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触摸互联网精神与制造业革命的热度
触摸互联网精神与制造业革命的热度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于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精神与制造业革命”为主题,400余位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人士汇聚一堂。本届中国经济论坛的嘉宾可谓众星闪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地毯式”的报道。
厉老观点引人入胜
当日上午9点,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宣布论坛开幕。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在大会上致辞。张副社长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一观点被在场的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浪网等与会媒体广泛转载。
在张副社长致辞结束后,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上台发表主旨演讲。在短短25分钟的讲话中,厉老的观点得到媒体的广泛转载。
新华社在当日播发的专电中报道称,厉以宁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势头正在转好,当前要用创新破解经济下行。专电称,厉以宁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说,虽然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到GDP的51.4%,但我国的工业化并未完成,继续推进工业化需要突出三点:一要加快创新,二要继续发展第三产业,三要人才更新。
产业结构的变化,也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注意到。侠客岛撰文称,在举世纷纷说“增速”的时候,厉老出手就找“结构”,而且从中看到了重大变化。不仅如此,侠客岛还注意到厉老重点谈及了“供给侧改革”话题。侠客岛报道称,厉以宁认为,从供给方面讲,实际上就是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快,除了要害部门以外,一般的竞争性行业,应该采取混合所有制的方案,中央的政策是很明确的。一句话让许多被当前国企改革诸多谣言纷扰的读者如梦方醒。
中国青年报报道称,厉以宁指出,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是需求方面的调控,需求调控是近期调控,因为它解决的是近期的问题,而供给调控是中长期的调控,中长期的管理一般需要好几年,甚至10年。“增加供给靠什么?技术创新。没有创新,没有新的供给,市场打不开。”厉以宁说。
紧接着,在CCTV财经频道对厉老的专访中,厉以宁用了一个“调”字来概括2015年中国经济。在论坛当晚9:00播出的《经济新闻联播》电视画面中,厉以宁一字一顿地解释道,“为什么用‘调’字呢?结构调整是调字,生产发展方式的调整也是调,人口政策放宽也是调,教育现在正在重新配置资源,也是调。所以‘调’字更能代表2015年的形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在本届论坛上也挖掘到了厉以宁发言中的“金子”。在经济之声当日午间的交易实况栏目和次日天下财经节目中,关注到了厉以宁专访中所提及的中国经济要防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止失业,二是防止通货膨胀。在这个基础上,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慢一点,也属于稳扎稳打。”
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中,则更加突出了厉老对于中国经济的“定心丸”效果。其报道称,厉以宁指出中国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产生,经济没大问题。厉以宁教授在论坛现场遭到一众记者的围追堵截。
12月18日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第一天,中国明年经济趋势备受关注。经济日报总编室微信公号“要言不烦”则关注到了厉以宁老先生对于中国前景的一番谆谆告诫:对中国将来的前景不是看现在的GDP增长速度,也不是看现在GDP的总量,而是要看年轻人在多大程度上卷入了创意、创业、创新的门路,对中国的变化我们应该有信心。
上述观点不仅得到参会媒体的热忱报道,澎湃、环球网、网易财经、凤凰网等网媒也大幅转载。
PPP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能量
除了厉以宁的演讲,当日主旨演讲的另一位重量级嘉宾也得到媒体聚光灯聚焦,那就是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史耀斌在论坛上专注讲了一个经济创新模式,那就是PPP,说中文,那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中新社当日发布的专电称,史耀斌在论坛上表示,全国各地公布推荐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达6650个,计划投资额8.7万亿元人民币,涵盖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城市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通过推广、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双引擎,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新的气象。
