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触摸春天》案例与反思
《触摸春天》案例与反思
[片段1]研读:“此时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分析]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确实很难。而句子中所折射出来的盲女孩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则难上加难。怎样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呢?在学生的概念中,盲人看不到任何东西,他们的世界是黑暗的。可句子却说“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其次,学生没有作为盲人的体验,他们无法体会面对黑暗是一种什么滋味,更感觉不到看不见东西、又想看到时的那种渴望。如果仅让学生徘徊在这些文字上去读去悟,恐怕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资源,抓住“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设身处地地从盲女孩安静的角度去思考:她最想张望什么?最想看到什么?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你认为“张望”这个词用得准确吗?
生1:我认为“张望”是“看”的意思,应该用在正常人身上。安静是盲人,她看不见东西,所以不能用“张望”。
生2:我觉得可以用“张望”,虽然安静看不见东西,但从“张望”这个词中,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多么想看见东西呀!
师:尽管安静是盲童,但她仰起头来张望。假如你就是安静,你想张望什么呢?生1:我多么想看到蝴蝶长什么样子啊?
生2:我很想看到蝴蝶是怎样飞翔的?
生3:我想看看美丽的花园是什么样?
师:是呀!她多么希望能看看蝴蝶展翅高飞的姿势,多么希望看看那条划过天际的美丽弧线。你们说,她看到没有?
孩子们善意地回答:她看到了,她用心看到了,从书中“一定”这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随机出示一段话: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片段2]研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分析]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盲女孩安静的故事已经让学生有了朦朦胧胧的感受,那就是:虽然安静是个盲人,但她同样能用心感受春天,她的内心世界同样可以多姿多彩。然而,一个例子还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其实,生活中这样“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如果能把这些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拓展,并借助课外相关资源来理解和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师:盲女孩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了作者,并使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出示《千手观音》VCD)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群特殊的演员,他们近乎完美的表
演,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1:我感到这些盲人虽然眼睛失明,但他们心灵的窗户没有关闭。
生2:我感到这些盲人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
生3:这些双目失明的人真可怜,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这种劲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更加地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还想去帮助身边那些盲人朋友,帮助他们更多地去了解他们所无法看到的一切。
师:他们是聋哑人,在听不到任何音乐的情况下,能表演出这么完美无缺的舞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出示海伦·凯勒的简介)读完这段海伦·凯勒的故事作品,你们明白了什么?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反思:
教学中,教师没有就句子解释句子,而是根据这句话,拓展了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千手观音》,那些聋哑人同样创造了令正常人发出惊叹的奇迹。他们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他们同样能创造缤纷的世界。同时,又向学生介绍了海伦·凯勒,她那身残志坚的精神,再一次让学生明白残疾人也可以生活得那么快乐。而“阅读链接”中海伦·凯勒所写的那段话,她对植物细致入微的感受,又一次让学生领悟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生命的真谛。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领着学生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跳出文本,拓展更多的课外资源,阅读“生活”这本无字书。这样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正内涵。
《中彩那天》案例与反思
教学片段1
师:自由读课文3、4、5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些什么,又产生了什么疑问?生:我读懂了中彩时我的心情很激动,我是从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出来的。师:谁来读给我们大家听听,看你是否象作者一样心情激动。
(生:自由练习读,教师指名读句子。)
师:如果有一天你中了个百万大奖,你会怎样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给你的伙伴们呢?先自己在底下揣摩,然后我们来表演读这个句子。
(生:表演读。)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疑问:我心情激动,而父亲却很奇怪,他开着车“缓缓驶过”“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票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车”。
师: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读第六段。(生读课文)
生:因为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问题。
师:针对你的答案,同学们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父亲面临怎样一个道德问题,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道德难题?
师:问得好,这是我们下文学习的重点,请同学们再读这一段,看还能否提出问题。生:母亲听说这事后,为什么说不象我那样高兴,又不像父亲那样严肃。
师: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地方,我们课文学完后一并解决好吗?
生:我的问题是和作者一样的,“我们中彩是不道德吗”?
