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婚礼习俗
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号灯一致。绿色的表示:“来吧!我愿意恋爱,大胆地追求吧!”黄色表示:“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红色表示:“目前我还不想谈情说爱,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伙子会根据对方的服色,根据自已的选择去大胆地追求,决不会被扣上行为不端的帽子。
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戴戒指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它不仅作为一种信物也是一种装饰品。婚姻戒指最初并不镶嵌钻石、翡翠以及红蓝宝石等饰物,纯洁的圆形象征着由婚姻联袂在一起的两个人的团圆。在一些民族中象征着一种魔力,保佑夫妇幸福长寿,同时,施予者表示对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对施予者的忠诚。
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一旦举行完婚,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1491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并高呼:“欢迎你们,陛下!祝你们幸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到16世纪时,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人们向新郎、新娘撒麦粒,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裕,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子孙满堂。
度蜜月也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在英国对于结婚纪念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庆祝并有不同的称谓。第一年是纸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为皮革婚,第四年为毅婚,第五年称木婚,第六年称铁婚,第七年叫铜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为柳婚,第十年是锡婚,以后是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各有一个称谓,依次为搪瓷婚、银婚(第二十五年是个大典)、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钻石婚。这最后一个是第三大庆典,但很少有人能够庆祝这个庆典。
England's Wedding rich, from their honeymoon to marry him according to their own traditional way.In northern England York City marry him rather peculiar way, inherit a legacy of the ancient folk, girls mature, the need to get married, they wear tight clothes of different colors to indicate male.Different colors, different meaning that precisely the same and traffic lights.Green said: “Come!I am willing to love, to pursue bold!”Amber said:“ The opportunity is in the affirmative, if I of the Italian still has a chance of success.”Red said:“ I do not want to present minute, I will not pursue.”Courageous man will root
misconduct will be taken on the label.Once the two sides established a dating relationship, the woman gave the man to engagement rings and held a ceremony.Such practices throughout the whole of the UK.The rings are married or engaged to the traditions of many peoples, England held in the church wedding ceremony, the bride and groom to wear a ring is indispensable one important element.Even people not wearing the rings that marriage is invalid.When a priest asked whether the couple would be willing to do each other's wives or husbands, whether mutual respect and remain live after the bride and groom to wear a ring on my ring finger.It symbolizes a husband to his wife of pure love, while his wife also accepted and be faithful to this love.The custom of wearing the ring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Egypt, China, it not only as a chop is a decoration.Marriage is not the