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罗斯的合唱文化
俄罗斯的合唱文化
一、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传统从政治与历史的角度讲,俄罗斯是一个产生得相当晚的国家。一直到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早期俄罗斯国家的雏形———基辅罗斯才刚刚形成,因此俄罗斯人讲自己的历史,往往是一千年。但如果从文化的角度讲,他们的合唱艺术从十五世纪开始就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此之后,从单音旋律发展到多声部合唱,从时间上讲,也只稍晚于西欧合唱艺术的发展。他们的合唱传统,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宗教的影响,也就是东正教的影响。东正教从十世纪自拜占庭传入俄罗斯后,对东方斯拉夫民族的凝聚,对俄罗斯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正如西方的情况一样,由于诵经与传经的需要,俄罗斯合唱艺术最先是在宗教领域发展起来的。当时东正教的修道院是传播文化知识的中心,同时也是合唱艺术活动的中心。在此基础上,“十五世纪末在莫斯科就建立了由35名宫庭侍从组成的合唱团,十六世纪末又建立了由大主教侍从组成的合唱团”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俄国宫庭合唱团和俄国总主教合唱团,这是五百年前的历史事件了,可谓历史悠久。这些合唱团在庆典、隆重的祈祷仪式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时的教会合唱音乐融合了各地民间流传的歌曲,发展为赞美诗,称为符号谱赞歌”②。已经具备了不同于西方传统,而具有俄罗斯民族合唱音乐的一些主要特征;“即是一种有严格自然音阶旋律的单声合唱,歌声悠长悦耳,装饰音丰富,旋律绚丽。到十七世纪,俄国的教堂合唱艺术出现了以新的复调音乐代替单声符号谱赞歌的新风格,音色饱满,浑厚,对比鲜明,更能表现东正教祈祷仪式的显赫气氛”③,同时非常注重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到十七世纪下半叶,通过沙皇宫庭合唱团和总主教唱诗班的表演,发展为教堂唱诗班大合唱,称“池座合唱”,后来很多欧洲的著名作曲家都对俄罗斯合唱团的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法国作曲家亚当斯曾于1840年到过彼得堡,他说“宫庭合唱团的演唱使他感动得掉泪,甚至最大的乐队也不能发出如此非同寻常的音响”。他认为,“皇家合唱团的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由于东正教的严格教规,俄国的教堂禁止使用乐器,甚至连风琴也在禁止之列,但也因此更重视人声的巨大表现力。据统计,“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人,除少数民族外,几乎全部是东正教徒,多达一亿人”④。而苏联解体后,宗教活动又一次达到了高潮,通常的讲法是现在80%的俄国人是教徒。各地花大力气修建教堂,很多教堂建立了优秀的合唱团,优雅动人的教堂合唱吸引了大批听众。同时,这些活动也吸引了大批优秀作曲家投身到宗教合唱的创作中去。东正教的宗教活动推动了俄罗斯合唱艺术的发展,反之,合唱艺术也帮助了东正教宗教活动的开展。第二,俄罗斯合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民间音乐的影响。俄罗斯民族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从早期的勇士歌、婚礼歌、轮舞歌曲开始,音乐一直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俄罗斯是广袤无垠的,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还没有这样一种对金光闪闪的在远处就能看到的教堂圆顶的热爱,对远大空间“多声部合唱”的热爱,对鲜艳色彩的热爱。”⑤俄罗斯合唱文化的发展有其自然与民族心理的缘由。民间音乐为俄国的作曲家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与养料,我们从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莫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合唱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证。第三个方面是西方的影响。我们知道,俄国是一个后起的国家,在三百年前还相当落后。那时俄国贵族从自己的农奴中挑选人材,组织剧团、合唱团,演出音乐会、歌剧、话剧、芭蕾舞等成为流行的趋势。天才的农奴音乐家卡申,创作有大量合唱作品。很多大庄园拥有豪华的剧院与音乐厅,成为俄罗斯文化在反动时期的特色。农奴制废除后,又有很多商人巨贾成为艺术赞助人。在这种频繁的与西方的交流中俄罗斯合唱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莫斯科著名的谢列梅捷沃伯爵家,早在叶卡捷林娜时代就拥有卓越的私人合唱团,他们演出了许多欧洲大型古典合唱作品。1802年成立的彼得堡爱乐者协会视宣传大型清唱剧体裁作品为己任,在成立大会上演唱了海顿的清唱剧“创世
纪”,是欧洲第一个完整演出贝多芬庄严弥撒的音乐团体,彼得堡也是欧洲最先上演柏辽兹规模宏大的“安魂曲”的城市之一。
