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正街商会发展史
第一章 汉正街商会发展史
1.1 商会概述
商会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
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会是商人利益的代言人。其具有协调市场各行业主体合法利益、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和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故商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区市场化水平和经济规模。
商会有两种典型的分类。一种是行业协会,是由同一行业的企业法人、相关的事业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自愿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联系,沟通本行业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协调同行业利益,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发展。如汉正街全新服装商会、皮具箱包商会、鞋业商会及服装辅料商会等。另一种商会是地域性的,通常由某地区企业公司、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热心公益的公民所自愿组成的组织。如温州商会、浙江商会、湖南商会等。1.1.1商会的作用
一是参政作用。商会要进行行业调研,及时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反映行业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二是代表作用。行业商会代表并维护该行业自身利益和权益,能很好地反倾销、反壁垒、反制约,并提升行业的层次和档次。
三是自律作用。制定行业公约,维护行业权威。有效地矫正营业的弊害。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制定行业标准,统一质量认证、质量检测等。
四是服务作用。组团参展,进行行业培训、评审,组织学习、参观、考察,推动行业共同进步。
五是协调作用。协调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业内企业与业外企业甚至外地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纠纷,协调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与相关政府部门交涉,有效地抵制有关部门和人员吃、拿、卡、要的行为。
六是信息作用。通过行业组织,及时上情下达,掌握最新信息,了解商机,让业内企业少走弯路。还可与外地行业商会加强联系,结成联盟,共谋发展。七是政治安排。对业内优秀人士做好政治安排的推荐工作,使精英分子能担任地方或上级机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好地为本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1.2 商会的特征 1.公益性
商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使各商户利益实现最大化,然而在商户自主经营的方式下,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例如资金、信息等等,这时候需要一个能代表商户利益的强有力的组织来维护其利益,而又能满足政府政策的要求。商会则是这样一个非营利、非党派民间组织,商会没有营利可言,纯粹是一种为商户服务的,以为会员创造利润,为行业发展拓展空间为宗旨的公益性组织。2.民间性
从历史上看,商会是民间自发产生的,是“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商会的活动能力来源于有关企业将自己的部分私权力的自 愿授权和委托,形成行业商会章程和行业规约,凡承认和遵守章程和
行规的本行业企业、高度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个人可自愿申请入会,退会自由。商会自筹经费,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会员每年缴纳的会费、理事单位的赞助以及其他捐赠、商会在服务中的创收等。商会自理会务,会员民主、自主选举领导人,按照商会章程管理商会事务,自聘工作人员,决定其薪资福利。3.自律性
商会作为一个非官方组织,其章程的制定及其依照章程所为的运作均是纯粹的独立行为,其作为企业利益的代表在遵照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本行业的行规或基本规则,供企业按照统一要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我国行业商会须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独立实体。同时,行业商会的自 律性也并不排斥政府对其在法律规范范围内活动的监督权能。4.法人性
商会是由同一行业的企业法人、相关的事业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自愿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或由某地区企业公司、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热心公益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民组成的团体,故其具有典型的法人性,能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是不是我们的组织才能有明显的特征。1.2 中国商会发展史
中国的行会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前后。《论语》中说:“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其中的“肆”,指的就是中国最早的行会组织。
行业组织在先秦时代被称为“ 肆”,汉代称为“ 行列”、“ 市列”,隋唐代后则称为“行”。行以“ 行首”或“ 行头”主持本行事务,在行内负责贯彻有关官员和市场的规定,向政府交纳税收,办理与官府的交涉关系事项等。
行会在宋代有了较大发展。进入明清,行会则因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领域,开始分别以行帮、帮会、会馆和会所等不同名目和组织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中。行会通过制订行规行纪,用对会员强制的办法,限制行业内部的竞争,同时抵制来自外部的竞争。商业行会的行规偏重于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度量衡器,对其他方面的控制较为松动。
19世纪4 0年代,外国人在中国开始创办的近代工业,为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随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工场作坊和以军火工业为代表的近代企业的涌现,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行业组织不断替代旧有的行会组织。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现代意义的行业商会在清朝末年诞生了。1874年辽宁工商界“公议所”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会。1900年官方邀请各帮会筹建商会并拟订了章程。1902年后卜海、天津和杭州成立商会组织。1911年后各地纷纷成立总商会。1914年T商部颁布了《商会法》,规定各省城、商埠及商务繁盛区域需设立商会。同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成立,各地商会达1099个。1929年重新制定《商会法》,1930年全日商会、商会联合会2046个二次山界大战结束后,各地纷纷恢复或市建商会。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工商业联合会。在政务院的指引下,各地在改造旧商会、旧同业公会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工商业联合会,将同业公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工商联,工商联的各项工作都是通过这些同业公会贯彻执行的。1953年,同业公会改为工商联领导下的专业组织。这时的这种专业组织与原来的行会或同业公会相比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改变后的这种专业组织不再或基本不再具有代表本行业企业利益和要求的义务,而是逐渐形成代表工商联与这个行业进行联系的渠道;二是这种变化使参加工商联的同业公会的会员只是以个人身份直接加入工商联,而不再作为团体会员开展活动。