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寄语毕业生
2015年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寄语毕业生:与众不同,人生出彩
尊敬的老师们、校友们、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深情相聚,隆重举行2015届毕业典礼,虽然依依不舍,但更满怀喜悦。首先,我谨代表学校,祝贺1万多名本科生、2千余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人生新旅程!向悉心养育你们的父母送上最美好的祝愿!向为你们成长成才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每到毕业季,美丽的校园总是弥漫着温馨与伤感!在即将告别母校的时候,你们的心情一定异常复杂,难以言表。也许,你会不经意地去教学楼转上几回,寻觅经常与你一起自习的“同桌的你”;也许,你会漫无目的地去运动场跑上几圈,感受曾经在这里挥洒的汗水;也许,你会去曾经被你吐槽过的食堂喝上几杯,回味大学生活的“酸甜苦辣”。这种种的不舍之情,随着毕业典礼的临近而愈加浓烈,此情此景是那样值得珍藏!
于我而言,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了只有短暂的两年时间,但这两年正是同学们风华正茂、茁壮成长的美好时光。此时此刻,回忆与你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禁让我心情激荡、感慨万千:
润溪湖畔、绿茵场上留下了你们的青春足迹;图书馆、考研(课程)教室里求知探索,见证了你们的刻苦与坚毅;挑战杯、数学建模、德国红点奖捷报频传,奖杯与证书镌刻着你们的自豪与荣光。
你们的diy方程式赛车,在五四大道上呼啸驰骋;你们独具匠心的“最美男生宿舍”,在网络上一夜爆红;前湖的云彩,你们拍得美轮美奂;学贝南大,你们做得风生水起;就连校园的井盖、石墩也成了艺术的“佳作”。还有不久前,你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毕业大戏《罗密欧和祝英台》,风行校园、场场爆满。
在“校长与学子面对面”活动中,你们思维缜密、言辞犀利,让人刮目相看;在校长信箱和师生通道里,你们见解独到、率性吐槽,折射出教育教学的真谛。去年,还因为对学校自主保洁的不同理解,你们帮母校“上了一回头条”。事后一位同学说“这下学校知名度大了,但美誉度不高,我们要帮学校板回这一局”,这种主人翁精神让我感动不已!我深知,学校办学条件还不够理想,管理与服务还不够到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让你们受委屈、存怨气,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真诚的歉意!
同学们,你们在大学里历练出的发奋学习的秉性、富于创造的精神、敢于质疑的勇气,正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南昌大学师生薪火相传的大学精神、品质与风格,也是实现“学生成才、学者成功、学校成名”理想追求的文化根基。你们在大学里所展现的独立认知和创新思维,正是南昌大学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更是推动学校前进的不竭动力!
同学们,因为有了你们,校园才变得多姿多彩;因为有了你们,老师才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你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学校,生活虽然清苦,但值得回味。我有理由相信,在你们的血脉里也一定融入了学校“大气、大美、大爱”的文化基因。无论你收获了荣誉、友谊或爱情,还是平淡无奇、波澜不惊,你们都在这个校园里度过了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我由衷地为你们点赞!正如父母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那样,我想说,你们是大学生中最棒的,你们是母校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大学生活即将成为昨天,所有的一切都将沉淀为生命的底色,你们美丽的人生画卷还待明天续写。今天,你们将在这里启航,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我相信这是你们正面临的人生考题。
著名作家易朴生说过“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其实,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并实现自我,就是人生的意义。因此,我想对同学们说:与众不同,创造自己出彩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如同我们的相貌各不相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兴趣和潜能,正如你们当中,有的是学霸,获奖证书塞满了抽屉;有的则成绩平平,还自嘲“没有挂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有的人喜欢宅在寝室,悠然自在;有的人则是社团达人,活跃异常。我相信,大学就像一个熔炉,铸就了你们独特的的个性,形成了你们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你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那么与众不同。发掘自己的潜能、展现真我的风采,每个人的人生都将有别样的精彩!
