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促进人才培养

时间:2019-05-15 04:5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促进人才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促进人才培养》。

第一篇: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促进人才培养

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促进人才培养

2013年广东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由承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承办,由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南海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共同协办,在全体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从11月29日至12月2日,已经全部完成了各项赛程,圆满结束。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宣传和发动工作,本次机电一体化竞赛共吸引135名选手参加。其中职工组参赛选手33人,师生组34队共102名参赛选手,为历届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所有参赛选手普遍年龄集中在二十出头,爱拼搏、接受新技术能力高,都是来自各个院校机电类专业的精英。在竞赛场上,沉着应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竞赛。经过三天的比拼,决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广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5名,“广东省技术能手”8名。职工组20人,师生组61人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晋升“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5人,技师职业资格22人,高级技师1人。另外还分别评出“优秀裁判员”14名,“优秀教练员”14名,“2013年广东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先进个人”25名和32个先进单位。

大赛的筹备期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张凤岐副厅长多次关心大赛进展情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清汲副会长作为指导单位给予支持和指导。省人社厅各部门、广东省科学院、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省机械行业协会、省食品和包装行业协会等领导和专家莅临现场观摩和指导,给予全体选手极大鼓舞。张凤岐副厅长对大赛工作再次提出寄望:“以此次全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打造广东技能竞赛品牌。”

这次竞赛,组委会以对接世界技能大赛为目标,积极主动、开拓创新,以世界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专业规范为技术标准,在提升竞赛质量,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年轻人学习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为培养更多的与国际接轨的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本次大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多方位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

在开展竞赛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促进竞赛工作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本次竞赛基于“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提升国内竞赛质量”的主题,在原有技能竞赛规则基础上,引进世界技能大赛先进的技术规则和办赛理念,在组织形式、技术标准等方面尝试创新。

1、组织形式:以往,国内竞赛习惯关起门来办,表面上看似维护了竞赛的严肃性,实际上却极大地降低了竞赛对职业推广的引领效应,同时也容易产生纷争。此次竞赛,科学地规范参观时间、路线,在提高参观效率的同时,让观众更多时间、更近距离地观看比赛,在过程中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职业的形式与内涵,感受技能竞赛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从事机电一体化职业,真正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由于赛场的开放,选手的竞赛过程全透明,优秀选手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达到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评判结果的公正性也得到了社会的监督和认可。

2、参赛形式:为充分调动企业组织开展竞赛活动、选派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在竞赛形式上进行创新,设立团队赛和个人赛两种形式。团队赛以院校为单位,采取本院校老师带学生组成团队参加师生组竞赛;以行业、集团公司、企业为单位,采取本单位在职员工组团参加职工组竞赛。选手全部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在岗职工,中海油集团深圳分公司积极响应,从下属四个油田经过专项培训的42名选手中选拔推荐13名技艺精湛代表企业参赛。本次竞赛师生组形式与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两人一组的形式相仿,这种形式在竞赛中既能体现教师的总体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又能考核选手间的团体合作能力。同时,因为优秀选手及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事业心强、开拓创新思维的教练团队,通过竞赛也为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广东集训队专家队伍选拔人才。

3、技术标准:竞赛题目来源于企业实际案例,从考核单一技能向复合型和综合型转化,鼓励选手创新。选手必须能够完成综合型任务,而且要求选手具备一定的电气和机械专业知识,技术标准与企业应用接轨,强调交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专业规范: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吸收世界赛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专业规范,提升技能竞赛内涵质量。将机电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体现在竞赛技术文件上。组委会参考2013年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制定了本次竞赛的专业规范。为了引导我们的选手养成良好的规范,对规范的违规是按点扣分而不是按类扣分,杜绝投机取巧。得到选手与教练的一致赞同。

5、考核内容:师生组采用“可编程三级”、“可编程二级”和“机器人站”三台设备组合考核,这种组合对团队的分工和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团队中老师的工作安排能力、选手的编程和安装调试水平都必须出色才能取得好成绩。每个工位占地35平方米,选手根据大赛提供的设备和安装枱、电脑台的大小做好布局和摆设规划,连成一条完整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在自己的工位中完成比赛,增加了选手的场地规划能力和竞赛的灵活性。从成绩看突出理论和实操的总体掌握。

