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产业促发展 加强新农村建设讲解(范文)
抓产业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对满城村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点评满城村位于县城南端2公里处,是全县有名的红提葡萄种植村。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满城村积极行动,周密部署,创新载体,扎实推进,鼓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做贡献,将活动开展与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不断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与水平。一是部署早。镇上动员会议召开后,村支部迅速行动,及时召开了动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二是主题明。结合自身实际,村支部确立了“推动发展强堡垒,突出特色争先进,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活动主题。以“加强村级组织、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三是抓手实。村支部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突出红提葡萄、蛋鸡、虹鳟鱼等特色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推广“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强村富民,促进和谐文明新农村的康庄大道。四是措施硬。村支部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与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切实解决了一些满城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突出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效果显。在公开承诺活动中,科学设置承诺内容,激励党员亮身份、创业绩,并把支部和党员的承诺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践诺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环节来抓,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确保承诺事项及时全面兑现。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充分发扬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顺利完成了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红提葡萄光温室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中,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顾大局、识大体,有力地推进了重点工作。全村上下凝心聚力促发展、一心一意谋和谐,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实现元,较上年增长,比全镇平均收入高元。村级集体实力明显增强,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活动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活动表现一般化。缺乏创造性,载体创新不够,亮点展现不多。二是示范作用不明显。作为全镇的特色产业村,在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有效增收上办法不多,方法不活。三是资源利用不充分。要积极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加强党员的政治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一个党员都能成为新型产业的宣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在群众增收致富
中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就开展好下一步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抢抓机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缺位,要在谋划推动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走在前面。要紧紧抓住特色优势产业不放手,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水利建设和农业投入的政策机遇不放松,加大资金和项目引进力度,使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使农村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二是解决问题。把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好,在解难事、办实事上见到实效,靠实际行动赢得民心。要把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作为首要工作,多关心关注,多策引导,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领导核心,对创先争优活动能够持续抓、抓持续。要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全村的创先争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礼泉抓产业搞示范推动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礼泉县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以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大搞通村公路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绿色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狠抓生产发展,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县上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果品升级上等工程,上半年,共完成果树大改形10万亩,果实套袋35万亩,建成绿色果品基地15万亩;着力培育奶畜产业和设施农业,协调信用部门发放支农贷款1.1亿元,并强化鲜奶销售、疫病防治等措施,全县共建成奶牛养殖专业村80个,百头以上养殖小区10个,奶牛存栏累计达到2.3万头;以发展大棚蔬菜、设施水果为重点,狠抓党政干部示范园等10个示范点建设,全县共建成温室大棚13000多座,棚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积极发展土织布和羽毛插花产业,成立了泾渭土织布工艺品协会,按照“协会+农户”的模式引导北部山区妇女大力发展土织布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织机700多台,从事土织布生产的妇女达到1500余名,到年底,织机可发展到2200台,从事土织布产业的妇女将达到4000余名,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石潭镇罗家村羽毛插花厂为依托,引导周围群众积极发展羽毛插花产业,目前已辐射到周边7个村,有400户群众参与生产,年产值可达300万元,户均年纯收入3000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来抓,上半年,全县共输出4.1万人,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2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以乡村油路化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县上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乡村道路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动员全县职工干部积极为乡村道路建设捐款,全县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共计捐款180多万元。
据了解,今年全县乡村公路计划里程由年初的112.4公里上调到180公里。到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已开工60条路,涉及78个行政村,已完成灰土碎石底层130公里,铺油100公里。
围绕村容整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礼泉县今春安排了为期一月的城镇环境和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活动中,对城镇乱摆、乱停、乱扔、占道经营和农村暴露垃圾、土堆、柴堆和粪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了彻底集中整治。据统计,整个活动中,全县农村整修和硬化主要道路300多条,绿化街道260条,清理各类垃圾8500堆,基本达到了村庄绿化、街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生产生活环境优化的标准。以绿色家园建设为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家园。县上全力实施绿色果品工程,进一步完善15万亩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建成绿色家园村68个,绿化主干道路20多公里。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工程,今年计划新建沼气池1250孔,“三改”配套建设900个,目前已建成630孔,建成人饮工程7处,解决了6000多人的饮水困难。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做好移民搬迁和村庄、民宅的规划编制工作,已新建移民新村8个,搬迁群众788户3215人。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鑫源乡鑫源村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短的二十个字,高度概括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根据我村自然条件、现有状况及发展潜力,提出以三大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一、鑫源村概况及产业现状
