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
sunshine
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
吴国平
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政治经济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社会问题日趋恶化。有人 把当前拉美严重的社会问题描述为“一颗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1993年末和1994年初拉美发生的2次暴力事件表明,这样的形容并不为过。其一,1993年12月中旬在拉美的南铂阿相廷的北部省圣地亚哥一德埃斯特罗,市民们走上街头,捣毁了省府、省议会和法院的一些办公室。其二,1994年元旦,在拉美北端墨西哥的恰帕斯州,武装的萨帕塔民族解放军,一夜之间占领了该州的6个市镇。恰帕斯州的枪声向拉美国家发出警告:为避免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中美洲化,防止局部冲突在拉美地区或一国范围内迅速蔓延,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已刻不容缓。
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
战后拉美经济的高速增长,曾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地区的社会问题。由于产生社会问题的机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拉美在80年代爆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后,社会问题又日趋严重,并出现新的特点。
(一)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拉美各国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60~70年代,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贫困化问题曾经得到缓解。进入80年代后,随着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加剧,贫困化问题日益严重。
1.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下降,将1989年的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同l980年比较,在拉美各国中,下降幅度最小的为2.4%,幅度最大的高达37%1。富有者的收入保持稳定,有的甚至有所增加。而经济衰退造成的损失,则通过各种渠道转嫁给其他社会阶层,致使广大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大幅度下降。如90年代初期的巴西,占人口10%的富有者,其收入是最贫困者的23倍,也就是说,少数富有者的收入占全国居民总收入的40%,在阿根廷、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和委内瑞拉,富有者的收入比最贫困者的收入高10~12倍2。
2.贫困化队伍迅速膨胀。据拉美经委会统计,无论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穷人在拉美总人口中的比重,还是穷人的绝对数都在大量增加。1980年拉美贫困者的人数为1.12亿,1986年增至1.65亿,1990年高达1.92亿,占拉美总人口的46%,比80年代初期增长近5%3。从拉美经委会对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统计中也可以看出贫困化队伍扩大的趋势。1980~1990年,拉美贫困户由占总户数的35%增至39%。在秘鲁和委内瑞拉,贫困户增加的速度超过了整个地区。1979~1986年,秘鲁的贫困户由46%增至52%。1981~1990年,委内瑞拉的贫困户则由22%增至34%4。在贫困化问题加重的过程中,还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极端贫困的赤贫队伍不断扩大。在贫困线以下的1.92亿人中,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5。二是在穷人队伍中,儿童的情况更加凄惨。据估计,目前拉美约有3000多万街头流浪儿6。此外,拉美每年还有70多万儿童死于营养不良7。
3.地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穷人队伍的区域分布发生变化。战后拉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入80年代,区域和部门差异继续扩大,中小城市工薪阶层的收入下降速度远远大于中心城市。1980~1986年,委内瑞拉中小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下降22%,而首都加拉加斯的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只下降5%8。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日益增多。在秘鲁利马,1979~1986年,贫困户占总户数的比重增加8%,在一些中、小城市,则增加12%。
sunshine
sunshine
80年代,随着城市与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981~1990年,巴西的城市人口由占总人口的67.5%增至76.9%,墨西哥由66.4%增至72.6%,委内瑞拉由83.3%增至90.5%。人口转移,也使拉美城市赤贫队伍不断扩大。据拉美经委会统计,80年代,城市贫困户占总户数的比重一直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比重却在下降。1980~1990年,城市贫困户的比重由25%增至34 %9。这表明,向城市迁移的农村人口,主要是贫困家庭的人口。这使得在拉美穷人队伍中,城市穷人所占的比重超过了农村,目前约有2/3的穷人主要集中在城市。
(二)毒品问题日趋严重,成为拉美社会中另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拉美的毒品问题由来已久,但80年代以来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贩毒队伍不断扩大,毒品数量急剧增加。为贫困所迫,一些人把贩毒视为致富的捷径,致使过去主要由少数贩毒集团控制、少数人从事的毒品买卖,迅速扩展到一般民众之中。在许多国家,贩毒分子气焰嚣张,贩毒活动遍布城乡。例如,仅1992年巴拿马警方没收的毒品就超过这个国家在1980~1989年9年间没收毒品的总和;巴西警方1990年查获的可卡因为2634吨,1991年4058吨,到1992年11月就查获6259吨。此外,1990~1992年的3年间,巴西警方查获的大麻由9560吨增至1.9万吨10;1990年11月,危地马拉警方在首都没收了价值2.24亿美元的纯可卡因。
2.贩毒活动与暴力活动相结合。贩毒集团内部因分赃不均,各集团之间为争夺地盘而引发的暴力活动不断增加。据统计,1992年在巴拿马发生的300多起凶杀案中,同贩毒活动有关的占45%;1993年1月29日,5名贩毒分子在洪都拉斯总统访问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时发生枪战。此后不到10天,墨西哥格雷罗州1辆卡车遭袭击,24人被杀害。警方不仅在死者衣袋中搜出毒品,而且在现场查获一批贩毒分子惯用的子弹和武器。在哥伦比亚,与贩毒有关的暴力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3.贩毒活动日益国际化。拉美的贩毒集团不仅在地区内控制着毒品生产和销售,而且还同本地区以外的贩毒集团相勾结,形成国际贩毒卡特尔。由几个国际贩毒集团控制的巴拿马毒品市场,每年的交易额高达1.8亿美元。近年来,在拉美抓获的贩毒分子中,外国贩毒分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例如,1991~1993年哥伦比亚警方抓获的5750名贩毒分子中就有127名外国贩毒分子。