在1812年卫国战争前后俄罗斯民族合唱学派发展很快。非宗教的宏伟合唱形式———俄罗斯民族清唱剧诞生了。如作曲家杰格齐亚列夫、达维多夫等人的作品。而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合唱艺术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得到发展的,即更重要的是连同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欧的革命理念也传入了俄国,使社会中的先进阶层重新审视自己对待社会制度、专制体制以及思想、文化现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态度,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列强的连年战争以及各民族独立运动的蜂起,强烈地振撼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原有的秩序,对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开辟了农奴制度时代俄罗斯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阶段,随着自由思想的成长与传播,统治集团对它们的压制也加强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空前激烈,在文化艺术方面,保守主义与浪漫主义也展开了斗争。俄罗斯的浪漫主义是在民族运动与民主思想的冲击下成长起来的,民族乐派的成长也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令人惊奇的是,俄罗斯的文化连同音乐艺术包括合唱艺术,却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大踏步地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
二、高度的创作水平
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在诸多因素中,专业作曲家的投入力度是最重要的。只有他们的全力投入才能把这种艺术的水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和具有国际的声誉。俄罗斯作曲家的创作使俄罗斯合唱艺术跟上了世界合唱发展的步伐。马克西姆·别列佐夫斯基(1745—1777),季米特里·勃洛尼亚茨基(1751—1825),阿杰米亚·维来利亚(1768—1808)是三位18世纪俄罗斯合唱艺术的先驱。从出生时间看,1745年出生的别列佐夫斯基,1751年出生的勃洛尼亚茨基比莫扎特出生年月都早,而维杰利亚1768年出生也早于贝多芬。勃洛尼亚茨基写有35首合唱协奏曲,歌词选用了东正教的圣经、诗歌等,写作手法又深受西欧风格的影响。他们创作年代的时间之早,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可以看出,早在海顿、莫扎特时代,俄罗斯的专业合唱创作及其表演已相当繁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阿尔汉格尔斯基生于1846年,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合唱指挥家、合唱教育家,创作有大量合唱作品。他创作的宗教合唱“想着令人惧怕的日子”是一首杰作,乐曲旋律悠长,气息宽广,和声浓郁,同名大小调的频繁交替等,都是俄罗斯合唱的典型风格,但也借鉴了西欧的复调合唱写作手法。结尾处的圣咏是俄罗斯式的,句子很长。数量多,质量高的合唱音乐会也是俄罗斯音乐生活的一大特色,这种传统持续至今。他们的合唱音乐会曲目广泛,表演出色,观众踊跃。俄罗斯作曲家合唱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十九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的“黄金时代”,以格林卡等为代表的俄国作曲家在西方思想浪潮的冲击下走出了一条成熟的民族化道路。而十九世纪末则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出现了又一个高峰。俄国作曲家们转向了精神领域,如拉赫玛尼诺夫为数众多的宗教合唱,清唱剧“春天”,交响合唱“钟声”等。俄国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震动了全世界,而这些成就是在极端恶劣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下取得的,显示了俄罗斯人民罕见的艺术天才与创造力。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合唱作品有肖斯塔科维奇的合唱交响乐,即第二交响曲“十月革命”和第三交响曲“五一节”,普罗科菲耶夫的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大合唱“森林之歌”等,这些作品都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风格的,颂歌式的,史诗性的,是作曲家与那个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值得指出的是,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和战后和平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不朽的经典合唱作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五、六十年代,并涌现出像杜那耶夫斯基、索洛维耶夫—谢多依这样一批杰出的,具有世界声誉的作曲家。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与时代相呼应,苏联的文艺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冻、反思是那一个时期创作的主流。柴科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都创作了大量的合唱作品。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这些作品人们知之甚少。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塔涅耶夫也以擅长合唱写作
著称。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西方把拉赫玛尼诺夫的晚期浪漫风格评论为“保守”的,但在俄国,拉赫玛尼诺夫被认为是真正具有俄罗斯风格的作曲家。俄罗斯人认为,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里,西方的影响是很大的。而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是地道的俄罗斯风格,且不论这些说法是否公允,至少表明了拉赫玛尼诺夫民族风格的纯正在俄罗斯是被公认的。拉赫玛尼诺夫在1893年仅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无伴奏合唱的宗教仪式作品《哦,主的母亲彻夜祈祷》,而又一部圣乐大合唱《彻夜祈祷》是为纪念他的一位老朋友、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权威斯克连斯基的去世而创作的,于1915年3月23日在莫斯科首演。这是一部公认的杰作,音乐共15段,构思宏伟而庞大,其主题大多取自东正教圣歌,曲风深邃。
