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安排文章的层次

时间:2019-05-15 04:2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安排文章的层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安排文章的层次》。

第一篇:怎样安排文章的层次

怎样安排文章的层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作文有条理的重要性.2、学习和掌握几种文章层次的安排.二、教学步骤

(一)通过调整文章顺序的集体练习,领会条理清晰的重要性。

一篇文章所写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或物,就能写得有条理,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吗?不一定,事实上,要想把事情说清楚,使笔下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还必须把叙述的内容先在脑子里理出个头绪来,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因此,无论是写人、叙事、状物、说理,首先要理清顺序,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文章的层次和段落,这样才能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1、看一段文章:

《贮存西红柿的简易方法》

(1)取有盖的瓶子若干个(以有橡皮塞的为佳,如没有,普通瓶塞也可以)用水洗净。(2)普通蒸锅一个,把瓶子放在蒸屉上。

(3)在西红柿的旺季,选取完好不烂的西红柿,用水洗净。

(4)在西红柿切成块,大小以可放入瓶内为度。将西红柿装入瓶内,瓶口处略留少许空隙(不要完全塞满)。

(5)将蒸锅放在火上,蒸锅上气后,蒸15-20分钟。

(6)停火后,立即取出瓶子。用注射针头的,将针头拔出。用普通瓶盖的,将瓶盖盖严,并用蜡将瓶口封严(可点上蜡烛将蜡油滴在瓶口处,再用蜡烘匀)。

(7)如用密封的橡皮塞瓶子,并有注射针头的,可将瓶塞塞紧,将针头穿进橡皮塞,直到瓶口空隙处(不要插到西红柿里,以免针管阻塞)。蒸时,瓶内蒸汽可以通过针管排出,以免把瓶塞冲开。如果用普通瓶盖盖瓶子,可将瓶子和瓶盖分别放到蒸锅内。

2、调整顺序:

如果按这篇说明去贮存西红柿,你肯定会不知所措,因为,这篇短文内容显得错乱,那么,我们现在就要按正确的思维顺序,或按西红柿贮存过程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3)(1)(4)(2)(5)(6)

3、再读下面一段记叙文字:

据说两千年前,阿基米德叫大家用镜子把太阳反射到敌船上。罗马人架着帆船从海上前来进攻。古希腊的叙拉古城遭到罗马人袭击。满头白发的阿基米德急中生智,可是城里只剩下老头,妇女和孩子。号召人人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这时候,强烈的阳光照耀大地,千万面镜子把阳光反射到一个点上。温度可以达到很高,帆船燃烧起来,纷纷落水,敌人惊慌失措。根据这个原理人们设计了许多太阳灶,它们有共同的名称叫聚光灶。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太阳光是可以反射的。

4、一起调整这段文章的顺序:

据说两千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城遭到罗马人袭击。可是城里只剩下老头,妇女和孩子。这时候,强烈的阳光照耀大地,满头白发的阿基米德急中生智,阿基米德叫大家用镜子把太阳反射到敌船上。帆船燃烧起来,敌人惊慌失措,纷纷落水。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太阳光是可以反射的。千万面镜子把阳光反射到一个点上,温度可以达到很高。根据这个原理人们设计了许多太阳灶,它们有共同的名称叫聚光灶。

(三)课堂训练

1、下面是《家中的新鲜事》一文的全部内容,请你运用所学文章层次安排的有关知识,给予重新排列,使之一线贯穿、层次清楚。

(1)奶奶70多岁了,早就该“退居二线”,可她老人家腿脚还灵便,算起帐来,连我这个懂得“X、Y”的初中生,有时也自叹弗如。奶奶当家理财半个世纪,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2)上月,奶奶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买了一些好吃的,全家人围在饭桌上,奶奶乐滋滋地向大家宣布:从今天起,这个家由惠英(我嫂子)来操持!我一听举双手赞成,爸妈也投给嫂子信任的目光.(3)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家里出现了一些矛盾:奶奶的持家之道与现实生活不那么和谐.(4)正由于这些,才形成了奶奶独特的权威和个性--说一不二,谁办事她也不放心.爸爸妈妈都是快50的人了,奶奶仍不交“权”,他们对奶奶也只能言听计从。(5)就这样,奶奶“退居二线”,由我嫂子当了“一把手”,你说这件事多新鲜。

