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研究

时间:2019-05-15 04:2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研究》。

第一篇: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研究

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研究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如何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其长效机制,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难点工作。

一、宁波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宁波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

年代初,随着宁波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宁波吸引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员前来工作和生活,少数民族人数迅速增加。

据统计资料显示,1956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宁波市少数民族人口仅为6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为548人;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为1175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为3980人;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为33714人,暂住少数民族有6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来自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

目前宁波市有

54个少数民族成份(缺塔吉克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

20.7

4万人,暂住少数民族人口近万人,其中城区暂住少数民族人口为

2428

1人。人数较多的为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壮族、回族等。据民族宗教部门抽样调查资料,在城市少数民族暂住人口中,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80.2%;年龄在18岁至55岁的占83.2%;以打工为主的占72.7%;月收入在1000至2000元的占62%,整体收入水平相对于全市处于较低水平;从事行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业、文教卫生、饮食商贸行业等。

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具有工作短期性、居住不固定性、流动随意性等特点,很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和管理难度很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本情况难以掌握。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在城郊结合部居住,语言交流不畅,同族同乡群租,居住条件简陋,与周边居民接触较少,社区和居委会很难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

二是盲目流动难以疏导。年龄小、文化低、无特长、居无定所的盲目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呈增多趋势,有的结团四处流浪谋生,有的以坑蒙拐骗、扒窃偷盗为生,很难疏导管理。

三是民族特色经营混乱难以管理。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开拉面店、烤羊肉串、卖葡萄干等为生,经营活动不规范,尤其是流动经营摊点容易与当地居民和城市管理人员产生矛盾和纠纷。

四是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是群众工作,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支持。但实际工作中,仅有民族工作部门“单打独斗”,街道社区民族工作尚未量化考核等。

五是局部性民族习俗矛盾时有发生。主要是清真食品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较为多见。目前全市共有清真餐馆、拉面店

200多家,从业人员近千人,无证经营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非穆斯林人员打“清真”牌子开店,有的违规经营非清真食品引起穆斯林群众不满等。

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主要做法

宁波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出台《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工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一)依托民族工作网络,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主要是依托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民族工作相关部门,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纳入政府工作重要内容,使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常态化。如海曙区建立了由区民宗、公安、城管等部门参加的流动少数民族工作联络联系制度,街道和社区建立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地对区域范围内流动少数民族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把流动少数民族服务与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畴,消除了流动少数民族服务和管理的盲区。

(二)依托社区管理服务,延伸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重点在社区,关键在基层。宁波在加强社区基层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将服务和管理延伸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如海曙区汪弄社区近年对辖区内常住少数民族及其流动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并将少数民族人员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还设立了少数民族管理服务站和流动少数民族维权中心,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民政、计生、就业、治安、人口管理、帮困等一站式服务。

(三)依托流动经商联系点,促进少数民族流动经商有序管理

在少数民族流动经商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清真餐饮店等地设立少数民族流动经商服务管理联系点,以此推动少数民族流动经商的有序管理。在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中选择一些能胜任联络员工作的、有一定影响和活动能力的代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确保城市民族领域的稳定。如吸纳青海化隆县回民在甬从事拉面业的代表人士、新疆维吾尔族在甬从事卖羊肉串等小买卖的代表人士为市伊斯兰协会的正式代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沟通,出现矛盾纠纷时,他们能和阿訇一起积极配合政府协调化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依托少数民族组织,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主要是依托宁波市少数民族联合会和各县(市)区少数民族联谊会(或少数民族联谊小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如北仑区1998年在区民宗局支持下成立了少数民族联谊小组,2007年成立北仑区少数民族联谊会,该联谊会每季度开展一次联谊活动,为政府和少数民族同胞牵线搭桥,近年相继成立了街道、社区少数民族联谊组织、文娱组织、维权组织——“新碶街道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社区少数民族联谊小组”、“社区少数民族学校”、“社区少数民族博物馆”、“社区少数民族维权站”,为流动少数民族同胞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办实事、办好事。