1956年公私合营后,到1958年前后,作为私营工商企业的民间联合体,行业商会(同业公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释放了相当的社会自由空间,整个社会自由度有所扩大。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从全能主义社会向后全能主义社会的转型,“ 第三领域”慢慢积聚了一些资源,开始尝试“去国家化”并一定程度上的自治,呈现出不断扩展和制度化的趋势。但同时由于全能主义时代的政治惯性,包括行业组织在内的中国社会自治组织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路径依赖。目前的行业自律组织按照生成路径划分,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自上而下,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建立的,具有准政府部门性质,其名称多为行业协会;二是自下而上,由民营企业自主推动设立,具有完全的民间性质,其名称多为行业商会,是工商联的二级组织;三是政府与企业合力推动,其名称为行业商会或行业协会,无论其名称为何,其职能定位、活动方式、会员构成、制度建设等核心特征均与民间行业商会无二,只是由于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当地政府的开明,获得了行业商会所没有的独立社团法人地位和一定的政府支持。1.3 汉正街商会发展史
汉正街市场既有厚重的商业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现代经济气息。历史上这里商帮、会馆林立,他们相互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使这一方热土得以复兴。在此诞生的汉正街商会林林总总,形式多样,满足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
1996年9月25日,汉正街市场总商会正式成立,隶属硚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团体会员身份接受硚口区总商会指导。截至1996年底,市场总商会下设6个商会,即新安街商会(名誉会长高彩云、会长申生麟)、三曙街商会(名誉会长彭涛、会长谢诗海)、宝庆街商会(名誉会长张惠吉、会长张菊英)、利济街商会(名誉会长张佑红、会长秦丽君)、汉中街商会(名誉会长刘季和、会长刘敦敏)和汉正街商会(名誉会长吴方桢、会长胡卫东),会员2 800个(人)。
市场总商会的宗旨是:在党的十七大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对广大会员进行团结、教育、引导、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其主要职责是:本着一切为市场服务,一切为经营者服务的原则,以商会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维护商会会员合法权益,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汉正街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总商会旗下共有19个各类行业商会、联谊会,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当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十多年来,汉正街市场总商会在区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市场各行业商户的厚爱中,充分发挥了商会的“帮手”。“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引导谋划市场发展、诚信守法经营、反哺回报社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汉正街市场总商会将不负众望,一如既往地团结广大的会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汉正街的二次创业中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991年4月,汉正街二期改造。将同安坊、来祥里、三曙街、大夹街、余庆里、利济南路等5万多平米的低矮“棚户区”拆迁,原地建起四层楼的“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将街头巷尾所有摊位“引雀归笼,还路于民”,长期在户外摆摊的商户,也告别了日晒雨淋的生涯。
小商品中心市场经营面积3.5万余平方米,有近3000经营户在此经营,主要经营小五金、小日化用品、毛巾牙具、针头线脑等,荟萃了全国各地的小商品,是华中小商品百货聚集地。这里的商品高、中、低档的、传统的、现代的、摩登的、质朴的交织在一起,和谐共处,吸引着众多的客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真正实现了开一个市场、活一片经济、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
面向新世纪的挑战,中心大楼全体经营户在商会的带领下,抓住汉正街“二次创业”的契机,努力重塑品牌、重塑布局、重塑环境,力争把未来的小商品中心大楼培育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旅游购物中心。
汉正街市场皮具箱包商会成立于1999年3月,是汉正街市场最早组建的商会之一。会长李明高先生,是汉正街箱包市场的创建人。
1995年11月18日,随着李明高先生创办的华贸皮具箱包地下商城的开张营业,标志着箱包市场在汉正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箱包市场创建初期,经营面积只有2500m2,商户不足200户,品种比较单一,档次一般化。箱包商会成立后,商会一班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几番走南闯北,深入市场调查,精心策划,广招商贾。从一个地下箱包城发展壮大成为现在的以华贸皮具箱包地下商城,华贸精品皮具城为龙头的汉正街皮具箱包经营区域。大小箱包商城已有五个,经营面积达30000 m2,商户560户。精品箱包、精品皮具、普包、休闲包、小皮件等专卖场已初具规模,并拥有众多固定的消费群体,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皮具箱包市场。
箱包商会在一手抓市场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一手抓社会效益。八年来,商会对内积极做好商户的协调稳定工作,引导商户正当竞争,规模经营;对外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国家的政策、政府的要求贯穿到市场中,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多次调解商户与商户、行业与行业、商户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市场繁荣做了一定的贡献。其中龙头市场华贸皮具箱包地下商城就五次被评为市级文明市场,成为汉正街专业市场的一面旗帜。
自1979年汉正街在全国率先恢复小商品市场以来,服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是汉正街市场的“支撑行业”。2006年汉正街服装销售额达到90亿元左右,占据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随着汉正街市场的提档升级,武汉桥建集团投资兴建的汉正街中心商城,已开辟为全玻璃橱窗的名牌服装展示专营店,成为武汉服装品牌总汇,其国内国际名牌服装总经销总代理达数百户。其硬件环境堪称国内一流的汉正街第一大道、汉正街品牌服饰大楼也相继开业。这些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彻底改变了汉正街“马路市场”的老形象,使之向商贸服务、文化休闲、滨水观光于一体的全新经营模式逐步升级。现代化的大卖场、专卖店、精品店、网络营销,正在取代传统的摆摊经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汉正街经销的品牌已达3000多个。大量品牌的抢滩不仅让市场商机和人气上升,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总经销、总代理大本营。
汉正街服装行业的繁荣壮大,是汉正街市场经济发展的佐证,在汉正街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今天,全新服装商会和商会党支部将在会长郑斌的带动下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诚信经营,以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赢得客户。我们愿与广大客户合作,共同为美化人民生活而努力。
