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二) 课后练习[样例5]

时间:2019-05-15 04:5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二) 课后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二) 课后练习》。

第一篇: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二) 课后练习

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

(二)课后练习

主讲教师:涂洁 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

题一:

父亲 韦延才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确切地说那是他人生里的一个大悲痛——父亲的大儿子,我哥,他因病去世了。

大哥是在深圳去世的。大哥最后没能看一眼含辛茹苦养育他的父亲,也没能看到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就匆匆走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大哥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大哥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说是给父亲补补身子。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但大哥每次回来,还是少不了孝敬父亲的礼物。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的时候,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有健身的酒,有补体的人参,有暖和的衣服。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只是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公司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原因是大哥的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到了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任我们一再劝说,父亲就是一个死理,非要到深圳去不可。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父亲也看似平静,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

经理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把他的秘书叫了来。

经理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

第页 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著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拉着我的手,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1、“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怎样理解这句话?

2、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用不少的笔墨写大哥的有关情况,有何用意?

4、这篇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独到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题二: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跺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

第页

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文章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

2、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描写,其作用何在?

4、文章结尾虽然只有寥寥8个字,但却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含义。试作分析。

第页

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

(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题一:

1、(1)不能亏欠别人(或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2)这是父亲做人的原则,表现父亲善良质朴的品行。

2、小说塑造了一个通情理、本分、善良、朴实的父亲形象。他关心子女,期盼合家团圆,活出自己做人的原则,懂得感恩。

3、第一,烘托(衬托)父亲:①大哥是个孝子,说明父亲给他的良好影响;他的去世对父亲是个沉重的打击。②大哥的死还有疑问,父亲有理由前往深圳了解真相。③表现父亲对子女的关爱。④表现出父亲的质朴和崇高的品质。第二,充分铺垫,使情节的发展更符合生活逻辑,使结尾父亲还钱的举动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4、(1)悬念迭出,使人以为父亲去深圳是质疑儿子死因,找人要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扣人心弦。(2)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说直到最后,才明白父亲去深圳的动机,引人深思,使父亲的形象更丰满高大,深化了主题。详解:

1、联系后文父亲去深圳退还钱可以分析出父亲的心理及其善良的品行。

2、结合父亲对大哥生前每次回家说的话和大哥去世后去深圳还钱可以看出父亲朴实、善良、感恩等性格特点。

3、从对主要人物父亲和情节的作用的角度考虑,对父亲是个陪衬的作用,在情节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主要是父亲要去深圳,构成一个悬念,到底父亲是去干什么。儿子死了去要钱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结果出人意料,联系前文父亲的言行这样安排结尾却也是合乎人物性格的,并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高大。题二:

1、异:首段描写风雪,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温暖。同: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2、由于下放农村,也由于高不成,低不就,“她”感觉已经错过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

3、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既给“她”带来希望,为行文制造波澜,又衬托“她”的孤苦和凄凉。

4、结尾运用曲笔的写法,既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也给小说平添无限暖意,更揭示出,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生活之门永远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

详解:

1、小说里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的作用。

2、是说自己像看这场电影错过了开门时间一样错过了自己恋爱的时机,婚姻的大门已经关了。

3、对主人公是个陪衬,突出其孤独和无助,同时推动情节的发展。

4、“原来门并没有关上。”门是一语双关的,上文说“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门既指实际的眼前的门也虚指生活之门或者婚姻之门,门并没有关上,那么一切都还有希望。

第页

第二篇:MBA非形式逻辑与分析推理课后练习50题

MBA非形式逻辑与分析推理课后练习50题

1.(2011-01-37)3D立体技术代表了当前电影技术的尖端水准,由于使电影实现了高度可信的空间感,它可能成为未来电影的主流。3D立体电影中的银幕角色虽然由计算机生成,但是那些包括动作和表情的电脑角色的“表演”,都以真实演员的“表演”为基础,就像数码时代的化妆技术一样。这也引起了某些演员的担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未来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动画会替代真人表演。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减弱上述演员的担心? A、所有电影的导演只能和真人交流,而不是和电脑交流。

B、任何电影的拍摄都取决于制片人的选择,演员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C、3D立体电影目前的高票房只是人们一时图新鲜的结果,未来尚不可知。D、掌握3D立体技术的动画专业人员不喜欢去电影院看3D电影。

E、电影故事只能用演员的心灵、情感来表现,其表现形式与导演的喜好无关。

2.(2011-01-38)公达律师事务所以为刑事案件的被告进行有效辩护而著称,成功率达 90%以上。老余是一位以专门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成功辩护而著称的律师。因此,老余不可能是公达律师事务所的成员。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A、公达律师事务所具有的特征,其成员不一定具有。B、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C、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刑事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D、没有提供公达律师事务所统计数据的来源。E、老余具有的特征,其所在工作单位不一定具有。

3.(2011-01-45)国外某教授最近指出,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人意味着他将享有更长的寿命,因为人们的生活状况很容易反映在脸上。从1990年春季开始,该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 1826 对 70 岁以上的双胞胎进行了体能和认知测试,并拍了他们的面部照片。在不知道他们确切年龄的情况下,三名研究助手先对不同年龄组的双胞胎进行年龄评估,结果发现,即使是双胞胎,被猜出的年龄也相差很大。然后,研究小组用若干年时间对这些双胞胎的晚年生活进行了跟踪调查,直至他们去世。调查表明:双胞胎中,外表年龄差异越大,看起来老的那个就越可能先去世。

A、如果把调查对象扩大到40岁以上的双胞胎,结果可能有所不同。B、三名研究助手比较年轻,从事该项研究的时间不长。

C、外表年龄是每个人生活环境、生活状况和心态的集中体现,与生命老化关系不大。D、生命老化的原因在于细胞分裂导致染色体末端不断损耗。

E、看起来越老的人,在心理上一般较为成熟,对于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4.(2011-01-29)某教育专家认为:“男孩危机”是指男孩调皮捣蛋、胆小怕事、学习成绩不如女孩好等现象。近些年,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儿童教育专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位专家在列出一系列统计数据后,提出了“今日男孩为什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面落后于同年龄段的女孩”的疑问,这无疑加剧了无数男生家长的焦虑。该专家通过分析指出,恰恰是家庭和学校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导致了“男孩危机”现象。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该专家的观点提出质疑?

A、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男孩发散思维的拓展和冒险性格的养成。

B、现在的男孩比以前的男孩在女孩面前更喜欢表现出“绅士”的一面。C、男孩在发展潜能方面要优于女孩,大学毕业后他们更容易在事业上有所成就。D、在家庭、学校教育中,女性充当了主要角色。

E、现代社会游戏泛滥,男孩天性比女孩更喜欢游戏,这耗去了他们大量的精力。

5.(2011-01-3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购物方式有了新的选择。很多年轻人喜欢在网络上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通过快递送上门,购物足不出户,非常便捷。刘教授据此认为,那些实体商场的竞争力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网络商店取代实体商店。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刘教授的观点?

A、网络购物虽然有某些便利,但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B、有些高档品牌的专卖店,只愿意采取街面实体商店的销售方式。C、网络商店与快递公司在货物丢失或损坏的赔偿方面经常互相推诿。D、购买黄金珠宝等贵重物品,往往需要现场挑选,且不适宜网络支付。E、通常情况下,网络商店只有在其实体商店的支撑下才能生存。

6.(2011-01-33)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甲国居民的离婚率明显上升。最近一项调查表明,甲国的平均婚姻存续时间为8年。张先生为此感慨,现在像钻石婚、金婚、白头偕老这样的美丽故事已经很难得,人们淳朴的爱情婚姻观一去不复返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表明张先生的理解不确切?

A、现在有不少闪婚一族,他们经常在很短的时间里结婚又离婚。B、婚姻存续时间长并不意味着婚姻的质量高。

C、过去的婚姻主要由父母包办,现在主要是自由恋爱。

D、尽管婚姻存续时间短,但年轻人谈恋爱的时间比以前增加很多。E、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美丽感人的故事更多体现在恋爱中。

7.(2010-10-37)某市主要干道上的摩托车车道的宽度为2米,很多骑摩托车的人经常在汽车道上抢道行驶,严重破坏了交通秩序,使交通事故频发。有人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应当将摩托车车道扩宽为3米,让骑摩托车的人有较宽的车道,从而消除抢道的现象。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批判性思维-削弱上述论点?

A、摩托车车道宽度增加后,摩托车车速将加快,事故也许会随着增多。B、摩托车车道变宽后,汽车车道将会变窄,汽车驾驶者会有意见。

C、当摩托车车道扩宽后,有些骑摩托车的人仍会在汽车车道上抢道行驶。D、扩宽摩托车车道的办法对汽车车道上的违章问题没有什么作用。E、扩宽摩托车车道的费用太高,需要进行项目评估。

8.(2010-10-47)丈夫和妻子讨论孩子上哪所小学为好。丈夫称:根据当地教育局最新的教学质量评估报告,青山小学教学质量不高。妻子却认为:此项报告未必客观准确,因为撰写报告的人中有来自绿水小学的人员,而绿水小学在青山小学附近,两所学校有生源竞争的利害关系,因此青山小学的教学质量其实是较高的。以下哪项最能弱化妻子的推理? A、撰写评估报告的人中也有来自青山小学的人员。

B、对青山小学盲目信任,主观认为质量评估报告不可信。C、用有偏见的论据论证“教学质量评估报告是错误”的。D、并没有提供确切的论据,只是猜测评估报告有问题。E、没有证明青山小学和绿水小学教学质量有显著差异。

9、(2007年10月)51.大学新生张强、史宏和黎明同住一个宿舍,他们分别来自东北三省。其中,张强不比来自黑龙江的同学个子矮,史宏比来自辽宁的同学个子高,黎明的个子和来自辽宁的同学一样高。如果上述为真,以下哪项也为真? A、张强来自辽宁,史宏来自黑龙江,黎明来自吉林。B、张强来自辽宁,史宏来自吉林,黎明来自黑龙江。C、张强来自黑龙江,史宏来自辽宁,黎明来自吉林。D、张强来自吉林,史宏来自黑龙江,黎明来自辽宁。E、张强来自黑龙江,史宏来自吉林,黎明来自辽宁。

10、(2008年01月)59-60基于以下题干:某公司有F、G、H、I、M和P六位总经理助理,三个部门,每一个部门恰由三个总经理助理分管。每个总经理助理至少分管一个部门。以下条件必须满足:Ⅰ有且只有一位总经理助理同时分管三个部门。Ⅱ F和G不分管同一部门。Ⅲ H和I不分管同一部门。59.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有的总经理助理恰分管两个部门。B、任一部门由F或G分管。C、M或P只分管一个部门。D、没有部门由F、M和P分管。E、P分管的部门M都分管。

11、(2008年01月)60.如果F和M不分管同一部门,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F和H分管同一部门。B、F和I分管同一部门。C、I和P分管同一部门。D、M和G分管同一部门。E、M和P不分管同一部门。

12、(2005年01月)40-41基于以下题干:某校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该校经常泡网吧的学生中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占 80%;学习成绩下降的也占80%,因此家庭条件优越是学生泡网吧的重要原因,泡网吧是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41.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该校是市重点学校,学生的成绩高于普通学校。

B、该校狠抓教学质量,上学期半数以上学生的成绩都有明显提高。C、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多数能如实填写问卷。D、该校经常做这种形式的问卷调查。

E、该项调查的结果已报,受到了教育局的重视。

13、(2005年10月)46.近年来,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酸雨。一项相关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酸雨并没有对我国的绝大多数森林造成危害。专家建议将此结论修改为:我国的绝大多数森林没有出现受酸雨危害的显著特征,如非正常的落叶、高枯死率等。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说明专家所作修改是必要的?

A、酸雨对森林造成的危害结果有些是不显著的。

B、我国有些森林出现了非正常的落叶、高枯死率的现象。

C、非正常落叶、高枯死率是森林受酸雨危害的典型特征。如果不出现这种特征,说明森林未受酸雨危害。D、酸雨是工业污染,特别是燃煤污染的直接结果。E、我国并不是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14、(2011年10月)43.一些志愿者参与的评估饮料甜度的试验结果显示,那些经常喝含糖饮料且体型较胖的人,对同一种饮料甜度的评估等级要低于体型正常者的评估等级。这说明她们的味蕾对甜味的敏感度已经下降。试验结果还显示那些体型较胖者在潜意识中就倾向于选择更甜的食物。这说明吃太多糖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经常吃糖会导致味蕾对甜味的敏感度下降,吃同样多的糖带来的满足感下降,潜意识里就会要求吃更多的糖,其结果就是摄入糖分太多导致肥胖。以下除了哪项,均可以支持上述论证? A、饮料甜度的评估等级是有标准的。

B、志愿者能够比较准确地对饮料甜度做出评估。C、喜欢吃甜食的人往往不能抵挡甜味的诱惑。D、满足感是受潜意识支配的。

E、人们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满足感。

15、(2011年01月)26.巴斯德认为,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与环境状况、气流运动和海拔高度有关。他在山上的不同高度分别打开装着煮过的培养液的瓶子,发现海拔越高,培养液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小。在山顶上,20 个装了培养液的瓶子,只有1个长出了微生物。普歇另用干草浸液做材料重复了巴斯德的实验,却得出不同的结果:即使在海拔很高的地方,所有装了培养液的瓶子都很快长出了微生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普歇和巴斯德实验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A、只要有氧气的刺激,微生物就会从培养液中自发地生长出来。B、培养液在加热消毒、密封、冷却的过程中会被外界细菌污染。C、普歇和巴斯德的实验设计都不够严密。

D、干草浸液中含有一种耐高温的枯草杆菌,培养液一旦冷却,枯草杆菌的孢子就会复活,迅速繁殖。

E、普歇和巴斯德都认为,虽然他们用的实验材料不同,但是经过煮沸,细菌都能被有效地杀灭。

16、(2011年01月)31.2010年某省物价总水平仅上涨2.4%,涨势比较温和,涨幅甚至比2009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可是,普通民众觉得物价涨幅较高,一些统计数据也表明,民众的感觉有据可依。2010年某月的统计报告显示,该月禽蛋类商品价格涨幅达12.3%,某些反季节蔬菜涨幅甚至超过20%。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 A、人们对数据的认识存在偏差,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会产生不同的结果。B、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各种因素互相交织。C、虽然部分日常消费品涨幅很小,但居民感觉很明显。

D、在物价指数体系中占相当权重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走低。

E、不同的家庭,其收入水平、消费偏好、消费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

17.(2011年10月)45.研究人员利用欧洲同步辐射加速器的X光技术,对一块藏身于距今9500万年的古岩石中的真足蛇化石进行了扫描。结果发现,这种蛇与现代的陆生蜥蜴十分类似,这一成果有助于揭开蛇的起源之谜。研究报告指出,这种蛇身长50厘米,从表面上看只有一只脚,长约2厘米,X光扫描发现了这只真足蛇的另一只脚。这只脚之所以不易被察觉,是因为它在岩石中发生了异化,其脚踝部分仅有4块骨头,而且没有脚趾,这说明真足蛇的足部在当时已呈现出退化的趋势。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学者的观点? A、这只真足蛇所处的年代正好是蛇类从无足动物向有足蜥蜴进化的时期。B、这只真足蛇所处的年代正好是蛇类从有足动物向无足动物进化的时期。C、这只真足蛇所处的年代正好是蛇类从无足动物向有足蜥蜴退化的时期。D、这只真足蛇所处的年代正好是蛇类从有足动物向无足动物退化的时期。E、这只真足蛇所处的年代正好是蛇类从有足蛇向无足蛇退化的时期。

18.(2006年01月)28.有些人若有某一次厌食,会对这次膳食中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持续产生强烈厌恶,不管这种食物是否会对身体有利。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小孩更易于对某些食物产生强烈的厌食。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解释? A、小孩的膳食配搭中含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比成年人多。B、对未尝过的食物,成年人比小孩子更容易产生抗拒心理。C、小孩的嗅觉和味觉比成年人敏锐。

D、和成年人相比,小孩子较为缺乏食物与健康的相关知识。E、如果讨厌某种食物,小孩厌食的持续时间比成年人更长。

19.(2006年01月)30-31基于以下题干:一般认为,一个人80岁和他在30岁时相比,理解和记忆能力都显著减退。最近一项调查显示,80岁的老人和30岁的年轻人在玩麻将时所表现出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没有明显差别。因此,认为一个人到了80岁理解和记忆能力会显著减退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3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目前30岁的年轻人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高于50年前的同龄人。B、上述调查的对象都是退休或在职的大学教师。C、上述调查由权威部门策划和实施。

D、记忆能力的减退不必然导致理解能力的减退。E、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120岁。

20.(2006年01月)43.对常兴市23家老人院的一项评估显示,爱慈老人院在疾病治疗水平方面受到的评价相当低,而在其它不少方面评价不错。虽然各老人院的规模大致相当,但爱慈老人院医生与住院老人的比率在常兴市的老人院中几乎是最小的。因此,医生数量不足是造成爱慈老人院在疾病治疗水平方面评价偏低的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和祥老人院也在常兴币,对其疾病治疗水平的评价比爱慈老人院还要低。B、爱慈老人院的医务护理人员比常兴市其它老人院都要多。C、爱慈老人院的医生发表的相关学术文章很少。D、爱慈老人院位于常兴市的市郊。E、爱慈老人院某些医生的医术一般。

21.(2006年01月)44-45基于以下题干:小红说:如果中山大道只允许通行轿车和不超过10吨的货车,大部分货车将绕开中山大道。小兵说:如果这样的话,中山大道的车流量将减少,从而减少中山大道的撞车事故。45.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小兵的结论? A、中山大道的撞车事故主要发生在10吨以上的货车。B、在中山大道上,大客车很少发生撞车事故。

C、中山大道因为常发生撞车事故,交通堵塞严重。

D、许多原计划购买10吨以上货车的单位转而购买10吨以下的货车。E、近来中山大道周围的撞车事故减少了。

22.(2006年10月)45-46基于以下题干:统计显示,近年来在死亡病例中,与饮酒相关的比例逐年上升。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酗酒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看法有漏洞,因为它忽视了这样一点:酗酒过去只是在道德上受到批评,现在则被普遍认为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每次酒酗就是一次酒精中毒,就相当于患了一次肝炎。因此,46.如果题干的结论是恰当的,则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和现在相比,过去的医生更具有从道德上认定酗酒的社会影响能力。B、和过去相比,现有的医生更具有从医学上认定酗酒的生理影响的能力。C、近年来年轻人中酗酒现象越来越严重。D、有些死亡病例的分析评估者不是医生。

E、尽管酗酒被认为是一种疾病,但多数医生仍然建议酗酒的生理影响的能力

23.(2006年10月)48.在距离摩洛哥东部边境数千公里处一座古代约旦城市的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钱袋,其中有32个刻着摩洛哥文字的金币。当时这个城市是联结中国和欧洲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商贸中心,并且又是经摩洛哥去麦加的朝圣者一个重要的中途停留地。因此,上述这个钱袋中很可能装有其他种类的硬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当时,摩洛哥货币币比约旦货币更流行。B、当时,金币是唯一的流通货币。

C、上述钱袋的主人是经摩洛哥去麦加的朝圣者。D、上述钱袋的主人是约旦人。E、当时的朝圣者中很多是商人。

24.(2007年10月)38.一项调查显示,某班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同学,与那些未参加此项比赛的同学相比,学习成绩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此项调查得出结论:挑战杯比赛通过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调查结论的说服力?

