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15 04: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

第一篇: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

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

目:综述中药GAP、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整体药理的主要研究进展、热点、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作者姓名:陈鹏 学号:MZ11732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主要对中药GAP、中药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整体药理学的现代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中药;GAP;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整体药理学;进展。

1.中药GAP GAP全称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文译作“良好的农业规范”,是欧洲零售商农产品工作组(EUREP)1997 年提出来的,用以保证初级农产品生产安全的一套规范体系。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就是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生产质量各种因子,规范各个生产环节乃至生产全过程,以达到中药材的“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1]1.1研究进展 1998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海口市召开GAP第一次研讨会,会上学习了《欧共体GAP》及日本厚生省药务局《药用植物栽培及质量评价》并研究如何制定我国的GAP[2]。经过5年努力,于2002年3月18日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其内容有10章57条,并规定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2003年9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标准共有104项,其中关键项19项,一般项95项。同时公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GAP认证。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有49家中药材企业、63个基地、47品种中药材通过中药材GAP 认证。

[4]

[3]1.2 热点

在中药材GAP认证中,具体包括以下8个方面:①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②种质和繁殖材料的要求;③栽培和饲养管理要求;④采收的要求;⑤包装、运输和贮藏要求;⑥质量管理要求;⑦人员及设备要求;⑧文件管理要求[5]。

近年来,中药产业集中度不断增高,大型中药企业纷纷建立GAP基地,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品牌文化。如天士力集团的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连续保持4年领跑国内中药单品种市场销售记录,年均销售额突破10亿元。

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累计资助了182种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国家发改委、计委、经贸委、中医药管理局也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其相关研究,各省区科技厅、教育厅、农业厅、经委等部门也大力资助GAP研究。如四川省政府拨专款设立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基地办公室,专门组织引导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1.3 存在问题

GAP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试点阶段。中药种植的具体情况相当复杂,经过了近5年的试点认证之后发现,目前的认证办法和操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1.3.1缺乏各类专业人员 人员培训必须先行,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及雇佣工或签约农民的培训。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分层次、分对象地进行。对农民的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对不识字的农民派人在田间操作现场指导;针对员工的培训可以送到先进企业去参观,送到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修,质检人员可以送到药检所学习等。培训必须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必须有培训记录,培训后必须有考核等。只有人员准备好了,才能真正将GAP启动并实施起来。1.3.2监管力度不足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目前非GAP基地的药材同样能步入制药企业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车间,进入符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医院、药店的仓库或摆上GPP(《优良药房工作规范》)柜台,这与医药行业的强制标准GMP、GSP是自相矛盾的。加之GAP基地药材的包装外观没有统一专识标志,销售价格和税免上没有相应的保护性、支持性政策,导致基地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保证,企业、农户积极性深受打击,甚至近两年GAP研究也陷入低迷状态[6]。1.3.3企业实施GAP积极性不高 各中药制药企业和新兴企业紧跟国家政策,从期盼中药材GAP的光明前景着眼,纷纷上马实施中药材GAP,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立GAP基地生产出高质量的、符合GAP要求的、但也是高成本的中药材,但在市场上与同品种中药材在市场售价上没有什么区别,用它生产出的中成药与用非GAP药材生产的中成药市场价位也一样。这时,实施中药材GAP的企业,只感受到成本的升高和竞争力的减弱,这必然要挫伤企业实施和认证中药材GAP的积极性[7]。

1.3.4相关法规、政策不到位 按照现行《中药材GAP认证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中药材GAP认证一次5年有效。但中药材生产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较大,同一品种不同区域、同一地域不同生产周期,其产量、质量均收到不同程度影响,不肯能更在5年内都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均一。部分品种的一个生产周期就超过5年,无法减毒其影响质量的每个该关键环节[8]。

1.4 展望

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性、均一性的唯一选择就是实施GAP,按SOP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说没有中药材的GAP,就没有中成药的GMP,就没有新药研制开发的GLP和GCP,当然也就没有药品经营的GSP。所以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规范化和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药材GAP的实施就是遵循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建设优质、无公害的中药材GAP生产基地,这既符合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的需求,还可恢复和建设生态环境,以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药材GAP有广阔的。

2.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2.1进展

在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面,近年来有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法,半仿生提取法,酶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树脂吸附法,分子蒸馏法,双水相萃取技术。许多研究报道表明,这些新的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方面主要是针对中药材中的有效部位或某些有效成份提取效率高、成分损失少、周期短等优点,这些优点显示出它们在中药有效成分工艺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查阅近10年的文献,中药中化合物的鉴别方法有显微鉴别法、色谱法(TLC、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裂解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光谱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鉴别法、一阶导数光谱法、X-射线图谱法、热分析法)、质谱法(ESI-MS)、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构鉴定方法有UV、IR、MS、NMR等。

2.2热点

近几年,中药化学成分中化合物的鉴别一般采用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快速分离和

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也用于跟踪反应进程,它可以同时分离多个样品,分析成本低,对样品预处理要求低,对固相、展开剂的选择自由度大,适用于含有不易从分离介质脱附或含有悬浮微粒或需要色谱后衍生化处理的样品分析。TLC法是一种快速、灵敏、高效地分离微量物质的方法,是最简单的色谱技术之一,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专属性好,分析速度快,色谱参数易调整等特点,在药物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9]。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一般采用NMR。化合物分子中同种核由于与其相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所处的化学环境就不同,也就是说被测核的核外电子的状态与电子云的密度是不同的。因此导致对外加磁场产生的屏蔽作用也不同,也就是说这些核实际所受的磁场强度是不同的,分裂的磁能级间隔不同。由于这个原因它们将在稍微不同的频率处出现共振吸收。这种共振吸收频率相对于人为规定的基准核共振频率之差与基准核频率基准之比,即这个吸收峰的相对位移,称为化学位移。根据不同基团中核的化学位移在各自特定的区域内出现的特点可以确定化合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邻近基团之间有相互作用会导致谱峰有更精细的裂分,利用这种裂分裂距的大小与形状可进一步确定分子内部相邻的基团的连接关系,最后便可推断分子的化学结构。