6、竞赛平台:通过不同渠道广泛收集世界技能大赛的各种资料,包括:技术文件、专业规范、工作任务书、评价标准、竞赛设备以及竞赛影像等,掌握了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竞赛规则、内容与形式、竞赛设备及技术特点等内容,为竞赛活动与世界技能大赛全方位对接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选用竞赛设备与世界技能大赛使用设备接近。本次竞赛再次引进工业机器人,与当今工业先进水平相接轨。竞赛设备由三台不同设备组成,从包含的知识结构内容、涉及的技能要点等多方面,体现出注重考核选手对多工作站的规划、安装、调试、编程、整线运行和优化的综合能力。

7、专家主导:本次竞赛从竞赛模式、命题方式、比赛内容、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要与世界技能竞赛接轨,进一步促进我省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标准制定,使人才培养与世界先进标准接轨、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

为此,专家组从机电一体化领域具有较高威望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人选中确定。在竞赛各项技术工作中,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成立竞赛技术工作组,由技术工作组牵头人组织专家制定选拔赛技术文件,并对技术文件制定、实施及结果集体负责。

(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技术普及

竞赛宣传发动工作得到各地级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行业协会、学会的大力支持,短期内共举行五场讲座暨竞赛动员大会,八场赛前培训班,并派出指导老师到各地指导选手训练,帮助参赛选手提高技能水平。在全省各地企业单位和职业院校中掀起一股爱技能、学技能、比技能的热潮。

六月中旬由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主办的关于“世界机电一体化胜任力模型及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标准”暨2013年广东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动员大会专题讲座共有来自广东省十多所不同职业院校的50多名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在中职院校中产生广泛影响。

七月中旬至八月在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南海中心)举行《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三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三场暑期师资培训班,同时还邀请竞赛组委会技术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三个培训班每期15天共为期一个半月,参加人数达200余人,培训班指导老师帮助准备参加竞赛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训练。

十一月上旬,韶关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场题为机电一体化世界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建设实践讲座,包括韶关市技师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核工业华南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韶关市粤北技工学校,韶关市第二技师学院等高职院校,近40位骨干教师参加。在职工组方面,广东省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协会给予高度重视和配合,赛前做了大量宣传发动工作,发动旗下多个会员单位参与竞赛,并由行业协会部长亲自担任领队带领选手参加竞赛。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作为承办单位,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广泛动员会员单位职工学习,并选派18名精兵强将组成两支队伍参加竞赛活动。

(三)引入机电一体化胜任力模型,促进课程改革

在职业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问题日显突出。把世界技能竞赛的能力规范和胜任力模型引入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并依据此标准来培养学生,增强学生在职场的竞争能力,是提升目前课程改革效果,进一步缩小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竞赛期间,还专门举行了“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选手选拔标准及教学训练实践”研讨会,来自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类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领导、骨干教师和学生参与了研讨和交流。以期促进我省职业技术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与世界先进标准接轨、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通过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带动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效果。

(四)全面加强规范管理,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公开

1、裁判队伍:本次竞赛裁判员队伍由第三方单位组建,全部具有国家裁判员资格且有丰富的裁判员执教经验,来自包括企业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裁判组分为:评分裁判、现场监察裁判、理论监考/改卷统分三个组别。每组裁判职责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我国刚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很多专家对世界技能大赛的组织和竞赛规则、技术标准等都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解和把握,在比赛前一个星期召开裁判员培训班,帮助裁判员了解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深入分析本次竞赛的技术标准和评分细则,介绍竞赛设备,明确各人职责,保证了裁判员的执判水平。专业化、敬业奉献的专家团队体现了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2、竞赛场地:竞赛承办单位由第三方的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担任,在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南海中心)举行。今年又增加了一批新的参赛单位,参赛单位纷纷表示希望今后竞赛场地继续落户南海中心,由第三方组建,在第三方场地举办,体现竞赛组织和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二、行业与地方合作,打造机电一体化竞赛品牌

2010年,广东省举办了全省也是全国首次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得到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肖志恒同志的高度肯定,认为:“这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技能竞赛项目之一”;

