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全解
【转】 一线财经大学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国内公认的一线财经大学一共有六所,分别为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近些年,财经专业火爆,尤其是金融专业,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吸引了最好的生源,也正基于此,财经大学相对于其他行业特色高校也更受到大家的关注,关于财经大学排名的纷争始终没有停过。近几年来,各一线财经大学在重点学科申报(2007年),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2010年)以及985平台的申报上表现不一,使得财经大学的格局逐渐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一线财经大学现阶段的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注:由于外经贸和中南财经政法并不是单纯的财经大学,本文主要关注两校的财经学科发展)。
一、上海财经大学
要分析财经大学,首先要提到的自然是长期执财经高校之牛耳的上海财经大学,在2007年之前,上财以前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学科建设在财经大学里独领风骚。然而最近几年,上财无论是在重点学科申报还是在一级学科博士点上的成绩都非常不理想,双双挂零(统计学自动升级除外),学科建设滞后。而上财作为财政部直属的上海财经大学,并没有获得像中财那样获得财政部的政策和资源的支持,长期以来,上财都给人一种单打独斗,自强不息的感觉。尽管近些年的发展相对缓慢了点,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上财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仍然以微弱的优势位居财经大学之首。
二、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最近几年的表现在所有财经大学中是最亮眼的,虽然底子差了点,但是近5,6年发展迅速,政策扶持力度一直很大,07年拿下应用经济学一级重点学科,08年进入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0年又拿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大规模引进海归,原来学科建设落后的硬伤已经慢慢得到弥补,未来前景非常看好。
三、西南财经大学
和中央财经大学一样,西南财经大学这些年的发展也是相当亮眼,大刀阔斧搞改革,大量引进海归,学科建设进步很快,07年拿下会计学和统计学两个至关重要的国家重点学科。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顺利进入985平台(西财是进入985平台的财经大学中唯一一个非财政部直属的,985平台是财政部和教育部发起的项目,自然会照顾原财政部直属高校),发挥传统优势,重点打造当今最热门最受追捧的金融学专业。长期低调踏实发展的西财成效卓著,西财现在在全国的生源质量已经显著好于中南财和东北财等其他非北京上海的同类型实力高校了。西财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上升,尤其是伴随着成都的快速崛起成为西部的金融中心,西财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四、对外经贸大学
外经贸最近10年的发展相当缓慢,除自身原因外,在政策扶持方面明显不受重视,985平台申请失败,北京的财经资源都给中财了,一般来说,一个城市在某一个行业里的顶级特色高校最多只会有一所,所以中财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外经贸的没落。外经贸有两大硬伤,第一是原属的部委已经不存在了,外经贸现在和商务部共建,商务部本身就是一个权力和资源很小的部委,而上财,中财背后倚靠着位高权重的财政部,西财背后更是有牛逼轰轰的一行三会四个部委扶持。外经贸另一个硬伤就是定位不明确,外经贸的定位是财经语言类大学,不是财经类大学,对外经贸的学科布局以及学校定位导致其并不能集中精力发展财经学科,反倒是外经贸一些小语种专业发展的很好。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换了新校长之后的外经贸似乎呈现出了反弹的趋势,是回光返照还是重新崛起,让我们拭目以待。
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过和中国政法的合并,占了规模大、学科齐全的优势,在某些以规模为主要依据的排名中甚至排在财经大学中的第一,但是中南财现在更像一个人文社科类综合大学,这也是很多人建议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财经大学中剔除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合并,导致了中南财存在和外经贸一样的硬伤,就是定位不明确。中南财现在的校领导几乎都是原政法大学的领导,学校的资源更多的给了法学,因此导致合并之后财经学科实力下降很快(中南财和外经贸的财经学科实力在六所财经大学里垫底)。另外中南财改革动作缓慢,中南财的官方网站上曾经刊登过肯定西财改革的新闻,学校论坛上也是对西财的改革非常羡慕,有一个帖子为“看西财的复兴之路”成为红极一时的热帖,虽然从官方到学生,都很肯定甚至羡慕西财的改革,但至今仍未见到中南财拿出实际的改革行动。但是中南财最近有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那就是顺利进入985平台,以中南财这些年的发展势头来看,能够进985平台更多的是得益于曾经直属与财政部,无论如何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六、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在历史上曾经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和上海财经大学比都毫不逊色,然而时运不济,没有争取到211名额和教育部直属的机会,导致学校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其他重点财经大学,但是由于之前积攒的强大根基和功底,即使是现在,将东财放在一线财经大学里也是丝毫没有争议的,其财经学科实力甚至强于211工程的对外经贸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近东财换了新校长李维安,似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希望李校长能够带着东财重新走向昔日的辉煌。
按照现在各一线财经大学的发展情况及其呈现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线财经大学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同一层次里的排名分先后:
第一层次:
上海财经大学(985平台,略微下降趋势)
中央财经大学(985平台,快速上升趋势)
西南财经大学(985平台,快速上升趋势)
第二层次: 对外经贸大学(211工程,此前一直快速下滑,最近有略微上升的迹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85平台,下降趋势)
东北财经大学(非211,此前一直快速下滑,最近有略微上升的迹象)
一线候补: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
有几处错误,一 中财获得985创新平台的时间是2006年
二 对外经贸大学原来的部委也不是不存在了,现在商务部的前身就是外经贸部整合升级的。三 本人虽然不是外经贸的,但是还是看好对外经贸的发展,对外经贸前十来年确实有点颓势,今年在一级博士点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项目上,对外经贸大学是经济类学校里最抢眼的。
四 西财这些年表现确实很亮眼,全方位开花,但是只有有地利位置的瓶颈限制,未来的前景依然要逊于北上三所
