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13伫立在外滩的塑像

时间:2019-05-15 03:4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13伫立在外滩的塑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13伫立在外滩的塑像》。

第一篇:(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13伫立在外滩的塑像

三、伫立在外滩的雕像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陈毅是建国以来上海第一任市长,大致了解他对上海的贡献。方法与能力:

1、了解树立在街头的雕像也是探究、了解过去的线索。

2、列举一些名人雕像并了解该名人的主要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知民爱民,在攻占上海时不动人民的一针一线,对人民解放军产生崇敬感。

教学重点:知道陈毅是建国以来上海第一任市长,大致了解他对上海的贡献。教学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知民爱民,对人民解放军产生崇敬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陈毅市长的介绍和为上海作贡献的故事、其他名人雕像的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陈毅雕像):你们去过上海外滩吗?那么有没有见过这尊伫立在外滩的雕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要把他的雕像放在外滩呢?(小组自由交流)

2、学生集体交流

3、小结:他是我们上海市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他曾带领着上海人民共同建设新上海。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陈毅市长的故事《伫立在外滩的雕像》。

二、观赏电影,探究解放初的上海

1、(播放电影《战上海》片段):老师先让大家看个电影片段(学生观看)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归纳:是呀,解放上海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为了上海快速解放,哪怕露宿在上海的南京路街头,也决不破坏军队的规矩,这表现了解放军的什么精神?对,他们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动人民的一针一线,体现了他们知民爱民的精神。

3、上海在什么时候解放的呢?看“相关链接”

4、小结过渡:上海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她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包括我们的党中央领导,尤其是陈毅爷爷。下面我们进一步来了解陈毅爷爷。

三、交流展示,了解陈毅市长

1、老师告诉大家,陈毅是解放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解放上海的时候,为了保护上海城区不受破坏,陈毅下令,攻克市区时部队绝对不准开炮,绝对不准爆破。(出示相关照片)就这样,经过陈毅的英明领导、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和对上海的高度爱护,上海没开炮就胜利解放了。解放后,就由陈毅爷爷担任上海第一任市长。那么陈毅是怎么当好这个市长的呢?看书p33《闲谈不得超过3分钟》(学生阅读交流)

2、老师课前请大家去找找陈毅市长的小故事,谁来交流展示?(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3、从故事中反映了陈毅是一位怎样的市长?(学生交流)

4、归纳:陈毅市长一心一意,团结上海各界人士,努力带领上海人民建设一个新上海,把一个饱受列强侵略和战争破坏的上海,逐步建设成一个繁荣的、生气勃勃的城市。所以,上海人民亲切地称他为“人民的好市长”。

四、讲述故事,探究身边名人雕像

1、同学们,上海人民一刻也不会忘记为上海的解放事业、为上海作出贡献的人们。其实在我们市区内还有一些值得大家纪念的雕像,如“五卅惨案”的雕像、宋庆龄雕像、叶圣陶雕像、鲁迅雕像、刘翔雕像等,谁来说说他们的故事?(学生交流)

2、一尊雕像一位名人,为我们上海添光增彩,寄托着上海人民无限的思念;上海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音容笑貌和一频一足,我们是上海的小主人,应以他们为榜样,为上海的发展再创佳绩!

五、畅谈感受,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陈毅市长的高尚品质,探究了身边另外的雕像名人,从中体会到古人、近代人、领导人、现代人都在为上海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作为新一代学生,我们更加要以上海为荣,争取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上海增添新的荣誉。

第二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消费

课题

我问爸爸妈妈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消费,了解最基本的消费常识,认识合理消费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生活与消费,消费与收入,收入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适应社会消费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家庭消费依靠父母的劳动收入来维持,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察。

教学重难点

1、生活和消费,消费和收入,收入和劳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生活需要消费,消费要依靠家庭得收入来维持,家庭收入需要父母的辛勤劳动,从而使他们关心家庭生活,学会勤俭节约。

2、结合并评论目前的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及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准备

购物的有关图片、课件等。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你们就是四年级的大同学了,就是一、二年级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啦,你们高兴吗?”(高兴)你们都是大孩子了,都为家里做过哪些事?

很多同学都为家里买过东西,或者跟着爸爸妈妈一起买过东西,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买东西有关,叫做生活需要消费。

二、师生互动、交流

(1)你认为,什么是消费?

(2)消费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系的。例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费。

(3)谁愿意讲讲你在生活中消费的小故事。

三、观察图片(出示课件插图)课件:出示一组超市,家庭家具等图片(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

(2)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3)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消费,消费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消费”与父母的辛勤劳动相联系的。

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课题 我来算算账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消费,了解最基本的消费常识。

2、使学生知道生活与消费、消费与收入、收入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知道家庭消费依靠父母的劳动收入来维持,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学习重难点

知道生活与消费、消费与收入、收入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学习准备

课前布置调查、记录自己一周日常的消费情况和一学期的支出情况。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1、导课

师:“通过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需要消费,消费中的收入与父母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消费就会有支出。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消费、支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算算账。2、个人消费支出情况(1)搜集资料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课前已让学生搜集“我的消费”的有关票据,并填写“一周支出统计”和“每学期支出统计”表。(2)同位交流(1)全班交流

(2)比较:通过了解其它同学的消费支出情况,你有什么感受?

3、家庭日常消费情况

(1)交流家庭日常消费记录情况(2)讨论

(3)除了家庭日常消费,说说你家还有哪些消费?(4)家里节余的钱做什么呢?

(5)你自己有节余的钱吗?如果有,会用来做什么?

4、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我的消费和我家的消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要做到合理消费,在生活中养成不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在我们生活,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把自己节约省下的钱拿出一部分给予帮助他们,表达我们一份爱心,让他们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课题 去哪买东西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几种购物场所及特点。

2、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学习重难点

了解几种购物场所及特点,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学习准备

课前预习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活动一:超市探秘的准备

1、方案一: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大部分是从不同的购物场所买来的,这些场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般都去什么地方买东西?

2、方案二:你们去过哪里买过东西?

3、结合教科书的文字进行讨论。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4、学生自学,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的叙述进行总结,并根据自学情况进行归纳。

5提问:人们大都喜欢去哪里买东西?为什么喜欢去?