first ring inlaid diamonds, emeralds, sapphires and red accessories, as a symbol of pure circular jointly together by the marriage of two people together.In some peoples as a symbol of a magical, bless the couple a long and happy life, while giving recipients the right to express confidence that the recipients are subject to loyalty.The rings symbolize the pure love, silver rings that emotional tenderness.With Western countries like Britain, engagement rings is part of the system without any mosaic stones, wedding rings should be installed accessories, the quality of the rings are based on individual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Engagement, wedding rings can wear the same ring, wedding ring can be replaced engaged by the ring.Britain in the 16th century, wedding rings engraved on the inside is often pictorial or family Proverbs, such as “God made me a certain wife,” Bishop's wife, a certain ring inscribed on one hand, one heart, one bishop and a skeleton champion, is the inscription: “Before I give you three, I detached the fourth.”Today the inscription rings are only inscribed the names of the bride and groom initials.garlands, but also cast a long white, carrying white flowers.In short, the British advocating white symbolizes purity of love, acting.The first yarn wearing the custo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10th century BC, when women wearing Your brothers were first popular yarn.In ancient Greece, held not only marriage ceremony bride to wear the first flax yarn or fabric, and must wear a new Corolla.By Roman times, people of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to wear a different color yarn to show the first distinction.Since the Middle Ages, the nobles of the court appeared Corolla decorated with pearls.Afterward, become the first white yarn, and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extension, and throughout Europe.Held once married, the bride and groom from the church by the time, people would like to congratulate the couple, not on kissing and hugging and shaking hands, but they scattered to the colorful confetti.Debris scattered on the origin of the custom Samai tablets.1491 Britain's King Henry VII portability queen travel to Bristol.Travel the way, was a baker's wife that she yard from the window to Samai tablets, and shouted: “Welcome to you, Your Majesty!I wish you happiness and longevity.”This has become a legendary, 16 century, the practice has been widely circulated, people to groom new Mother Samai tablets, sometimes with various colors.Granule a symbol of good harvest and an affluent life, but also congratulate the newlyweds a long and happy life, quietly.Honeymoon is married British youth around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They put down money for savings tourism, and tourism after marriage to be known as the honeymoon.This was originally an ancient custom, when the wedding must drink a special drink with honey, to symbolize the family happy, love sweet and happy life.This marriage began drinking beverages from 30 days, put the wedding of the month as a honeymoon.In Britai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edding anniversary, celebrated every year and with different title.Paper is the first year of marriage, the second marriage is cotton, leather for the third year of marriage, Yi married for the fourth year, the fifth year
