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与感恩文化

时间:2019-05-15 04:4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孝道与感恩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孝道与感恩文化》。

第一篇: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道与感恩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一、孝道,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综上可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二、当代人所具有的孝道观

1.现代人对于“善事父母”的意识以及行为表现。“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的最基本的要求。善事父母首先是对父母的“事生”,即父母健在时要对父母尽孝心,主要包括养亲、敬亲和悦亲三个方面。所谓“养亲”就是指赡养父母,即对父母提供经济帮助、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敬亲”是对传统孝道内涵的更高层次上的体现。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们通常认为,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就是要做到对父母“无违”,即不违背礼节,严格按照礼的规定和道德的通行标准来孝敬父母;要以“色”事亲,即儿女应该要做到和颜悦色,顺从自己的父母;要做到谏亲,若君主或父亲的思想或行为“不义”,“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然而,若父亲不停劝谏,儿子还是得服从 父亲。当代人对于敬亲的理解则是:因为爱父母,亲情间的真爱使其自觉的尊敬父母。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一种礼让,是对父母价值观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更是对父母的重视。“悦亲”是传统孝道中比较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73岁“着五 色斑斓衣,做婴儿戏”,“佯跌卧地,为儿啼”以取悦亲。此乃传统孝道中“尽其欢”的典型。当代人对“悦亲”的观点也在改变,他们认为悦亲的方式有“做出成绩,让父母自豪”、“经常与父母联系,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及“给父母丰厚的物质条件”等,并不是为了取悦父母而损毁自己的价值追求。

2.当代人对传统孝道观中关于“传宗接代”的看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追求永恒的宗法性是传统孝道的理念之一。在古代,父母对于结婚的子女的生育后代问 题很关心,且要求儿子生男丁以继承家业。然处在现代社会对此有和看法呢?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5%的当代年轻人不赞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孝道观。大多数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不同于以前,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所谓“有后没后”的说法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生育后代与传统的孝道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成年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而已,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一点,体验为人父母的感觉和责任,是自我情感的需要和寄托,是家庭稳定和幸福的源泉。

三、当代孝道观和传统孝道观的区别

1.在“善事父母”方面的区别。首先,在养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尽赡养义务,主要是阵对父母是物质生活方面,且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和父母同住以尽孝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数人认为认为善事父母,不仅要为父母提高物质生活帮助,更重要的是要给父母精神慰藉,且精神安慰要放在首位。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加之子女不在像过去那样只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农业以外的活动,故父母和子女不能住在一起。当代人认为 “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孝道观已过时,即使将来不和父母同住,也不会影响对父母的赡养和照顾。因为现在交通发达,趁节假日 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平时可以多和父母通通电话之类,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其次,在敬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对父母盲从、百依 百顺,不能以任何理由顶撞父母,即使父母犯了过错,做子女的也只能顺从,不得违背父母的意愿。这种传统孝道观只顾及父母,而不顾及子女的感受,显然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当代人认为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真爱,是子女自觉的对父母的一种尊敬,在现代仍要对父母礼让,要讲究长幼之分,但是这种尊敬不能以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或压抑人性为代价。

再次,在悦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以博得父母高兴,不论父母有什么要求,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子女都得照办,这样才算是对父母尽孝。而当代人不完全赞同这种方式的孝,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成就使父母自豪、通过照顾好自己使父母放心等才是让父母最高兴的。通过此类方式取悦父母,不仅能体现父母的价值,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2.在“传宗接代”方面的区别。传统孝道观追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婚姻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了我国社会几千年。当代年轻人却越来越认为在现代社会男女都一样,生儿生女无关紧要,生女儿并不代表不孝。生育后代 主要是为了表达情感,当然也是为了父母的快乐,但是生育后代 已经不是为了唯一的目的——尽孝让父母高兴。

四、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

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孝道的理解也在逐渐的改变,但对与传统孝道观,我们应取其精华,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大力提倡亲情教育。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知父母恩是尊敬父母的前提。提倡诵读如《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经典,使人们特别是使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开展丰富多彩的孝与感恩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可开设孝敬课、感恩课,可以采取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方式。例如,给母亲梳头,给父亲洗脚、到敬老院认亲,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评选孝敬父母好孩子;推荐孝亲敬老的好爸爸、好妈妈;为自己父母过生日;运用文艺手段编写传唱孝敬父母的歌曲;中学生可以到社会开展调查总结孝敬父母和不孝敬父母的典型,用身边例子教育自己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年轻人懂感恩、会感恩、乐感恩。