2.3存在问题

中药作用的多样性给活性成分的研究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中医特别强调中药及方剂对人体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身体功能的多项平衡调节作用来实现,即作用于多个靶点。因此在追踪分离活性成分过程中,像西方那样,只用单一活性筛选体系追踪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很难合理说明中药的真正作用物质基础。中药,特别是复方研究,提倡采用多指标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但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十分困难。功能基因芯片的出现及应用有可能为此提供一种简易、可行的初筛方法。

2.4展望

①以阐明药用生物有效成分,获得具有新结构的化合物或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为目的,进行提取分离条件、结构鉴定、一般活性研究;②以解决自然资源有限的活性化合物或其前体的来源为目的,进行半合成及生物转化研究;③以获得高效低毒的创新药为目的,以天然活性化合物为先导物,合成一系列结构类似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由此可见,天然药物研究已经从最初对天然来源活性化合物被动全盘地接受到积极主动地改进,研究在不断深入。

3.质量控制

中药质量控制是依据一系列质量标准规范,对中药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测、评价与控制,质量标准规范的制定是基于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包括2方面内容:提供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提供中药质量控制的指标,其目的是确保中药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保证中药质量均一性和疗效稳定性[10]。

3.1 研究进展

早期的中药质量控制自中药鉴别开始,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阶段

[11]

。(1)从中药形成至19世纪前、后为古代中药质量控制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药质量控制的特点是以药材的图形、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等特征鉴别药材的真伪。(2)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为近代中药质量控制发展阶段。吗啡从阿片中的提出标志着生药有效成分研究的开始。显微镜的发明为中药鉴别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并出现了4大鉴别法:基原鉴别、显微鉴别、性状鉴别及初期的理化鉴别[12]。(3)20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各种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13]、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14]、X 衍射、各种电泳技术、差热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15]、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均被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中。同时,人们也不断尝试利用数学方法挖掘大量化学测试数据中深层次的信息,增加对化学成分整体系统的认识。

3.2 热点

目前,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中药指纹图谱是借助于色谱和波谱等技术获得的中药化学成分的色谱(或光谱)图,是一种综合的鉴别手 段。指纹图谱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反应了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体现了中医用药理论,并在药物配合、君臣佐使用药、药物性味等方面均有所反映。GC指纹图谱是研究含挥发性组分的药材和制剂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全二维气相色谱法(GC×GC)对具有挥发成分的中药的鉴定尤为适宜。HPLC指纹图谱目前已成为开展指纹图谱应用较多的方法,也是定量指纹图谱中较常用的方法。徐柏颐

[16]

等建立体现黄蜀葵花特征及质量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了具有17个共有峰的具有能区别黄蜀葵花花冠和花萼

特征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对深入研究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定量评价功能及中药谱效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CE指纹图谱已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生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别和含量测定,成为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之一。对中药注射液或水提取物而言,其CE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远超过HPLC指纹图谱。

3.3 存在问题与展望

中药质量的不可确定性一直是其走向世界的瓶颈,因此,中药走向现代化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解决中药的质量可控。中药为多成分的复杂体系,测定少数几种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不足以保证其质量。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特征性及可量化等特点,可用于鉴别中药真伪、评价药材的道地性以及产品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模式。目前,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已从化学指纹图谱研究转向“谱效关系”研究,但中药谱效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众多问题急需解决,如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及化学成分表征,药效模型的选择,以及能准确反映中药谱效间规律的数学模型等问题都是今后“谱效关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指纹图谱研究的不断深入,最终将解决中药质量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成熟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

4.中药的整体药理学研究

药理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在体试验和体外试验两大类。两者互相补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研究中药新药药效。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体外试验包括离体器官、组织、细胞、酶、受体、细胞内信息及基因等实验。其可以按要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具有重复性好,用药量少、节省动物等优点,且可排出体内神经体液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可进行直接观察,获得准确结果,所得结果较易分析。例如在试管内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常常在体内不一定表现出强大的抗菌作用;某些中药含有大量钾离子、钙离子,其粗制剂在麦氏浴槽中表现出对离体平滑肌、心肌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但口服后不一定产生相应作用。体内试验也称在体试验,其比较接近于临床状态,适于综合性研究,所得结果较为可信,可以直接反映临床疗效。中医药学以整体思想体系为基础,重视宏观调控。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整体试验能较全面的反映药物的作用。特别是中药新药2类药材、6类复方制剂大多属粗制剂,更应强调以体内试验为主。要证实新药具有某种药理作用必须通过体内

试验证明有效。体外试验仅起辅助作用。

4.1研究进展

研究药物的作用仅仅在正常动物身上进行还不够,还需要制备各种动物病理模型,因为病理模型模拟疾病状态,比正常机体更接近病人的机能状态,有些药理作用在正常动物身上观察不到。因此,病理模型在新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病理模型的选择应首选符合中医临床证或病的动物模型。应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对其种属、品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饲养条件及动物来源,合格证号,均应按试验要求严格选择,宜选用2—3种动物进行药效试验,动物模型与临床有区别,特别是中医证的模型与临床差异更大,因此“动物点头”临床不一定疗效就好。人与动物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如在不同种属动物身上均作出与临床疗效相似的结果,可信度就大。故在进行药效研究时不要只选用一种动物,用2—3种动物的实验结果可信度更大。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因为中药新药复方制剂有效成份含量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不易作出量效关系。根据技术要求各类新药主要药效试验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犬与猴等大动物可设2个剂量组,但每组动物数不少于6只,纯度比较高的1、5、7类中药新药应尽量作出量—效和时—效关系。剂量设计:合理的剂量设计在药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材料合格,模型和方法可靠的前提下,试验结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剂量设计是否合理。

4.2热点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技术,是为了研究中药复方药物离体实验而诞生的学科,具有直接、快速、敏感、准确等作用特点。它是一种离体实验方法,也是适合中药特点的、更为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不但能反映中药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而且能反映可能由药物诱导机体内源性成分所产生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排除中药制剂直接进行离体实验所特有的、难以确定因素的干扰,客观地模拟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效应的过程,实验条件更接近于药物在体内产生效应的内环境,使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大为提高[17]。近年来,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以神经元病变为主的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以急性脑出血为主的急性脑血管病变等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增高,使得中药及其复方对于神经系统保护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兴起,脑脊液药理学