汉正街服装辅料行业在汉正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行业起步早、规模大,是市场的“支柱行业”。近四年来,汉正街的服装辅料经营户由150户左右猛增到近千户,年销售额突破十亿元,年创税上百万元,商品幅射西南、西北、华中、华北及我国大部地区,是华中地区服装辅料行业的龙头老大,为汉正街市场的繁
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服装辅料市场的经营户随着汉正街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他们把自己的事业深深植入了汉正街这片沃土。他们的事业拓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大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经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便于同国际接轨,适应社会发展,实行行业自律,进一步提升汉正街市场服装辅料行业优势,做大做强服装辅料产业,提高汉正街市场服装辅料行业知名度,维护服装辅料行业的合法权益,我们于2007年6月成立了服装辅料商会,年青有为的企业家万朝红先生被首推为会长,我们将蝉尽竭力地为用户之所急、之所需,提供优质新颖的服务和商品,美化实惠您和她。
汉正街行业商会还包括工艺饰品童玩商会、文化体育用品商会、床上用品商会、塑料商会、鞋业商会、副食商会、针织商会等等,这些商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带领商户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汉正街行业商会打造了一系列汉正街品牌,发挥其商会职能,诚心服务,为商户谋福利,使汉正街各行业得以协调、稳健发展。
汉正街商会也包括了一些区域商会。2005年3月汉正街晋商平遥商会成立,成为汉正街第一个以地域命名的商会,天下第一街与天下第一票号的精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平遥商人在汉正街商业发展壮大,以小商品、服饰为起点的转折,成为平遥商人的新生。目前,在汉正街类似平遥商会会长王承祥一样经商的人就有4000多,店铺近千余家,年销售额达到了一亿三千万元。直接通过他们拉动的地方投资就达两千多万元,成为平遥地区融资的新渠道。
晋商历来不乏巨商豪贾,汉正街平遥商帮——这是一个现今中国市场普遍的商贾群体,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亦是商品市场中普通的一角,从另一个角度来衡量,他们是穿过历史,让我们了解晋商走南闯北的一面镜子,他们连接过去几百年,亦将承继汉正街的晋商未来。
除了晋商平遥区域商会以外,汉正街还成立了汉川商会、武汉温州商会、武汉湖南商会等区域商会,为外商共同发展,共谋福利,“抱团取暖”提供了有力平台。
商会简介:
具有500年历史的汉正街,史称为“汉口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之初是商品流通领域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现仍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是湖北武汉最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素有天下第一街之美称。
汉正街市场既有厚重的商业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现代经济气息。历史上这里商帮、会馆林立,他们相互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使这一方热土得以复兴。市场经济的进程需要协调发展,汉正街市场总商会正是在这样的呼唤下于一九九六年成立的,从她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商会的宗旨是:在党的十七大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对广大会员进行团结、教育、引导、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其主要职责是:本着一切为市场服务,一切为经营者服务的原则,以商会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维护商会会员合法权益,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汉正街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总商会旗下共有19个各类行业商会、联谊会,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当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十多年来,汉正街市场总商会在区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市场各行业商户的厚爱中,充分发挥了商会的“帮手”。“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引导谋划市场发展、诚信守法经营、反哺回报社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汉正街市场总商会将不负众望,一如既往地团结广大的会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汉正街的二次创业中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汉正街市场总商会
汉正街中心市场商会、汉正街皮具箱包商会、汉正街工艺饰品童玩商会、汉正街文化体育用品商会、汉正街电子商会、汉正街床上用品商会、汉正街塑料商会、汉正街鞋业商会、汉正街晋商平遥商会、汉正街全心服装商会、汉正街副食商会、汉正街针织商会、汉正街服装辅料商会
第二篇:汉正街的历史变迁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
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汉正街犹在,不过不再是“青青石板,白墙灰瓦”,只是朱颜已经改变了。500年悠悠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汉正街却没有沉寂在历史的洪流中,而是以崭新的面貌不断踏上征途。
500年前的汉正街不过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街,是一条与汉口沿岸大道平行的普通沿河墟市,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它逐渐形成玉带门、杨家河、武圣庙、石码头、永宁巷等若干个方向的“正街”。
汉江水孕育了沿河而居的人民,尤其是汉正街的居民。一条江水成全了一片街市,一片街市延续了原始住民的商业传统。早期的商人中流传着“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的戏言。汉江沿岸的码头众多,水运通达,被冠以“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行,万里唯意”,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旅、墨客,繁闹非凡,成为内接荆州、孝感各省,外接山西、陕西、四川、湖南等各省,一时之间人们纷纷涌入慕名而来。由此可知:早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汉正街成为著名的货物集散地,经济达到了鼎盛时期,终于成为了“汉口之正街”。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曾经一度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的汉正街在政治暴风雨中沉寂了。历经几百年的汉正街个体市场摇摇欲坠,呼啦啦大厦将倾。汉正街只余下少数几家国营商店和合作商店,几家国营工厂和合作工厂,悠悠历史的商业街“汉正街”终于变成了冷清萧条的居民区。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务院发了一条通告,各地可以恢复和发展农贸市场。为了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国家工商局召集各省市区的工商局长到东湖宾馆开现场会,商议之后经济的发展方向。从此汉正街被中断的商业传统得以回归。
厚厚的迷雾笼罩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整个中国上空,身处迷雾中的人们眼前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更不知朝哪个方向前行。然而汉正街率先响应发展经济的号召,提出恢复小商品市场,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打破计划经济在流通领域的体制束缚。1979年,武汉市政府决定恢复中断了汉正街数十年的自由商贸传统,重新开放小商品市场。103名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工商登记,汉正街迎来了国内首批个体经营者。他们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是小心翼翼摸着石头过河。