that wooden marriage, said Rail sixth year of marriage, copper is the seventh year of marriage, pottery is the eighth year of marriage, Liu married for the ninth year, is the tenth year Tin, is the future of marriage, around-marriage, marriage lace, as teeth marriage, crystal marriage.After the 15th, have a five-year term, followed by enamel married Heroes(Diershiwunian a ceremony), beads of marriage, marital coral, ruby marriage, sapphire marriage, marriage(50 years is the second ceremony), jade marriage, marriage diamonds.This last one is the third largest celebration, but few people can celebrate the celebrations.
第二篇:英国婚礼习俗
时间顺序
苏格兰的婚礼风俗延续着凯尔特人的特点,婚礼布置简洁、实用、朴素。婚礼习俗
初婚必须穿白色婚纱
英国人结婚,新郎要穿礼服,初婚新娘则必须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丰富多彩的婚礼形式
新娘和新郎都有他们的告别单身派对,他们将彩排除了晚餐以外的结婚典礼。如果新人在教堂举行婚礼,婚礼三周前的星期日,他们的结婚预告将在教堂被大声宣读。但若新人出现在宣读现场则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
婚礼按照传统多在中午举行,之后将是被称做“婚礼早餐”的正式午餐。婚礼邀请卡和美国的传统颇有几分类似,但很少有人会下大手笔制作精美的邀请卡。接受邀请的人一般不回复卡片,而是使用自己专用的答复卡。关于英格兰的婚礼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人们认为让扫烟囱的人在新娘步出教堂的时候亲吻新娘会给新人带来好运。
白色婚纱
十七世纪废除包办婚姻
早在十六世纪直至十九世纪,英国人的婚姻大都承父母之命。新郎新娘几乎直到婚礼将至才认识对方。双方父母多在新郎与新娘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已经定下婚约。双方孩子依旧继续随自己的父母生活然后照例出席一次一次的筵席和节日庆典。
法定结婚年龄16岁
大多数的人结婚都在三十岁左右,女性的第一次婚姻在29-32岁之间占比例较大,男的要稍微更大一点。
婚礼习俗
选择结婚日期有讲究
英国男女对婚宴并无特别禁忌,但对吉日的选择则很留意。他们的婚期忌五月,因为英帝国与古罗马帝国有很强的文化渊源,五月份是罗马举行大规模传统祭祀的日子,所以“五月把婚结,后悔来不迭”的歌谣至今流传着。
另外,他们的择日习俗有一个有趣的歌谣:“星期一得健康,星期二银满仓,星期三日子顶顶好,星期四多灾,星期五破财,挨到星期六福气半点无。”因而结婚的男女特别钟爱“星期三”这个日子。
最重要的戴戒指环节
戴戒指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它不仅作为一种信物也是一种装饰品。婚姻戒指最初并不镶嵌钻石、翡翠以及红蓝宝石等饰物,纯洁的圆形象征着由婚姻联袂在一起的两个人的团圆;在一些民族中象征着一种魔力,保佑夫妇幸福长寿,同时,施予者表示对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对施予者的忠诚。
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基督教主教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白色婚纱 TIPS:婚俗趣闻
和中国某些传统类似,英国也主张同姓不婚,甚至同姓字母相近的也在此列,有“变姓不变字母,不是变甜是变苦”之说,甚至于1922年伦敦一位女候选人因刚与姓的首字母相同的男子结婚,以致在选举中受指责而失去不少选票。
特别的“四有”婚礼习俗
最初的说法源自维多利亚时代,原文是:“有旧,有新,有借,有蓝;在一只鞋里放一枚六便士的银币。”
1.有旧:新娘可以穿着或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她和她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历史纽带。许多新娘佩戴一件家传的珠宝饰品作为“有旧”的选择。有些新娘穿着她们母亲或祖母穿过的结婚礼服。实际上,旧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是借来的东西。
2.有新:穿戴一样新衣物是要象征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如果新娘置办的是新的结婚礼服,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但是任何别的新服饰也是可以的。“有新”常常是最容易做到的。
3.有借:借来的服饰应该是从一位已幸福地结了婚的朋友那里借来的。据说他们的幸福会惠及于你,给你的婚姻带来长久的美满。有些新娘会去借来一种衣着用品、一件首饰、一块手帕或者一个饰以珠子的手袋。