俄罗斯合唱作品有一些重要的特点:1.句法结构独特,经常不用一般意义的小节划分,而是根据需要来构思乐句。无论是宗教合唱或民间合唱,句法很少呈方整性或对称性,音乐的陈述是不间断的,呼吸自然,更接近语言的需要。2.调式与和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自然调式的大量运用,尤其以自然小调运用为多。大小调频繁交替。属和声往往省略三音,即导音被省略,用空灵的纯五度替代了属和声,显得平和纯朴,“下属———主”和声的运用尤为巧妙。3.经常运用独唱、领唱、声部领唱,与西方的四部合唱迥异其趣。1910年从美国归来不久的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大型宗教合唱《圣约翰·克利索斯托》,其中第一首《我们崇敬的上帝》就具有俄罗斯合唱音乐的这些典型特征,是音乐会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三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婆娘们的深谷”表现了诗人对反犹主义的怒吼。
三、发达的合唱艺术教育
俄罗斯优秀的合唱艺术传统之所以能得以保持并发扬光大,还有赖于他们具有一个发达的合唱艺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有两个特点,一是规模大、人数多,二是这个体系的系统性和高水平。世界上音乐学院设合唱指挥系的国家很少,而在俄国,每一个音乐学院都设有合唱指挥系,在中、小城市的音乐中学里也都设有合唱指挥专业与拥有优秀的合唱团,如伏尔加河下游的萨拉托夫音乐学院就拥有规模很大的合唱指挥系与实力很强的大合唱团,强大得足以向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叫板。他们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学习曲目范围广、数量大,加上良好的艺术氛围及频繁的国际交流,为他们日后的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教育体系使俄罗斯的合唱艺术有了人才上的保证,并促进了俄罗斯优秀的合唱传统得以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四、雄厚的群众基础
俄罗斯是合唱艺术的沃土,有两大特点,一是遍地开花,二是水平很高。在前苏联时期,全国有4800所半专业性质的音乐学校(不包括音乐学院和附属中学),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创举。全民进行艺术普及教育,群众终身热爱音乐。美国国务院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之所以苏联在1957年能抢在美国之前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那次事件震动了美国朝野。报告中说,“最根本的一条,是苏联的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走在了美国的前面。”⑥很多苏联科学家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从而启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一位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告诉笔者,他的导师———著名的俄国化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就是音乐中学毕业的,而他现在是著名的科学家。这正是优秀的教育体系结出的硕果。莫斯科现有近二百所音乐学校,学生上午在普通学校上文化课,下午来校进行专业学习,这些学校都有很优秀的音乐教师作为指导。
五、拥有众多的高水平合唱
表演艺术团体俄罗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合唱表演艺术团体。很多大、中城市都有专业合唱团,仅莫斯科一地就拥有6、7个专业音乐会合唱团。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还有20多支专业交响乐团,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俄罗斯拥有一批杰出的合唱指挥家,著名的有波波夫、古雪夫、米宁、戴夫林、库里科夫等,他们享有很高的声誉。俄罗斯之美体现
在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俄罗斯人对艺术与音乐衷心的热爱,出席音乐会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与精神上的需要,他们从幼年到老年一直接受着高尚的美的熏陶。艺术的确在把俄罗斯民族从几百年前一个落后、不自信的状态提升到现在具有高度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目前,国家对艺术的投入也比较重视。
由此引发思索我国合唱艺术的学派创立与发展其独特的规律与特点。对发展中的中国合唱事业来说,俄罗斯合唱文化是一个好的借鉴。合唱艺术作为外来的音乐艺术形式如何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发展、前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已拥有一批优秀的合唱指挥家、作曲家,优秀的合唱作品与合唱艺术表演团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合唱艺术还没有走出亚洲,与世界先进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对合唱艺术规律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合唱理论及合唱艺术科研的建设与开展;对欧美及东欧、俄罗斯合唱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合唱作品的创作;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合唱表演艺术团体的建设与发展;国际合唱交流活动的开展;对群众合唱活动的指导与提高„„这一切,都有待于业界同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讨,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这将是一个艰苦的历程,也是一方大有可为的新天地。如是,中国合唱艺术走向世界水平的那一天定会早日到来。