世界上每一条河流都有不同的走向,我们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你们同学当中,一部分将继续深造,大部分已拿到“offer”等待入职,少部分暂时还没找到满意的工作。这部分同学也不必气馁,这就如同人生旅程中有的人乘坐飞机,有的人乘坐火车,有的人要在羊肠小道上走一段崎岖的道路,但一样都可以欣赏沿途不同的风景。其实,人生如同长跑,起跑速度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战略战术选择上不能输,特别是有三个选择不能错,这就是:当金钱与时间发生冲突时,应当选择时间;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选择整体;当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发生冲突时,应当选择长远。我期待你们在各不相同的人生道路上,谱写与众不同的精彩篇章。
希望你们扬长避短、学会取舍。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固然离不开脚踏实地,但在关键节点上,选择比努力更为重要。选择需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关键时候必须懂得取舍。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往往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你们有这样一位学长,他1992年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拥有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他初心不改,渴望发挥专业特长,他在2004年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投身自己擅长的建筑领域。如今,他投资、控股的建筑、金融类公司多达12家。同时,他还不忘回馈母校,担任了东莞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牵头在母校设立了奖学奖教金,他就是土木88级滕鸿校友。今天,滕鸿校友专程赶赴我们毕业典礼的现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
希望你们敢为人先、创新创业。我们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创客”是勇者的桂冠。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不一样的成果。你们还有一位年轻的学长,他在读书期间也许学业并不十分出众,但从学校毕业后不久,他怀揣梦想只身到广州创业。经过一番摸爬滚打,他敏锐地发现并抓住电商发展的机遇,创办了广州若羽臣信息科技公司,他就是2007届计算机专业的校友王玉。一开始他只运营了一家淘宝店,从客服、仓储到运营他一手包办。如今,若羽臣已成为了一家互联网整合营销公司,拥有300多人的专业团队,每年销售额增长100%以上。优秀的业绩也赢得了品牌方和电商业界的一致赞誉,今年6月,若羽臣荣获了第一届华南电商“金标奖”。王玉在创业之路上将继续前行,朝着下半年实现新三板上市的梦想进发。
希望你们坚守本心、幸福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心深处的天性,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它始终那么清澈纯净,让我们远离名利的诱惑、摆脱物欲的困扰。无论同学们将来是政坛精英、商海名流、学界英才,还是成为默默无闻的平凡劳动者,只要坚守本心,就能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就如同学校唯一的终身教授邓宗觉老先生,一辈子潜心教书育人,生活简朴、乐观豁达,爱生如子、淡泊名利。现在邓教授虽已百岁高龄,但仍然坚持读书、看报,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宁静从容,平实淡然,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于怀,自然一生平安、快乐幸福!
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你们一张张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脸,就像父母对即将远行的孩子一样,总还想拉着你们的手,再多一些叮咛,但我知道,是雄鹰总要搏击长空,是飞鱼总要遨游大海,世界那么大,总要去看看。因此,就请大家收拾情怀,迎着朝阳出发吧!
同学们,无论你们将来身处何地,请记住,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是你们永远的家。母校为你们的远航守望,为你们的成功喝彩,为你们的人生祝福!
第二篇:大学校长寄语毕业生(定稿)
大学校长寄语毕业生
做深潭之水做穿石之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希望你们坚守爱国进步的百年传统,做志存高远、兼济天下的北师大人。一代又一代的北师大人把个人发展与历史步伐紧密相连,将自身抱负与时代使命紧密相融,以自己的青春和奉献,推动时代演进,传承文化命脉。希望你们勇敢担当,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彰显北师大人的风采。
希望你们坚定示范引领的不变追求,做卓尔不凡、锐意创新的北师大人。希望你们永不放弃梦想,锐意创新,坚持终身学习,在工作岗位上不懈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做各个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示范者,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希望你们坚持诚信质朴的京师气质,做乐观坚韧、求真务实的北师大人。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前进道路常有坎坷。面对困难和挫折,希望你们永怀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开阔的胸襟、宽容的态度、坚强的品格面对人生。做深潭之水,不张扬、不炫耀;做穿石之水,不畏难、不退缩;励志图强,不浮躁、不虚夸,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希望你们坚守团结友爱的师大记忆,做相互帮助、有凝聚力的北师大人。我建议你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的优势,保持经常联系,分享信息、交流经验,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寻梦、追梦、筑梦(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