郑举选第一个站起来成为最早登记的个体户。身有眼疾的郑选举并没有整日自怨自艾,抱怨老天的不公正待而胡混度日。在文化大革命前,21岁的郑举选已经投入了千军过独木的商人队伍,成为众多商人大军中的一位微不足道的小商贩。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最终在汉正街上有一席之地,成为汉正街里有名的商户。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府缩紧了经济政策,个体经济难以融入集体经济的发展,暂时终止了个体私营经济。郑举选作为汉正街最知名的资本主义尾巴,被划入需要接受改造的名单中,从而进入“学习班”学习。一年后的郑选举出来了,面对空空如也的家,他毅然的把养家的重担扛上肩,改行在利济南路卖起了冰棍。郑选举借此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干起了小百货的生意。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以后,国家允许地方发展农贸经济,各个省、市面还在犹豫不决,武汉政府却大胆的提出发展个体经济。有利的经济政策出台,似乎预示着市场应该朝大家期盼的方向发展,但是时值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这样的年月里,做生意如同踩钢丝,必须要事事小心、步步为营。即使整日提心吊胆的做生意,不过依然难逃被抓的命运。
1978年的一天,郑选举的家和其亲戚的家同时被抄,当时抄出价值几万元的货物,在当时的年岁里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因此郑选举被关进了监狱。审讯人员要求他交代“同伙”,并提出了“如果供出买货或者供货人就放你出去”的建议,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沉默,一人揽下了所有的“罪名”。在昏暗的牢房里他足足呆了18个月,本有眼疾的他视力下降的越发厉害了,最后右眼彻底失明。从此,五颜六色的世界在他的眼中消失了。1979年6月,郑选举被释放出狱。众人钦佩他具有一种宁愿牺牲自己也不牵连他人的义气,尊称他为“盲侠”。
历来商人在文人眼中是一群重利轻情的势力小人,对他们嗤之以鼻,轻视并且不齿于人前;然而“盲侠”郑选举的重义望利彻底颠覆了文人想象中的商人形象,为一批同样注重朋友之情的“义气”商人正名。因为郑选举的“义”不关乎想要向涉案之人收取好处的利,更无关乎想要赢得众人称赞的虚名,只是凭着自己的一颗良心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天的事。正是这样的一个有良心的商人,引领了一群有情义的追随者,在无情的商战中演绎出了一段又一段人的情人的义。
经过时代的洗礼,他现今俨然成为了汉正街街知巷闻的知名人物,也创造了自己的财富神话。他和“儒商”王任昌成为了汉正街永恒不灭的传奇。
20世纪40年代,与百年老店谦祥益绸布店并重的王润记纱布老板王裕卿,一位熟读三国,经商有道的儒商。他在文革期间被认定为需要接受党和人民教育的“工商业兼地主阶级”。他的大儿子王任昌进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由于出身在“剥削阶级”的家庭让他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前后几进几出监狱,虽然历经磨难,但他依然保持着带着镣铐跳舞的生活热情。
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出台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文革没有过去多久,很多人都担心会重蹈覆辙,作为“103将”中的王任昌也忧心忡忡。他与弟弟在汉正街一起经营一家店铺,虽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赚了不少钱,但是一种无形的力始终控制着他们,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底气放手一搏,做大自家的生意。他们一边静待政策环境的好转,一边观望市场的动向。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促进整个大环境的好转。武汉政府为了巩固、扩大汉正街的市场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经济政策来刺激市场的运作。王任昌开始清楚的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个体经济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而来,彻底的击脆了初期的犹豫彷徨。他开始放开手脚大干起来,热火朝天的经营自己的事业。没有后顾之忧的汉正街商户个个士气高涨,大有不干出一番名堂誓不罢休的气势。
汉正街起死回生,经济逐渐的发展起来,人民争先恐后的涌入汉正街,1983年,个体经营人员由最初临时凑集的103人扩展到991名,他们在1600多米长的汉正街上摆摊经营,日日生意红火,热情招揽来自四方的顾客;销售额也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振奋了全国人民,其他各个省份地区也争相效仿汉正街,发展个体经济,汉正街一时成为各地的学习标兵。
1988年,武汉政府大胆的圈出汉正街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作为经济改革实验区的汉正街,个体户们开创了“前店后厂”的家庭工厂发展模式。武汉人民首创的发展模式丰富了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范围,使汉正街不再局限于只发展小商品贸易,扩宽了汉正街的发展的广度。
1990年,汉正街第一栋专业市场——汉正街服装交易大楼竣工,成为汉正街在专业化经营道路上的成功尝试,预示了汉正街今后的规模化发展,而且提升了整条街的档次。同年,拍摄了一部取材于王任昌小说《曲线人生》的电视连续剧《汉正街》,红遍大江南北,从此“汉正街”家喻户晓。电视连续剧《汉正街》完整的记载了武汉个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汉正街人的生活就像其中的歌词“小街上的人走路越来越匆忙”一样越来越精彩。
2000年,汉正街被武汉市政府重新定位为商贸购物旅游区,先后得到龙腾、春江等五大开发商近50亿的资金用来打造汉正街,建成汉正街第一大道、暨济商城、汉正街品牌服饰批发广场等多功能、高档次的大型商场和特色街区。
汉正街从原始的小百货,发展到具有服装、副食、家电、鞋类、塑料、文化用品等10个专业大类10万多个品种的大市场。汉正街的商品辐射范围扩展到山西、四川、河南等华中、华北大片区域,并且延伸到海外市场。业界权威人士透露,联合国已在汉正街设立了中国第二个采购点。
伴随汉正街进入快速发展期,商品销售额不再是1982年的一亿元收入,销售记录多次被改写,在2004年又一次创历史新高突破200亿大关。汉正街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引领全国大小街市,成为当之无愧的首脑,也被冠以“天下第一街”的美称。
在一个商业时代,一个地区必须时刻保持自我更新的警觉才能够在市场中领先。在2005年,一篇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说: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发展和90年代中前期的极度辉煌之后,汉正街开始走下坡路。虽然汉正街市场规模比原先扩大了6倍,但税收增速却在下降,交易额从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前三位降到了第七位。近两年,汉正街个体经营户数量也在以 10%左右的速度递减。汉正街第一代103名小老板中,目前只留下不到10个。汉正街上的货品质量没有保持以往的水准,所以大多数武汉人如今不去汉正街购物了。
难道武汉人乐于见到汉正街的衰落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汉正街的衰落已经成为铁板定钉的事实,不容人怀疑。
汉正街源于河运,也终结于河运。古代的街市大多是沿河而建的,陆续修建的码头,便捷的河流运输,低廉的运送费用,商人乐于接受;现代的街市多数是依据便利的马路交通来铺设,车流的通达可以节约大把的时间,对于视时间为金钱的商人来说就算是赚钱了。真正就是这陆上交通问题成为汉正街发展的硬伤,百年老街正遭受着现实的残酷考验。
在武汉读书的几年里,我多多少少去过几次汉正街。汉正街作为大型的批发市场,每天有着成千上百万计的货物流通量,可它的公路却不宽广。
汉正街的街头有很多的推车工,他们每天都推着沉重的货物到指定的送货地点。一路上,他们忙碌的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忽左忽右的闪躲靠近的人,以免货物受损。汉正街上也有不少的扁担工,他们全靠这根扁担养活。扁担工们不管货物有多重都扛上自个儿的肩,晃晃悠悠的徐步前行。惜时如金的汉正街老板每每都是依车代步,但是汉正街里没有专门的停车场,它们只好被随意的停靠在马路边,车辆横七扭八的霸占着本不宽裕的空间。最为可怜的要数行车在其间上的车辆了,以缓缓的速度向前爬行,甚为艰难。这样的情形是汉正街每天的必备功课,可想而知大型的节假日该是什么状况了?