[18]这一概念随之被提出。

4.3存在问题及展望

中药药理学方法是在以前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即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体外实验,它不仅具有体外实验的优点:如条件可控性强,可在细胞、亚细胞水平进行超微、生化、受体、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药物作用机理较为深入,重复性好,使用材料少等,而且有其更适合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研究的独特之处: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经过体外的煎煮或其他制备过程,再经口服以后在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有的是药物本身物质发挥作用,有的是经过肝脏代谢的产物发挥作用,有的是肠道细菌代谢产物发挥作用,因此,以中药的粗提物的体外实验结果来评价药物的体内效应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确切的,而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更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效的真实过程[19]。

参考文献

[1] 周荣汉.中药材GAP实施与SOP制定[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0,9(2):6. [2] 郭吉刚.中药材GAP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新医药,2004,3(9):84.[3] 魏建合,陈士林,郭巧生.中国实施GAP现状及发展探[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9):4.

[4] 王化东,黄俊勇,卫莹芳.我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现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25(4).[5] 王洪彪.中药材实施GAP认证工作的探讨[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09:59.[6] 费曜,王刚,朱丹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现况及问题解析[J].中国药房,2009,20(36):2801.[7] 张翼,郭红军,曾凤英.中药材GA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9(6):55.

[8] 肖江宜,王文全.我国中药材GAP实施分析与探讨[J].中药材,2009,32(12):1795.[9] 冯雅斌.薄层色谱在药物应用中的应用及研究发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60 [10] 魏萍.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B):157-158.[11] 张汉明,许铁峰,秦路平.中药鉴别研究的发展和现代鉴别技术介绍[J].中成药,2000,22(1):101—110.[12] 乔传卓,张汉明,宓鹤鸣.生药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13] 孙文基,沙振方,严智慧.荧光光谱法鉴别中药材[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6):326—328.

[14] 张淑华,李连怀,刘振通等.几种易混种子类中药的扫描电镜鉴别[J].中草药,1995,26(8):427—429.

[15] 黄璐琦.展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43. [16] 徐柏颐,谈献和,朱华云,池玉梅.黄蜀葵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材,2011,34(6):888.[17] 牛国庆,武果桃.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1,1:73.[18] 梅建勋,张伯礼,陆融.中药脑脊液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初建;对中药影响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作用的观察[J].中草药,2000,31:523-526.[19] 徐祥,朱建华.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研究的概况[J].科教前沿,2011,1:462—463.

第二篇:化学工程进展 课程论文

《化学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摘要:化学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与我们每个人都联系密切,其生产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学术角度介绍化学工程的进展,化学工程作为一级工程学科正与相关学科结合,形成新的边缘与交叉学科,占领新的学术领城;同时还从工艺角度介绍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化学工业正向原料多样化、产品精细化、技术高新化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化学工程;进展;技术;化学工业;

Abstract:Chemical engineering is closely with each of us as a leading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Its products also have an extreme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everyday lif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from an academic perspective.As the first leve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hemical engineeringis combining with related disciplines to form a new-edge and crossing discipline and conquer new academic file,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from the process perspective at the same time.The chemical industry is toward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aw materials, product refinement, technology high xinhua direction.Key words: chemical engineering;development;technology;chemical industry;引言:

化学工程是一种将一系列与化学专业有关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化学或者物理过程,包括对原有设备的改进和优化及研究新的技术的一项工程性学科。以化学为指导思想,将其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结合到一起,包括研发产品、设计实验过程、模拟系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保护环境、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化学工程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石油化工化学等领域。因此化学工程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工程,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程,也是与高精尖端技术领域相结合的重要工程,推动了高精尖端技术的发展。目前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集约化、连续化、高效化、自动化和精细化。由于化学工程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范围比较广,因此,探索化学工程的进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此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掌握化学工程发展的动态,同时也有利于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有利于改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1.概述

1.1 “化工”的概念

“化工”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学工业”的有机结合。(1)化学工程—工程一级学科,研究过程工业中反应、分离、传递、单元操作、运行优化与运行控制的共性规律。(2)化学工艺—研究无机、有机、精细、高分子、生物等化学加工的技术路线及其加工方法。

(3)化学工业—实现化学加工并获得产品的工业部门。1.2“化工”的发展对策

(1)产品对策[ 1 ]—传统产品与精细产品并举,不断开发新产品

     化肥、农药、制碱等传统产品在化工中仍占重要位置。

石油产品(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及橡塑原料)将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助剂、催化剂、添加剂)发展迅猛。

药物及生化产品(干扰素、酶制剂、新型药物等)得到重点发展。新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特种材料等)特别受到重视。

(2)原料对策[ 2 ]—原料的多样化,适合国情、省情原料的综合利用

 石油与天然气依然受到青睐,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具生命力,可能还要进口原油。

 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煤化工与一碳化工在我国尤为重要,发展方向是以煤为原料,发电、供电、供煤气与联产化工产品一体化。

 天然作物的综合利用是化工原料的又一来源。

(3)技术对策—挖潜、引进、消化、创新

   现有装置重在节能降耗、挖潜改造与技术革新。引进少量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中国技术。石油化工、大化肥、大氯碱装备一定要实现国产化。

(4)体制对策—集约化、大型化,资产经营是体制发展的重点

 化工企业将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过渡,保证国有资产增值是企业的任务。

 化工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组建大型化工集团公司,生产成为有目的性的集约化体制。

 企业家是化工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家。2.化学工程的进展

2.1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一—化学工程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1)生物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的结合  生物化学工程的特点[ 3 ]:操作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反应);多为分批操作;产物浓度低,反应器体积大;温度、pH、溶氧的影响大;多为非牛顿高粘物系;无菌操作。

 生物化学工程的应用[ 4 ]:

生产化工原料(到2020年,预测20%化工产品将由生物技术生产)[ 5 ]; 生产单细胞蛋白(如甲醇蛋白);

生产氨基酸(22种氨基酸中,18种由生化法提取); 生产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用于洗涤剂); 生产有机酸(如发酵法生产柠檬酸、乳酸); 生产生物农药(如农用抗菌素);