A、没有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同学如果通过其它活动开拓视野,也能获得好成绩。

B、整天在课室内读书而不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他们的视野、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都会受到影响。

C、没有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同学大都学习很努力。D、参加挑战杯比赛并不以学习成绩好为条件。E、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同学约占全班的半数。

25.(2007年10月)47.对东江中学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拥有MP3播放器人数最多的班集体同时也是英语成绩最佳的班集体。由此可见,利用MP3播放器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A、拥有MP3播放器的同学英语学习热情比较高。

B、喜欢使用MP3播放器的同学都是那些学习自觉性较高的学生。C、随着MP3播放器性能的提高,其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将更加明显。D、拥有MP3播放器人数最多的班级是最会利用MP3播放器的班级。

E、拥有MP3播放器人数最多的班上的同学更多地利用MP3进行英语学习。

26.(2008年01月)41-42基于以下题干:一般人认为,广告商为了吸引顾客不择手段。但广告商并不都是这样。最近,为了扩大销路,一家名为《港湾》的家庭类杂志改名为《炼狱》,主要刊登暴力与色情内容。结果原先《港湾》的杂志的一些常年广告客户拒绝签约合同,转向其它刊物。这说明这些广告商不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且顾及道德责任。4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题干的论证? A、《炼狱》的成本与售价都低于《港湾》。

B、上述拒绝续签合同的广告商在转向其他刊物后效益未受影响。C、家庭类杂志的读者一般对暴力与色情内容不感兴趣。D、改名后《炼狱》杂志的广告客户并无明显增加。

E、一些在其他家庭杂志做广告的客户转向《炼狱》杂志。

27.(2010年01月)48.李赫、张岚、林宏、何柏、邱辉五位同事,近日他们各自买了一辆不同品牌小轿车,分别为雪铁龙、奥迪、宝马、奔驰、桑塔纳。这五辆车的颜色分别与五人名字最后一个字谐音的颜色不同。已知李赫买的是蓝色的雪铁龙。以下哪项排列可能依次对应张岚、林宏、何柏、邱辉所买的车?

A、灰色的奥迪、白色的宝马、灰色的奔驰、红色的桑塔纳。B、黑色的奥迪、红色的宝马、灰色的奔驰、白色的桑塔纳。C、红色的奥迪、灰色的宝马、白色的奔驰、黑色的桑塔纳。D、白色的奥迪、黑色的宝马、红色的奔驰、灰色的桑塔纳。E、黑色的奥迪、灰色的宝马、白色的奔驰、红色的桑塔纳。

28.(2010年01月)52.小明、小红、小丽、小强、小梅五人去听音乐会。他们五人在同一排且座位相连,其中只有一个座位最靠近走廊,如果小强想坐在最靠近走廊的座位上,小丽想跟小明紧挨着,小红不想跟小丽紧挨着,小梅想跟小丽紧挨着,但不想跟小强或小明紧挨着。以下哪项排序符合上述五人的意愿? A、小明、小梅、小丽、小红、小强。B、小强、小红、小明、小丽、小梅。C、小强、小梅、小红、小丽、小明。D、小明、小红、小梅、小丽、小强。E、小强、小丽、小梅、小明、小红。

29.(2010年10月)50.昨天是小红的生日,后天是小伟的生日。他俩的生日距星期天同样远。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今天是星期几? A、今天是星期五。B、今天是星期一。C、今天是星期二。D、今天是星期三。E、今天是星期四。

30.(2011年01月)35.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音频、视频的播放形式出现了革命性转变。人们很快接受了一些新形式,比如MP3、CD、DVD 等。但是对于电子图书的接受并没有达到专家所预期的程度,现在仍有很大一部分读者喜欢捧着纸质出版物。纸质书籍在出版业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有人说,书籍可能是数字技术需要攻破的最后一个堡垒。以下哪项最不能对上述现象提供解释?

A、人们固执地迷恋着阅读纸质书籍时的舒适体验,喜欢纸张的质感。B、在显示器上阅读,无论是笨重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还是轻薄的液晶显示器,都会让人无端地心浮气躁。

C、现在仍有一些怀旧爱好者喜欢收藏经典图书。

D、电子书显示设备技术不够完善,图像显示速度较慢。E、电子书和纸质书籍的柔软沉静相此,显得面目可憎。

31.(2011年01月)48.随着文化知识越来越重要,人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文人学子中近视患者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即便是在城里工人、乡镇农民中,也能看到不少人戴近视眼镜。然而,在中国古代很少发现患有近视的文人学子,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以下除哪项外均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A、古时候,只有家庭条件好或者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即便读书,用在读书上的时间也很少,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更是凤毛麟角。B、古时交通工具不发达,出行主要靠步行、骑马,足量的运动对于预防近视有一定的作用。C、古人生活节奏慢,不用担心交通安全,所以即使患了近视,其危害也非常小。

D、古代自然科学不发达,那时学生读的书很少,主要是四书五经,一本《论语》要读好几年。

E、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眼睛和字的距离比较远,写的字也相对大些。

32.(2011年10月)34.在一次重大国际田径赛上,某著名长跑运动员顺利进入10000米决赛。根据以往的成绩只要她不违规,冠军非她莫属。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没有得到金牌。以下除了哪项,都可能是该运动员与金牌无缘的原因? A、因为比赛以外的原因,该运动员故意不得金牌。B、该运动员的教练在场外大声喊话。C、该运动员赛后违禁药物检验呈阳性。D、该运动员忘记了决赛开始时间。

E、该运动员误以为自己比另一个运动员快了一圈。

33.(2006年10月)40.马晓敏是眼科医院眼底手术的一把刀,也是胡城市最好的眼底手术医生。但是,令人费解的是,经马晓敏手术后患者视力获得明显提高的比例较低。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以上陈述?

A、眼底手术大多是棘手的手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B、除了马晓敏以外,湖城市眼科医院缺乏能干的眼底手术医生。C、除了眼底手术,马晓敏同时精通其它眼科手术。

D、目前经马晓敏手术后患者视力获得明显提高的比例比过去有所提高。

E、湖城市眼科医院难治的眼底疾病患者的手术大多数都是由马晓敏医生完成的。

34.(2006年10月)43.汽车保险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所处理的汽车被盗索赔案中,安装自动防盗系统汽车的比例明显低于未安装此种系统的汽车,这说明,安装自动防盗系统能明显减少汽车被盗的风险。但警察局的统计数据却显示:在报案的被盗汽车中,安装自动防盗系统的比例高于未安装此种系统的汽车。这说明,安装自动防盗系统不能减少汽车被盗的风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利于解释上述看来矛盾的统计结果? A、许多安装了自动防盗系统的汽车车主不再购买汽车被盗保险。B、有些未安装自动防盗系统的汽车被盗后,车主报案但未索赔。

C、安装自动防盗系统的汽车大都档次较高;汽车的档次越高,越易成为盗窃的对象。D、汽车失盗后,车主一般先到警察局报案,再去保险公司索赔。E、有些安装了自动防盗系统的汽车被盗后,车主索赔但未报案。

35.(2007年01月)27.新疆的哈萨克人用经过训练的金雕在草原上长途追击野狼。某研究小组为研究金雕的飞行方向和判断野狼群的活动范围,将无线电传导器放置在一只金雕身上进行追踪。野狼为了觅食,其活动范围通常很广,囚此,金雕追击野狼的飞行范围:通常也很大。然而,两周以来,无线电传导器不断传回的信号显示,金雕仅在放飞地3公里范用内飞行。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金雕的行为? A、金雕的放飞地周边山峦叠嶂,险峻异常。

B、金雕的放飞地2公里范围内有一牧羊草场,成为狼群袭击的目标。C、由于受训金雕的捕杀,放飞地广阔草原的野狼几乎灭绝了。D、无线电传导器信号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导。E、无线电传导器的安放并未削弱金雕的飞行能力。

36.(2007年10月)34.夜晚点燃艾叶驱蚊曾是龙泉山区引起家庭火灾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使用艾叶驱蚊的人家显著减少,但是,家庭火灾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并没有呈现减少的趋势。以下各项如果为真,能够解释上述情况,除了

A、与其它引起龙泉山区家庭火灾的原因比较,夜晚点燃艾叶引起的火灾所导致的损害相对较小。

B、夜晚点燃艾叶所导致的火灾一般在家庭成员睡熟后发生。C、龙泉人对夜晚点燃艾叶导致火灾的防范意识增加了,但对其它火灾隐患防范并没有加强。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居室内木质家具和家用电器增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比过去更为猛烈。

E、现在龙泉山区家庭住宅一般都是相邻而建,因此,一户失火随即蔓延,死亡人数因而比过去增多。

37、(2006年01月)33.地球在其形成的早期是一个熔岩状态的快速旋转体,绝大部分的铁元素处于其核心部分。有一些熔岩从这个旋转体的表面甩出,后来冷凝形成了月球。如果以上这种关于月球起源的理论正确,则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月球是唯一围绕地球运行的星球。B、月球将早于地球解体。

C、月球表面的凝固是在地球表面凝固之后。

D、月球像地球一样具有固体的表层结构和熔岩状态的核心。E、月球的含铁比例小于地球核心部分的含铁比例。

38、(2006年10月)41-42基于以下题干:史密斯:传统的壁画是这样完成的:画家在潮湿的灰泥上作画,待灰泥干了后,这幅画就完成并保存了下来。可惜的是,目前罗马教堂中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上,有明显的在初始作品完成后添加的痕迹。因此,为了使作品能完全体现米开朗基罗本人的意图,应当在他的作品中去掉任何后来添加的东西。张教授:但那个时代的画家普遍都有在他们的作品完成后再在上面添加点什么的习惯。42.张教授的断定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在目前见到的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中,不可能准确区分哪些是初始的,哪些是后来添加的痕迹。

B、去掉任何后来添加的痕迹所恢复的米开朗基罗壁画,很可能并不完全体现米开朗基罗本人的意图。

C、在目前的米开朗基罗壁画中去掉任何后来添加的东西,不一定就能完全恢复该壁画的初始面貌。

D、米开朗基罗壁画中后来添加的东西,除了画家本人外,不可能出自其他人之手。E、米开朗基罗很少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满意。

39、(2010年10月)34.X先生一直被誉为19世纪西方世界的文学大师,但是,他从前辈文学巨匠得到的受益却被评论家们忽略了。此外,X先生从未写出真正的不朽巨著,他最为广为人知的作品无论在风格上还是表达上均有较大的缺陷。从上述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批判性思维-结论?

A、X先生在文坛上成名后,没有承认曾受惠于他的前辈。B、当代的评论家们开始重新评论X先生的作品。C、X先生的作品基本上是仿效前辈,缺乏创新。D、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历是充满争议的。E、X先生对西方文学发展的贡献被过分夸大了。

40、(2006年10月)45-46基于以下题干:统计显示,近年来在死亡病例中,与饮酒相关的比例逐年上升。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酗酒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看法有漏洞,因为它忽视了这样一点:酗酒过去只是在道德上受到批评,现在则被普遍认为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每次酒酗就是一次酒精中毒,就相当于患了一次肝炎。因此,45.以下哪项作为上文的结束语最为恰当?

A、近年来在死亡病例中,与饮酒相关的比例事实上并没有逐年上升。

B、以前被认为与饮酒无关的死亡病例中,现在有些会被认为与饮酒有关。C、酗酒只是损害行为者自身的健康,不应受到道德上的批评。D、酗酒现象并没有像估计的那么严重。

E、酗酒现象的严重危害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41、(2011年01月)28.一般将缅甸所产的经过风化或经河水搬运至河谷、河床中的翡翠大砾石,称为“老坑玉”。老坑玉的特点是“水头好”、质坚、透明度高,其上品透明如玻璃,故称“玻璃种”或“冰种”。同为老坑玉,其质量相对也有高低之分,有的透明度高一些,有的透明度稍差些,所以价值也有差别。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透明度高的老坑玉比透明度较其低的单位价值高,但是开采的实践告诉人们,没有单位价值最高的老坑玉。以上陈述如果为真,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没有透明度最高的老坑玉。

B、透明度高的老坑玉未必“水头好”。C、“新坑玉”中也有质量很好的翡翠。

D、老坑玉的单位价值还决定于其加工的质量。

E、随着年代的增加,老坑玉的单位价值会越来越高。

42、(2011年01月)42.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年的统计,挪威是世界上居民生活质量最高的国家,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名列前茅。如果统计1990年以来生活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发达国家则落后了。至少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的116个国家中,17年来,非洲东南部国家莫桑比克的生活质量提高最快,2007年其生活质量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50%。很多非洲国家取得了和莫桑比克类似的成就。作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生活质量指数在过去17年中也提高了27%。以下哪项可以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中得出?

A、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生活质量指数都低于西方国家。B、2007年,莫桑比克的生活质量指数不高于中国。C、2006年,日本的生活质量指数不高于中国。

D、2006年,莫桑比克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快于非洲其他各国。E、2007年,挪威的生活质量指数高于非洲各国。

43、(2009年10月)44.一种流行的看法是。人们可以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基于主观类比,不一定能揭示客观联系。一条狗在地震前行为异常,这自然会给他的主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刻,都有狗出现行为异常。为了评价上述论证,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不重要?

A、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是否类似?

B、被认为是地震前兆的动物异常行为,在平时是否世也同样出现过? C、地震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在整个动物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D、在地震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中,此种异常行为未被注意的比例是多少? E、同一种动物,在两次地震前的异常行为是否类似?

44、(2010年10月)46.甲:从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人们不需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很容易地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乙: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知识的增加,对专家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因此,互联网反而会增加我们咨询专家的机会。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的焦点? A、互联网是否能有助于信息在整个社会的传播。

B、互联网是否能增加人们学习知识时请教专家的可能性。C、互联网是否能使更多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料。D、专家在未来是否将会更多地依靠互联网。E、互联网知识与专家的关系以及两者的重要性。

45、(2008年01月)38.郑女士:衡远市过去十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易阳市高,因此衡远市的经济前景比易阳市好。胡先生: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衡远市的GDP增长率虽然比易阳市的高,但易阳市的GDP数值却更大。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郑女士和胡先生争议的焦点:

A、易阳市的GDP数值是否确实比衡远市大? B、衡远市的GDP增长率是否确实比易阳市高? C、一个城市的GDP数值大,是否经济前景一定好? D、一个城市的GDP增长率高,是否经济前景一定好?

E、比较两个城市的经济前景,GDP数值与GDP增长率哪个更重要?