中南财经大学的财经类学科的确是在走下坡路,这一点其校长吴汉东在十二五报告里面都有提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来就是财经和政法两所院校合并而成,各方势力的协调绝非易事,有限的资源当然是顾此失彼,更何况中南财大是2005年才进211建设的,合并初期的5年在国家政策拨款上就十分短缺,更何况中南财大近几年的资金流向都是大搞基建,花在学科建设上的资金就更加有限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整个学校的管理层都是以前政法学院出来的,学科建设明显倾向于法学学科,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唯一的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而其他财经院校均为财经类学科,比如上海财大的会计研究中心、西南财大的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财大的精算研究中心等等),可以说中南财大合并的10年来,政法学科上升明显,财经学科下滑显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近几年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引进乏力,师资大都自产自销裙带严重。像范忠信这样的好老师都被逼而走,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连续6年空缺,直到2010年底才招到了目前唯一一位长江学者,能否留得住还有待观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国际化程度上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几所财经大学,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丝毫改革迹象。要知道,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本身就是西学,其理论基础本来就是洋人学者弄出来的。既然这些学科本身就是从洋人那里来的,而且洋人在这些学科依然是遥遥领先,我们自然应该高举崇洋媚外的大旗。
此外,财经类院校中只有中南财大没有设数学本科专业,而“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科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数学也是发展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也难怪整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很难开出像样的“三高课程”(高宏、高微、高级计量)。
关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985工程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我国社会建设”学科平台。引用中南财大人自己的评价“感觉我们学校的这个平台虽然协调了校内的各种利益关系,看似覆盖面最广、最全。但是却显得“假、大、空”缺乏精度和深度,三通其实是一个非常抽象和宽泛的概念,真要做到三通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看似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但实际上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太虚。学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协调三通之间的关系,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我反倒觉得这个概念让未来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定位更加模糊了。”
西南财经大学的潜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西财的潜力之一,在于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城市的目标定位。
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名,成都高居全球榜首。成都是中西部地区外资500强企业和各大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GDP中西部之首,领事馆数目居中国第三,私家车拥有量居中国第三,也是中西部地区商贸最发达的城市和最大的航空枢纽,拥有中西部地区第一条地铁线。美国副总统拜登都去了成都,可见美商对成都的重视程度,美国看好西部未来的发展,这都是成都的潜力。
成都未来的发展规划是力争打造中国西部的金融中心。这将是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的又一次机遇。西南财大作为传统的金融强校,自然成为地方政府打造金融中心的智囊团,同时也可以借力于西南财大的行业资源和行业影响力,比如:成都市锦江区人民zf授予西南财经大学为“金融咨询顾问团”并签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成都金融街项目。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国家和地方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服务于社会的使命。
二、西财的潜力之二,在于西财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和积极共建。
西南财大以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依托,力求与“一行三会”以及相关部门和各大金融企业组建一个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可以说这个平台是将西财与“一行三会”进一步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西财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大环境下,对于行业特色高校,为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联系,教育部积极推动与学校原主管部门的共建。截至目前,教育部与行业部门共建了24所直属高校,其中21所是部门划归教育部管理的。所以西财也在积极争取教育部与一行三会共建西财。关于鼓励共建的教育部链接就不发了(不然百度老是把这个当做广告)
三、西财的潜力之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金融学科群是西南财大的核心竞争力。
西南财大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是传统的金融强校,在金融行业拥有很高的办学声誉以及深厚的人脉积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金融已经成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学科,各行各业可以说金融行业也是目前最吃香最热门的行业,当今中国社会对金融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些都给西南财经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所以西财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同呼吸共命运,经济兴则学校兴。
四、西财的潜力之四,海归高端人才的后劲喷发。
可以说过去的几年西南财经大学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引进了大量高质量的海外高端人才,目前西财是西部地区引进海归人才最多的院校。这些都是一笔可观的财富,这些海归人才通过积淀、融合与创新,今后的几年应该就是他们开花结果产粮的时候了,海归的出成果指日可待并且已经开始了。
五、西财的潜力之五,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定位明确,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不断。
西南财大确立了以“金融学科群”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希望通过搭建以金融学科群为核心的学科创新平台,构建以金融学科群为核心的学科生态,从而带动学科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教育部直属院校中率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