中国日报的英文报道中也对史耀斌提到的PPP模式进行了报道,并称这一模式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更为坚实。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的报道则注意到史耀斌同时在论坛上指出部分地方政府要当心PPP异化成变相融资,“当前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融资的渠道被切断了,因此有的地方政府迫于危机驱动,采取了明股实债、保本回购等等,不是真正的PPP模式,也启用了一些项目进行变相融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不但没有起到推动PPP模式的作用,而且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媒体聚焦佛山南海区荣膺
“2015年中国创新榜样”
本次论坛还有一大亮点,继去年中国经济论坛颁发“2014中国创新榜样”年度大奖后,本届中国经济论坛再次推出“2015中国创新榜样”和“2015中国原创技术”两大奖项。两大奖项以“关注国家创新,推动大众创新”为宗旨,旨在鼓励更多企业实施创新驱动。
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珠江时报、中国经济网等媒体均注意到了“2015中国创新榜样”的颁奖。其中,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从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手中接过中国创新榜样奖,其近年来以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获得多家媒体关注。
光明日报报道称,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梁维东在“供给侧改革与中国制造2025”高端对话上表示,要将南海打造成创新创业者乐园,政府就是这个“乐园”的主要“供应商”。单个企业无力搭建的“融资”“融智”平台,成为政府新的“供给”模式之一。
南方日报的报道则援引同时出席论坛的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讲话称,“佛山,还有南海,不是特区,不是省会,也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地区,但过去35年,它的工业发展成为广东第二、全国第五。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在致力营造一个好的创业环境,让草根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所以,刚才梁书记说的这些故事,我觉得,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学习型的政府、创新型的政府。”张燕生说。
除了广东佛山南海区外,其余多家获得“2015中国创新榜样”和“2015中国原创技术奖”等两大奖项的企业,包括上海张江高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莱斯信息公司、新兴移山等都纷纷在自家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喜讯。
第二篇:海尔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先行者
海尔: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先行者
赛迪研究院 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海尔作为一家传统的家电企业,面对互联网迅猛发展浪潮,积极主动推荐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大力实施网络化发展战略,从发展战略方向、企业组织管理、技术平台保障、员工激励措施和用户参与体验等多方面加快调整,构建起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员工和用户新的生产关系,开创出了制造企业互联网的转型的先例。
一是海尔网络化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全面转型 从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集团经过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四个阶段,2012年海尔开始实施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五个战略,即网络化战略阶段。
网络化战略前夜,海尔实施了多年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发展模式。2000年,张瑞敏参加完达沃斯论坛之后的在海尔内部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新经济之我见》的文章,提出了不触网就得死。2004年海尔总收入顺利过千亿,并未出现张瑞敏担心的现象,但旋即张瑞敏便宣布“1000天流程再造”,建立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对端”的卓越流程。2005年9月海尔提出了“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即员工,单不是狭义的订单,而是用户资源。双赢是