师:你的问题待解决了针对母亲一番话的疑问后就迎刃而解了。带着刚才的两个重点问题,研读第7、8自然段,谈一谈你有什么新发现,或者尝试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父亲其实买了两张彩票,一张是为自己买的,一张是给库伯先生捎的。生:我发现中彩的是库伯,不是父亲,因为中彩的那张彩票父亲做了一个记号,K代表库伯。
师:再读一读课文,看有什么意外发现和疑问。
生:我发现那张中彩的彩票K字非常淡,“我要仔细辨别才能找出不同”。
生:“我看了又看”,好不容易从中发现不同,因为课文中有“终于”这个词。生:我想问,这个K字是父亲用铅笔作的记号,又是谁用橡皮擦过呢?
生:那还用说吗?肯定是父亲做的。
生:母亲也许知道这件事,因为只有她知道,她才在前面说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的难题。师:我同意你的观点,可是我也不禁要问,父亲为什么做了记号,又把记号擦了呢?生:父亲可能想擦了这个记号,就表示这张彩票是我的,我就可以拥有那辆汽车呢。生:他可能想买彩票这件事,库伯先生也忘了,即使擦掉,他也不会知道的。
生:他可能想,这张彩票中的可是自已梦寐以求的汽车啊,可以极大地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师:同学们谈的都是父亲想留下这辆汽车的理由,可这怎么是道德上的难题呢,又有什么不好选择的呢?
生:父亲留有道理,还也有道理。
师:回过头来读全文,然后讨论留和还各自有什么道理。
学生总结留的理由:
1)、我们全家六口只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们可以用这辆车改善生活;
2)、父亲是汽车修理工,他梦想得到汽车;
3)、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
4)、库伯早就忘了买彩票的事,何况彩票是我父亲帮忙买的;
5)、扩音器喊着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
6)、家里人可能也在知道此事后,主张留下来。
学生总结还的理由有:
1)、母亲常安慰家里人要诚实,有信用;
2)、得到了汽车,丧失了诚实、信用;
3)、不还,后半生将受到良心遣责,精神上的折磨;
4)、不还,就是昧良心。
5)虽然父亲可能做到人不知鬼不觉,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师:面对留与还这样一个道德选择,父亲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对父亲和母亲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同学们再读全文。
生:父亲选择了还,因为父亲开车回家后主动打电话告诉了库伯。
生:父亲还车后,心情很高兴,他终于做到了诚信。
生:父亲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深深地受到了母亲的影响,母亲真是我们家中的一个好老师。
生: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汽车,却是精神上最富有的时刻。
生: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人之一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坚守诚信,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活得诚实,有信用,就是要说到做到,克服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痛苦也要兑现对别人的承诺。祝同学们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堂堂正正地做人。
教学反思
1、读书须反复诵读,潜心涵咏,切己体察文本的形象感,情味感,意韵感。经典课文的诵读要深钻每个字词,发现作者的巧妙构思,体味文章的弦外之音,鉴赏作者的人文思想。游离于文本的阅读不是刻骨铭心的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要沉得下心来品味赏玩,又要浮得上来感悟人生百味。
2、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要学生自己判断,不能强加教师的意志。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在品读鉴赏、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只有学生心动了,才能引起共鸣,也才能根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因彼时彼地的影响而动摇,为学生的核心人格奠基。
第二篇:触摸春天案例评析
《触摸春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培森小学:韦梅芳
1、师:谁再来读一读?生读:(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发生,那就是„„)
(出示PPT)“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2、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学贵在有疑问)。——预设质疑:(①什么是灵性?②安静的灵性还表现在什么地方?③为什么说蝴蝶是安静神奇的灵
性抓住的?④为什么安静有这样神奇的灵性?⑤第一个用了“拢”字,而下一句则用了“抓”)
解决第五个问题,师:请同学们伸出双手做“拢”的动作,再做“抓”的动作。说说有什么不同。师:同学们都对“灵性”产生了疑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3、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体会盲童安静的灵性吧。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是从那个句子中感受到了盲童安静的灵性?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生:谈感受,睁着眼睛的我们走路的时候,偶尔还会跌倒,而安静是一个盲人,却走得很流畅。
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真会学习啊!师: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对安静的敬佩之情。)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感受安静的灵性。生齐读(你们的朗读,让我似乎看到了在花丛中穿梭的盲童安静。)
(2)师:哪个小组还找到了不同的句子体现了安静的灵性? 生读“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指导读,“慢慢地”“极其准确”)
案例评析: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设计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在体验中感知,在想象中感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该片断的设计中,有以下几个细节体现了上述理念。首先,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让孩子们欣赏绚丽多彩的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刚才看到的春天的美景后,出示了一张黑色的幻灯片,在对比中体会安静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其次,在理解“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孩子们闭上双眼,把自己当作安静,慢慢伸出小手,悄然合拢„„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走进了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体会到她对生活的热爱。最后,在品味放飞蝴蝶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想象安静张开手指,放飞蝴蝶时她仿佛看见了什么?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3、以读悟情,以情促读。第三还是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阅读。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个别表演读、集体读、想象读,还有引读„„每一次朗读或通过自然又具暗示性的评价语引导读出感受,或激发学生情感读出感动,或引领学生深入体验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影像资料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入情入境、有层次的朗读是这堂课的亮点。
