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

时间:2019-05-15 04: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

第一篇: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

2008年,中国作家莫言接受西班牙《国家报》采访时,被问及生活、工作在中国的中国作家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回答是:或许100年之后。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来自中国的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与媒体日渐发达,诺贝尔奖的符号意义,为舆论所津津乐道。无论在业界,还是在公众中,它和奥运会、世博会等盛事一道,为大家所翘首以盼。这,也日益演变为诺贝尔焦虑症。

“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鲁迅、胡适均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每年的这个时候,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总会在国内引起躁动。这个诞生于1901年、跨越111年的文学奖,并非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与中国作家发生关联。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事实上,每年获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非想象中那样“离诺贝尔文学奖仅一步之遥”,其数量不下百人,有时甚至多达200人。但相比起今天世人对诺奖的热情,鲁迅当年表现出奇冷静。他当即回信,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对该文学奖项的看法,态度丝毫也不暧昧。

他在信中明确表示感谢,但“为我,为中国”,都不愿接受提名。理由是“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并以自己翻译的《小约翰》一书作者、荷兰作家弗雷德里克·凡·伊登为例,认为伊登尚未能获得赏金,自己更没有资格。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朱崇科教授长期研究鲁迅,在他看来,作为一位善于“否定式思维”的知识分子,鲁迅对国人与诺奖间的关系充满警惕。鲁迅在信中提出:“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更进而指出,“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这85年前的诺奖话题并未见诸当时媒体,仅仅以北京圈内人士谈资的形式被时间一笔带过,波澜不兴。次年,当斯文·赫定询问胡适是否愿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时,也遭到拒绝。

“中国作品就一定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 钱锺书历数赛珍珠之流入选者,以证其谬

同样作为善于“否定式思维”的知识分子,钱锺书面对诺贝尔文学奖更为豁达,甚至表露出不屑。诺贝尔评奖委员之

一、汉学家马悦然曾登门拜访钱锺书,遭到钱锺书讥讽:“你不就是仗着我们中国混饭吃的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说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说实话,你有投票表决权吗?作为汉学家,你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那种烂译文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一定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的作品为什么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

后来,钱锺书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奖委”的误评、错评与漏评。在《灵感》一文中,钱锺书更深入评价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家。

他写道:“(有的中国作家)对文学上的贡献由公认而被官认。他是国定的天才,他的代表作由政府聘专家组织委员会来翻译为世界语,能向诺贝尔文学奖金候选。”同时,他再次讥讽诺贝尔文学奖在语言选择上的不足。他写道:“诺贝尔奖金的裁判人都是些陈腐得发霉的老古董,只认识英、法、德、意、俄等国语言,还有希腊文和拉丁文,偏没有人懂世界语。他们把夹鼻老花眼镜,擦了又擦,总看不明白我们这位作家送来审查的杰作。”

80年代中期,诺贝尔文学奖话题开始受到公众关注。1985年冬,《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与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林湄登门采访钱锺书。

言谈间,引出钱锺书对诺贝尔文学奖一番议论。他先是问记者是否知道萧伯纳的话:“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当然,萧伯纳后来也领取了这个奖。其实咱们对这个奖不必过于重视。只要想一想,不说活着的,在已故得奖者中有格拉齐娅·黛莱达(意大利小说家)、保罗·海泽(德国作家)、鲁道夫·奥伊肯(法国哲学家)、泼尔·布克(赛珍珠,美国作家)之流,就可见这个奖的意义是否重大了。”

说着,他从书架上取了一本巴黎出版的《新观察杂志二十年采访选》,翻到博尔赫斯因为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而耿耿于怀的一节,说道:“这表示他对自己缺乏信念,而对评奖委员会似乎太看重了。”

“他既不屑于诺奖,也不屑于推崇诺奖的人。”朱崇科认为,钱锺书学贯中西,这让他在今人所追捧的诺奖面前表露出高度自信。而其家学渊源深厚,见识广博,也使他对诺奖背后的世俗名利淡而处之。