把每一个员工和用户结合到一起,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它把员工从传统的科层制中解放出来,组成一个一个直面市场和用户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把全球资源都组合起来,对产品不断迭代升级,自发现市场需求,自演进达到目标。
大力实施网络化战略,企业“三无”发展观。提出2012年12月,海尔集团实施第五个战略,即网络化战略阶段。网络化战略将海尔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全面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平台,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三无”发展观,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企业打破原有的边界,成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型企业,快速根据用户需求整合资源。颠覆传统的层级关系,组建一个个直接对接用户的自主经营体。在此基础上,去探索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供需链体系。
不断丰富网络化战略内容,提出“三化”发展观。2014年,海尔集团对网络化战略内容做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提出了“三化”发展观,即“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从管控型组织变成投资平台,每个人不再是执行者而是创业者。企业平台化对应企业互联网思维,即企业无
边界,通过搭建开放的生态圈体系开放整合全球资源,并形成全球资源和用户交互的平台。员工创客化对应员工的价值体现,把员工变成平台上的创业者,员工成为自主创业创新的创新者。用户个性化对应着企业的互联网宗旨,即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三化”战略的推出是承接2013年海尔提出的“三无”观念,通过平台化的搭建,海尔以“人人创客”时代打造起个性化的用户体验生态圈。
网络化战略重新解构企业组织架构。海尔网络化战略去掉2万名中间管理层,把家电“航母”解构成了一支并联“舰队”。目前在海尔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原来集团部门领导都变成平台主,集团与小微主不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平台主为小微主提供创业服务。平台主不再是领导,其作用是为小微主提供创新创业最合适的土壤、水分、养料,判别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平台上创业公司多少和成长情况。小微主也就是小型创业公司,判别标准在于能不能够自主找到机会创业。海尔将小微公司又分成三类:创业小微,从无到有孵化出来的,如雷神、巨商汇等;转型小微,是成长、成熟的产业模式创新转型而来,如智胜(三门冰箱)、卡萨帝(高端冰箱品牌)等;生态小微,例如9万辆服务车的车小微等。第三类人员是创客,按照海尔当下的思路,所有的员工都应该是创客,创客不光是海尔自己的员工,还有企业外的参与者。
除了组织结构上的变化之外,海尔大力推进互联工厂建设,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产品推广方面,大力打造开放式网络研发设计和个性化制造平台,吸引用户深度参与设计和制造,通过构建标准化智能家居接入平台,加大对小微主和创客产品创新的数据整合。
在产品研发方面,打造用户和供应商深度参与的开放式研发设计创新平台。海尔颠覆传统研发方式搭建海尔开放创新平台HOPE让用户和供应商深度参与其中。通过600多个云交互的网络入口,吸引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前端个性化设计。目前,每天有超过100万活跃粉丝参与海尔产品设计互动,平均每天产生有效创意200多项。与供应商深度交互,根据海尔提供的模块接口,形成模块化解决方案。
在产品推广方面,以U+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为核心,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圈。海尔致力于建设以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家居产业生态圈, 只要符合海尔通信协议标准的设备和标准都可接入U+。该平台以智慧家庭互联平台、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技术支撑,通过接入包含家电、灯光、窗帘以及安防等全系列的家居设备、为消费者提供全套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解决了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的难题。U+打通的不只是用户与设备,还对接了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等全部环节的信息。所有小微主公司的用户都集中到U+APP上来,原来按产品单独做APP 的模式,现在全部统一到U+这一个入口。即便用户是从雷神游戏浏览器进入的用户,数据最后也要聚合到U+后台。目前,U+第三方品牌约有100多家,其中硬件品牌约占50%左右,服务品牌约占10%,剩下是软件品牌。为支撑平台的发展,U+有500多个技术人员。