46、(2009年01月)36-37基于以下题干:张教授:在南美洲发现的史前木质工具存在于13000年以前。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工具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这一观点难以成立。因为要到达南美,这些人群必须在13000年前经历长途跋涉,而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从未发现13000年前的木质工具。李研究员:您恐怕忽视了:这些木质工具是在泥煤沼泽中发现的,北美很少有泥煤沼泽。木质工具在普通的泥土中几年内就会腐烂化解。36.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张教授与李研究员所讨论的问题? A、上述史前木质工具是否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 B、张教授的论据是否能推翻上述考古学家的结论?

C、上述人群是否可能在13000年前完成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长途跋涉? D、上述木质工具是否只有在泥煤沼泽中才不会腐烂化解。

E、上述史前木质工具存在于13000年以前的断定是否有足够的根据?

47、(2011年01月)30.抚仙湖虫是泥盆纪澄江动物群中特有的一种,属于真节肢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成虫体长10厘米,有31个体节,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它的背、腹分节数目不一致。泥盆纪直虾是现代昆虫的祖先,抚仙湖虫化石与直虾类化石类似,这间接表明了抚仙湖虫是昆虫的远祖。研究者还发现,抚仙湖虫的消化道充满泥沙,这表明它是食泥的动物。以下除„„哪项外均能支持上述论证? A、昆虫的远祖也有不食泥的生物。

B、泥盆纪直虾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凡是与泥盆纪直虾类似的生物都是昆虫的远祖。

D、昆虫是由真节肢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E、抚仙湖虫消化道中的泥沙不是在化石形成过程中由外界渗透进去的。

48、(2011年01月)39.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形式语言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然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形式语言看起来像天书,远离大众,只有一些专业人士才能理解和运用。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关系就像肉眼与显微镜的关系。肉眼的视域广阔,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信息;显微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事物的细节和精微之处,尽管用它看到的范围小。所以,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都是人们交流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工具,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具有强大的力量。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内容可能成为新的“风景”,说明形式语言可以丰富自然语言的表达,我们应重视形式语言。

B、正如显微镜下显示的信息最终还是要通过肉眼观察一样,形式语言表述的内容最终也要通过自然语言来实现,说明自然语言更基础。C、科学理论如果仅用形式语言表达,很难被普通民众理解;同样,如果仅用自然语言表达,有可能变得冗长且很难表达准确。

D、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科学表达的基础——形式语言的重要性。

E、采用哪种语言其实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表达了真正想表达的思想内容。

49、(2011年01月)46.由于含糖饮料的卡路里含量高,容易导致肥胖,因此无糖饮料开始流行。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李教授认为:无糖饮料尽管卡路里含量低,但并不意味它不会导致体重增加。因为无糖饮料可能导致人们对于甜食的高度偏爱,这意味着可能食用更多的含糖类食物。而且无糖饮料几乎没什么营养,喝得过多就限制了其他健康饮品的摄入,比如茶和果汁等。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李教授的观点? A、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长期饮用有益健康。B、有些瘦子也爱喝无糖饮料。C、有些胖子爱吃甜食。

D、不少胖子向医生报告他们常喝无糖饮料。E、喝无糖饮料的人很少进行健身运动。50、(2011年01月)54.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民用航空飞行的安全性有很大提高。例如,某国2008年每飞行100万次发生恶性事故的次数为0.2次,而1989年为1.4次。从这些年的统计数字看,民用航空恶性事故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此看出,乘飞机出行越来越安全。以下哪项不能加强上述结论?

A、近年来,飞机事故中“死里逃生”的几率比以前提高了。B、各大航空公司越来越注意对机组人员的安全培训。C、民用航空的空中交通控制系统更加完善。D、避免“机鸟互撞”的技术与措施日臻完善。

E、虽然飞机坠毁很可怕,但从统计数字上讲,驾车仍然要危险得多。

第三篇:外汇基础知识二之基本面分析

外汇基础知识二之基本面分析

时间:2012-12-17作者来源:钰佳-郭秀美QQ:1094261312

外汇市场的风险

高风险的投资

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是属於高风险的投资,但却是最适合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个人与法人的投资工具。网络交易平台可允许使用高额的融资比例杠杆来进行外汇的操作(最高可以到达帐户现有资本的400倍)。一个美金两千元的帐户可以同时买卖相当於市价40万美元的货币,在这个比例的操作下,市场只要有千分之五的变动,这个帐户很快就会结束。理论上来说,用最高的融资比例来操作外汇,只要市场有一毛钱的变动,您不但血本无归,而且损失有可能比原先开户金额还高。因此,用来操作外汇市场的资金应该是不会影响您日常生活或公司营运开销的闲臵资金。

网上交易的风险

除了上述的风险外,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线上交易系统也有其本身的风险,这包括了硬体、软体及网路的连线等等。因为交易商并没有能力控制网路的信号端、接收器、电脑设定及路径、与网路连线的稳定性,当透过网路下单时,任何连线的失败或延迟交易商不负任何的责任。交易商都有备份系统,以及伺服器当机时的备案来降低发生的可能性。此外,不论任何状况发生,您都可以通过交易商提供的免费国际长途电话来下单。

外汇市场庞大的交易量、高流动性及汇率的变动通常有很强的趋势,长久以来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投机市场,也许因为这些特性会带给投资人丰厚的获利,然而,赚钱的人毕竟是少数,下面几个原因限制了这些成功的比例:

投资人对获利可能性的误判,或是缺乏外汇操作的原则

短线操作并不适合业馀的投资人,也不是一夜致富最好的管道。货币看起来和股票、期货并不相同,因此并不代表所有投资的规则和简单的逻辑都可以套用在外汇市场上。高风险才有高回报,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计画,意味着如果无法有稳定的获利,通常就会遭致很大的损失。外汇投资并不容易,如果容易的话,大家都是百万富翁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外汇投资人仍避免不了定期的损失,因此,学习外汇投资并没有捷径,而且需要时间才能精通。外汇投资最大的诱惑在於高杠杆融资比例的使用

保证金交易对某些想要以小搏大的投机客有很大的诱惑。然而,保证金交易是一把双面利刃的剑,虽然只要美金一千元就可以持有十万元的货币,这并不代表一个一万元的帐户就应该一次买进五十万或是一百万的外汇部位。虽然帐面上看起来好像只要一千元就可以持有十万元,但是一个十万元的外汇部位本身就应该当作十万元来看待,而不是只看到一千元保证金而已。很多有经验的投资人能够正确的分析市场,以及有选出绝佳进场点的能力,但是最後却往往败在过度的使用保证金交易,导致他们不得不在最差的价钱下认赔离场。

举例来说,一个美金一万元的帐户,投资人花了一千元的保证金持有一个价值美金十万元的外汇部位,因此他的比例就是十比一,这是一个相当适合的投资策略,大部分的专业经理人或基金法人所允许使用保证金的比例甚至比这个数字还低。使用比较小额的保证金比例操作外汇可以使投资人有能力承受许多小额的损失,而不至於到时捉襟见肘。

第四篇: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课时安排:20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回顾高中阶段读过的重要散文篇目 《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四季》张洁、《想北平》老舍、《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荷塘月色》朱自清、《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必修三》:《祖国山川颂》黄药眠、《长江三峡》刘白羽、《老王》杨绛 《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三、散文的基本知识

1、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⑪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⑫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

② 渲染气氛

③ 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④ 铺垫情节

⑤ 更好地表现 主题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⑬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形散”主要表现在:

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四、真题体验

阅读张笑天《上善若水》,完成题目(学生用书P191页)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

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江苏高考散文文本阅读题特点: 1.选材范围

(1)选文多数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2.考查特点

(1)命题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题量保持在4个题,分值20分,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的考试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其中理解语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命题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读懂散文(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教学步骤:

一、如何读懂散文

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二、散文阅读模板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2)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3)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4)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张抗抗《窗前的树》,体会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这类散文需要抓住树的特征并分析由其特征所体现的情意。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请先标记各段落序号,给全文切分层次,并在后面表格空缺处概括层意。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请结合文中描写洋槐的句子,然后在后面表格处填写恰当的文字。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请结合文中隐含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概括其不同时期的情感。填入后面表格空缺处。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槐树的四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又自信潇洒。步骤一:文章的思路 步骤二:洋槐的特征 步骤三:作者的情感(一)总起

(①-④)窗前的槐树 高大粗壮 满足幸福(二)分写

(⑤-⑪)四季的槐树 春季的槐树 灿烂壮丽 精神为之一振 夏季的槐树 郁郁葱葱 生出一种感动 秋季的槐树 金碧辉煌 不觉得感伤和悲凉 冬季的槐树 挺拔骄傲 活得自信、潇洒(三)总结

(⑫-⑬)窗前的槐树 衰而复荣 败而复兴 神秘默契

(二)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体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表现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阅读模板

步骤一:抓议论,明义理

议论说理类散文,首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不是一个完整严密论证的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语句去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阅读哲理散文时,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那么就可以很迅速地了解哲理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松地品尝文章中的哲理味道。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其与段落每段的“主旨句”。体会文中这些关键语句,把作者所要说之理准确地表达出来。步骤二:分层次,感理趣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能够感受作者在阐述道理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通过“趣”来吸引读者阅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类散文之“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例证当中。作者的行文往往会从日常生活景物写起,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清文本的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或以上三种的综合)、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前三种比较常见,而后两种尤其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步骤三:析材料,明方法

思考材料,明确方法。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说之理)而运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这类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已经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了,文本的内涵已经把握,这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毕淑敏《造心》,体会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议论说理散文,阅读关键是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义理观点,以及为表达这个义理观点而运用的材料。步骤一:抓议论,明义理

(1)请用横线标记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

(2)请用波浪线标出第③④段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④段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参考答案:(第③段)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的材料。(第④段)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3)用着重号标出作者对“造心”需要有严肃态度的语句。步骤二:分层次,感理趣

请阅读全文,然后在下面横线或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文字。(1)段落 层意

③ 造心需要材料 ④ 造心要有手艺

⑤~⑨ 造心的类型

造心的规模(⑤~⑥)造心的质地(⑦~⑨)⑩~⑪ 造心需要好样板及其意义

(2)本文作者的感情倾向:要用自己的双手造好的心。步骤三:析材料,明方法

(1)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2)“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一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理? 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3)结尾运用“船”的比喻这一材料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复习巩固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要点

第三

教学内容:读懂散文(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散文阅读模板

(三)文化游记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文化游记散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其特点有: 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阅读模板

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文化游记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一般地,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纲”,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文化现象,如传统节日、茶文化、酒文化等。鉴赏文化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名山大川或因风景秀丽而著称,或因著名历史人物而扬名。描写历史遗迹类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要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时代背景,诸如产生由来、历代传承、兴衰更迭等。凡涉及历史人物的文章,要结合人物成就、古今意义以及后世人的评价。历史事件类的文章,则要结合事件当时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多方面考虑。而文化现象类的散文,诸如酒文化、茶文化等,本身源远流长,阅读时要追根溯源,综合分析。俗话说,借古讽今,察古知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回忆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给现实人生指明道路。以各种文化现象为主要写作对象的文化散文,则让人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冲击,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文化散文因涉及对象充满历史文化意味,语言上有种历史的厚重感。一般来说,文化散文很少有李白般的浪漫情怀,而多了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多用修辞,注重对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以上三步,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主旨大意了,也就整体上读懂了文章,为解题作好了铺垫。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朱增泉《文赤壁》,体会文化游记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文化游记散文,阅读关键是抓住苏东坡的经历与作者抒情之间的关系。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1)请用横线标记出作者行踪的语句。

(2)请用波浪线标记出作者由写景到写人转换的语句。步骤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1)概括苏东坡在赤壁的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苏东坡在赤壁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从而使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成为旅游胜地。

(2)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一段?并写出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参考答案:第⑧段。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某些位置上的关键句是理解此类文章的关键,如“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在整篇散文中起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这样的关键语句还有很多,请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参考答案: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2)“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中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①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②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③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④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⑤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⑥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3)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参考答案: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通过以上的三个步骤,我们就可把握住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此篇文章由赤壁之景引出苏东坡的历史经历,由苏东坡的历史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态度及对人生的感悟:倡导人要有像苏东坡那样面对命运捉弄时的豁达情怀。

(四)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1.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

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3.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无论写人、叙事,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4.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阅读模板

步骤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文章中却已经具备了。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步骤二: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屑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静心寻找线索(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可以是情等),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完成共同的主旨,也就是看作者用一个什么“神”来将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材料统摄在一起的,而这个“神”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步骤三:区分表达方式

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

步骤四:综合考虑,概括主旨

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或主旨。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牛汉《活着的伤疤》,体会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步骤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本文的主人公是秃手伯,重点描写的是秃手伯伤疤现在的状况。步骤二: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1)请结合写“伤疤”的语句,说说文章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以“活着的伤疤”为题,揭示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显示了人物性格;以“活着的伤疤”为题,起到了线索作用,它贯串全文;同时,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简洁凝练,表意丰富,用“活着的”这一形容词短语修饰“伤疤”这个名词中心语,搭配新奇,耐人寻味,有悬念感。

(2)阅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文章开头由“口外草地回来的人”的伤疤写起,再详细写秃手伯隐秘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不死”的内涵,最后结尾又写到“我”的身心上的伤疤,逐层递进,文意不断丰富深厚。步骤三:区分表达方式

(1)具体描写秃手伯胸口伤疤的语句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秃手伯遭受的痛苦之深重。(2)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结尾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简要议论“我”半个世纪以来对“有关伤疤的道理”的理解过程,以前,“我”对秃手伯的讲法不理解;而在“我”历经身体与心灵的痛苦折磨,留下许多很大很深的伤疤之后,才真正感悟到伤疤活着不死,时时提醒“我”重温曾经的苦痛的道理。这些议论深化了中心,升华了主题。(3)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与“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应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这是说从那些“看得见的伤疤”上,常常可以勾起人们对往昔伤痛的回忆,所以说“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这是说那些刻意隐蔽和掩饰的肉体的伤疤以及那些精神上的伤疤,深深地植根于人的记忆深处,无法忘却,难以磨灭,所以说“有的也一直不死”。步骤四:综合考虑,概括主旨

本文事件特征:“伤疤”活着→人物形象:命运的坎坷艰辛,性格之隐忍坚毅→议论点旨:由“秃手伯”的痛苦写到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创伤,表达了铭记、承担历史苦痛的坦然,也潜藏着热爱生命的执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冀。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复习巩固文化游记类、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要点

2、预习“第1讲分析结构思路类”

第四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分析结构思路类 教学步骤:(结合晚自修学生先行阅读思考)

一、检查作业(晚自修阅读笔记)

二、分析结构思路类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标题、开头、结尾。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区别: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纲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种种作用了然于心。常用的结构术语有对比、衬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波澜、过渡、线索、倒叙、插叙、层层深入、突出中心、深化中心、丰富内涵等。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 1.段内的结构层次; 2.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 的关系;段落之间4.材料与材料之间 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常见设问方式

2012重庆卷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012安徽卷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2011重庆卷 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其他设问方式:(1)作者描写×××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2)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4)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太阳梦》,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4页)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按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后阅读全文,找出写画家老刘的语段。

第二步,理清线索。文章采用“纵贯式”线索,围绕“梦”而谈,前四段为“找梦”,中间写自己的梦,倒数第三、四段写老刘找到“梦”,最后老刘又寻“新梦”。

第三步,根据题干,分类合并写老刘的内容。文章开头四段主要写老刘画山画得苦,第二次集中写老刘在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其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第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最近”,老刘又陷入了“苦闷期”。第四步,采用分条或表次序的词语组织答案。参考答案(1)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2)“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每点2分)解题方略 行文思路分析“六字诀”(学生用书200页)题型二 局部思路的分析(句段作用分析)局部思路的考查,即题目往往不是要求总体分析,而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形成了考查散文行文思路的特色题——句段作用分析题。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常见设问方式

2013江苏卷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2013安徽卷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3四川卷 文中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好处。(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或句?(4)某段或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角度一

开头句段的作用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大河家》,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5页)

解题指导

开头句段的作用“五考虑” 1.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引起下文。开头句或段,除了点题作用外,还有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暗示下文解释,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3.奠定基调。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烘托(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角度二

中间句段的作用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大河家》,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5页)

解题指导

这句话的上一段中提到了“船客子”一词,这是大多数读者不理解的称呼,这里很有介绍的必要;同时对“金客”“麦客”等下文要出现的词语也一并作了解释。从文章行文上来看,这几个句子句式整齐,与其他语句相比变化明显,在全文中起到了调节文章节奏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评分细则:每点2分)解题方略 中间句段的作用“两思考”

第一,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第二,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角度三

结尾句段的作用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梁衡《冬日香山》,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6页)

解题指导

题干已经明确了题型,考查结尾句的作用,也明确了寻找答案的范围是“全文”。可以这样思考:从内容方面,作者写这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与全文内容是怎样的关系;内容是在上文所写香山的基础上对香山的清爽骨气本质的一种赞美,也点明了本文的主旨。从形式上看是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至于对读者的感受方面,可答也可不答。参考答案 这是作者领悟到香山性格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慨,赞美冬日香山清净骨气的本质,点明主旨,总收全文、首尾呼应。解题方略 结尾句段的作用“三思考”

第一,首尾呼应(照应)而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第二,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第三,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三、课堂小结:结构思路题解题方法规律小结

1、阅读句段本身

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本身,这是做题的第一个环节。通过阅读,要明确它写了什么,主要包括的陈述对象是什么,陈述内容是什么,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另外,要关注它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出特点。

2、抓住位置特点

要注意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

3、审清题干要求,掌握答题模式

(1)审题要注意三点:句段位置,答题方向,提示或暗示性语言。(2)掌握答题角度和答题模式。

4、防止两种倾向。(1)答题不具体。(2)面面俱到。

四、作业:散文的开头句段、中间句段、结尾句段各有何作用?

