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时间:2019-05-15 04:2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第一篇: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XXXX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系(院)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指导教师 职

****年**月**日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摘要: 端午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和悬挂艾叶菖蒲等。端午祭则是农历四月至五月,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地区举行的乡土神祭,主要内容是拜祭大关岭山神与大关岭国师城隍以及国师女城隍神,它是韩国现存的乡土神祭中规模最大的,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民俗。整个活动包括祭仪、演戏和游戏三大部分,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古朝鲜时代人们对山神、海神、部族神灵的祭拜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与从中国流传过来的“端午”的概念相结合,于是成为韩国的端午祭。

2005年韩国端午祭在联合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渊源,导致中韩两国民间舆论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争议。有鉴于此,笔者整理两国学者有关端午节(祭)的起源、习俗、现状以及独特风俗的研究资料,对两国的端午节(祭)进行了比较和阐释,旨在深入的分析两种节日的异同,反思民俗文化的保护,探索两国民俗文化的交流形式。

关键词:端午节 端午祭 对比研究

The compariscon research between the Chi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the South Korean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sacrifice

Abstract:

The Duanwu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 Zi and racing dragon boats etc.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is the largest and best preserved traditional festival still performed toady in the Gangneung region, Korea.It begin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with the brewing of the sacred liquor, and ends with the ritual of “sending off the deity” on the

evening of the seven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The beginning of 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can be tracked down in the rituals to mountain deity, tutelary deity and sea deity in ancient Korea.These rituals combine with the concept of “Duanwu”, which comes form china, to form 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Because the concept of “Duanwu” come form china, when Gangneung Dannoje Festival was successfully registered as world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in 2005, dispute happened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Therefore, the writer observation and deep interview of fieldwork etc to record and express the any aspects of the festivals.Keywords: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a

offers a sacrifice to, compare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5

一、中国端午节 „„„„„„„„„„„„„„„„„„„„„„„5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5

(二)中国端午节的习俗„„„„„„„„„„„„„„„„„6

二、韩国端午节(祭)………………………………………………………7

(一)韩国端午祭的渊源和传说„„„„„„„„„„„„„„7

(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习俗„„„„„„„„„„„„„„„8

三、中韩两个节日异同之比较 „„„„„„„„„„„„„„„„„8

(一)共同点 „„„„„„„„„„„„„„„„„„„„„„9

(二)不同点„„„„„„„„„„„„„„„„„„„„„„10

四、两个相同相异节日形成对我们的启迪………………………………1

2(一)端午祭与端午节有各自的传承也有共同点„„„„„„„12

(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关注„„„„„„„„„„12

(三)节日民俗不能完全商业化,应保留它民间的特色„„„„12

(四)民俗教育需要重视„„„„„„„„„„„„„„„„„13

(五)拓宽中韩两国民俗文化交流„„„„„„„„„„„„„13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

引言

不论是中国, 还是韩国, 都有端午节习俗。但从它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方面考察, 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拟就中韩两国的端午习俗进行对比研究, 希望有助于深入认识两国的这一共同的民俗事项。

一、中国端午节

(一)中国端午节的起源

在我国,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五”或“重五”。由于古代“五”与“午”相通, 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重午”。又, 古人有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 故又称“沐兰节”。唐宋时, 称“天中节”、“端阳节”。明清时北京人称“五月节”、“女儿节”。道教称“地腊节”。总之,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重要的传统节日。

对我国端午节起源学界认为有以下几种:

1、图腾祭日。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人民的诗人——屈原》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端午节的起源, 即我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 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那时, 居住在江南水乡的部落经常受到蛇虫、疾病及水、旱灾害的威胁。于是人们幻想有一种图腾神(即龙)能超越自然界的力量, 保佑百姓, 抵御各种灾害的困扰。故每年五月五日举行龙祭, 期间要划龙船、吃粽子、焚香点烛、供果献牲。

2、镇妖避邪日。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 五月五日是“恶日”, 往往妖魔丛生, 瘟疫流行, 遇事不吉。因此, 五月节家家门上贴朱色咒符, 悬艾蒿;家中挂钟馗像, 驱“五毒”; 人人踏百草, 进行“百草浴”, 用鲜佩兰熬水以洁身, 亦有佩带香包和缚五花绳的。据说, 这样做可以驱瘟、除邪、止恶气、禳毒气。

3、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秉直爱国, 政绩显著, 却被罢黜, 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 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

而死。屈原死后, 楚人怀念他, 在每年端阳节时向江心投掷粽子、油糕等食品, 用意有二: 一是让江中的蛟龙鱼鳖等吃这些食品, 免得伤害屈原尸体;二是祭奠屈原, 让他的亡灵亦享有人间的食品。

4、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 名员, 楚国人,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后来伍子胥逃奔吴国, 助吴伐楚, 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 以报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 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 所向披靡, 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求和, 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 应彻底消灭越国, 夫差不听, 吴国太宰伯嚭, 受越国贿赂, 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 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 视死如归。据说在死前对邻人说:“我死后,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 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关!”夫差闻言大怒, 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5、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 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 在五月五日投江, 五日后抱出父尸。民间传为神话,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其后为之立碑。孝女曹娥之墓, 在今浙江绍兴,也有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一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二)中国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中国56个民族中, 过端午节的有27个民族。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和悬挂艾叶菖蒲等。

1、赛龙舟。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相传, 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 当地百姓驾舟顺江而下打捞他的尸体, 最后来到洞庭湖。当时正在湖上打鱼的渔夫们得知后, 也竞相划舟帮助打捞。从此,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2、端午食粽。相传, 爱国诗人屈原深受百姓敬仰,因此, 汨罗江上的渔人常常赠他以粽子和鸡蛋。屈原投江殉国后, 渔人们悲痛万分, 一位渔夫将带给屈原的粽子和鸡蛋投入江中, 以期鱼虾饱食之后免去吞食屈原的尸体。此后, 这种做法逐渐形成全国性的端午节习俗, 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哀思。

3、饮雄黄酒。雄黄也称鸡冠石, 中医作为解毒杀虫药, 外用治疥癣、蛇虫咬伤症。据说, 在屈原殉难的当天, 一名老医生把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欲药昏蛟龙水

兽, 不让它们吞食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在过端午节祭奠屈原时也纷纷效仿, 久而久之就成为过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但形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节日前将菖蒲根和雄黄泡酒, 于阳光下晒, 到端午节家人团聚时共饮, 以防虫伤害。

4、悬艾叶菖蒲。农历五月酷暑炎热,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避邪驱瘟风俗的形成, 如端午节这天, 人们早早地把艾枝和菖蒲悬挂在门边, 其枝叶上散发出清香, 据说挂上这两件东西能保平安, 病魔瘟邪都能挡在门外。

二、韩国端午节(祭)

(一)韩国端午祭的渊源和传说

韩国的端午, 时间上与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相同, 也称之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 传统称为“上日”。“端午”从字义上解释为“初午”, 属五月第一个“马日”。五月本是一个阳数(也称为奇数), 初五即是两个阳数相遇, 韩国有着重视奇数日相遇的习俗, 因此, 五月初五被定为一大节庆日。此节萌生于何时, 目前尚没有文字资料可证, 但早在新罗时代即有了“端午节”。关于其神话传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1、据《大关岭山神》传说, 新罗将军金庾信, 自幼留学溟洲。在位于江陵南部的禅智寺, 铸得名剑一把, 并以此于668年带兵消灭高句丽,平定百济, 一统当地, 死后被供奉为大关岭山神, 守护这一地区。壬辰倭乱之时, 敌军误以为大关岭与当地的每一棵松树皆为士兵, 故不敢冒然侵犯。

2、据《大关岭国师城隍神》传说, 古时候, 鹤山村一户有钱人家的闺女去石泉打水, 喝了一瓢有太阳映在其中的水。不久便怀身孕, 月满即得玉童子。但家人以处女生子不可为由, 将婴儿遗弃在鹤山岩下。数日后, 生母到鹤山岩下探望, 原以为婴儿难以保全生命或已被野兽咬死, 却意外地发现, 一只鹤衔来红丹正在喂婴儿。她将孩子抱入怀中, 相信这是天赐贵子而细心喂养。孩子长大后就学庆州, 成为梵日国师(810-889)。国师回故乡, 掷手杖, 在手杖落地处建立“神福寺”。如今梵日国师的浮屠仍立于此处。据说, 崛山寺是他所创建的庙宇。他死后成为守护江陵与岭东地区的“国师城隍神”。

3、据《大关岭国师女城隍》传说, 古时候, 江陵郑家有一女未嫁。一日, 其父梦见大关岭城隍神问:“我愿来此家为婿, 如何?”其父婉言谢绝。一天, 郑家女静坐

后院, 一只猛虎飞奔而来将之背走。原来那只猛虎是城隍的使者, 奉命前来行事。郑家人来到大关岭国师城隍神堂, 见其女与城隍神同座, 身躯如石碑。郑家女被猛虎背走日正值农历四月十五,后成为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的纪念日。