4.有蓝:穿戴一件蓝色服饰源自《圣经》时代,当时蓝色结婚礼服代表着纯洁、忠诚和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已从穿蓝色结婚礼服,演变成后来的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下摆处缝上一圈蓝色的镶边,再演变到现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蓝色的吊袜带。
六便士银币:在新娘的左脚鞋子里放一枚六便士银币据说是财富的象征。它不仅代表财产上的富有,还代表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快乐。由于今天许多新娘恐怕连一枚六便士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传统习俗的这一部分在现代婚礼中已经不常被遵守。但是,如果新娘想要在她的婚礼中包括这一项目,她可以从许多出售如吊袜带和请柬等婚礼用品的公司里买到六便士银币。
一旦在教堂举行完仪式,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教堂要敲钟向新人祈福并驱除孽障,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1491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并高呼:“欢迎你们,陛下!祝你们幸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到16世纪时,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人们向新郎、新娘撒麦粒,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裕,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子孙满堂。
度蜜月也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正式稿
一般求婚之后就会开始准备婚礼了,准备时间可长可短,一年到几周都有可能
1.定场地:
结婚方式分为civil wedding和regious wedding,所以成婚的地方也不一样
civil的由政府部门的人士,比如市长,法官之类在政府的议会大楼里或者是什么公共部门的地方宣布两人成婚,一般需要两个证婚人(witness)结婚场地
regious wedding一般是教堂里了,需要神职人员宣布两人成婚。
需要注意的是,英国结婚一般法定意义上的结婚和reception是一起的,不是国内先两人自行领证,再办酒席。
但如果双方乐意不办reception和不邀请嘉宾参与结婚的时刻,civil的话两个人去政府部门先登记结婚意向,然后公示大概15天,没有反对意见的话再领两个证婚人去结婚,就算法定意义上结婚了。之后再单独party也是有的。
酒席场地(reception)
酒席场地选择就很丰富了,pub,酒店,城堡,cottage,农场,绿地,剧院,图书馆(我所在的地方有一个老图书馆可以在那里结婚,可以在那里吃东西),酒席吃什么也很不一样,有的直接是自助餐pasta,有的是正经的前菜主菜甜点可能有三五道菜,全看新人预算多少了。
有的结婚场地和酒席场地是一起的,需要看那个地方有没有允许结婚的許可證
2.结婚礼服
婚纱可租可买,样式多样,颜色多样。
买了之后结婚时穿,之后听说等结婚第28年时候再穿一次 当然完全可以不用买婚纱,我也见过就是买套好一点的礼服结婚穿
3.结婚前一周到前一天左右
英国男士的告别单身party称stag do,女士的称hen do 男士出门跟男性好友,女士出门跟女性好友,通常喝个烂醉,clubbing之类
见过不少女性的hen do,要结婚的女性打扮称新娘子,比如大腿上戴上suspenders之类的,目的就是很明显的展示此人要结婚,在街上大呼小叫,走街串巷。在爱丁堡还见过有游客跟hen do的一伙美女争相合照。男士的 stag do也差不多。
4.结婚当天
这里仅讨论教堂婚礼
男方朋友或请的司机开车接新娘子和新娘子父亲,伴娘什么的到要结婚的教堂,宾客已经事先通知典礼地点,所以会在那里等着。
然后奏乐,新娘父亲领新娘走红毯到圣坛前面,然后新浪接过,牧师询问双方,交换戒指,然后牧师宣布两人合法成婚,然后kissing 之后丈夫领妻子走下红毯,两人离开。
5.酒席(Reception)上文也提到reception种类很多,可自助餐可正餐。
有香槟和蛋糕。香槟的话宾客一人一杯也就差不多了,蛋糕一人一块也差不多了。
一般有新郎新娘开舞,然后宾客再加入舞场的。但我参加的那次没有这样。
reception不止是吃,酒席提供的是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场合,一伙一伙的人站在那里聊天也是有可能;要不然是现场音乐宾客跳舞
6.洞房和Honey Moon
没有见过闹洞房的,也可能是我不知道。至于蜜月什么的,就看新人是怎么安排的了
第三篇:婚礼习俗
民俗学作业(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多
彩的哈
尼
族
婚
礼
姓名:杨青松
学号:12011242251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历史学师范
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1
多彩的哈尼族婚礼
调查目的: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哈尼族的风土人情,揭开哈尼的神秘面纱。是我们更加和谐的走入哈尼。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民族,也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世居于云南省的红河、澜沧江流域以及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广大山区和半山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哈尼人创造了独具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系统,如神话传说、宗教祭礼,节庆庆典、人生礼俗、史诗歌谣等,其中,哈尼族的婚姻礼仪别有特色。调查方式:书籍查阅和网上搜索。
调查过程:查阅民族史志,进行网上查询。
社交与恋爱