学校、家庭、社区、单位四结合共同营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良好环境。孝与感恩文化建设,要齐抓共管。学校要结合校园文化开展活动,单位要结合职业道德实际创建有效的运行模式,社区要提高执行能力建立保障机制,各种媒体应当理直气壮的宣传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体主流的舆论共识,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第二篇:孝道与感恩(演讲稿)

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中坚力量。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 “三行”,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战国时期,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综上可见,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道文化,社会文明的力量。孝,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基础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

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来理解: 敬养父母。这是对双亲而言。敬养父母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只有这五方面全部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新中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孝道文化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广大青少年应具备的广义的“孝与感恩”的崇高品德,是传统美德现代化的需要。

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提倡诵读《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使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最后,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传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谢谢!

刘 朋 2014.7.30

第三篇:感恩与孝道演讲稿

心系感恩,胸怀孝道,肩负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财务部***,站在这个讲台,参加这次演讲比赛,倍感荣幸和自豪.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心系感恩,胸怀孝道,肩负责任.心系感恩,感恩于给予了我生命、哺育我健康成长的父母;感恩于给了我教诲、让我增长知识的老师;感恩于给了我友爱与情谊,使我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再孤单的朋友;感恩于给予我鼓励与帮助、提升我职场价值的领导和同事.心系感恩,感谢给予我们工作的企业,让我们在碌碌的人生追逐中,拥有了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轨迹.秉着责任,转化为感恩,转变为对孝道的承递.有一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的心改变着我们的态度,改变着我们的习惯,改变着我们的行动。在这里,我们每个人在为酒店奉献着青春和智慧的同时,酒店也在为我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生存,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同时也丰富着我们的阅历,体现出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懂得心系感恩,胸怀孝道,肩负责任的我们,应该感恩酒店,把对酒店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化为忠诚酒店的行动,转

变成一种崇高的责任。作为一名威酒企业的员工,作为一个父母的儿女,我们肩负着重若泰山的责任和使命,爱岗敬业,感恩企业成了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即使有时觉得不公平,有时觉得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也不必有所抱怨,只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终将会有回报。因此,我们要尽职尽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没有任何借口,抛弃一切怨言,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亲爱的同事们,既然奋斗的目标已经确立,前进的动力已经加注,昂扬的斗志蓄势待发,责任和使命正在强烈地激励着我们,就算前方的路途布满着荆棘,眼前的虚幻充满着迷离,我们也继而披荆斩棘,排迷祛离,心系感恩,胸怀孝道,肩负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激昂的斗志投入到明日辉煌的工作中去!篇二:孝道与感恩(演讲稿)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中坚力量。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 “三行”,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战国时期,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综上可见,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道文化,社会文明的力量。孝,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基础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来理解:

敬养父母。这是对双亲而言。敬养父母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只有这五方面全部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新中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孝道文化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广大青少年应具备的广义的“孝与感恩”的崇高品德,是传统美德现代化的需要。

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提倡诵读《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使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最后,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传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谢谢!

刘 朋

2014.7.30篇三:懂得感恩,践行孝道演讲稿 懂得感恩,践行孝道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能够为大家演讲我感到很高兴。我演讲的题目是《懂得感恩,践行孝道》。

感恩,是对他人的恩惠表示感激。感恩父母,既是是一种血缘情感的连接和爱心的延续,又是道义上对抚养自己、帮助自己的父母的一种感激,一种健康心态和性格的表现。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中强调“孝”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孝的报恩之根本宗旨。换言之,孝的核心意义在于报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对子女“恩情”有如下三方面:一是生育之情,二是养育之恩,三是教育之泽。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中强调“孝”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育我鞠我”。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的确,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要在这三个方面付出辛勤的劳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孝”,就同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报恩”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当说,“孝”的根据是“报恩”,这是重视血缘关系和宗族纽带的中国社会所形成的道德要求,是带有东方文化和东方道德传统特点的。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道德关系中,能不能对受到“恩惠”加以报