1、基本村情
鑫源村位于佛坪县西北角,距县城72公里,鑫源乡政府建于其中,金水河纵贯南北。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34户,498人,平均海拔110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210余天。全村有劳力252人,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传统的养殖业及劳务输出为主,200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214元。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鑫源村海拔高,气候温润,适宜中药材的栽植,近年来,鑫源村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以山茱萸,生猪,为主导产业,止2010年底全村累积发展1860亩,垦抚管理1800亩。鑫源村又处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加之鑫源村是金水河的发源地,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大熊猫、羚牛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经常出没,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全县确定的以县城--凉风垭—黑龙潭—鑫源的以
秦岭山水峡谷风情观光的大众性旅游线路的出口,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又将成为鑫源村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鑫源村共有耕地478亩,其中水田257亩,旱地221亩,人均耕地达到0.95亩,人均占有水田达到0.51亩,共有堰渠5条10000米,保灌水田250亩,境内年降雨量938毫米,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冬春少雨,夏旱秋淋,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制约;全村共有经济园林3000亩,其中山茱萸1860亩,板栗200亩,厚朴、杜仲、木瓜等经济园林800亩,新建梨园55亩,有可利用荒坡、荒山860亩;
二、鑫源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把鑫源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和盲目攀比。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坚持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将生产发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4、坚持尊重民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城乡互助资金协会的推动作用,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
(三)产业经济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递增15%。
长期目标:用5年时间,把鑫源村真正建成以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年递增8%,实现小康,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和谐。
三、重点项目建设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1)农田灌溉工程。
(2)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2、耕地质量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地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化,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至2010年良种覆盖率90%,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产业经济建设
按照“抓大户、抓示范、抓亮点”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抓好山茱萸、板栗、生猪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中的产业支撑项目。新发展山茱萸200亩,垦抚管理800亩;嫁接改造野生板栗200亩,垦抚管理600亩;生猪饲养量达到800头,出栏550头。按照“一村一品”模式,以培育示范大户为重点,继续抓好天麻、猪苓、核桃、食用菌、魔芋、土鸡、中蜂、特种
养殖等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天麻3000平方米,猪苓1700平方米,核桃100亩,中蜂750箱,土鸡饲养量1500只以上,特色养殖实现突破。
(三)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通过主导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全程服务,确保农民产生效益;二是发展板栗、生猪、山茱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餐饮娱乐服务业,以饱满的热情,特色的徽菜,特有的民俗风情,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从而使农民增收。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收。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做好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就业空间,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至2010年各种技能培训农民达1000人,外出务工农民120人,人均创收2万元。
4、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确保各种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增收活力。
(四)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从村集体自身条
件出发,盘活村集体现有资产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领导,成立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村的建设规划,具体措施和分具体实施目标,负责宣传及协调等日常工作。
(二)调动全村力量,发挥“五个优势”,大力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广泛深
入宣传、层层组织发动,使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意义、内容、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发挥村两委的组织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积极发挥本村旅外人士、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优势,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的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使命中来。
(三)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不仅是获益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一是要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培养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三是加强输出劳务的培训管理,做好农民工外出前的技能培训和输出后的管理、服务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村务公开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普遍关注的村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群众,使群众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决策与管理,实施有效监督,对推动新农村的民主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村务公开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逐步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实行村务公开,有利于增强群众观念、民主意识,保障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有利于整合人力、物力、财务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农村工作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礼泉抓产业搞示范推动新农村建设
礼泉抓产业搞示范推动新农村建设.txt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