汉正街分工明确,同类商品聚集在一起销售。“集生产、生活、储存”为一体的独特经营方式,有的商铺老板嫌回家吃饭太过麻烦,干脆在自己的店里做起饭来。门外的一侧铺放了许多的零零散散的商品,另一侧架起了锅碗瓢盆。
汉正街里存在一大片的居民住宅,其中夹杂商业用途的楼房,上面用于居住,下面则布满了林林总总的商铺。一家店铺紧挨着另一家店铺,昂贵的地价使得在相邻店铺间多留一些空隙,都被视为浪费的可耻行为。有的楼房年代久远,电线老化,承担不了太大的负荷,可怎料想一些黑心商户把塑料玩具、工艺品市场设置在楼房里。
不论是在自家的小店铺里生火做饭,还是汉正街的历史遗留问题,都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历年来汉正街多次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只要谈及汉正街发生火灾就“闻火色变”。
在过去的几年里,流传着一条众人争论的消息“武汉市政府要把汉正街搬迁到汉口北”。听说这条消息之后,汉正街人有的悲,有的喜,有的忧,有的怒。这条消息的可信度有多高?我们暂且不提。众所周知,汉正街和汉口北分属于不同的地方政府管辖,在迁与不迁间存在太多的利益问题。
2010年8月,汉正街召集了部分有利益关系的商户,邀请了社会上知名的专家和有地位的政府官员,集体开了一个汉正街论坛发布会,为汉正街要搬迁的言论辟谣,同时规划了汉正街未来20年的蓝图,并提出投资700亿整顿汉正街提升汉正街的形象。这个新闻发布会有利的打击了汉口北,告诉准备投资汉口北的人:汉正街会永远屹立不倒,就算再破旧,也不会让肥水流入外人田。硚口区拿出了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上进心开始大力整顿汉正街,扩宽马路,改善市场内外的环境,迁走客运站,搬迁汉正街仓储,斥巨资兴建大型批发市场。硚口区这一系列的强硬行为告诉对手:我们不会认输。
另一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汉口北也不示弱,十大市场群的修建分秒必争,工地通宵达旦,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为争取早日完成十大市场群的第一期工程,投资金额不断加大。为了配合汉口北,黄陂区政府也十分豪气的投掷十几亿,自掏腰包开通轻轨,预计赶在2013年底前开通5.8公里的一号轻轨三期至汉口北。
双方的拉锯战正式展开,由最初的争斗升级到政府战略上,谁也不打算服软,死磕到底。
硚口区未来总投资大概700亿用于改造、规划汉正街,而黄陂区也预计投资600亿左右来规划汉口北。这就是说两大市场总共投资大约1600亿在无法确定的未来十年。武汉未来的商贸潜力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而两地的意气用事只会加大未来的风险,谁也不知道投入的钱能否赚回来。这个赌博,谁也输不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其中一方的市场倒下,那么花出去的几百亿谁能为它买单?是政府?还是普通老百姓?
汉正街未来的出路在哪?这需要今人好好的思量。是死守既得利益?还是突破困局,浴火重生?这需要汉正街人好好的权衡。如果不再纠结自己的小小利益,而是扩展视野,放眼世界,汉正街能不能迎来更好的春天呢?答案不言而喻。
今人应该向老前辈“郑选举”、“王任昌”们学习,凤凰涅槃,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传承了汉正街的经商传统,也让汉正街在时代的新一轮转变中得到自我救赎,赢来了“天下第一街”的美名。在汉正街人还陶醉在历史辉煌中时,殊不知,他们已经慢慢败下阵来。历史的云烟,时代的更替,汉正街人又需要再一次披挂上阵打响新的商业战役。如果不想汉正街的历史停留在今时,我们何不放下成见,学习浙江的义乌,江苏的常熟,好好的经营各自的生意,实行产品差异化经营,各自发展各自的商贸客户,相互扶持,荣辱与共。何愁不能再次夺回“天下第一街”的盛名?