(三)贪污腐败已成为拉美社会中一个难以治愈的毒瘤。拉美的贪污腐败问题并非始于80年代。长期以来,由于拉美国家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一问题,尤其是涉及政府官员的经济丑闻一直被人为地掩盖着。80年代,由于拉美经济陷入危机,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贪污腐败问题愈来愈严重,并且渗透到政府各部门。1993年8月初,在哥斯达黎加召开的关于腐败问题研讨会上,据拉美政界人士揭露,拉美的贪污腐败问题已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政府内外的贪污款项每年约为210亿美元11。从80年代以来拉美报界陆续披露的贪污腐败问题来看,有两种现象甚为引人注目。
一是着重披露现政府要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从1991年起,拉美新闻媒介陆续揭露了多起涉及政府最高层的经济丑闻,其中以揭露巴西和委内瑞拉2位在职总统的贪污受贿案所引起的震动最大。据披露,在巴西已形成一个以当时总统科洛尔为首的贪污网,共收受25家公司的贿赂达5500万美元,其中至少有800万美元流入科洛尔的腰包。委内瑞拉新闻媒介揭露佩雷斯总统利用职权挪用国家安全资金2.5亿玻利瓦,以低价套购美元,再高价抛出,从中牟利8600万玻利瓦。除政府首脑之外,一些国家还不断传出政府部长的经济丑闻。
二是涉及政府执法部门的贪污腐败问题严重。不少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这类违法事件急剧增加。例如,根据1992年年中以后的调查,在墨西哥首都联邦区的法警中,有各种违法行为的人员高达525人(占15%)。又如,1991年因参与各种犯罪活动而被免职的巴西军警和普通警察有169人,1992年上升到227人。
sunshine
sunshine
对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冲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拉美社会问题确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它给拉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首先,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冲击了拉美政坛,使政党和权力结构内部的纠纷加剧,政局动荡。
代表不同政治利益的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加剧。80年代以来,这种斗争主要是执政的传统政党和在野党围绕政权及经济调整的决策权而展开的。80年代拉美的经济危机,以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使长期处于权力中心的传统政党受到严峻挑战。随着危机的加剧和社会问题的日趋恶化,加上政府腐败问题的曝光,传统政党的威信下降,在政府的换届选举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80年代后期的大选中,拉美一些国家的传统政党纷纷败北,一些新组建的小党取而代之。在这些国家中形成大政府、小政党的局面。这些小党往往缺乏牢靠的政治联盟和社会基础,因而在执政后又受到在野大党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在政治决策方面软弱无力,经济上难有建树,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不能有所作为,从而成为在野大党的攻击目标。另外,即便在传统政党重新执政的国家中,它们的地位也受到极大的削弱。有的国家,传统政党在议会中的势力大大缩小,反对党的席位相应扩大;有的国家出现了执政党和在野党分享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现象,有的反对党甚至把持着比较重要的地方政权。随着权力结构的变化,党派之争也进入政权内部。因此,在当前拉美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下,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党派之争,最终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拉美的政治生活。
国家权力机构内部斗争激化。同过去相比,拉美一些国家的党派之争不再局限在议会内部。在政府与立法部门、政府与司法部门之间也因党派之争形成严重的对抗局面。对立双方都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利用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相互攻击,致使政权内部的对抗日益尖锐,甚至造成政局的严重不稳。例如,秘鲁政府和议会的对抗一度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政府许多涉及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决策难以获得议会批准,政府最终只得采取极端措施来结束这种对抗。在尼加拉瓜,从查莫罗夫人击败桑解阵执政以来,国内3大对立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政府与立法、司法和军队的对立越来越严重。1993年,尼加拉瓜对立的两派分别扣押了包括副总统在内的近70名人质,总统查莫罗夫人声称将于1994年初解除掌握在桑解阵手中的军队首脑职务,这使尼加拉瓜局势更加紧张,权力之争几乎达到白热化程度,政局严重动荡。
近年来因经济丑闻造成的个别国家政府首脑的仓促更迭,也导致一些国家的政局不稳。1992年以来,巴西和委内瑞拉先后发生的因经济丑闻而导致总统下台的事件,对两国政局的稳定造成巨大影响,议会也一再受到各种经济丑闻的冲击,政治形势始终难以稳定。这种政府首脑临时仓促更换,尤其从对总统丑闻的揭露、立案到通过法律程序对总统的罢免,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实际上要么形成暂时的权力真空,要么在政府内部造成混乱,因而对这些国家政坛的影响尤其明显。
其次,不断恶化的社会问题还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的稳定。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社会治安形势恶化,由暴力引起的抢劫、袭击和偷盗事件接连不断,一般民众对现状的不满也使街头抗议示威活动和罢工增多,甚至暴发局部的武装冲突,激化了社会矛盾;左右翼恐怖活动不断增加,进一步导致社会不安定。
犯罪率不断上升。80年代以来,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失业人数急剧增加,贫困者队伍不断扩大,使一些人只能通过各种违法途径谋取财富。据哥伦比亚《每日新闻报》报道,绑架和贩毒已成为这个国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近年来,在拉美许多国家,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手段比以往更残忍,罪行更严重。据统计,1992年同1983年相比,哥伦比亚首都的犯罪案件增加了1倍12。
sunshine
sunshine