2011年举办第二届广东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于清笈副会长等5位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及考察。竞赛同时,西门子、ABB等世界知名企业进行PLC和机器人新技术展示,还邀请美国专家做机电一体化胜任力模型专题讲座,搭建了一个技能竞赛、技术展示、专家讲座相结合的全新技能竞赛综合平台。竞赛率先引入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做法,为推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2年,广东省为备战全国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选拔赛,举办了全国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广东选拔赛。进入广东省集训队的两名选手经过层层比拼,最终代表中国国家队首次出征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取得排名第七名和获得优胜奖的好成绩,得到人社部的高度评价;

2013年9月,全国首届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落户广东省。竞赛活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方式打破行业界限,创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竞赛模式。为广东省技能竞赛在全国率先走向世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将广东省品牌打造成国家级的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品牌。

三、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为竞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这次竞赛范围广、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对竞赛的组织承办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承办单位,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为保证竞赛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分设仲裁组、专家组裁判组、赛务组、设备组、后勤保障组、会务组等多班人马配合执行竞赛工作。从宣传发动到技能培训,从竞赛安排到赛务工作的实施,从竞赛环境的电路、气路的布线和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的调试、检测到现场维护,从理论考试到实际操作,从工作人员到裁判员,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为赛项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整个竞赛活动实现“零投诉”。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凤岐在赛后给予高度评价:“竞赛过程中,强化基本技能与专业操作,注重质量控制,体现科技水平,结合生产实际,全面考核选手的职业综合能力。大赛展示了我省职业教育创新成果,深化了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行业人才的交流与技能的提升,增强了职业技能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并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做了积极的人才储备。”

四、寄语

本次竞赛依据世界技能大赛各项要求组织,以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输送优秀选手和教练为目标,通过竞赛增强各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对世界技能竞赛技术要求的了解,促进广东省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培养向科学、可持续趋势发展。

通过竞赛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将训练和竞赛中的经验和方法应用于学校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中,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应用于就业指导和师资培养中,更准确地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参照和指导。

通过竞赛活动,营造出一个“认识机电一体化、努力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争当机电一体化技能高手”的氛围,激发大家重视技能的热情。通过活动使大家感受到:赛场不但是优秀选手展现技能的竞技场,更是宣传高新技术的大舞台。让更多人认识到掌握技能对社会进步的意义,让更多优秀人才步入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行列,品味在成长为一名优秀技能人才的同时享受技能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这是技能大赛超越竞赛自身的魅力所在。

第二篇:创新亮点 打造品牌 促进老年大学全面发展

创新亮点

打造品牌 推进老年大学不断发展

黄冈市老年大学

黄冈市老年大学创办二十五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学校的建设、教学、管理全面提速。2011年,市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新建一座占地43.23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的新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上级授予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省老年大学先进集体、全省老年大学示范校荣誉称号。

总结我们的工作,其主要作法是“五个创新增五力”:

一、创新争取途径,增强领导注意力

老年大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任务艰巨。特别是黄冈老区基础差、底子薄、财力有限,如果得不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得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单靠老干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我们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举办校庆,举办学员作品手工艺品展览,开展文艺汇演等方式,创新争取途径,以增强领导注意力,从而赢得领导重视、赢得社会关注、赢得舆论支持。

在2008年的国庆节座谈会上,市老年大学原校长向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将老年大学工作列入常委会议事日程,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重视,在第23次常委会议上,市委专题听取了市老年大学工作汇报,并决定将市老年大学综合教学楼建设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待条件成熟后启动。时任市长的刘雪荣还亲自到老年大学作报告,当他看到几百名老同志齐聚一堂,积极、热情、认真的劲头,把学校小礼堂挤得水泄不通时受到了感染。他说,我们对老年大学工作要高看一眼、厚待一层,要咬紧牙关,不怕困难,尽快建立新学校。

二、创新教学内容,增强授课吸引力

教学内容是吸引学员兴趣的关键,开设对路的课程,就会汇聚一部分人群。为此,我们突出地域特色,整合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设置了品牌课程、骨干课程和特色课程三类

教学课目,通过开辟第二、三课堂,增强实践性环节,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满足学员求知、求乐、求发展的需要。