(五)抓住重点民族企业,突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

对少数民族务工较多的企业和法人代表是少数民族同胞的企业,尤其是新疆籍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强化管理与服务。如慈溪市高氏精梳棉有限公司、余姚市凤山街道华联纺织有限公司以及法人代表为少数民族同胞的江北华乔包装厂等,企业一把手均能亲自负责抓好企业民族工作,并成立企业少数民族联谊中心,开设少数民族服装饰品展示室、电脑培训和文化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并经常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排练演出歌舞,举办体育比赛、汉语培训教育等,以优质的服务与管理促进民族融合。

(六)制定相应规章政策,规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为了规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市和各县(市)区出台了相关规章政策。如市民宗局、工商局、财政贸易办公室联合发布《宁波市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加强对清真餐饮、食品经营的监督管理。海曙区针对部分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无证经营和无序设摊的实际,出台了《海曙区涉及民族问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近年已妥善处理新疆食府私设清真标志、路边无证拉面店以及多起新疆籍少数民族人员和藏民因无证设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三、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民族工作领导机构。在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扩大成员单位,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单位。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民族工作专题会议,共同协商解决民族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县(市)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管理网络。民族工作重点乡(镇)要配备民族工作专职干部,有民族工作任务的行政村和社区应成立民族工作管理小组。三是建立民族工作的检查监察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工作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责任,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二)加强宣传教育

进一步加强对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民族知识的宣传,使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民族工作。要进一步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要指导基层做好民族工作,为基层从事民族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培训机会。

(三)加强流动经商管理

要把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范畴,建立公安、工商、城管、民宗、卫生、环保等部门参与的联合协调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互通工作情况,针对发生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及时协调、稳妥处理,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经商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要强化与少数民族流动经商务工人员的联系制度,在少数民族流动经商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地设立少数民族流动经商服务管理联系点。

(四)健全激励机制

要建立街道、社区民族工作的激励办法,出台街道、社区考核和奖惩办法,突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年终由街道、社区的上级主管部门和民族工

作部门联合考评,促进街道、社区多为少数民族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要加大社区经费支持力度,政府应对民族工作进社区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并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作为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评选民族团结新风家庭和民族团结楼、院等,促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五)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中心,在就业咨询、就业培训、工作推荐、单位用工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照顾,鼓励少数民族餐饮业、少数民族企业吸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爱心基金,帮助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际生活困难。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援助中心,无偿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便民服务中心,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民政救助、计生服务、治安调解、户籍管理、维稳协调等方面的快捷服务。

黄楼街道办事处地处市中心,是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商贸业最繁荣的地区。商贸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西部地区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群众涌入经营谋生。目前,来黄楼辖区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有新疆维吾尔族、青海化隆县回族和西藏藏族等200余人,主要经营新疆风味小吃、兰州拉面、核桃糕、葡萄干、藏刀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也导致我处涉及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治安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处的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面对新的形势,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去年以来,我们在区委统战部和民宗局的指导下,切实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扎实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服务管理机制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我们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分管副主任、辖区派出所分管副所长任副组长,各社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切实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议事日程。二是成立管理办公室。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逐渐增多,且居无定所、流动性大等特点,我们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由办事处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三是建立联席会制度。为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求职就业、自主创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办事处与辖区派出所、工商、民政、城管等部门建立了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有关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各方面情况,研究探讨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的对策、措施等。

二、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排忧解难

一是设立服务窗口。我们在办事处服务大厅内设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窗口”,并公示联系点负责人和联系电话,为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帮扶平台。把救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的困难群体纳入社区服务重点,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经营中的困难,逢重大节日为他们送去米面油,大坝社区时常还送些特色小吃,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三是开展真情服务。想方设法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就业经营创造条件,办事处派专人与社区主任共同处理这方面问题,如: 积极帮助他们租赁门面房,为其优先提供经营场所和摊位,协调水电安装;主动支持和参与他们的伏羊节联欢活动;针对少数民族子女存在的语言障碍,专门邀请师范大学 的学生为其补习汉语和文化课,等等。