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这类暴力事件,既包括各类左、右翼团体出于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恐怖活动,也包括贩毒分子进行的各种凶杀、爆炸活动。这不仅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而且也给拉美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据南美洲和平委员会统计,在80年代,仅秘鲁的颠覆性暴力活动就给这个国家造成高达1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还使2.1万名无辜百姓丧生,哥伦比亚的凶杀案件不断发生,1983年为1237起,1992年达到4470起,几乎平均2小时就发生一起。
局部地区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80年代以来,拉美区域间发展严重失衡,一些落后地区更加落后,农村贫困化程度更加严重。这些地区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种族对立情绪的增加,致使暴力冲突事件和社会骚乱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尽管大多发生在边远地区或印第安人集居的山区,但是它们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例如在1993年底阿根廷圣地亚哥一德埃斯特罗省和1994年初墨西哥恰帕斯州发生的暴力事件,都加剧了这两个国家的社会紧张局势。
个别国家的地方分裂主义势力抬头。拉美国家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扩大了不同地区的贫富差别,使一些国家地区分裂主义势力抬头,对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构成巨大威胁。例如,巴西最富有的南部3个州的分裂主义分子公开活动,不仅打出要求独立的旗帜,而且还提出自己的宪法和行动纲领。这种活动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据民意测验表明,上述3个州近92%的居民赞同建立一个独立的南方共和国。在巴西最贫穷的东北部地区,分裂主义者指责南部各州是“新殖民主义者”,对东北部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殖民主义式的掠夺,阻碍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他们也主张实行独立。
第三,社会问题的恶化,从两个方面阻碍了拉美经济的恢复。一是面对社会问题的恶化引起的政局动荡,不少国家的政府难以集中精力处理经济事务,尤其是在党派之争激烈、权力对抗严重的国家,重大的经济决策难以出台,即便是一些业已形成的经济政策,也常常因派系之争而左右摇摆,这对它们的经济稳定和恢复非常不利。二是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和暴力事件的增加,也给经济造成直接损失,加重了经济困难。拉美国家每年为此损失达数亿美元。为了平衡各种社会矛盾.,一些国家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不断修正经济政策,从而延缓了经济恢复的时间。
深刻的原因和教训
当前拉美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历史上形成的一般社会问题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拉美政治和经济变化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的集中反映。80年代以来,拉美政治和经济的剧变使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派别之间的对立不断升级,城乡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日趋严重。这些因素加速了社会问题的恶化。如果说拉美社会问题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话,那么当前社会问题的不断恶化则更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
80年代拉美经济的变化,形成了促使社会问题恶化的不利环境。从80年代初期拉美经济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之后,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拉美经济一直被衰退的阴影所笼罩,城市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下降,公共部门的生产萎缩,经济越来越失去活力,陷入停滞状态。这种局面造成投资萎缩,许多企业破产,设备闲置。据1992年对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的调查,工业设备闲置率高达50,破产的企业达2200家。到80年代中期,不少拉美国家的失业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80~1985年,委内瑞拉的失业率由6.6%上升到14.3%,阿根廷由2.6%上升到6.1%,哥伦比亚由9.7%上升到14.1%。其后,这些国家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在巴西,如要解决失业问题,每年必须创造2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但实际上由于经济衰退每年只能提供95万个13。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如此巨大的供需矛盾,必然导致成年人大批失业,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在经济衰退的同时,拉美国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少国家的通货恶性膨胀,居民实际收入急剧下降。1980~1990sunshine
sunshine
年,拉美国家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下降17.5%,在某些国家,下降幅度甚至高达35%。在墨 西哥,1991年同1980年相比,工资值下降40%14。在这种情势下,拉美的社会问题必然日趋严重。拉美经委会在分析80年代的拉美经济时,称这10年是拉美“失去的10年”。这不仅意味着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失去10年的时间,而且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同样也失去了10年。80年代,拉美原有的社会问题未能得到缓解,而新的社会问题又不断产生,新、老社会问题盘根错节,积重难返。
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的经济调整政策顾此失彼,政策上的失误使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80年代拉美国家的经济调整是在巨额债务、高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严重困难中进行的,经济调整政策的回旋余地极小,许多调整措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措施在稳定宏观经济的同时,却在社会效益方面产生了负效应。