(二)韩国端午祭的习俗

1、祭祀。端午祭的活动从祭祀祖先开始, 之后全家设盛宴就餐。韩国江原道江陵一带地方在端午节还有“端午祭”活动。“祭官由当地市长担任。在舞乐声伴奏下, 女巫们跳起大神, 念咒, 男巫们跳假面具舞,几百名群众在祭坛前列队祈告上苍, 观众多达数万人。”

2、演艺。演艺活动是在农历5月3日到5月7日进行的,主要包括官奴假面剧、农乐、农谣、本/外地艺术团体表演。

官奴假面剧是韩国朝鲜时代由江陵脚中的囚犯演的,是一种无声的带有祭祀风格的民族剧。该剧由六名带着面具的舞者和若干乐师表演,六名舞者的角色分别是仰班大人(Yangban Clown)、小梅夫人(Somae Bride),两名恶人(sisiddagddagi)和两名小丑(Jangiamari),故事分为五幕,分别是小丑登场、仰班求氦藩人登场、小梅自杀、和解。故事描述的是仰班大人与小梅夫人在恶人的干扰下最终结为杭俪的麦情故事。

农乐发源与韩国部族国家时期,每年到了春秋两季,农民就要聚在一起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祈祷一年的丰收。农民们为了在艰苦的劳动中获得放松,为了与村落中的人们和谐相处,为了祈祷物产丰富,创作出了各种农乐和游戏。

农谣是农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摆脱枯燥感、提高集体的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谣。江陵地区的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农谣是在从移栽到收割、脱离的全过程中唱的民谣。歌词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和平凡生活中的快乐。

3、游戏。在农历5月3日到5月7日,江陵端午祭海包括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主要有荡秋千、摔跤、射箭、农乐比赛等。

4、其它。除了祭祀、演艺、游戏等活动外,江陵端午祭还有如打年糕、做车轮饼、画面具扇子、贴门神、用菖蒲水洗头等民俗活动。

三、中韩两个节日异同之比较

(一)共同点

1、都是民俗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都是节日民俗,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节日民俗的传承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许多古老的节日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变化,但究其原因,又总是和节日民俗所传地区人们的宗教祭祀、生产活动、宗教信仰、纪念活动以及社交活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围绕着保佑牲畜兴旺,身体健康的基本愿望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属于是生产性节日,在祭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围绕着对山神的祭祀,以及保佑农业的丰收。虽然两国的起源传说不同,但是祛灾求福却是共同的。

2、举行时间接近。

中国的端午节是阴历的5月5日,且饮雄黄酒、赛龙舟等活动都是在这一天开展的。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是从阴历的4月5号开始,开始时间较中国端午节早主要是因为酿酒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端午祭举行的时间是从酿酒到阴历的5月7号送神祭结束。

3、都有政府的参与。

两国政府在节日庆典中的所起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资金。活动所需经费一部分是靠政府拨款,一部分是通过活动收入来解决的;

(2)投入人力。政府统筹节日活动,并安排公务人员参加,通过这样的大型活动也可以测试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出现工作人员不足的时,政府还要组织招聘临时工作人员或是志愿者;

(3)负责宣传倡导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宜传节日状况,如采写新闻、制作专题节目、开通节日专题网站等等,以最大程度引起民众的关注,宣传有关活动的历史、背景、活动内容等等。

4、都在产业化。

端午节(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产业化的运作,以期望达到即保护了文化遗产,有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中国通过确定“中

国庆阳香包民俗节”,再不断增进时代内容,扩大对外发展,增强庆阳的知名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每年都在端阳节期间举办,成为庆阳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和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有效平台。“小香包、大

产业”成为庆阳市妇孺皆知的发展理念。韩国大力发展江陵端午祭的目的主要有三个:(1)发展和保存地区传统文化和艺术;(2)通过强调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地方民众的自信心;(3)发展文化观光旅游,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民众的凝聚力。

5、都在学术化。

中国甘肃的庆阳地区在举办学术会议,虽然现在还是在国内的学者为主,但也为庆阳地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意见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庆阳端午香包节等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期间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主办方邀请国内外众多学者。在会议的过程,各国家学者分享了自己国家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这次会议,使韩国政府和民众学习到很多好的方法,对于发展并保护好江陵地区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不同点

1、有各自的历史。

中国端午的起源具有浓郁的巫文化色彩, 如“图腾祭日”说、“镇妖避邪日”说等, 而韩国端午的起源传说则注重佛教文化色彩, 如“国师城隍”说、“国师女城隍”说等。

2.节日型的庆典与祭祀型庆典。

中国端午节是节日型庆典,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是祭祀型庆典。实际上,中国端午节最初也是祭祀型庆典,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演变为节日型庆典的。

3、活动内容不同。

虽然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有“端午”之名,但是内容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从宏观上说,东亚共处于一个文化圈内,东亚国家的文化既有其统一性,也有其分疏性。具体到这个事情,中国端午节和韩国江陵端午祭都在农历五月初,体现出东亚文化在时间上的统一性;这个同一性来自中国文化中,五在五行中属于火,二五相重,火气过旺,过旺则为毒,故需避忌。《盖平县志》(民国十九年铅印本)“五日为端午

节,又名五毒日。盖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属,火旺之柏,过旺则为毒,故用艾篙、桃枝、朱砂、雄黄等物以解之。”韩国也有“阳数”的说法,都是从中国流传过来的。但两者的具体内容上又有一定差别,如中国端午节包含了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而韩国江陵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又体现出东亚文化的分疏性。东亚统一的地缘特色与其分疏差异同时得到了展现。

4、举行目的不同。

(1)中国端午节俗有两大主题——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人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危机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在面对外部世界时, 人们常常感到无助, 因此, 人最迫切需要满足的就是安全需求, 安全得到了保障, 才能去追求其他。在日常生活中, 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平安与健康, 而端午节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端午节在仲夏时节, 蚊虫多, 疾病、瘟疫容易流行, 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而端午节俗中的雄黄、艾、菖蒲等均有避瘟的功效。随着历史的发展, 先贤们的伟大精神逐渐融合于端午节中。人们在欢度端午时, 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也可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仁孝悌爱等传统美德得到深化。

(2)韩国端午节俗有三大主题——祈求神灵保佑农业丰收, 祈求平安以及发扬团结合作精神。第一,祈求农业丰收。农业丰收, 人们的温饱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生活质量也提升一个层次, 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二, 保佑平安。在现实社会中, 不确定因素太多, 某些灾难和意外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抗拒的, 尤其是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当代社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 使人们有能力通过及时预测和防范来应对灾难和意外, 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但仍免不了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在祭祀的活动中, 人们通过祈愿来保佑一切平安, 即使不一定起作用, 至少可以给民众以心理上的慰藉。第三, 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人作为社会的个体, 不可能凡事都孤立于社会中, 势必要与人合作, 才能得以生存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祭祀活动通过全民性参与, 为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参与活动和合作中, 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加深, 进而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5、保护主体不同。

在中国,有很多人都有制作香包、剪纸、皮影、刺绣的技术,政府更愿意让民间

艺人融入市场,使他们在销售香包中获利,用市场的方法去激励民间艺人改进生产工艺,从而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因此在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更倾向于民间百姓和市场。在江陵端午祭中,负责祭仪的巫师都是世袭制的,他们都有韩国政府编号,并且政府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鼓励他们将自己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其它人。因此,可以说韩国政府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四、两个相同相异节日形成对我们的启迪

(一)端午祭与端午节有各自的传承也有共同点

韩国端午祭当中“端午”这个字是从中国来的。韩国的端午祭可追朔的大概有五个传说。第一是屈原的传说——楚国的风俗。第二是纪念介子推的传说——在山西一带。第三是纪念伍子胥的传说——楚国跟吴国的风俗。第四是纪念曹娥的传说——浙江一带的风俗。第五是给地祭祀——道教的风俗。从中国流传过来的这“端午”一词与江陵地区原来存在的祭祀活动结合起来就演变成了“端午祭”。

(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关注

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都需要倾注更多的关注。中国各种民族文化纷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在慢慢的消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离开我们的现代社会。韩国起步比中国早,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可以借鉴韩国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

(三)节日民俗不能完全商业化,应保留它民间的特色

在研究资料的过程中,两国的端午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对经济的效益特别关注,为发展地方的经济的目标很突出。然而民俗文化毕竟是很单纯的,如庆阳香包节的香包、皮影、剪纸等等都是由当地百姓手工制作。这些工艺品虽然大都是为了在香包节期间销售,但是民间艺人在制作这些工艺品的过程中所灌注的文化意义也是不可与之剥离的。