一是培育特色课程,如黄冈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地之一,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学校就安排党史专家讲授黄冈党史;黄冈在大革命时期,爆发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黄麻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学校就组织宣讲黄冈革命史;黄冈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主席和王树声、陈锡联、韩先楚、陈再道、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的将帅,学校就设置黄冈人文课程。

二是强化骨干课程,如民族舞蹈、体育舞蹈等专业,一直是我们学校人群最广、人数最多的班级。我们还充分发挥书画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众多名家优势,开办书画诗词研讨班,使老年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

三是打造品牌课程,如黄冈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学校就开设黄梅戏班,聘请黄梅戏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授课。苏东坡在黄州写就了传世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等许多名篇,学校就邀请名家为我们作东坡文化专题讲座。今年我们整合了人文类科目课程,创新开办了“东坡讲坛”,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红色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欣赏、人文历史及禅宗哲学专题讲座,这些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人文历史课程,凸显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亮点。

三、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工作执行力

黄冈市老年大学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署办公,事多人少任务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加大创新力度,从管理和教学两个方面入手,着力强化工作效率。

一是在全国创造性建立老年大学“四库”管理系统。从2008年开始,我们结合创建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着力推进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创造性设计建立了老年大学学员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教学管理信息库和学员成果信息库,简称“四库”,内容涵盖了学校日常教

学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开启老年大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破冰之举”,为加快老年大学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彻底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创新性引进知名人士进入老年大学开展教学、指导、交流、研究工作。为了创建书法、绘画、诗词、楹联品牌课程,开放式办学,今年我们从社会上引进一批名家在校内设立“集雅斋”,并成立书画院,聘请国家书画院副院长张仲春为院长,聘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贺少安等为院士、研究员,既解决了教师队伍的不足,又为加强相关专业研究、打造品牌课程夯实了基础。

四、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文化影响力

我们针对老年人群的社会性、复杂性和广泛性,认真研究对策,创新活动载体,并确立以老年群团为龙头,配合、组织、参与各项文体社会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文化氛围。

学校在民舞班、声乐班、合唱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老年艺术团、老干部合唱团两个团体,这两个团队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性演出比赛,获得许多荣誉,成为我市老年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老年艺术团在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应邀赴韩参加中韩文化友好交流及文艺演出,获得外国朋友的一致好评。老干部合唱团年龄最大的离休干部有83岁,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以及湖北电视台“岁岁重阳岁岁歌”节目录制,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学校依托市老年体协、老年书画协会、诗词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家协会、黄梅戏迷协会、京剧票友社等多个团体优势,广泛开展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文体比赛活动。如举办学员书画展览,印发纪念画册;举办教练培训班,开展“舞林汇”和健身操舞比赛;举办黄梅戏迷联谊,京剧票友联谊会,参加央视戏曲频道戏迷比赛,活跃文化氛围;举办门球、象棋、乒乓球、台球赛,组队参加全省中老年人体育舞蹈比赛等,满足学员求知、求乐、求发展的需要。校内外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员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五、创新教学研究,增强学校的辐射力

我们紧紧抓住老年教育特殊性、复杂性、丰富性和灵活性四个基本特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性地运用教育的客观规律来指导老年教育的实践,不断提升理性认识水平,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做到与时俱进,推动老年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学校就老年大学的管理体制、教学创新、校园文化等等,撰写了一批理论研究论文在报刊媒体发表,并有多篇获得全国或省委老干部局优秀论文奖。其中《关于老年大学管理体制的研究与思考》在中国老年大学网发表后,全国老龄宣传网、全国老龄委门户网、中国老龄产业网、中国老年学学会网、中国社会化养老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十多家媒体转载引用,并被多家论文网转载或收录。学校还将校报《黄冈老年大学》更名为《黄冈老年教育》,扩大报道范围,增加出版期次,提高办报水平,增强了理论研究辐射力,赢得了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

“五个创新”折射出了黄冈市老年大学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但也暴露出我们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起点,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工作的意见》精神,向兄弟学校学习,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更加饱满的工作作风,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争取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打造电力彩虹品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细胞。**供电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供电企业和社会服务型行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多年来,全市电力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大力深化优质服务,于2004年成功培育出全市第一个服务品牌——“电力彩虹”,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秉承服务宗旨