第五

教学内容: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散文的开头句段、中间句段、结尾句段各有何作用?

二、句段作用题因乱贴标签而失分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黄裳《樱桃》,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298页)

满分指导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从结构手法等分析上下文内容的关联,这就需要弄清句段位置,构建结构方面的技巧知识网络;第⑥段处于文章的中间,画线语句又处于这一段的中间位置,按常规就是转入下文。二是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第一步,要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画线语句下文“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已经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基调。

第二步,要抓关键性的语言,理解句段内容,进而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对主旨的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作用。该题要求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体会这句话的含意,理解作者引用诗句表达挽留春光这一意思,然后结合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在整个文段中,该语句前面是对樱桃在城市难得看见的理解,后面则是对樱桃寓意春光逝去的分析,再结合全文,即可得出其在文中的作用。而文中诗词的引用,则起到了彰显文章底蕴,增强文化气息的作用。

解答此类问题可遵循以下流程图

参考答案 ①转入对樱桃寓意的阐发。②为樱桃新的寓意做衬托。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三、课堂作业:阅读《雨中的鸣鹤》答题(学生用书P203页)(独立于25分钟内完成)1.(对应题型一)本文行文的线索是什么?请具体加以说明。(5分)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章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的,其次要逐一说出作者游经的具体地点。这就需要认真阅读文本,逐段理清作者的行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有时一段写一个地点,如第②段写中街陡塘桥,第③段写深港;有时是一段写两个地点,如第⑦段写了四合院和金仙寺;有时是几段共写一个地点,如④、⑤两段都是写弄堂。

参考答案:作者的游踪。(2分)中街陡塘桥—深巷—弄堂—中街两边的建筑—四合院—上街的金仙寺。(3分)2.(对应题型一)第④段写周庄的用意是什么?(3分)解析:阅读文本可知,鸣鹤与周庄是显然不同的,据此可知写周庄是为了对比,再结合主题及相关内容,指出对比的作用,即突出鸣鹤的自然古朴,无商业气息。参考答案:将鸣鹤与周庄对比,(1分)突出鸣鹤没有多少商业气息,(1分)较自然古朴的特点。(1分)3.(对应题型二)第⑥段画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6分)解析:这句话写雨,据此要考虑其与标题的关系,应指出其照应了标题;这句话说到“缠绵”“柔情”,据此要考虑跟下文老房子、金仙寺的关系,指出其铺垫作用。从内容上考虑,主要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即可。

参考答案:结构上的作用:照应文题;(1分)为下文写老房子的古朴典雅、四合院的幽深而苍老、金仙寺的古老而有文化魅力作铺垫。(2分)内容上的作用:渲染诗意朦胧的气氛;(1分)表现作者对雨中鸣鹤独有风姿的喜爱之情。(2分)4.总观全文,概述文末“别样的生命”的内涵。(6分)解析:作答本题,要统观全文,可从自然风貌、民风民情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概括答案。参考答案:返璞归真的自然风貌;(2分)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2分)古朴典雅的文化内涵。(2分)

四、作业:笔记整理 散文句段阅读题如何不失分?

第六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内容要点概括类(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教学步骤:

一、散文句段阅读题如何不失分?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题型一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内容要点。内容涵盖层意概括、原因概括、特点概括等。层次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多个段落 常见设问方式

2013江苏卷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2013大纲卷 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2013安徽卷 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角度一

层意概括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洛夫《一朵午荷》,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1页)

解题指导

根据题干提示,找出答题区间,画线段落在选文中是第十五段,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去植物园看荷时的心理,抓住“诚心”“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至于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可以抓住本段开头的“但”字,分析对上文的反接作用。而后面的句子,自然引领下文。抓住这两点,可以概括出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2分)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2分)解题方略

层意概括“两步”“两注意” 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答题区域。

题干(包括分值)常常暗示了答题的区域和方向,要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仔细审读,找到对应的信息语段,确定答题的区域。第二步,抓重点词语或句子,切分层次。

中心(词)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关键,要抓住不放,认真辨析作答,筛选出相关符合题意的语言材料。

注意一:答题区域如果是全篇,先分意义段,再概括各意义段的大意,概括段落大意要注意关键句,要抓住主要,舍弃次要,要特别注意主旨句。如果是几段的,通常是抓各段的大意。如果是一段的,通常先分层,分层时,要注意行文思路的转换,特别是关注一些标志性词句,然后再概括层意。

注意二:层意概括不但要注意写的对象,更要注意对象的特点。角度二

原因概括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李清明《牛铃叮当》,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2页)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局部内容要点概括之原因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黑色幽默”一词本身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黑色幽默”。从语境看,牛犊的认领原本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却在当今社会引起纠纷,于是发生了“亲子鉴定”的事情。古老的传统与现实社会相冲突,传统将走向何方,这是一种“黑色幽默”:社会发展,传统无奈。本因为利益起冲突,却因“亲子鉴定”损失更大,这是一种“黑色幽默”。参考答案 ①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喜剧效果。②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解题方略 原因概括类题目答题流程 第一,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

原因概括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第二,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

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例二]题干中“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就是结果,需要在原文中找出“原因”。第三,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例二]的显性答案要点就隐含在第⑩段中,而隐性答案要点需要结合第⑨段,并需思考“亲子鉴定”背后隐含的内容。角度三

特点概括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老舍《何容何许人也》,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3页)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考生局部要点概括之特点概括的能力。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矛盾”一词,在文中筛选出能体现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的内容:文章第二段中的“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第三段中的“心思忽细忽粗”“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第四段中的“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等。然后再根据题干的要求从交往、生活、心理三方面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每点1分,三点4分)解题方略 特点概括“三步走”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明确是什么陈述对象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是怎样的特点,找到在原文筛选的方向。[例三]题干中的“矛盾”是解题的关键词语。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

第三步,根据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不论哪种命题形式,在组织答案时,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直接摘录词句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抓住关键词句,找准答案起止。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所在,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进行组合。

2.改写拼接法:就是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要点: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解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3.综合句意(层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要点:(1)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找到答案的大致位置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2)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部的意义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整理课堂笔记

第七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内容要点概括类(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教学步骤:

一、作业检查:散文如何划分层次?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 题型二 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主旨概括和情感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常见设问方式

2013广东卷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2013大纲卷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3浙江卷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2)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3)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角度一

概括情感态度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师陀《过岭》,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4页)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概括情感的能力。考生从原文中找出能体现“我”内心世界的关键语句归纳概括即可。文中第一段写“我”“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第二段写“我”担心在路险的情况下翻身落马,可见“我”当时内心忐忑,但山很神秘,对骑马上山又有些期待;第六段和第七段说“我”骑马走在山路上,“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又说“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可看出作者心中既紧张又惊喜;“来到山顶”后,“四山绝了飞鸟”“经年的枯草……荒凉”“马四蹄打颤……啮食枯草”,这些体现了作者当时惆怅的心境,同行者说还有十五里,又引发了作者对行程的担忧。

参考答案 ①骑马之前:忐忑而有所期待。“我”对“马性”不太了解,担心被马摔下山谷,但对初次骑马上山又有些向往。②骑马上山:紧张而充满惊喜。山高路险,不免紧张,但人在马上却安全稳当,并欣赏到不曾想到的美景。③到达山顶:惆怅而有所担忧。天色已晚,山景益见荒凉,“我”不免感到惆怅;路途遥远,人疲马乏,引发了“我”对行程的担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扣住“丰富”,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题方略 概括情感态度“两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考向。

散文作品阅读中的“概括情感态度”类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考向:

①情感变化类。题干要求多有“情感变化”字眼,如2013年大纲卷第17题“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②情感梳理类。如[例四]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③情感认定类。题干要求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字眼,如2011年福建卷“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又如[例四]中也含有情感认定,就是每一阶段的情感需要确定。

第二步,掌握各类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

①情感的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文学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对于这种题型,最好的办法就是“捋线串珠”,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尤其是线的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彩珠,串到这根红线上。串珠时,千万不要把珠子遗漏了,那样情感变化就有可能脱节,对于那些情感相近的词语,可以不串到线上,防止重复。在全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就一清二楚了,就可以组织答案了。②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出所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③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指的语境,或全文,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最后是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这种方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词句,即对感情色彩极为浓厚的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和体悟,尤其是某个句子的情感认定,这种方法最为恰当。角度二

概括主旨类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李清明《牛铃叮当》,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5页)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旨、探究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迅速阅读全文,理清全文结构并概括内容:第①~⑧段是写原来诗意的乡村,第⑨⑩段是如今的乡村,第⑪段是抒发自己的感慨。其次,仔细揣摩最后一段,特别是“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句,里面隐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综合以上来提炼文章的主旨。就本文内容谈感悟,则要立足文本内容,适当联系现实生活,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探究文本的现实意义等。

参考答案(1)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2)考生感悟:(示例)①乡村是我的精神家园,但如今,故乡一点一点被毁容,被篡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渐渐消失,真是令人惆怅、叹惋。②虽然故乡的富裕、文明、美好的产生基本上是以故乡某些风物的消失为代价,但是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新农村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解题方略 概括主旨“三三”法 一、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速读

快速浏览文本,概括各层大概意思,建立对文本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

仔细阅读每句话,找寻、揣摩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句、比喻句、连词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句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也就是说,要能参悟一些重要的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第三遍,速读

依文体,抓关键。散文就是要抓住叙述和描写中那些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在前两遍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旨。如[例五]中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趋向及写作意图。二、三种概括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

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2.“段意串联”法

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提炼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3.“因文而异”法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人叙事散文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概括文章主旨,往往需要综合以上各种方法,另外还要关注写作背景、小注等一些细节。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课堂笔记整理

第八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教学步骤:

一、作业检查:课堂笔记

二、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内容要点概括题因缺乏整体观念导致遗漏要点而失分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黄裳《樱桃》((正文见第1讲),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6页)解题指导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之上“追本溯源”“抓因求果”,先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在答题区间内找出相关信息,同时要考虑这些信息语句背后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情感等,也就是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情,析文入理,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句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的“意”,即虑其“形”,深入其中悟其“意”进行概括。如本题两个小题题干已经明确指出分别概括②③两段和④⑤两段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具体分析时,一定要先对这些段落进行分层次后再整体理解。通过分析,②③两段主要写的是桐庐城的建设进程,第②段侧重对城市建设整体情况的介绍,第③段则主要从文娱生活和旅游这两方面介绍。考生只要抓住这两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正确答案。④⑤两段重点写的是桐君山的文化,介绍了其建筑的特点、抱柱对联和民间传说,考生对这几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此类问题可遵循以下流程图

参考答案(1)①新建筑陆续出现,人的精神面貌转变;②文娱生活更为丰富;③旅游业快速发展。(每个要点1分)(2)①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②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对联;③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传说。(每点1分)

三、课堂作业:阅读王开岭《因整容而毁容的故乡》,完成题目(25分钟内独立完成)1.(对应题型一)在作者看来,“故乡”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请简要说明。(4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故乡”是文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分析“故乡”的特质,实则是诠释它所负载的深刻内涵。文中第2段、第5段对“故乡”集中作了诠释,将其中的关键语句筛选出来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故乡应该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②故乡应该有演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逻辑、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的文化任务。(4分)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地点则用来生活。(2分)(2)那些古村名镇只是没来得及脱下旗袍、马褂,里头早已是现代内衣或空空荡荡。(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第(1)句主要说明“地址”与“地点”两个概念的不同内涵,为诠释“故乡”服务。理解这个句子的含意应当联系上下文来比较分析。第(2)句旨在说明中国乡村在沦陷,在修辞上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解释含意时应将其内在意思点透说清。

参考答案:(1)地址只象征方位、坐标和地理路线。而地点则是个生活空间,是个有根、有物象、有丰富内涵的信息体,它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着人生活动和岁月的内容。(2分)(2)古村名镇虽说保留有未被更新的容颜和结构,但曾经的乡村元素早已荡然无存,真正的乡村和乡村精神也早已丧失殆尽。(2分)3.(对应题型一)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因整容而毁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章标题“因整容而毁容的故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认为,地点在失守,故乡在沦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千篇一律且缺乏稳定性,毁弃了“故乡”应有的文化任务和精神特质。

参考答案:(1)当前的城市建设乃至乡村建设千篇一律,形同神似,使原本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故乡信息荡然无存。(2分)(2)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建设以大为能,建筑以新为尚;更新太快,丧失边界,无相对牢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体味,一切皆是暂时、偶然的,沉淀不下故事。(2分)4.(对应题型二)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读全篇,不难看出,作者对当前的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持否定态度。在行文上,作者以“故乡”的被毁弃作为切入点,引入对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导致的“故乡”特质缺失问题的议论,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参考答案:作者对当前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城市和乡村建设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故乡是每一个人(游子)魂牵梦萦的心灵归宿地,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应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美学和心灵秩序。(6分)

第九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理解词义、句意类(理解词语含义)教学步骤:

一、课堂作业评析

二、理解词义、句意类 题型一 理解词语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常见设问方式

2013浙江卷 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

2010四川卷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辨析。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部分中的“×××”指什么?

(2)文中以“×××”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3)“×××”一词强调的是什么?

角度一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表现主旨的词语 [例一]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行了。(节选自冰心《一日春光》)“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词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8页)

解题指导 先明确“吞咽”的本意,是“吞食”的意思,形容人在饿极了或是食物很可口的情况下对食物产生极度的渴望。“吞咽”搭配的对象本来是食物,动作程度很深。作者将“吞咽”一词移用到“春天”上,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作者急切的盼春心情,由此可以理解“吞咽”含有享受之意,隐含着作者盼春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吞咽”的含义是尽情地享受。这句话含有作者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每点2分)解题方略

(1)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2)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还是情感词。

(3)从相关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角度二

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2分)(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8页)

解题指导 本句是写荷花形状的,“袅娜”“羞涩”都是写人的词语,运用了拟人手法。“袅娜”是形容女子姿态之美,后文有“开着的”,这里写出了荷花盛开之美;“羞涩”是难为情,态度不自然之意,后文又有“打着朵儿”,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含苞待放时的娇羞之美。

参考答案 “袅娜”“羞涩”二词,表明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1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1分)2.幽雅的歌舞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儿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2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8页)

解题指导 句中的“贝多芬”“莫扎特”用了借代的修辞,依据“飘出”,可知是演奏,由“三月不知肉味”可知是高雅的,因此,“贝多芬”“莫扎特”代指的是:演奏的贝多芬、莫扎特的乐曲声。

参考答案 用“贝多芬”“莫扎特”形容歌舞厅弹奏者的高超技术,(1分)他弹奏名曲如同出自原创者弹奏那样优雅动听。(1分)解题方略

(1)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2)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瞻前顾后思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4)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手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角度三

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例三]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节选自冰心《一日春光》)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2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9页)

解题指导 从“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中我们可以读出“你”指的就是春天,“我”就是寻春的人,“把我冰在那里”说的就是春天让我苦苦地等待。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春天来得太晚,(1分)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1分)解题方略

(1)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

(2)圈定特殊语境。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

(3)将答案代入原文理解,看是否恰当。角度四

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例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节选自梁衡《把栏杆拍遍》)文章题为“把栏杆拍遍”,文中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义。(2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09页)

解题指导 根据词语反复出现的位置,寻找上下文对这个词语解释的地方,注意原文中“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的语句。

参考答案 “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辛弃疾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1分)另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1分)解题方略(1)根据词语出现的位置,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的对应位置,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2)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角度五

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例五](一)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节选自《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中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2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10页)

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深层义的理解。“清洁的”做“精神”的定语,是理解的核心。本段文字主要是对庄子精神的深刻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文段中找到解说庄子精神的关键的词语来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清洁的精神”是一种洁身自好、拒绝诱惑、(1分)不屈从权势的精神。(1分)(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10页)

解题指导 “文明”“伟绩”“武功”三个词都是褒义词,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形势、写作目的,不难看出作者在讽刺当时行为。

参考答案 “文明”“伟绩”“武功”三个词都是褒义词,这里都运用了反语的手法,(1分)讽刺了杀人者的罪恶行径,(1分)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1分)解题方略

(1)解释词语本义,根据词语本义,确定词语的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2)联系语境,确定词语的特殊用法。语境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手法需要考虑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3)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解答词语的深层意义,并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最后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不论理解哪类词语,都需要“三联一依”的思维方式。“三联”: 第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的“泻”字。

第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第三“联”,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如《荷塘月色》中的“幽僻”“寂寞”。“一依”:

依托修辞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如《荷塘月色》中的“袅娜”。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散文阅读如何理解词义、句义?