为了“保有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萨特拒领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一直被评论批评以西方文本为主。而在西方,也有人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戏剧和小说创作上也占有重要位置的萨特就是其中一位。

1961年,由于经济拮据的缘故,萨特执笔重写搁置多年的自传,并将其重新命名为《词语》。该书在1963年发表于《现代》一刊上,次年出版单行本。萨特此作一经面世,引发评论界热议。同年,瑞典皇家文学院把196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萨特,授奖理由是:“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丰厚奖金面前,经济拮据的萨特致信诺贝尔文学奖,请对方取消这项决定,否则他会拒绝领取。但瑞典皇家文学院并没有因为获奖者本人的意愿而改变决定,最终仍把文学奖授予萨特。

10月22日,萨特委托瑞典出版商的代表在斯德哥尔摩宣读自己的公开声明,声明中以保有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为由,再度拒绝领取该奖。“我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当我创作我的作品时,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奖赏,诺贝尔奖并不能对它增加什么,相反的,它反而把我往下压,它对那些找寻被人承认的业余作家来讲也许是好的。”他说。

萨特一向弃绝来自官方的荣誉,无论是战后法国当局授予他的荣誉勋位勋章,还是来自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看来,一个知识分子在政治、社会和文学方面的地位,仅仅来自他个人的学养成就,而非这些世俗名声。在面对读者时,这些荣誉会让一个作家的真正价值受到遮蔽。用他的话来说,签名落款为“萨特”,是一回事;签名落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萨特”,却是另一回事。

莫言获奖

是治疗诺贝尔焦虑症的良药吗?

30多年来,国人从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翘首以盼,演变为今天的诺贝尔焦虑症。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际,作家郑彦英认为,莫言获奖是治疗诺贝尔焦虑症的良药。事实能否如此理想?

“一边是诺贝尔奖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家喻户晓,”朱崇科分析道,“另一边是国人在重开国门后,渴望得到国际认可,而建国63年来的文艺发展不尽如人意,从而进一步夸大了这种焦虑感。”但他并不认为诺奖授予中国本土作家,将有助于国内诺贝尔焦虑症的消解。“如今,文学奖项很大程度上成为文学的束缚”,从更深的角度而言,反而“如同一块遮羞布”,遮蔽了中国文学当下问题。“恰恰是中国大陆文学奖项公信力的丧失,才令诺奖成为业界、媒体和公众对文学认知、评判上的最大公约数。”

回顾近年国内一系列的文学评奖,几乎无不夹杂着大量非议之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有关“茅盾文学奖”。2008年,评论家洪治纲撰写长文《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对评出的作品是否代表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艺术上的“高峰”等问题提出质疑。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同样引来争议,参选作品的前10名作者中,省级的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到了8位,被指“充满官僚主义”。

而“鲁迅文学奖”也同样遭到质疑,2010年第五届 “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时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歌在网络引起巨大争议。

尽管诚如钱锺书所言,诺贝尔文学奖也有着不少不足,其评判结果也引发不少争议,世界文坛群星闪烁,不少海外著名作家都与之无缘,如易卜生、契诃夫、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博尔赫斯,等等,但从其组织结构上看,瑞典文学院独立于政府的组织,也独立于任何政治和社会集团,虽然每个院士都有自己的道义倾向以及政治倾向,但文学院作为整体一直避免形成干预政治的倾向。瑞典文学院院士基本都是著名作家和学者,一般都精通四五门外语,多数都能直接阅读英、法、德、西以及北欧原著,也有几人熟悉俄语。评选和颁奖的决定权仍然属于全体院士。

“起码这样的国际文学奖,是国人无法通过权力或金钱能够左右的。”朱崇科认为,在获奖人的选择上,其更看重的是作品本身。相比起受到泛政治化裹胁的本土奖项,诺贝尔文学奖的“主流还是好的”,也更令人信服。也有评论认为,莫言得奖的一大缘故,在于作品在瑞典的传播广泛。

中国文学从业者 更应侧重什么?