1、组建了通识教育学院,构建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
2、实行硕士生分类培养和培养机制改革(就业的和搞研究的学生分开培养)
3、强化博士生学科基础训练,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三高不合格,即取消学位)推行“放水养鱼”的宽松政策,减少行政干预
4、“年薪制”与“聘用制”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模式,实行高薪激励、合同管理、目标考核。
5、“统分结合”构建国际化用人环境(以海外讲座教授、海外留学人才为主体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将经济类的海外回国人才纳入该院。此外,海外人才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进入与其专业相应的学院,以达成不同文化背景人才的相互融合。目的在于避免刚毕业的海外回国人才被传统研究范式同化。也就是说,为他们单独营造一种比较单纯的人际环境,使他们有一个既能面向社会,又能减少复杂社会关系干扰的“避风港”。)
6、推行了“海外院长+执行院长”的制度。(“海外院长”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人才引进等工作,学院繁杂的日常管理则由执行院长负责。既让海外院长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将精力集中在其能做的、擅长的,从而富有成效地引入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又避免他们被繁琐的行政事务拖累)
各财经院校的研究生在校规模如下:上财4500人,西南6000人,央财3800人,中南7000人,外经贸3700人。关于上财
师资:今年又有28位常任轨海归博士加盟上财,总量位居全国财经学科第一应该没有悬念。在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上,上财与有的院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的院校止步于专门的海归学院,而上财是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升级师资队伍。
学术:上财累计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100篇,在财经院校中位居第一,是第二名的一倍。
生源:2011年上财高考录取分数线位居财经类院校第一。
教改:上财两个项目入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分别为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恰恰是最核心的两个项目。
财政部:上财是财政部直属院校中第一所
211、第一所985平台、唯一一所国家会计学院、唯一一所财政部指定培训机构。
上海:上财是上海市指定干部培训机构,干部培训数量居全市第一。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上财位居全市第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没有任何悬念,上财将受惠于此。
人才培养:上财以4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及提名奖,位居财经院校第一。上财硕博连读、夏令营、培养方案、数理训练等招生培养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创富:上财自身的创富能力在财经院校中位居第一,应该没有悬念。仅凭这一点,上财就有足够的底气引进大量的高层次海归博士,而无需过多依赖国家资源,所以即使在一些评选上失利,也不会动摇上财的根基。上财拥有财经院校中唯一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早在几年前科技园产值即已高达60亿,比许多名牌工科大学都高。
学科:上财目前的规模是几大财经院校中最小的,学科精度很高,而且许多学科尽管没有博士点,但是实力很强。
硬件:上财最近几年的硬件和校园面积有了本质上的飞跃,而且上财位于市区,本硕博在同一校区,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文化:上财的文化可能和有的院校不同。上财非常稳健,踏踏实实地改善、进步,在内涵上下功夫,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上财的软实力比某些院校摇摇领先,而相比之下,有的院校明显浮躁得多。
第二篇: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趋势及未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和消费理念的变化,汽车消费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汽车消费者从一而终的消费理念开始发生变化,理性消费开始主导市场,二手车交易逐渐升温,市场前景被看好。
我国在国际汽车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处于初中级阶段,汽车市场在我国主要由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和汽配市场三部分组成。潍坊市区目前4S店的品牌已经饱和,各类中级汽车品牌竞争激烈,新车市场已经由最早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品牌4S店的竞争让消费者可以在新车市场获得最大的优惠。潍坊新车市场的发展俨然由初级阶段发展进入中级阶段,市场已经形成规模,以潍州路与寒亭汽车园为主的新车市场已经形成。反观我市的二手车市场,尽管金宝二手车市场早已形成多年,但是市场缺乏诚信,是行业公认的首要问题,市场大小二手车公司的林立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是潍坊二手车市场的商机所在。说明在潍坊二手车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则成为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1.二手车市场想要营造出自己的品牌首先要搞好自己的售后服务和诚信,这与单纯的汽修厂委托是不同的。我们的品牌想要发展,就要让客户买二手车,享受一手车的售后服务,解除用户对二手车易坏难维修的后顾之忧,当然售后服务也仅是在我们自己的店内,赚得口碑的同时也是最好的宣传,在新车市场发展的萎靡阶段,我认为一心一意搞好二手车品牌是明智之举。
2.二手车押款比较严重,我们可以通过汽车租赁来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并且通过网络合作的模式提前让客户了解我们的品牌,现在社会风气较为浮躁,更多的人开始追求面子工程,花一辆新车的钱可以买到一辆不错的二手车,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合作的模式直接让我们的精挑细选的二手车直接面对我们的消费群体,可以更快的接触到客户,并且我们的售后模式也可以为我们的售前提供更大的优势。3.二手车的维修相对于新车来说是较为频繁的,这样也更容易让我们自己的汽配部门形成规模,对于配件价格的定制也将成为绝对我们发展的重要一步。
4.二手车入行门槛低,但是如何在这个门槛低的行业中做到高于4S的标准更是我们需要从自身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的。
二手车市场发展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二手车市场萌芽阶段,涌现车辆流通自发集贸市场的形成。其次,二手车市场培育阶段,市场交易度活跃度增强,目前我们正处在这和阶段。再次,是发展阶段,二手车市场快速发展,大型连锁二手车车企业出现,也就是我们公司建立方向,我们现在就是要将市场规范化,成熟化。最后,进入二手车市场稳定阶段,这时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二手车市场了,二手车市场交易量大于新车交易量,从而完善汽车市场供应体系。