6、指导学生阅读“小提示”的有关要求。

7、发现问题。学生交流课下调查、统计不通商业场所购物人数的情况,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册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课题

超市的秘密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学习重难点

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准备

1、各个小组做好去超市调查的准备工作。

2、最好是小组或者由家长陪同去超市调查。

3、注意文明礼貌,注意安全。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方案一:

1、学生分组去超市探秘。各小组去超市时,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展探秘活动,注意交通安全。

2、指导学生要注意观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要求在小组内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先共同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进行询问,获得他们的帮助。在采访中注意文明礼貌。

3、对自己观察或采访的内容压迫及时进行记录,取得第一手材料。

活动二:超市探秘

方案二:

1、各小组根据去超市调查、采访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讨论,以验证自己先前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 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课题 我和妈妈去购物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包装袋上的有什么学问

2、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3、提醒学生在购物时不要偏信广告宣传

重点难点 知道包装袋上的有什么学问,提醒学生在购物时不要偏信广告宣传。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课前活动。课前安排同学们去商店进行一次购物活动,收集、获得购物的基本知识。

2、方案一:每位同学都有去购物的经历,你能不能说说在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3、方案二:在购买东西时,怎样做才算是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4、组织交流。回忆自己在购物时都是怎样做的.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习俗

主题一 多彩的民族节日 第一课时 辞旧岁迎新春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学习重、难点: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方案一: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只祖国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了解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增进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还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你知道我国各民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2、方案二:同学们,老师出个问题考考你们:谁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吗?你知道几个? 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中秋节话团圆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方案一:同学们你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一天有什么含义吗?

2、方案二:你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这个神话故事讲的是什么?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4、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借助明月联想到家人的团圆;远在异乡的人,也会通过月亮寄托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关于中秋节

1、请把课前搜集的中秋节的资料展示一下。

2、结合教科书上的资料看看。

3、利用课件展示中秋节的文字资料,明确中秋节的象征意义。

4、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在这一天到来时,即使是远在异乡的人也尽量赶回来与家人团圆。中秋节快到了,你准备怎样过呢?

5、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计划写下来。教科书的第34页上

6、开展“我们的中秋节”计划交流活动,代表到台前介绍,师生做好记录并及时评价。

7、准备中秋节联欢会的活动。

8、中秋节联欢会,进行活动。

9、才艺展示,评选“小能人”活动,颁奖祝贺。

10、师生座谈,交流参加联欢会的真实感受。

三、小结本节课的完成情况。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第三课时 少数民族节日多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并尊重他们的习俗。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并尊重他们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教学过程

一、激发探究兴趣

1、方案一: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众多,所以风俗也各异。你都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风俗?

3方案二:请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都可以)拿出来展示一下。看谁的资料最全、最多、内容最丰富。

二、交流资料

1、各小组选代表把汇总整理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交流。

2、结合教科书上有关资料的介绍。(第36--37页。)

3、组织评价。

4、可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生生相互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5、教师介绍:“那达慕”大会,藏历新年的资料。(课件展示、文字、图片、实物等

6同学们“那达慕”大会是蒙、汉、回、达斡尔等民族共同的盛会,从中我们看到我们各民族之间是多么的融洽、团结。“藏历新年”同样是藏族人们的盛大节日,就像过新年一样。

7、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呢?

三、延伸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主题二

家有喜事

第一课时

搬新居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习俗。

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喜庆活动的感觉和见解。

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乐。学习重、难点:

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习俗。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喜庆活动的感觉和见解。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1、方案一:同学们,我们家里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喜事,如搬新家、迎新娘、过生日等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庆祝形式(习俗)都不一样。这不,小明的爷爷今天搬新家来。咱们也看看吧。

2、方案二:同学们,最近你家里有什么喜事吗?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4、搬新家算不算是一件喜事呢?

5、在搬新家时,还应注意什么吗?(有什么习俗)?

6、我们济南在搬新家时有什么习俗?

7、生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习俗汇报出来。

二、资料汇报

1、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众多,所以风俗也各异。你少数民族在盖新房、搬新居有哪些习俗吗?

2、结合傣族人搬新居的资料(教科书第9页。)

3、你还了解哪些民族的习俗?

4、教师课件展示:不同民族的习俗。

5、指导学生填写在教科书上39页。

6、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7、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延伸拓展

知道更多搬新居的事情。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第二课时

迎新娘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习俗。

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喜庆活动的感觉和见解。

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乐。学习重、难点:

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喜庆活动的感觉和见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乐。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方案一:课上引入:知道迎新娘是一件喜庆的。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2、3、4、5、6、7、把看到的、参加过的迎娶新娘的场面给大家说一说? 方案二:你知道过去迎娶新娘的场面吗?是什么样的? 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自主看图 你知道当地的婚礼习俗吗? 小组讨论、交流,写在教科书上。

8、全班交流、汇报。

二、生活中喜事多1、2、同学们,最近你家或者你看到哪些喜事?

生活中还有哪些喜事?(结合教科书上内容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生到讲台前介绍自己家中的喜事,评选“喜事之最家庭”。

4、指导识图,当生活中发生类似的喜事时,人们会怎样庆祝

5、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6、把最近家里的喜事写一写。

三、小结 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课题三

异国习俗

时间

课时 2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习惯。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学习重难点

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习惯,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搜集资料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1、课前布置任务

2、方案一:录像或图片展示圣诞节(或其它国外节日)时,国外人们庆祝节日的情景,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节?

3、你了解这个节日的来源或其他方面的知识吗?

4、方案二:同学们你知道吗,不同国家、不同的区域人们的生活习俗有哪些不同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节日习俗)。

5、不同国家、不同的区域人们的生活习俗都有哪些不同吗?

6、学生交流,教师视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二、国内、外的生活习俗1、2、3、4、我们国家有哪些生活习俗?你们当地有哪些生活习俗? 你还知道国外的那些节日习俗呢?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搜集这些资料的?

学生交流,教师要针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5、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有什么意义?

三、各国不同习俗的小报

1、组织学生用剪贴、抄写的方式办一份“有趣的外国节日”小报,并进行评比展览。

2、小结本节课的完成情况。

第二课时

一、汇报调查情况

1、方案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内外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么,你还知道外国人的那些生活习俗?

2、方案二:(放录象):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节日?是中国的节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日吗?关于这个节日你了解吗?