(6)前几年我邻居家就买彩电了,我奶奶说那东西耗电,不能当饭吃;买洗衣机,她说那东西把衣服搅乱了也洗不干净。。为了维护奶奶的尊严,也只好暂时不办这些事。可奶奶有时也很大方,去年我哥哥和嫂子订婚,她一下子就给了三千块。嫂子也挺那个,全收下了。过门后,才把这笔钱投在家庭“基本建设”上,买了电扇,放在奶奶屋里;买了洗衣机,把奶奶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加上嫂子自己的钱;买了电视

机,让奶奶看戏曲节目,逐渐地,奶奶对这些“享受”乐不可支,逢人就夸我嫂子有孝心,会花钱,大家见奶奶这样,也只能偷着乐,只有我这调皮鬼见奶奶看电视入神才逗奶奶:“那东西费电能当饭吃?”奶奶笑着说:“死丫头,专找漏子,说风凉话!”

(7)最近,我家出了一件特大的新鲜事--奶奶交“权”了,接任“第一把手”的则是我那过门不久的嫂子。

(8)奶奶不仅是持家能手,还以做事的干练,为人的大度赢得敬佩和信任。对亲朋邻里也以豁达为怀,谁有困难求助,总是有求必应。直到年老了,还是里里外外,事必躬亲。你说,这样的奶奶谁不刮目相看呢?

[灵思点拨]本文的中心是“家中的新鲜事”--奶奶交权(即“退居二线”),嫂嫂接任,即当上“一把手”。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但反映的却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文中的主人公是“奶奶”,作者对“奶奶”有概括的描写,也有具体描写,突出了“奶奶”在新时代所遇到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产生与解决导致了“奶奶交权”。这样,全文中的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就很明显。明白了层次间的逻辑

关系,内容就容易排列了。[参考答案](7)(1)(4)(3)(6)(2)(5)

2、(1)教室后面坐满了外校听课的领导、老师,上课铃响了,可是语文老师还没有来,请按教室里的气氛、同学们的心理、表情、语言的层次写一段文字。

(2)学习委员站了起了起来,正当他准备去探个究竟时,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请从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走上讲台、开场白、正式讲课的层次写一段文字。

[要求]细腻。层次清晰。每一段话要有一个中心,也只能有一个中心。

三、小结.第一、安排文章层次的依据首先是文章的线索:

可以按客观性的线索安排层次:客观线索是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空间顺序即事物空间转移和场面交换的次序;时间顺序即事物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第二、安排文章层次的依据再就是内容之间的关系.1、并列式:各层意思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2、递进式:各层意思之间的层层深入或推进的关系.3、连贯式:各层意思之间有先有后,上下衔接,连贯发展.4、总分式.第三、段落的安排应该坚持四条原则:

1、单一性:在一个自然段里只能表现一个意思,不能在下段中揉入庞杂,凌乱的内容.2、完整性: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表达完整,不要在这段里说一点,那段里说一点.3、连贯性: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使上下承接自然,联系紧密.4、合理性:段落的安排要长短适当,疏密适宜.

第二篇:怎样赏析文章

怎样赏析文章?

一,语言特色的赏析

1,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特别是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画面,令人读后久久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尽显华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4,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深沉隽永,感人至深,读者无不为那份真挚而浓烈的感情而动容,始知天下……之情与共。

5,本文语言极富夸张、讽刺的味道,特别是……几句,把……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进入对……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6,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二,写作手法的赏析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例,《哨子》《帆》《萤火虫》。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例,《范进中举》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例,《白杨礼赞》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例,《麦琪的礼物》

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例,《白杨礼赞》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白杨礼赞》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孤独之旅》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例,《爱莲说》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第三篇: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 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 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试试。

1.抓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同。对写入的文 章应抓 “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对写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六 要素”来归纳。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 “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 么特点”。