同样,在韩国虽然也是为了发展当地文化旅游搞很多活动,但是活动本身是有其含义的,这些活动正是民俗价值的表现。因此,但是应当注意,在开发民俗的经济的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其经济利益,应当保留其民间特色,还本民俗以本来面目。

(四)民俗教育需要重视

教育现象体现了社会、文化行为的变化过程,民俗教育是传承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民俗教育通常以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不论在中国或是韩国,一些技术比较突出的民间艺人都由政府进行登记,政府给与他们专业称号,并给与一定补助,让他们在当地传授技艺,以保证这些民俗不至于失传。(2)通过地方政府的文化行政部门去教育市民。以韩国江陵市为例,市民可以在民俗课堂上学到韩国使、美术、古典文学、乡土使、法律、音乐、文学、岁时风俗、东方哲学、地方行政、经济、国乐、子女教育、环境、女性学等等。(3)通过地方教育机构,将民俗教育与国家教学计划相结合,可在小学、中学、高中开设地方民俗文化课程,或在学校开办协会等教育形式。如此,使学生们增加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建立枷J的自豪感,增强凝聚力。(4)举办各种活动如展览、比赛等。

(五)拓宽中韩两国民俗文化交流

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中韩两国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联系。在中韩两国端午节(祭)的举办过程当中,双方均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如:(1)举办了学术会议,邀请各国学者深入探讨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2)双方科研机构的相互访问,如中韩两国的大学的民俗学系互访,增进双方的了解,分享学术成果;(3)韩国端午祭的庆典活动之一是邀请中国的艺术团体在当地演出;(4)在韩国端午祭出售中国端午节商品,如香包等,使韩国民众加深对中国端午节的了解等等。

结论

深入分析两个节日的异同、反思民俗文化的保护以及探讨中韩两国民俗文化的交流形式是本文期望达到的目的。如前文所述,韩国端午祭源于中国端午节,然而由于端午祭是“端午”的概念与韩国传统祭祀活动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端午祭民俗活动。从节日的起源、节日类型、举行时间、举行目的、活动内容等方面看,这两个节日都有明显的差异,属于不同的节日民俗,因此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的端午节并无冲突。

民俗文化的保护是一个全世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需要各国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民间艺人很好的结合起来。千百年来,民俗文化都是民众自己把它传

承下来的,他们才是主人,要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保护中来,使他们有文化的自觉,保护才能走上良性发展。同时,社会各界都要长期关注,立法保护,走上法制的轨道,我们的民俗文化才不至于被破坏,流失。

致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我的学生时代也将告一段落。一路走来,在我的学习、生 活当中,出于有心或无意而给予我帮助人很多很多。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些我铭记 心中,有些我已淡忘,但这些都是我人生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教诲之劳应当永念。有幸添列恩师门墙是我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这里要感谢授课和指导过我的所有老师的关心,他们是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是他们给我的各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我的同窗在我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望宇宙之浩瀚,叹吾辈之渺小。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我,心里充满了激情与憧憬,但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也有几分胆怯。不敢说有何作为,惟有洁身自好、刻苦努力,以报 父母养育之苦、师友教诲之劳。

参考文献

[1]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2][3]杨景震 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风俗[M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6 [4]柏宇 中外节日纪念日大全[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5]宋兆林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1 [6]李露露 中国节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

第二篇:对比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观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节日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和传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博大哲学思想。如“清明”、“端午”均值万物复苏时期,人们可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逢秋高气爽时节,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中秋”时节,花好月圆,观花赏月……,均是人与自然的亲合。此外,重要传统节日来临的一刻,还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民族情感,内涵了很深的中国文化传统。长期以来,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这些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在这份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丰富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文化丰厚内涵和增强中华民族这独特的文化记忆。在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节日益受到尊重的国际视野中,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应当站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并重建中国的节日文化。因为在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和“名片”!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二)、现代人过节

1、没有传统节日的色彩

现代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这„年味‟淡就淡在丢弃了习俗。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里,中国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都相对匮乏,对物质和文化的要求总体上不太高,人们把所有的期待都积攒到这个时候,大鱼大肉可劲儿地吃、旱灯社戏敞开了看、烟花爆竹震天地放。因此,春节从各个方面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的需求。所以人们期盼过节,总觉得对传统节日有个盼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需要期待春节才能实现的愿望,现在已成为一年365天的寻常生活。传统节日带给人的期待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难从春节中得到兴致的激发、欲念的满足、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人们不再期待通过春节对物质文化生活进行“恶补”,反而将传统节日当作假日来过,没有传统的色彩,并逐渐成为人们吃喝娱乐放松休闲的代名词。而且现在的传统节日给越来越多送礼的人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现代人在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也是忙前忙后积极准备甚至是疯狂的购物,商场里酒店里的节日气氛也是格外的火爆,而这时候天价的饺子,“黄金”的月饼也是尽显风头,真不知道这“节日食品”是用来食用的还是用来观赏的。恐怕只是给普通老百姓观赏的而却要披着节日食品的外衣裹着腐败的“馅”被送进“深宅大院”,这样的“节日食品”要送掉人们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工资,真不知道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是负担还是什么?

2、轻年人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

3、轻年人对 “洋节”无限热衷对传统节日不再有热情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汤圆”、“粽子”常常敌不过“鲜花”、“巧克力”。每年“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大、中、小学的校园里,赠卡的、送礼的、聚餐的、发短信的,忙的不亦乐乎。许多人根本弄不清这些洋节的来历和含义就跟着“潮流”狂欢起来。而“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给家里老人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的能有多少?脱胎于农业社会的中国传统节日,似乎再也无法与处于工业社会和城市化转型期的青年人的思维步调一致。年轻一代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失去了兴趣,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很多外来节日、现代节日冲击了传统节日,本土的传统节日尽显“老态龙钟”。我们只有在上了年纪的沧桑人群中或者闭塞的农村山寨才能听到传统节日文化浅吟低唱的悲壮之歌。传统节日不再有敲罗打鼓的喜庆场面,而“圣诞节”期间,全国各大城市的酒店、茶座、歌厅、商场里映入人眼帘的是数不尽的,“圣诞树”、“圣诞老人” 以及玲琅满目的圣诞礼品,还有那响澈街角的圣诞歌。原本传统的东西在穿上了洋人华丽的裙衫后,似乎都涂上了一层了浪漫的气息。而对于没有浪漫气息的传统节日,青年人认为没多大意思,守岁、年夜饭流于形式。虽然每年过年都会和父母去亲戚家走动,但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很少发自内心,“随大流”居多。至于年夜饭、守岁等风俗,轻年人有些难以理解

(一)、韩国人重视传统文化更重视传统节日

1、韩国人对流传下来的家底万分珍视。

汉城号称有五处故宫,分别是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宗庙和德寿宫。不过,这五大宫加在一起还及故宫大但在韩国,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乱石砌成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是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被郑重其事大兴土木地建馆保护。

2、韩国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得更出色。韩国一年四季都举行着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大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代代相传的村俗,类似中国乡间的扭秧歌、赛龙舟之类。这些在中国社会早已萎缩甚至消失的民间节庆活动在韩国开展得热火朝天,规模很大,而且完全是自发组织的。另一种是韩国建国后政府提倡的各种民俗节,民俗文化节,它是以有意识地保存、继承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提高对本乡本土的热爱为目的,各地都有,各有特色。

3、韩国将传统习俗列为“无形文化财产”使韩国人产生自豪感

当一个中国人和韩国人谈论起历史时,韩国人马上会滔滔不绝地讲起韩民族发明了铜活字,发明了最伟大的文字韩文,发明了抗击倭寇的龟船,讲起他们伟大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安重根,讲起他们的东方孔孟李退溪、李栗谷。几乎每个韩国人都认为韩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美,最有创造力的文化,韩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也许韩国人的自信有点过了头,你却不能不承认韩国在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塑造民族精神方面的成功。

(二)、韩国人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

1、春节

春节在韩国叫“旧正”。韩国人讲究年三十之前必须回家探亲。每年除夕之前,就会出现一幅数千万大军流动的回乡场面。韩国人认为,春节是祭奠祖先、传承孝道的大事,要放假三天,举国欢庆。回家祭祖与开业赚钱相比回家祭祖更重要所以在韩国春节期间城市冷清,不少商店关门,与中国热闹非凡的情景完全不同。

2、端午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主要内容有:(1)、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2)、各种游戏。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3)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这些活动不仅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而且,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3、中秋节