寻梦要与祖国同行。国家梦、民族梦,和我们每个人的事业发展、人生追求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所以国防科技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我校培养的人才更应该有一种立志报国的情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爱国是人们内心最热切、最深厚的情感,也是梦想的根基和源泉。希望同学们在寻梦过程中,始终与祖国同行。
追梦要靠内心的坚定。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让人不断成长、走向卓越、成就自我,为社会发展和他人幸福贡献价值。然而,成就梦想不能靠想象和等待,只有坚定地追寻和实践,才能成就梦想。希望同学们在追梦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记得出发时的目标。一旦坚定了信念,就要自信无畏地执着追梦。
筑梦要经得起磨练。同学们在构筑梦想的时候,要仰望星空,超脱功利;在实现梦想的时候,又要脚踏实地,步步进取。基层是创造力的源泉。经历基层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你们才能真正体会中国之大、民生之艰辛、社会之多样、人生之厚重。基层的历练,将是以后人生路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梦想和创造力是青年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唯有梦想,才能支撑你们不断奋斗进取、实现自我超越,不至于庸庸碌碌走完一生。
希望同学们不忘国家民族的使命,去寻梦;忠于内心的理想和激情,去追梦;勇敢地走进基层实践磨练,去筑梦。
人生追求“六好”(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
“第一好”是指要有个好品德。一个人的善或恶、好或坏、成或败、瘦或硕,无不源自于其品德。
“第二好”是指要有个好本事。“本事”何来?是从学中来,从干中来。学者应该学无止境,锲而不舍;要苦于学习,勇于实践。
“第三好”是指要有个好谋划。没有事前的准备与计划,就不能取得期望的成果。
“第四好”是指要有个好态度。好态度首先表现在奉献和敬业中。是否敬业将会决定你自己事业的成败。
“第五好”是指要有个好心气。这就是你们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耐挫能力。
凡事一定要清楚自己原本的目的是什么,要学会掌握心理抗压的能力,要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hold住。要记住:不被他人所激怒也不去激怒他人是一种包容力;不被他人所左右不随意改变既定目标是一种定力。“第六好”是指要有个好身体。健康是人类的财富,要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们都有着长远的未来,有着家庭、事业、孝敬父母等多副担子,所以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一辈子都要健健康康的!
要想做人,就要有好品德;要想做事,就要有好本事;要想成大事,就要有好谋划;要想取信于人,就要有好态度;要想取信天下,就要有好心气;要想勤耕不辍,就要有好身体。希望你们记住:凡事要沉稳,要避免草率决策;做事要有恒心,要勇于承担后果。
学会独立思考(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
在走出校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要你能够为解决中国人民的饭碗问题做出贡献,你自己的饭碗就一定不是问题。
你们的思考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思考能力——更准确地说,是独立思考能力——真的是非常之重要。例如,你们高考的时候,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盲目追求热门专业,那么,就会出现后悔的情况。现在毕业了,如果没有独立的思考,在深造、出国和就业方面盲目跟风,也是要走弯路的。你们无论是继续攻读,还是走入职场,都需要有创新性思维,而这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创新思维,就是看到了别人所看到的,而想到了别人所没有想到的。所以,要去想,要奋力去想,要苦思冥想,要独立地去想。想的过程,就是分析加工思想材料的过程;如果已有的材料不够,还要去找新的材料——也就是去调查和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所有的精英之才,无论从事的是何种职业,一定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独立思考,通过缜密、深刻、透彻、全面的分析判断,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有正确的方向,有正确的决策,才能够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才能把难以做成的事情做得成功,才能够取得别人想不到的创新成果,才能够成为事业的推动者和行业的引领者。
为梦而搏(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
首先,要“心中有梦”。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有奋斗。梦就是理想,就是奋斗的目标。只有“心中有梦”,才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才能在生活的航程中不迷失方向、不放纵自己、不碌碌无为;只有“心中有梦”,才能抓住机遇,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其次,要“梦系祖国”。“中国梦”是具体的。“心中有梦”以后,你还应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梦想的内涵。这其中个人的志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梦想要与祖国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命运相结合。我们要秉承中华民族始终保有的“家国天下”情怀,梦系祖国、梦系人类命运,才能迸发出超越个体的巨大力量。
最后,要“为梦而搏”。当你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要为梦想而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具体的。你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会遇到诸多的不适应和挑战。希望你们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坚定地前行、不断地攻坚克难,使梦想成真!不要看到希望才去坚持、去努力,因为只有坚持下去,才会看到希望,才会梦想成真!