第二篇:俄罗斯文化感受
俄罗斯文化感受
一直以来,自己就很喜欢俄罗斯这个国家,更喜欢其多样性的混合型文化。这学期,很高兴选上了“俄罗斯文化”这个课,让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俄罗斯,一个地跨亚欧俩大洲的国家,拥有1707.5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433亿的人口以及130多个民族,可以真正算得上是地大物博了。从基辅罗斯统治时期(862-1240),俄罗斯这个国家开始形成,其文化也逐渐开始起步。我觉得也许正是由于这俩个重要因素吧,使着俄罗斯文化有着起步晚,进步快,特证明,(地域性,宗教性),水平高的特点。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使其文化既具有东方魅力,又兼容西方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兼有俩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文化体系。我想,这大概是许多人喜欢俄罗斯文化,愿意研究俄罗斯文化的原因吧。
记得老师在第二节课主要讲的是俄罗斯的宗教,虽然这节课已经隔了很长时间,但有些内容我还是比较感兴趣,并记忆犹新的。俄罗斯的国教是东正教—基督教的三大派系之一。然而它们信仰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也有一定区别的,比如他们的教堂建筑,画十字的方式都是独特的。他们现在青年人都喜欢在教堂举行婚礼,新生儿一般在教堂接受洗礼,亲属死亡要到教堂举行安魂祈祷,超度亡灵。甚至在军队中,东正教思想也成为对军人进行道德理想教育的重要思想,军人工作委员会中也设立了宗教事务所。东正教的传入,促进了古罗斯文化艺术和民族建筑风格的产生和形成。我想,不论是什么,人们有信仰是好的,这种信仰也是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约束,信仰得可以使人们德伦理观念发生变化,进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有了信仰,我们会用更高的水平来要求自己,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可以追求到幸福生活。
对于俄罗斯人民,在我的印象中都是有着高大魁梧的身躯,十分豪爽热情,和我们东北人差不多。然而,他们的性格还远远不止这些。用一个词语总结便是---俩面性。他们有宽广豁达的胸怀,慷慨豪爽却又忧郁;有坚韧顽强的毅力,创造力,却又缺乏理性,有依赖性和惰性;极具爆发力,干活儿快,麻利,却又长期耐力不足„„这些性格中虽有优缺点之分,但却充分显示出了俄罗斯人民是“立体的人”。在他们性格特点中,最令我佩服的是他们的刚烈,坚韧,有顽强的毅力了。在二战中,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那样猛烈残酷的战争,俄罗斯人民没有畏惧,面对强大的敌军,他们不屈不挠,勇敢顽强,誓死保卫家园,让世人为之感叹。正如著名哲学家别尔杰耶夫所说:“俄罗斯民族始终有能力表现出很强的男子汉气魄,他们的身上有勇士的气质。”我认为,这种品质是每个民族都应该有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让民族更加强大起来。
在俄罗斯文化中,最吸引我的是他的音乐和文学了。从他的音乐和文学中,我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和力量。
每节课的课间,老师总会给我们放一些以前没听过的流行歌曲,虽然不看字幕并不能明白歌曲的内容,但仍能感受到俄罗斯歌曲的柔美,温暖,抒情等特征。以前,我接触到最多的歌曲主要是俄罗斯为国战争为背景的前苏联名歌。例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套车》等。这些歌曲虽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但仍然十分经典,十分悦耳,鼓舞人心。正是肉欲俄罗斯音乐大多来自民间,所以他常常以悠远,深沉曲调来叙述一个故事,让我们在舒缓的音乐中体味到爱情,亲情的甜美与温暖。同时,也有一些音乐能展现出历史的宏大场面,雄伟气势,让人们感觉到无穷的力量。
第三篇:俄罗斯文化欣赏
《俄罗斯文化欣赏》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管理类
学号:11305050 姓名:王银琳
普希金的苦短人生
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年代,只要时代在发展,就会有名人层出不穷的涌出。当然,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也不会例外。为我们所熟知的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赫尔岑,列夫·托尔斯泰,彼得·柴科夫斯基,弗拉基米尔·列宁等等。然而,当我们研究着俄罗斯文化著作上时,绝对会少不了这位:普希金。
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享年38岁。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青铜骑士”。然而这么短的时间却活出了酸甜苦辣杂味的人生。
一 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二 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软禁了起来。三 乡村幽禁时期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在这二年里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普希金从那里学习人民的语言,吸取了许多有益的养料,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六章。