时至文学奖尘埃落定,公众关于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议仍未休止。而回过头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基准,根据诺贝尔遗嘱,为“应授予在文学领域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有评论指出,相比起奖项本身,这份“理想倾向”更应为中国文学从业者所侧重。

在课堂上,朱崇科向学生介绍鲁迅在日本知识分子群体中的知己,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是其中一位。受其母影响,大江健三郎在学生时代已经对鲁迅的文学相当熟悉,并一直对鲁迅怀有极为谦卑的态度。他曾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世俗名声盛大的文学奖项和鲁迅之间,视后者为更高峰。而大江健三郎与莫言交往数十年,一直对其给予好评。而据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回忆,2002年大江健三郎访华,并抵达莫言的家乡。当时,大江健三郎说:“再有10年,他能拿奖!”

第二篇:诺贝尔文学奖评论

汉语言2班

葛娟 2009300290062

搜集整理作业

各家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

作家

1,莫言

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作家,但是好象也没有说哪个作家非要努力创作来迎合这个奖,这都是毫无科学说法的,不是说我要努力,刻苦训练,本来我能跳过两米,结果跳过两米一就得奖了。文学奖有时候正好相反,你铆足劲说写一本书要获奖,那也不一定。

2,钱钟书

钱钟书对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你跑到这儿来神气什么,你不就仗着我们中国 给你这碗饭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在外面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欺负巴金不懂英文是不是?那种烂译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非得译为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都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这有道理吗?”对于诺贝尔奖的评价,钱钟书先生再一次体现了他惯有的幽肤:“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危害更大。” 3,二月河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二月河先生接受采访时提议应该设立中国特色的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样的国家最高文学奖。二月河先生的出发点是用这种重奖可以激励原始创作。4,鲁迅

鲁迅在1927年就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 5,余光中

中国的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要那么看重,“它既是幸运之星,又是死亡之吻”。西方有此作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江郎才尽,最有名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川端康成,一个就是海明威,两个人都是得了奖之后自杀了。“不要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世界文学奖,把它当做西方文学奖就比较好一此,囚为它卞要就是给西方语系的。”余光中认为,华人作家遍布世界各地,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一个大奖,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评奖标准,不一定要靠18个瑞典老头在那里指指点点”。6,马悦然 “中国作家至今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好的西文译本”

7,蒋方舟

近三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我都是毕恭毕敬地看,诚惶诚恐地看不懂„„诺贝尔文学奖曾是我的宗教来着,是绝对权威,稍有困惑就觉得对教主严重不敬该当何罪。而现在,已经慢慢从这种狂热中清醒过来了„„我发现诺贝尔颁奖词写得像淘宝卖家的产品介绍似的,一堆好词期期艾艾地组合,说了跟白说一样。

8,格雷厄姆·格林

“他们永远不会把它颁给我,因为他们认为我不是一个严肃的作家。”

专家学者

9,资深出版人李景端教授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比如赛珍珠当年写中国的作品,几乎都是反映中国的落后面貌,那只是从西方角度对中国的一种观察。冷战时期,不同政见对评选也有影响。这四五年,可以说是不按“牌理”出牌,不按公众判断的文学成就和评论界认可的社会影响进行评选。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是需要排除政治干扰、意识、地域、国别限制,重视和挖掘被大众、媒介熟悉的作品。除了非文学因素干扰外,这几年又出现新的现象,非主流文化的作家受到青睐,诗歌作品受到重视。

在过去,它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今天,它继续影响着我们。事实上,我们也更加成熟,并非把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当成神明,这几年,国内作家变得理性多了,不再盲从国外作品,同时,我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应该呼吁出版界多翻译国内汉语作品,加快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诺贝尔文学奖并非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准,有各种各样的不尽如人意,但每部作品仍是相当优秀的。他们的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吸取,排斥是短见的,这值得国内作家反思。