首先,对政府职能的调整加快了私有化进程,使失业人数激增。国有企业萎缩,私有企业裁员,政府部门精简人员,原来一直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国有企业失去了活力,使经济危机中本来就很严重的失业问题,犹如雪上加霜更趋严重。据统计,1980~1990年拉美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减少了15%,公共部门就业下降的速度超过了私人部门。这种状况还造成流入城市的大量劳动力不能在正式部门中找到就业机会,只能流向非正式部门。这些人的就业非常不稳定,实质上成为一支隐蔽的失业大军。
其次,一些调整措施忽视对社会低层的保护,使广大穷人在失去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被动地卷入剧烈的变革进程中去,付出了较大的社会代价。在80年代的I经济调整中,拉美国家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便是控制政府开支、限制工资增长,以求在短期内迅速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为此,国家全面取消对物价的补贴和削减对社会福利的投入。结果是在高通货膨胀情况下,生活费用上升,多数民众的收入锐减,生活失去保障。到 1993年,城市工人的最低实际工资还不及1980年的一半,许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了数倍。
第三,经济调整中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80年代拉夫国家对经济济实行了应急性政策调整和战略性结构调整,但有两个问题被忽视。其一,拉美的税收调整严重滞后,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更加严重。面对80年代资金短缺、经济衰退的困境,拉美国家的经济调整措施着重向私人资本倾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私人资本的措施,例如开放市场,取消对物价的管制,为私人资本开放长期受国家保护的领域,限制工资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在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私人企业的利益受到一定的保护,而最终受损害的是领取工资的广大劳动者。因为私人资本以赢利为其最终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资本投入,采用新技术,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者不仅就业失去保证,而且因为工资的增长受到国家严格限制,他们的收入受到了影响。而物价却是放开的,私人企业的产品价格随通货膨胀的变化而浮动,私人资本的利润几乎很少受到损失。这就使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更趋严重,而国家又未及时采取相应的税收措施予以控制,使得贫富差距更加扩大。例如,1993年阿根廷的城市最低实际收入仅为1980年的44%,墨西哥仅为42.1%,秘鲁仅为16.3%。税收调整的滞后还使国家收入失去保障,大量的偷税、漏税更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来源的流失,更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矛盾,使国家的必要财政开支受到限制,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投入进一步削减,一些社会问题更难得到控制,于是形成一个促使社会问题恶化的恶性循环。其二,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和农业部门的利益被忽视了。80年代,拉美国家在经济调整过程中,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地区的经济困难,而是将调整的重点放在工业部门和大城市,许多调整措施都有利于它们,而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和农业部门的利益却受到损害。因此,在80年代经济危机中,这些地区和部门的经济困难更加严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尽管有些国家也制定了关于解决边远地区和农村贫困化问题的社会计划,但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和旧机制的制约,这些计划大都难以奏效。
拉美的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调整,难以形成有助于缓解社会问题的政治体制。80年代sunshine
sunshine
以来,拉美国家的经济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过程中,在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下形成的旧经济体制逐渐被打破,旧的经济秩序正在消失。然而同这一变化相应的、适应新的经济机制和新经济秩序需要的政治体制改革大大滞后,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政府官员行为的机制。一些政府要员大权在握,利用新旧机制和新旧秩序交替时期存在的某些漏洞,营私舞弊,贪污腐败。这也是造成社会问题恶化的一个原因。
从80年代以来拉美社会问题日益恶化的成因中,我们可以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一是必须将经济调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切不可零打碎敲。面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变化,经济调整势在必行,但是这种调整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又尽量减少对社会的冲击。二是经济调整和政治改革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任何激进的做法都有可能酿成大错,最终延误调整所需要的时间。三是经济调整和政治改革、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应同时兼顾,尤其在传统经济模式和政策发生逆转的时候,国家更应注意对广大民众的保护,更应重视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民众的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四是在经济和政治剧烈变化时期,国家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揭露和打击政府部门中的贪污腐败问题,并尽快地建立起监督、揭露和惩处政府部门贪污腐败的机制。1993年,拉美国家在基本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之后,已将缓解社会问题作为当前的首要目标,并且正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对边远地区和农村的社会救济等等。然而,当前拉美的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 素促成的,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拉美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果。看来,社会问题将是拉美国家面临的一个跨世纪的挑战。
欢迎阅读本文档!
sunshine
sunshine
欢迎阅读本文档!