韩国人非常重视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合家团圆,祭拜祖先。韩国的政府、企业和商店中秋节都要放假,一般少则三天,多则一周.“秋夕”当天一家人团聚后,人们身着漂亮的韩服,开始举行隆重的祭祀礼仪,把精心制作与买好的各种美食,如牛肉、鱼、柿子、坚果等供品摆在祖先的牌位之前,敬献祖先。接着去扫墓,中秋节这天韩国人一定要去扫墓,祭奠亲人,否则被视为没有孝道。然后子孙给家中长辈磕头,一起共享美餐。

五、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对中国的启示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国的传统节日被韩国“抢走”后,大部分不知道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区别的人们对此感到极为愤慨,很多人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极度错误的决定,我们坚决不承认!”其实端午节虽然起源于我国,并已经有了2500多年历史,但是它早在很多年前就传入周边国家,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过程,融入了当地历史和文化血脉,成为其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佛教在中国发展为禅宗一样。在韩国,端午节传入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其“端午文化”,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已经加入了那里的山川气息和人文追求。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一项大型的庆祝活动,它以端午节为契机,紧密结合了韩国民众的信仰和农时活动。不同于中国端午节的是,它以韩民族自己的方式,结合韩国民众的需要和审美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祭仪,无论是“儒教祭仪”还是“巫祭”,都保持了原生形态。这种原生形态正是端午祭历史价值、文化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之所在,是被列为韩国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的根本所在。韩国的这一文化盛事真正“刺激”我们的,是让我们保持警醒,加强我们对“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社会热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如果失掉传统文化的庇护和滋养,我们将会逐渐迷失文化方向,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韩国申遗给予我们的文化“警告”是:只要我们能真正地把关心“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社会热情激发出来,进行整个社会的深入反思,尽快挖掘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大国际准则下的保护措施,那么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不会安然失色,也会和韩国的端午祭一样成为被受世人注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其实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它不仅有传统内容,还融入了不少现代因素。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继承,但是,我国不少传统文化都存在着香火中断、继承人匮乏的问题。而整个社会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我们要想给无形的文化遗产注入生命力,就要学习“江陵端午祭”的一些做法,吸引年轻人,“薪火相传”,这样的传统和文化才是有生

命力的。正如《联

六、借鉴经验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韩国人向我们证明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传统文化更主要的不是一个民族前进的阻碍,而是这个民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韩国人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自信地生存,必须有自己的深厚底气,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祖先。韩国人还向我们说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进步,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丰富和满足。

(一)、政府要立法保护并赋予节日新元素

虽然传统节日的主人不是政府,而是黎民百姓。但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关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宣传、立法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除夕是一家人团聚共庆新年的一天,而在中国人在除夕这天却不休息。而且端午节和中秋节这样的才传统节日都没不休假,所以政府应该给这样的传统节日以立法保护。政府还应采取积极措施挖掘各种节日文化的内涵,继承并加以创新赋予节日新元

素。

(二)、通过“载体”来突出传统节日的特色 在每天的电视新闻里,欧美政治家西装革履来去匆匆,中东的阿拉伯王公们身着长袍头戴白帽参加圆桌会议,非洲国家元首们裹着绿色大袍到别国访问,印度总统双手合十用大象来开道欢迎来宾,日本妇女穿着繁文缛节的和服在街上行走,以及风靡中国的“大长今”身着美丽的韩服制作宫廷菜肴。世界几大文明的继承者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标志。只有历史古老的中国,在国家礼仪上全部参搬“国际标准”,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没有自己的独特色彩。我认为通过服装这种“载体”来突出传统节日的特色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给外国人很深烙印的“唐装”,“旗袍”还是现在兴起来的“汉服”无论是哪一个只要能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被人们接受就可以定为节日的传统服装,作为一个易被人们记住的文化标志。

(三)、精心组织重要传统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是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营造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在突出民间传统节日习俗的同时结合传统艺术,将中国的传统特色融如其中。并把这种传统节庆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吸引广大百姓和旅游者的加入。还要吸引一些有眼光的商家企业家所组织一些传统节日活动,并在销售传统节日饮食和纪念品,的同时介绍节日的来历和节日的习俗,以此来增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网络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在节日期间可以开设专题、专栏,通过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介绍传统节日,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开设网上节日论坛,形成网上节日宣传平台,还可以到民间了解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然后制作成音像制品通过电台、电视、网络来向世人展示。

(五)、让年轻人积极参入其中

轻年人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去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不要将传统的都视为封建落后的而盲目的地抛弃。鲁迅曾经说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的轻年人无论是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还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应该秉承着这样的思想,不要将所有的东西都一概地否定或是一概地肯定。传统节日中就有很多优良的的传统习俗,轻年人不仅仅要继承,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其中,组织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并成为宣传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主力军,以此来增强宣传传统节日文化的力度。

第三篇:中韩教育对比

中韩教育对比

近年来,中韩两国教育热盛行,国民对教育的热衷也是由来已久,在这两个同是以儒教起源的国家中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又各是什么样的,差别在哪,最后导致了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论:中韩初级教育比较;二次大战以后, 50多年来,韩国教育得到政府和国民的热心支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韩国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其速度和规模比起处于同等境遇的其他国家而言,更是史无前例.学生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但是跟中国一样韩国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牢笼。但是,近年来韩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教育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观中韩初等教育的理念虽然都是一些大众化普通知识的教育(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首先,在韩国的小学里,尊师重教一类的礼仪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因为韩国人非常重视礼仪,学生加到老师必须鞠躬问好等;而在中国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一方面学生怕老师,另一方面老师可能绝大多数时间都很忙,没时间与学生交流,这其实适得其反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第二:在中国的现代教育里是不允许出现打学生这一说法的,这叫殴打、体罚学生,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这主要是因为针对一些学校的一些老师把学生当做“出气筒”肆意打学生的个例提出的;而在韩国针对个别顽劣的学生,老师是可以适当的“打屁股”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走上不良的道路,是一种教育的方式,韩国不少老师都备有专门的尺子棍子来惩罚不听话的学生。大部分老师说,只要真正是为学生好,学生都能理解,家长也“不会来闹”。

中韩高等教育理念的对比:首先两国有着不一样的高考态度。

虽然也是高考,大家对于大学的看法几乎差不多,但事实上,韩国的教育和我们思想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以下是一篇摘自网上的报道:

【金陵晚报报道】昨日,韩国大田三川中学20名学生和5位老师来到南京中华中学进行友好交流,记者在采访中惊奇地发现,诸如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高考一考定终身制度等等许多让我们的老师、校长和教育决策者感到困惑的热点难点在韩国似乎都不成问题,其中一些做法不乏借鉴意义。

“没有老师做有偿家教”

在南京,对名校的校长们来说,有偿家教是个敏感的词汇,同样是当地数一数二的重点学校,三川中学的朴春植校长却对我们的问题表示了困惑。朴校长说,因为韩国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老师不得做家教,同时韩国的老师享受教育公务员待遇,月薪高达550万韩币,折合人民币3.5万元,所以老师们根本不会为赚点外快去做家教。如果有亲戚朋友一定要请某位知名老师去呢?“不会的”,朴校长摇了摇头说,大家都很自觉地遵守这个约定。

在韩国,如果孩子成绩差,要补习可以在课后到专门的学院去补习,学院里所有的老师都持有教师资格证,普通的个人不能办补习班。在职老师要到学院任教得先辞职。

这个似乎差距太大了,原以为一样是高考,一样的压力,家教应该一样的普遍。可惜的是这个很有理由的判断被事实推翻了,当中发生了什么造成了不同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资的问题,人总要生活吧,那如果像韩国那样的待遇自然我们国家家教要少很多,还有就是对于管理的力度不够。是的,家教不是好事,完全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一个活动!在家教这个问题上韩国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高考平时成绩占40%

韩国的学制和中国一样,但韩国的一些升学制度却值得借鉴。在韩国初中升高中,可以根据考试成绩选择重点中学,也可以就近入学,即到家门口的高中读书。韩国的老师每5年流动一次,一个老师前5年在重点中学,后5年可能会到偏远的学校任教,但无论到哪里,待遇都是一样的,所以老师们对此并没有意见,而不同地区的学生则可以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

此外,虽然韩国一样有统一的高考,但所有高校在录取时都要看学生的平时成绩,平均下来,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占到40%之多。这样要比一考定终生要公平许多啊。在韩国的课程设置中,还有专门的家政课,包括礼仪、裁剪、手工、烹饪等等,金老师说,教会学生生活有时比教给学生单纯的知识来得更重要。“在中国学习,只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样很容易睡觉。这只是韩国高中的授课方式。”韩国亚洲大学学生金孝燮这样说。

“在韩国的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和学生的互动,提倡学生的自主参与。”从韩国归来的一位我校留学生这样说道。她提到在韩国上的一门“国际交流技巧”课,班上是二十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教授提出同学之间要自我介绍后,这位教授首先让大家打乱次序,坐到陌生的同学身边,与身边的陌生人交流,二十分钟后,相互介绍对方,其他同学提问。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让同学短时间内与陌生人进行全面的沟通、深入的交流。