10,腾讯新闻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但应该看到,它的提名乃至评选过程,都是由很少一部分专家学者完成的,甚至包含着一定的神秘色彩。在文学这个领域,以少数人的标准,去左右大众的阅读取向,并不完全科学。作为普通的中国读者,还是选择能让自己获得知识、感悟和乐趣的作品,更靠谱一些——不管它是不是得过什么奖。11,2007年10月11日15:58 南方日报

蒲荔子

说到底,诺贝尔文学奖是由几个瑞典老头决定的。瑞典学院评审团的成员由年龄介于51至86岁的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及一名律师组成。对于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来说,要受到评审青睐,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得译成瑞典语。所以,得奖是否重要,完全取决于你认为他是否重要。

文学奖也是一个特殊的商业机器。对出版商而言,一项获得广泛承认的大奖,甚至仅仅是其评奖过程,往往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12,2009年10月08日20:22 中国新闻网

评选人之一的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恩隆德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得主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夺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几乎都由欧洲人拿下,仅两届例外。

52岁的恩德隆是文学奖评审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今年6月接替恩达尔出任常任秘书一职,他前日向美联社说:“在大多数语种里,„„都有作家应获诺奖。”但由于评审小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欧洲,“更容易认同欧洲和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学院需注意不要过于“以欧洲为中心”。13,中国经济网

《诺贝尔文学奖的梦魇》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梦魇。14,《北京青年报》 2000年07月03日

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则:(1)授给文学上的先驱者、锐意创新者;(2)授给虽不太知名、但确有成就的优秀作家,通过授奖给他(她)而使他(她)成名;(3)授给名气很大,同时也颇有成就的大作家。

15,洪巧俊《中国人为何获不了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只是成功的踏板,这就是中国文学的悲哀!16,张颐武

“诺贝尔文学奖提供了西方文学的经典范例,提供了西方文化的普遍性的话语基础。西方文学的许多重要的部分乃是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介绍为中国写作所了解。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乃是普遍性经典的确认,也是西方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标准的证明。于是,对西方文学的重要作家的作品的学习和模仿也成为一种风气”。“一方面,诺贝尔文学奖依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少的参照,但走向它的宏愿与幽梦也被一种更有信心的对自身写作的专注与投人所替代。”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高建平

多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就这么操作下去。犯了很多的错误,同时也选择了很多优秀的作家。一年一年地评下去,一年一年地被别人批评,被人骂,但一年又一年,仍然被人看重。我今天在这里,只是尽我所能,作一些客观的介绍,以期大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作为结语,我想强调一句话,它只是一个奖,不要把它看作是世界文学的一个最高法庭。

18,封秋昌,河北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衡量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贡献是否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标准,但又不是惟一的准绳。对于中国作家来说,现在需要淡化“诺奖情结”,但也不要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还是应该多从我们自身找原因,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文学之路;能够获奖,当然很好;没有获奖,照样走自己的路。总之是要脚踏实地、顺其自然才好。19,吴秀明:《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学语言翻译——兼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应对策略》,《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5期。

诺贝尔文学奖“将欧美语言为载体的西方文学置于整个世界文学、文化生态链的高端,以其原则和规范来要求其他语种的文学创作;西方强势文化扮演了规则的拟定者,我们似乎只能充当服从者。因而百年诺奖中中国文学遭遇的问题,反映了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中国文化的尴尬处境”。20,谢纳 中国图书评论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一直有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抱有微词,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诺贝尔奖在文学领域的权威影响力。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对图书发行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得到商家的看好。凭借大奖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信誉度来开拓市场,这就是畅销市场的“大奖效应”。诺贝尔奖之于文学,就如同奥斯卡奖之于电影,每年一度的大奖公布不仅是媒体关注的热点,更是商家趋之若鹜的卖点。21,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孙立盎