在智能制造方面,海尔加大力度建设互联工厂,推广用户深度参与的体验式制造。为了满足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海尔目前正在颠覆传统大规模批量化制造模式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海尔智能制造以互联工厂为建设依托,前端联通消费用户,后端联接研发,通过以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融合,建立了智能制造交互平台,实现了车间资源与市场用户零距离交互,以及大规模柔性化生产,开创出了家电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模式。海尔的互联工厂模式正在青岛滚筒洗衣机工厂、海尔佛山滚筒工厂、沈阳冰箱智能工厂、海尔郑州空调工厂、胶南热水器工厂、广东佛山智能工厂等多地进行探索。
投资驱动平台和用户付薪平台是海尔模式创新的驱动力量。为保障员工、组织、企业三个转型的顺利展开,2015年海尔聚焦投资驱动平台和用户付薪平台两大平台的建设。其中,投资驱动平台就是将企业从管控组织颠覆为生生不息的创业生态圈,为创业者在不同创业阶段提供资金支持。用户付薪平台是指创客薪酬由用户说了算,从企业付薪到用户
付薪,促使创业小微公司不断自演进和迭代升级。2016年海尔的战略方向是以诚信为核心竞争力,以社群为基本单元,建立后电商时代的共创共赢新平台。海尔将重点聚焦把“一薪一表一架构”融入转型的六个要素中。“一薪”即用户付薪,是互联网转型的驱动力;“一表”为共赢增值表,目的是促进边际效应递增;“一架构”是小微对赌契约,它可以引领目标的自演进。三者相互关联,形成闭合链条,共同推进互联网转型。
海尔通过网络化战略的实施,将企业组织架构从原来的“正三角”转变为“倒三角”,又从“倒三角”扁平化为节点闭环的网络组织,组织中的每个节点接受用户驱动而非领导驱动,通过开放地连接外部资源来满足用户需求。组织的核心是网络化组织、网络化资源和网络化用户资源上的“三无”。即针对网络化组织说的企业无边界,针对网络化资源说的组织无领导,针对网络化用户资源说的供应链无尺度。海尔的网络化战略解决了网络化企业的组织架构问题,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使组织充满激情与创造力,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海尔网络化战略是一种全面企业发展转型。海尔网络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在战略、组织、员工、用户、薪酬和管理六个方面进行了颠覆性探索,打造出一个动态循环体系,加
速推进互联网转型。在战略上,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生态圈中各攸关方的共赢增值。在组织上,变传统的自我封闭到开放的互联网节点,颠覆科层制为网状组织,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转变为创业者、动态合伙人,目标是要构建社群最佳体验生态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薪酬机制上,将“企业付薪”变为“用户付薪”,驱动员工转型为真正的创业者,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在管理创新上,通过对非线性管理的探索,最终实现引领目标的自演进。
二是海尔网络化战略带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是企业组织架构变革是互联网化转型的前提。海尔企业平台化组织模式了颠覆传统企业科层制组织模式,去掉了中间管理层,形成了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组成的网络化组织结构,扁平化了企业组织架构。用员工创客化模式颠覆企业雇佣制模式,让员工变成创业者、动态合伙人。竞单上岗和按单聚散,优化了资源的组织配臵模式,消失了企业组织边界。用用户个性化颠覆产销分离制为“交互节点”,提高了用户参与积极性。另外,海尔 “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墙”,把架设在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引发效率迟延和信息失真的传动轮彻底去除,让企业和用户直接连在一块。
启示二是企业互联网化转型需要打造利益共赢产业生态。海尔网络化战略将过去封闭的传统企业组织变成一个开
放的生态平台,与上下游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变成利益共享。目前,海尔已初步形成了共创共赢生态圈的平台效应。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海尔平台上已经聚集了4700多家外部一流资源,30亿元创投基金,1330家风险投资机构,103家园区孵化器资源,诞生了1160多个项目,孵化和孕育着2000多家创客小微公司。同时,海尔平台上3800多个节点小微和上百万微店正在不断努力实践着资本和人力的社会化,有超过100个小微年营收过亿元,已有22个小微引入风投,有12个小微估值过亿元。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选择海尔平台进行创业,海尔创建的创业生态系统已为全社会提供超过100万个就业机会。
启示三是企业互联网化转型需要激发众多小微个体创造活力。海尔的网络化战略紧耦合结构的航母般结构重构为松耦合的小微创业者主结构,激发全体员工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让创客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得既往的项目协作由任务受领变为利益关联,海尔从原来制造产品的加速器,变成了孵化创客的加速器,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既有海尔内部员工自发创业的案例,也有看好海尔平台的外来创客;既有全新的产业形态,也有老产业的创新产品;既有专注服务业的,也有专注制造业的,可谓百花齐放。据相关资料显示,海尔集团已支持内部创业人员成立200余家小微公司,创业项目涉及家电、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类别,以及