“中国梦”从我做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梦”的实施,“中国梦”汇聚了全国上下共同的期待。你的梦,我的梦,13亿人民的梦汇在一起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无论你们走到哪里,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在自己未来的岗位上尽心尽责、无私奉献,让“中国梦”梦想成真。同学们,你们是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这个目标。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自豪,这个伟大的时代值得我们拼搏和奋斗。
青春不毕业(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同学们,青春不毕业。青春是一个年龄的阶段,是你们眼下的生命光环。但它又不止于自然生命的年轻。作为一种精神,它将延展在生命的四季。毕业之后,你们将面对就业与创业。业有专攻,有些同学将走上工作和事业的坦途;路在脚下,更多的同学将要以毅力和耐性,不断调整方向,独辟蹊径,重塑目标。不论是坦途或蹊径,我们都要保留青春的激情,存持创造的敬意,通达人生的道理,怀抱远大的目标。
85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建立艺术院,就是要用美的心唤醒人心,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从此,以美心育人心、以美心唤人心成为了学院的使命。为了践履这一光荣使命,从林风眠先生的融合创新、潘天寿先生的传统出新,到肖峰先生改革初期的开拓出新、潘公凯先生的两端深入而创新,再到我们今天的和而不同的多元拓新和2011的协同创新,中国美院85年历史维系着一条追求和坚守创新的学术脉络。西湖的湖山为这种使命和创新提供了一种品质、一种诗性。这些是学院育人的箴训,也是青春塑造的信约。我们把这些理念化作庄重的冠盖,顶在我们的头上,也认作了庄严的誓约,立为我们的学术身份。
同学们,青春不毕业,指的是我们生命的青春将延续,我们学术和创造的热火将薪传。但是,毕业前后的青春还是会有变化,会有不同的担当。恰如你们胸前的这条长穗。在校期间,它如青春一般备受关怀,备受呵护,当它由我们自己抛向肩上之时,它就变成了一份担当、一份重任。同学们,让我们一道履行这一神圣的时刻吧!让我们站立起来,用右手横在胸前,掌心向内向上,托起长穗上的校标,然后一、二、三,将长穗抛向左后肩。只此一刻,你们完成了一份生命的仪典和升华,你们接受了一份学术家族和脉络的重托与期望,你们担当起一个艺术创造者的身份和职责。
青春不毕业,创新生命当长歌。同学们,祝福你们!祝福青春!
岁月当如歌(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刘兴云)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当你们身穿学位服行走在菁菁校园,开始集体合影的时候,我知道毕业季又到了。校园里回荡着你们的欢笑,珍藏着你们的不舍。这些日子是同学们最快乐、激动的日子,作为校长,也是我最幸福和享受的日子。望着你们青春的脸庞和清澈的眼神,感受着你们所散发出的青春气息与阳光活力,我心中充满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骄傲和自豪。今天和大家站在一起,共念我们曾经绚丽多彩的青春,续你们即将独自启程的青春。
青春如舞,岁月如歌。当你们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相信你们心中除了依恋和不舍之外,还有很多的遗憾,甚至不满,这一切,除了督促我要不断努力工作外,我也希望:无论是过去的欢愉还是伤感,都能像诗人所讲的,“那些过往的事情,都将变成甜蜜的回忆”。合校两年,财大就像一艘刚刚起锚的航船,船长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船员们准备好了吗?航行中会遇到何种艰难险阻?等等,这些还都是问号,需要我们在航行中加以检验并解决。我始终认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完善人格、有学识、有思想和有创造能力的人。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要让所有的校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因为自己曾经是山东财经大学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同学们,又该说再见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让你们带走老师们深情的不舍和眷恋?校园里,我看到了空荡荡的宿舍和柜子,那里曾装着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在却只留下了满满的思念和留恋;我看到了同学们迫不及待扔掉的书,但愿书里的知识已经被你们带走;你们不用再逃课了,因为已经没有了课,但愿学习伴你终生,无怨无悔;我还看到了破损的学生证换来了烫金的毕业证,我知道稚嫩的翅膀终究长成,你们就要变成展翅高飞的雄鹰。
这一刻,请大家再看一眼你身边的同学吧,平时再讨厌的人今天看了都像家人一样温暖,再看一眼你的老师吧,即使他的课有点乏味但是他盼你成才的心永远那么真诚,再看一眼你心爱的大学吧,但愿知交零落,天涯海角,“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句:“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的时候,树影有多么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