就在他被软禁在乡间的时候,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普希金一直关心着时态的发展。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其召回莫斯科。
幽禁期间,他创作了近百首诗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愈发明显。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四 重返京城时期
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五 普希金的爱情悲剧
1837年1月29日,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从莫伊卡12号传出来后,人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普希金怎么会死?但命运之神却大大地开了一个玩笑,把年仅37岁的天才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召回了天国,留给人们无限的悲痛和惋惜。
在悲伤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她就是普希金年轻漂亮的妻子,年仅24岁的娜达丽娅·冈察洛瓦·普希金娜。此刻,她不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和打击,同时还要承受人们对她的恶语中伤。人们责备她,甚至咒骂她,正是由于她的轻佻行为导致了普希金与丹特士的决斗,以致于丈夫死在情敌的枪口之下。
大约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1825年贵族革命的失败和专制农奴制统治的强化,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又很快让位给以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普希金,从这时起先后创作出大量的现实主义的戏剧、小说和诗歌,他因此被尊为俄罗斯近代为学之父。他用这多味的生活体验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品,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如果说我最欣赏他的哪个文学作品,无疑就是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使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生活的真谛,因而得到广泛的流传。尤其是当生活遇到挫折时,它可以使你走出困境,看到光明。正如诗中唱到的那样,“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爱情也不例外,虽然爱情是那么的幸福、迷人,但并不是每一个人的爱情和爱情生活的每一个片段都没有缺陷。
正如生活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一样,有相爱也会有分手,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然而,生活往往是有曲折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失去了,才能知道拥有的可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生活中总会出现。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坚持美好的信念和进取的态度,让“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才能更好的把握住现实。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这首诗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同时,本诗也被选入《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给予了广大的中国青少年指导作用。
当然了,其他的文学作品也会要我们投入时间去精品阅读,它们都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得到提升。毕竟当今的世界会有许多彷徨的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去体会他们如此强大的原因这样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们一个国家和我们自己。
第四篇:俄罗斯旅游文化印象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旅游者必到之处。血红的闪亮的金色,象征权力的颜色。就像老鹰决不让他的猎物逃脱他的利爪一样,统治者也坚持着他的统治象征。英雄的歌曲和传说讲述了苏兹达尔的尤里国王,修建了一座狩猎行宫,位于莫斯科和上游的一座森林茂密的小山上,由于国王的贪婪,他的绰号被称为长手。这个狩猎行宫在他的公国的边缘地带,成为俄国首都的要塞,莫斯科的石头心脏——克里姆林宫。住在这座城市的是克里姆林宫,而主宰克里姆林宫的只有上帝。古莫斯科人这样说道,俄国人以及稍后全世界人们的眼睛,都经常停留在这座要塞上。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12世纪上叶,多尔戈鲁基大公在波罗维茨低丘上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就是从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的红场是1485年至1495年兴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四座城门和十九个尖耸的楼塔。