在韩国学习专业课,老师会给学生一系列选题,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做准备。每一节课上都要求一名学生上去做相关选题的报告,并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老师就以学生专题报告的内容和回答问题时的好坏评定成绩。即使对提问的同学,老师也会根据多提问题的好坏给出成绩。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享受提问的充分自由。当然,享受自由的前提,他们不得不及时查阅课外资料,准备选题。

韩国留学生高在远对于我校选修课的学习环境,大倒苦水:“文化课上好多学生不听,有的做其它科目的作业,有的发短信,有的甚至在下面小声打电话,还有人进进出出,很吵!”留学生们普遍认为这是对授课老师的不尊重。在韩国,上课时手机都要关机的,那不是一种规定,而是一种礼貌。开始上课后,没人会出去。

令韩国留学生惊异的是,中国的大学在节假日里好多图书馆会关门。几位在我校读书的韩国留学生说,春节那几天,他们在学校甚至找不到学习的地方。在韩国,学校图书馆是通宵开放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很自由。

在中国,大家都习惯四年完成大学学业,然后再找工作,考研,或是出国,进一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而在韩国,大学生五、六年,甚至八、九年完成学业都很正常。除了正常的必须去服兵役的两年半之外,他们还经常休学、停学1--2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找工作、旅行、出国学语言„„这一切使他们在大学里就接触了社会,具备了充足的实践技能。他们利用大学里的宝贵

资源和这段黄金时间学习各方面知识技能,对自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完善,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韩国大学内部有很多的俱乐部,大一点的大学有近百来个,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些俱乐部涉及到学习、体育、娱乐、还有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在这些俱乐部中,韩国学生可以得到很大的发挥。

韩国学生还特喜欢狂欢,只要没事,就喜欢去酒吧喝酒或是卡拉OK厅K歌。因而学校的周围常被一些酒吧等包围,就如中国的大学被网吧所包围一样。最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校园里很少看到情侣亲昵的身影。他们认为当街拥抱,或在校园里亲密是很不文明的行为,一般都选择去咖啡馆或酒吧之类的场所。近十年来,在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国家,它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开放。甚至,在很多方面,韩国比中国更传统。

综上种种例子,我的观点是我们和韩国在教育上差距还是很大的。那么多的差异不禁让我思考到底哪种认识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人为是韩国做的比我们好,为什么,从大的方面看,韩国就是比我们国家发展的快,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再者,从小的一些教育的方面看,还是韩国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中国我则觉得精力并没放在学生上,更像把教育发展成种产业。

第四篇: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摘要

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本论文主要对中韩两国饮食发展的历史背景、饮食的一般特征以及饮食礼仪上进行研究。

本论文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查阅书籍、询问韩国同学的方法,了解到中韩这两国关系密切的伙伴在饮食文化方面有着很多的相同点,也有很多的不同点,多民族与单民族,地大物博与地小人多,经济发展条件等等的因素都很大程度的形成了两个国家各自应有的特点。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饮食文化 饮食礼仪 饮食特征

目 录

摘要................................................................................................................................1 引言................................................................................................................................3 1.中国饮食文化.............................................................................................................3

1.1 中国饮食发展历史.........................................................................................3 1.2 中国饮食的一般特征.....................................................................................4 1.3 中国饮食礼仪.................................................................................................5 2.韩国饮食文化.............................................................................................................5

2.1 韩国饮食发展历史.........................................................................................5 2.2 韩国饮食的一般特征.....................................................................................6 2.3 韩国饮食礼仪.................................................................................................7 3.中韩饮食文化对比...................................................................................................10 总结..............................................................................................................................13 参考文献......................................................................................................................15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饮食,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一个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词语,我国不仅是具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而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风土、生活习惯的差别导致饮食习惯也有大差异,各地的大城市,产业文化中心,各大港口城市,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饮食特点。韩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家,500多年来,至今还保留着朝鲜时代饮食风格。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中韩两国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差异,通过研究中韩两国的饮食文化,了解中韩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发现两个国家在饮食文化上的各自特点。

1.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不仅是具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而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风土、生活习惯的差别导致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特点。并且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就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从而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等真知灼见。由此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饮食及其特殊的文化特点和意义。1.1 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饮食最早起源于巢氏的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不懂得人工取火,也不懂得熟食,当时的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并足以形成文化。燧人氏的时候已经能够钻木取火食用熟的食物,进入石烹时代。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有了改善是在皇帝时期,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是在汉代,这归功于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了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取代了动物油 的使用。饮食文化的高峰是在唐宋时期,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到了近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近现代的饮食文化的发展,就是融合中西饮食文化精华于一炉的过程实现的,自从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国门,开始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在西方的文化领先于中国的大背景下,便开始了西化的进程,这一进程是以饮食为先导的,西方的饮食文化通过各种路径不断涌入中国,其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在中华文化对外交往史上是空前的正如严昌洪先生《西域东渐记》所说:“由冲突走向融合的结果是外来的许多习尚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须臾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呈现出与祖、父辈完全不同的风貌。”这便是中国传统饮食生活中出现了创新,二创新又蕴含着传统。就像农作物的近亲繁殖,必然使其原有的优良本性逐渐退化,而远缘杂交,不仅可以保持双方原有的优良外来风格,而且也不是他们简单综合的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在文化形态上完成了古代向近代的转型。1.2 中国饮食的一般特征

1.菜系多种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还有八大菜系:川菜、粤菜、苏菜、鲁菜、湘菜、浙菜、闽菜、徽菜。

2.讲究品味情趣。我国烹饪不仅具备了“清、鲜、滑、嫩、爽”的口味特点,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尝的方式、进餐时的流程、用餐的娱乐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

中国饮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这四个点上。但如果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那么可以将冬天和夏天分为: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的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3.伴随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名人食趣。中华美食往往伴有优美动人的故事。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鸿门宴‟、„东坡肉‟。

4.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 „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1.3 中国饮食礼仪

我国地域辽阔,礼仪繁多而且不同,但有些用餐礼仪是通用的。如主人长辈先食,不伏碗吃饭,应端碗吃饭,使用匙,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呡汤而饮。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不狼吞虎咽,不用嘴送食他人的让菜。不用舌头舔食餐具。用餐时不大声说话。吐出的骨头鱼刺等饭渣,应放到指定的的地方。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如果有长辈,那么应礼节性的让菜或斟酒。筷子不可对夹,如果用餐时一双筷子因为夹菜而夹到另一双筷子,称为筷子打架,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用餐时如果餐具失落到地上而损坏,比如打碎了碗,是非常不好的。有些地方新年打碎餐具有说:“(碎碎)岁岁平安”的习惯。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2.韩国饮食文化

韩国是—个有着丰富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家,500多年来,至今还保留着朝鲜时代饮食风格。韩国人对饮食很讲究,有“食为五福之一”的说法。韩国菜的特点是“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味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韩国人的日常饮食是米饭、泡菜、大酱、辣椒酱、咸菜、八珍菜和大酱汤。八珍菜的主料是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椿梗、藏菜、蘑菇八种。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还有生拌鱼肉、鱼虾酱等菜肴。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韩国人爱吃辣椒,因此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2.1 韩国饮食发展历史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通常采摘野果和猎取动物以及鱼类为食,新石器时代开 始,人们开始从事农耕种植谷物,并开始制作陶器用来储藏食物。青铜器时代人们种植的作物开始增多:水稻和豆类开始被种植栽培。由于铁器时代由于使用铁质用具,作物的产量呈飞跃的增长,三国时代,由于高丽人喜欢吃肉,所以发展了百济和新罗人的酿酒和制酱技术。

在高丽时代,受佛教影响,因为禁忌杀生,所以肉食衰退。并且在寺院内只能制作酒饼、面条、盐和茶等等。高丽后期,蒙古军队侵入,肉食的苗头也随之而来。牛杂汤、香肠、牛头料理逐渐流传开来。烧酒也从他们的驻扎地区开始大范围流传。这样以来,这个时期肉食与素食交替食用就演变成了如今的饮食方式。

在朝鲜时代,佛教和饮茶文化衰退,人们开始食用狗肉和生鲜。这个时期的玉米、辣椒、土豆、地瓜等从美洲进入,饮食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用辣椒面腌制泡菜和制作辣椒酱的时代开始了。土豆和地瓜也在青黄不接时派上了用场。2.2 韩国饮食的一般特征