第三篇:2011年汉正街竞争市场概况
2011年汉正街竞争市场概况 一)品牌服饰广场:
该商场的合同期为三年,一年一签合同,租金涨幅最高不超过20%,所有业主出租商铺的合同须在现场部有存档(从第二年开始)。2品牌合同整体都在8月份到期,目前二楼有大概30户左右想从新找门面,同时也有部分商户觉得,如果汉正街有什么变化的话,他们觉得当然那个商场更适合他们,他们就会去那个商场。
3该商场的一楼和二楼以及一,二层的外围门市,全部买断,买断对象浙江人占90%(因该商场的总经理是浙江人,在浙江较有影响力)。4品牌市场主要招商手段,是以装修提供免费的沙子和水泥,有装修奖励,同时也给该商场的商户有营销培训机制,给商户的经营提供帮助,开业第一年免电费,物业管理费,国地税,空调费,只需要交租金,先行赔付,在该商户买衣服,商场给消费者提供赔偿,整体品牌广场的招商对象:万商白马,中心商城实力商户开业前该商场主要靠挖这两个商场的墙角,并给实力商户较优惠的政策,租金是他们原经营位置的50%.二)双龙辅料:
双龙今年被一个老板整体给承包下来了,先以收购原有商户的当口有300间左右,今年4月份开始招商,6月份招商要全部完成,预计今年8月份整个双龙辅料正式开业。
2该商场的租金一年大概在3万到5万左右,都是按间来算租金的,合同都是一年一签,现在的物业费事每平方4元钱来收取的。3该商场的招商对象有,流通巷,大夹街,中心商城为主,主要都是招做地产女装的。
三)汉正里:
该商场的合同今年8月份到期,合同是一年一签,现在该商场的商铺处于饱和状态。
1一楼是以小商品为主,临街商铺15平方一年的租金大概5万左右,内街20平方一年租金在3万五左右。
2二楼是以服装为主,今年整体被承包了,三楼和四楼准备在六月份整体从新装修一下。
3该商场有其管理费+卫生费一年一共390元每年。
四)暨济电力:
该商场的合同今年12月份到期,合同是一年一签,有定额税一季度一交。
1暨济的一楼是以作塑料为主,一楼的租金在150元到200元每平方。2二楼是以作干花,不锈钢,瓷为主,二楼的租金在50元到100元每平方,越接近楼梯越贵。
3三楼主要是以床上用品为主,三楼的租金在40元到60元每平方。4该商场去年是半年一交电费,今年要求商户必须一年一交,6,7,8,这三个月刚收空调费200元。
五)多福商城:
该商场的合同是一年一签,有的是和房东签的,有的是和多福商城签的,合同到期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是在3月份就到期的,有的是5月份到期的,还有8月份到期的也有。1今年多福商城的租金都有涨幅,涨幅大概在10%左右,每家每户的租金涨幅有的也不一样,都是根据房东的涨幅多少算,没有统一的。
2地段不一样租金也不同,一般地方租金都在3万元左右,大一点的地段好的位置租金都在7万元到8万元一年。
六)中心商城:
该商场的合同是一年一签,该商场的合同在今年8月份到期。1该商场主要都是以自产自销为主,今年中心商城的租金都有涨幅,涨幅在10%左右,大概一个档口一年的租金在8万到十几万元不等,是根据档口面积的大小来计算的。2目前现有的商户没有太大的动向,有一小部分也想在其他地方找个好地段开分店。
七)第一大道:
该商场的合同是今年8月份到期,合同是一年一签,有的是跟业主直接签,有的是和房东签,以前的合同都是签2年或是3年,现在改成合同是一年一签。
2第一大道的租金大概在200元到300元之间,另外有仓库出租,仓库的每平方费用在60至80元之间。
总结:
2011年汉正街不在拆迁范围并且空置的市场主要有(双龙、暨济电力、汉正里、第一大道)几家代表性市场,其中以“第一大道”和“双龙辅料城”对我项目招商工作形成一定威胁。首先双龙今年整体承包给个人,定位为女装、裤裙加工直营店由于其招商政策优惠,对于低档加工女装商户而言在承受范围之内,地理位置和档口格局利于批发模式。
第一大道:与我项目竞争激烈,由于其空铺较多面临汉正街拆迁在即,内衣与我项目多福路品项有冲突,必然会有动作。经过暗访后得知;该项目共分五栋分别为金座、银座、钻石座、红宝石座、翡翠座。品项依次分别为;金座和银座首层和泛首层为靓仔装加工,三四层为内衣,红宝石一二层为童装,三四层为内衣,翡翠座为内衣,只有钻石座整体空着,最近四年作为仓库在使用,租金为60-80每月每平,在今年再度易主后没有打算将钻石座重新规划和启动招商迹象。暨济电力:整体为日杂品项,该市场占有的资源与我项目品项定位基本不冲突。
汉正里、多福商城、中心商城:空铺少,市场运营相对成熟,对于汉正街拆迁消息均无明显动作。但品牌、汉正里、多福商城、中心商城等为我招商部重点看护对象。
第四篇: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简介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简介
中国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是由享受政府专项科技资金支持的武汉市天志有限公司,与北京银信网创科技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联合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和湖北各家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运营,2007年1月正式启动。平台集商品展示、电子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是目前汉正街市场唯一官方电子商务平台。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的营运宗旨是: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高效、安全、便利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探索网上交易自律,诚信经营等事前监督管理方法,形成专业市场发展的新动力,提升传统市场功能,促进市场业态优化,推动专业市场新的裂变模式和扩张途径,提高专业市场国际竞争力。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撑。平台采用银信网创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银行卡电子支付平台——“电话钱包”技术,可实现网上即时交易。“电话钱包”技术曾获国家科技局颁发的创新专利奖,集电话网、互联网技术与一身,双网合一,电子商务网站、电话呼叫中心、银行电子支付平台三位一体,互动服务,用户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方式就可完成打货和付款的全过程。目前国内众多的电子商务网只能作为信息发布平台,无法提供电子结算服务。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拥有慎密的信誉机制。平台独创三重信誉保机制,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线上、线下实时维权;银行为平台专设“诚 1
付通”信誉保障通道,凡在平台上实施交易的资金,按照买卖双方共同意愿托收承付;平台通过历史交易记录,为买卖双方设定信用等级。一旦买卖双方面产生纠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会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银行也将停止对双方的托收、承付,同时降低双方信用等级。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依托银行的“诚付通”比目前依托第三方电子结算索的“支付宝”,信誉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拥有广阔的市场容量。平台前期推广应所依托的汉正街市场,历史上是汉口商业的“发源地”,缔造了“货到汉口活”的神话;改革之初是全国商品流通领域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现在是中部崛起过程中武汉市“两业”并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试验区。目前汉正街专业市场80个,经营户2.7万户,经营品种30万种,年交易额480亿元,6000多个总经销、总代理进驻汉正街,购销网络遍布全国。与此同时,全国批发市场有10万家左右,年成交额达十几亿元,其中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比例不到10%,大量的批发市场、中小企业的采购、分销仍沿用传统渠道,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优良的运营团队。平台拥有一支在电子商务领域10年技术开发和运营经验的核心团队。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丰富的外部资源。平台得到了北京银信网创公司的网络技术支持,无偿提供其专利技术“电话钱包”电子结算工具。2008年7月20日,中国电信湖北省公司正式下文,要求全省电信所有直属网站与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链接,并在电信网站