以平静、淡然的心态对待诺奖评选。从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来看,国人对诺奖的反应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盼”,即对诺奖望眼欲穿,因为这类人把获得“诺奖”视为衡量中国作家实力乃至国家文学水平的标尺,“诺奖”不落户中国,就意味着中国文学远远落后于世界,这当然无法使人心绪平静,于是便日思夜盼,望穿秋水;二是“怨”,此辈们耿耿于怀中国作家为什么就不能获奖?经过年复一年的失望之后,一些人干脆抛开文学范畴而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比如语言障碍、地域差别和政治偏见,甚至质疑评选过程,评选标准等,一番批判之后,心理平衡了,诺奖的有无似乎也就无所谓了;第三类反应是“用”,持此种心态的人深谙市场之道,在他们看来谁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奖是一个能为他们带来滚滚财富的商机,因而他们总是赶在第一时间包装、推出获奖者的作品,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使自己因诺奖而获得最实惠的市场效益。其实,“盼”也好,“怨”也罢,均因太过看重它,把它看成是唯一的标尺,需要凭借获奖来证明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说明足够好;得不到,便可能一无是处,心灰意冷,甚至随意指责。22,李英杰(1981-),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典籍翻译研究。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西方读者,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23,仲 余 ———2009 年诺贝尔文学奖媒介印象

诺贝尔文学奖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和无辜的读者,和喜欢押赌注以期大赚一笔的出版商,还有我们那些没事业心人云亦云的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的专家们。用评论家李陀先生的话这叫“带球过人”,你越是想左,我偏往右,你越是热门,我偏偏爆冷。据说现在每个出版商手里都有一个专家提供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大名单,可结果往往是人算不如天算,毁了不少出版商,专家也成了“乌鸦嘴”。网友

24,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反映了各个种族、民族,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文化差异性的存在。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两大评选尺度,在东西方世界文学评奖结果中形成的巨大落差,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性的鲜明体现。

25,居然还有人在高喊帝国主义和人种,诺贝尔奖是科学的,是由最高水准的评委评选的,请不要与政治挂钩,一百个人来评价一部小说会有一百种意见,有选择就会有意见,历来诺贝尔虽然总有被人不认可和不愿被认可的奖项存在,但那只是决议上的矛盾。请相信评判的本身是公正的。中国近现代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曹雪芹已经死了几百年,鲁迅已经再世为诺贝尔评委,至于其他的,诺贝尔向来青睐那些因当前某一项突出成就并且一直在该行业有重大贡献的人,而不是仅仅写过一本畅销书就去拍照露脸的人。

26,难道只有诺贝尔奖金才能是文学的评判标准吗?难道文学真的在西方吗?难道只有西方的价值体系才是衡量的事物的唯一体系吗?难道不知道西方要理解东方的精神价值至少还需要一千年吗?, 27,诺贝尔奖以背离了最出创立时的精神,成为一种政治工具,成为西方价质关的借口。, 28,诺贝尔奖和奥斯卡不是一个道理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作品给有文化差异的外国人来评判呢,不得奖我们并不损失什么,我觉得大家不需要看重外国的奖。感觉像乞求获得外国人的认可一样,你们不要忘了,你们面对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读者。, 29,诺贝尔文学奖的适时出现,更是为“世界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近乎完美的平台。当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重点方向,也为外国文学的翻译指明了一条道路。