二、“异国习俗交流会”

1、播放外国人的狂欢的情景,并结合教科书上有关内容进行讲解。

2、通过了解感恩节的习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获得这些资料的?

3、你都搜集到了哪些国家的风俗习惯?

4、学生按日常习俗的几个方面分成组,如“饮食小组”“服饰小组”“礼节小组”等,让学生在课前用各种方法去搜集资料。

(1)介绍:阿拉伯人生活习俗的录像。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外国人的那些生活习俗?

(2)交流: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同学(包括饮食、服饰、交流、日常礼俗等方面),适时给予评价。

(3)猜一猜:播放异国风情录象片段,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习俗。(4)评价。

5、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第三单元

安全地生活

课题1

交通安全每一天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

2、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

3、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1、2、3、4、5、方案一:播放:反映交通状况的录象。

你认为这里的交通状况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方案二:同学们你认为我们济南的交通状况怎样? 应怎样来改善我们的这种交通状况呢?你有什么办法? 只有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秩序才能有良好的保障。

二、探究学习

1、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有良好的保障。你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检查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你认为哪些条款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你可以把它摘记下来。3、4、5、6、7、8、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一下,你对所摘记的条款的理解。学生全班汇报。你都认识哪些交通标志? 把知道的交通标志画在教科书上。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对生活有帮助? 你信号灯的来历吗?请读54页的介绍。

三、信息交流

1、读书P52-56的内容。

2、设置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4、教师进行总结: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5、课后,进行体验活动。自觉进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第二课时

交通事故的警示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

2、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

3、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习重难点:

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当地的交通状况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1、方案一: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秩序的交通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安全,不遵守交通秩序常常会引发事故。为了增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必要掌握一些交通安全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交通知识?2、3、4、方案二:(课件展示)交通事故的展示。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交通事故的资料。(图片)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讲述。

二、谈感受1、2、3、4、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分析、交流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学生全班交流。

小结:只有人人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秩序才能有良好的保障。5、6、7、你认为我们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怎么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你认为应怎样来改善这种状况?

三、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1、交通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那么我们怎样来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呢?

2、请把你的想法写在教科书上

3、小结: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开始,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人身安全。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课题2

从“119”谈起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方法。

2、想学生渗透防火意识,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3、培养他们灵活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形成初步的自护自救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方法。渗透防火意识,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方案一:教师向学生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和资料.2方案二:(课件展示)火灾的场景。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1同学们,看到这个场景你想说的什么?火灾给你们带来哪些危害?

2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小结。

3、引导学生提出:

1、引起火灾原因有哪些?

2、我们应该怎样预防?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能会引发火灾?

4、自己应当怎样做?

二、创设情境1、2、3、4、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育学生,a如果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千万不可惊惶失措,要沉着冷静,积极自救。不能慌张、乱跑,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浓烟呛后晕到。

b 要选择好迅速脱离险境的路线。

C

如果外边浓烟更大,火势更猛,切不可贸然开门冲出。此时须顶紧房门,并迅速用泡湿的等赌严门缝,使外边的火焰、浓烟进不来,再选择水池边、窗户边等通气情况好、不易被燃烧的地方暂时躲避,大声呼救,等待救援。

D

如果遇到房屋开始崩塌的特急情况,应迅速到墙角或衣柜下面。相对来说,这些地方较为安全。

5、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集体讲评。

第二课时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一、谈感受

1、方案一:观看消防警察火场救火的情景图片或录像。2方案二:看图片:

3、消防员叔叔的话:我们接到报警后,保证一分钟内出警。平时我们就是这样认真训练、严格要求的。

接警、整装、出警、准备出发、灭火。(结合教科书的图片)

5、谈谈你对消防警察叔叔的了解,二、出示图片

1、小学生展示各种消防器材图片,学生了解他们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

2、小学生展示各种消防器材图片,学生了解他们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

3、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器材?

5、灭火器

6、火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4、课题3

面对突发事件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掌握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并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学习重难点: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并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第一课时

本课采用调查、讨论、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

1、方案一:课前,让学生搜集的一些近几年我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的资料。

2、方案二:同学们,你知道突发事件吗?应该怎样面对突发事件?

二、调查自然灾害1、2、3、4、5、请你查查近几年我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请把你搜集的资料填写在教科书上。

自然灾害是怎样产生的?(介绍的资料在教科书的第70页)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讲评。

讨论:这些自然灾害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二、小结: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突发事件,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也有一些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请课下调查应怎样面对这些突发事件?

作业:总结自然灾害的危害。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间 课时 1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掌握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并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学习重难点: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并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讨论自护自救的方法

1、方案一:同学们,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突发事件,有些时可以避免的,也有些是不可抗拒的。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们应怎样来应付?

2、方案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突发事件,有些时可以避免的,也有些是不可抗拒的。怎样面对突发事件呢?

3、如:遇到溺水怎么办?野外迷路怎么办?(结合教科书上介绍的资料)

1、溺水

2、在野外迷路

1、说一说,如果发生了地震,我们就应给怎么办?

2、指导学生写在教科书上。

3、突发事件很多,自护自救的办法也很多,学生交流,教师介绍一些方法。

品生品社中心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4、同学们,还记得1998年洪水到来时,全国上下一起对抗这场灾害。当我们团结起来共对这些险情时,我们临危不惧,因为有你、有我,有一双双温暖而有力的手。布置作业 练习册 教学反思

品生品社中心组

第三篇:(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02这里四季分明

二、这里四季分明

教学目标:

1.知道上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色与不同的生活风情,并知道各个季节需要预防的气象灾害主要特征。

2.关心天气变化,注意天气变化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能学习收看和收听天气预报,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

*能提高根据天气情况安排自己日常生活的能力,对于预防灾害性天气有积极的对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比较,引出课题:

1、让学生说说各个季节的主要特点,教师随即通过媒体出示上海街头四季的图片。

2、师结:在这些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特点非常分明,而这就是我们家乡上海的四季掠影。

3.师: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呢?(出示课本中的表格,学生根据下列地方名称,简单说说各自的气候特征:)*南极——终年酷寒、风大、气候干燥。

*泰国——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全年最高温度35度,最低温度22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大。

*海南——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温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高;干季、雨季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多热带气旋。

*哈尔滨——四季分明,但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4.教师小结过渡: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四季都是分明的!而上海的气候算是很丰富,一年四季的特色全占了,所以四季的变化非常明显。5.出示课题:这里四季分明