第十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理解句子含意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散文阅读如何理解词义、句义?

二、理解词义、句意类 题型二 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含蓄句:运用象征等手法,意思隐晦的句子。

2.修辞句:使用特殊的修辞手法或写人绘物的描写手法等,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3.文眼句:即人们常说的揭示文章中心、作者观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放在句段作用题中考查。

4.结构句: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在句段作用题中已经讲述。

5.结构复杂句:这里的结构是指语句本身结构复杂,不是指在文中的作用。因为结构复杂,隐含信息多,故而语句内涵丰富。

所谓理解句子含意包含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义,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常见设问方式

2013浙江卷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2013天津卷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013江西卷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其他设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2)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3)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角度一

含蓄句

[例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解释画线语句的含意。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4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11页)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含蓄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需从两个层面考虑:第一个层面是“泥公鸡”的“哀鸣”象征什么?从语境中不难知道,“泥公鸡”象征了幸存的传统民间工艺(传统文化),它在夕阳下“凄厉的哀鸣”则象征了传统民间工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濒临灭绝的哀号。第二个层面是这样描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文中写道:“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显然,这不仅是“泥公鸡”的哀鸣,也是作者的哀伤与忧虑。

[参考答案] 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代表着在冲击和破坏中一息尚存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它“张嘴大叫”的造型象征着不甘毁灭的悲啼。(2分)“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蕴含着作者对以泥公鸡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目前处境的同情和忧伤之情。(2分)解题方略

1.联系语境,揣摩句意。这类句子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的需要,故意不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方法把含意隐藏于句中,含蓄地表达含意。所以理解时要联系语境,考虑其手法揣摩句意,注意上下文与之相呼应的阐释句。如[例六] 对“泥公鸡”象征义的理解。

2.揣摩语句的感情因素,需要联系文本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例六] “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已经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3.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特别是语句中的关键词。如[例六]中的“哀鸣”。角度二

修辞句 [例七](2013·浙江高考)阅读《牛铃叮当》一文(正文见第2讲[例二]),回答后面的问题。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1)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2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

(2)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2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描写对象,第(1)句是对水牛的描写,第(2)句是对“我们”的描写;其次要明确具体的描写手法是什么,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第三,要明确语句所写的具体内容以及达到的效果。这两处画线文字分别描写了水牛游泳和“我们”跟水牛学游泳的情景。形象地刻画了水牛的特性及“我们”的天性。

参考答案(1)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1分)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1分)(2)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1分)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1分)解题方略

理解赏析这类语句,需要:

第一步,要确定描写或陈述对象。

第二步,要明确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第三步,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语句内容。

第四步,将语句“还原”,就是将语句的手法句还原成没使用手法的意思明白的语句。如使用比喻的,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角度三

文眼句 [例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节选自鲁迅《忆刘半农君》)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4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

解题指导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对此句而言,要读懂最后一段,把握文章主旨,同时抓住关键词——“憎恶”前的修饰语“朋友的”。“憎恶”本是一个感情色彩极为鲜明的词,这“憎恶”又是如何定位于“朋友”的呢?这就要从立场、态度和方法等角度来解读“朋友”。

参考答案 ①“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感情,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分)②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1分)③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1分)解题方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首先要概括文章的主旨,然后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联系文章主旨,特别注意对感情、态度的把握。角度四

结构句

[例九](2010·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节选自《天目山》)第②段这句话的含意是:。(2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

解题指导 该句是过渡句,须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了人”的含义。“为了人”在①⑥两段可推断出。

参考答案 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存已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解题方略

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角度五

结构复杂句

[例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棵被雷电烧空了躯干的洋槐,斜斜地贴着水面长出去,亭亭玉盖下,一张方桌,几把木椅,用宜兴紫砂壶泡着的半壶龙井茶冒着袅袅香气。一位鹤发老者正坐在方桌旁品着茗,一脸的安详和惬意。我突然悟得,其实老人正在品味的这种梅妻鹤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来中国文人追求的极致。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聪明的隐士总是不忘了隐居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

本段写道:“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这句话怎样理解?(4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

解题指导 对于较长较复杂句子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先划分句子的内部层次关系。然后分层理解,合成答案。如本句,包含两层意思。前半句的关键词“生活的不便”,已看出作者对“陶渊明们”的否定,后半句的关键词“艳羡”,意思已很明显。

参考答案 通过“陶渊明们”与“同里老人”的生活情态的对比,否定了“陶渊明们”的没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小隐隐于林”的生活,(2分)赞扬了“同里老人”梅妻鹤子(与世无争、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的“大隐隐于市”的悠然人生。(2分)解题方略

理解此类语句需要分点逐步阐释。句子结构较复杂,内涵十分丰富。如附加成分较长的单句,可通过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的办法来体会。如果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果是一个偏正关系的复句,句意当然放在“正”部分,但“偏”部分绝不可忽视。忽视它,可能丢失要点。我们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仔细逐步解剖。一般来说,是从关键词出发,单句解析,复句找关系,然后再综合表述。解析时注意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把句子的核心意蕴揭示出来。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整理课堂笔记

第十一教时

教学内容: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散文阅读如何理解句子含义?

二、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句子含意题因理解表层化、片面化而失分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黄永玉《平常的沈从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14页)满分指导

解答此类题可遵循以下答题流程

一看词句位置:即看其处于文章结构首、中、尾的哪个位置。

二看词句特征:即看考题是从哪一命题角度出题的,是情感义,还是特殊义;是含蓄句,还是修辞句;然后思考这一考题需要从哪些思维角度切入回答。三看上下语句:即有时该句的前面或后面就有解释该句含意的句子,而考生只需把它拿过来,稍加变通,即可准确作答。

“一虑”就是考虑该词句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的关系,这样能避免肤浅化。第(1)句话,看“词句特征”,是修辞句,需要明确修辞手法。看“上下语句”——结合上文可知,沈从文曾说过“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而事实上,“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很喜欢其人其文;对第(2)句话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而要“虑”,要结合沈从文说话时的特定背景,以及该句所在段落的中心意思来分析。上文中“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一句为文章后半部分的总领句,第(2)句举例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等方法,(1分)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1分)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1分)(2)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1分)表达深厚的叔侄亲情,(1分)同时体现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1分)

三、课堂作业:阅读鲍鹏山《黑暗王国里的残烛》,完成题目(25分钟内独立完成)题目解析

1.(对应题型一)大块头教训子路时所说的“避人之士”和“避世之士”各指什么?(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文中孔子的内心独白“避开那些昏庸无道的诸侯,而去寻找志同道合的有为之君,一同来重整乾坤,谈何容易”,可得出“避人之士”指的是什么。联系大块头等人的行为和语言,可得出“避世之士”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避人之士”指避开那些昏庸无道的诸侯,寻找志同道合的有为之君的人;“避世之士”指对社会不抱任何希望,远离俗世、政治,回到田园中去,回到自己的内心中去的人。(4分)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描写子路问路碰壁的情形?(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首先,要考虑为什么要写子路问路碰壁;其次,要考虑为什么要将两次碰壁的情形都写出来;第三,要考虑所写内容跟主题的关系。参考答案:两次描写子路问路碰壁的情形,具体地展现了时代背景,写出了当时人们心灵的迷惘,突出了孔子的孤独和执着。(4分)3.(对应题型二)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4分)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时首先要指出这是一处细节描写,然后明确细节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可先从弟子本身考虑,指出刻画了弟子们何种精神状态,继而考虑弟子的表现跟孔子的关系,再点明其与主题的关系。

参考答案: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展现了弟子们迷惘的精神状态,与孔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孔子的自信和坚定,突出了孔子是“黑暗王国里的残烛”。(4分)4.结合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题中的“黑暗”的内涵。(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通读全文后可知,“黑暗”不仅指诸侯的昏庸无道,当时人们心灵的迷惘,也指孔子的“徒子徒孙”,如宋明之际的理学家们,甚至后来的新儒家们的不足之处。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最后还谈到“我们这些聪明机灵的后来人”的不足。

参考答案:当时时代黑暗,诸侯昏庸无道;当时人们精神迷惘;后世的理学家和新儒家人格理想与伦理责任分离;当代人聪明机灵有余,古典的崇高不足。(6分)

第十二教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鉴赏形象、技巧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鉴赏形象、技巧类 题型一 鉴赏形象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记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常见设问方式

2013浙江卷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2013广东卷 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2013天津卷 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其他设问方式:(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2)文章写×××有什么作用?(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4)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角度一

鉴赏人物形象

阅读范例 学生阅读刘之蔚《胡杨人家》,完成后面的题目。(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14页)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找出描写老代的内容进行概括:注意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情等的语句,如神情“憨憨地”;对老代的初次外貌描写能看出其淳朴;商量钱和包饺子的语言看出人物憨厚;从把他媳妇当作他女儿的情节可以看出其大度;作者的评论也有“豪爽和大度”的字眼。作答时,应先指出人物性格,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做到有归纳有分析。

参考答案 老代憨厚,没有生意人的精明,“我”问他饭钱,他不说具体数字,只说昨天有人给了60元;老代淳朴,“我”和他谈好饭钱60元,给他一张票子,他不要,“我”强行给了他。(每点2分)解题方略

1.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

(1)从叙事情节中加以分析概括。在阅读时就分析事件,理清情节,进而从中概括人物形象。(2)从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方面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3)要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概括。

(4)要分析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分析概括。2.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如果是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从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主题的揭示和对现实意义的启示两方面思考。

如果是次要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角度二

鉴赏物象

阅读师陀《过岭》一文(正文见第2讲[例四]),回答后面的问题。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5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17页)解题指导 解答此题需要先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段,作者虽一开始就提到了马,但骑上马却是在第三段,到第九段作者写了山路上骑马的感受,这中间他增加了对马性的认识。考生要从原文中找出关键句,如“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摆了摆头,很斯文”,这些指马很温和。第六段写了马登山时的情况,体现了马在山路上行走时很谨慎,很聪明。第八段和第九段写即使人鞭打它,它也不理会,这是写马的倔强。抓住这些即可概括整合出答案。参考答案 ①聪明:马通人意,还能避开山路的危险。②温和(斯文):马在行程中并不凶刁、暴烈,把“我”顺利地载到山顶。③倔强:马有时也不听从主人的驱使,对主人的处罚不加理会。(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题方略

鉴赏作品物象一般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性格、精神品质);二是他(它)与环境的关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作答:

1.抓住散文的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写景散文,需标记景观,因为景观就是物象;状物散文,需标记事物。

2.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如[例二]写“马摆了摆头,很斯文”的外在特征。

3.联系外部环境,把握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明确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如[例二]写“马摆了摆头,很斯文”的外在特征,隐含的本质是马“温和”的特征。4.进一步明确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说出它在线索、情感、内容等方面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作用基本同人物形象)题型二 鉴赏技巧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内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常见设问方式

2013大纲卷 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2012浙江卷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2012山东卷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其他设问方式:(1)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3)文章对×××大多用第×人称,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角度一

修辞手法

阅读范例

阅读木心《林肯中心的鼓声》,回答后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18页)

解题指导 作品在第5、6段用了详尽的笔触从“我”这一听众角度来描写鼓声,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主要使用了排比、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回答本题,除了要答出具体的修辞手法外,还要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使用修辞手法描绘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等。参考答案 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②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突出鼓声对“我”的影响。(答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题方略

1.结合语句内容和形式,辨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内容和形式,常用的修辞手法不同: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对偶、排比、对比、反复;表达类——反问和设问。

2.要清楚此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八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一般作用)如下:

比喻 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比拟

(拟人)人格化,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表意凝练。

排比

节奏鲜明,有气势,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

突出强调,引起思考,增强表达效果。

3.分析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在文句中要表现什么内容(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主旨),在形式上起什么作用(考虑是否对文章的结构有作用)。角度二

表达方式

阅读范例

阅读徐志摩《想飞》,回答后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19页)解题指导 解答此题,首先应了解作品中运用第二人称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运用第二人称,可以使文章语言自由、灵活,具有亲切感、真切感,便于作者和所表达的对象进行对话,便于抒发感情等。然后,结合文段内容及文章主旨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每点2分)解题方略

解答此类题,需要“两步走”: 第一步,构建表达方式的知识网络。

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

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 考查角度 分类 作用

记叙角度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

多用于叙事散文中,它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记叙详略 详写

往往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略写

从侧面烘托中心。

记叙方法 顺序

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

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

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

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2.描写

(1)写景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

考查角度 分

类 作 用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描写方法 工笔与白描 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

工笔,能突出主要景物特征,浓墨重彩地描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白描,简练,生动传神。

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动静描写 又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虚实描写 又可分为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或激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或拓展了表现空间,或扩大了意境,或深化了主题。

(2)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3.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它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4.抒情

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臆:“惨象,已使我……”(2)间接抒情: 方式 内涵 举例

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故都的秋》中借槐树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咏物言志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融情于事

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背影》中写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判定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其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表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如[例四]题干已经明确了“第二人称”,所以答出其常规好处外,还需要结合文本答出作者对“你”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整理课堂笔记

1、如何鉴赏人物形象?如何鉴赏物象?

2、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各有何表达效果?

3、记叙如何分类?各有何作用?

4、描写如何分类?各有何作用?

5、抒情如何分类?各有何作用?

第十三教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鉴赏形象、技巧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见第十一教时“课堂笔记”)

二、鉴赏形象、技巧类:鉴赏技巧 角度三

表现手法(含结构技巧)阅读范例

阅读罗琅《耳边杜鹃啼》,回答后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21页)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引用“姑嫂鸟”的传说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同时也引发读者美好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传说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

参考答案 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每点2分)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21页)

解题指导 审读题干中的“谋篇布局”可知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谋篇布局”可从内部(线索、脉络)结构和外部(段落层次安排的方式,如时间、空间、逻辑等;过渡和照应等)结构两方面思考。本题“杜鹃啼”是这篇散文的线索,回答要紧扣线索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点2分)解题方略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思考方向。

第二步,从诸多表现技巧中判断选择。这就需要构建相关知识网络。手法 内 涵 一般作用

象征

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多运用在写景状物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品中。联想和想象

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抑扬结合抑扬通常是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以达到使人信服、突出要点的目的。抑扬一般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未扬先抑、扬中有抑、扬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

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以小见大

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铺垫

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事件、事物、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某种情感等都可以作为散文的线索。

线索可以连缀散漫的材料,可以展现情感的发展变化,可以借助某些形象阐发哲理。根据散文类型明确线索,明确了线索之后,分析线索的作用就比较简单了,只要将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清楚,看各层中写了哪些与线索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第三步,结合文本,从内容、主旨、情感等方面赏析其体现形式及作用或效果。角度四

语言特色

阅读范例

阅读《平常的沈从文》一文(正文见第3讲[失分短板·修补完善]),回答后面的问题。

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解题指导 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应先根据语境判定语言特色类型,这就需要掌握语言特色的类型;然后结合特定语句所在的语境、其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所表达的人物情感进行具体分析。在遭遇了侮辱之后,沈从文没有愤愤不平,而是替那个人“难为情”,这轻松、幽默的语言在讽刺了侮辱他的人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他的人格尊严。据此,考生不难组织出答案。

参考答案 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效果:沈从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5分)解题方略 赏析语言特色题的四个思考方向 文章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包括叙述人的语言和刻画人物的语言两个方面。鉴赏散文的语言,就是具体评说这两方面语言在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在赏析时,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从句式方面。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句式来呈现的,那么从句式上来看,该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反问句、祈使句,还是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

(2)从语言特点方面。从语言的整体性上来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在这个方面,往往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具体性、蕴含感情色彩的特点;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的特点;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的特点;抒情性语言具有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3)要从词语的使用方面来看。主要是所用的词语都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如叠词、俗语或成语、文言词语等。

(4)如果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样要点明。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课堂笔记整理

1、各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何内涵和作用?

2、如何鉴赏语言特色题?