答,是判断一个人有无道德和道德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中国有一句著名的道德格言就是“受恩必报,施惠莫记”。唐朝孟郊《游子吟》里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的就是回报。在中国文化中,一些宗教同样有报恩的含义,如佛教就强调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之一就是父母恩。这种感恩的思想既是亲情的一种表达,也是讲求道义的折射。如果说,一个人,连父母对自己的“恩惠”都不能够、不愿意报答,甚至虐待父母,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会报答他人、社会、国家对他的“恩惠”呢?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中国传统道德之所以强调“孝”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应当说,是有道理的。感恩报恩是孝的精髓,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实践感恩。我们不仅要知道感恩父母、还要知道感恩他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于社会关系之中,如果企业员工有了感恩的意识,他就会珍惜自己的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以图感恩给自己提供生活与展示条件的企业;如果企业本身有了感恩的理念,他就会珍惜自己的辉煌,不断创新,打造企业航母,以图感恩给自身成长与发展提供机遇、帮助的社会、国家。感恩是一种认同,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态度,是对给予企业的关爱、恩惠的心存感激和回报品质。企业伦理是一个阔大、厚重的体系,但感恩是构成企业伦理的核心。“孝,始于孝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因身家而致天下,孝贯其一生。感恩是孝文化的理论特色,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论。也可以说,“感恩”是企业认同的精神基础,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感恩的心态,包容、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打造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篇四:“感恩父母、践行孝道”演讲稿(1)“感恩父母、践行孝道”演讲稿

四年二班 张楚涵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践行孝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扇枕温席”等美谈,今有田世国为母捐肾、邹尊喜背父上学等佳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父母的皱纹深了,却滋润了我们青春的脸庞;父母的眼睛花了,却明亮了我们清澈的双眸。你是否记得,当你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眼中那欣喜的泪水; 你是否记得,当你咿呀学语,叫第一声爸妈时,父母脸上那幸福的笑容;

你是否还记得,当你生病时,父母彻夜无眠、守在床头,布满血丝的双眼;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正如歌中所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重如山,父母给予我们的情——深似海。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能如此,做为人类的我们,又怎能不感恩父母,践行孝道呢?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现在还小,等长大以后,爸爸、妈妈老了,再尽孝道也不迟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这句话,我明白了:孝心不能等,尽孝要趁早。

那年春节,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时,我的妈妈却突发脑出血,昏迷不醒。看着妈妈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我感觉天都快要塌了。往日里,妈妈照顾我、呵护我的点点滴滴,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妈妈,请您不要丢下我,女儿还没来得及报答您 ;妈妈,请您不要离开我,女儿还没来得及说爱您。幸运的是,经过手术,妈妈的命保住了。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从今以后,要乖乖地听妈妈的话,好好地照顾妈妈。打那时起,我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变成了一个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小助手。每天帮妈妈洗脸洗手,给妈妈捶背按摩,陪妈妈散步,逗妈妈开心。如今,妈妈已经完全康复了,我的心里简直比蜜还要甜。

特别是学校组织开展 “孝道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通过学习《青少年孝道教育读本》以及观看铁岭电视台“我与《弟子规》”栏目,我对“孝道”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对父母尽孝,不一定非得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现在,每天放学后,我 都会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淘米、洗菜、洗碗、擦桌子;周末休息时,会为爸爸妈妈做一顿简单的饭菜;爸爸妈妈过生日时,还会亲手给他们做一张卡片、画一幅画?? 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不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上、生活中自立自强,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等我们长大了,也要像小时候他们爱我们一样,多给父母一些关爱。如果有一天,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亲爱的同学们,感恩父母、践行孝道,不仅仅是你我的一份责任,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支柱与根基。

第四篇:孝道文化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

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

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孝道的两重性

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

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

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

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

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

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过去是因受“左”倾思想的奚落、当今是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传统孝道荡漾

着二重性的色彩。正是这一色彩

使得传统孝道历经各个朝代、各种意识形态而不衰,使得对它的批判继承发掘成为可能。它既表现了人

民大众敬老养老的优良道德传统, 又被统治阶级所

利用, 作为欺骗、愚弄人民大众的精神鸦片。

首先, 从道德范畴上看, 孝具有二重性。

在阶级社会里, 任何一种道德范畴或道德行为

准则的提出, 都有它的阶级利益基础。正如恩格斯说的:“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

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 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1]当然我们在强调

道德的阶级性时, 并不否定道德具有全民性的成分

和因素。道德不可能只具有阶级性而无全民性;或相

反, 只具有全民性而无阶级性。这是由道德的最深层

本质决定的。一切阶级社会的道德都是具体的阶级

意义与一般意义的统一, 孝亦不例外。

从阶级意义上看孝。例如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

违。”[2]即所谓孝, 就是不要违背“周礼”。这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的, 完全压抑了子女的进取精