三、拓展沟通渠道,搭建互信平台

一是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和相关宣传阵地,通过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单、举办民族特色活动,在广大居民群众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丰富广大群众的民族知识。二是开展政策咨询、培训活动。举办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政策咨询、培训活动,为他们宣讲相关法规政策,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尽快适应徐州的社会环境;聘请理财专家举办辅导讲座,帮助他们掌握投资理财风险知识;组织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三是拓展联络渠道。各社区在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邀请少数民族同胞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邀请少数民族同胞参与社区管理。

四、维护民族团结,妥善化解矛盾

一是制定了《黄楼街道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规范工作原则、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应急程序和保障机制,以确保妥善处置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二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在“三项排查”工作基础上,重点开展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各社区每月排查一次,并及时上报排查情况。三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在调解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矛盾纠纷过程中,充分考虑民族因素,坚持依法办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同时展开相关心理咨询及心理疏导,从思想根源上化解矛盾隔阂。今年4月,位于淮海东路东路的兰州拉面馆因店后垃圾着火引起火灾,我们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妥善处置了此事件。四是培养少数民族专职调解员。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中挑选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素质较好、公信度较高的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后担任专职调解员。同时,聘请了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理论水平、熟悉民族历史、热爱民族工作的社会知名人士作为调解顾问。我办事处现有专职调解员2名。

做好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省、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城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实现新突破,为鼓楼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近几年,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带动民族地区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的收入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由于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上的差异以及少数民族群众对我市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了解不够等因素,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对社会安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状况

随着我市“一高两进”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推进,园区规划日趋完善,“4+X”重点产业的培育发展,扶工惠企力度不断加大,黄衢南高速

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使用,杭长高铁的动工建设,可以说,我市正处于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他们参与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开始站稳脚跟,开拓创业,成为了事实上的“长住”人口,另一部分则仍然流动性较大。就目前来说,我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人数快速增长。根据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的登记,2005年,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仅有8人,2006年,增长到53人,2007年为76人,2008猛增至257人,2009年为414人,2010年上半年止已有554人。

(二)来源地相对集中。从调查登记的信息来看,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新疆、青海、贵州、广西、云南和湖南,其它省份的很少,而且,在这六个省份中,也相对地集中于某几个县域,如贵州的望谟县、剑河县,云南的华宁县、文山自治州等地。

(三)从事工作比较单一。从调查信息来看,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竹木加工、建筑工地、搬运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单位,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他们的居住地也相对集中,主要是在上余镇和贺村镇,其次是新塘边镇、大桥镇、峡口镇,因为这几个乡镇的竹木加工类及其它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市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主要从事“穆斯林面馆”、“兰州拉面”、烤羊肉串、贩卖葡萄干、哈密瓜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色的经营活动,经营形式既有固定店面,也有流动摊点。固定经营的以餐饮面馆为主,从事服务人员也多以同乡少数民族为主,流动

经营的一般沿街叫卖,没有固定摊点,这类人员更容易与居民或城市管理者产生矛盾纠纷,管理相对比较困难。

二、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给我市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主要体现在:

(一)情况不易掌握。对流动人员的建档登记工作一时还无法做到及时准确。目前,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登记只局限于有固定居(租)住地和经营场所的人员,对于那些无固定居(租)住地和经营地,以及在建筑工地等从事打短工的人员很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管理难以到位。有经营场所的少数民族经营人员大多没有办理合法手续,申领经营证照,往往是临时添置一些简单的经营用品便开张经营。沿街叫卖的经营者,往往不顾城市管理规定,选择交通要道和繁华路段摆设摊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卫生。

(三)增加治安隐患。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当中多数人文化素质偏低,政策法律意识淡薄,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的案件时有发生。同时由于他们身处异乡,“老乡”观念根深蒂固,一旦有点事情,不问是非,胡乱帮忙,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另外,由于各种原因,来我市务工的外来流动人员,在一时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干起违法勾当,造成偷盗抢劫案件高发,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民族关系协调难。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习俗和

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加上我们一些执法部门和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习俗、禁忌不大了解,因而在执法和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影响民族关系的事情,而这类事情一旦发生,往往影响较大。