逐步设立汉正街电子商务专栏。湖北省农业银行江北支行开通上游收款商户,在全省农行系统开通下游电子钱包应用客户,在湖北省各主要地市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系统。作为汉正街地区唯一的官方网站,得到当地政府政策扶持,拟将汉正街市场品牌转为化资本投入,推动市场法人化,此带动市场买场、物流和管理的提升。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拥有创新的商业模式。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拥有诱人的利润回报。
第五篇:陶艺发展史
陶艺发展史
摘要:简要介绍中国,外国及现代陶艺发展史。
关键词:中国(China)美国(America)发展(develop)现代
一·中国陶艺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陶艺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土地广袤,各地因地理位置或其它因素的不同而陶瓷用品也有很大差别,从质地来看,中国东南海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硬陶和原始陶器,而其它地区则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次之。
在日用陶器中,主要是泥制灰陶。灰陶的陶土含有一定的砂粒,烧成温度高,陶质坚硬,多呈灰色或黑灰色。与此同时,在长江下游的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使用着印纹硬陶。但由于印纹硬陶质地粗糙,不宜作饮食器皿,故极大多数是容器。
“六王毕,四海一“。秦汉时期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中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
在彩绘风格方面,汉代彩绘陶一改战国彩绘陶流丽生动,热烈奔放之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画面铺天盖地,色彩富丽绚烂。
到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长期稳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紫砂陶艺
是唐代的各个方面无不空前的繁荣和提高,陶瓷艺术最能表达这种盛唐气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风情画。
中国传统陶艺制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仍盛而不衰,历朝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时代风尚的不同,审美观的变化,在陶艺中反映得十分突出,国内外许多学者、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陶艺的研究。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这门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于一身,凝聚着中华民族审美历程的传统陶艺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美术造型及装饰技法上,这不够全面,研究中国传统陶艺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立足于总结中国传统陶艺及其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的优良传统。“传统”不属于旧规范化的别称,而是意味着一种工艺和艺术体系的特征。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艺上并产生独特的民族风格,这种民族风格以其特有的工艺技术和艺术形式,显示它自已的风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东方文化的典范。
中国传统陶艺所特具的东方艺术的情韵风格,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她仍扎根于人民之中,集中了无数陶艺前辈的智慧和创造力,经过历史不断的锤炼,然后形成为优良传统,它贯穿着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体现了民族审美意识的共同特性,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实质。中国的陶艺前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的工艺技法。正是这一套制瓷的优良传统,历代相传,不断发展,使得中国陶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文化起着深远的影响。
陶艺的发展伴随着陶瓷的产生而发展,首先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装饰和泥釉火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发展为实用和欣赏兼备的民间艺术品。如今已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感情需要为出发点,开创了一条纯艺术的道路。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创造,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凝固的,而是处于不可遏止的发展状态之中。
同样,陶艺也不例外,每一朝代,她都有时代特征:宋代的秀丽,元代的浑厚,明代的精工,清代的精致。甚至同一朝代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明代青花瓷,宣德的浓艳华滋,气韵淋漓,豪放生动,成化青花则淡雅清新,优美细腻。翻开中国陶瓷发展史,在每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阶段,几乎都有陶艺的新品种,新工艺和新风格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宝贵的制瓷工艺,到了近代却淡化甚至失传。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传统陶艺的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技法,并不纯粹是一个技术理论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陶艺是否能永葆艺术青春,甚至关系到中国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是仅仅“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广泛的参与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中国人开始关注现代陶艺,并在舆论上形成规模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当然严格说来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和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前身)、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中的那些最早实践者有关。20年来,老一辈陶艺家如祝大年、杨永善等在现代陶艺方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中青年陶艺家如吕品昌、罗小平、白明等,风格流派众多,技法日趋多样。他们中大多数是高校教师,或受过高等教育中传统陶瓷艺术的薰陶,因此,中国的陶艺在一开始便与学院有着不解情缘。