神与创造

能力, 是对子女自我意识和人身价值的根本否定。如 果今天再提倡“无违”, 显然不合时宜。又如子曰:“父 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2]在经济横向发展的今日 社会, 不可能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的人都已是社会的 人, 而不只是家庭的人。他们不仅要对父母尽责, 更 要对国家尽责。再如封建社会某些孝子典型的树立, 包含着许多愚昧残忍的东西, 背离了人的正常心理, 在社会上培植起一股愚孝的风气, 带有浓厚的宗法 性、阶级性。诸如此类, 均属孝概念的特殊意义, 具有 明显的局限性、等级性, 成为压抑青年人之独立性、创造性的工具, 是传统孝道发展的异化状态。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看孝。传统孝道中包含着一些 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即其不仅仅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例如传统孝道中的养亲、尊亲、敬亲思想不论哪个阶级、哪个时代都需要。孙中山先 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演讲中说:“现在世界中 最文明的国家, 讲到孝字, 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 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1959 年回故乡韶山时曾深有感慨地说:“共产党人是唯物 主义者, 不信神鬼。但生我者父母, 这还是要讲的”。又 如“陆绩怀橘以孝母”、“李密陈情报母”等折射其对父 母恭敬有加, 眷爱情深。再如木兰代父戍边等, 则反映 了奋不顾身救父辈于危难的孝行, 千百年来为人们所 颂扬。如此等等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裨益,我们要创造性地加以继承发扬。

第五篇:感恩孝道

感恩孝道,自强不息主题班会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感恩孝道,自强不息

二、活动时间:2012年3月4日

三、活动地点: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J301教室

四、活动主办方:医学院11级17、18班

五、活动对象:医学院11级17、18班全体学生

六、活动背景:

总有一种真情能触动我们内心的脆弱,总有一种人格驱使我们不断的自我完善,总有一种感动能让我们泪流满面,那就是感恩行孝,自强不息的精神。不错,这便是刘普林、黄碧海精神。自从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刘普林和武汉大学博士黄碧海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之后,我校就掀起了一股“向刘普林,黄碧海学习”的热潮。为鼓励全班同学向刘普林,黄碧海学习,让感恩行孝,自强不息不止成为一种口号。3月4日晚,医学影像11级17、18班特此召开了以“感恩孝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

七、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大家都接受了一次感恩行孝,自强不息良好精神的熏陶。号召同学们向刘普林、黄碧海学习,学习他们孝敬父母,感恩行孝的传统美德;学习他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乐爱劳动,报效祖国的人生追求。积极引导同学们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刻苦专研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八、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九、活动流程:

一)、前期筹备工作:

1:确定活动场地、时间。

2:节目准备:通知各人员,布置任务并讲明要求。3:召集相关人员分配任务

二)、流程及节目说明:

1、晚上7:30开始

2、班主任介绍班会目的3、主持人出场,进行开场白,宣布班会正式开始

4、主持人简要说明班会内容

5、班会节目:

1)同学简要介绍刘普林、黄碧海

2)同学讲述刘普林、黄碧海的感人事迹

3)同学探讨刘普林、黄碧海精神的实质

4)同学就自身感受发言

5)同学手语演唱《感恩的心》

6)主持人总结

三)、后期总结:开会总结本次活动,全班同学进行反思和活动思想总结

十、人员安排:

主持人:李文静、王金春

与会人员:严米娅及医学院11级17、18班全体学生

策划书:李文静

王金春

二0一二年三月一日

下载孝道与感恩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孝道与感恩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孝道与感恩(5篇范例)

    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道,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

    “孝道文化”实施方案

    “孝道文化”实施方案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小学一、孝道文化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孝......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孝心无价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

    孝道文化月活动

    第二届“重拾传统 追忆经典” ——商学院社联母亲节活动活动方案社团联合会 二○一一年五月第二届母亲节活动策划书 一、 活动主题 母亲节---你知道她的到来吗? 二、 活动背......

    主持词孝道文化

    张桥镇“践行孝道文化”演讲比赛主持词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孝道是中......

    孝道感恩演讲稿

    孝道感恩演讲稿 孝道感恩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恩母亲,传承孝道》。五月,阳光灿烂,鲜花盛开,我们刚刚送走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又迎来......

    感恩孝道演讲稿

    感恩孝道演讲稿 感恩孝道演讲稿1 尊敬的xx:在演讲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一个礼拜会给父母打几次电话?常说的话是什么?我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放假前会打电话告诉他......

    感恩孝道演讲稿

    感恩孝道演讲稿1 同学们,下午好!欢迎来到xx市实验小学三年级七班“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是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推广、旨在提升道德素养的重点活动。“道德讲堂”是一个让人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