拉美经委会:《80年代拉美社会中的公平问题》,1991年10月31日,第53页。2 《拉美各国人民仍未得到经济恢复的好处》,载墨西哥《至上报》,1993年3月23日。32
同。4
拉美经委会:《1992年拉美统计年鉴》,第45页。5
同2。6
新华社《新闻稿》,1991年6月27日。7 《拉美经济与社会形势:争取一个有希望的4年》,载智利《民族报》,1990年3月24日。8
同①,第41页。9
同④。10 新华社《每日电讯》,1993年1月1日。11 《腐败的巨大代价》,载美国《世界新闻报》,1993年8月31日。12
新华社《每日电讯》,1993年4月30日。13 《不平等构成的金字塔》,载巴西《阅读》周刊,1993年3月31日。14
同2。
sunshine
第二篇: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
中国当前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的现象。他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阻碍城市的协调发展。但要声明一点的是并非所有的失调都构成社会问题。我们所说的城市问题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城市社会问题的起源具有社会性。
2、城市社会问题的发展也必须具有社会性,少数人无法控制也无法解决。
3、城市社会问题的结果也得具有社会性,它影响的是城市的大多数成员。
4、还有就是它的解决手段也应该具有社会性。
一.城市社会问题的涵义和特征
城市社会问题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横向看,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社会问题;二是从纵向看,就是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社会问题。
2、特殊性。即指城市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世界和空间两个方面。
3、爆发性。这个特点它是相对农村社会问题而言的,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城市中开始出现的“农民工”问题。就具有爆发性这一特点。
4、复合性。它主要指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方式和表现形以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多样化和复合化。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上的复合性,又称之为多因性,是指社会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城市人口问题的出现,既有人口数量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口质量方面的原因,还有人口构成方面的原因。
二、城市人口问题
城市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人口爆炸”。
2、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较低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口偏多。
3、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结构等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城市人口问题中,突出的是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和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其城市人口流动规模也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频率也越来越高。城市人口流动的来源广泛,目的各异,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居住方式居住时间和居住目的来看,他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新移民”群体。他们直接参与城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城市人口的一个组织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它具有以下特点:1: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一些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且每年还在增长。2:流动的性质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3:滞留时间延长,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增强了对流动人口的容纳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滞留时间延长,一的以成为城市的事实居民。他们在城市谋求长期的发展。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存在很大的影响。首先是积极的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它促进了城乡人、财、物的交流。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其次是它的消极影响:
1、加重了城市的负担,流动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城市人口的密度,加剧城市“膨胀病”的症状,使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2、增加了城市的管理难度。事实证明流动人口的犯罪率比常住人口高得多,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
3、流动人口还对城市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家庭婚姻等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消极影响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消除。再者,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离退休职工迅速增加,相应的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以及老年福利事业的费用日益增多,这些费用在消费基金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将会影响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最后,社会需求发生变化,由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老年人的需求增加,满足老年人口需要的商品和生活服务设施相应增加,其中主要是老年人消费品、老年公寓、老年医疗保健、老年教育以及娱乐活动设施增加。
三、城市就业问题
城市就业问题涉及到每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城市生活中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劳动力供少于求,城市劳动人口不能满足城市就业的需求,出现“有事无人做”的现象;二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导致部分劳动人口失业,这些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职业社会,其职业结构受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当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劳动需求与劳动人口数量、质量不相一致时,就会出现就业问题。这些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人口问题与就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总量上的不平衡导致就业问题;第二是生产发展与就业;第三是经济结构对就业的影响;第四是教育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等等。就业问题还表现有不同的形式:一是显在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劳动人口没有工作而形成的就业问题,即城市人口的显在失业问题;二是隐性就业问题,即隐性失业问题,是指就业者中实际工作量与实际工作人数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实际劳动者数量大大超过所需劳动者数量,从而导致劳动者与劳动资料无法实际有效的结合;三是结构性就业问题,即当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生产规模尚未提高时,会有一部分劳动人口才现有岗位被排挤出来等等。
就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即不充分就业。当劳动者具有的技术在市场中不属于需求之列,或缺乏技术时,劳动者被迫从事不适合他的技术或潜力的工作,如博士开出租车。这部分人成为不充分就业者。在发展中国家,不充分就业实质上是失业的一个滞后影响。为解决失业问题,过量人员为服务业所雇佣或自我就业。虽然这些人的就业属于被动行为,但雇拥超过需要的劳动力毕竟是解决失业的一个办法。在非正式部门的就业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却带来一些新问题,而且不易纳入国家宏观经济轨道
四、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城市贫困问题。城市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的、技术上复杂的、高度分化的社会经济体系的产物。在这种复杂的社会中,报酬较高的工作要求过硬的技术,无技术或缺乏教育的人不易获得高报酬工作;技术需求和一般劳动力需求的波动使失业率和不充分就业率变化,这些社会经济条件产生了失业者、技术过时者、缺乏充分教育或熟练技术的贫民群体。偏见和歧视是城市贫困的另一个原因。贫民拮据的经济条件和不好的名声导致偏见和歧视。偏见和歧视使他们在教育和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城市贫困的第三个原因是规范。贫困问题与规范有关。由于贫民的规范与社会主流群体的规范不同,所以贫民常受到某些社会心理障碍的折磨,并在贫民生活方式中反映出来。而我国的城市贫困是指各级城镇中从事非农生产的人口其收入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线以下。
第三篇: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但同时因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规范、社会公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且日益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焦躁浮躁、公平正义感缺失、仇官仇富等相应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法和途径。
主题词: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心态
一、当前社会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
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古代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当然,许多内容与今天不一样。现在有当代的社会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同样会有社会问题,只不过许多内容也会与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社会前进中新发生的,这些问题可归纳成五类:即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相对应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学习、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
