅谈诗经中爱情诗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从人类诞生开始,爱情就注定与人类纠缠不清。在原始社会就有婚姻之神的流传,在西方也有丘比特爱神的神话。可以说爱情与婚姻就是延续人类社会的纽带。《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它不仅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诗经》爱情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诗经中记载爱情的篇目众多,有爱情诗(《周南·关雎》),婚姻诗(《卫风·硕人》),弃妇诗(《卫风·氓》)。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诗经中记载的三类诗刚好就是爱情的三步曲:恋爱-结婚-维系婚姻。诗经记载爱情的诗时间跨度相当长,达600年,但是不管是题材上还是主题上对爱情的阐述都具有相同的内涵。那么诗经爱情诗记载的爱情到底又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诗经第一首:《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女孩,继而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现了男子先是求之不得时焦虑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首求爱诗,诗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把一个年轻小伙子对美好

爱情追求的诚恳,痴情体现的淋漓尽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隐含着人们的择偶标准:美丽、善良、贤淑。巧合的是,这种几千年前的标准与当代择偶标准几乎完全一样!或许这种巧合隐蕴着:爱情的形式可以变,但是爱情的本质是不变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一句恰到好处表达恋人处于恋爱阶段的思念痛苦,这种感觉正是纯朴爱情的最好体现。也是人对爱情最自然的表露。孔子曾经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觉得孔子说得不是针对这首诗,而是针对这首诗爱情体现的本质。

诗经中的爱情超出了人人之间的爱情,甚至出现了人神之恋。下面我们来分析下一首:《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是一首情歌。体现它爱情魅力的是男主人公痴迷的单相思。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来描述自己神魂颠倒的去追求心目中的女神,尽管诗人知道这是一种虚无的追求,但是已经深陷爱河除了等待心目中的女生奇迹般出现之外再也没有解救自己的办法了。说白了一句:他是毫无希望的单相思。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四个不可,是诗歌主人公的苦苦哀求,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还偏偏要追求。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表现了主人公对爱的痴迷和疯狂,明明知道女神只是自己的幻想,却想着怎样去接女神了。整首诗表达的情痴正是

恋爱中主角的缩影,真正的爱情能让人疯狂,这种疯狂是精神上的疯狂,而不是肉体上的疯狂。这不正是爱情的微妙之处吗?

人有了感情就要试着接近对方,也就进入热恋阶段。在热恋期间现代的人有约会,古代的人也同样有约会,虽然不同时代的人约会的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约会时候体现男女之间爱情却是一样的。诗经里记载男女之间约会的篇目不少。下面我们分析最具有代表性的:《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是一首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到幽静的地方约会,男子等了很久,那女子特意躲起来,于是男子就在那里踟躇着急,到最后女子出现了送给男子礼物,两个人正式开始相恋了,后来又送了白茅草给男子。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句写出了千古热恋中男孩的心声,即使是到了现代在约会时,男孩也是要等女孩,在等待的过程中那种焦急难受正是爱情的魔力。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写到了两个礼物:彤管、荑。虽然现代对彤管在这首诗里面具体指什么现在还存在争议,但是不管是红管草还是红管乐器,都不是贵重的礼物。为什么不是贵重的礼物却会使男子称赞: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洵美且异呢?恐怕这也是爱情的魔力。从几千年前的周到现在在对爱情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点:真正的感情不是靠贵重礼物来体现的。根据古书记载(包括现在的男女之间)送木瓜、芍药、梅子的应有尽有。这就是礼轻情重的缘故。

诗经中记载爱情的诗篇还很多很多:比如《叔于田》《郑风·出其

门》《郑风·子矜》等等。这些诗歌不管是描写男女之间悦慕,男女之间相思还是男女之间相会都是体现了人们高尚,纯朴的爱情自由追求的一面。

可是这种对高尚的爱情和这种爱情的自由向往在当时来说又是与社会充满矛盾的。更为矛盾的是:诗经里面体现的这种男女之间自由恋爱与整理诗经的孔子倡导的礼教又是相饽的。诗经记载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事。这个时期正是建立封建礼教的时期。也就是说:原始人文文化与封建礼教斗争的时期。原始文化礼数,包括人们的爱情管还没有被完全约束,所以保存了这种最原始最淳朴的爱情和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诗经爱情诗体现的爱情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当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与向往出奇的相识,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巧合。而是一种内在的联系。从西周甚至更早到现在,几千年来,封建统治阶级社会礼教对爱情的打压是无情的残酷的,他提倡的是一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对自由恋爱采取了禁止和打压,经过洗脑,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打压禁止不再只是统治者的行为而是整个社会的风俗。但是人们对真爱的理解和追求是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不管在什么社会里,人们还是要对真爱向往。即使是付出生命。是人们产生这种追求的内在因素就是:真爱是伟大淳朴同时也是人的本性。这是这种本性,使中国人民跨过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后还是回到诗经中描写的那种最高尚最淳朴的爱情中去。

下载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中的爱情诗(推荐五篇)

    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另人赏心悦目。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有52篇是直......

    诗经中的爱情诗[精选5篇]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诗经中爱情诗 __ 专业层次:级别:学号:姓名:分校(工作站):指导教师:年 月 日 诗经中爱情诗 赵××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分......

    诗经中的爱情诗[五篇范文]

    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1《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

    读《诗经》中的爱情诗[范文]

    读《诗经》中的爱情诗摘要:《诗经》中的爱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较高,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纯挚情感.......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合集五篇)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1 目录 提要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二)坚贞不渝......

    《诗经》中的奇葩——《诗经》的爱情诗

    古代文学的奇葩 ——《诗经》中的爱情诗 郑珩 2007101220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经》中热烈而浪漫......

    浅品《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2班 41102318 高晓晓 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诗经中的爱情诗(5篇范例)

    诗经中爱情诗的探究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爱情一直是重要的题材,历代诗人都写出了大量情诗恋歌。这些爱情诗是文学中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