二、联系生活,了解上海四季的特点:

1、教师出示描述上海春、夏、秋、冬各季情况的材料,要求学生读完后,说说知道些什么?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5年,全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778.3小时,降雨量1254.9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以上摘自中国上海网站

以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为冬季,高于22℃的为夏季,介于低高之间的为春、秋季。按此划分,春季(一般在4月上旬至6月中旬,约72天)在冷暖空气交替下,时寒时暖,乍晴乍雨,变化多端。

4、5月份盛吹东南风,潮湿多雨。春寒年份的4月下旬,最高气温可降至5℃以下,出现晚霜冻。夏季(一般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约103天)6、7月份的梅雨是一年的主要雨季,最长达42天(1980年),雨量最多年份达369.8毫米(1974年),也有少数年份出现早黄梅和倒黄梅以及空梅。7月中旬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吹偏南风,天气晴热,35℃高温天气较多,常会出现伏旱。夏末进入台汛季节,多台风暴雨。秋季(一般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约60天)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降温快而明显。9月中旬已有低于15℃的低温出现,每多连阴雨,也有年份出现秋旱,最早在10月底已见初霜。冬季(一般在11月下旬至4月上旬,约130天)北方常有寒潮侵入,多西北风,天气寒冷,空气干燥。1月至2月上旬为全年最冷期,常年气温在3.2~3.4℃,最低可降至零下7℃。2月下旬多阴天和雪日,气温回升缓慢。

——以上摘自宝山县志中部分节选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回答,相应板书:

冬夏长 春秋短 春:变化多端,潮湿多雨 夏:梅雨,天气晴热 秋:降温快而明显,秋高气爽 冬:寒冷、干燥、多阴天,气温回升缓慢

3、请将这里对四季的介绍,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所闻等说说各个季节中有哪些天气情况是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它们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的呢?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媒体出示相应图片,例如:

冬天:下雪,造成交通堵塞,行路困难;有雾,造成轮船不得出海

夏天:梅雨季节,造成衣物发霉;台风来临,损坏设施,危及人生安全;暴风雨,造成严重积水和灾涝;酷热

春天:时寒时暖,医院求医问药的人多;潮湿多雨,易出交通事故

秋天:天气干燥,容易引发火灾

… …

5、当这些灾害性天气来临时,人们会采取哪些措施?你有什么好主意呢?

出示图片(延续以上所出示的图片):

下雪:铲除积雪,疏通道路

起雾:停航,出行的人改乘别的交通工具

梅雨:室内可放些吸湿剂,或用空调抽湿,物品多消毒

台风:加固设施,避免外出

暴风雨:加固防洪堤岸,疏通城市地下排水通道

春寒:不可轻易减少衣着,注意保暖,加强锻炼

秋燥:注意居家安全

… …

6、师结:看来天气情况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更关系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做好天气预报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课时

一、认识天气预报符号,提高防灾意识:

1.师:你平时看天气预报吗?你认识一些预报天气情况的符号吗?

2.媒体出示:晴、阴、小雨、中雨、大雨、风力等符号,请学生根据符号说明天气情况。(可采用竞赛的形式)

3.出示一段天气预报的录音或录像,请学生简单描述其内容

4.师过渡: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些灾害性天气?比如,台风来了,呼啸而来的风威力之大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可否利用它做些什么?这样无污染,又环保,而且又让它为我们服务了。是不是可以呢? 5.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6.全班交流

二、总结全课: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上海的四季气候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各个季节各具特点,又各有利弊。我们既要避其“弊”,又要用其“利”。让这四季气候也为我们上海创造美好明天助一臂之力吧!

2、布置课外拓展作业:观察、收集每个季节中有些什么具代表性的树木、花、草生长情况。办一份《从花草树木中看上海的四季》的小报,并记录自己的收获。

第四篇:(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 18旧时的生活用品

资源信息表

旧时的生活用品(说课)

一、说教材

《旧时的生活用品》是华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城市的记忆》中第三课《旧物的诉说》第四课时。教材提供了三组图片,第一组列举了三祖日常生活用品:洗衣机代替了搓板,电灯代替了煤油灯,计算机代替了算盘;第二组呈现的是农村的生活用品;纺车和织布机;第三组展现了黄道婆教授村民纺织新技术的情景。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家庭生活用品会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而变化,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相关的教材为四上《上海的老品牌》、《家里的老票证》等。

二、说“学情”

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可以发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于祖辈或者父辈曾经用过的生活用品不了解,对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不熟悉。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情”,觉得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1、知道家庭生活用品的变化反应了生活的变化;知道日常生活用品的变化中也藏着历史故事。

2、能调查祖辈和父母辈曾用过的生活用品及其用途,并能从中想象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分析一些旧物不再使用的原因。

3、体会时代在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产生珍惜现在生活的感情。

4、增长探究历史的兴趣。

四、说实施

(一)初识旧时的生活用品,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我从旧时的煤油灯入手,让学生初识旧时的生活用品,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或者带来的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比较变化、体会不同

这一部分,首先通过纺车追溯历史,让学生了解旧时的穿着,并顺势提出黄道婆其人,通过阅读课文加深印象。其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连连看的方式,以用途进行连接,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用品的变化,并体会时代在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产生珍惜现在生活的感情。

(三)谈谈收获,总结全文

通过这一课《旧物的诉说》的学习,学生必定有所得。让学生畅谈收获。老师总结全文,寄语希望,同时也增长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旧时的生活用品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知道家庭生活用品的变化反应了生活的变化。

2、知道日常生活用品的变化中也藏着历史故事。

方法与能力:

1、能调查祖辈和父母辈曾用过的生活用品及其用途,并能从中想象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2、能分析一些旧物不再使用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时代在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产生珍惜现在生活的感情。

2、增长探究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知道家庭生活用品的变化反应了生活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能调查祖辈和父母辈曾用过的生活用品及其用途,并能从中想象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学生:调查祖辈和父母辈曾用过的生活用品及其用途。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识旧时的生活用品,揭示课题。

1、出示煤油灯,感受变化

师:上节课,我们从一张张老票证中了解了过去的生活,发现原来我们家里也存在着历史。除了老票证,我们家里还有不少见证历史和记忆的好东西呢!