哈尼人开始社会交往的年龄大约在16~18周岁,而实际上,哈尼人在13岁左右就可以开始认识异性。在以前,哈尼人通常早婚不少农村地区的哈尼人大约15岁左右就已经谈婚论嫁了。一些越是漂亮的哈尼族女孩子越是早谈恋爱,因此,恋爱便被同龄人认为是极为荣耀乃至羡慕事情,如果到了20岁还不婚嫁,反而被认为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至少是自己缺少魅力的表现。青年男女的恋爱一开始往往是参加集体性恋爱活动,活动多半在时令节日或者仪式中举以免被认为急于将女儿嫁出去。合八字也是提亲中古老的规矩之一,青年男女要上报双方的生辰年、月、日、时,双方父母以此推算男女双方在八字上是否合婚。哈尼人比较重视的是属相上的相合,有一些属相被认为可以有美满的婚配,例如属蛇和属猴为满堂红,属龙与属鼠为三合。还有一些属相之间被认为是禁忌结婚的,比如属牛与属羊“一遇见就吵架”,属鸡与属兔容易闹矛盾等等,这些习俗和汉族一些地方大致类似。
定亲
提亲之后,男女双方家长认为八字相合,同意这门婚事,便进入定亲的阶段。一般是男女家长先商量好时间,约好媒人,便开始商议婚姻相关事宜。定亲礼上男方要送上聘礼和聘金,聘金数额由男女双方事先议定。至于何时举行婚礼,则要请哈尼族的巫师“莫批”打卦确定,有一些日子是不能结婚的。结婚日期一旦决定,要设法让村民知道,以避免同一天有不同新行,地点往往在秋场或者公共的小树林,这时,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相互心仪的男女就可以单独择地交谈,相互赠送一些手帕、荷包之类的物品,之后便开始恋爱,但是一般都不让家中长辈先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哈尼族的歌曲,大部分哈尼族歌曲都是情歌,这些情歌往往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时即兴唱出来的,在哈尼族,恋爱走到一起的青年男女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
提亲
在青年男女私下恋爱了一段时间之后,相互情投意合,便要汇报双方家长,男方家长便会委托媒人前往女方家说亲。现在的媒人说亲已经演变为一道程序,而在以往的哈尼人心目中,媒人说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媒人一般都是能说会道的人物,详细地向女方家长介绍男方的情况,有意思的是,即使女方家长同意,刚开始也要表示出一定的拒绝之意,比如借口女儿还小、还不懂事再等几年等等,这样做的用意在于民族之林。万一出现村里两对新人同时结婚的事情,两家迎亲路线不能交叉,不能迎面碰上,以防“乱婚”。通常哈尼人逢1、3、4、5、6、7、11月不结婚,其余月份可以结婚,其中尤以2、8、12月结婚的较多,单数月通常不结婚。从文化功能的角度看,哈尼人在特定的月份嫁娶是有一定意义的,往往农忙的时候不进行大型的仪式,以免与农业耕作冲突,而2、8、12月通常恰好是农闲时节。哈尼 人
根据天干地支,每个日子都有不同的属相,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而这早在《诗经·小雅·吉日》 里已有反映: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12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而哈尼人一直保留下来。哈尼人忌讳母亲和女儿同一属相日出嫁,认为母女同一属相日出嫁,女儿婚后会运气不佳。因而每个年轻女子出嫁时都要牢记出嫁日的属相,以避免日后女儿在同一日子出嫁。此外,哈尼人有“小伙子十九岁不婚”的说法,认为不吉利,儿女难以养活,夫妻生活也不会美满。哈尼语中“七”与“死”谐音,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避免“七” 这个数字,哈尼人还认为“姑娘十七不出嫁”。总之就是:“姑娘十七不出嫁,伙子十九不娶妻。” 接亲与送嫁在即将举办婚礼前,女方要赶做嫁妆,母亲要耳提面命教女儿一些夫妻间的礼仪以及与丈夫、公婆相处之道等。在举行婚礼前一天,要举行告别宴。新娘和女伴聚集于一处,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怀念做姑娘时候的那些无忧无虑的生活,特别是新娘要表现出无限感伤,女伴们要一边安慰一边告诉新娘到婆家后的规矩,也劝告新娘结婚后的种种好处,并说些祝福的话,直到深夜,方才结束。哈尼人中另一种是与情人惜别的告别宴。这是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新娘可以约自己以前的情人相会,甚至抱头痛哭。他们一起唱情歌,追忆以前幸福往事。从明天起新娘就是别人的新娘,因此二人心中无限感伤。哈尼人的规矩是这一天即使新郎看见也不能加以干涉。但新娘一旦结婚,便要遵守妇道,不能再与旧情人相会了。接亲的时候,男女双方都是单数,合起来人数就凑成了双数,礼钱也要凑成双数,通常新娘由哥哥背着,送妹妹出嫁。而在送嫁之前,又往往有一小段插曲,即新娘会躲在她以前的情人家中或村中其他人家,新娘只告诉大嫂躲藏的位置,这就是哈尼人的“找新娘”习俗。新娘在出嫁时,村中人往往用豆渣击打媒人,用黑锅灰涂媒婆,意为怨其夺走了村中的新娘,同时用锅灰涂抹新郎。有一些小孩则埋伏在送亲路上,袭击迎亲队伍。
成亲
新娘到新郎家之前,要举行一个巫师“莫批”主持的“驱邪除祟”仪式,内容是由莫批念诵咒语,新郎新娘交换鸡鸭,此举意为请莫批消除夫妻间的障碍。当天晚上的宴席一般比较热闹,新郎新娘要宴请送亲队伍及宾客。除了几项必要的仪式性活动之外,新娘由伴娘等陪同呆在新房中。新郎村中的小伙子在这天晚上回来闹洞房,直到深夜。往往这天晚上新娘由伴娘陪同度过,新郎新娘并不同房。第二天早上,新娘一般要早早起床,在家中扫地担水,以显示其勤劳。此外还要象征性地行耕作礼,主要是打鱼和砍柴。第三天便是新娘回门。新郎家准备一些礼品让新娘带回家,礼品要分一些给其他村民,礼品包括一些糯米饭和鸡蛋以及酒。回门礼行过之后,新娘和新郎才可以同房。新婚之后,新娘并不住在婆家,而是常住娘家或娘家婆家两头住,直到怀孕快要生产时才住在婆家。在今天的哈尼村寨中,“长住娘家” 的民俗已经比较少见了。婚后第一个赶集的日子,新娘新郎要去赶集,一般由婆婆准备好糯米饭,新娘新郎一起去赶集,他们的任务是要尽快把糯米饭卖掉,买的人越多越好,这就是新娘新郎“卖糯米饭” 的习俗。至此,整个哈尼人的婚礼才算结束。
哈尼的神秘不是我们知道的这么一点,还有更多的民族风情需要我们去了解、关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更加和睦,团结在一起!