韩国人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其饮食习惯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韩国主食为白米饭,常用菜肴有以肉、鱼、豆腐、蔬菜等炖煮的火锅,韩国特有的营养丰富的泡菜,以及用韩国食的调味作料拌制的各类小菜。韩国有名的食物有:韩定食(韩国式客饭)、烤牛肉和烤牛排、面条火锅、包饭套餐、冷面、参鸡汤、石锅拌饭(韩国独有的食谱)、紫菜包饭。同时韩国的茶也挺有名的如大麦茶、人参茶。

韩国饮食特点十分鲜明,食物以“辣”和“少油”为主要特点,但口味深受中国人的青睐。与中国料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韩国料理比较清淡,少油腻,并且基本上没有将味精加进去,从营养和保健的角度出发,蔬菜以生食为主,用凉拌的方式做成,将由厨师牢牢掌握味道的好坏。对于广大外来客人而言,对于韩式白菜泡菜这个属于韩国饮食文化中的“国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式烤肉以高蛋白,低胆固醇的牛肉为主。韩国美食以辣味著称,辣中带甜的味道让人觉得回味无穷,然而与中国四川的辣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属于只辣不麻的类型,并且还有“冷辣”。冷面就是韩国典型的冷辣食物,就算冬天仍旧有很多人吃冷面。

韩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家,韩国人对饮食很讲究,自古就有“食为五福之一”的说法。基于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国民爱好,韩国 饮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

一是韩国饮食的地域性特征。韩国虽说是我们的近邻,但毕竟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和生活习惯。因此,两国的饮食文化业有着很大的不同。韩国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发展农业。谷物是韩国饮食文化的中心。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韩国饮食还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北部地区因山多,主要种旱田,所以多产杂谷。面向西海岸的中部和南部主要种稻。因此,北部以五谷饭为主食,南部以大米饭和大麦饭为主食。在山区因购买肉类和新鲜鱼比较困难,所以多吃腌鱼或干鱼,海草以及用山菜做的食物;在海滨或岛屿城市主要吃海鲜、海草做的食物。

二是韩国饮食的搭配特点。韩国的饮食也分主食、副食。主食类似我国北方,以稻米饭为主;而副食则主要是汤、酱汤、泡菜、酱类,还有用肉、干鱼丝、蔬菜、海藻等做成的食物。这种吃法不仅能均匀摄取各种食物,还能达到均衡营养的目的。韩国居民的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食,再配上几样小菜。主食主要是大米饭和混合小米、大麦、大豆、小豆等杂谷饭。另外,也偶尔以面条、饺子、年糕汤、粥、片儿汤等为主食用来调节生活。副食则以汤、泡菜、酱类食品为主,还有用平鱼、肉、蔬菜、海藻制作的食物也很常见。

三是韩国饮食口味的取向。食物吃其味道,味道凭舌部来感知。在人的舌部,不同领域分布有不同味道的味觉细胞,人们称其为味域。在韩国人的舌部,感知特定味道的部位特别发达。这就是用于感知食物发酵时散发发酵味的部位。这是因为韩国人吃了数千年的饮食中80%-90%是发酵食品。所以,韩国人感知发酵味的味域发达也理所当然。2.3 韩国饮食礼仪

在餐具方面,韩国传统食具包含筷子和匙。箸以金属制成,多呈扁平而长;匙亦多为金属制。特别的是,韩国人一般吃饭、喝汤皆以匙来进行,箸多用以夹菜作为辅助工具。

从韩国传统餐桌的摆法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话,所谓“床”是现代式的厨房和餐桌出现之前,韩国的一般家庭使用的移动式餐桌。目前,依旧执着于传统的餐厅一般家庭也仍在使用这种矮餐桌——“床”。传统韩国饮食的餐桌摆法一般是将准备好的菜一次全部上齐为原则,每种菜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根据摆桌的方法 和种类可分为粥床、饭床、面床、酒宴床、交子床。

一般来说,主要用于摆饭和菜的桌子叫饭床,一人吃的饭桌叫独床,两人吃的饭桌叫兼床。独床饭桌有3碟、5碟、7碟、9碟、12碟等叫法,数字是指除了饭、汤、泡菜、作料以外的菜碟数。3碟是一般平民的摆法,5碟是富裕的平民,7碟是新郎、新娘的餐桌,9碟是一般平民最高级的宴请,12碟是宫廷中献给国王的御膳。

在餐桌礼仪方面,坐法: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分别是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注意:围坐在一张矮腿方桌周围。盘腿席地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用手摸脚,伸直双腿,或是双腿叉开,都是不允许的。

斟酒:给对方斟酒时,右手拿酒瓶,左手放于右腕或右肘下,左手伸展托右腕或右肘。身体前倾以示礼貌。如果对方是长辈,则必需用一只手托住酒瓶低端斟酒。对方给自己斟酒时,也要点头示意感谢。饮酒时晚辈和女孩子一定要侧过身,用手挡住酒杯然后喝光。注意:如果双方第一次见面,则一手需托住另一只手的肘部为对方斟酒;双方熟悉之后,则可单手为对方斟酒。

吃饭: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

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麽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招待外宾韩国饮食时:

招待外宾时,要特别注意摆席,不得让外宾感到不便或别扭,最好能让外宾带著兴致接受招待。首先,要决定餐桌的形状。传统的餐桌为四方桌或圆桌。按用餐人数摆为独桌、共餐桌、3人餐桌、4人餐桌,超过4人时,摆为圆桌或四方形大餐桌。按韩国的传统,应该把食物和匙、筷摆在桌子上招待客人,但超过4人时,对外宾来讲站著吃要比坐著吃更加方便。

除了桌布、桌垫、匙筷托子、汤匙和筷子、餐叉、餐刀、餐巾、水杯、酒杯之外,服务时使用的剪刀或擦桌子的抹布清洁与否,将对影响到外宾下次还会不会再用我们的饭菜。

桌布和桌垫:

传统的饭桌不需要桌布,桌子的原样会显得更加雅致,干净。但在饭店使用桌 布或单人桌垫看起来会更加美观且卫生。桌布虽然以白色为原则,但饭馆也可在上面铺上彩色正方形桌布,以营造气氛,也较 容易清洗。桌布下垂30cm 左右,不抵膝盖时最恰当,但坐在坐垫上的时候,还要稍短一些。

如果桌布不能盖住整个桌面时,不要将食物,匙和筷原原本本 放在桌面上,最好要使用桌垫,至少使用用纸做的桌垫。这时即使不使用匙筷托儿,也能使人以愉快的心情用餐。一般桌布的大小要能放下前碟、匙和筷、餐刀、水杯等餐具。

大体上,以30×45cm 的四方形或椭圆形桌布,印上漂亮的条纹,饭店名称和菜单等来使用。或者就直接使用白纸。纸制的桌垫是一次性。

匙筷托子:

匙筷托子的材料有瓷器、木头、银等多种,但最好是用物美价廉,方便使用的简单式样。使用桌布时,或在大方卓上使用匙筷托子会显得更加高雅。

匙筷以及餐叉 : 中国,日本及东南亚人会使用筷子,因此,可以在桌上放匙和筷子。但对不能熟练使用筷子的外国人,把餐刀和餐叉与匙筷子一起摆在桌上更恰当。放餐刀的时候,把餐刀放在匙和筷的左边,并将餐叉放在左手易拿到的左边,这样会使人感到更加亲切。

餐巾:餐巾种类和大小式样繁多。最好是用与桌布相似的布做成的50~60cm 长方形或正方形餐巾。但在一般饭店不能每次使用这种餐巾时,可使用餐巾纸。餐巾纸最小标准为30cm正方形,更小的餐巾纸用于茶席。水杯和酒杯:瓷器制成的水杯使用起来较方便。一般用餐之前准备凉水是迎接客人的一 种礼仪,但中国、新加坡以及东南亚人一年四季喝热水,所以最好也要准备热水。在正餐席或酒席上,应准备玻璃杯或水晶杯。用正宗清酒或传统民俗酒招待外宾时,应准备瓷器酒杯。

食物剪刀和餐桌抹布:餐桌抹布要白净,整洁。擦桌子的抹布若不干净,食物再好吃,也会影响食欲。常在冷面店或排骨店看到,剪面和肉的剪刀太尖,使人感到恐怖。外宾到我国印象最坏的就是在饭店使用的剪刀样子和卫生问题,希望今後有所改正。剪刀的尖最好是不尖而圆,并用不锈钢材料。

注意事项:

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动筷后晚辈才能动筷;

勿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着碗吃饭喝汤(这点与我国传统正好相反);

先喝汤再吃别的食物;用餐时不要出声也不要让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酱和辣酱也最好拨到碟子上蘸着吃。