第三篇:大学校长对毕业生的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从你们迈入校园,不觉间已走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平日里也不觉时光飞快,可猛然间回想起初见你们的面容,才惊叹于时间太匆匆,转眼便分别在即。可能正应了那句俗话:千里搭长棚,人生有聚散。此时此刻心中纵有干言万语也难诉尽心中悲喜。临行路上,老师没有珍贵的礼物馈赠,送你们几句诚挚的话语,伴你们一路风雨兼程。
首先,谢谢。谢谢你们用鲜花一样的笑脸和阳光一般的问候,为我拂去疲倦;谢谢你们常常用求知若渴和信赖有加的目光注视着我,使我面对工作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谢谢你们在成绩不佳、遭到挫折时,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气馁灰心;更要谢谢你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大胆质疑,团结协作,与老师紧密配合。
我真是感受到你们是朝气蓬勃的绿树林,是我取之不尽的力量和源泉。正是你们这群可爱的学生,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所以看到你们,我就强烈地感到做一名教师的光荣和自豪!
你们将离我远去,工作中我一定有些事做得不是很到位,有时或许是太严厉而伤了不少同学的心。我知道你们心中都还藏着委屈,请原谅我来不及细细解释于忙忙碌碌之中,在此衷心向你们道一声“对不起!”
其次,努力。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我自己告别学生生活已十几年了,十几年来,我只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体会:趁着年轻赶快学习!
四度春秋,羽翼渐丰,但这远远不够,古人云,人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人生能有几回搏?同学们,勇于拼搏,全力以赴,我们的人生才有力度!塞翁失马焉知祸?同学们,笑看得失,坦然以对,我们的人生才有宽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同学们,博学知识,勤练技能,我们的人生才有厚度!
路总有坎坷不平,天总有风雨无常。这个世界并不像童话故事一样美丽,你们将来的生活,或许会经受挫折与失败,或许要忍受困惑与失落,如果真是这样,我只想对你们说:“困难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苦难会屈服于智慧的力量。”我们不是常常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最后,希望。我相信,明天,当阳光下的鲜花都冲着我绽开笑脸的时候,你们便会翩然而至,给母校、老师留下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还会留下一句句暖人心扉的话语。留下的是记忆,带走的是希望。同学们,无论你们在世界哪个角落,祖国的哪片土地,请记住,母校在关注你们,老师在关注你们,学友学弟在关注你们,常回家看看,学院永远是你温馨的家!
第四篇: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寄语2016届毕业生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寄语2016届毕业生 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
今天,我们在此相聚,为2016届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农业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四年前,同学们来到南京农业大学,来到中山南、下马坊,规规矩矩地下马、认认真真的学习,生龙活虎的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四年里,你们在这个百年学府里汲取知识的养分,接受学术的熏陶,获得能力的飞跃。
今天,看到你们神采飞扬的笑脸,知道你们已完成使命,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的合格毕业生。祝贺你们!同时,也祝贺你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南京农业大学校友。毕业了,就要出门,不然新生没地方住。在同学们出门上马之前,请允许我再送上四句话:
一是心中有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只有心中有善,才能做社会的中流砥柱,才能成就自己的理想。
二是肩上有责。责任即担当。担当是一个人在品格和能力上的承载,是一种坚持,是人生的升华,所以要担当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三是胸中有志。人生要有理想的,一个志存高远的人才会无谓挫折,才能千锤百炼,走向成功。
四是腹中有墨。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就是力量。希望同学们不断学习,以知识和才华支撑起你们的梦想。
同学们,四年前你们在这里下马学习,今天,你们要出门上马,希望同学们带着知识、带着理想,奔跑出你们精彩的人生,祝同学们万马奔腾、事业有成。谢谢!