三、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将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要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努力使管理工作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一)要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民族宗教无小事”,要加强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这是正确解决和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的前提和保证。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新闻媒体应当定期报道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全社会对做好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睦的良好氛围。相关执法部门要普及民族知识,结合普法工作,将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学习,并贯彻执行,努力做到在执法过程中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在执法过程中,要多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二)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对外来少数民族人员,一方面我们要依法加强管理,对于违反管理规定、占道经营的摊点要劝离、取缔,同时严厉打击坑蒙拐骗、偷盗扒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和治安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宣传我市管理中的规定和政策,让他们了解并遵守。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少数民族人员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在就业、医疗、计划生育等方面提供方便,让他们感受到党和

政府的关心,感觉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自觉地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减少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摩擦和纠纷。

(三)要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可以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上余镇和贺村镇进行试点,成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组织,设立固定办公场所,配备专人负责,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沟通交流、协调管理、提供服务等工作。该工作机构除了平时多走访少数民族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等信息动态外,还可以根据他们的人数多少和风俗习惯,联合一些工厂企业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情感交流,培养他们对江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适应江山,融入江山。建立专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信息台帐,及时掌握辖区里人员流动情况,并与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实现管理上的联动,对流动人口做到来一个、登记一个、审查一个,真正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不留管理空档。

第二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总结

紫石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总结 紫石社区成立于 2009 年 9 月,下属 9 个行政村及 40 多家企业,区域面积 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784 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200 多人,属壮族、傣族、彝族、苗族、土家等民族。自成立来,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以“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为工作目标,将民族工作纳入建设和谐社区的各个工作环节,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坚持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民族工作进社区的良好氛围 两年来,社区将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纳入到社区党建工作统一规划中,坚持“三个先行”,即政策先行、宣传先行、规划先行,充分利用社区、行政村文化阵地,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一是以统战“六进”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组织社区群众广泛深入学习民族知识、民族理论及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村、进家庭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在整个区域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使社区群众牢固树立团结、和谐、稳定、发展的观念,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以“情系紫石,共享和谐”为主题,拉拢片区少数民族群众共享社区文化大餐。

第三篇:打造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打造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服务

管理示范城市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做好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促进各民族互相交往交流交融,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近期,东胜区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35585.htm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管理机制

东胜区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办法,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在镇(街道)、村(社区)配备民族工作专职联络员,建立完善民族工作三级网络。实行民族工作常委负责制,按照“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机制,将民族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学习语言文字,加强共同体建设

东胜区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蒙古语会话培训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免费培训讲授蒙古语,累计有1万多人次参加培训;东胜区党政大楼、政务服务中心等设立“每日学一句蒙古语”专栏,利用“东胜民族之家”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每日学习一句蒙古语”活动。

促进文化交融,不断增强归属感

每年腊月二十三组织举办“东胜区蒙古族祭火仪式”,已连续举办三届,共

有6000多人次参加,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城市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东胜报专栏举办“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民族宗教蒙古�Z文知识竞赛”,由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及本地居民组成的鄂尔多斯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协会,在东胜区青铜器广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专场文艺汇演。在社区开展蒙古文图书捐赠活动,共向各镇、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赠送价值10万元的蒙古文图书。东胜区建成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苏勒德雕塑、母亲公园、鄂尔多斯集团办公楼等一批富有蒙元文化气息和民族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让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提升服务能力,全力维护合法权益

结合五一、七一、九月民族团结月等重大节点,在社区、广场、医院等场所向各族群众发放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册3万册,积极营造“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良好氛围。在东胜区法院、东胜区22家金融机构的187个营业

网点、车站均增设蒙汉双语服务窗口,配备蒙汉双语工作人员。实施公交站牌蒙汉文并用工程,公交车上实现蒙中英三语报站。成立少数民族法律服务中心,为进城务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建立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教育活动

通过每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每两年命名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每三年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等方式,大力营造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将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学习纳入党校干部培训必修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长效机制。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涌现出赛音乌力吉、巴雅尔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团结模范人物,为建设品质东胜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依托社区阵地,做好服务与管理

加大民族工作阵地建设力度。在每

个街道办事处各打造一个涵盖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民族餐饮等多功能的民族特色社区。在12个社区设立“民族之家”,配备蒙汉兼通工作人员,增设少数民族书报阅览专区等功能分区,为少数民族居民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活动场所、就学就医就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各社区健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社区民族工作制度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设立“流动人口之家”,为辖区流动人口提供“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近几年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发放便民服务卡5000多张,主动上门走访3000多次,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子女入学、困难救助、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精细化服务。搭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促进会”“少数民族联谊会”等社会平台,开展经常性民族联谊、文化交流和社会公