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的用途吗?(预设:煤油灯)

师:它叫煤油灯,拿起瓶子,点燃灯芯,再罩上去,晚上我们可以用它来照明。现在我们用什么来照明呢?(学生交流)。

师:是啊,煤油灯已经悄悄地退出了我们的生活,成了家里的老古董,它见证着我们过去的生活。今天,不少同学也带来了自己家里的旧物,现在请大家拿出来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旧时生活用品)

2、畅谈感受,揭示课题

师:听了这么多生动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交流)

师:是啊,这些看似破旧的生活用品,在过去的生活中可是必不可少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一下这些旧时的生活用品。(板书课题)

二、比较变化、体会不同。

1、多媒体出示纺车图片,了解黄道婆。

师:这种物品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了,但是在但是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用具,这种用具叫什么?有什么用途呢?阅读教材45页,找一下答案吧。(学生交流)

师:农民把棉花纺成纱线,再把纱线染上各种颜色,然后用织布机把线织成布料。(出示织布机图片)。织出来的布称为“老布”,当时的人们穿的衣裤都是用这种布做的。(出示老布做的衣裤)

师: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一个在纺织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她就是黄道婆。

师:打开书本,一起轻读关于黄道婆的介绍。从中你了解了什么?(学生交流)

2、小组合作连一连,完成表格

师:小组合作,根据你对物品的了解,把用途相等或近似的旧物和现代生活用品用线连起来,并在表格内写上他们的用途。

师:从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用品发生了改变,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用品有什么优势?(学生交流)。

师归纳板书。

三、谈谈收获、总结全文。

1、引入

师:很多旧物有着自己的历史,他们等着我们去发现、了解和探索,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故事。

2、谈收获

师:这段时间,我们熟悉了上海的老品牌,家里的老票证和旧时的生活用品,这么多的旧物,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分享吗?

3、总结

师:历史会见证,这些独特的属于城市的记忆。城市的繁华是通过世世代代人努力建设积累而来的。让我们继承上一辈的精神,创出上海更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小学四年级上

第一部分 走进美丽的家乡

1、用眼观察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中,第一主题《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部分的第一课。《用眼观察家乡》通过居高远望的方法,引领学生站在高处观察家乡,指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和景观,了解家乡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科书的编写照顾了城乡差异,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教学内容,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教科书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家乡的基本情况,也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家乡,提示了学生学习的方向。

学生准备: 1.观察家乡,调查、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2.研究家乡的材料,准备成果汇报。

教师准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用到的工具

2.制作家乡地形地貌景观的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家乡的活动中,增进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积极

情感。

2.发展调查收集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了解四个正方向和四个副方向的关系,来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歌中唱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谈体会。

师:老师知道你们有浓厚的乡情,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但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吗?你能感受到作为西峡人的骄傲与自豪吗?只要我们去认真调查、研究,就会发现我们的家乡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二、设疑自探:(5分钟)

大家都去观察了我们的家乡,并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那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发现?你了解家乡的哪些方面?

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请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把分头研究的资料进行整合,大家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能体现小组研究特色的名字,在小组内选出两名发言代表、记录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成果。

三、解疑合探:(22分钟)

教师以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随时指导学生的具体探究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

师:下面各个小组开始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哪个小组愿意先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发言时最好按照:我们是某某小组,我们调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调查了哪些地方或内容,以下是我们调查研究的成果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师向学生介绍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是四个正方向,东南、东北、西北、西南是四个副方向。

在课桌上指出八个方向.师:老师也想请大家分享一下我收集到的资料和调查结 果,让我们随着大屏幕一起去欣赏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播放课件。)

四、质疑再探:(3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五、成果整理,课后延伸:(5分钟)

师:我们为风景优美的家乡而骄傲,我们为日新月异的家乡而自豪,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我们的家乡?

小组内商量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想编家乡的故事。

生:我们想画一本家乡画册。

生:我们想写赞美家乡的诗歌。

„„

师: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你们美好的愿望。

2用手描绘家乡

总第教学目标

1、在合作绘画的过程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方向的认识。

教学重点

会画家乡的景物,并能在绘画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个教案

教学难点

怎样来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具准备

1、幻灯片(出示自探提示)。

2、小黑板(出示绘画提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一起观察了家乡的景色,这一节,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家乡景物和人们生活的情况表现出来。

板书:用手描绘家乡

二、设疑自探

1、看了这个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8-9页的内容,你心中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2、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出示自探问题如下:① 应该怎样来画家乡?

②从什么角度来画?

③你对课本上的图画有什么看法?

3、对于以上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应该怎样来画自己的家乡?

3、汇报合探情况。

4、师出示绘画提示:

①分工:学生前后桌8人为一组。

②注意事项:a、看到了什么,画哪个方向。(组内讨论) b、组内合理分工。

③要求: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

5、学生绘画,师巡视指导。(尤其是分工和方向正确性方面)

6、各小组在班内交流评价。

四、质疑再探

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五、运用拓展

1、收集学生的图画,留待下个主题内容时使用。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有什么特点?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用手描绘家乡

(展示学生作品)

3、用心体会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从各方面来全面的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具准备

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了家乡的美,那么这节

课呢,我们准备从家乡的各个方面来体会我们的家乡究竟美在哪儿?

板书:用心体会家乡

二、设疑自探(10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0-13页,根据你的阅读,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如下问题:(1)自己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从哪些方面把你的家乡介绍的更全面?(3)通过阅读,你能介绍四川省的情况吗?

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了解的内容来完成(1)、(2)小题,根据刚才的阅读来完成(3)小题。

4、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15分)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家乡的位置,特点。四川省的基本情况。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1)从哪些方面把你家乡介绍的更全面。 家乡的 地形、地貌山水、文化风俗习惯

3、汇报合探情况,并做简单的记录。

4、小结:我们的家乡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交通四通八达,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穿境而过。这些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国内外好多游客,前来游玩、观赏„„,我们美丽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爱家乡,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质疑再探(8分)

对于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由学生回答,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五、运用拓展,升华认识(3分)

1、告诉家长自己今天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收集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六、课后总结(2分)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用心体会家乡 

家乡的地形、地貌

山水、文化 风俗习惯

4、走进不同的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初步了解祖国各地地理环境的不同。

教学重点:

认识地形图,会看地形图。

教学难点:

会看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同学们都认真观察了自己的家乡,对我们的家乡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不同的家乡去看一看。

板书:走进不同的家乡

二、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结合课文内容,你想知道什么呢?