确、有效地把握当前的社会心态,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问题,缓解社会焦虑情绪,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一)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心态主流积极健康。同时,社会心态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特征突出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上的突出特征之一就表现为焦虑。青年白领穿行在拥堵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
另外,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也加重了人们的焦虑感。防范不足反过来又使得事故及至风险频发,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焦虑。人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是因为心中有担心、有牵挂、对未来缺乏信心和希望,当这些负面情绪充斥人们的内心和生活,势必难言幸福。换言之,焦虑和幸福感是成反比的,焦虑越多,幸福感就越少。如何破解焦虑,就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
2007年,某杂志社一位记者为写一篇《中国中产阶级调查》,一个月时间采访了50位他认为属于中产阶层的人,令
他困惑的是这些人几乎都不认同自己是中产阶层。与之相反,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甚至一些国家公务员也这样认为。近年来,其他机构的调查也有类似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成为“弱势群体”,但是,物价的上涨可以让人感觉“弱势”,动辄几百万元的房价使人倍感弱势,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可以让人们时刻担心被社会甩出。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弱势化”,也可称之“边缘化”现象,有其鲜明的特征。
一是弱势化往往是以骤变的形式发生的,这当然会造成人们很大的不适应感。二是经济社会方面的巨大反差造成了一些人的弱势化感觉。三是弱势有普及化、泛化的趋势。
3.社会心态中不公平感增强
2010年以来,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各阶层各群体普遍对社会公平的诉求比较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重要前提。社会公正则国民心态平和,心理平衡;社会不公则往往导致国民心态失衡,心气不顺。对此,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年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为什么不公平感似乎还增强了呢?社会公平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4.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心态变化不容乐观
近年来发生的曹操墓之争、三鹿“毒奶粉”事件、肯德基“秒杀门”、蒙牛“诽谤门”、唐骏“学历门”、张悟本及李天一事件等多领域造假丑闻频出。据商务部的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不诚信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都有相应的表现:特别是在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与诚实劳动在相当部分人中失去以往的崇高价值;在个人生活领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假机构、假警察、假工商等假公务人员,甚至假新闻、假婚姻、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这些不诚信社会现象的泛滥,使得社会信用正面临严峻的危机考验。
不诚信带给人民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接连发生的失信案例,民众一次次感觉通往诚信的大门越来越遥远,“诚信无用论”、“讲诚信吃亏”等消极的社会心态有所抬头。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诚实守信呢?毋庸臵疑,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国的诚信缺失与体制转轨有直接联系。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依靠权力维系,通过指令与计划建立经济秩序、配臵资源,不存在竞争,搞损人利己、假冒伪劣的空间很小。市场经济关系要靠契约维系,而遵守契约离不开诚实守信。这就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秩
序,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之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健全,因而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的空间和机会较多,失信行为容易发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5.社会群体性不满情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近期,有关部门对网络舆论的专题调研发现,互联网热点话题比较容易集中在八个方面爆发,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涉“官”与涉“腐”以及涉“富”或贫富差距的话题。这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仇官仇富”心理,这种“双仇”的怨恨心理在网络上似乎成了一种主流民意。而近些年来,在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大量参与,借机泄愤的案例也经常发生。为什么社会中会出现这种群体性不满的心理呢?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容易产生过高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过低估价社会对自己回报的倾向。也就是说,不少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怀有不同程度的“怀才不遇”的心态。一方面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有本事的,另一方面觉得社会没有给予自己应有的机会或没有从社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一正一反,加剧了心理不平衡,不满感油然而生。同时,人们习惯进行横向比较,不乐意进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把自己的处境与同期发达国家的人作比较,或者是和身边那些近几年生活条件看起来比自己好的人作比较。本来,自身 的生活水平是提高的,但是一些人不愿意把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在纵向比较。看看自己周围不少原本条件和自己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人现在却发了财,过得比自己好,于是,内心产生了一种似乎别人的所得是对自己的剥夺的感受,进而产生诸如“仇富仇官”的怨恨心理。
6.社会存在比较普遍的浮躁心态
浮躁似乎成了现代国人的一种通病,各种人群都深受影响。想参加选美、选秀,一夜成名;想买彩票中奖,一夜暴富;嫁个有钱人,省去20年的奋斗,事实上,浮躁并非中国的专利,无论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以及如今的世界霸主美国,包括中国的台湾,都经历过浮躁。共通的一点是,社会“浮躁病”都是发作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阶段。
(二)如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尽管社会心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应理性的看到,它是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归根到底,社会心态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结构的失衡,它使人们缺乏一种应对社会变革,生活变化的从容心态,强化了对未来前景的不安全感。而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需要正视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改变失衡现象。
1.做好社会心态的监测,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
政府应当监测民众心态,及时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市)建立了自己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还有一些科研机构也经常做一些社会心态调查。通过这类机构,及时对社会舆情进行汇集和分析,准确把握社会心态,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前提。
2.不断完善制度和社会建设
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心态长期性的、治本的策略。要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尽快完善民生保障;在社会多个层面上建立健全顺畅的沟通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缩小分化,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为民众提供平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扩大社会中产阶级比例;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互信,互助和相互理解,致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与融合,深入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工作,构建社会心态调节网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核心价值体系入眼、入口、入心,成为国民的行为准则和毕生追求;做好对新媒体的科学管理,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3.坚持正面引导,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心态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落到“心”上去,因此,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至关重要。政府针对社会结构变化导致部分群体归属感降低,企业改制、城市拆迁、贫富
差距拉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心理失衡,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导致人们的心理负担过重等情况,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因素,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变“堵”、“禁”为“疏”、“导”,宣泄和释放人们的消极情绪,保持社会稳定。