勇担经

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十一五”时期,我市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一个总目标、两个率先、三个显著提高”的总体要求,走“五位一体”的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我市生产总值将增长15,有望增长1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增长12。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为此,公司坚持“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于发电企业、服务于电力客户、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服务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供电服务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也是通过服务来认识供电企业的。公司从“播撒光明、提供动力、承载文明”的高度出发,找准供电服务定位,不断丰富“电力彩虹”内涵,集中体现了公司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始终按照“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理念,大力倡导“用心服务,强化承诺服务,优化规范服务,深化创新服务”,强化“换位思考”意识,把供电服务中百分之一的不到位作为客户百分之百的问题来解决,按照“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标准,严格兑现供电服务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健全组织完备、指挥顺畅、运转有序、反应灵活的服务体系,建立“用心服务”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推进工作重心向客户端前移,落实责任,实现企业增效、社会满意的目标。通过畅通电力彩虹服务热线、发放“彩虹条”、召开客户关系委员会等形式,密切与广大电力客户的联系,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供电服务,树立真诚、开放、努力遵循高尚道德标准、勇于承担责任、不断追求卓越的**供电公司形象。

坚持竞合共赢文化

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电力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多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合作伙伴的协调发展。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合作是发展的途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建设和谐企业过程中凝炼出了富有时代精神、独具电力特色的竞合共赢文化。即企业与竞争对手合作共赢,与广大客户互利共赢,与员工发展共赢,与社会和谐共赢。公司以竞合共赢文化指导各项工作,大力加强内质外形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市场和客户认可,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美誉度和社会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竞合共赢文化的推广与实践,力争在竞合共赢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下功夫,以此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是发挥“电力彩虹”服务品牌的人文感召作用,在公司和电力客户之间建立起诚信、互惠的纽带,积极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吸引既有客户、赢得潜在客户,培育忠实的电力消费群体;坚持有效沟通,让客户在享受高品质供电服务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促进“电力彩虹”品牌的健康成长,促进消费理念成熟;以竞合共赢文化理念指导公司妥善处理市场格局的各方关系,树立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和谐发展的典范,规范供用电秩序,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将竞合共赢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感和压力感,立足本职,用心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就自我,最终实现供需双方的和谐统一,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强化电网、团队、管理“三大支撑”

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优质的服务,必须有坚强电网、一流管理、高素质团队作为支撑。在电网建设方面,公司将及时跟踪全市经济发展动态,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建设坚强电网。2006年已报批电网建设资金4亿元,用于建设220千伏变电站前于、利津等输变电工程,实现**地区五个县区全部拥有220千伏电网的目标。加快500千伏**变电站规划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电网技术等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启动“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企业管理方面,坚持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过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大服务”机制,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做到机关为基层服务、生产基建为营销一线服务、营销一线为客户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客户需求;把客户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只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工作由我们来做”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让

第四篇:打造电力彩虹品牌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细胞。**供电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供电企业和社会服务型行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多年来,全市电力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大力深化优质服务,于2004年成功培育出全市第一个服务品牌——“电力彩虹”,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秉承服务宗旨

勇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十一五”时期,我市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一个总目标、两个率先、三个显著提高”的总体要求,走“五位一体”的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我市生产总值将增长15%,有望增长1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增长12%。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为此,公司坚持“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于发电企业、服务于电力客户、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服务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供电服务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也是通过服务来认识供电企业的。公司从“播撒光明、提供动力、承载文明”的高度出发,找准供电服务定位,不断丰富“电力彩虹”内涵,集中体现了公司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始终按照“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理念,大力倡导“用心服务,强化承诺服务,优化规范服务,深化创新服务”,强化“换位思考”意识,把供电服务中百分之一的不到位作为客户百分之百的问题来解决,按照“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标准,严格兑现供电服务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健全组织完备、指挥顺畅、运转有序、反应灵活的服务体系,建立“用心服务”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推进工作重心向客户端前移,落实责任,实现企业增效、社会满意的目标。通过畅通电力彩虹服务热线、发放“彩虹条”、召开客户关系委员会等形式,密切与广大电力客户的联系,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供电服务,树立真诚、开放、努力遵循高尚道德标准、勇于承担责任、不断追求卓越的**供电公司形象。