物流、商务、文化等服务领域。目前海尔平台已有3800多个节点小微,除了免清洗洗衣机、雷神笔记本、馨厨冰箱等从传统产业孵化出的小微企业之外,2015年海尔平台又孕育出了有住网、蛋业生态、极车公社、快递柜、社区洗等很多新项目,这些项目中有些海尔占大股,有些海尔只占小股,海尔对此完全持开放的态度。与互联网企业的事业部制相比,小微公司具有更加独立的运作空间和反应速度,并且其开放性要远大于事业部制。
启示四是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网络平台需先行。海尔在实施网络化战略过程中,不论是提出“三无”发展观还是提出“三化”发展观,网络平台建设始终走在了前面。在研发设计方面,海尔搭建开放创新平台HOPE让用户和供应商深度参与其中。在产品推广方面,海尔以U+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为核心,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圈,加强对小微主和创客产品创新的把控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在智能制造方面,海尔加大力度建设互联工厂,推广用户深度参与的体验式制造。
尽管目前从海尔的财报上看,海尔的网络化转型目前还只能算是在探索,尚且不能说是已经成功转型。转型会带来的短暂阵痛在所难免,但从海尔网络化、平台化和众创的发展思路来看,海尔一定会跨越互联网企业发展用户规模的门槛,当跨过门槛之后,网络平台带来的梅特卡夫效应和边界收益递增将会使海尔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先行者。
第三篇:互联网是一场革命
互联网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席卷全球,已融入和改变着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学习交流,现正在向传统书籍出版印刷和租售书店的大本营发起攻击。如果说,昨天,所有的产品利润都是我们消费者所创造,却全被生产商、流通商瓜分了。我们消费者除了得到价格比价值高得多的产品外,一无所有。信息不对称,导致我们只能盲目、被动、无奈地消费,我们可选择的方式很少。
那么,今天,消费者转变为产消者,在消费的同时也用现有的闲置物品、拥有但未使用的东西来赚钱,同时只需要体验产品,既能传播和分享自己的所见和所得及,也可以把使用产品的效果分享给更多的人。
经济活动已进入终端,以消费者为核心,谁能拥有并锁定消费者,谁就能赢!现在,从蚂蚁、大象及恐龙级的商业巨头们都在想一件事:如何拥有并锁定消费者?我们有了可选择的空间,我们有了充分的决定权。因此,对生产商和流通商来说,消费者已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拥有无数的商机。
如果说旧的经济模式的重点在财富的获得,那么新的经济模式——分享经济的重点则是分享与收获并重。
高知群体图书消费情况调查报告2015-01-19 | 老狗布鲁丁 | 转藏(1)武汉高知群体图书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群体图书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战略研究所武汉高知群体图书消费情况调研组[1]
一、本次调研的缘起和经过现代高校高知群体是图书出版市场上的消费主体,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图书消费市场上除教材教辅以外的一般图书的消费主体。
调查组选取了武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即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调查对象是这些高校中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消费者购书数量,购书金额主要集中在100-500的区间,一般图书消费所占比重较小。在上一的图书消费上,没有消费的占4.2%,50—100元的占18.2%,101—200元的占19.1%,201—300元的17.3%占,301—500元的16.6%占,501—1000元的占9.3%,1000—2000元的占8.2%,2000—3000元的占3.4%,3000元以上的占3.8%。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出差经常购书的占17.9%,偶尔购书的占54.3%,没有购过书的占27.8% 2.个人月收入与职称的关系,武汉高知群体图书消费状况这次调查显示武汉地区高知群体图书消费具有几个特点:第一,高知群体逛书店的次数比较多,但与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被访问者中,1个月购书一次的占29.0%,3个月一次的占16.6%,6个月购书一次的占7.2%,9个月一次的占2.6%,1年一次的占3.8%,根据需要不定期购书的占40.4%。第二,高知群体购书的数量集中在2-5册之间,但收入越高,册数越多。因为大部分是在校生群体,受经济条件所限,每次购书数量在2-5本之间,超过一半(51.9%),只购1册的次之,占31.5%,但也有近一成(9.4%)的受访者一次买书6-10册,极具消费潜力。