30,世纪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唯一为人们所公认的世界级文学奖,可以说是当今文学界的一个标志、一面旗帜、一座高峰,给 20 世纪的世界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不仅极大地激励了作家的创作热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 20 世纪文学列车向前行驶的润滑剂。而瑞典文学院选择的获奖作家,已组成一个影响人类精神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高擎着光明火炬的诺贝尔家族,这一火炬家族的作品本身就构成 20 世纪文学史上的一种框架。获奖作家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 20 世纪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31,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者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对世界文坛风格的一种引导和提倡,有时是对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的肯定,有时是对正在形成自己风格的优秀作家的褒奖,有时是对曾经在一个时期有过重大影响的作家风格的追认,而以上述前两类情况居多。现在每年九十月都成了各国舆论关注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刻,每当获奖作家名单公布,该作家的作品会迅速在世界各国用多种文字出版,评论家们会一窝蜂地去研究他们的作品,无数评论介绍研究文章顷刻占领报刊网络舆论,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学艺术导向”。32,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关注作品的“理想主义”,同时“,遗嘱”还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受奖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第三篇:诺贝尔文学奖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

敬爱的党组织: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是慰藉,是证明,也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今年,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让全中国都惊喜,他就是莫言。

最近,在短短的十几天里,莫言这个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了。他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这是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天,中国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国人也等得太久了。一个曾经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将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走到今天,终于有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其丰厚的奖金、巨大的影响力和权威被世人所看重。它是一个符号,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价值。

莫言能获得这个奖项,证明了他的作品确实是具有高水准,也让我们与其他国家的沟通更进一步。这次的诺贝尔文学奖巨大的意义在于他让我们中国文学第一次走出了国门,让更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关注中国文学。很显然,我们国家只有一个莫言还远远不够,中国不能只有一个莫言。我记得很清楚莫言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我们该看重的不是莫言得的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更应该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读到的与我们中国文化相关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他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他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正是因为他的作品站在认得角度上,一直是写人,他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莫言获得的这个奖,不只是对他跟人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中国那些正在作家道路发展上的激励,也是对我们这些大学生的鼓励。只要一个作家敢于直视内心,只要不辜负这个时代,只要创作环境不断改善,有责任的作家就会推出更优秀的作品。对于我们来说,能做的就是多读,多看,通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知识,从这些优秀的作家的作品中认识到我们中国的民风、民情。国家在不断地成长,我们的知识也需要更新。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提高认识,加深自己的觉悟,让自己不断进步。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2年10月31日

第四篇:诺贝尔文学奖的傲慢与偏见

诺贝尔文学奖的傲慢与偏见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花落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对此,有人为连年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深为叹息,有人独辟蹊径总结那些年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作家,也有人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特别偏好法国文学”、“这是法国文学的又一次胜利”。马克思·韦伯认为:“我抗议一种说法:以某一种因子,无论是技术或经济能成为其他因子的‘最后的’或‘真正的’原因。”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因子分析同样如此,某一种因子很难是最后的或真正的原因。2014年10月10日《文汇报》《诺奖缘何特别青睐法国文学》 一文中,袁筱一教授等人接受采访时,将莫迪亚诺的获奖原因归因于:“法语文学的魅力”、“坚守文学本身的写作”、“法国政府文化政策长期不懈积极扶持”,仅仅是从结果推定原因,不仅给人“各照隅隙,鲜观衢路”之感,且缺乏充分的说服力,不太符合客观事实。笔者从数据出发,以分析诺贝尔文学奖的所谓“文学标准”,以回应对袁筱一等人的不同观点。

诺贝尔文学奖,本质仍是“欧洲文学奖”

从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111位获奖者,欧洲作家高达83个,占比74.77%,如果算上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以及出生于英国的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占比高达76.57%。其中,在1901年-1929年,获奖作家基本来自欧洲,即使泰戈尔来自印度,但也是英属印度,以1913年对他的颁奖词为例: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是将泰戈尔作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来对待的。

而真正意义上首次获奖的亚洲作家为1968年获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首次获奖的北美作家为1930年获奖的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首次获奖的中南美作家为1967年获奖的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阿斯图里亚斯,真正意义上首次获奖的非洲作家为1988年获奖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富兹(用阿拉伯语写作),1986年获奖的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则用英语写作。对中国作家的表彰更是姗姗来迟,2012年才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