杨青松
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第四篇:婚礼习俗
面纱
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钻戒
《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头饰
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
新娘礼服的颜色
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美国和英国常用的黄色是爱神和富足的象征。
花束
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
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
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
互吻
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
抱着新娘入洞房
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
新婚夫妇的汽车
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
汽车鸣笛
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
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一般演奏两首婚礼进行曲。新娘走向神坛时,奏的是庄重舒缓的《婚礼合唱》,新娘新郎走出教堂时演奏的则是欢快的《结婚序曲》,选自菲利克斯·门德尔松1826年谱写的《仲夏夜之梦》。
美国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旧、新、借、蓝”(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送交新娘是宗教婚礼仪式上的一个重要项目。新娘的父亲护送女儿走向教堂圣坛的台阶,在送交仪式上,新娘父亲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再将新娘的手递给新郎。如果新娘的父亲已去世,就由一位男性亲属来代替。
婚宴上新郎和新娘合力切开一只特制的结婚蛋糕,两人先互相喂吃一小块,然后把其余的蛋糕分给所有来宾享用。
婚宴快要结束时,新娘把花束抛向未结婚的女子,得到花束的为幸运女孩,她被认为是下次婚礼的新娘。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有独特的婚礼证词,与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不大一样。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为稳定心上人的心,便向心上人送爱的信物。当时许多绅士流行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为什么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
中古世纪的新郎订婚时,把婚戒先在新娘左手的三只手指上轮流戴,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接通往心脏。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为什么新娘带一方白手帕?
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的说法,农夫认为在婚礼当天,新娘的眼泪会带来好运,使天降甘霖,滋润作物。后来,新娘在婚礼当天流泪,预示她会有幸福的婚姻,意味她往后不必为她的婚姻伤心落泪。
为什么在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为什么要特别订制结婚蛋糕?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制造面包的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衣,也就成了今天的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英国的保险业也涉足人们的婚姻,对夫妇双方有一种特殊保险——爱情保险。每对夫妇每月交纳5英镑的保险金即可享受爱情保险。如果夫妇自保险之日起,相处达25年,即可领到5000英镑的保险金。若两人中有一人不在了,未亡者可领到1000英镑的抚恤金。若夫妇二人不和,被遗弃的一方可得到3000英镑的保险金。
1.现在进行时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
在第12课的语法中,我们学习了一般将来时的基本形式:
We'll see his boat and then we'll say goodbye to him.He will he away for two months.我们将参观他的船,然后和他告别。他要离开两个月。
在第36课的语法中,我们学习了将来时going to用来预言将发生的事,尤其是不久即将发生的事。它在非正式语体中可表示意图、打算等:
Debbie Hart is going to swim across the English Channel tomorrow.黛比·哈特准备明天横渡英吉利海峡。
在英语中,现在进行时也可以用来表示为将来安排好的活动和事件。这种用法通常需要一个表示时间的状语(往往是不久的将来): We're spending next winter in Australia.我们将要在澳大利亚度过明年冬天。