第十四教时

教学内容: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见第十三教时“课堂笔记”)

二、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鉴赏散文技巧题因表现技巧判断不准、答题术语模糊而失分 阅读范例

阅读甘典江的《母亲的中药铺》,完成后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25页)满分指导

第(1)题,题干要求是“简析”“抓药”细节,就是简要赏析“抓药”属于哪一细节类型,体现在何处,对表现人物或表达情感的作用。回答本题,要抓住这段文字最突出的对动作的描写,同时要了解动作也体现了人物的品性与心理。

第(2)题,本段文字不仅罗列了中药的名称,而且把它们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富文化气息,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对中药的探索、理解。由“朱砂”联想到颜料,再联想到《万山红遍》诗意图,由“雄黄”联想到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这些在别人眼中的普通之物,在“我”的眼中是“曼妙”的,令“我”兴奋,表现出了“我”对中药的好奇心和亲切感,而“我”对中药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殊情感,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需要掌握“联想”的常规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情感或主旨来分析。

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做好“一、二、三、五”项工作:

参考答案

(1)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2分)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1分)(2)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1分)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1分)③丰富文章的内容。(1分)

三、课堂作业:阅读李登建的《铁匠铺》,完成题目(20分钟内独立完成)题目解析

1.(对应题型一)请根据第⑥段简要分析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6分)解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文中叙写人物的事件有关,同样与作品的主题有关,通过他打铁时的行为描写,可知他非常专注于打铁过程;他对儿子说的话,表现了一定的哲理,说明他明白事理;尽管十分辛苦,但“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表现了他对现在生活的安分屈从。参考答案:老铁匠对生活安分屈从;虽长年累月劳作,十分辛苦,但打铁时非常专注和投入,并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他还是一个明白事理和珍爱打铁手艺的人。(6分。生活、劳作、事理每层2分)2.(对应题型二)第⑧段画线部分十分精彩地描写了打铁的情景,请简要说说其表现特色。(4分)解析:从题干可知,画线语句运用的是描写,那么就从描写的方法来分析其表现特色,从“打铁的情景”又可知,是从动作的角度描写打铁的情况。分析表现手法时,还需要注意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一连串富有变化的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渲染了氛围,逼真地描摹了精湛的打铁技艺;长短句结合,语言富有韵律美。(4分。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语言特点各1分)3.“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三字的丰富含义是什么?(4分)解析:要分析“最快活”的丰富含义,即分析这三个字有什么丰富的内涵,需要深入分析这三个字涉及的对象,探寻“最快活”的原因,“最快活”的内容。铁匠们为什么这时候“最快活”,可以由这时候他们做了些什么得知,“最快活”的内容与他们的工作内容有关,由这两点去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因展现打铁绝技,受到村人赞扬而快乐;收获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满足和陶醉。(4分)4.本文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美散文,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解析:要探讨作者的情感取向,首先要明确本文从哪些方面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这些情感取向往往与作品的主题有关。文段中作者流露出的对铁匠们的情感可以引申到对这一类人的情感取向。另外,在探究作者情感取向时,还可以找出文中一些能够体现作者情感取向的语句,再由这些语句去探究。

参考答案:①打铁的场面:赞美劳动是大美,把打铁过程写得如同艺术表演,出神入化,把劳动写得充满喜悦。②写铁匠们:讴歌劳动者吃苦耐劳、朴实淳厚的优秀品质和默默付出的生活态度。③以长年累月辛勤劳动的铁匠世家为题材:关注底层劳动群众的生存状态,同情他们生活的繁重、无奈、艰辛、苦涩、苦难。④第④段写景和最后一段写孩子们的“节日”:紧贴土地和众生,热爱、留恋、回望那片美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6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第十五教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

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散文阅读

探究

2014年江苏卷《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探究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一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包括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第二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种能力点指的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题型一 探究作品的意义、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考生不同层次地解读作品能力的考查。,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主要有:①勤劳俭朴,自强不息;②求同务实,谦和持中;③家庭为重,亲疏有别;④伦理为纲,尊卑有序;等等。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主要有:①爱国爱家,关心社会;②义利兼顾,礼貌文明;③勤奋朴实,勇敢谦和;④标新立异,敬业乐群;等等。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也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理的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再说通俗简单些,那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探究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其出题切入角度有:

1.人物形象:要对人物及人物群体(甚至还包括动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探究。

2.故事情节(细节):透过散文的情节(细节),探究民族精神、人性精神、人生态度等。3.环境氛围:透过散文的环境描写,探究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理解对自然的尊重、敬畏。

4.语言表达:透过散文中的描写语言或画龙点睛的议论性语言,探究其深刻内涵、思想意义,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对自我的反思审视等。

5.主题情感:把握文本的主题(上述几个方面都离不开文本主题,有时探究的就是主题),有时还有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人性认识、人文精神等。6.时代背景:探究文本的时代意义。常见设问方式

2013福建卷 请根据文本,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句话的涵义。2013江苏卷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2012山东卷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其他设问方式:

(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句、段)内涵的理解。(2)请探究文本中的某一事物包含了哪几层深意。(3)×××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 阅读范例

阅读王剑冰的《瓦》,完成后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27页)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文中语句的作用,必须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第⑥段说明了共同的一点,这就是“瓦”的保护功能,而“娘是我们家的瓦”正是对第⑤段的总结。从内容上看,这句话强调瓦对人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说明了人们对瓦很依赖;从结构上看,这句话收束上文,点明瓦具有保护功能。

参考答案 ①结构上,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②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意思对即可)解题方略

“探究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探究,因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掌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内涵。1.从不同角度

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查。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2.从不同层面发掘

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本考点就是要求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实现多元化鉴赏和品读文学作品的目的。这一考点往往出现在阅读题目中的最后一题,以简答题或论述题的形式呈现。其次,要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和进行层面切割。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 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对一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位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视点。我们确定审视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比如[例一]对“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涵义的探析,就可以先从作品的整体层面把握感情基调和总的倾向,然后再从句中的关键词“时光”“欢乐”“痛苦”来加以探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可能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的适用的一般性意义。题型二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创作背景”指作者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和心境等因素。由于受学生知识面窄的限制,“创作背景”不好设置题型,近几年高考题中也没有出现对此项的考查,所以只探究“创作意图”。创作意图指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动机、态度和风格等因素。

“探讨创作意图”探究题的出题切入角度有:

1.文章写作的设计意图:布局谋篇方面,重在对文章的线索、结构、艺术手法及创作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

。在字里行间及注释中了解2.文章写作的社会意图:弘扬某种精神,针砭某种时弊等,重在对作品的影响加以探究。这要求考生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北京卷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2010全国卷Ⅱ(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009广东卷 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其他设问方式:

(1)结合文意,探究这篇文章的创作意图。(2)作者写×××的意图(目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3)文中×××体现了什么精神(思想、品质、风格)? 阅读范例

阅读《浙江的感兴》,完成后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28页)

解题指导 题干已经明确了探讨的方向“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也就是探讨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感,属于“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之“文章写作的设计意图”。作答本题时,需要对情景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在文中找出写景的相关内容,根据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具体分析其是怎样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如通过分析浙江的性格与作者的情感的关系体会情与景的关系。

参考答案(示例)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艺术手法中“情景关系”中常常提到的术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的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因此情因景生,景中显情,景与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4分)如在本文的第八段,作者对杭州旧的市区中的一家咸肉店进行了描写,“洗得白白的木柜台”“摆着几十块干干净净的咸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等描写明显表现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之情。(8分)解题方略 探讨作者创作意图“两步走” 第一步,依本探源。

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如[例二]就需要抓住作者写景的关键语句“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与含有评论的语句“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来把握西湖清幽淡雅的特点,进而来探讨作者写这些的意图。第二步,内引外联。

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解读创作意图。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干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如[例二]题干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提示,这就需要考生对“一切景语皆情语”有必要的知识储备,答题时就需要“内引”文本内容,“外联”相关情景关系的内容。题型三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文学作品,要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发,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得出自己的评价,能分辨文章的表现手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其艺术效果、把握其独特风格,从而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自由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这里的“个性化”必须是立足自我,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的;这里的“有创意”指的是见解具有独创性,不抄袭他人的说法。见解的独创性,不要求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其出题切入角度有:(启发);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从而提出批判或质疑。1.感悟和体验:要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而获得启示

2.延伸和拓展:由文本延伸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探究社会认识问题,考生可就自己的认知作答。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四川卷 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你的思考。2013天津卷 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2012北京卷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其他设问方式:

(1)……说说某事对你的启示(启发)。(2)你怎样看待……

(3)先列举作者或他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问“你是如何认识的”。阅读范例

阅读王剑冰的《负重的河流》,完成后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30页)

解题指导 审读题干,题干要求是“很多启示”,所以先要整体把握全文,把握文中描写塔里木河声音、形态等的语句,了解作者在其中倾注的情感。其次,题干已经明确了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方向,“河流与文化的关系”是探究方向,“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是探究内核。对此,考生便可对“河流与文化源头”“河流与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究,可谈河流的历史与其所带来的文明,可谈河流的现状与文化的萎缩,可谈珍惜河流、保护河流的意义与保护文明的重要性等等,探究时需要“结合文章”进行探究,不断挖掘;同时,也需要举大江大河的例子,比如中国的长江、黄河,印度的恒河,南美的亚马逊河等,来充实说理的力度,力求言之成理,探究有新意。当然,在组织答案时需要采用小论文的形式,先明确观点,再结合文本与事例分析。参考答案

(示例一)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示例二)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塔里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人格的写照。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解题方略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不是无原则解读,需要“五注意”: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如[例三]要对“塔里木河”所承载的情感意义先有整体的了解。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如[例三]已经明确了角度,但在具体探究时还可以“以小见大”,如具体谈塔里木河的源头与文化的关系。3.紧扣文本,有的放矢。

散文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地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地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如[例三]要谈“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需要珍惜与保护”,就需紧扣文本,分析塔里木河冲不出沙漠,正在萎缩的现状,来谈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4.相互联系,力求有据。

在个性化解读时既要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当代背景,还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体验、知识储备等进行个性化解读。如[例三]若举其他河流的事例,就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5.结构完整,力求简明。

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具体答题可运用“三步骤”:

步骤一: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步骤二: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尝试进行“分论点+文章材料+分析评价”的训练,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

步骤三: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课堂笔记整理 散文阅读探究题如何切入?

第十六教时

教学内容: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见第十五教时“课堂笔记”)

二、修补完善失分短板

探究题因思维不深、探究不透彻而失分

阅读范例《何容何许人也》一文(正文见第2讲[例三])回答后面的问题。(学生自主尝试

教师解析小结)(解析见资料P331页)满分指导

第一,紧扣文本,寻找角度。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地探究,而是立足文本来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把握文本主旨,多角度、多层面(“多角度、多层面”在前文已经讲述)地寻找解题角度。本题就可以从何容、作者、文本主旨等角度思考。

第二,透过现象,挖掘实质。要探究出文本的实质性内容,需要通过文本“材料”,多问“为什么”,向文本的“意义(主旨)”层面展开思维,进而思考运用材料的实质,解决思维不深不透现象。本题“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就需要结合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比较认可何容的做法的,暗示了作者自己也是这样的人。此外,这句话还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参考答案 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2分)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理解、认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2分)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2分)

三、课堂作业:阅读季季的《暗影生异彩》,完成题目(20分钟内独立完成)题目解析

1.从全文看,作者的欲望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通读全文,根据第⑥段的“从小我就向往……”,第⑦段的“我的欲望如此多”便可确定答题区间为第⑥⑦两段。其次,应将这两段划分层次,第⑥段可分为两部分,于是便得到要点①②;筛选并整合第⑦段的内容,便得到要点③。

参考答案:①向往教科书之外的动态世界;(1分)②渴望进入自己热爱的手足同胞的生活;(1分)③希望用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2分)2.第③段写乡村垃圾化为泥土的过程,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作用题。作答时,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思考。从内容的角度思考,就是要根据第③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文章主题思想进行规范化的表述,于是便得到答案要点①;从形式的角度,就是要考虑文章的结构思路和写作技巧,这样就不难得到答案要点②③。

参考答案:①表现垃圾化为泥土的过程的艰辛与庄严;(1分)②为下文抒发痛苦磨炼促进心灵发育的感悟作铺垫;(2分)③用垃圾变泥土来类比下文的人生磨炼,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分)3.文中第④⑤两段写“我”的欲望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关于修辞手法的分析,要分三步走,一是明确修辞手法,二是结合该段的句子进行分析,三是指出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②作者将欲望活化为“张牙舞爪”抖动着“触角”的生灵,与“我”争辩;将欲望比作“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等。③这样写使抽象的欲望变得形象可感,同时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欲望既苦恼又感激的心情。(4分)4.结合文本,就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6分)(1)(对应题型一)有人认为本文无非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4分)(2)(对应题型三)作者将“暗中静坐”当成一种娱乐,这对你有何启迪?(2分)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题。第(1)问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谈看法是这一问的重点。要注意表述的条理性。第(2)问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个性”表明允许有差异,但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后,一定要能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1)不同意。首先,作者在第⑤段中对欲望表达了感激之情。其次,作者在第⑥⑦段中对欲望的描写采用了赞美的笔调。再次,作者在第⑦段中对欲望在静坐中复活表达了“喜乐”的感情。最后,作者在第⑧段中写出对欲望的认识。所以,本文的主旨不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而是呼唤人们回归心灵世界。(4分,每点1分,答“同意”原则上不得分)(2)启迪:人的内心宝藏非常丰富,不能只知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而荒置自己的心灵,这样做的话就会错过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第十七、十八教时

教学内容:模拟高考练习

(一)教学步骤:

一、完成模拟高考练习

(一)(学生用书P327页)(时间40—45分钟)(自主思考20分钟,小组讨论答题)

二、教师指导评析订正(45分钟)

(一)(2014·苏锡常镇四市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1.概括文中唐壁画的特点。(4分)解析:考生先找出答题的信息区,在①②两段;再找出关键语句,第①段中作者指出“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第②段指出它们的特点“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最后根据上面内客整合出答案。

参考答案:内容多是宫女和骏马,(1分)生动逼真,(1分)体现了热烈、外向(或“开放”)、放恣而大胆(或“充满力量”)的唐代精神。(2分)2.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解析:这些句子写了宫女的外貌、神态、动作,并重点介绍了为首的和第六个宫女,从手法上看,这是点面结合。再看句式,有长有短,有整有散,语言灵活;另外,文章运用了一些语气词,将作者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示例一)运用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1分)点面结合地(1分)再现了“九宫女”生动的宫中生活场景,(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倍感亲切的心情。(1分)(示例二)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灵动;(2分)“呀”“呐”等语气词的运用,(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倍感亲切的心情。(1分)3.分析第③段和第⑤段在行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解析:对文段作用的分析,可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第③段,“我爱唐美人”这句话的前文是写唐壁画,而下文则着重描写唐美人,很明显是过渡;从内容看,作者对唐美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其基础就建立在下文的描绘上。第⑤段,结构上,正是友人的议论才引发了“我”的伤感,它起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内容上,由抒情转入议论,表达“我”的观点。参考答案:第③段由描绘唐壁画过渡到描绘唐美人,(1分)直抒胸臆,为下文对唐美人的描绘奠定了基调。(2分)第⑤段友人的惋惜引起了下文对美人老的悲喜两种情怀的议论,(2分)使文章由抒情转入议论沉思。(1分)4.探究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6分)解析:探究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考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分析。第②段,作者说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并对其热烈称赞,同时用“马的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远了”表达对这种精神失去的惋惜。第④段,作者热烈赞美唐美人,在第⑥段中对禁锢美的行为进行了鞭挞,强调美是永恒的。根据这些可整理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对热烈、外向、充满力量的盛唐精神的赞颂(“向往”“仰慕”“企慕”),对盛唐精神不再的叹惋;(2分)②对美的赞美和怜惜;(2分)③美是禁锢不了的,是永恒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0分)5.简析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一般来说,文章首段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引出下文;⑤与下文形成对照。本段重在描写作者在风雪中艰难而急切地赶路的情形,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对六盘山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为后面写六盘山以及议论和抒情作铺垫。参考答案:①写出了作者不畏风雪和路途艰难而急切地赶路的情状,表明了作者对六盘山的向往;(2分)②为下文作者登六盘山和议论、抒情张本(作铺垫)。(2分)6.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分)六盘山雪路泞滑,路边灌木枝条上凝成银白的雪柱,山岩状如冰雪雕塑,白雪为悲壮的贫瘠山体披上了外衣,山间弥漫着沉甸甸的浓雾。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①指出语句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衬托等;②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数词等进行分析;③分析语段的语言特征,如朴实自然、清新活泼、典雅庄重、含蓄深沉等;④分析语言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深化主旨、化无形为有形等。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点面结合的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悲壮”“沉甸甸”等,考生抓住其中的两点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①从“路”“枝条”“山岩”等写到整个山体,点面结合,较全面地描写了雪中的六盘山;②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景,“悲壮”突出了六盘山的贫瘠,“沉甸甸”表现了“浓雾”的湿重;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山岩”比作“冰雪雕塑”,赋予“白雪”人的情态动作,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六盘山的雪景。(每点2分)(从其他方面作答,合理亦可)7.如何理解第⑥段中“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的含意?(4分)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理解语句的含意不能脱离语段和文章,要善于抓住句子所在的段落,注意其相邻语句的隐含信息及其与该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和阐述语句的含意。解答本题可抓住“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和“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来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匆匆赶路,短暂接触,对六盘山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所以说“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2分)②六盘山在作者成年的心里唤醒的坚忍善良的印象已不再会沉睡,心灵找到了寄托,所以“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2分)8.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感谢六盘山”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研读文本是基础。答题时要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作探究。分析作者“感谢六盘山”的原因时,要力求避免下面几个误区:①忽略文本材料,只就题解题,或只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②肤浅地了解文本,勉强写几句答案。③没有个性化阅读和独特的认知,只是人云亦云。④解题角度单一,不能对文本作多元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味多元,没有界限,甚至是胡扯。

参考答案:①六盘山唤醒了作者曾经沉睡的、承载了作者的一份青春和历史的可贵的印象;②六盘山让作者回顾了二十年的经历,给作者以生命的启示;③六盘山的沉毅带作者穿越尘世的浮华,给予作者的心灵以踏实的宁静;④六盘山是性格坚忍的岷山农民与哲合忍耶回民的物化,是作者心中印象的本源,向作者昭示了一种坚忍、质朴、刚强的民族精神。(任答三点,每点2分)