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靠靠树!今年以来,礼泉县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以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大搞通村公路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绿色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狠抓生产发展,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县上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果品升级上等工程,上半年,共完成果树大改形10万亩,果实套袋35万亩,建成绿色果品基地15万亩;着力培育奶畜产业和设施农业,协调信用部门发放支农贷款1.1亿元,并强化鲜奶销售、疫病防治等措施,全县共建成奶牛养殖专业村80个,百头以上养殖小区10个,奶牛存栏累计达到2.3万头;以发展大棚蔬菜、设施水果为重点,狠抓党政干部示范园等10个示范点建设,全县共建成温室大棚13000多座,棚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积极发展土织布和羽毛插花产业,成立了泾渭土织布工艺品协会,按照“协会+农户”的模式引导北部山区妇女大力发展土织布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织机700多台,从事土织布生产的妇女达到1500余名,到年底,织机可发展到2200台,从事土织布产业的妇女将达到4000余名,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石潭镇罗家村羽毛插花厂为依托,引导周围群众积极发展羽毛插花产业,目前已辐射到周边7个村,有400户群众参与生产,年产值可达300万元,户均年纯收入3000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来抓,上半年,全县共输出4.1万人,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2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以乡村油路化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县上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乡村道路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动员全县职工干部积极为乡村道路建设捐款,全县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共计捐款180多万元。
据了解,今年全县乡村公路计划里程由年初的112.4公里上调到180公里。到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已开工60条路,涉及78个行政村,已完成灰土碎石底层130公里,铺油100公里。
围绕村容整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礼泉县今春安排了为期一月的城镇环境和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活动中,对城镇乱摆、乱停、乱扔、占道经营和农村暴露垃圾、土堆、柴堆和粪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了彻底集中整治。据统计,整个活动中,全县农村整修和硬化主要道路300多条,绿化街道260条,清理各类垃圾8500堆,基本达到了村庄绿化、街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生产生活环境优化的标准。以绿色家园建设为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家园。县上全力实施绿色果品工程,进一步完善15万亩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建成绿色家园村68个,绿化主干道路20多公里。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工程,今年计划新建沼气池1250孔,“三改”配套建设900个,目前已建成630孔,建成人饮工程7处,解决了6000多人的饮水困难。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做好移民搬迁和村庄、民宅的规划编制工作,已新建移民新村8个,搬迁群众788户3215人。
第五篇:抓党建促发展
抓党建促发展
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镇党委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推动当前和谋划明年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四抓四加强”,有力地推进了“两个加快”,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谐。
1、抓核心,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我们始终把镇党委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地提高党委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健全党委班子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党的理论、政策等,结合实际谈认识、讲经验,以此来提升领导班子勤学善思、依法行政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二是注重班子成员沟通协调。在党委班子内部建立纵横向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层的反应等,增进班子成员之间的信任了解和工作衔接。三是坚持民主议事决策。凡涉及到镇计划、财政预算、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都要在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班子成员集体做出决定。四是强化监督约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问题谈话等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强化法律监督、民主监督。
2、抓主心,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始终把加强
1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来抓,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和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的“三种能力”,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强化履职奖惩。以落实党员干部岗位承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和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增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意识。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按照党章和党组织的要求去开展工作,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定期组织广大群众对镇村党员干部开展民主评议。
3、抓重心,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我们始终以深入开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配强班子。让那些党性强、观念新、素质高、开拓意识浓、发展思路清、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力求选准一个人、配强一班人、备足一批人。二是健全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党务、政务、财务管理等制度,严格实行党务、村(社)务、财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三是建设阵地。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按照“科学规划,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整体推进村(社区)活动场
所重建和维修加固工作。目前,我镇26个村(社区)活动场所已落实了建设方案,其中重建14个,维修加固7个,购买商品房5个。
4、抓中心,加强镇域经济建设。我们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集中集力抓党建,全心全意谋发展。一是突出重点,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今年,我镇按照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要求,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把城乡住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永久性农房重建已全部开工,3个永久性居民安置点(新居工程)也陆续开工,城镇住房维修加固7979户全部完工,农村房屋维修加固14723户全部完工;狠抓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建,目前全镇学校完工5所、在建1所,医院在建1所(可望在12月底前主体完工),河南对口援建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积极支持、主动配合重大项目的实施,今年在三合落地的大项目多,我镇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全力做好征地、拆迁、补偿等工作,目前所有开工项目都有条不紊推进。二是统筹兼顾,灾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工业经济实现止滑提速,截止10月底,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16.2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8.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14.6亿元;上缴工业税金4530万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2120万元;实现工业
增加值6.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5.5亿元。农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农民人均增收534元,达到5684元;劳动技能培训1250人;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600人;新增种养殖大户16户;新引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个。其它各项工作得到同步推进,党委、政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规范化、制度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综治信访、安全生产、民政计生、文明创建等工作同步推进,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镇风、民风不断巩固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