生产生物医药(如辅酶、激素、维生素、多糖、核酸)。

(2)材料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结合

 材料化学工程的核心问题: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传递过程、粘性物流体力学。

 材料化学工程的应用[ 6 ]:

生产新品牌树脂(农用薄膜、汽车用基材、新型建材、光缆等);

生产新品牌纤维(中空纤维分离膜、海水淡化渗透蒸发膜、异形纤维丝等);生产新品牌功能材料(导电高分子、感光树脂、防伪材料等); 生产新品牌复合材料(陶瓷基高分子、长短纤维增强复合基材料)。(3)精细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结合

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批量小;附加值高;质量要求高;装置柔性化;品种多;更新快;有极强的商品性[ 7 ]。

 现有化工企业必须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品:现有化工企业有原料、人才、公用工程的优势;精细化学品发展的重点是涂料、助剂、表面活性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等;化肥厂要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与一碳化工系列产品;石化厂要发展石油精细化工产品。

(4)微电子化学工程[ 8 ]:化学工程与物理学、微电子学的结合

 微电子化工产品的重要性:95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达1万亿美元,需要电子化工原料300亿美元。

 18种微电子化工用原料,举例— 基材:硅、砷化稼等半导体元件材料,聚酷线路板材; 光刻胶:光致抗蚀剂、甲基丙烯酸及其酷的聚合物; 掺杂剂:气态AsH3固体硼化物提高导电能力; 封装材料:聚硅氧烷、硅树脂等; 微电子专用清洗剂:氯甲烷、氯乙烯等。

2.2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二—化学工程与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的进一步结合

(1)与近代数学的结合,举例—

   非线性数学在化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最优化方法是化学工程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 偏微分方程理论在化学工程中受到高度重视。

(2)与近代物理的结合,举例—

     X光衍射测物相与分子筛结构与物质相态;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脱附(TPD)研究物质表面性质[ 9 ];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氧化(TPO)研究催化剂析炭; 红外光谱研究吸附状态与反应动态学; 电子能谱研究催化剂状态组成与失活。

(3)与物理化学的结合,举例—

   热力学参数的预测;

非理想溶液与复杂反应的化学平衡; 多态反应动力学。

(4)与生物化学的结合,举例—

  生物环境治理;

SOD(超氧化歧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10]。

2.3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三—“十项延伸”

(1)由简单物系向复杂物系发展,举例—

   流体输送:多相流流体输送; 反应工程:气液固三相床反应;

系统工程:多种反应、分离装置的结合优化。

(2)由定态向非定态[ 11 ]发展,举例—  非定态SO2转化、非定态甲醇合成。

(3)由常规小分子向高分子、大分子发展,举例—

  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团簇化合物,如C60的崛起。

(4)由宏观向微观发展,举例—

  超微粒子形态控制与包裹[ 12 ];

分子化学工程学科分支的形成,研究分子热力学、分子传递现象与分子动力学。

(5)由描述现象向阐述机理发展,举例—

  反应器的多态与颗粒催化剂的多态,从现象到机理; 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与机理探讨。

(6)由理想溶液向非理想溶液发展,举例—

  由牛顿型流体到非牛顿型流体;

由常压发展到超临界反应与超临界分离。

(7)由非生命向有生命发展,举例—

   生物医药工程,药物设计与疗效的关系; 基因工程、酶工程与化学工程的结合; 动植物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大规模培养。

(8)由探索试验向有效预测发展,举例—

  催化剂设计; 药物分子设计。

(9)由简单过程向耦合过程发展,举例—

    反应—精馏藕合(在MTBE、TAME[ 13 ]工艺中应用取得实效); 反应—萃取藕合(中药、香料有效成分提取和稀有贵金属提取中应用); 反应—结晶祸合(超细超纯炸药合成); 反应—膜分离藕合(甲烷一步制甲醇)。

(10)由参数的单项测量向过程的集散系统控制发展,举例—

 DCS[ 14 ]分散控制系统,IDS[ 15 ]集成控制系统与网络标准化已逐步推广使用,并迅速发展。 智能控制成为新的热点,模糊控制、模式识别、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均取得突破进展。2.4近代化学工程的重要方向

(1)合成化工

  极端条件下的合成(高温化学工程、高压化学工程、超临界反应合成); 温和条件下的合成(丁辛醇、甲醇、氨向较低压力与温度合成的方向发展);

   新结构化合物合成(分子化学工程学发挥更大作用); 功能分子设计(选态化学、选键化学的产生); 合成路线的优化(如避开有毒、污染的零排放合成工艺)(2)超分子构筑

 天然高级分子的模拟—以大环化合物起步的超分子化学已经起步;用组装、复合、掺杂、改性的方法构筑新型高分子;

  生物化工中的单体设计—新型药物分子的构筑与合成路线探索; 可控合成[ 16 ]—分子识别下的定向合成,如酶控制下合成手性化合物。

(3)化学工程中的新基础研究

   非定态技术(稀SO2转化);

过程模型化技术(特别是复杂系统的模型化问题);

反应一分离藕合(反应一精馏、反应一萃取、反应一结晶、反应一膜分离、三相床反应分离一体化)。(4)新材料化工

  纳米材料(超细磁粉、超细碳酸钙、超细催化剂等);

医用材料(要求安全、无毒、纯度高、可加工成不同形状,物化与机械性能好,适应性强,正努力开发新型骨质材料、牙质材料、人造血管、人造心脏等);

    记忆材料[ 17 ](即智能材料),分子器件(由有机高分子组成的器件); 仿生材料(如新型固定氮材料);

导电高分子(聚唾吩、聚钦普、聚乙炔等)。

(5)能源化学工程  节能—大力推广热管技术、热管换热器;大力推广热泵技术,拓宽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推广高效导向浮阀塔盘等节能型板式塔。

 煤炭加工中的化学工程问题—煤气化新工艺,国产新型煤气化炉,水煤浆气化;以煤为原料整体联合循环发电,提高煤利用率。

 新能源化工—制氢与贮氢,研制贮氢合金新品种;再生能源的化工利用(再生纸,垃圾与塑料的再生);太阳能与化学能的转化与利用。(6)催化剂工程

 开发方法上的发展—重视热力学研究;神经网络用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与制备方法的优选。