用餐时咽到骨头或鱼刺时要避开旁人悄悄地包在纸上再扔掉,不要直接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与别人统一步调。与长辈一起用餐时,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用餐后,汤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过的餐巾迭起来放在桌子上。用餐中长辈会给晚辈添菜,以示关心,晚辈无论是否爱吃,都不能用手挡住碗拒绝,长辈给晚辈添菜时,晚辈一定要起身但不用站起来,以深深点头示意鞠躬答谢。第一碗的饭一定要吃干净,不能剩下。如果长辈过于热情,第二碗以后的饭或菜是可以剩下。

就餐完毕后,要保持筷子、汤匙和碗的洁净,不能粘着食物,汤匙和筷子放在开餐时的位置摆好,用过的纸巾要叠好。

3.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饮食文化,它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 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所以我们要比较中韩两国的饮食文化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韩国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发展农业,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就开始了杂粮的种植,并普及了水稻的种植,因此,谷物也是韩国饮食文化的中心,由此可见以谷物为主食这一方面两国是相同的。饭作为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的功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这样促使两国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饮食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驰名中外的中国美食囊括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食源、独到的加工技艺、蕴含深厚的饮食美学以及饮食民俗等文化内涵,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也对社会物质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的传统饮食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美好的色泽可以使人心情愉快,赏心悦目,而且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因此,我国传统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对菜肴的整体美感引起了足够地重视,讲究的是色、香、味、意、形、养六大重要特征一应俱全。与此同时,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我国传统饮食还结合季节特征来进行调味、进行配菜,夏天多凉拌冷冻,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煮,味醇浓厚。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可以说是十分悠久的,中国传统饮食将色、香、味、意、形、养六者融于一体,紧密协调在一起,这一高超的烹饪技艺不仅能改善营养,而且能丰富生活情趣,更能体现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乃至于中国饮食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韩国地理位置处在亚洲大陆东北部朝鲜半岛的南段,三面环海,是典型的半岛国家,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气候四季分明。韩国气候和风土适合发展农业﹐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就开始了杂粮的种植﹐进而普及了水稻的种植,所以,韩国也就以谷物为中心作为本国的饮食代表。除此之外,韩国饮食以其食用功能分为主 食、副食和甜点。主食跟我国北方相类似,主要以稻米饭为主;副食则主要是汤、酱汤、泡菜、酱类等发酵食品和由贝类、鱼类、海藻等海产品做成的食物,这样一种饮食搭配将帮助人类吸收所需要的各种元素,从而可以保证营养均衡的。

韩国自然形成的地理分界线使各地区形成了相近而又各具特色的饮食传统,以首尔、京畿道、江原道、全罗道等地方饮食最为著名。韩国饮食的最大特点,是讲究调料的搭配,菜肴鲜美可口,有益养生保健。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

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家,连最隆重的皇帝加冕仪式都要经过中国政府的批示才算承认,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对于韩国文化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一个民族的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韩国从古代到如今一直是个单名族国家。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的特点,我们中国人一向热情好客,大家围在一起吃一顿“大锅饭”似乎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这一点当然也深深的影响着韩国朝鲜族,因此聚食制也是两国人民相同的饮食习惯。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两国人民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中国饮食艺术,是以色、香、味为烹调的原则,无论缺少哪一项都是不可以的。为了使得食物达到色美的最佳效果,更多的时候是在青、绿、红、黄、白、黑、酱等色中取叁到五种颜色调配在一起,也就是选择使用恰当的荤素菜料,在这其中,主要包括一种主料以及

二、叁种具有不一样颜色的配料,使用适当的烹法与调味,就能够使得菜色更为美观。在进行烹饪时,适量的使用如酱油、糖、醋、香料等种种调味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嗜浓味者不觉其淡,嗜淡味者不嫌其浓,爱好辣味者感觉辣,爱好甜味者感觉甜,这样才能使烹制的菜肴合乎大家的口味,人吃人爱。韩国的饮食主要分烤肉料理、汤、火锅料理及蔬菜料理。韩国料理的味道非常复杂,蒜头、辣椒是不可缺少的调味料;韩国烤肉一般放在铁锅上烤,多为猪、牛肉;高级一点的,则是在铁网上烤牛排等;名声在外的“泡菜”最为普遍,无论叫什么菜,必定伴有一碟。

第一,韩国是“饭文化”中国是“菜文化”。在韩国点菜时,点一个菜(主要汤、全体料理)的话一般免费提供小菜。但是在中国点菜的时候,没有像韩国那样的免费小菜,要点各种菜。第二,吃的速度也不一样。有个研究表明“中国人基本上有慢慢的性质,还有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一般中国人吃的速度较慢”,但是在韩国有一种“快快”文化。已经快快的文化浸透日常生化,所以吃的速度也很快。还有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但是以前在韩国不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这样以为没有礼貌。但现在韩国年轻人也喜欢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

第三,韩国和中国都是用筷子但样子不同。因为在中国常常吃的鱼是比较大,容易剔出鱼刺,所以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圆圆的。但是在韩国常常吃的鱼刺是又薄又细,所以为了容易剔出鱼刺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尖溜溜,短一点。

第四,现在韩国爱咖啡但中国爱茶。现在在韩国有很多咖啡厅甚至在城市里中心地方从摸一个咖啡厅到另外咖啡厅不到一百米。现在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喝咖啡。但是,中国是茶的国家。中国人吃饭的时候以喝茶代喝水,还有出驻车司机也放在驾驶座椅旁边茶以后常常喝茶。韩国人是如果要减肥的话有一些人为了减肥花很多钱 但是中国人不要太努力比较容易一些减肥因为茶有中和作用所以即使大部分中国菜有多油也不会那么胖。

第五,邀请客的时候,中国人认为留饮食有礼貌,所以迎接客人的时候,主人点多菜或者做了多菜,客人留下一点食物,但是在韩国留下食物不太礼貌。韩国人认为给东道主看出空碗就是真正表示感谢的象征。

总结

中韩两国在地缘上有很大的接近性,文化发展上有着相同的根源。但是,随着社会、地理位置、环境的影响,在饮食文化上还是各有各的特点。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中国饮食的主要特点,花样繁多、喜鱼肉、喜油腻,在饮食方式上两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用餐礼仪,但是却都遵循着“礼”。

中韩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文化,都使我们具备了交流的条件,我们的沟通中共同点很多。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发现中韩这两个关系密切的伙伴在饮食文化方面有着很多的相同点,当然也有很多的不同点,原因是各方面,多民族与单民族,地大物博与地小人多,经济发展条件等等的因素都很大程度的形成了两个国家应有的特点。

本论文由于时间和地域原因,有所局限,以及所查资料时间比较长,随着社 会环境的变化,有些饮食文化、礼仪发生了变化,可能掌握不太准确,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亲身去韩国感受一下韩国的饮食文化,从而具体的了解中韩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参考文献

[1]冬明.《韩国饮食》.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年 [2]吴澎.《中国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华明,康晓城编著.《细说大长今》.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 [4]段洁,陈谦.《餐桌礼仪与口才》.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5]任晓丽.《韩国日常生活中的歇语与礼节》.民族出版社,2004年 [6]灯草.《韩国的饮食文化》,《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1日第十一版 [7]文英子.《韩国饮食文化》.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年第01期

[8]杨艳丽,李文凤.《浅谈韩国饮食熟语》.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9]徐旺生编著.《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海南出版社,1993年 [10]金炳镐.《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

第五篇: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摘要:大韩民国历史上受我国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的饮食、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对两国传统文化的保留程度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现代文化

一、中韩语言文字的差异对比

(一)语言属系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2.辅音

(1)韩国语中的清辅音与浊辅音无对立。

(2)韩国语的辅音是由松音、送气音、紧音形成对立。(3)韩国语“r”和“l”不分,而汉语中区别明显。3.音节

(1)都可以由一个元音单独构成。(2)都有“辅音+元音”的组合形式。

(3)汉语无复辅音;韩国语有,以复韵尾的形式出现。(4)韩国语无复合元音;汉语有。如“买” 4.音节构造

(1)韩国语属闭音节语言,汉语属于居于开音节语言和与音节语言之间的语言,二者既有开音节,又有闭音节,音节构造闭日语复杂。(2)汉语和韩语音节可由4个音素组成 6.声调

(1)汉语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内,即所谓四声。

(2)韩国语的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和音节之间。因此,有些词虽然发音相同,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7.语调(1)句法语调

一般表现在句末,用于区别不同的语气意义。

韩语属黏着语,独立词后粘着附着词才能组成句子,而不少附属词可以直接表达各种语气、意义和思想感情,这一特性,相对的削弱了语调的作用。

汉语是孤立语,没有语气和思想感情的附属词,主要靠语调来表达句子的意义。(2)逻辑语调

汉语的逻辑语调的变化比韩语广泛、自由。因此汉语音节的音长变化比较自由,音长没有辨义性,即单词中某一音节加长一些不会产生词义的变化。而韩语语音长短是辨义的。8.敬语