从诺贝尔奖获奖者写作语言来看,欧洲中心主义更为明显,使用欧洲语言的作家103位,占比95.37%,使用亚洲语言的作家8位,仅占4.63%。其中,使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作家,达65位,占比58.55%。

法语文学地位仍难撼动英语文学地位

欧洲中心主义,即“受欧洲唯一性和优越性思想灌输而形成的价值观、态度、观点及思想导向”,由来已久。从1901年-1929年29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28位为欧洲人,1位英属印度人来看,“欧洲中心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受一战、二战创伤影响,加上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诺贝尔文学奖开始注重美国文学,以及其它地区的文学。1930年-1993年,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高达10位,占比16.39%。这一期间,法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仅为7位,低于美国。而且如果不算政治性因素大于文学性因素的获奖者高行健,法国获奖最长间隔达23年(第二长间隔时间而法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占比最高的时期,一是1901-1929年期间,即“欧洲中心主义”较为显著时期,法国作家有5个,占此期间获奖作家29位的17.24%; 二是1994-2014年期间,法国作家有3位,占此期间获奖作家21位的14.28%。这一时期恰是“欧洲中心主义”重新抬头时期,也是欧洲文化对美国文化的深层次抗拒增加时期,这一时期,欧洲作家获奖者高达14位,占比66.67%,使用欧洲语言写作的获奖者有18位,占比85.7%。因此,说法国文学的胜利,不如说“欧洲中心主义”复归的胜利。

再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使用最多的写作语言是英语,达27位,接近使用法语作家的两倍,是使用法语与使用德语作家的总和,而使用法语的作家与使用德语的作家基本相当。在1993年-2014年期间,使用法语写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仅有2位,而使用英语写作的获奖者为5位,使用德语写作的获奖者为3位。对此,无论从全部时期,还是从近21年来看,法语文学仍难撼动英语文学的地位,与德语文学相比,也并未占据明显优势。

为1964年-1985年,间隔为21年),目前高于美国的21年间隔。

第五篇:诺贝尔文学奖

凤凰网文化讯 瑞典文学院刚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全球文学爱好者,尤其是中国人的热烈关注。在早前的两家著名博彩公司诺奖赔率表上,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分别占据头两名。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0年被家人送进村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农,也因得罪一农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只能在家务农,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莫言十二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

1973年莫言参加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后来又到棉纺厂任司傍员并成为棉纺产夜校的语文老师。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结婚。而后苦经调任却提干无望。在同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老师。1981年秋,他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同年,女儿管笑笑出生。1982年在《莲池》杂志又发表短篇《丑兵》和《为了孩子》后被破格提干,调到延庆当干事。

1983年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受到孙犁赏识,赞其有空灵之感。1984年在《长城》杂志第2期、第5期分别发表了短篇《岛上的风》和中篇《雨中的河》,在《解放军文艺》第七期发表了短篇《黑沙滩》。同年,莫言得到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成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第一届学生。

1985年,莫言30岁。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同年,在《收获》第五期发表中篇《球状闪电》,在《钟山》第一期发表中篇《金发婴儿》,在《人民文学》第十二期发表中篇《爆炸》,并在多家刊物发表短篇小说《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大风》、《三匹马》、《秋水》等多篇。

1986年,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红高粱》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随后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同时还发表《筑路》,短篇《草鞋窨子》、《苍蝇门牙》等。同年夏,张艺谋找到莫言洽谈购买《红高粱》改编电影版权事宜,莫言与陈剑雨、朱伟合作将其改编为电影版文学剧本。

1987年,长篇《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被《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而其后发表的中篇《欢乐》、《红蝗》受到恶评。1988年,电影《红高粱》获西柏坡第38届电影节金熊奖,同年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天堂蒜薹之歌》,同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他还发表了《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同年秋,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由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9月,莫言考入北师大创作研究生班。小说集《爆炸》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9年,莫言34岁,出访西德。第一次走出国门。同年三月,在短片《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据此改编的电影《暖》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4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6月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他在《花城》杂志发表中篇《父亲在民夫连里》。1991年创作中篇《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参加文学活动;暑假创作了《神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同年,莫言与朋友合作创作了六集电视连续剧《哥哥们的青春往事》,由河南电影制片场摄制。