第三篇:中国铝型材市场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铝型材市场及未来发展趋势
铝型材作为铝加工材的主要品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装饰性、优良的隔音、保温及可回收性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而又凭借其一次挤压成型及较高的机械物理性能、良好的导热性能及较高的比强度等优点,被愈来愈广泛地用于交通运输、电子、机械、轻工、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1、铝型材的生产
中国铝型材的生产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1952年东北铝合金加工厂开始建设并于1956年投产,开始了中国铝型材的生产,之后,国家又建设了西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北铝加工厂等铝型材生产基地,当时产品主要为军工服务;随着建筑市场需求的拉动,一批国营铝型材企业相继投产,如北京铝材厂、天津铝合金厂、广东有色金属加工厂、成都铝材厂、营口铝材厂等。一批合资和外资企业获准在中国办厂,如深圳华加日铝业有限公司、台山市金桥铝型材有限公司、深圳西林铝型材厂等。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如广东兴发铝型材厂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主要装备和工艺都是引进的,中国铝型材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了一大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铝型材快速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产量迅猛增长,成为世界铝型材生产大国,进入21世纪我国铝型材企业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企业向着集团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企业数量逐渐减少,产品质量提高,品种、规格不断增加。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共有铝型材企业600余家,产能约865万吨,产量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工业发达区域,其中产能大于10万吨的企业在10家左右,产能在5~10万吨的企业在30家以上。
2铝型材的市场消费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的不断扩展,世界铝型材消费量一直呈上升态势,2001年世界铝型材消费量约860万吨,2008年达到1400万吨以上,2001~2008年年均增长率为7.2%,2009年世界铝型
材消费量估计在1500万吨以上。初步预计2015年世界铝型材消费量达1800万吨以上(2009~2015年均增长率按3%考虑)。
但从地区来看,2001~2009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中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
2009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50%以上,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
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 2009年其占总消费量的比例达63%。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中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0%左右,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
从人均消费量而言,我国铝型材人均消费量6千克/人.年,远远超过了世界人均消费量,甚至超过了美国、法国等国家,是世界铝型材消
费大国。
3.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3.1建筑型材
建筑型材主要用作铝合金门窗和幕墙的框架,同建筑行业以及城镇化过程息息相关。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全国建筑总面积已经超过400亿平方米,预计今后每年城镇将新增建筑面积16~20亿平方米,若按门窗面积占房屋建筑面积15%,铝制门窗占有率55%,每平方米门窗需要8公斤铝建筑型材计算,则每年新增住宅对铝建筑型材的需求为120万吨左右。
旧有建筑更新、改造对建筑铝型材的需求,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人均住房面积大于25~35平方米时,该国旧有建筑更新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我国从目前至2020年都将处于该阶段。以我国现有各类建筑面积450亿平方米为例,每年约有10%即45亿平方米的建筑需改造,建筑铝型材需求量约297万吨。
随着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大规模建设,建筑铝型材产业的规模效应显现,使得建筑铝型材价格逐渐降低,良好的性价比使得建筑铝型材在我国农村广泛应用。有资料显示2015年新农村和小城镇建筑铝型材需求量在100万吨以上。
综上所述,未来几年中国铝建筑型材年均消费量在550万吨以上。
3.2工业型材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铝型材在我国工业用特殊结构材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品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有些产品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如与电力半导体器件配套的铝型材散热器、电动机挤压铝壳体、齿轮泵壳体用铝合金挤压型材等都是重点推广使用的产品。随着铁路、公路交通车辆的高速化、轻型化、节能化、美观化的发展,铝合金结构型材在这方面的应用也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
(1)汽车用铝型材
随着现代汽车节能降耗要求的不断高涨,安全和环保法规日趋严格,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为迫切。汽车铝型材主要被用来制作框架结构件或门窗等部件。车辆的车身门梁、横梁、发动机架、座驾、行李架、运动架、天窗架、散热器固定框等部位均可使用铝合金型材。
未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铝需求将与日俱增。中国2009年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300万大关,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到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亿辆,中国将突破7000万辆。按照2009年产量1300万辆计算,平均每辆车使用30公斤铝型材,那么2009年用于汽车行业的铝型材约39万吨。
(2)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用铝型材
根据铁道部公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最新调整方案,我国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12年内将突破5万亿元,铁路将新增4万多公里营业里程。届时,60%以上的火车线上开行电气化列车,到2020年,我国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铁路里程将达1.6万公里。铝型材车体具有轻量化、密封性、抗腐蚀性较高等性能,可以大量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在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车体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目前,在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招标材质制造上主要为铝合金车辆,每辆车的整体车身铝材平均用量约10吨,其中90%以上为大断面空心铝型材。