第十九、二十教时

教学内容:模拟高考练习

(二)(学生用书P329页)教学步骤:

一、闭卷考查(45分钟)

二、题目解析

(一)(2014·南通调研)阅读王芸的《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完成1~4题(20分)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解析:文段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结构上可考虑,第①段和标题的关系,和全文及之后段落的关系;内容上可考虑,第①段概括或领起了下文或全文怎样的内容。参考答案:照应题目,(1分)总领全文内容;(1分)概括说明众多乐器与树的关系。(2分)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分析画线句的表达特色,首先指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其次要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阐述表达效果时一要指明这些修辞手段的效果,即生动形象、语言富有动感和韵味,二要指明表达内容,即笛声抑扬顿挫。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笛声抑扬顿挫的特点,语言富有动感和韵味。(6分)3.文章第⑤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请简要概括。(4分)解析:想要准确的归纳内容,首先要有准确的划分。全段5句话,第1、2两句话“躺下来说话的老树”,说的是马头琴的外形特征和材质,第3句话为乐音特点,第4句话为音乐的内涵,第5句话为听者的感受。概括一要准确,二要全面,不能遗漏要点。

参考答案:①外形特征和材质;②乐音的特点;③音乐的内涵;④听者的感受。(每点1分)4.本文题为《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埙却不是木制的,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探究埙与树的关系。若认为“不离题”,则要指出埙与树的相似点,可从历史悠久、乐音质朴、归于泥土三个方面考虑作答。若认为“离题”,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答案:不离题。①埙历史悠久,正如大树一样有着无数的年轮;②埙的乐音纯净单调,质朴无华,体现了树的本质特征;③埙由陶土、兽骨制成,大树最终回归泥土,野兽生活离不开树木,埙蕴含着树的精魂。(每点2分;不表明观点,扣1分)

二、阅读[美]弗·拉塞尔的《最后的山》,完成5~8题。(20分)5.请依据文章第②至⑧段,概括“我”的心理变化。(4分)解析:第②至⑧段写了两个时段的情形,第②段写爬山之前,第③至⑧段写爬山的经过。作答时要根据具体内容来概括感情的变化。爬山前文章侧重写“我”对山的向往;爬山时的心理,根据所见景物的不同和“煞是迷人”“心里不禁悚然”,可概括出“惊奇”和“害怕”;最后登上山顶,根据“无可企及”“我身在其中”,可概括出“自豪”。

参考答案:向往——惊奇——害怕——自豪。(4分,每点1分)6.请赏析文章第⑥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6分)解析:作答时一要指出运用何种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二要指出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分析第⑥段,可以得出具体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比拟和反衬,作用分别为突出小树林的神秘色彩、魔幻意味和死寂。

参考答案:①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凸显小树林的神秘色彩;②运用比拟手法,刻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③以动衬静,以黄鹂的鸣叫和蝉声反衬小树林的死寂。(6分,每点2分)7.文中第⑨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作答时,首先明确画线句所写内容,再考虑跟上下文的关系。画线句内容上写的是远方有更具吸引力的山,作用上是与上文形成突转,为下文顿悟作铺垫。

参考答案:描写远方更有吸引力的一座山,与前文形成突转,为下文“我”的顿悟作铺垫。(4分)8.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6分)解析:根据“我”一心想爬山,可得出要有梦想、勇于探索的观点;根据爬山过程的发现和体悟,可得出有奋斗才能有发现的观点;根据最后不再爬远方更有吸引力的山,可得出要适可而止的观点。

参考答案:人生要有梦想,要勇于追求探索;人生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才有收获和体悟;奋斗永无止境,但要适可而止。(6分,每点2分)

第五篇:行测-资料分析全攻略+题例分析

资料分析全攻略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 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B.200米—500米 C.5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 B.27.8% C.72.2% D.29.5%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 ;2.A; 3.B ;4.C;5.C。

第1题,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第2题,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第3题,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

第4题,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 “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题2]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

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

A.23.8% B.17.6% C.6.2% D.6.3%

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

A.1/2弱 B.1/2强 C.1/4弱 D.1/4强

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

A.310.29亿元 B.288.29亿元 C.32亿元 D.22亿元

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A.12% B.19.7% C.30.3% D.8.7%

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

A.9545.46亿元 B.6495.66亿元 C.4592.38亿元 D.310.29亿元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 ;2.B ;3.D ;4.D; 5.C。

第1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2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第3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第4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

第5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例题3]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占16.1%;国库券占8.4%。2000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8491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元。

1.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

A.股票 B.商业和服务业 C.国库券 D.不能确定

2.私营企业主比职业股民月均收入高多少?()

A.2451元 B.4954元 C.4594元 D.3728元

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

A.16.1% B.8.4% C.10.1% D、11.1%

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行投资活动?()

A.50.7% B.26.2% C.34.6% D;42.3%

5.如果要缴纳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

A.8491 B.13445 C.849.1 D.7641.9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B;3.C;4.A;5.D。

第1题,投资股票比重为26.2%,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16.1%,国库券占8.4%,比较—下,可得比重最小的为国库券。

第2题,13445-8491=4954(元)。

第3题,26.2%-16.1%=10.1%。

第4题,26.2%+16.1%+8.4%=50.7%。

第5题,8491x(1-10%)=8491x90%=7641.9(元)。

三、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强化训练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78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11.84%;共批准外商投资4320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0亿美元,占全国13.2%;进出口总额达886亿美元,已占全国的18.7%。

1.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多少亿元?()

A.11.84 B.3109 C.368 D.386

2.2000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为多少亿元?()

A.460 B.3485 C.2167 D.3269

3.假如经济特区在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那么全国在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A.13478 B.20459 C.17683 D.15496

4.2000年,全国的进出口总额为多少亿元?()

A.1886 B.3246 C.1903 D.4738

5.如果经济特区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87亿美元,那么外资的实际利用率为多少?()

A.81.5% B.51.9% C.42.3% D.49.7%

[资料2]

2000年,亚洲总计钢产量达3.2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日本钢产量达1064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新日铁的钢产量占日本钢总产量的26%;2000年韩钢产量43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浦项钢产量在2600万吨。

6.1999年,亚洲总计钢产量为多少亿吨?()

A.2.98 B.2.85 C.2.76 D.3.12

7.新日铁的钢总产量为多少万吨?()

A.10644 B.2767.44 C.3214.54 D.4310

8.2000年日本钢产量占亚洲总计钢产量的比重为多大?()

A.13.5% B.21.3% C.19.8% D.32.4%

9.1999年,日本钢产量比韩国多多少万吨?()

A.9419 B.5109 C.4105 D.5314

10.2000年,浦项钢产量占韩国总产量的比重为多大?()

A.13.2% B.27.8% C.60.3% D.61.4%

[资料4]

金龙泉集团本部逐步达到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年增利税2250万元;扩大葡萄酒生产能力1000吨,年增销售收入4000万元,创利税1000万元;开发保健白酒5000吨,年增销售收入1.5亿元,创利税4500万元;同时扩大纯净水和饮料达3万吨,年增销售收入5600万元,创利税1000万元。

16.在新增和扩大的酒类生产中,年创利税最多的是什么?()

A.葡萄酒 B.保键白酒 C.啤酒 D.纯净水和饮料

17.保健白洒新增的销售收入比纯净水和饮料新增的销售收入多多少万元?()

A.4000 B.9400 C.5600 D.5500

18.葡萄酒所创利税在其所增加的销售收入中占多大比重:()

A.25% B.30% C.20% D.27%

19.假如销售收入的17%是纯利润的话,那么就材料中所列,金龙泉集团增加的利润为多少万元?()

A.24600 B.7600 C.4182 D.4192

20.假如金龙泉的酒类和非酒类饮料所创利税占其总产值的6.7%,那么金龙泉集团的总产值为多少万元?()A.6500 B.435.5 C.97115 D.97015

[资料5]

威海电业局至今已走过11个年头。此间,威海市年供电量由建局初的10.6亿千瓦时增长到23.8亿千瓦时;变电量由400兆伏安增长到1506兆伏安。现在已拥有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19座,威海电网已形成了220千伏双电源供电,35千伏环网,10千伏手拉手的现代化供电模式。

21.建局初威海电业局的年供电量为多少亿千瓦时:()

A.10.6 B.23.8 C.400 D.1506

22.现在威海电业局已拥有35千伏的变电站多少座?()

A.9 B.19 C.6 D.1

23.从建局初到现在威海电业局的变电量增长了多少兆伏安?()

A.400 B.23.8 C.1506 D.1106

24.如果今年青岛市的年供电量比威海电业局高17%,那么今年青岛市的年供电量为多少千瓦时?()

A.27.85亿 B.26.48亿 C.4亿 D.19.8亿

25.威电市电业局一共有各类变电站多少座?()

A.27 B.19 C.26 D.20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A 7.B 8.D 9.D 10.C

11.B 12.A 13.A 14.C 15.B 16.B 17.B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24.A 25.C

第二节 统计图分析

一、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统计图的种类与组成

统计图是运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形象来表示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比较等显著特点,在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计图的种类有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等,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用。条形图是资料分析能力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圆形图是以圆形面积或以圆形面积大小来表示统计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常用的圆形图有圆形面积图和圆形结构图。曲线图是利用曲线的升降起伏来反映现象的数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的图形,又称线图。常用的曲线图有动态曲线图、相关曲线图、计划执行曲线图和次数分配曲线图。

统计图通常由图题、图轴、标目、图形、图注等所组成。

1、图题是统计图的名称,又称标题,位于图下正中处;

2、图轴是指在直角坐标上作图的纵横两轴,分别称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标目是指在纵横两轴上表示间距刻度的各种单位名称;

4、图形是指用来说明图中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形线条或颜色的含义;

5、图注是指图形或其局部,或其中某一点需要借助文字数字加以补充说明的内容。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一)、条形统计图分析

[例题1]

下图是1998-2002年各年年底我国某市人口数示意图(单位:千人)

请根据上图回答1-3题:

1.1999-2002年中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2.1999-2002年中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3.截止到2000年底,该市人口数为()。

A.37689.9人 B.9508.4人

C.37689900人 D.9508000人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D;2.C;3.D。

该题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来求解,通过比较相邻两年间人口数字差可知: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2002年,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2001年。因为统计图中统计单位是“千”,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得知2000年底该市人口总数为9508000人。

(二)、圆形统计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图回答1—5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A.玉米 B.谷子 C.小麦 D.大豆

2.该地1992年与1976年相比,新增加的粮食作物是()。

A.玉米,大豆 B.谷子,小麦 C.高粱,谷子 D.大豆,高粱

3.与1976年相比,该地1992年小麦构成比重下降多少?()

A.4.8 B.4.8% C.3.8 D.3.8个百分点

4.1992年,该地构成比重相同的粮食作物是()。

A.大豆,玉米 B.谷子,小麦 C.大豆,高粱 D.小麦,玉米

5.1976年,该地谷子所占比重为()。

A.21.4% B.14.3% C.10.5% D.64.3%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 ;2.D;3.D;4.B;5.A。

第1题,在各种格式的扇形中,空白应是最惹人注目的,因此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到空白扇形的面积最大,稍一看数据即可得到本题答案为A。

第2题,需要仔细比较这两个图形,经过观察,对照图标,我们可以知道,新增的是大豆和高粱,即答案选D。

第3题,需要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首先要找出小麦的图标,然后在两个平面图的相应部分找出数据,进行相差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3.8和3.8%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相互替代,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4题,只需在第二个图形中进行比较即可,只要不将各种粮食作物的图标搞混弄错,应该很容易就得出本题答案为谷子和小麦,答案选B。

第5题,该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找出需要的是哪一个平面图;第二,根据谷子的图标在相应的平面图中找出答案。这类题主要考查的是细心,只要稍微仔细一点,是很容易做好的。

[例题2]

根据下图回答l-5题:

1.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A.大学 B.高中 C.中专 D.初中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上说法都对

3.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A.大学和中专 B.大学和高中 C.中专和初中 D.高中和初中

4.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凭的职工有多少?()

A.3 B.30 C.300 D.不能确定

5.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A.5人 D.7人 C.7% D.5%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D;3.C;4.B;5.C。

第1题,要求比较五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因为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因此不能单靠对扇形面积的观察就作判断,需要借助扇形中所标的数据来进行比较。经比较,很容易地就得出高中生所占比例最大。

第2题,是一个判断分析题,需要在通读完四个选项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3题,是寻找两个面积相同的扇形,去除一个面积最大的,再去除一个面积最小的,剩下的三个无法用肉眼判断具体哪两个相同,因此,再参照各自的数据,很自然的就会得出中专生与初中生的人数相等。

第4题,1000×3%=30,故答案为B。

第5题,32%-25%=7%,答案为C。

(三)、曲线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面的曲线图回答1-5题:

1.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7月 D.9月

2.销售量最高与最低的差是多少万公斤?()

A.200 B.300 C.400 D.450

3.销售量在增大最多的月份里增长了多少万公斤?()

A.50 B.100 C.150 D.200

4.销售量增加的月份数与销售量减少的月份数之比为()。

A.1:1 B.1:2 C.2:1 D.1:6

5.最低销售量为多少万公斤?()

A.200 B.250 C.300 D.350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C;3.C;4.A;5.B。

第1题,求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在这一题中,许多原本仅是坐标的数据也将被用到,通过观察可以得知,必须从3月份开始一直比较到11月份,在这期间,有需要的话,还要进行数据的运算,在6组的结果出来之后,接下来进行的是将这6组数据进行综合的比较,比较后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第2题,是对两个极值求差。首先,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峰值为650万公斤,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向,结合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最低值为250万公斤,两者相差400万公斤,选出答案C。

第3题,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需要你找出在哪个月份中销量增长最多,二是需要你把这个增加量求出来。因此,先观察1—3月份的曲线变化,因为主要的上升趋势是在这一段上,通过观察和数字比较我们发现,在2月份,销量上升了一个半格,而1月份和3月份都只上升了一个格,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2月份的数据。然后将2月份的曲线左右两端相差,即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第4题,将曲线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加以区分,然后分别数一下上升趋势的月份和下降趋势的月份各有多少个,然后相比,要注意的是,增加的月份数在前面,减少的月份数在后面,一旦搞混,这道题也就容易出错。

第5题,只需稍加比较,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为B,千万不要被曲线一开始的发展趋势所迷惑而误选C。

[例题2]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1—5题:

1.该省人口出生率最高是()。

A.1965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0年

2.该省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是()。

A.1965年 B.1948~1956年 C.1945年 D.1970年

3.该省人口出生率在哪一段时间处于增加状态?()

A.1955~1970年 B.1960~1970年 C.1970-1980年 D.1960~1980年

4.据该省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增长了11万人,则1955年该省有人口()。

A.2千万人 B.3千万人 C.4千万人 D.5千万人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1960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

B.从1960年起,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C.从1980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D.从1980年以后,该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之中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B;3.A;4.A;5.C。

第1题,本题问的是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而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因此,必须首先看明白题意。该图没有具体的数据,又牵涉到两条曲线的比较,所以需靠肉眼去进行直觉的判断,还要结合答案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经过仔细比较和观察,可以发现出生率曲线在1970年的横坐标上达到最高,以后逐年降低,因此答案选B。

第2题,需要找出人口处于负增长的年份,要使人口处于负增长,必须在这一年中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也就是说在该图中,虚线必须在某一个特定横坐标的位置高于实线的位置。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1950—1955年这一段上,及其两边各一小段,虚线的位置是高于实线的,再结合答案选项,很容易选出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3题,要求观察实线在四个阶段上的走势,比较和观察得出在哪一个时间段上实线一直呈上升趋势,因为只牵涉到一条曲线,因此这是比较容易的,只要稍一观察,就可以选出本题答案为A。

第4题,出现了数据运算,需要首先找出横坐标为1995的两条曲线各自的位置,它们的数值已经给出,自然增长率的求法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本题中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所给出的两个数据相差的绝对值,具体做法是11÷(12.5‟0-7‟)=2000(万人),所以选A。

第5题,是判断分析题,我们需要对这两条曲线的走势及相互间的比较作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在四个答案选项中,一个一个地对照和排除,直到最终选出正确的答案为C。

(四)、网状图分析

[例题1]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1-5题:

图示是某省城市、郊区、农村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A代表大学,B代表中专学校,C代表师范学校,D代表普通中学,E代表职业中学,F代表小学,G代表私立学校。

1.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

A.小学 B.普通中学,C.师范学校 D.私立中学

2.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是()。

A.私立中学 B.职业中学 C.中专学校 D.大学

3.师范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与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之比为()。

A.1:2 B.1:3 C.1:4 D.1:5

4.哪一类学校在城市、郊区、农村的分布率基本相同?()

A.师范学校 B.普通中学 C.小学 D.职业中学

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私立学校和大学在城市的分配率相同

B.在农村分布率相同的是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学

C.在郊区分布率相同的有大学、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D.师范学校在郊区和农村分布比城市少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2.D;3.B;4.C;5.D。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网状图形题,它将城市、农村与郊区构成一种三角位置关系,而将7种学校放置其中。尤其是代表小学的F,其位置与另外6个相比,具有不规则性,在解题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分布率,一定要慎重对待F。

第1题,要求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哪种学校。首先,观察图形,农村100%居于最上方的顶角,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F距最上端的顶角最近,也就是说,F在农村的分布率最大,结合题外的说明,我们知道,F代表的是小学,因此答案选A。

第2题,问的是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要素,在图上很容易找出A符合要求,它代表大学,对照答案选项,可知D为正确答案。

第3题,本题需要求两个分布率,师范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在图中是C,因为七等分,所以在城市的分布率为1/7,同理可以得出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为3/7,两者相比得到本题答案为B。

第4题,纯粹是个观察题,因为F位置特殊,我们首先便注意到它,经过观察,发现F基本上位于大三角形的中心,因此选出F代表的小学。

第5题,是比较复杂一点的判断分析题。通过观察对比可知D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C代表的师范学校在郊区的分布率是最高的。

三、统计图分析测验强化训练

根据下列图形回答问题:

(一)1.该市场销售额最低的是()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2.该商场销售额低于进货量的月份是()

A.4月、5月 B.4、5、6月 C.4、5、6、7月 D.5、6、7月

3.该商场赢利最大的两个月是()

A.

