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的通知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津人社局发〔2012〕47号
关于调整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的通知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局(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各有关单位:
依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586号)和市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建立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发布及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正常调整制度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津政发〔2008〕17号),现就调整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
2011年底前按月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供养亲属。
二、调整标准
供养亲属抚恤金在原发放标准基础上,配偶每月增发104元,其他供养亲属每月增发78元。
本次调整后工亡职工配偶抚恤金达不到每月936元的补齐差额;其他供养亲属抚恤金达不到每月702元的补齐差额。
三、支付渠道
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二O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本市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本市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的通知
沪人社福发(2010)24号
各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管理中心,各区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经市政府同意,从2010年4月1日起对本市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进行调整,具体通知如下:
一、通知调整的对象为2009年12月31日前因工死亡人员的供养亲属中,按《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称《实施办法》)规定享受抚恤金的人员。
二、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在目前享受的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三、由工伤保险基金按《实施办法》规定支付抚恤金的供养亲属,其按本通知规定调整后增加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目前仍由用人单位按《实施办法》规定支付抚恤金的供养亲属,其按本通知规定调整后增加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四、按《关于调整本市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等问题的通知》(沪劳保福发
[2007]7号)的规定,办理了部分抚恤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手续的供养亲属,其按本通知规定调整抚恤金标准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增加30%)支付,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因工死亡职工所供养亲属能否得到抚恤金
因工死亡职工所供养亲属能否得到抚恤金
王志强
案情:
原告张某某的儿子尚某某原是某旗金矿职工。2005年4月29日因工死亡。被告某旗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为其支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费。原告张某某认为,自己是因工死亡职工尚某某的母亲,应享受遗嘱待遇,得到抚恤金。但被告认为原告虽然属于《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中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范围,但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依靠因工死亡职工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条件。原告张某某的丈夫尚某健在,每月有退休金供养原告张某某,不用已死亡的尚某某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故拒绝支付原告张某某的抚恤金。原告张某某不服,向某旗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提出行政复议,某旗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维持了原决定。原告不服,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被告每月支付抚恤金271元。
审理:
经审理查明,原告张某某与尚某某系母子关系。尚某某原是某旗金矿职工。2005年4月29日因工死亡。被告某旗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一次性支付了尚某某的工亡补助金和丧葬费。原告张某某的丈夫尚某原也是某旗金矿职工,现已退休,每月有退休金。原告张某某现年58周岁,有子女五名(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包括已死亡的尚某某)。尚某某生前与父母分家另过。尚某某因工死亡后,被告某旗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为其女儿发放了供养亲属抚恤金。原告张某某认为儿子尚某某因工死亡,自己是尚某某的母亲,是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供养的亲属,并符合领取抚恤金的条件,要求被告某旗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给付抚恤金。被告某旗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认为,原告张某某的丈夫尚某健在,每月有退休金供养原告张某某,不
由尚某某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不符合领取抚恤金的条件,拒绝给付。原告张某某不服,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被告认为张某某不能享受遗属待遇的决定。
法院认为,原告张某某的儿子尚某某生前与原告分家另过,有自己的家人靠其供养。原告张某某的丈夫尚某健在,每月有退休金,原告张某某依靠其丈夫尚某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事实清楚。原告张某某虽然年龄符合申请供养抚恤金的条件,但不同时符合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条件。故被告某旗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作出的张某某不享受遗属待遇,不给付抚恤金的决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依法予以了维持。原告张某某不服,提起了上诉。上诉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
1、原告张某某是否属于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范围;
2、尚某某生前是否对张某某提供主要生活来源;
3、原告张某某是否符合申请供养抚恤金的条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抚恤金的概念:所谓抚恤金,是指有关部门对因工死亡职工的亲属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1、原告张某某是否属于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18号《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原告张某某与因工死亡的尚某某系母子关系,符合本条所规定的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故原告张某某属于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范围。
2、尚某某生前是否对张某某提供主要生活来源
原告张某某有五名子女,包括已死亡的尚某某。尚某某有妻子、女儿,女儿不满10周岁。原告的丈夫尚某健在,原是某旗金矿职工,现已退休,工资收入足以供养原告生活。尚某某生前是否对张某某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有意见认为,原告丈夫有工资收入,那是夫妻间的抚养义务。与子女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关联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原告现年58周岁,已丧失劳动能力,子女对其应该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虽然尚某只是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之一,但应该认定其对张某某提供生活来源。然而,本案的焦点并不是提供生活来源,而是主要生活来源,体现在“主要”二字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抚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时,需要抚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原告张某某的丈夫有工资收入,且足以供养原告生活。已死亡的尚某生前与原告分家另过,且有自己的妻女需要供养。原告有五名子女,尚某只是其中之一,尚某生前对张某某提供生要生活来源不符合客观实际。据此,尚某某生前不是对张某某提供生要生活来源者。
3、原告张某某是否符合申请供养抚恤金的条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18号《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第三条: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的;
(二)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根据以上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一、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
二、完全丧失劳动的或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符合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条件。本案原告符合了第二个条件,但不同时符合第一个条件,故不符合申请供养抚恤金的条件。
综上所述,本案原告张某某不能享受遗属待遇,不能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第四篇: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可否一次性领取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海市工伤鉴定范围之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 在什么情况下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答《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四条指出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
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可否一次性领取?