益活动近100场,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突出民生主线,推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近年来,东胜区投入近亿元的真金白银,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东胜区“留下来、稳得住、过得好”,推动各族群众在城市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全力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住有良居、老有颐养。实施“暖居工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中困难家庭给予取暖补贴和租房补贴,切实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住上民生房、放心房。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孵化基地等平台,大力扶持外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就业,成功孵化一批以民族手工艺品―布特勒其为代表的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创业项目。每年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进行少数民族毡艺、皮艺皮雕手工艺制作、民族乐器等免费技能培训,受益人数达到2000余人。落实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近年来,东胜区共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95万元,本级财政足额匹

配相应资金,重点扶持37个项目,不断提升少数民族进城务工群众就业创业的能力和信心。全力打造一条5万平方米的蒙古特色街区,集蒙元文化展示展览、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民族服装制作、蒙餐等于一体,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前来就业创业。

第四篇: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2009年02月24日 15时45分 564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

“流动人口”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38号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已经2008年12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周强

二○○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域到本省其他地区居住的人员。但是,离开市辖区到本市其他市辖区居住的人员除外。

第三条 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流动人口,禁止歧视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并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和工作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房产、人口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税务等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在城市街道、社区、乡镇建立流动人口集中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开展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受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委托,具体组织实施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居(村)民委员会予以协助。

第二章 流动人口服务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法律服务和治安管理等工作纳入当地公共服务范围统筹安排,并将相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方便流动人口办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事务。

第八条 禁止针对流动人口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禁止干涉用人单位合法招用流动人口,禁止针对流动人口就业或者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口设置收费项目。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对有就业愿望的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等服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监督用人单位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流动人口可以在居住地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或者鉴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补贴。鼓励考试、鉴定机构对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减免考试、鉴定费用。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做好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工作,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常住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向育龄流动人口宣传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向育龄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计划生育服务。

已婚流动人口拟在居住地生育第一个子女并符合国家有关条件的,可以向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申请生育证。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向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服务,并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公共场所定期开展卫生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确定流动人口落户条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为申请落户并符合落户条件的流动人口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流动人口可以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登记。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受理、调处涉及流动人口的治安纠纷。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与招用的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办理工伤保险和其他依法参加的社会保险、及时支付劳动报酬,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为流动人口提供的饮食、居住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安全条件。

鼓励当地人民政府兴建供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的廉租房。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在工会活动中,流动人口享有与常住人口同等的权利。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投诉,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推诿;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投诉,应当及时向流动人口告知有权处理的部门。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和纠纷调解工作,引导流动人口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为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对务工的流动人口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案件,不再审查其经济条件。

第十九条 流动人口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流动人口提供帮助。

第二十一条 流动人口户口所在地基层组织应当维护流动人口在户口所在地的合法权益,对户口所在地的未成年子女给予必要的照顾。

第三章 流动人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行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制度。

流动人口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暂住登记,并由登记责任人或者单位在登记后3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通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向公安机关申报:

(一)流动人口租住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二)流动人口就业并由用人单位提供住所的,由用人单位在流动人口受聘时进行登记;

(三)流动人口就学并在学校住宿的,由学校在流动人口入学时进行登记;

(四)流动人口在救助机构住宿的,由救助机构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五)其他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由提供住宿的单位、个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流动人口在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等旅馆住宿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住宿登记,并将登记信息报送公安机关。

第二十三条 申报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应当提供流动人口身份证件复印件、住所证明。流动人口是育龄妇女的,还需提供户口所在地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签发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第二十四条 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对拟居住30日以上年满16周岁的流动人口,在申报暂住登记后7日内,由公安机关或者由公安机关通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发给《居住证》。

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在居住地享受相关服务,办理相关事务。

第二十五条 《居住证》的有效期分为1年、3年、5年。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居住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办理延期手续。居住地址发生变更的,应当在7日内办理变更登记。