(1)表达方式不同

韩国语的敬语表达都有一套完整、复杂的敬语体系,可分为词汇和语法两部分;而汉语中则不成体系,主要带有敬谦意思的词汇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2)适用对象范围不同

汉语的敬语一般只用于谈话的对方;韩语可以用于话题的第三者,适用范围比汉语广。

9.表达的风格上汉语简洁明了,韩语委婉。

(三)两国文字起源

1.汉语的书写文字是汉字。它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实践中创造的,属自源文字。具体起源时间尚无定论,但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适用最广泛的文字。

2.韩语的书写文字是韩文,是由朝鲜世宗大王借鉴汉语音韵于公元1444年“训名正音”创制的。在此之前,韩国没有文字,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陆续借用中国的汉字,采用直接用韩文记录和利用吏读两种方法记录语言。现代韩国语中仍夹用繁体汉字。综上可见,韩语文字的创制都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汉字是韩文和日文的母体。3.两国文字比较:

2(1)文字性质:①汉字—表意文字。

②韩文—表音文字。

(2)标记方式:①汉语:标记系统单一,稳定。

②韩国语:基本以韩文为主,但一些正式场合使用汉字。

二、中韩历史文化差异

(一)节日差异对比 1.中国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介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法定休假日)

元宵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等(其他节日)2.韩国

韩国民众最重视中秋节。

传统节日:元旦、独立运动纪念日、植树节、释迦摩尼诞生节、儿童节、光复节、中秋节、开天节、韩语节、圣诞节

(二)传统服饰对比

1.中国:汉族(汉服)、藏族(藏袍)、苗族(苗服)、蒙古族(蒙古袍)、满族(旗袍)、中山装等

2.韩国:韩服(女士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士是短褂搭配长裤,并以细带缚住裤脚)。

(三)中韩礼仪文化对比 1.中国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2.韩国礼仪文化

韩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所应具备的礼仪修养。社交场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对讲日语的人没有好感。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的右手之上。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见面必互致问候,男子见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双手,分手也鞠躬。初次见面,交换名片。韩国人多以软饮料待客,客人必须接受主人提供的茶点。韩国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谈本国政治、经济、妻室等话题,但喜欢询问个人情况。他们自尊心极强,不容公开被人批评或异议。在社交场合,男女必须分开。在公开场合,得让男土先行,各种会议发言者致辞都把“先生们”放在“女士们”之前。

按照传统,韩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关系,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应当建立在一种合作和互相支援的传统基础之上,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爱和责任感十分强烈,是无法割断的。家庭里的一家之长被视为权威所在,全家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愿望行事。严格的命令必须服从,不得有违。儿辈或孙辈违抗长辈的愿望被韩国人视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三、中韩现代文化差异对比

(一)饮食文化 1.中国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菜的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川菜的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粤菜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闽菜的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苏菜的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浙菜的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湘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徽菜的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2.韩国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韩国的食品以辣为一大特色,它的辣和中国四川的麻辣不同,属于只辣不麻的类型,且常多“冷辣”。即使是冬天,饭店里冷面的生意也还是相当好。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

韩国食品的另一特色是少油。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韩国米饭白而且香软,很有黏性,吃的时候如果包上一张撒盐的紫菜,饭本身的黏性会把紫菜包紧,吃起来又香又糯,十分可口。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烤肉的种类很多,如烤牛肉、烤牛排、烤五花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烤牛肉。吃烤肉时,生菜、芝麻叶、生蒜及小青椒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用芝麻叶包烤肉,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想从烤肉里补补油水是很困难的,因为韩国烤肉是要把油都沥掉的。

韩国人生活崇尚简朴,吃的方面并不讲究,惟独对泡菜情有独钟。饭桌上如果没有泡菜,韩国人是吃不下饭的。泡菜的种类很多,做泡菜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一种是白菜,红艳、辛香,保持了原有的水分,吃起来辛辣却没有苦涩的感觉。另外也有用萝卜块茎及各种植物叶,比如芝麻叶、豆叶等制作的泡菜。韩国人家一般都有腌菜器皿,自己腌制各种泡菜,随时取用。

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加上佐料拌成的。还有生拌鱼肉、鱼虾酱等菜肴。生拌鱼肉,是把生肉、生鱼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丝的萝卜、梨等,再浇上加醋的酱或辣酱拌成。

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类、大酱、咸盐、味素等各种原料烹调而成。韩国的汤有两种。一种是汤饭,是将米饭、肉和葱放在一起水煮而成的,味道鲜美。常见的用来下饭的汤有两种。一种是用豆叶、豆芽菜、豆腐、肉末等混合加水制成的,色泽淡褐,吃的时候加一种非常辛辣的粉状调料,也可以把饭泡在里面一起吃。另一种汤称为清酱,和前面一种材料差不多,但是红色的,水很少,介于我们观念中的汤和酱之间。韩国人非常喜欢吃清酱,在韩国古代文献里甚至记载着某官夫人用自制的美味清酱帮丈夫与上司拉拢关系的故事,可见清酱魅力之大。

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使用饭碗也很有讲究,分男用、女用和儿童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 5 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

(二)电视剧文化 1.都市化比较

(1)中国:国内都市青春偶像剧对“都市”误解为只要剧中出现林立高楼、豪华轿车、宽阔马路和高档消费场所便具有了“都市气息”,于是许多所谓“都市青春偶像剧”便特别热衷于展示高楼大厦、宽阔马路和富丽堂皇的酒店等场景,试图通过豪门恩怨、西餐爱情来吊起观众胃口。但观众看到这些豪华场景却反而觉得别扭,因为这是一种刻意制造的“虚假都市”,并不符合中国实际。(2)韩国:韩剧中,家庭的装饰、路边咖啡店、城市的广场、街道上的车辆,甚至男女主人公的服饰、发型,甚至在一些不经意之处,譬如女主人公挎包的装饰品都透露出一种浓厚的现代都市情调。当然,有时韩国青春剧中也有乡村场景,但这些乡村景物并没有影响其都市情调,相反,这些乡村风光融入了现代社会中,成为表现其都市性和现代性不可缺少的东西,韩国都市青春偶像剧对于“都市”理解的成熟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都市”简单地等同于高楼大厦、豪华饭店和宽广街道,都市生活方式已经普遍到每一个角落,例如在《浪漫满屋》、《冬季恋歌》、《守护天使》中,一些简单别致的房屋、街道和餐厅,却依然透露出一种特别的都市气息。2.偶像们内在的比较

(1)中国:中国的“青春偶像剧”,似乎并不那么“青春偶像”,青春显得有点残酷、沉闷。青春是残酷的青春,偶像也是残酷的偶像。例如,《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仅从电视剧的题目便能感受到一种灰暗的青春基调。《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大学毕业的主人公们,他们的青春在残酷的现实中无处安放,成长的代价恍惚却又惨痛,这些非但不能引起年轻观众向上的激情,反而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偶像没有起到偶像的作用。(2)韩国:韩剧中“偶像”并不仅仅靠外在的服饰和美丽。韩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善良单纯,正直热情,并具有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富有现代都市青春气息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实有些韩剧中的“偶像”外表并没有特别出众,譬如《我是金三顺》中的金三顺,相貌一般,但其成为“偶像”是因为她在剧中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坚强自信,具有奋斗精神和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1]石源华 中韩文化协会研究(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丛书)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6

下载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韩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对比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刘店小学知识讲座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引语 同学们,这个星期天是个什么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

    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

    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必不可少活动,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佩香......

    中韩明星真人秀节目对比

    中韩明星真人秀节目对比 2014年第四季度各大卫视新节目频出:湖南卫视推出《一年级》;江苏卫视推出《明星到我家》;深圳卫视推出《极速前进》;四川卫视引进韩国版权节目《两天一......

    《爸爸去哪儿》中韩对比

    大型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韩版热播后,中国湖南卫视也引进了该节目,经过加工处理后,变成国内首档亲子节目,广受关注和好评,同时也备受争议。 在这里,我说说自己对这两......

    中韩学生教育对比之感想

    中韩学生教育对比之感想我校和韩国水源市梅远中学自2005年结为姊妹学校以来,两校每年暑假都组织教师和学生互访。 我们去韩国的教师和学生几乎都看到过韩国学生被罚......

    中韩对比教育学论文(xiexiebang推荐)

    中韩高考制度对比及其启示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教育改革与高考制度的革新,我们中国应博众家之所长,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教育现状,改善我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中的弊端及瑕疵。为此......

    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策划

    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策划 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策划1 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活动地点:xx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

    端午节传统节日活动方案

    端午节传统节日活动方案 端午节传统节日活动方案1 一、营销主题“夏日新选择,感受0°C”二、工作思路以两个节日为工作核心,全力做好节日特色销售,推出2期特价商品促销,6月份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