答《工伤保险条例》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不同对于工伤职工伤残津贴
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月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的是否可以一次性领取没有做硬性规
定。实际上是将这一内容的立法权给了各地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理像广东、天津就规定
可以一次性领取工伤待遇而北京、重庆则不行。
对于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面临解散、破产的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依
据有关规定要求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伤残津贴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是完全可以的。
企业职工因公外出期间因意外事故失踪应如何办理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公外出期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从事故发生的下个月起
3个月内本人工资照发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对失踪职工的供养亲属按月发给供养亲属抚恤
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发给丧葬补助金和
其余待遇。
当失踪人重新出现并经法院撤销死亡结论的已领取的工伤待遇应当终止供养亲属享受的条件是什么?
答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根据《因工死亡职工
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三条规定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范围有哪些?
答《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
子女、兄弟姐妹。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
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本规
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
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答本案涉及职工因工死亡后工伤待遇应如何支付的问题。《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
死亡的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三项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是
丧葬补助金标准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职工平均工资6个月。二是供养亲属抚恤金标
准为配偶每月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按
30%发给。孤寡老人或者是孤儿每人每月在此标准基础上加发10%。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死
者本人
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根据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定比例每年调整一次。三是一次性工亡补
助金标准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职工平均工资48个月至60个月的金额。
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
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
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注见《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
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遇到“泡工伤”不上班的该怎么办?
严明系五金交电公司职工2002年6月10日在搬运货物时砸伤腰部经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
突出症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住院治疗和医疗期。住院治疗半个月后基本稳定出院回家休息。到2003年10月单位认为严明已超过医疗期就通知其到公司上班。但是严明自行找到医院出具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未愈的证明以腰椎疼痛不能工作为由不到工作公司无奈仍支付其工伤津贴。直到2004年3月公司再次通知他上班
严明还以伤情
未愈为借口不上班这种情况怎么办?
答职工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前称为工伤医疗期条例施行后称为停
工留薪期工伤职工不遵守医疗期的规定是违反劳动纪律的。工伤医疗期是指职工因工受伤
后停工治疗休
息并享受工伤津贴的期限。多数情况下经过系统治疗伤情痊愈或相对稳定或者根据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和手段再没更好的治疗办法而丧失劳动能力时就视为医疗期满。
停工留薪期(《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前叫工伤医疗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
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严明私
自找医院出具医疗证明并不符合规定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不上班是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的行
为。对此公司可以停发停工留薪工资给予纪律处分。在停工留薪期间有些职工长期“泡工伤”
是错误的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工伤保险政策不能保护这种错误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停工留薪期
满后痊愈的按时上班致残的应按规定报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伤残等级。根据伤残等级可
以享受相应的因工伤残待遇有的办理全残退休有的在企业安排适当工作。
第五篇:淄博市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小编推荐)
淄博市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
资格核定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合法权益,根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淄政发〔2011〕6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行政区域内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职工因工死亡时的条件核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本办法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本办法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办法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四条 职工因工死亡后,其亲属或单位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工亡相关待遇时,应就其亲属是否需要供养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出具情况说明书。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第五条 职工因工死亡后,其亲属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单位应于30日内向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下达认定为因工死亡的《认定工伤决定书》的;
(二)遗腹子女出生的;
(三)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
(四)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
用人单位未在上述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的,因工死亡职工亲属、工会组织可以按照上述规定提出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
第六条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被核定具有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的,从职工死亡次月起按照规定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遗腹子女自出生当月起按照规定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第七条 提出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应当填写《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认定工伤决定书》;
(二)因工死亡职工有效死亡证明;
(三)亲属身份证复印件;
(四)因工死亡职工与其亲属有供养关系的有关材料;
(五)亲属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有关材料;
(六)属孤寡老人、孤儿、养子女的,需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七)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属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管辖范围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受理。
第九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收到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于10日内送达申请人。
第十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受理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调查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中,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工亡职工单位、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有关单位;
(二)依法查阅与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作出调查笔录;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有关的资料。调查核实工作的证据收集参照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工会组织以及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五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与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 因工死亡职工亲属认为具备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用人单位认为不具备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根据因工死亡职工亲属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资格核定决定。
第十七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资格核定决定。
第十八条 单位或因工死亡职工亲属、工会组织向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申请后,需确认因工死亡职工亲属劳动能力的,应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因工死亡职工亲属在职工因工死亡时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的时间不计算在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资格核定的时限内。
第十九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受理资格核定申请后,作出资格核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资格核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资格核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参照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将作出的决定送达工亡职工亲属和用人单位。
第二十一条 工亡职工亲属、工会组织、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资格核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二条 资格核定结束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资格核定的有关资料保存50年。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