 新型催化剂开发—分子筛催化剂、均相络合催化剂、生物催化剂、三相床催化剂、环境保护催化剂等的开发。

 新型催化工艺,举例—低压液相法生产丁辛醇,可使生产能力提高70%,消耗下降;乙苯加氧新工艺制苯乙烯,选择性提高到93%,装置增容30%。(7)计算机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

   共享新库—化合物库、物性数据库、数学模型库等。

辅助分子设计—计算机成为合成、设计、预测与控制不可缺少的工具。生产优化控制—仿真培训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

(8)环境化学工程

  洁净合成工艺(废除光气等毒害物的生产工艺,减少或消除三废排放)。环境无害化(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电厂烟气SO2治理,新型克劳斯尾气处理催化剂等)。

 CO2利用(CO2合成有机物的探索)。

(9)深度加工技术

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发深度加工产品。3.化学工程学科未来的发展动态 3.1将化工过程与系统过程研究相结合

化学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性质决定的,其非对称性和不平衡性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使其控制因素增多,结构尺度变多,其中结构是对过程工程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解决办法是简化其结构,使复杂的结构变得简单,更具有使用价值;首先研究特殊系统,然后推理出一般性的结论,进而推而广之,这些都为解决结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复杂系统不容易被分析的问题,采用整体法和还原法研究复杂的系统有利于把握系统的主要变换方向,多尺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将过程问题转换成平时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对研究化学工程的复杂结构有好处[18 ]。

化学工程的这一转变趋势预示着化学正在向着应用领域进行扩张,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价值性,而非学科本身理论的研究。这就需要化学与数学、物理等相结合,甚至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化学过程的更好研究。3.2将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研究相结合

科学的进步使大量新的技术和产品能源不断涌现,并且在先进技术的引导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为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为新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不断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化学工程的发展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学科研究的方法上更多的注重学科的交叉,更多的研究材料其中包括信息和化学、生物与化学、能源与化学、环境与化学相结合的工程学科,这些都为化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课题,为化学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3.3将化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研究相结合

化学工程技术的热点是将化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研究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收集大量信息,并对此进行精细的计算,随着大量的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很多重要的规律和结论,这些规律可以用来作为提高效率和生产效益的理论依据,同时可以预见,将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必将是化学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必将成为引领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房鼎业.化学工程的技术进展与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2):1-8.[2]戴干策.化学工程进展[M].上海:化工进展,2012.[3]潘慧.论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报,2004,21(1):60-61.[4]Ma Longlong.Process technology of bio2energy utiliz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J].Chemical Industry , 2007 ,25(8):9~14.(in Chinese)[5]陈惜明 ,彭宏.化学工程技术的几个热点与发展趋势[J].安徽化工,2006(1).[6] 徐南平,时钧.我国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03(4).[7]Li Na , Ma Xiaoqian, Zhao Zengli, et.Benefits of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waste incineration combined power technology on CO2reduction[J].Transactions of t 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2007 ,38(6):121~124.(in Chinese)

[8]韩钢,宋喆.化学工程技术中微化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34):326-326.[9]吴创之,马隆龙.生物质能现代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Wu Chuangzhi,YinXinli, Ma Longlong, et.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 5.5 MW biomass integrated gasificationcombined cycle demonstration plant [J].Energy &Fuels , 2008 ,22(6):4 259~4 264.[11]Huang Yanqin , Yin Xiuli , Wu Chuangzhi , et al.Feasibility of integrated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fuel cell powergenerating system in China[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2008 ,30(5):11~14.(in Chinese)[12]宋东安,裴广庆,王风芹等.中国燃料乙醇生产用原料的多元化探索[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302-307.[13]马志强,谢磊,朱永跃.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9,14(9):106-108.[14]金涌,汪展文,王金福等.化学工程迈入21世纪[J].化工进展,2000(1).[15]叶庆国,周传光.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对策[J].山东化工,2011,,31(4):80-82.[16]徐南平,时钧.我国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03(4).[17]梁斌,段天平,傅红梅等.化学反应工程[M].科学出版社,2003.[18]刘志平,黄世萍,汪文川.分子计算科学--化学工程新的生长点[J].化工学报,2003(4).

第三篇: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

通过中国知名企业的成功,浅谈企业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的脉搏,中国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企业从规模、技术到营销、人力资源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成为常胜将军,企业长久的动力怎样获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维也随时随地在更新,企业管理也相应的进行着更新与换代。所以,继续学习和深化企业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突飞猛进的时代,电子商务已经走向一个全新时代,在陈旧传统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被遗弃的情况下,现代企业管理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营模式,因此,抛弃陈旧传统的思维接受全新的人性化、系统化管理理念,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关键字:企业管理模式人本模式 竞争模式企业文化

一、中国知名企业的成功

(1)联想(lenovo)集团

联想集团自1984年创办以来,由当年中科院计算所2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发展到2008年,联想度已跻身全球财富500强, 销售16,788(百万美元)。凭借其优先的技术、易用的功能、个性化的设计及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占据着中国电脑市场份额的第一位置,并在2005年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标志着新联想已经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IT巨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联想集团提出的“大船结构”管理模式,使集团产生了1+1>2的总体效益。“大船结构”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具体包括四层意思:

1.集中指挥,统一协调

公司以开发、生产,经营三大系统为主体,围绕这三大主体,公司设置了一个决策系统,一个供货渠道,一个财务部门,实行人员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管理、根据市场竞争规律,企业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和指令性工作方式,统一思想,统一号令,接近于半军事化管理。

2.实行“船舱式”管理

公司按工作性质划分了各专业部,比如业务部下设汉卡、微机、网络、小型机、CAD工控、软件、资料等专业部。实行“船舱式”管理,任务明确,流水作业,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实现按劳分配,调动职工积极性,体现企业主人翁地位。

3.实现制度化管理

从1998年起,公司开始完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比如财政制度、干部聘任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库房管理制度等,着力进行规范化企业管理,为创建大规模外向型企业做准备。实现制度化管理,使各“船舱”衔接起来,既要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又要顾及整体目标和利益,制度化管理使企业不但有了强大的动力机制,同时也建立起一套企业约束机制,以保证企业正常高速运转。