然而单纯的学院发展,不管是在观念上,还是在传播上都受到极大限制,而且在学术层次上也是狭窄的。在90年代,首先是1991年“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继而是1995年的“景德镇国际陶艺研讨会”,1998年5月在宜兴举办了由罗小平等人策划的规模更大、学术研讨更具深度的“98中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同年秋在中国美术学院由刘正等人策划的“首届中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也与观众见面。1999年岁初在广州美术馆由左正尧策划的“超越泥性--中国当代陶艺家学术邀请展”更是颇具水平。这几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研讨性的展会,预示着中国的陶艺正在兴起,其规模和范围及影响正在向全社会拓展。二·美国陶艺
自拓荒时代起,美国人便有着一种勇往直前、富于探索的革命精神,此种精神也深远地影响了美国的艺术史。这个年青的国家之所以能成为现代陶艺的起源地也是与之分不开的。
美国陶艺界公认,现代陶艺形式的表达以1954年彼得·沃克思到洛杉矶县美术学院(后改为奥蒂斯美术学院)教授陶艺为起始标志。彼得·沃克思反对陶艺创作中过分强调工艺性的特征,主张一种带有随意性的返朴归真的创作风格,从而开辟了一条实验新颖造型及外表肌理效果的探索之路,史称“奥蒂斯陶艺革命”。
50年来,美国的现代陶艺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源头上讲,它受到了日本民间陶瓷、美国民间陶瓷、中国传统工艺造型、现代艺术流派等众多艺术形式的影响,在创作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局面。抽象表现主义、极限主义、超级写实主义,波普美术、写实主义都有其代表艺术家和作品;同时作为容器设计,那些更重形式规则的优雅陶瓷也有发展,这些都显现了美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现代陶瓷运动的最大贡献是使陶艺超越了狭窄的“工艺美术”范畴,使之与绘画、雕塑等主流美术创作观念相结合,从而丰富了传统的陶瓷艺术史;对于陶艺家来说,他们的身份也非“工艺家”能概括,他们已经拿起一种具有永恒性质的材料--陶瓷加入到主流美术创作中,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展现与价值批判,摆脱了“容器”对他的束缚。
美国是现代陶艺的策源地,介绍其历史发展以及著名艺术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三·现代陶艺
然而,现代陶艺作为一项新鲜事物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更大的意义上、更大的程度上组成了中国陶艺现状,更值得我们去研讨。归结为以下几个问题,以资读者玩味。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如今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是一个争不完的话题,陶艺也不便外。然而,在关于陶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许多讨论中却轻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陶艺的功能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陶艺品的功能与价值,而且对于陶艺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担当的角色及陶艺家的社会定位都关系很大。只有摆正了“现代陶艺是干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而不只是“现代陶艺是什么样子?”,我认为陶艺才能真正从“传统”走入“现代”。
中国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实用而尽量美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当代中国陶艺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
现代陶艺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艺的艺术属性,使陶艺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聘。他既可以在原来的设计领域里继续有所作为,又可以充分发挥其艺术家的天性,针对现实进行有价值的文化批判,从而涉足到雕塑、装置等众多艺术领域。丰富了自己又补充了其它艺术门类,从而丰富视觉艺术的门厅。
因此,传统陶艺无论如何发展都有“器”的约束。现代陶艺发展,在认识上首先做到的便应是功能论上的转移,从而脱离对“器”和固定造型的依赖,而真正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这种隔阂是可以通过观念转变而化解开的,它的存在也是当代陶艺不断发展的动力。传播与接受的局限
现代艺术中的诸多流派,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中晚期,如暴风骤雨般进入中国。虽然当时中国人还不懂得欣赏,有的甚至产生厌恶之情,然而在客观上承认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从观念上日益接近它们。现代陶艺没有赶上那段风潮,从传播的角度看似乎错过了黄金时节。从现状看,许多业内人士也指出现代陶艺仅在某几个瓷区和都市中基础较好,如景德镇、广州、上海等地,然而从面上讲其群众基础相当薄弱,没有培养出一个大范围的陶艺欣赏群,这是不利于现代陶艺的发展的。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当前中国的日用陶瓷和美术陶瓷产业并不景气,所以即使在原来有着深厚传统的许多瓷区,其群众对陶艺的兴趣也在减弱,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另一方面,媒体、报刊对现代陶艺的介绍是零星的,形不成规模,更不用说专门的陶艺刊物了。现在担当着传播任务的是一些陶艺工作室,但他们的作用未受到重视,有识之士指出一个国家陶艺整体发展的前提是要把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只有水涨才能船高。
从接受者来看,中国人固然不缺少对陶瓷的感情,然而确实谈不上他们对现代陶艺的感情,因为大多数人对陶艺的看法都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再加上传播不力,欣赏者的口味自然很难调动起来。
然而,现代陶艺在精神上与现代艺术运动是相通的,人们能接受现代艺术便能接受现代陶艺,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现代陶艺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陶艺家夏德武说:“广州美院的一批人请了中央美院的某位艺术评论家去评论现代陶艺,他可以拿现代艺术观念、现代哲学来评论现代陶艺。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他指出现代陶艺批评家很难形成的原因是中国现代陶艺不发达,他认为非常需要理论家。笔者曾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到一本所谓“现代陶艺”的书,实际上书中的陶
艺品只是现代的“活人”做的陶艺。可见,现代陶艺在理论上是相当匮乏的,能找到的介绍现代陶艺书也相当少,且多不正规。看来,现代陶艺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理论人才急待培养,为此许多陶艺家提出一边实践,一边做一些理论研究,这可谓是无奈之举。
此外,现代陶艺在创作体制、销售体制、创作理念等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好在从当代陶艺家的言词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壮志豪情。陶艺现状
目前国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四·结论
陶艺文化博大精深,我深知只凭课上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去了解陶艺,学习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