2.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些文 章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如 《伟大的友谊》,就 可以用这种方法归纳:课文写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40 年,井同创造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抓重点段。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其中常有最能 突出文章重点的段落。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就应抓住这个重点段,其它段落 只需做些简单交待即可,如 《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 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 “三九一”高地 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 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4.抓中心句。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或

总述句)或过渡句。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句子,文章

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如 《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 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

密切。”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

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最后用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归纳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怎样划分段落

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如《林海》。“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五、怎样划分段落

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

1、整体分割法。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归并法。步骤是:第一,先给第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说明同一内容的邻近自然段归并成一个大段。

3、提取中心法。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幅的主要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标志分段法。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还有空行标志。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就应划归下一段,如果过渡段主要是总结上文的,也可以归上段。

六、怎样归纳段意

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要求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七、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个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但是总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同时还要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首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必须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内容尽量完整;二是语言尽量简练。然后根据课文实际,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如:课文中主要人物是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等等,这些问题串联成珠后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有些老师担心这样下去学生就不会独立总结了,而我觉得这恰恰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这种能力。我们不能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坐等结果,还要多思考一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的方法。小学生毕竟小,他们需要一些引导。

小学生的阅读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本文拟就小学阶段常见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题型表现方式,学生解答阅读题易失分原因,和教师如何指导训练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谈点看法。

一、常见小学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及题型表现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语文阅读题的解答,应该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分析判断推理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既有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又有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后灵活运用的成分,是主客观性试题的结合。而考试中具体的题型又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比如词义的考试,既可以是按上下文释义,也可以是近反意词的选择与判断,还可以是词义正误的判断,还可以是关键词表达特定事物,还可以用词造句等等。

二、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时,容易出现的失误很多,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该识记的东西记不住,缺乏较为广泛的、必需的知识积累。如对字词的音、形、义把握不住,模模糊糊,释义不准,应该掌握的作家作品,古诗古词,精彩片段没能掌握,常用短语,格言、谚语,名言,成语,词汇积累不多。修辞法,标点,说明方法等易混淆。导致解题时遇到的一些客观性试题无法做。

2、判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缺乏必要的推理能力。

例1,《穿破鞋的大学生》“那些富家子弟见他这套装束,不仅讽刺他,而且栽污他这双皮鞋是他偷来的。问题:①解释:装束、讽刺、栽污的意思。②联系上下文解释它们的意思。题意很接近,细致起来有区别。有些同学把文段的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含混,不知道文章的主题思想,还应该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在里面。有的把文章的总体结构与层次段落顺序安排混淆起来,搞不清整体和局部的联系和区别。有的对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子理解不透,前后连接不起。

3、综合概括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多数学生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解题,特别是自然段意、全文内容、主题思想、作者写作特色的优点的归纳,理解浮浅。即便是有些领悟,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答案往往点到为止,要点不齐。

4、联系实际谈感想,心得、体会、收获时,许多学生要么撇掉文段内容思想,光说自己的事,要么只摘录原文句子,联系不到自己学习生活实际,使原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两张皮。

5、阅读态度问题。有些同学面对阅读题,不愿认真读原文,照着简单的题就做。有些同学做阅读题马虎了事,不愿动脑筋去想,东看一下,西看一下,完不成的题就丢。有些同学是阅读的方法和答题技巧不行,造成不当失分。

解题思路一: 先通览全文,熟悉大致内容,再带着问题到文中找答案,复杂文章再读一篇,再答题。

解题思路二:在初读文章前,就把问题默记于心,带着问题读文段,这种方法对于简单的阅读题,要节省时间些。

解题思路三:先做一些自己有把握的题,再去读原文做题。

5、教师在训练时,注意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对内容和形式的领会。领会是更高一级的要求,要求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与作者同观察,同体会,同情感,同组织材料,同运用语言,同表达思想。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从小学语文升学考试改革发展的趋势看,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其中主观测试题的题量呈上升趋势。而学生在考试中该题项失分较多。往往在考试时,碰到阅读题型,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乱了方寸,稀里糊涂答题,做题不完整,答题答不到点子上,本来会做的题也往往丢分,导致成绩不理想。其实,阅读理解题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明确解题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大部分题还是能够正确解答的。如果掌握了阅读理解的解题要求和做题思路,就会消除畏难情绪,所谓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浅见。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反而把加点的字给解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的文章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汉语词汇如此丰富,感情色彩如此浓烈,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对于遣词造句要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