4.实行集体领导

董事会下设总经理(总裁)室,总经理室四名成员,两个在香港,两个在内地,实行统一指挥。由于领导班子成员有共同的理想、共同感的思想基础,有配合默契,使总经理一般人成为公司的坚强核心,在职工面前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并保证了企业决策的正确性,避免

在竞争中产生失误和失利。

(2)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

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

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

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的成功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从1990年初开始实施“日事日毕、日

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再到200

5年底开始实施基于“人单合一”的T模式,海尔管理模式就在于管理的不断创新。.OEC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OEC管理模式由三个基本框架构成: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机制,这三

个体系恰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OEC管理模式的核心: 将对结果的管理转换为对瞬间状态的控制、对过程的管理,以达

到精细化、零缺陷。

2.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市场链主要是指将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公司的调控下,把

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

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的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互相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以市场链

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指把市场链和业务流程再造有机集成,以“订单”为凭据,重新整理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在OEC管理平台上形成每一个人(流程)都有自己的顾客,每一个人(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流程)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的管理运

营模式。

海尔的市场链流程再造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以流程再造、机构重组、资源整合为主的市场链流程再造

1998年9月,海尔开始市场链流程再造。2000年底,确立了市场链的工作流程,整合了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运行的市场

链流程再造。

第二阶段是以开展全员参与市场链并成为创新的“策略事业单元(SBU)”为主要内容的市场链流程再造。

从2001年开始启动,以扁平化、网络化和即时化为原则,以物料耗用表为基础,以订

单为中心,实施全员的市场链的工资,使每个员工成为市场链的一环,将订单的目标变成每个员工的预算目标,同时为每个员工提供创新的空间,使之成为不断创新的SBU。

3.基于人单合一的海尔T模式

2005年12月26日,海尔正式启动了国际化品牌发展战略阶段。为创造全球化品牌,海尔推出了人单合一的T模式。

人:自主创新的SBU单: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

人单合一模式三部分:“人单合一”“直销直发”“正现金流”。

T模式是保证“人单合一”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

T模式的四个含义为:Time,是时间要准时;Target,是目标,要有第一竞争力的目标;Today,是日清,即每天的工作要日清日毕;Team,是团队,市场目标是由SBU团队来完成。

T模式目标:在市场目标和时间的约束下,通过SBU、OEC等方法的集成实现整个运行流程的优化改进。

二、企业现代管理模式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按类个别生产(OKP)、优化生产技术(OPT)、(SCM)、企业过程重组(BPR)、敏捷虚拟企业(AVE)等等。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五种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1.亲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

3.温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因此,过度强调人情味,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失控,甚至还会破产。

4.随机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

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就是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即政府机构可以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

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和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投资经济实体。通过建立股份公司完成资本联合,实现集资的功能。

②有利于资本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交易,使资源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动,达到资本的优化配置。

③有利于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并有利于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两权分立和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将促进企业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利于经营者施展自己的才能,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④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题明确,有利于吸引和利用社会资金。投资主题将由国家单一投资向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联合投资发展,谁投资,谁收益。

四、几种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一、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人本管理对组织结构、组织形态、组织体系营运的最本质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聪明才智,以保障组织整体的高效能。通过果断、足够、合理的授权,使组织趋于扁平化,达到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和适宜,有助于获得组织的理想的权力结构。组织修炼的重要一环是优化组织政策的设计与营运,这是组织发展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发展的内容看,组织往往通过塑造组织文化、锤炼工作团队、确立集权与分权的平衡与适宜以及沟通与交互作用的营运机制来实现组织发展的。

二、以竞争为核心

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两个失败的企业做基石,而这些成功的企业都是踏着失败企业垒成的基石站起来的,所以企业只有保持竞争的姿态,在不断的发展中壮大自己,才不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管理者必须以竞争为核心是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的,但必须对竞争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的掌握竞争的涵义,因为人们犯错误或做错事,往往是由于他们对问题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与分析,当管理者树立以竞争为核心的思想时,必须保持冷静警惕的头脑,冷静地分析问题,随时发现问题。管理者首先必须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实力,并且全面地、周详地调查别人。

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短处,才能扬长避短,使自己少犯错误,而自己多一次错误就是多给对手一次机会,当失误太大时,就有可能被对手击倒。当为了应付别人的竞争,必须完善发展自己,这时你便需在人才、资金营运、工作效率等方面做一次提高。选取优秀人才,建立全新的财务制度,简化组织机构,使自己的企业达到少而精,富于竞争力,当要与别人竞争时,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此时就必须采用量、本、利的方法,减少成本,提高销售,同时,要密切注意对方的行动,善于捕捉对方的失误,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地思索,时刻保持竞争的心态,才能战胜对方。

三、适时而变,战略的管理思想

在管理思想中,必须树立适时而变的战略管理思想,因为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都会显现出不同的属性,我国企业的许多先进管理者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时,只是盲目的按部就班,不知道灵活应用。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倒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在学习别人企业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根据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对象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部署,这样使自己始终如一,保持领先优势,在企业的决策过程中,要将“战略”这一词深深印入脑海中,使管理者从全局、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思索问题。

因此在学习管理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学习如何生产管理方法,即学习管理方法的根源——管理思想,拨开各种管理方法的外罩,学习里面的最本质的东西,这是因为管理方法是活的、是多变的,而管理思想是死的、一成不变的,学习死的东西总比学习活的东西更实用、简单。但在运用的过程中,管理方法是死的,而管理思想是活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基本辩证统一的方面。活的思想可以产生多种管理方法,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想出比西方的管理方法更好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赶超别人。

五、分析东西方管理模式的差异

1.西方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个人本位下的“制度管理”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形成了以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表现为与个人本位取向相一致的“工作分析”、与薪酬系统挂钩的“岗位评价”,明确界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与职位价值,这是组织分工的价值观依据,也是科学管理在西方的本意。

个人本位下如何实现合作?个人在群体、组织中形成合作的条件,体现为外在规章制度明文要求下形成的“他律”。即使表现在道德上也是如此,尽管康德说过:“使他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但是西方道德经过宗教改革后的含义,是指超越于个人之上的、只对上帝与法律负责的义务;激励力量主要来自个体成就感。