3.购书的目的和种类由于人们职业和身份不同,相应地购书目的也不尽相同。调查显示,高知群体购书的目的首要的是否为了学习参考用(65.3%),其次是课题研究的需要(27.8%),消遣阅读(25.1%),论文参考(24.7%),教学参考(20.6%)。在这个所调查的群体中,他们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然后才是平常的消遣消遣阅读,这可能与这一群体的职业特征有关。
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实际购买的图书颁布是:属于消遣类的占23.4%,学习类的占63.0%,教学类的占20.5%,工具类的占24.0%,课题研究的占28.1% 4.按图书总类划分进行的读者购书意向调查,以购买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的读者比例排在首位,文学类图书的读者排在第二位,综合性图书的读者排在第三位,政治、法律类图书的读者排在第四位。购书卡和折扣情况统计显示,在1030个被访者中,只有672人回答拥有购书卡,大部分人(65.2%)没有购书卡。绝大部分消费者所享受的折扣是7.5-9折,6.5折和7折的比较少,9.5折的也不多 5.武汉市的几大书店在消费者的心中被认知程度不高。选择一般的占34.1%,选择比较齐全的占33.3%,选择不太齐全的占22.7%,选择很齐全和很不齐全的都很少,分别只有5%和4.9%。
6.购书途径大多是通过朋友和同学相互推介(53.8%),其次是书店本身的知名度(37.3%),第三是网络的影响(21.7%),广告和书店推销的效力不高,分别占(19%)和(10.06%)。这种情况说明疏通信息渠道对提升书店的知名度具有重要影响,书店在有针对性地扩大社会宣传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点对点式的宣传推介。
7.购书数量与个人收入和职称成正相关关系。在此次调查中显示,讲师平均每次购一本书的有12人,2—5本的有98人,6—10本的有7人,10本以上的只有4人;副教授每次购1本的有11人,2—5本的有59人,6—10的有30人,10本以上的有14人;教授平均每次购1本书的有5人,购2—5本的有15人,6—10本的有22人,10本以上的有28人。可以看出,教授在平均每次购书的数量上比其他人员要多。在个人收入与上一的购书金额之间,职称越高,收入就越高,越有可能在图书消费上增加投入。
8.学生和教师群体对不同书店的偏好差异相比较而言,学生群体对校内书店、二手书店更为偏爱;而教师群体对规模大、图书品种比较齐全的新华书店更为喜爱,排在第一位的是湖北出版文化城、洪山商场图书城和武胜路新华书店。9.不同专业消费者对书店的偏好;文、理、工三科专业学科人员对书店的偏好不尽相同:文科倾向于校内书店、湖北出版文化城和洪山商场图书城;理科倾向于湖北出版文化城、校内书店和洪山商场图书城;工科倾向于校内书店、湖北出版文化城和二手书店。10.图书出版市场存在的问题
1.图书定价高、消费者收入偏低,图书价格与消费者需求错位调查显示,个人的收入状况对其购买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消费主体仍然是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群体,但他们不属于高收入阶层,难以承受和不愿意承担图书的高定价。有73.3%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图书市场上定价过高。2.信息供求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的满意度不高当问及“你通过哪种渠道购书”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朋友同学介绍”,这在营销学上可理解为一种私人性的沟通方式,传播效率不高。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书店自身的推销力度不强。如调查中显示,被调查人员一般购书的渠道都是通过朋友同学的介绍(53.8%),然后就是书店的知名度(37.3%),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网上购书(21.7%),而通过广告和书店推销员宣传的只分别占了19.0%和10.6%。书店在推销过程中,不只是对图书的推销,也要对书店自身进行推销。实质上在对图书推销上也是对书店推销的一种,在对书店的整个推销策略上,要对书店进行全方位定位和包装。消费普遍认为,广告宣传和书店的推介活动是一种无足轻重的因素,这不能不说是书店自身的营销不力。
书店的服务质量不仅仅反映着其经营管理水平,而且是反映着书店的精神风貌。读者到书店都希望遇到能随时熟练地提供方便、提供咨询服务、善于解答问题和能主动解答问题的店员。在图书经营活动中,读者需要有关现有图书和期望图书的准确信息,如出版时间、版别、著(译)者、定价等,用这些信息来确定自己购买意向。
3.不同书店之间同质化竞争,特色不明显,缺乏行业内的“领头羊”调查显示,消费者心中,武汉市区内的几大书店差异不明显。不论是新华书店系统还是校内书店、民营书店,都是走综合性书店的路子。这种综合性的书店必须依靠规模和品牌竞争。
4.几点建议
1、树立全员营销理念,确立整体化和一体化的营销战略目前亟待解决的是要建立起成熟的图书市场营销的理念。在现代经营体系中,经营理念处于首要地位。
2、明确区域市场,选择并定位目标市场,培育潜在消费群体对于图书这种特殊商品来说,它的消费对象永远都是一些特殊的群体。
5.其一,书店没有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设计进入细分市场的定位,结果是在图书的品种上缺乏个性,失去了与同类书店竞争的优势;其二,缺少准确的目标市场的选题,跟风现象严重。
6.建立与高校校内书店的联盟,加强以“书友会”为核心的点对点营销模式此次调查表明,高校校内书店以其便利性使其知名度高居榜首。新华书店系统尽管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但其机制不灵、地理优势不明显而对低端消费者(学生群体)的吸引力不足。