同时,可以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为龙头,由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及其他的社会组织开设的心理治疗机构和咨询中心等组成,建立心理卫生整体网络。社会心态的疏导离不开具体的操作性指导,在这方面有许多纯技术性、技巧性的知识及方法应该教给社会成员,如怎样克服认知不协调而造成的焦虑,怎样更快更好地适应多变的情境,怎样克服习惯性思维方式带来的惰性,如此等等。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免费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在社区、学校等场所举办一些免费的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知识。
总之,社会心态是由国民的个人心态集合而成的。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中。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加强修养,不断提高境界,在实践中磨练和完善自己,努力消除那些不符合健康社会心态的观念和做法。
第四篇:当前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目前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导语——改革开放的30年,使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展!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已位列世界第二,据2009年4月底数据,中国大陆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经济体第一!不仅是经济,在科技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发展,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使中国达到航天科技强国水平。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已达到小康水平,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远而又进步的影响,但时至今日,改革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弊端和现有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层出不穷。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无比优越性。但凡事都存在两面性,毕竟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我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之完美。我们就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集中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根据这一点,我们应该可以得出选举人民代表不是一个人的权力而是大家即人民群众的权力。然而事与愿违,很多情况下,人民只是成为了当权者的傀儡,像木偶一样的被操纵在腐败政治的舞台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 民选出的人大代表我们根本素未蒙面,更别提进行深入了解和相互信赖。就这样,很多代表在本质上“被代表”了。要想改变这种代表不代民的现象,一场深入体制内部的改革无可避免。如果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话,我们首先得推翻权贵资产者集团这一大山,那将会对权贵资产者集团的利益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他们百般阻挠中国政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将发展民主放在首位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摆脱权贵资产集团的最好出路,只有将人民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来,并最终压过国内所谓的利益集团,中国的政改才能走的越来越稳。
二、贫富两极化阻碍社会发展、影响稳定和谐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但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却比较突出,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造成经济增长停滞、社会不稳定、政局动荡等问题,被称为“拉美现象”或“中等收入陷阱”。
“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打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税收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贫富两极化的重要原因。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2)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4)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5)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
三、民生难题亟待解决
(一)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难在医院”挂号难,划价交费难,找专家难,候床难,流程复杂。
“看病贵,贵在检查和药品”。一是医疗事故的“举证倒置”,医生为了证明自己在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中没有责任,只有在诊断上全面地检查;二是贵在药品、治疗和检查费上,然而这些又是政府招标,物价部门定价,医院也不能少收;三是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要发展,就需要自筹资金,但这些钱都是要还的,政府投入不够,只能从医疗服务中收取,从药品加成里收取,这不可避免地把成本转嫁给了老百姓;四是社会保障、医疗保险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考虑患者的利益,失去了基本的诚信,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办法发挥出来。
“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现状,影响了政府形象,离间了和谐医患关系。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并收到了一定效果。医院应为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探索出一些新的路子。要简化服务流程,开展“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的两走活动。组织离退休专家成立“专家义诊服务队”,每月到农村、社区义诊,让农村病友与老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消除了病痛、增进了友谊,找专家看病不再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实行药品服务物价收费公示制度,门诊设立费用查询系统,住诊实行费用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坚持执行国家物价政策,针对人民群众医疗需求,下调了常用药品、医疗服务和功能检查的收费价格;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支文明医疗队伍。
(二)高房价
高房价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顽疾,而不少专家屡屡抛出的“神论”更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鸟有鸟巢,鸡有鸡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得有个窝,房价再高,也得咬紧牙关,收紧裤带去买。这是当前许多工薪阶层买房的现状。房是买了,包袱也就由此背上了,使原来一个或两个,甚至更多的轻轻松松的自由人,从此变成了仅有”死资产”,没有消费力,身负重担的“房奴”。要到什么时候能够轻装上阵,少则十年、二十年,多则这就难说了,有的可能从此翻不了身。可见高房价,害人之苦。据有关部门分析,一个家庭合理的财产结构,房产一般只占其中三分之一,最多不能超过二分之一。而我国在高房价面前,一个工薪家庭的房产,一般要占全部财产的80%、甚至90%以上,而且这不是真的家产,是背负沉重包袱的债产,至使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失衡,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而且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极高的地价、极高的税费金融因素,长期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资金不够,进出口顺差、银行存贷差,腐败,产权不清, 一个项目地块集中了多家产权单位的居民 拆迁难度相当高,投资渠道少,供求关系的影响 人口多, 耕地不足.,宏观经济的影响稳定增长的宏观预期等等方面,都是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1.加强住房需求的管理
为区别对待各类住房需求,对不同的对象要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既对住房需求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做到不同收入的人选择不同新旧、不同价格的住房,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新房、好房,从而也有效的遏制了住房的价格上涨。当前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种住房供应体系,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下,房价上涨是长期趋势,适度增加住房供给,鼓励正常需求;限制集团购房,抑制超前需求;控制城市房屋拆迁面积,减缓被动的住房需求;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投机需求。强化住房租赁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租赁市场的规章制度,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规范租赁市场的健康、正常和有序发展。培育住房梯度消费,强化合理消费观念,倡导建设小户型住房、购买二手房、租赁住房等方式,让住房市场回归正常的供需状态。
2.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空间
我国的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取决于城市化是以怎样的形势进行的,如果是采取农民进城的方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便会造成城市的拥挤和住房的紧张。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必须要改变农村城市化的方式,通过对农村经济开发的建设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建设。
3.提高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土地供应计划
当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中对土地使用存在着铺张浪费的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中溶剂率等问题应当作出相关的规定。许多地方都将新增将设用地中的绝大多数用于发展工业,压缩了住房用地的需求。
4.强化资金监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5.完善房地产税制