在轨道交通业方面,目前国内已批准了28个特大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到2010年将建成地铁480公里,2020年总里程将达6100公里。2010至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将是2010年的5.93倍。假如每公里配备10节车厢,每节车厢平均需要3吨铝型材,仅车厢利用铝型材就要新增15万吨以上。
6.结语
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作为建筑领域和机械工业领域里重要的应用材料,其生产与消费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竞争也会日趋激烈,一些产品定位中低档市场且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面临市场、资金、成本、能耗、技术等多方面的压力,逐渐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并且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企业,中国的铝型材产业将会更好、更健康、高质量的向前发展。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习题及全解
例2—1 试设计一数控铣床工作台进给用滚珠丝杠副。已知平均工作载荷Fm=3800N,丝杠工
作长度l=1.2m,平均转速nm=l00r/min,最大转速nmax=10000r/min,使用寿命Lh’=15000h 左右,丝杠材料为CrWMn钢,滚道硬度为58~62HRC,传动精度要求σ=±0.03mm。解:(1)求计算载荷FC
查表2-4决定选D级精度丝杠,查表2-
6、2-
7、2-8,取KF=1.2,KH=1.0,KA=1.0
FCKFKHKAFm38001.21.01.04560N
(2)计算额定动载荷
CaFC3'nmLn100150003456020422N 441.67101.6710'(3)初选丝杠
FC1-5006-3 Ca=21379N FC1-5008-2.5 Ca=22556N FC1-4005-5 Ca=21183N 考虑各种因素选用FC1-5006-3,由表2-9得 D0=50mm, P=6mm, d0=3.969mm, λ=2°, R=(0.52~0.58)d0=0.52³3.969=2.067mm(取0.52), ′1e=0.707(R-0.5d0)=0.056mm, d1=D0+2e-2R=45.98mm。
第五篇: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借鉴和发展了一些西方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此同时,还针对我国的教学现状,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育才中学“活动课时制”、人大附中“走班制”等。随着教育理论和科技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网络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有必要回顾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针对新形势,展望其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回顾;发展趋势展望
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它关系着教学过程的结构以及功能问题,决定着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对教学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1]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回顾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学校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学生人数较少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方式主要以口耳相传、自学辅导为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是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无固定的修业期限和上课时间,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讲授,教学效率很低。这一教学形式极大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古代的私塾教育中得到传承。
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官学、私学都有很大的发展,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单纯的个别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随之产生。在两汉时期,由于汉代太学师生比例相差悬殊,始初是几个博士教几
十、几百个学生,后来太学发展,学生人数激增,太学博士仅有十几人,最多时也只有30 人,就出现了大班上课,经师讲学的形式。除此之外,还采用“弟子以次相授”的方式配合大班教学,即教师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面授,然后再由这些学生将所授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以弥补教师短缺、教学效率不高的缺陷。
到了宋元时期,分斋教学和分组教学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始盛行。北宋胡瑗主持湖州州学时,在校内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学习农田、水利等实用知识为主。在治事斋中,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辅修,最早创立了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在“分斋教学”的基础上,胡瑗还实行了“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基础把学生分组,讲课前先由学生自习,然后由教师召集讨论。讨论的方式或由学生各述所学,教师从旁指点,提示纲要;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当大家解答完后,教师小结;或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2] 随后“书院讲会制度”盛行,东林书院的讲会是明朝书院讲会制度的突出代表,集中反映在《东林会约》的“会约仪式”中。东林书院的讲会定期举行,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人为主持;讲会之日,必举行隆重的仪式;讲会内容主要为《四书》;讲授时,与会者“虚怀以听”;讲授结束,相互讨论,成为明清书院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我国近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从洋务运动的“开眼看世界”到建国之前,随着西方近代教育科学的传入,我国一直在吸收和借鉴西方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的是京师同文馆,随后“分团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西方教学组织形式都相继被引进并产生了大小不一的影响。但是,由于连绵不断的战乱,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学校实验一直也是断断续续,并且基本上以移植性实验为主流,在全国范围内没能形成一种稳定成熟的教学组织形式。[3] 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主要向苏联学习。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传入我国,随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教学组织形式。