7.建立健全高校高知群体之间的“第二传播渠道”:第一,以核心书店为基地,建立“书友会”组织,加强点对点沟通;第二,在高校大学生中实施“志愿者”计划,通过志愿者在高校中的广泛的联系,协助核心书店建立忠诚的消费者群体;第三,加强公关形象策划,尽可能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培养一介固定的消费者群体。
4、疏通信息渠道,发展有效沟通,以营销公关提升企业知名度调查表明,武汉地区高知消费群体与新华书店系统信息不对称、沟通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简而言之,书店大量的书无人知晓,读者们想要的书又找不到。8.沟通和信息在营销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性的步骤是:(1)针对不同的潜在消费群体(如高知群体和其他群体)确定沟通的目标,深入了解目标群体的组织、观念和形象,[10]使这一定位立于坚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2)紧紧围绕一种诉求、主题、想法或特色观念,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信息内容;(3)针对不同潜在消费群体的组织和观念形态,建立个人化渠道和专业化渠道相结合的组织营销渠道;(4)建立整体促销预算;(5)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直接营销和数据库营销相结合,发展数据库系统,加强对沟通过程的管理。(6)都市人对书店的营销手段和推介方式并不认同。[7] 其他相关调查显示相似的结论,图书价格过高,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这往往会给人在消费上形成一种压力。[8] 相关调查也证实,一般的购书者不是为了书的精美而购买的,而为了书的内容而购买。[9] 造成一般图书销售“老大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效供给”,主要集中在:(1)多年来图书选题结构雷同、图书内容低水平重复形成的无效供给。跟风出版是我国20多年来图书出版的一大特点,如果有一家出版社推出一种畅销书,会引发数
十、上百种同类书汹涌而来。(2)图书简单增量再生产所形成的无效供给。多年来,只注重图书数量增长,而对图书的附加功能鲜有开拓,如配合其他媒体而形成媒体互动等,做得不多,以致读者被其他媒介所吸引,图书数量的增长形成无效供给。(3)图书营销的市场化程度低所形成的无效供给。长期以来,图书出版只有“发行”而没有“营销”,已经尝试营销的出版社存在大量的同质化模式,图书出版信息覆盖面小、流通渠道不畅,图书价格机制僵化与混乱并存等,造成一些本来有生命力的图书中途夭折而形成无效供给。(4)有相当数量的图书并不是市场所需,而只是为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如某些图书装帧豪华、奇异、复古,甚至金箔书、丝绸书、竹简书也时有所见,或追求所谓的收藏价值,印数限制,印后毁版,价格高得惊人。诸如此类都抑制了有效需求,形成图书质量过剩,进而造成无效供给。(5)图书内容或形式低劣,大量盗版书的禁而不绝,公款出书的大量存在,为评职称或其他目的而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图书等都形成了无效供给。[10]一般认为,图书消费市场具层次性和定向性:图书购买行为,本质上体现读者在文化、思想上更高追求的动机和期待,因此图书产品与读者个体的文化、教育、地位等社会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
美国图书产业按照图书使用人群来分类,如:普通版图书(Trade books),其目标是一般消费者,内容为虚构小说、非虚构作品、传记、烹调书、艺术图书等;宗教图书(Religious books),包括圣经、赞美诗辑、祈祷书、神学书等具有宗教信仰的图书;职业图书(Professional books),它的目标读者是医生、律师、科学家、会计、商业经理、建筑师、工程师等人群;邮购出版物(Mail-order publication),为普通人制作的并通过直邮销售的图书;图书俱乐部(Book clubs),这是非常特殊的产品组织而不是一个发行渠道,它的产品全部为自己成员的需要而出版和销售;大众市场平装书(Mass-market paperbacks),它是以在超市、报摊、药店、机场、连锁店等地方出售的图书,包装主要为平装,具有上述的各种主题;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presses),主要出版学术图书或者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图书。美国的大学出版社通常在非赢利基础上经营,并且大多数顾客是图书馆与学者;大学教科书(college textbook),主要为大学市场制作教科书和教辅练习册;此外还有标准化测试(standardized tests)产品、和视听产品等,上述各类构成了美国出版产业的整体结构。这种图书分类方法体现了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和销售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代表了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产业理念。
一直以来只有经营者赚钱,消费者花钱,如果消费者也想赚钱,想参与商业利润的分配!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时代发展到今天,消费者终于进入革命式变化时代,消费者终于也可以参与商品利润的分配了。只需要改变一下思维,做资源的整合者,找到更多优惠的消费渠道,找到更多迷茫的消费者,就可以做一个消费商成就自己的经营梦想!