arrive, come, go, leave等动词的进行式经常有这种用法,表示行程安排有关的“将到达”、“将离去”等意思:
A relation of yours is coming to see you.您的一个亲戚就要来看您了。He's arriving this evening.他将于今天傍晚到达。
He's leaving tomorrow afternoon.他明天下午离开。
2.将来时在时间状语从句及第1类条件句中的表示方法
当时间状语从句表示将来时,在 after, as soon as, before, by the time, the moment, till, until和when等后面我们通常不用一般将来时而用一般现在时;不用将来完成时而用现在完成时。这两种现在时态在时间连词后面常常可以互换:
The Thompsons will move to a new flat when their baby is/has been born.孩子出生以后,汤普森一家将搬到一个新的公寓去住。
在第1类条件句中,if之后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 If it rains, we'll stay at home.如果下雨,我们将呆在家里。
If he gets the job, he'll be going abroad.如果他得到那个工作,他就要到国外去。
第五篇:婚礼习俗
记我参加的一次婚礼
——对于家乡婚礼的反思
摘要: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婚礼则更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本文主要是通过记叙本人参加过的一次婚礼,向大家介绍了我的家乡巢湖婚礼的流程和风俗习惯,以及我对于与家乡婚礼的反思。
关键词:婚礼习俗 感想 正文:
婚礼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人成为一个真正社会意义上人的标志。
我国古时婚礼一般分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清期、亲迎,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婚礼基本过程大致相同,只是礼节方面有很多的简化,并且多少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
我的家乡是安徽巢湖,从小也只是见识过家乡的婚礼,本以为婚礼都是那么举办的,但上了大学在与同学的交流后我才知道我们那的婚礼算是很繁琐的了。
今年大年正月十二我参加了堂哥的婚礼,和我以前参加过的婚礼的基本形式一样,是我们当地比较普遍的那种。堂哥和堂嫂是前年经媒人介绍认识的,算是有媒妁之言吧,双方家长也都同意这门婚事。去年就打算结婚,但是堂嫂的大哥在外服兵役,因此,希望等他回来再举行正式的婚礼,毕竟我国有着长兄为父的传统。去年年初我大姑家就把酒给接了,“接酒”是我们那的一个风俗,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定亲。
正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开三天的宴席。第一天,姑父一早就去女方家里做“说客”,就是请亲家公下午去家里上席,出于礼节,不能空手而去,还要带上烟、酒、糖、糕四样礼品。
上午九十点钟左右,女方会请一些亲友乡人抬嫁妆,一般都是喜帐,喜被,马桶等生活用品,马桶里会放上几个煮熟的红鸡蛋,被子里、鞋里也都会塞上花生、喜糖,预示着早生贵子。姑父回来后会安排人过去迎接那些抬嫁妆的人,差不多中午的时候就接亲的车子就回来了,这时候要放炮竹迎接,还要安排那些人坐下来喝茶,散烟,之后再开席来犒劳那些抬嫁妆与接亲的人。
差不多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女方的亲戚来了,丈人会把早上带过去的礼品带回来,而姑父则是早就站在门口燃炮竹迎接了。
按照我们那的习俗接新娘是要在凌晨进行的,越早越好,因为新娘走的路尽量不要让别人走过。因此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堂哥就邀上亲戚朋友迫不及待的开车去接新娘子了,当然也是不能空着手去的,要带足礼品,炮竹,香烟。男方会在女方家门外放炮竹,散香烟,给彩钱,吆喝女方家里人“开门”,好迎接新
娘。女方家人会故意为难男方,不让新娘轻易的被接走。我想这可能一方面是为了表明女方的矜持,另一方面是要让男方知道迎娶的艰难,因此以后更是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妻子吧。开门后,新娘出了门就换上了堂哥准备的大红色绣花鞋,据说这是为了不让把女方家的财气给带走。如果不换鞋的话,就得让新郎背着出来,脚不能着地。
新娘接到之后,要让睡在新床上堂哥的堂弟起来,叫肯定是叫不起来的,要给一定的彩钱。这就叫做压床,压床的一般都是自己的亲弟弟,或者是叔伯弟弟和姨表弟弟。如果在自己的亲戚范围内没有这样的人选,新郎也可以找同村的朋友和要好的同学。最重要的一点是压床的必须是童子,他们是纯洁和阳刚的象征,更是婚后生育,延续子孙的象征。对娶亲的人来说,压床是一件吉利的事情。另外,还有种说法,新娘的床有灵气,睡睡可治百病。腰腿疼的人睡过新娘的床后,立刻就会痊愈。除了新娘的床,新娘的手也有灵气,如果哪个小孩的门牙掉了,一直没长出来,那么,让新娘的手摸一下就会很快长出来。
一早姑父又得去女方家请亲家及那边的亲友们过来赴宴,中午的时候男方家那些恭贺的亲戚朋友及乡邻们也都会前来祝贺。中午的宴席过后,就会安排一些娱乐项目。晚上的宴席按理说要进行的快一点,因为晚上要闹洞房,不过因为新娘强烈要求不闹洞房,因此也只好取消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闹洞房的话,一定要等丈人走后才能进行。