2.东方管理模式的本质是群体本位下的“文化管理”

东方文化认为人性善,形成了群体本位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经验是,集体奖励的激励制度、重视团队合作、更易出现员工公民行为等。

个人在群体、组织生活中的合作,是以人们信仰的强势企业文化为核心,根据各自所处位置与身份“自律”为主的控制方式。中国文化下的道德自律与西方的道德自律不同,是对群体中的他人负责,而不是对神(或者规章制度)负责;激励力量主要来自以个体在所属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为标志的公平感和荣誉感。

美国管理学家敏锐地认识到造成管理模式差异的文化差异,是造就日本经济奇迹与日本企业竞争力背后的原因,提出了管理学中的“企业文化”理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方文化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主要的约束与激励力量上,与西方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3.日本企业管理经验的文化实质

同为受儒家学说影响的文化,虽然中日之间在核心文化价值观上存在差异,中国文化以仁为本,日本文化以和为本,但都属于群体本位的文化模式。日本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于西方企业管理原则要求的做法,这些做法值得我们仔细分析、思考与借鉴。在日本企业管理内部,有质量圈活动、工作小组、全面质量管理、集体奖励制度等;在市场上,有大企业与小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结盟与共好。以上现象都是与日本的群体主义

文化价值观相一致的管理活动与组织形态,形成以群体为形式的竞争主体。在最为知名的日本丰田生产模式中,无论是领导自上而下的强力推行,还是培养员工自下而上追求精益生产的自觉主动精神,没有凝聚在强势企业文化之中的群体本位价值观支撑,难以实现持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这也是丰田生产模式在我国企业学习借鉴过程中效果不佳的原因----只学流程,没有文化支撑。

这种以群体、集群为单位的市场竞争主体及其相应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要比单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大得多。后来出现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其实质是为了解决丰田生产方式在企业内部推行所受到的外部制约,以拉式生产、订单生产、柔性生产为核心,将准时生产、订单生产思想扩张到整个供应链条,以纵向企业联盟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体现出很强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国成功的经验是浙江温州地区民营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既与温州商业文化中重视、相信地缘合作有密切关系,也推动了温州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4.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出路是坚持群体本位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下的文化管理。单个企业成功的例子是海尔管理模式,支持了海尔20几年的高速成长壮大,对海尔管理成功经验的具体分析,在《海尔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与启示》一文中有所总结;温州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是供应链上企业联盟成功的例子;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是以群体主义价值观为文化支撑而形成的。

日本企业将工业工程理论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丰田生产模式。中国企业也需要在学习外国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中,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质进行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学习借鉴欧美与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过程中,应注重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对日本管理经验的吸收;重视以文化管理思路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将群体本位价值观与西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

六、结语

现代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管理中的重要元素,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凸显。西方企业管理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所以有必要在学习西方企业管理的同时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管理理念,倡导得民心者得企业的管理思想,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

总之,发展新经济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必须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方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经久不衰,才能够走出去,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食品科学与技术进展课程论文

《食品科学与技术进展》

课程论文

一、论文题目

《食品——不衰的行业》

二、论文内容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我在密密麻麻的专业志愿中一眼就挑中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是我的兴趣所在,化学、生物,一直都是我喜欢并且擅长的学科;“科学”让我看到了这门学科严谨、深入的一面;“工程”让我看到了这门学科好的发展前景。

“民以食为天”,“食”字当头,食品领域的知识当真应是无穷无尽的。我的理解是,这门学科研究所有关于食品的知识,最终我们可以参与食品的研发、加工与包装等一系列的工作。然而我身边的人大多数都对这门学科一知半解甚至毫无了解:有的人谈到这个专业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是个吃货”,有的人将这门学科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混为一谈,甚至有人直接问我:“你们这个专业学完了毕业出来能干嘛啊?”

由于周围人的不了解,甚至是个别人的误解,导致我身边的同学有不少人都想转专业,我想这都是因为大家对于这个学科的不了解导致的。身边的同学大多数都喜欢建筑、法学、金融这样的学科,因为家里人、朋友或者自己本身认为那些学科更加有用甚至更能赚钱。但在我看来,赚钱并不是我们学习一门学科的真正目的,如果把赚钱当成学习一门学科的目的,相信你的成就也就只能到达赚到钱为止了。

首先,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确实有不少都是“吃货”,他们出于对食品的热爱选择了这个专业,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确是很幸福的事;其次,食品质量与安全是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内的内容,但这门学科研究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它更多地是偏向食品的研发、加工与包装这一复杂的过程,综合性更强,也更实用;最后,相信能把这门学科学好的人,一定是全面发展、热爱食品的人,这样的人,何愁找不到工作呢?当然,若是眼高手低的话,相信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也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培养的是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么多门学科,这么多种工作,相信能学好这样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绝非易事。如果能了解到这些,那些说这门学科毫无意义、简单易学、就业困难的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根本就是基于自身对于这门学科的认识不足。而食品行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恐怕是需要横跨这么多领域的。

它的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设备、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化学等。在学校里,我们只能学到这么多,而在实际的生产运用中,还会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这门学科同样属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之一,看来想要学好,还真需要足够的热情。

不过即使是学了这门专业的人,也有不少人诟病这门专业的本科生起薪低,工作环境差,就业没前途。但我相信不止这一个专业存在着这一问题,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就业问题,没有百分之百所有人都能找到高薪、环境好的工作的专业,这不单单与行业的大环境有关,更与个人的能力、机遇的把握有关。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食品行业其自身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不再仅仅是用来解决温饱问题的途径了,它被新时代的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人们对于方式、用料、健康、营养等方方面面都开始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研究食品科学与工程,正是顺应了人们新时代的需求。

我国地大物博,本身就具有多种菜系,人们自古以来就对“食”十分讲究。中国除了拥有十分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更是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试问,谁能不买食品呢?再加上人们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对于食品的消费定然是只增不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食品行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也是日新月异的。中国的传统食品往往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当今社会,往往可以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将这个生产周期大大地缩短,增加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还有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应运而生的中式快餐,同样也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食品的制作和储藏步骤加以改进,迎合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还有食品卫生安全方面,进一步的发展同样是建立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上的。所有的食品都可以有一个明确而又详细的标签,注明它的配方、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方式。而食品加工方面则是越来越趋向于简单化,食品半成品的加工也依靠着现代的科学技术为食品加工提供了有力支持。比如微波炉,最早刚被发明的时候,是一种军用科技,而军用科技演变成了民用科技产品以后,往往十有八九是应用于食品行业了。

科学技术的进展帮助我们吃到了越来越快的洋快餐,帮助我们了解了食品制作的原理等等,还能帮助我们发明更多前所未有的食物,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拒绝新鲜又美味的食物!