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问题如下: ①教材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 ②什么是地形图和地形? ③地形图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④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

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4-15页的这幅地图来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地形图走进不同的家乡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黄色——高原、丘陵、山脉

小结: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地形图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2、组内交流以下重、难点:(分组要合理,每组要指定中心发言人)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这些?

3、选派每组中心发言人汇报小组合探情况。

4、小结:通过地形图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我们可以把这个地方的地形,地势都看得一清二楚,看来会看地形图,还真了不起呀!

四、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对于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五、运用拓展

1、试看地形图,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看它地形、地势如何?

2、教科书14-15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走进不同的家乡

 地形图走进不同的家乡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黄色——高原、丘陵、山脉

5请到我的家乡来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3、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教、学具准备

1、收集介绍家乡的记录,以及不同的方向的家乡景色。

2、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3)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是不是很美呢?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家乡,完美的介绍给大家

吧?

板书:请到我的家乡来

二、设疑自探,自主学习(12)

1、看了今天的课题,请同学们默读20-21页的课文,通过阅读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问题如下:

①_____________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的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是会为祖国承担_____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______的。

②你对家乡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3、出示自探提示:

(1)看课文20页下文的文字完成第①题。(2)从前面学过的知识综合来谈对家乡的认识。

4、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15)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你对家乡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3、选派代表,汇报合探情况。

4、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今天,我们也像课本21页上的同学们那样,将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册,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

5、以小组为单位,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制作家乡手册。

四、质疑再探(4)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五、运用拓展(3)

1、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手册,并告诉家长自己在其中的贡献。

2、把制作的手册,寄给远在他乡的朋友。

六、课后总结(3)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家乡手册

看家乡、画家乡 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

观察记录,了解了我国的气温、降雨量

第二部分 家乡的故事

6、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通过介绍家乡人的居住条件、家乡的交通条件,延伸到家乡人的穿着、饮食等方面,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家乡人的生活变化。教科书的编排提示教师要因地取材,充分发掘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将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再创造,体现用教材教。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途径,探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学生准备: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地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家乡人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物品、旧房屋照片、家乡生活变化VCD。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如日记、图片、采访录音等)进行整理,以备课上交流。

教师准备:

1.发家长信,请家长帮助学生动员身边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2.实物投影、电脑和有关家乡新貌的VCD等电教设备。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况,感受今昔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2.通过调查与访问,提高调查、整理、汇报的能力。3.增进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

生:想。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第24~28页,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

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

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出示课题)

二、设疑自探(5)设疑:

1、说一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

2、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3、请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说说家乡人的变化? 学生自探,教师巡视指导。

三、解疑合探(20)让学生在全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指名汇报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1、家乡人是指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们。

2、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富饶的西峡去参观,好不好?

学生欣赏录像片,然后讨论。

师:参观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多指名谈体会。

四、质疑再探(5)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回答。

五、总结提升(5)

师:同学们,你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回去以后,可以用一首学过的歌改编一下词来歌唱我们的家乡;或

者用一首诗来赞美我们的家乡;也可以想像,画一幅未来家乡的画,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响。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7、今非昔比的厨房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理解厨房在变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生活的进步,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2、从不同的厨房中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家厨房现在的照片,以及学生自绘的景观图、平面图。

2、到同学家看一看几家条件不同的厨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家家户户都有厨房。同学们对于自己家现在的厨房可能很熟悉,不过,对于过去的家庭厨房就不是很了解了。教科书中的一位老奶奶给我们介绍了她自己经历过的三种不同的厨房,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一看。”

二、设疑自探:(10)

1、欣赏教科书第42页右上方照片,它展示的是老奶奶小时侯的厨房。提醒学生注意黑乎乎的灶台,灶台旁边的大水缸、锅盖和水缸的盖子,灶台旁的木箱子---风箱、被人用手拉动着的手柄。“这是人们以前使用的厨房,主要是农村人家用的,现在有些地方的农家还有这种厨房。过去城市人家的厨房因为面积小,有的甚至是几家挤在一个厨房里做饭,条件也是很差的。”

(1)看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2)根据探究提示自学课本内容 探究提示:

(l)为什么灶台旁边还要放一口大水缸?(没有自来水,水缸放在灶台旁边,做饭时取用水比较方便。)

(2)为什么灶台垒得那么大?(3)为什么要拉风箱?(4)为什么要烧柴草?

(5)人们怎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6)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三、解疑合探:(20)

(1)教科书第42页中间的照片展示的是老奶奶年轻时的厨房。提醒学生注意铁炉子、蜂窝煤等物品。

(2)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人们怎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总结学生的观察及回答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虽然煤炉比灶台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仍有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进一步提问学生:“煤炉还有哪些缺点?”(需要及时添煤,火很容易灭,晚上还得封火;有污染,容易中煤气;做饭时,不容易掌握火候。)

(2)教科书第43页的一组照片展示的是现在的厨房,教师让学生欣赏并自由讨论。“现在很多同学家的厨房和用煤炉的时候相比,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便利的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总结。“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请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的概括。

四、质疑再探:(3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五、拓展延伸

(1)进厨房帮助妈妈做一次饭。

(2)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自己家乡街巷、古树、古迹等的来历。

板书设计:

水缸 灶台 柴草 炉子 拉风箱

8、家乡名称的来历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以金沙滩地区一地名-----金沙湾的来历,作为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一个具体范例,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名称中所蕴含的地理变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等诸多意义。本课着眼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以了解自己家乡的故事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探究有关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有关名称的来由。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有关名称的来历

教学难点

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在课前搜集本地名称的由来及传说,搜集相关文本资料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录像导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所有的事物都会有一个名称,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名字一样。下面请看一段小品,看看小品中的那对夫妇是怎样给孩子起名的?播放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有关给孩子起名的那段录像。

师:小品中孩子的名字“吐鲁番”“海南岛”“少林寺’都是以地名起名的。那大家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吗?

(学生踊跃回答)

小结导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就像有些地名一样有它特定的来由,今天我们就一共同探究家乡名称的由来。(板书:家乡名称的由来)

(二)读题设疑:’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出示以下自探提示:

结合教材第44至45页看看课本上探索家乡名称来历的方法.确定自已路子,探究以下问题。

1、自己家乡叫什么名字?家乡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2、家乡地名有什么规律?