消费商的概念在中国才刚刚推出,在国外有一个相似的概念,翻译到中国叫“生产消费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在农业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以土地为核心,地主掌握着大量财富; 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以产品为核心,企业家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在后工业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以渠道为核心,经销商则成为最风光的人物。那么,如今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经济活动应以什么为核心?谁又会成为时代的宠儿? 在信息经济时代,经济活动将以消费者为核心,消费商将成为时代的宠儿!
当前,凡是正当经商的人,都深深体会到生意越来越难做。生产的产品无论好与差,实在是太多了,有的达到泛滥的地步,要想把好产品销售出去,真难啊。因为产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这个流通环节的经营也非常艰辛,竞争已超出想象,一个产品如果创出了知名度,就会有冒牌出现,最终受伤害的是生产商和消费者。
经济活动已进入终端,谁能拥有并锁定消费者,谁就能赚钱!现在,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在想着这件事:如何拥有并锁定消费者?
第四篇: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附件1:
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切实做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环节,以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为主线,聚焦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推动跨界融合创新,在产业应用基础好、前景广阔、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领域组织开展试点示范,着力培育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以探索融合路径为主线。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结合点,着力探索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组织体系创新的实现方法和路径,以及支撑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以支持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新基础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聚集、整合、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以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为重点,探
设,探索企业基于工业云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新机制。
1.企业级云应用平台。推动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工业云平台,探索工业云建设机制、业务迁移模式、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协同研发设计平台、网络化生产体系和一体化经营管理新模式,提升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精细管理水平。
2.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离散制造行业的第三方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工业云平台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实现工具库、零件库、模型库等设计资源的共享,推动制造能力和生产资源的在线发布与交易,构建社会化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
(二)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试点示范
支持制造企业探索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和服务模式,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
3.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质量管理、预测性维护等应用模式,提升产业链价值。
4.精细化能源管理。支持高耗能行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能源管理,探索节能诊断及预测、能源需求智能化响应等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实现能源动态分析及精确调度。
(三)工业电子商务平台试点示范
新型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APP等应用模式,打造信息物理系统行业应用生态体系。
(五)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
围绕提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架构设计、综合集成和解决方案能力,开展设计工具、基础资源库、关键集成技术等研发和应用示范。
9.精益研发解决方案。支持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知识库、模型库、工具集等基础资源库建设,提高面向产品和工艺的虚拟设计、仿真验证、过程质量管理能力,探索建立集系统工程、知识工程、综合设计于一体的精益研发服务。
10.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支持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探索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行业模型库、专业工具集、大数据平台等集成技术应用及推广机制,提升集全面感知、设备互联、协同优化、预测预警、精准执行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四、申报条件和程序
(一)项目申报主体包括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科研院所。申报主体应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其中,制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互联网应用、系统集成应用条件;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所具有规模化应用的产品方案和为制造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反馈机制,组织开展试点示范评估、经验总结、成果验收工作,加强试点示范工作的阶段性评估检查和优化调整。
(三)组织示范推广
加强对试点示范项目成功经验、最佳实践的总结提炼,组织开展系列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加大新模式、新业务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通过编写案例集、媒体宣传等加强对试点示范工作的跟踪报道,扩大社会影响。
第五篇:制造业的“工匠精神”
制造业的“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追求的是作品的细节完美与极致。本月3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对于目前急需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无疑是给出了前进的信心和目标。
在现今的社会,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已经有了十足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仍然处于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水平,人们仍然热衷于追捧日本的电饭煲、瑞典的名表等。(好分板机认准科立自动化)在机械化生产与互联网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产品的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流水车间工人机械反复的重复同一个动作,固然生产效率的提升也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这些产品终究是少了些文化与精神的沉淀和凝练,而如今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便是在产品里注入创新和活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工匠精神是保持企业文化内涵与品质的内在动力。截止2003年,统计出的全球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因此,中国制造业急需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真正打造出高水准的产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