2、3月 B.

10、11月 C.

3、12月 D.

2、11月

4.该商场有几个月处于赢利(销售额大于进货量)状态?()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商场亏损(销售额低于进货量)最大的是5月

B.该商场从5月份以后,销售额一直处于增长之中

C.从六月份起,该商场进货量一直处于增长之中

D.该商场全年整体营业状况可能是赢利的(二)

6.该公司收入最多的是()

A.1月 B.9月 C.11月 D.12月

7.该公司收入大于支出最多的一个月是()

A.1月 B.9月 C.10月 D.12月

8.该公司收入小于支出的共有几个月?()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9.该公司纯收入大于200万元的有()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0.该公司支出处于上升状态的有几个月?()

A.2个月 B.5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三)下图是全国部分地区20岁青年人的状况。A代表北京,B代表广州,C代表四川,D代表新疆,E代表广西,F代表浙江。

11.20岁青年上大学比例最高的地区是()

A.北京 B.广州 C.广西 D.四川

12.20岁青年工作比例最高的地区是()

A.广州 B.广西 C.浙江 D.北京

13.20岁青年待业比例最高的地区是()

A.浙江 B.四川 C.广西 D,北京

14.浙江20岁青年上大学者与参加工作者的比是()

A.2:1 B.1:2 C.3:1 D.1:3

1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州20岁青年上大学者和待业者比例相同

B.四川20岁青年上大学者与参加工作者比例相同

C.新疆20岁青年参加工作者是待业者的4倍

D.北京20岁青年参加工作者比例最低

(四)16.费用支出最多的企业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17.材料成本绝对值最高的企业是()

A.甲和丙 B.甲 C.乙 D.丙

18.支付工资额最少的企业是()

A.甲 B.乙 C.丙 D.三家相同

19.成本最大的企业是()

A.甲 B.乙 C.丙 D,三家相同

20.利润最高的企业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五)21.这个厂在1980年男职工所占比重为多大?()

A.64.7% B.52%

C.46% D.48%

22.1960年女职工所占比重比男职工少多少?()

A.15.4% B.17.4%

C.29.4% D.28.4%

23.假如1980年该厂共有职32400人,那么女职工有多少人?()

A.192 B.208

C.194 D.216

24.假设在1995年,女职工比男职工多160人,那么1995年这个厂有多少男职工?()

A.2000 B.920 C.1080 D.1040

25.假设1980年和1995年职工总数相等,并且在这15年间女职工增长了60人,那么男职工减少了多少人?()

A.60 B.80 C.120 D.180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C 6.D 7.A 8.A 9.B 10.D

11.A 12.A 13.B 14.C 15.D 16.C 17.D 18.A 19.C 20.D

21.B 22.C 23.A 24.B 25.A

第三节 统计表分析

一、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统计表的内容与基本格式

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表格。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统计表是系统提供资料和积累资料的重要形式。

根据统计表的构成情况,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统计表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等优点。统计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 单位:%

总标目← 国家 横标目→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工人所得 70 69 59 60

个体业主所得 12 29 22

财产所得 ←纵标目 ←数字 12 18

从外形看,一个统计表至少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四部分构成。

1、标题是表的名称,用以概括地表列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

2、标目说明表内数字的含义,标目包括横标目和纵标目,用来表示表中被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

3、线条是指表的边框、顶线和底线;

4、数字是表内统计指标数值。在数字格中,若出现“„„”符号时,表示暂缺或省略不计;若出现“——”符号时,则表示该格不应有数字。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二、统计表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指标 计算单位

吉林 湖南 峨眉 贵州 铁合金厂

铁合金厂 铁合金厂 铁合金广 职工总人数 人 6728 3217 3958 8732 工人数 人 4495 2294 2625 5309 利润率 %.07.24.38.07

1.工人人数最多的厂是()。

A.吉林铁合金厂 B.湖南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 D.贵州铁合金厂

2.蛾眉铁合金厂的全部职工人数为()。

A.3217 B.2625 C.3958 D.2910

3.利润率最接近的两个厂是()。

A.湖南铁合金厂与贵州铁合金厂 B.湖南铁合金厂与吉林铁合金厂

C.峨眉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 D.吉林铁合金厂与西北铁合金厂

4.人均利润率最高的厂是()。

A.湖南铁合金厂 B.吉林铁合金厂 C.西北铁合金厂 D.不确定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峨眉铁合金厂的工人占全部职工数的一半以上

B.湖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比西北铁合金厂多

C.吉林铁合金厂的工人数没有超过5000人

D.各厂工人数均占职工数的一半以上

[答案解析]

西北 铁合金厂 4408 2910 13.33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D;2.C;3.B;4.C;5.B。

第1、2、3题通过统计表可以直接作出判断。注意,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看懂题目后先不要看答案,而是根据题目去统计表中找答案。如果先看答案,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干扰,可能需要在问题的答案和统计表上来回看几遍。

第4、5题需要简单的计算,尤其是第4题,计算人均利润率,虽然计算原理并不复杂,但因为数字本身比较复杂,可能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更需要仔细认真。

[例题2]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走势

经济增长率(%)

全球

七国集团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加拿大 欧元区

发展中国家

中国 印度 非洲 拉丁美洲 经济转型国

中欧 俄罗斯 2000年 4.7 3.4 4.1 1.5 3 3.4 2.9 3.1 4.4 3.5 5.8 8 6 2.8 4.2 6.3 3.8 8.3

2001年 2.6 1.1 1.3 - 0.5 0.8 2 1.8 2 2 1.8 4.3 7.5 4.5 3.8 1.7 4 3.5 4

2002年 3.5 1.8 2.2 0.2 1.8 2.1 2 2.4 2.2 2.2 5.3 7.1 5.7 4.4 3.6 4.1 4.2 4

1.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经济最不恰当的描述是()。

A.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B.整体增长速度减慢,由此可能进人全球经济衰退期

C.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发达国家

2.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组织或者国家是()。

A.美国 B.欧元区 C.日本 D.俄罗斯

3.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得出()。

A.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会马上繁荣起来

B.日本将很快(在一至两年内)走出经济衰退期

C.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大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总和

D.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

4.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接近的是()。

A.8.1% B.7.5% C.7.2% D.6.2%

5.下列最能描述三年间的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是()。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C;3.D;4.B;5.A。

第1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00、2001、2002年三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均是正值,且2002年的增速较2001年有所加快,因此说全球进入经济衰退期是错误的,故选B。

第2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直接查出。

第3题,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经济转型国家的3年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001、2002年的增长速度比较接近,因此,得出其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的判断是有些根据的,答案D项表述中用的是“可能”,如用肯定式的判断就不对了。

第4题:通过统计表中可知三年增长不会低于7.1%,也不会高于8%,故A、D可以排除,(8%+7.5%+7.1%)/3=7.5%故B项正确。

第5题:由统计图表可知,2000、2001、2002年全球增长速度分别为4.7%、2.6%、3.5%,故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应是两头高中间低,且开始的值最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题3]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某些国家信息业从业人数

国家 中国 苏联(前)美国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巴西 印度 就业总人数(万人)57314 13088 11244 5911 2128 2099 5544 2586

信息业从业人数(万人)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比率(%)

6591.1 5235.2 5565.8 2512.2 925.7 745.1 2106.7 1112.0

11.5 40.0 49.5 42.5 43.5 35.5 38.0 43.O

1.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

2.下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小的是()。

A.中国 B.苏联(前)C.美国 D.印度

3.表中所列国家中,信息业从业人数所占本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大的是()。

A.苏联(前)B.法国 C.印度 D.以上三个国家均不对

4.意大利从事非信息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多少?()

A.35.5 B.35.5% C.64.5 D.64.5%

5.美国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比苏联(前)多多少?()

A.320.5万人 B.330.5万人 C.330.6万人 D.330.4万人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2.A;3.D;4.D;5.C。

第1题,这张统计表罗列的是中、美、日等国的就业总人数及信息业从业人数,因为有一个信息业所占比例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弄明白,这里面不仅涉及绝对值,更有相对值的比较。从中国到意大利这六个国家的信息业从业人数大体上按一个递减的顺序排列,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出第1题选A中国。

第2题,是相对值的比较,比的是信息业从业人数占本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不过,这个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它给出了具体数字,不需计算直接比较就可以直接获得答案。

第3题,解法与第2题相同,只不过问的是比重最大的。

第4题,进入了计算环节,它已经不是直接的比较,而是要求考生对所给的相对值进行简单的一步处理后,得出答案。需要理解的是从事信息业和从事非信息业的比值之和为“1”,这就容易做了。

第5题,首先需要将美国与苏联(前)的从事信息业的人数找出来,然后进行比较计算。这一过程要求敏锐地搜寻所需数据和进行精确的量化比较。

三、统计表分析测验强化训练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一)××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单位:个)

卫生机构数

总计 4344 3363 10579 6053 7471 7792

城市 3596 2987 4487 2360 5155 5685

农村 748 376 6092 3693 2316 2107 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上海 吉林

其中医院小计

445 285 3374 2551 444 1918

1.上述几个地区中,卫生机构总数最多的地区是()。

A.北京 B.河北 C.山西 D.上海

2.下列几个地区中,城市卫生机构比农村卫生机构少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河北

3.下面哪个判断是正确的()

A,上述几个地区医院个数最多是山西

B.上述几个地区总的卫生机构最少的是天津

C.上述几个地区城市卫生机构都比农村卫生机构多

D.以上三个结论都不对

4.下列几个地区中,城市卫生机构与农村卫生机构相差最多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吉林

5.下列几个地区中医院占总计卫生机构比例最多的是()。

A.北京 B.天津 C.山西 D.吉林

(二)1990年上海8种上市股票的股权结构

国家股 法人股 个人股 合计

股本额(万元)17795.86 1994.43 6828.4 26618.69

比重% 66.86 7.49 25.65 100.00

6.1990年,上海8种上市股票股本总额为()。

A.17795.86万元 B.26618.69万元 C.6828.4万元 D.26618.69万元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法人股股本额为1994.43万元

B.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由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3种构成 C.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中个人股占一半以上

D.以上3种说法均不对

8.1990年,上海8种上市股票中,国家股所占比重比法人股多多少?()

A.59.37个百分点 B.59.37% C.7.49% D.无法确定

9.1990年,上海8种上市股票中,个人股占()。

A.1/4弱 B.1/4强 C.1/2弱 D.1/2强

10.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中,国家股占1/2强

B.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中,法人股所占比重最小

C.1990年,上海上市股票中,个人股占25.65%

D.以上判断均是错误的(三)

某些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比重(%)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年份 1960—1980 1960—1980 1960—1980 1960—1980

第一产业 7—2 10—2 22—8 33—12

第二产业 36—32 48—42 39—39 30—39

第三产业 57—66 49—66 39—53 37—49

11.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所占全国就业总人数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2.1960年英国从事第二产业人数所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

A.48% B.42% C.10% D.2%

13.从事第一产业人数所占比重下降最快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4.法国1980年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所占比重比1960年增加了多少?()

A.13% B.14% C.15% D.16%

1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四国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B.四国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C.法国1960~1980年间第二产业保持着同样的发展速度

D.英国1980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比重比1960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

(四)国库券发行之后,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买卖)。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计算时交易佣金不计。另外,根据我国银行系统计息方法,不计复息,即第一年所得利息不作为第二年计息的本金)。

上海证券交易所 100元国库券价格 1994年4月1日 1994年6月1日 101.20元 109.30元 108.40元 108.70元

105.00元 113.00元 113.00元 112.80元 券 种 发行日期 总付日期 年利率

92五年期国库券 1992年4月1日 1997年4月1日 10.5% 92三年期国库券 1992年7月1日 1995年7月1日 9.5% 93五年期国库券 1993年3月1日 1998年3月1日 15.86% 93三年期国库券 1993年3月1日 1996年3月1日 13.96%

16.如果1993年3月1日买入93三年期国库券100元,到1996年3月1日兑付,本息合计可得多少元?()

A.128.5 B.141.88 C.152.5 D.179.3

17.如果1994年4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按当日价格买入92三年期国库券1万元,到1995年7月1日兑现时,可得利润多少元?()

A.1920 B.930 C.1860 D.1900

18.如果1994年4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买入92五年期国库券1万元,又于1994年6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全部卖出,这笔投资所得到的月收益率是多少?()

A.1.9% B.1.877% C.1.810% D.1.458%

19.如果1994年4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买入92五年期国库券1万元,持券到1997年4月1日兑付,这笔投资所得到的利润是多少元?()

A.4500 B.4762 C.4980 D.5130

20.如果1993年3月1日买入93五年期国库券12500元并于1994年4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卖出,用所得全部利润于1994年6月1日在上海证交所购买92五年期国库券,可买下多少元?()

A.1000 B.1050 C.1150 D.1200

(五)泰国木材生产情况(单位:万立方米)

年 份 柚木 央木 其他 薪柴 1954 35.9 29.1 96 106.3 1966 15.1 53.5 135.6 129.6 1977 13.8 98 221.2 105.7 1978 11.4 47

170.2 77.4 1979 12.1

335.8

53.8

21.合计产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54 B.1966 C.1977 D.1978

22.1978年的薪柴比1966年的央木产量()。

A.减少了不到30万立方米 B.增加了30多万立方米

C.增加了20多万立方米 D.减少了约50万立方米

23.1977年产量比1954年产量有所增加的是()。

A.薪柴和央木 B.柚木和其他 C.央木和薪柴 D.央木和其他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79年薪柴产量为58.3立方米

B.1977年的央木产量比1954年的薪柴产量略少

C.柚木产量逐年减少

D.央木产量逐年增加

25.1954年产量最大的是()。

A.薪柴 B.柚木 C.央木 D.其他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C 6.D 7.B 8.A 9.B 10.D

合计 267.3 333.8 438.7 306 401.7

11.A 12.A 13.D 14.B 15.B 16.B 17.A 18.B 19.D 20.A

21.C 22.C 23.D 24.B 25.A

下载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二) 课后练习[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 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二) 课后练习[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考研大纲之英语二对比分析

    2018考研大纲之英语二对比分析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今天发布,与去年的考纲相比,今年的考纲未进行任何调整和变化。基于最新大纲和历年真题......

    事业单位面试题库之专业题的分析

    考试交流群:225606835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相关推荐:事业单位考试题库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关于事业单位面试中专业题的分析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

    合同法案例分析真题(样例5)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0小题13分,第41小题10分,共23分) 40.某中学为更新学校的电教设备在开学前与某品牌电脑代理商签订了购买30台电脑的合同,双方约定了电脑的品牌......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类经典题例教师版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类经典题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

    erp高级计划6-aps算法分析之基本概念(二)

    《 ERP高级计划》书的解读-APS算法分析之基本概念(二)(蔡颖) 文档号:00.050.466 时间:05-11-2004 2,功能约束 -市场需求-物料的可用性-资源能力 -物流的顺序 通常资源约束包括: (1),市......

    刑事诉讼法综合习题二(案例分析)[样例5]

    辩护与代理 【案例1】 被告人崔某,1995年6月7日出生。2012年5月7日晚在一路口用暴力抢走了一下班女工的提包,被过路群众抓获,扭送到附近的某人民检察院,检察院同志认为这是公安......

    采购对业务员之喜恶分析(样例5)

    采购难搞,这恐怕已经是江湖共识,刚入销售这一行的新人,很多都在这个环节上吃了苦头。采购是供应商与卖场合作的对接口,尽管每个业务员都想和采购愉快相处,但很无奈的是,很多供应商......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试题分析之案例分析题二

    昆明航帆培训中心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试题分析之案例分析题二相比2006年所考到的案例分析题,2007年没有出现过此类试题,但是考到了论述题,那么我们就跳过2007年的试题吧,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