坚持竞合共赢文化

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电力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多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合作伙伴的协调发展。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合作是发展的途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建设和谐企业过程中凝炼出了富有时代精神、独具电力特色的竞合共赢文化。即企业与竞争对手合作共赢,与广大客户互利共赢,与员工发展共赢,与社会和谐共赢。公司以竞合共赢文化指导各项工作,大力加强内质外形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市场和客户认可,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美誉度和社会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竞合共赢文化的推广与实践,力争在竞合共赢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下功夫,以此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是发挥“电力彩虹”服务品牌的人文感召作用,在公司和电力客户之间建立起诚信、互惠的纽带,积极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吸引既有客户、赢得潜在客户,培育忠实的电力消费群体;坚持有效沟通,让客户在享受高品质供电服务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促进“电力彩虹”品牌的健康成长,促进消费理念成熟;以竞合共赢文化理念指导公司妥善处理市场格局的各方关系,树立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和谐发展的典范,规范供用电秩序,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将竞合共赢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感和压力感,立足本职,用心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就自我,最终实现供需双方的和谐统一,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强化电网、团队、管理“三大支撑”

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优质的服务,必须有坚强电网、一流管理、高素质团队作为支撑。在电网建设方面,公司将及时跟踪全市经济发展动态,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建设坚强电网。2006年已报批电网建设资金4亿元,用于建设220千伏变电站前于、利津等输变电工程,实现**地区五个县区全部拥有220千伏电网的目标。加快500千伏**变电站规划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电网技术等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启动“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企业管理方面,坚持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过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大服务”机制,将各项工

作任务细化、量化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做到机关为基层服务、生产基建为营销一线服务、营销一线为客户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客户需求;把客户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只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工作由我们来做”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让客户满意;在提升队伍素质方面,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把“爱心理念”、“平安理念”内化为开展优质服务的源动力,在结合上作文章、在创新上求特色、在实效上下功夫,奉献爱心,营造和谐,确保平安,促进发展。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营销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先进典型的选树力度,开展优质服务明星、星级员工等创建活动,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加强作风建设,培养勤勉敬业、勇于开拓、立说立行的营销队伍。按照“激励、沟通、持续改进”的原则,及时导入绩效管理,加强全员绩效考核,营造“岗位靠竞争、薪酬凭绩效”的良好氛围,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证。通过不懈努力,让“电力彩虹”成为**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线。

第五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起,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四凉京华,河西都会”之称。千百年来,生活在凉州这片沃土的先民们,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文明,遗存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雷台汉墓、天梯山石窟、文庙、罗什寺、海藏寺、古钟楼、百塔寺及铜奔马、西夏碑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凉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而且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文资源,并逐步得到了开发利用。从旅游资源总量上看,目前,已完成了“量”的积累,但要实现旅游开发“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的格局,却遇到了旅游规划缺乏大手笔,旅游开发“孝弱、散、差”、旅游精品打造不够、旅游发展缺乏后续力等诸多问题。如何整合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富有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从而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建设旅游经济强区,成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准确定位,树立核心旅游景区

旅游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没有配套完善的旅游设备,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和安全保障,旅游业就难以兴旺发达。特色是旅游之魂。虽然,凉州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大手笔的规划和大力度的开发,仍处于缺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孝弱、散、差的局面,这就导致了凉州旅游产品长期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缺乏竞争力,长远来看也就缺乏持久吸引力和生命力。所以凉州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必须在依托古代现代的各种文化底蕴,深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天马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佛教文化、饮食文化等,在鲜明的旅游文化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整体规划,系统开发,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那么,凉州旅游的核心景区是什么?怎样开发建设才更具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景区就是特色突出、内涵丰富、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近年来,我们打出了“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等促进武威开放开发、经济发展的几张名片,这些名片均以最富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凉州旅游名胜和产业优势而推出。其中,“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雷台”、和“~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百塔寺”就是凉州富有特色且极具影响力的景区,而且,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开发已初具规模,而闻名遐尔的莫高葡萄酒的生产基地又在城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区内。所以凉州旅游核心景区,小而言之可以是雷台旅游景区和百塔寺旅游景区,大而言之就为包括百塔寺、天梯山石窟、莫高葡萄长廊、沙漠公园、黄羊绿色食品园及长城遗址、腾格里沙漠等人文自然资源在内的城东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因此,在构筑凉州旅游产品的格局上,要以雷台、百塔寺为核心,优先发展打造为武威的旅游品牌产品,以品牌为号召,以点带面,辐射全局。