二、解疑合探

1、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住处材料;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汇报:

3、合作探究:看看家乡名称由来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有的以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命名,有的则是出于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纪念而命名的,不管怎样,它们都组含了人们对家乡的描绘,希望和祈盼。)

4、师生交流:

以地理位置命名的:

以历史人物命名的:

以某种事件命名的:

三、质疑再探

1、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指导学生讨论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请你根据学习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1-2边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补充练习:

(1)写写家乡地名,画画家乡美景。、(2)编编地名故事,要既能说明地名来历又通俗易懂,切合实际。

总结升华

地名也是一种文化.今天的纪念工程、英雄人物、标志性建筑等等,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地名,我们要时刻关注、收集相关内容,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9、家乡水的故事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3、感受水的宝贵,对水资源持珍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水的发展历史,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设疑自探

导课。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家乡水的故事。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6--48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问题如下:

①从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在饮水、用水方面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

②怎样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城镇的发展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水,水变得越来越宝贵了’这句话?

③为什么现在总在提倡要节约用水?

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6-48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来理解以上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汇报学习情况,交流水的宝贵。生:工厂多了,需要水更多了;

生:人们的生居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好了,洗澡、洗衣服都比过去次数多了;

生:人口多了,生活用水也多了。

3、组内讨论交流节约用水的重要性。(1)小组内讨论、交流。(2)选代表发言合探情况。4,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水,水的储量是有限的升而人们对水的需求又是无限的,所以水是很宝贵的资源,应该节约用水。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四、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请你根据学习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一道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补充练习:

(1)讲一个有关家乡水的故事。

(2)谈一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总结。

从我们了解的有关水的故事中,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我们要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家乡水的故事 家乡水的变化

水的重要 节约用水

第三部分 家乡我为你骄傲

一、从家乡看祖国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重点、难点

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调查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名称的来历,也了解了家乡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历史人物、风土人情„„。(如

1、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家乡有哪

些名人?

2、东山的传说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的皮衣世界闻名?

4、我们家乡能成为闻名的旅游区吗?)解疑合探

一、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一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2、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确定好小组长和记录员,分别是组织讨论和记录讲座的内容。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二、进行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员代表自己小组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

(板书:参观、访问、调查、制定计划、设计调查内容„„)

2、阅读教科书上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一、尝试: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

1、如果要去调查我们西峡寺山,应该调查那些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调查时间、地点、建造年代„„。

2、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二、教师小结。

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去参加一个调查活动。根据居住地的远近,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调查地点,设计好调查的表格进行调查。

(一)家乡人的智慧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日常用品的发展历程,体会家乡人的聪明才智。

2、了解家乡名人、普通劳动者对家乡的贡献。

4、学会建立名人档案。家乡人的智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每个小组分别调查:

(1)一种体现家乡人智慧的生活用品(如皮革,窗帘,彩灯)写好调查报告。

(2)查阅一个家乡名人的详细资料,写一篇演讲稿。(3)带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产品实物,摄影照片,采访录音等。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我们的家乡西峡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你去了哪些地方?访问了哪些人?查阅了哪些资料?在调查中有哪些感受?

阅读教科书上第58页的课文,把调查结果引导到“家乡人的智慧”这一主题上来。

解疑合探

2、家乡的生活用品。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在的努力。下面,请各组把你们的调查(1)、小组探究。

A、小组交流调查到的“体现家乡人智慧的产业”方面的材料。

(小组交流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中展示出来。)

B、讨论以什么方式向全班汇报,汇报形式要有自己小组的特色。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果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出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将评议的落脚点放在家乡人勤劳、智慧、创造这一主题上来。

如果有些学生带来了某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明用途,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一创造发明能否运用于现代生产中。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阅读教科书上第59页的课文,并引导: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在乐乐的家乡的历史上出过有名的中医大夫华佗,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针灸和麻沸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呢?

(1)演讲比赛,通过演讲介绍家乡的名人。讲完一个名人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填写家乡的名人简历。(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讨论如何出版一册“家乡名人录”。

4、谈感想。

今天,我们对家乡人为家乡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此有什么感想;面对这么多伟大的人物,你自己又有什么打算?

(二)传统与进步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与进步的含义,懂得进步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道理。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教学准备:

1、了解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手工业,其现状如何。

2、教师收集一些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活动中使用。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活动导入:,1、看资料。(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

2、这是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有多少职工?年产量是多少?年创利税是多少?它在家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边说师边板书:

职工人数:

年产量:

年创利税:

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解疑合探

1、刚才我们看了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实袜子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很早就有了。出示旧的袜子的实物和袜厂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 如:剿丝、丝绸、制革„„

2、阅读并欣赏教科书60—63页的照片和课文。了解传统的陶瓷生产和现代工业中的陶瓷生产。

3、分组讨论: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以前家乡传统工业的生产状

况和现代企业生产有哪些区别?

小组长在讨论时做好记录。

三、全班交流。

1、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2、教师归纳板书:

以前: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靠人力

产量底 现在:生产技术先进

主要靠机器

产量高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一、写写感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从“传统”到“进步”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思考,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请你写下来。

二、小结延伸。

现在企业的产量虽然提高了,但也有新的问题出现,课后可以继续调查。

(三)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家乡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海宁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搜集家乡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2、学生:搜集祖国的文化遗产的有关图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 个教案 课时目标

1、通过对不同家乡文化瑰宝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欣赏文化瑰宝,让学生初步体会其艺术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

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激情导入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善良的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板书

文化瑰宝)

2、你知道“文化瑰宝”吗?说一说。(理解含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给后人的特别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解疑合探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赞赞图片上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上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板书 来自不同家乡的)

2、交流

课前你找到了哪些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自己的图片,并向同学介绍介绍。合作学习,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人或几人合作向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组上了解到的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3、观看河南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

4、畅谈感受。看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说一说。

5、同学们,我们河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文化瑰宝?