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我这里大致总结为4种。

1、置于语境。即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体验情景等。

2、体验情景。就是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题目。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结合中心。

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一般来说,“置于语境”是最基本的思考方法,遇到题目首先考虑运用这种方法思考;在运用置于语境的方法仍然无法解答时可用“情景体验”这种方法来思考;如果运用前几种方法仍无法解出题目,就可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这种方法来思考问题,以求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结合中心”是思考问题时时常都不能忽略的方法,只有结合中心来思考问题,回答才会对路子。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文章中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先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总之,我认为,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确的教育规律,交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但笔者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做题时却往往急于求成,做题过程流于急促浮躁,问题答案流于偏浅疏漏,不能优质高效地做好阅读理解题。那么,怎样才能革除这种毛病,做好阅读理解题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且熟读。

阅读的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思、且深思。

只要深思,才有发现。所谓深思,就是读者应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任何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文章的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如,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第四篇:怎样概括文章主旨

所谓主旨,就是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

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就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因此写文章要中心明确、集中、深刻;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文章,提炼文章主旨。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炼文章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提炼主旨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

(二)提炼和概括主旨。

例如: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可以从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中,读出当年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通读《为你自己高兴》,可以懂得“为自己那平凡而充实、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

二、提炼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

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或事件的发展、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概括说明文的主旨应抓住那些最能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本质内容;议论文在概括主旨时要紧扣最能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字。

(二)仔细研读全文和寻找关键语句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材料取舍、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来表现的。它统摄全篇,渗透在全文材料中,又往往体现在某些关键语句中。因此,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离不开在熟悉全文内容、剖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寻找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语句。

(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

文章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任何作品都难免留有时代的烙印,渗透着作者的主观认识。因此,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思想状况,也是概括文章中心的重要途径。

(四)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把握文章主旨的准确性

“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把同一题材不同主旨或主旨相近而题材、文体、手法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不同点,探究其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和提炼文章的主旨。

提炼文章的主旨,是整体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需要我们在语文学习的长期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

第五篇:怎样教育孩子文章

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

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

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家长的“8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下载怎样安排文章的层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安排文章的层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写好检察调研文章

    怎样写好检察调研文章 张仁道 我其实是不喜欢写文章的,之所以在政研岗位,是领导觉得我还有这方面的潜质。96年我进院在起诉科工作,办案之余,就法律规定模糊的地方,实践中不具有可......

    怎样写好调研文章

    商品描述内容简介《怎样写好调研文章》以作者独创的调研写作“实例法”为主线,将全书联为一体:基础篇用作者亲历亲见的实例,多层次、多侧面,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调研的基本理论和......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 记叙文: 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基本模式为: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

    怎样安排寒假生活

    怎么安排寒假生活? 年近岁末,寒假来临。也许在寒假刚开始的时候,会立下很多的宏图壮志,立志在寒假时候来个华丽变身。然而真正到了寒假,时间越过越成了每日吃喝玩乐、昏睡无度的......

    怎样有效地安排出差

    怎样有效地安排出差在以营销为主导的公司中,无论是总经理、还是市场、销售、甚至财务和HR均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安排出差,了解市场、处理解决问题,在公司的日常管理费用中,出差费......

    怎样安排复习计划政治

    .怎样安排复习计划?我的经验:6月~9月全面复习,重在理解。大纲7月份出来,短时间内相应的参考书也出版。这时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计划报辅导班。这段时间的任务是根据大纲要求......

    节假日,中学生怎样安排

    课余时间,中学生怎样安排指导老师:组长:组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各界减负呼声的高涨,中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充足。如何科学的利用好课余及节假日的时间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该怎样安排时间

    该怎样安排时间,才会学习有效呢? 第一、要制订好学习计划。要正确利用好每天、每时、每刻的学习时间。平时,同学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每天早上起来就对一天的学习作个大致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