二、突出特色,面向市场培育精品

旅游首先必须要有能够吸引游客前来的吸引物,才能带动客流,进而带来物流和货币流等。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没有打得响的旅游产品,很难在市场站稳脚跟,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凉州旅游必须要营造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强势吸引力的高水平旅游名牌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凸现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旅游品牌是产品质量本身重要性的必然反映,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矗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这说明品牌和质量是一个战略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品所属地的形象。

凉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明显,一大批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蕴涵极高、开发价值极大的旅游资源,是凉州发展旅游经济的最大优势所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随着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的精神,抓紧凉州旅游精品建设,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管理、精心服务,以精品促进发展,以精品带效益,是当前凉州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实现凉州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区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将百塔寺建成~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国家级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进而挖掘出百塔寺这个旅游品牌的巨大潜力带动城东旅游区;同时,要建设连接城区、天梯山石窟,辐射城东的区域旅游中心,还要开发莲花山风景区及西营药王温矿泉等新兴高品位旅游产品。其次,要尽快实现现有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打造一批特色各异、门类齐全的旅游产品。第三,要着力开发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这是凉州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要实现旅游经济的跨越式目标,关键在于吸引游客,增加游客的人数和游览次数,核心在于延长停留天数,目的是要扩大综合消费。不可否认,雷台、文庙、百塔寺、天梯山石窟等传统观光型旅游景点,在凉州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现在和今后仍将继续发挥作用。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旅游需求已由单一的观光转向参与、娱乐、体验和休闲。而传统旅游产品恰恰不能满足游客的这一需求,依靠它们实现客源增长,延长在凉停留时间,增加旅游综合消费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于城东生态旅游的开发,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因为,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游览区、农业科技示范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奇动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观赏区、农耕饮食文化区、莫高旅游度假区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区域。这一旅游景区的建设,既可作为凉州历史文化游的延伸,又可丰富凉州旅游的内容,弥补凉州旅游的不足,给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在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开发上,要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生活文化为核心,突出三种文化,体现游乐结合,达到体验目的。通过让游客“寻古览胜、体验时尚、享受自然”,使游客感受从容欢畅的生命体验节奏、清新优美的自然

下载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促进人才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促进人才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起,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四凉京华,河西都会”之称。千百年来,生活在凉州这片沃土的......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起,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四凉京华,河西都会”之称。千百年来,生活在凉州这片沃土的......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起,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四凉京华,河西都会”之称。千百年来,生活在凉州这片沃土的......

    促进内涵发展打造高中教育品牌

    促进内涵发展打造高中教育品牌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春雨秋实,硕果累累。漯河高中是一首跳动着青春旋律的动人乐章;漯河高中是一幅闪烁着理想光辉的优美画卷;漯河高中是一段交织着艰......

    职业技能竞赛主持词

    XX职业技术学院第九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主持词 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 五月的你我播种希望; 五月,我们演奏着气势磅礴的技能交响乐; 五月,我们描绘了璀璨华丽的一幅幅篇章。 尊敬的......

    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总结

    同志们: 第*届职业技能竞赛,在中心党委和中心的指导下,在工人考核委员会和第*届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参赛选手的奋勇拼搏和裁判人员、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

    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总结

    同志们: 第*届职业技能竞赛,在中心党委和中心的指导下,在工人考核委员会和第*届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参赛选手的奋勇拼搏和裁判人员、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

    打造安康杯竞赛品牌 构筑安全和谐企业

    打造安康杯竞赛品牌 构筑安全和谐企业 ——金温铁路公司开展“安康杯 ” 情况 由于建设前期资金紧缺,原设计线路等级较低,营运初期安全基础相当薄弱,加上铁路点多线长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