经历十年文革,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几近停滞。文革之后,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回到了有序发展的轨道上,班级授课制重新成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者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新课改形势下,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1、“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
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的初级中学,1996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1997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中,为了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的初级中学,1996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1997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教学环境上首先做出了改变。从2003年起,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撤掉了讲台和讲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使学生成为探究者、表达者和创造者,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和合作者。同时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取消插秧式课桌排放,变成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切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增加教室内的黑板,提高板面利用次数,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在杜郎口中学的每个班级里,黑板有前黑板、后黑板、北黑板和走廊黑板,它有三个作用,即第一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第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的知识面;第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写字的机会。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提高了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有效地解决了人们普遍担心的计算机时代学生不会写汉字的问题。
除了在教学环境上的改变,杜郎口中学之所以在新课改中取得成功更主要的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做出了重大创新,提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第一个“三”是指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是指自主学习的三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六”是指课堂展示的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一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这种特色又被成为“10+35”模式。即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充分引导学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正如田慧生所说,杜郎口是新课改理念的践行者、发展者,让学生享受学习权利、学习自由、学习快乐,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4]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日益成熟,成为全国课改的典型,并在各地得到推广。
2、“活动课时制”
我国目前中学普遍实行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毎节课四十五分钟的课时制度。即使是音乐、体育、图画等课也悉如此,俗称“一刀切”的上课制,而上海育才中学借鉴美国的课时改革,从1980年起实行了课时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活动课时制”。
即将课程分为“大课”和“小课”两种形式,一节“大课”与“一节小课”组成一个单元。“大课”为55分钟,主要进行逻辑思维强的课,如数学、物理等;“小课”为30分钟,主要进行形象思维强的课,如音乐、生物等。大课与小课之间中间休息10分钟。上午进行两个单元,两个单元间体息三十分钟,让学生自由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散步,或做游戏和适量的体育活动。下午上一个单元的课,“小课”在先,“大课”在后。三点零五分以后;学生自愿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技巧,工艺美术等各种兴趣爱好小组的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体育课天天有,历史、地理、音乐年年有。[5] 活动课时制实施长短课的设置和交替安排,有助于打破死板、固定的课时模式,使课时的长短适合教学内容和各学科的特点。两个单元之间提供30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调节学生的疲劳,振奋精神,为学好后两堂课创造条件。每天都安排一节体育课,对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很有意义,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养成天天锻炼的好习惯,能够终身受益。
上海育才中学的“活动课时制”是对传统课时制度的一种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特点,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
3、“走班制”教课模式