克里姆林宫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十月革命后,成为苏俄,以后成为苏联党政机关所在地。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坐落在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汇合处的鲍罗维茨丘陵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南界红场,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1367年改为石墙。十五世纪的砖砌宫墙(周长2.5公里)保留至今。中央教堂广场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报喜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和多棱宫等。1788年参议院大厦(今政府大厦)竣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宫大厦。宫墙四周有塔楼20座。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角红宝石星。
主体建筑: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此外,还有建于公元18世纪的枢密院大厦,以及建于公元19世纪的大克里姆林宫和兵器陈列馆等。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俄罗斯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宫内保存有俄国铸造艺术的杰作:重达40 吨的“炮王”和200 吨的“钟王”。克里姆林宫由此成为俄罗斯备受珍视的文化遗产。
克里姆林宫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面积27.5万平方米,周长2公里多。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 多尔哥鲁的庄园,有木造小城堡,称“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墙,随后又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几经修缮扩建,20 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 塔、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楼各装有大小不一的红宝石五角星,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大克里姆林宫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克里姆林宫墙内,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筑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宫,1839~1849
年在旧宫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厅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厅联结而成。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厅室全部建筑式样多样,配合协调,装潢华丽。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其中格奥尔基耶夫大厅是大克里姆林宫中最为著名的殿厅,是俄罗斯工匠巧夺天工的建筑杰作。格奥尔基耶夫大厅是政府举行欢迎仪式的传统地点。
红场 在俄语中,红色意味着美丽,并且他们一直认为这个在克里姆林宫下的广场有着难以置信的美。是由伊凡四世,这个恐怖的沙皇在17世纪命人们将密集的房子推到,腾出地方来建造一个广场,以便进行检阅,执行死刑召开集市而建立的。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墙的一侧。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莫斯科成为首都,红场成为人民举行庆祝活动、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列宁陵墓位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宫墙正中的前面。
完美的教堂建筑最美的教堂要数位于红场上的有“用石头描绘的童话”之称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时所建,由九座参差不齐的高塔组成,中间最高的方形塔高达17 米。虽然这九座塔彼此的式样色彩均不相同,但却十分和谐。更难得的是,它与克里姆林宫的大小宫殿、教堂搭配出一种特别的情调,为整个克里姆林宫增色不少。据说此教堂落成时,伊凡四世在惊叹之余,为防止设计者设计出更好、更完美的建筑,竟下令挖掉他的眼睛。
伊凡大帝钟楼人们从远处遥望克里姆林宫,不难发现有一座建筑高高地矗立在建筑群体中,有鹤立鸡群之感。这个高大建筑就是教堂广场上的伊凡大帝钟楼。它高81 米,是古时的信号台和望台。钟楼的左侧有重达40 吨的大炮,右侧是著名的大钟《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这两个庞然大物虽然从未使用过,但却显示出了俄罗斯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
克里姆林宫珍宝馆克里姆林宫不愧为一座大型博物馆和艺术的殿堂。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凝聚了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剧院。
第五篇: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姓名:feibo 学号:
一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国名为俄罗斯联邦,国旗采用由传统的泛斯拉夫色白、蓝、红 三色所组成的三色旗。国徽采用以双头鹰为图案的红色盾。国花为象征光 明的向日葵。国歌为《俄罗斯国歌》。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 家,有人口 1.41 亿,80%分布在国土的欧洲部分,民族 130 多个,其中俄 罗斯人占 82.95%。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 基尔、等。俄罗斯联邦现在由 21 个共和国,9 个边疆区,46 个州,2 个联 邦直辖市,1 个自治州,1 个自治区组成。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二