婚礼的第三天是只接男女双方家族的女性客人的,这时就轮到丈母娘登场了,而前两天的宴席丈母娘通常是不去的,就算是去也不能入席。
关于亲朋好友的贺礼,以前都是送些衣料等生活用品,现在则改成现金,关系越亲送的贺礼越重,在我们那舅舅在孩子十岁,婚礼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男方的舅舅以及重要的叔伯都需要用几十张百元大钞在大红的毛毯上贴一个双喜出来,然后把贴了双喜的毛毯挂在中堂。
酒席通常也是在中堂摆的,说到酒席就不得不说座次问题了,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一般为8人一桌,有时也可以是10人一桌,首席的一席一般是丈人坐的,男方的舅舅可以坐首席的二席,也可以坐次席的一席,这是主要的客人,其他的再按辈分排座次。宴席共要有十三道菜,寓意十三太保,当最后一道菜上完后,会放一串炮竹,这是告诉客人菜已经上齐。婚礼第二天的晚宴结束后,要分发喜糖,装喜糖的袋子里可不光是糖果,还有会装两粒红枣和两枚花生,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早生贵子嘛。
到这里,婚礼并不算完满结束,最后还有个“三朝回门”,就是新婚夫妻在结婚后的第三日,携礼前往女方家里省亲、探访,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女方家人此时亦须准备宴客。至此,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才算完成。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家选择在饭店举行婚礼,宴请亲朋,一天就可以完成婚礼,这样更加的方便,男方父母也就省了不少的心。但是我还是比较认同在家里举行婚礼,宴请亲朋。首先,这样可以加强亲戚邻里间的关系,婚礼的幕后工作可不是花钱雇的人,都是要请亲戚邻里帮忙的,那么在这其中,大家的感情可以得到一个提升,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其次是更能感受到我国传统婚礼的氛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这次亲身经历的婚礼我感受颇深,但是在婚礼的喜庆祥和之后,我们也
要进行一下反思。
首先,父母真的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不说养育其成人成才,就光是为儿子娶妻就够操劳的了。大姑和大姑父,为了忙堂哥的婚礼,饭都顾不上吃,更别提好好的休息,不过我知道他们虽然身体上很疲惫,但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有哪个父母不为儿子结婚而感到高兴呢!但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对父母的良苦用心视而不见,认为父母为子女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在我经历的任何一场家乡婚礼中都没有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孝道。而我国传统婚礼中,结婚当日的二拜高堂,以及次日新婚夫妇早起向父母敬茶却充分体现了对父母的尊重与孝顺,而今的婚礼却忽视了父母。
其次,现代的婚礼更加偏重生育子嗣,延续后代,而对于追念祖先表现不强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被认为是封建时代的繁文缛节都省略了,留下的是一些象征吉祥喜庆的风俗。在我国的传统婚礼中,婚后三日之后要进行家庙祭祀,让新媳妇拜见祖先,这才是算是真正的完婚。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做一个祭拜祖先的形式,而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会有人想起追念先祖,追根溯源。要知道,中华民族之所以可以绵延下来,屹立不倒,是源于其内部超强的民族凝聚力,源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关注未来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忘记过去。
最后,婚礼的世俗气息浓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那结婚变得如此昂贵,从见面礼,聘礼,三金(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加上金手镯就叫四金),到宴席,烟花炮竹等要耗费一个普通家庭一大半的积蓄,这还是在有房子的前提下。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一个上海小伙准备娶我们那的姑娘,结果和女方家商讨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嫁女儿就像卖女儿一样。虽然我本人觉得还没那么夸张,但是这最起码反映了一个现实状况。中国人讲究热闹,对于婚礼大操大办,有时还有攀比心理,而这对于资源也形成了一种浪费。
相对于现代奢侈的婚礼,我觉得更应该提倡一种低碳婚礼,把传统的“礼”与现代的个性化元素相结合,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独特的婚礼。但是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不太可能。
参考文献:
1、刘宁波 《生死转换与角色认证_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意象》
2、百度百科 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