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我国许多高中开始推行“走班制”这种新型的教课模式,如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十一学校、深圳中学等。这种教课模式与大学类似,即学生的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由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称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另外,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走班制”包括三层含义,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的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型的短期课程实行大班授课,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第三,走班的选择上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6]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优势,它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试点学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将成为潮流,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一些在线课程如慕课、微课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07年,美国的一位化学老师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一模式在美国中小学中使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开始在美国盛行。翻转课堂强调课前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不再单纯依靠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是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的教学革新。[7]目前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校也在逐渐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武汉为民实验学校等。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基本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通过观看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查阅网络资料,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交流讨来获取知识。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在可汗学院、慕课等在线学习课程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将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目的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二、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古代、近现代以及当代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我们可以发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完善班级授课制
自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实行之后,由于其本身的优势,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进行,人们逐渐认识到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为了在新时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采取各种措施对它进行改革,以新的理论、新的实践经验去丰富和完善班级授课制。如缩小班级规模,使课堂教学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以克服大班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局限;在班级内部分组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发表个人观点;实施情境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二)分组教学制得到广泛采用
分组教学既能成批的培养人才,又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分组教学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前者打乱了传统的按年龄特征编组的班级,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重新编组;后者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组的班级内,再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进行分组。我国的分组教学主要是内部分组,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关注每个学生,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特定的教学任务。
(三)网络教学成为改革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的在线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方向。学校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综合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要依据学科特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以及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提出的:“一切教学形式都是相对的,它们各有长处和短处,都具有本身专门的特点和最适合的适用范围。”因此,我国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中重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恰当结合,发挥各个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弥补不足。现在,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同网络教学相结合是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一大趋势。
总之,回顾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社会制约性,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制约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根本因素。[8]教师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创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1~212.[2]朱云霞.宋代教育中的进步因素研究——兼谈对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6.[3]齐军.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历史回溯与当前反思[J].教学新思维,2011(3):32-34 [4]李炳亭.“.课改老师”杜郎口[N].中国教师报,2008-12-24.[5]上海育才中学课时改革http://mt.sohu.com/20150313/n409763529.shtml [6]胡中晓,刘秀峰.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新探索:走班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116-119 [7]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8]司成勇.走向个别化教学--论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教育探索,2011(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