第五篇:大学校长新生寄语
大学校长新生寄语
清华大学校长给新生的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憧憬,正式成为清华园的新主人。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精心培养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诚挚的感谢!
大学生活即将拉开帷幕。你们一定很好奇,大学阶段同以往的教育有何不同,清华会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如同刚才你们学长所说的,不只是男女生比例的不同,也不只是发型的改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应始终成为学校的目标。”他还认为,“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在清华,你们将接受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洞悉自然、人生和社会,为成就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当你们离开清华以后,伴随你们的将是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还有历久弥新的清华精神。
同学们,一百年前,1914年的11月5日,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解如何成为“真君子”。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了清华的校训。今天,在这里,我也想谈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清华人。
做清华人,首先要养成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同学们,你们都是以高分考进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所熟知的知识和认知都是对的。从现在起,你们要学会质疑,要善于质疑,要勇于挑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敢于质疑和挑战,就迈出了“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的第一步。人文学院王步高教授一次课上讲到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一位学生提出“河南话里没有入声韵”,岳飞是河南人,《满江红》是押入声韵的,所以这首《满江红》值得怀疑。王老师虽然不同意这名同学的观点,但高度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在大学里什么是“好学生”?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过程。当你们今后进入了社会,在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指责,不被理解、不被欣赏的时候,你只有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追求,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做清华人,就是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坦率地讲,你们以往的高分,大多来自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特定问题所寻找的标准答案,而大学需要的是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文小刚教授对我说,清华学生找老师往往是因为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而不是因为有了好的想法或者有意思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主动才能发现问题,消极被动只能让生命慢慢耗尽。王小勤教授也跟我说,中美两国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动性和激情,他见过的最好学生都是会主动提问的学生。这种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人生的态度上。只有充满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积极主动地投入和行动,你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在清华,按部就班、三点一线的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热情、专注,主动地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自己去发现一些活跃的思想、领域和团体。这也是清华努力为每位学生成长所提供的土壤和文化。在清华,课堂上有大师授课,有丰厚的教学资源,课外还有很多等着你们去体验。清华有全国最好的创新创业平台,X-Lab已经吸引了250多个项目申请、5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很多已经获得了外部投资;这里有全国最好的创客项目,国内外顶级创客会与你们分享经验、携手合作,帮助你们把创意变为现实;这里还有200多家社团协会,涵盖文化、艺术、科创、体育、公益和素质拓展等方方面面。你们要学会选择,主动接触课内外的东西,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体验别样的挑战和乐趣,赋予大学生活全新的意义和价值。
做清华人,还要学会包容和欣赏。对于你们而言,有了高分,更要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独立并不难,从众更易,既善独立又能合作,才是最难的。前些天我参加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夏令营,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首席执行官博乐仁先生谈到,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一个团队却有可能做到完美。我参观过校友创办的很多公司,他们说创业最大的困难往往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创建一个和衷共济的团队。所以,你们要在集体中深刻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们相互了解和理解,包容彼此的不同,学会欣赏多样性。清华也会为你们的团队协作提供平台。去年,学校推出了极限挑战课程,将选课的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有9~10个来自不同院系的队员,由同学们在80个小时内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机器人巡线、航拍等技术攻关,并草拟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商业策划书。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技术攻坚,也需要工艺设计、人文探索、团队组织,只有彼此尊重、包容和欣赏,才能做好项目规划、时间管理和跨学科知识学习,并最终通过答辩,获得风险投资人的认可。
同学们,现在你们对清华园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总想在一步一景中感悟她的宁静与美好。当一切渐渐归于平静,你们难免会发现有很多不满意,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你们已是清华园的主人。希望你们不要习惯于从这些问题旁边溜走,不要放之任之,而是要敢于提出问题;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学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不仅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更要敢于担当,作为一个领导者、参与者,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今天,只有以这种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问题,你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大问题。
同学们,在一百年前的那次演讲中,梁启超先生说:“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希望你们像梁启超先生所期盼的那样,像家庭、社会和学校所期盼的那样,经过大学生活的砥砺,修君子之德,成君子之风,在清华园放飞人生的梦想,今后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校长给新生的寄语
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16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
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16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
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捍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
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
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
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
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
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
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
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著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
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
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
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
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
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