俄罗斯的语言与文化
人造文化 这是一种拥有记号,符号的艺术物品。人造文化是由人类用各种 物品制造加工而成的 — 除此之外也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科学,迷信,艺术及民间传说。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人创造出了丰富的人类 文化,艺术。俄语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有 30 多种语言。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目前俄语是四个独联体国 家的官方语言。俄语属于 东斯拉夫语支,是世界语言之一, 同时也是最流行的 斯拉夫语之一.俄语同乌克兰语与白俄罗斯语一样由古俄语演变而来.。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俄罗斯文 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 作家。俄罗斯的美术源远流长,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 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历 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简要的说俄罗斯文化具有:“中间性”,”兼容性”,“两极性”,“ 多 样性”。其原因,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让这位亚欧巨人成为了中西文 化的混血儿。成为了东方严重的西方,西方眼中的东方 俄罗斯文化可被称作为一种中世纪文化传统。它具有以下特征: 文化发展 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局部性,封闭性。当时在自 然经济的条件影响下各地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缺乏经济联系。受基督教以及其 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虽然古俄罗斯文化发展模式与西欧各国不尽相同,但是 它们却始终在大体上保持着一致。宗教主要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2001 年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 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 55%信奉宗教,其中 91 %信奉东正
教,5%信奉伊
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 1 %,0.8 %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 它宗教。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为广泛流行的宗教。正是对东正教的信仰影响了俄罗斯 文化的发展。然而,东正教从来没有完全主宰过俄罗斯社会:俄罗斯社会已经容 纳下了各种宗教的发展。据官方对部分俄罗斯居民调查显示: 俄罗斯有大约 50% 的人口不信仰任何宗教,30%~40%的人口是东正教徒。伊斯兰文化据专家统计(在最近的一次人口统计中没有涉及到宗教信仰的 问题)在俄罗斯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万穆斯林。据俄联邦分部统计, 在俄罗斯有两 千万穆斯林.然而据俄罗斯最有名的伊斯兰研究学者罗曼·西兰捷夫认为,这些 统计数据偏高,而实际上穆斯林人数应该介于一千一百万到一千二百万之间。穆 斯林在俄罗斯大都居住在伏尔加-乌拉尔一带,北高加索地区,以及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西西伯利亚地区。在俄罗斯有超过 6000 座清真寺(1991 年仅有百 余座)。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 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 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
三、俄罗斯节日众多,主要节日有:
送冬节(又名谢肉节,为期 7 天,在每年的 2 月 19 日—25 日,节日期间,俄 罗斯各地都要举办化装演出、游戏、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送走冬天。谢肉节是 俄罗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举办谢肉节的时间在复活节过后的第八 周,一共有七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名称:第一天为迎节日,第二天为始 欢日,第三天为大宴狂欢日,第四天为拳赛日,第五天为岳母晚会日,第 六天为小姑子聚会日,第七天为送别日.人们会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娱 乐活动,比如举办化装晚会,跳假面舞等等.)祖国保卫者日:2 月 23 日(1918 年,原为苏联建军节,1992 年改为祖国保卫 者日。)“宇航节”:4 月 12 日(1962 年苏联为纪念加加林首次太空航行而定)。“春天和劳动”节: 月 1—2 日(1992 年起将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改为春天 5 和劳动节)。反法西斯胜利日(又称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5 月 9 日(1945 年)。俄罗斯主权国家宣言日:6 月 12 日(1990 年)。国旗日:8 月 22 日。和谐和解日:11 月 7 日(1996 年 11 月 7 日,俄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和谐和解日 命令,把原来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1917 年 11 月 7 日)定为和 谐和解日)。宪法日:12 日 12 日 总之,俄罗斯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