以洋快餐为例,以前是标准的“垃圾食品”,而现在也能打出两张“健康牌”了,餐盒上能够印出这份快餐的热量值,供消费者参考。而配料方面也往往会着重强调“绿色健康”、“营养均衡”。这些现象的出现除了与消费者越来越强的健康饮食意识以外,更加离不开食品行业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而食品行业的科技绝不仅限于食品的加工制作方面,更重要的还有储藏。即使是再小的洋快餐店,也会配备一间冷冻室来储备各种物料和食材,保证所有的食物在加工前的卫生必须符合行业标准。还有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培训和卫生条例等,除了食品方面,制作食品的员工需要进行的消毒步骤是有章可循的,只有在进行了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后才可以在不接触食品的状态下进行食品的加工与制作。

我们可以参考发达国家食品行业的发展状况,作为我们发展食品行业的经验,相信我国的发展速度一定不会让人失望,并且能够少走很多弯路。不过我国如今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常常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我国的食品行业急需一批新鲜血液的注入,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而食品行业需要的不仅是普通从业人员,更需要能够参与食品科技研发的科研人员,因为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应用于食品行业才能算是满足了人们“民以食为天”的要求。

总而言之,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的专业,它是我的兴趣所在,相信在这条道路上,碰到困难总是在所难免的,但相信我们的坚持与刻苦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参考文献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版

第五篇:中药学简史论文

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学会怎样发展

——史晓飒(20120222020)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药学专著,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所论365 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其次,在方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达170 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

《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后世对它进行注释、补充,形成了众多的本草文献。较早的有汉魏之际的补注本《名医别录》、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494),后有明缪希雍撰《神农本草经疏》(1625),清代张志聪撰《本草崇原》(1663)、徐大椿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邹澍撰《本经疏证》(1837),今有尚志钧著《神农本草经校点》(1981)等。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神农本草经》而发展起来的。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神农本草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业医者或从事药物学研究的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十分重要,甚至操纵着生死之关隘,不可轻忽一分半毫。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者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到今天,也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对于现代的中医临床,《神农本草经》的论述仍旧具有十分稳固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神农本草经》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是中国药学诞生的标志,假如没有了《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的发展将会滞后几代人。

同时《神农本草经》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规定了药物的剂型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 越。”此处既讲了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同时也说明了不同药物在具体应 用时要适宜于不同的剂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神农本草经》提出药有“七情和合”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就是药物配伍理论中“七情和合”的源头。“七情和合”是指药物配伍中的特殊关系。

《神农本草经》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多,如其提出的“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等等。均可体现出《神农本草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的诞生时间将会滞后几代人。但是并不能说中国药学将不会发展。

《神农本草经》将我国东汉以前的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的发展将会滞后一些,但是中国的药学还是会发展的,只是时间上相对滞后而已。因为在未出现《神农本草经》时中国的药学就已经有了一些的发展。

至于将《神农本草经》做为中国药学诞生的标志是因为《神农本草经》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零散的药学知识,形成了系统型的药学。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仍会发展起来,只是会相对质滞后,没有系统的整理出中国的药学而已。

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依然会向前发展,只是发展的速度没有存在《神农本草经》发展的快而已。中国的先人依然会整理出来一部类似于《神农本草经》的著名的经典的药典,来替代《神农本草经》。

所以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首先是简单的零散的发展,不具有系统性,不能完全算是一门学科。可以预见的是必然会有一位或者一些人将那些零散的药学知识总结起来,形成系统的药学。具备了系统型的才是一门学科。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学的发展只是会滞后发展一段时间。并且在这一段时间内并不是药学不发展,而是零散的不具有系统性的发展。直至出现一部类似于《神农本草经》这样可以系统的总结零散的药学的知识。

总之,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的起步会晚,没有系统的总结,中国的药学只能是零散的发展。直至出现一部类似于《神农本草经》这样一部系统性的经典著作,然后中国的药学才能够系统性的发展。

体会:通过本草史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我国药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了我国的药学渊源的历史,对我以后学习中药方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了本草史课,让我对我国灿烂的中国药学文化有了很深厚的了解,让我不禁生出自豪之情。

建议:本草史课可以增加去西区博物馆的次数,这种去博物馆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学习的兴趣。(只去了一次我感觉意犹未尽啊)

下载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

    现代城市设计史课程论文

    形态完整 ----------城市设计的意义 摘要 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反映了生活在其......

    现代社交礼仪课程论文.

    现代社交礼仪课程论文 作者:任晶菁 指导老师:龚艺华 系别:地理科学系 班级:0801班 学号:2008119010159 不学礼,无以立 提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起,“不学礼,无以立”......

    现代社交礼仪课程论文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一个“礼”字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作为一个人,礼便成了其立身之根本。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与人交往便成为必......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进展》课程论文很高兴能够在大三的上半学期修读了郑水英老师开设的这门课程,短短的八周时间让我们接触了化机所几乎所有研究领域。虽然由......

    中药学论文(合集5篇)

    中药学论文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思考 论文摘要: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事实上也是如此。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

    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课程论文

    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课程论文 环保汽车理论及其发展分析 指导教师:学号:姓名:年级专业班级:联系电话:论文完成时间: 2009 年 6 月 15 日 上课地点:教四503 成绩 - 12让建立和谐和节......

    现代礼仪课程论文(合集五篇)

    现代礼仪,职业生涯的敲门砖 ——现代礼仪课程学习感想 前言 礼仪是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在人类文明经过长期演进而跨入新世纪的今天,礼仪已经成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