(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有许多体制性、制度性的重大问题亟待解决,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管理体制分割。城乡医疗保险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制度、机制间缺乏衔接和协调,存在重复参保和政府重复补贴、机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不一,征收机构由省级政府各自确定,导致社会保险管理环节脱节。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仍不高,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分散风险。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与社会保险之间需要统筹安排和搞好衔接。
待遇差别较大。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不同群体内部和之间相互攀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基金长期平衡及保值增值压力大。社会保险基金收大于支。但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影响巨大,将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步扩大,制度运行有隐患。结余积累的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窄,保值增值困难。
管理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快速扩大,特别是向农村的延伸,基础建设薄弱、人员配备不足、能力建设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老龄化提前到来,意味着“未富先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
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使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更为凸显。2000年以来,中国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全国职工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职工没有享受社会保障。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把这些人纳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是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城镇化进程加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新问题。(2009年)失地农民有4000多万人,每年还有1亿多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而中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如何适应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是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地区明显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加强制度整合与衔接,加快实现管理服务一体化。“十二五”时期,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更加注重保障公平,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优质高效服务,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基本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第五篇: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社会问题
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食品安全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基本措施,应对现状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措施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很多知名国内外公司近期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令人大失所望。
肯德基、真功夫被曝冰块菌落超标,脏过马桶水。国外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注重的,因此,洋品牌非常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可近年来,肯德基等洋快餐企业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7月,肯德基被曝冰块细菌严重超标,脏过马桶水,此事一出立即引起市民广泛关注。调查人员在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发现,肯德基、真功夫的冰块菌落数量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箱水样品的5倍至12倍,结果令人震惊。肯德基冰块事件,不仅凉了洋快餐市场,也凉了消费者的心。按照国家《冷冻饮品卫生标准》,在冷冻饮品中,每毫升可食用冰块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毫升样品不得超过6个大肠菌群,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对此,肯德基21日表示,公司高度重视这一报道,对这样的情况深表歉意,并监督餐厅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而相关人员21日上午探访三家门店发现,带冰块饮料仍在出售。肯德基等知名洋企业在中国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看来在国内这种“九龙治水”“违法成本过低”的监管环境下,洋品牌也未必可信了!维C银翘片“含毒”,中成药安全引人忧。维C银翘片为中药片剂,是一般家庭常备的治流行性感冒药。广西盈康的维C银翘片更是伴随广西人“家庭药箱”近50年。2013年4月,广药子公司被曝违法使用硫磺熏蒸的山银花及其枝叶生产药品,其出产的维C银翘片可能涉“毒”,一时间消费者的“用药安全”成为关注焦点。砷、汞残留,该事件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维C银翘片的信任度。维C银翘片是广药自主研发的药物,有几家下属企业都生产此药。在维C银翘片事件后,有股东表示,作为专业的药企,主业尚且存在如此质量黑洞,凉茶方面质量频发就不难理解。4月9日,广西药监部门通报,经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对广西盈康药业维C银翘片库存和已上市产品进行检验,重金属砷、汞、铅、镉、铜及二氧化硫的含量,均低于国家药典委员会公示的限量规定。而广西盈康药业在接受采访时,也回避了是否存在以山银花枝叶代替山银花的投料问题。4月9日,广西药监部门通报检验结果后,盈康药业承认,由于其上游企业宝山堂伪造生产记录和有关单据,公司未能及时发现,给消费者带来了用药安全隐患。处置“毒银翘片”不能弃卒保车,唯有如此,整个药品安全链条才能在彻骨的痛感下起到刮骨疗毒的功效。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小小的宝山堂制药,那么,下一次问题药品事件或将不远。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政府部门缺位、监督不力。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林业等10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主管部门缺位,执法力度不到位,对食品安全监督的薄弱等都让问题弄产品多躲过重重关卡进入市场。
(2)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
许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识假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原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不懂得购买和使用有生产许可和使用安全食品标志的食品,加上片面追求感观鲜亮,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收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3)食品企业急功近利,不顾及安全问题。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法商贩也部分食品从业者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谋取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缺乏起码的诚信。在经营中存在短期行为,对生产原料、加工程序、生产标准及进货来源、商品质量缺少严格的要求,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计后果,有的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一旦被抓住,不过是罚钱了事,不把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回事,没有想到后果的严重性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1)制定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
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个等级构成,而且是强制性标准。总体来说,在标准化监管方面,近几年有较大的改进,企业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国的标准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普遍存在着交叉、重复和空白的问题,导致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2)、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依据和标准,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目标和依据。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全方位的完善。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努力做到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以便于标准的贯彻执行。(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齐抓共管才能够得以实现。组建食品行业协会或专门的食品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行业培训,提高企业食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每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通过全程监管,对可能会给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加强对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同时对不合格的食品坚决不准销售,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一经发现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对涉及的销售、生产企业实行严惩,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从而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安全。参考文献:
[1]、新浪新闻电子版 [2]、人民日报电子版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