1992年创作中篇《幽默与趣味》、《模式与原型》、《梦境与杂种》。1993年先后出版了长篇《酒园》、《食草家族》,中篇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短篇集《神聊》。1994年莫言母亲于山东高密县去世,它直接催生莫言要写一部小说献给母亲的念头。

1995年,莫言40岁,创作长篇《丰乳肥臀》,出版五卷本《莫言文集》。小说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把莫言推到风口浪尖。1996年由莫言编剧的影片《太阳有耳》获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同年,《丰乳肥臀》停印。

1997年,他与人合作创作话剧《霸王别姬》。离开军队,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日报》工作。《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奖金十万元。

1998年,在《东海》杂志第六期发表中篇《牛》,在《收获》第六期发表中篇《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发表短篇《拇指拷》、《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白杨林的战斗》、《一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蝗虫奇谈》、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红树林》由检查日报影视部设置完成。

1999年,在《收获》第2期发表中篇《师傅愈来愈幽默》、在《花城》第1期发表短篇《我们的七叔》,在《收获》第4期发表中篇《野驴子》。在海天出版社出版社长篇《红树林》,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师傅愈来愈幽默》。

2000年,莫言45岁,在《收获》第1期发表中篇《司令的女人》,在《上海文学》第11期发表短篇《冰雪美人》。长篇《酒园》再版,在南海出版社出版。《莫言短篇小说》(1-3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莫言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1年,长篇《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再度热议,后获得台湾联合2001年十大妇女书。在《山花》第一期发表短篇《倒立》,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长篇《酒园》获得法国儒尔·巴泰雍外国文学奖。

2002年他与阎连科合作长篇《良心作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篇《扫帚星》在《布老虎中篇小说春之卷》发表。长篇小说集、小说、散文集《红高粱家族》、《酒园》、《拇指拷》、《清醒的说梦者》、《罪过》、《师父愈来愈幽默》、透明的红萝卜》在山东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清醒的说梦者》,《什么气味最美好》分别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长篇《檀香刑》获首届“钧文学奖”。

2003年,长篇《四十一炮》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并入围第7届茅盾文学奖。同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在《收获》第五期发表短篇《木匠与狗》。散文集《小说的气味》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写给父亲的信》、小说集《藏宝图》也出版与此。2004年,莫言先后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 2005年,莫言获第三十届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

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生死疲劳》并于2008年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散文集《北海道随笔》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大奖。2007年,散文全集《说吧,莫言》在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下载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一、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福克纳从小生长在美......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诺贝尔文学奖是按照诺贝尔的遗愿设立的,其发奖宗旨也是充分尊重诺贝尔的遗愿的。按照诺贝尔的遗愿,文学奖应赠给"文学家,他曾在文学园地里,产生富有理想主义的最杰出的作品。"在......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大全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大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海明威:《老人与海》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钢琴教师》 苏利·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诗选......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What brings about the great shifts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Often it is when someone seizes upon a simple, overlooked form, discounted as art in the higher s......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语录大全

    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文学奖是授予文学方面有......

    诺贝尔文学奖大师们经典语录

    1、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响。 2、你不能永远总是对过去也许会发生的事耿耿于怀。 ——石黑一雄......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读后感(2000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读后感(2000—2012)坐公车,从住的家晃悠到报社,翻阅《奈保尔家书》。一本来往于英国牛津与西印度特立尼达的父子书信集。听父亲讲自己始终热爱的写作生涯。他一......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时间 作家 国籍 获奖理由 1901 苏立〃普吕多姆 法国 “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 特奥多尔〃蒙森 德国 “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