6、说说河南的文化瑰宝。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1、参照自己或同学搜集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试着写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教师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

2、家庭作业

把写好的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抄写整齐,并配上照片或图画。资料一

中国长城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一)乡 音 乡 情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起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的

录象、录音资料。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些地方戏曲及民歌。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和其他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品。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为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深感骄傲。那么,你是否了解家乡的民间音乐呢?它可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体现,也是最能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乡音乡情。

二、欣赏民间音乐

1、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与舞蹈:广东的粤剧,浙江的《采茶舞曲》、安徽的《凤阳花鼓》、苗族的《苗岭的早晨》、陕北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的《茉莉花》。

解疑合探

1、学生欣赏并说说对不同音乐的感受。

2、学生说说刚才听到的美妙的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教师出示唢呐、马头琴、二胡等部分民间乐器的图片,并适当加以介绍。

3、说说哪一段音乐是自己家乡的民歌,其他的又是哪些地方的?

4、欣赏不同地区的戏曲: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东北的 二人转。

6、教师小结:民间音乐是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7、能体现家乡的 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一、欣赏民间工艺品

1、由于每个地方的生活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个地方的手工艺品也是

各种各样的。学生说说家乡海宁的手工艺品并实物出示。

2、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一些当地有特色的工艺品。学生在实物

投影仪上展示各地工艺品,说出其名称、样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泥人、布贴画、麦秸画、刺绣、彝族香袋等)

3、教师出示根雕、葫芦雕刻等民间工艺品的图片,简单介绍 其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激发其热爱之情。

4、教师小结:这些民间工艺品体现了当地人们的智慧,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

二、制作手工艺品

1、大家欣赏了这么多精致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2、仿照同学们介绍的制作过程,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喜爱的手工艺品。

3、展示学生的作品,大家欣赏、评价。教师分别授于“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巧手奖”等称号,以示鼓励。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1、说说学了今天的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

2、教师小结

3、师生共唱〈〈同把希望开采〉〉

(二)乡风乡俗

总第 个教案

教学设想:

河南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风俗人情。通过说说家乡的风俗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审美的陶冶。学生能用自己的形式表现家乡的风俗、人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如划龙舟、元宵迎灯会、唱豫剧等。

2、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

2.教师应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河南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人情,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人情。

二、学生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1、分小组讨论交流,河南有哪些风俗习惯?

2、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

解疑合探

1、图片介绍家乡的豫剧,学生通过图片介绍豫剧特点、风格以及唱腔,有哪些剧目。另外组的学生补充介绍。

2、介绍龙舟节假日,说一说为什么形成这个风俗?请跟着家长去看过的同学说一说当时的场面。其他学生补充。

3、介绍元宵迎灯,图片出示迎灯场面。学生介绍家乡的灯文化,通过实物图片等介绍。

4、介绍花市、庙会,让学生说一说花市的情况及庙会、佛事等活动

质疑再探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河南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学生上台讲并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运用拓展

出一期宣传家乡风俗、人情的宣传报

1、分小组整理资料

2、设计宣传小报 3优秀作品课外展示

(三)快乐的节日生活

总第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自己家乡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2.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个教案

2.教师找一些有关节日的录像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歌曲导入,说说过年趣事。1. 播放歌曲《新年好》,齐唱。

2.农历的新年就是春节。春节是家乡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我们把过春节叫过年。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3.说说过年趣事。

(1)往年,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如,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访友;购年货;旅游„„)

(2)说说你过年时最开心的一件事。解疑合探

一、了解家乡其它的节日及生活习俗。

1.除了春节,我们家乡还有许多有趣的节日,你能说说吗?(师板书: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观潮节„„)

2.各小组选择一个节日,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生活习俗。附 端午节的生活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

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二、说说节日趣事。1.交流过节趣事。

(1)小组交流。有照片的可带照片介绍。(如,中秋赏月,元宵节看灯,清明节踏青„„)

(2)全班交流。

2.观看录像:2011年的元宵灯会。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3.各种有趣的节日都与家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故事,它的传说。你能说一个与某个节日有关的传说吗?

附◇清明节的来源◇

清明节已经成为了海外华人社群中的重要民 间节日。关于清明节有许多的传说,下面是清明节来源一则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有奸臣想害死晋国大公子重 耳,大臣介子推知道后,保护重耳逃离了晋国,流亡国外。

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重

耳饿得头昏眼花再 也无力走动。他坐在一破席子上叹惜道:“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将来晋国的百姓 很难康乐了。”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于苦难中不忘百姓,真该尽心相助,于是 他跑到静处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用火烤熟送给重耳。重耳接过后狼吞虎咽吃个 精光,还问:“哪来的肉,还有没有?”介子推卷起裤腿说:“肉从这腿上来。” 重耳感动地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 报 答,但愿你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要多 想些治理国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后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后的第十九年,终于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他把流亡时期跟随他的人都 封赏了,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他才猛然想起来,觉得很惭愧,马上去 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就是不来。一打听,才知道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进 了绵山。于是,重耳派人搜山,可是荒山野岭,一个人影也不见。这时有人献计,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自会走出来。

重耳命令烧山,可是仍不见介子推出来,进山寻找,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依偎 在一棵大柳树下死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 襟,上面用鲜血写着几行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自明。柳下做鬼终 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重耳十分感动,将介子推和他母亲安葬于烧焦的柳树下,并 下令,今后,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第三年这一天,那棵死柳忽然复活了,重耳 就把这棵柳树定名为清明柳,于是便有了清明节。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同学们将了许多有趣的家乡节日及节日习俗活动,你们想不想编辑、出版一本“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呢?我们一起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吧。

1. 引导学生确定手册的结构。(如:封面、说明、目录、内容〈文字、图片〉„„)

2. 小组合作制作。3.展示评比。4.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

下载(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13伫立在外滩的塑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_13伫立在外滩的塑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复习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1. 历史悠久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 态度: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 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2,懂得从挫折和失......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上)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上)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一单元是:美丽富饶的家乡,第二单元是:了解商场、学会消费,第三单元是:安全生活每一天。 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上)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雨山中心小学 刘丽华 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一单元是:美丽富饶的家乡,第二单元是:了解商场、学会消费,第三单元是:安全生活每一天。 教学目标: 品德......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上)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上)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一单元是:美丽富饶的家乡,第二单元是:了解商场、学会消费,第三单元是:安全生活每一天。 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上)

    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上)教学计划 梅溪中心小学 谭兴亮 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一单元是:美丽富饶的家乡,第二单元是:了解商场、学会消费,第三单元是:安全生活每一天。 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上教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上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5、抗日英雄谱 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