办理暂住登记和发放《居住证》不收取费用,所需费用由财政列支。《居住证》式样由省公安厅制定。

第二十六条 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

房屋出租人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应当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并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之日起3日内,持下列材料到当地房产管理部门或者通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向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一)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二)房屋租赁合同;

(三)房屋出租人身份证明;

(四)房屋承租人以及与承租人共同居住者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出租委托代管房屋的,须提交委托人授权出租的证明。

出租共有房屋的,须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明。

第二十七条 流动人口承租房屋,应当如实说明租住人数,出示身份证件,填写承租人员信息登记表;共同居住人员发生变更的,及时告知房屋出租人。

第二十八条 房屋出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流动人口;

(二)发现流动人口利用出租房屋从事违法活动的,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三)保障房屋符合安全条件;

(四)依法缴纳相关税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本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二)违反规定向流动人口收取费用;

(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条 违反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及时申报流动人口暂住登记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及时办理房屋出租登记备案手续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实施前发放的流动人口《暂住证》,自有效期满后换发《居住证》。

第五篇: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社区实际,2012年对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入户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调查工作

***社区是一个复杂型社区,社区内的辖区出租房屋较多,管理起来相对的就有点复杂,要想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数,首先就是要深化基础调查工作,确保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登记录入率、项目完整率、信息准确率和走停核销率。今年的普查工作一开始社区流管站就了建立《***(社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台帐》,做到流动人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出租房屋“租有登记,停有核销”。定期入户走访更新信息,对白天上班不在家的流动人口利用加班加点进行入户登记,确保数据的鲜活准确。为社区调控流动人口规模提供基础数据。

二、发动门栋长协助摸排工作的开展

今年以来流动人员的不断增加,又加上社区的房租不断的增长,社区的流动人员来了走,走了来的变幻较大,这样给我们的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个时候门栋长成了我们的很好助理和得力的帮手。一是他们一旦发现自已所管辖的门栋里面有新的人员入住,就会很主动的来社区提供信息,以便管理员入户不走冤枉路,而且信息也较为完整,门栋长在摸清流动人员的底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社区里面现在形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居民发现有不认识的人在社区来回走动就及时的到社区流管站提供给我们,方便了我们对社区的出租大院有了较完善的掌控。如发现问题就能将信息及时的上报到街道流管站。

二是摸排出租房屋治安安全隐患。开展出租房屋、流动人口聚居的小区、建筑工地等治安安全隐患的日常清查工作,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限期整改。摸清本地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排查、化解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各类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三是结合社区综治、安全口一起摸排化解可能引发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并及时做好相关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区流动人口不发生涉及群体性事件。

三、加大社区入户普查的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社区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同时,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的原则,加强流动人口和社区同抓共管体制,很快建立了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站(设有管理站站长、副站长和管理员)。确保流管工作“有人管,有人服务”,“管得住,服务的好”,“管长远、服务大局”。同时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化管理。继续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社区一把手负责,社区成员包片,楼栋长包门,社区管理员、治保干部包院。做到横到边竖到底,无死角,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发现社区有新增人员和出租房屋及时报告、登记、建立台账并录入电脑,为及时发现社区有重点人及治安安全隐患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教育的宣传工作,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社区被评为平安社区,为大力弘扬来社区的流动人员在“平安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积极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社区领导明确提出:免费提供流动人口子女疫苗接种、治病就医和计划生育信息服务等,赢得了流动居住人口的思想稳定和赞扬。为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社区流管站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流动人口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服务于***“平安社区”建设,为我社区的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共库尔勒市***街道***社区委员会

2012年10月10日

下载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经验交流

    创建平台 强化联动 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 去年,**县立足县情区位特点,积极探索和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新办法、新途径,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创新办法......

    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XX市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加强对流动......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

    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实践研究 作者:钟素亚 张明君 袁相波 胡本祥 俞旭明 王佳妮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A》2013年第07期 流动人口泛指离......

    努力开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新局面

    努力开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新局面近年来,江东门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总结2007-12-07 12:38:3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总结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总结(2)2005年,全国妇联以“三个......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形成总结材料。 三川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十二五”期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总结 一、流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