第三篇:《触摸春天》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刘燕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评课之后认真反思,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内容划分不准确。
我执教的是本文的第二课时,为了保持文本的完整性,脉络的清晰性,初次设计时,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仅仅囊括字词教学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而将深入研读文本都放入了第二课时。教学下来,发现第二课时不仅量大,而且时间不够,玩不成原定教学任务。
2.教学逻辑混乱,脉络不清晰。
或许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数学的教学才应该是理性的,有逻辑的,而语文教学则更多地偏重于感情,是情感的体验。其实,此话并不全面,不论是哪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一条清晰地脉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然要将手中的教案转变为心中的教案。
我的教学是紧紧围绕“这真是一个奇迹”而展开的。本文盲童安静所创造的奇迹在课文3、4、5自然段中各有体现,我将她概括为“流畅穿梭”、“极其准确”、“拢住蝴蝶”三方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围绕“安静在触摸春天的过程中,都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一问题,进行汇报交流。而学生的回答是灵动的、随机的,这也就要求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围绕奇迹这一主线,时刻牢记心中的教案。
我的第一次教学,应该说是失败的。因为虽然我自己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也预设了许多突发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冲中,或许是紧张,思绪混乱了。因此,第二次教学我特别注意这个方面,如对于“拢住蝴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先请学生读相关的句或段,再抓重点词语个性品读、感悟,将这一简单的动作提升至热爱生命的层面。然后,齐读深入悟情。最后,指板书引读,巩固“奇迹”,保持文本脉络的清晰、连贯性。
3、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欠缺。这节课上,由于课堂所提问题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如“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指向不太明确的问题就多次使用,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学生的思维走偏或停滞不前时,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4.课外扩展太多,主次不明。
本文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白: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道理,我补充了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的介绍。本来这一设计只是辅助教学的,但是,我的设计内容偏多了。我举了张海迪、海伦.凯勒和《千手观音》
中聋哑人的事例,我发现这三个人中,学生对于张海迪是很不熟悉的,用较长篇幅是介绍他们,与文本的提升作用有失偏颇了,如果能结合身边一些身残志坚的实力进行讲读,效果会更好。
5、在有教师听课的课堂上总想展示一个全面的教学过程,讲课时面面俱到,但处处挖掘不到位,课堂上重点不突出,缺乏亮点。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为此我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还要备学情,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智慧;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
以上是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后的几点反思,如有不当,我会虚心听取大家意见。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刘燕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评课之后认真反思,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中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不够。课文虽然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加上教师急于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了学生自由读书时间,致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尤其对于一些关键语句,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如在理解重点句“此刻,安静的脸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时,我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文本的情况下就直接切入,导致学生的情感状态与理解句子所需的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学生的理解始
终未能达到更深的层次。由于没有做好铺垫,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能用心灵感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到了收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欠缺。这节课上,由于课堂所提问题不够科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如“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指向不太明确的问题就多次使用,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当学生的思维走偏或停滞不前时,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3、在有教师听课的课堂上总想展示一个全面的教学过程,讲课时面面俱到,但处处挖掘不到位,课堂上重点不突出,缺乏亮点。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为此我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还要备学情,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智慧;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
以上是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后的几点反思,如有不当,我会虚心听取大家意见。
第四篇:触摸春天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散文,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八岁的盲女安静用心灵触摸春天表达了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觉得在教学中,以下几点做得不错:首先是创设情境,通过观看舞蹈《千手观音》走进残疾人生活,走进文本学习。第二是围绕“奇迹”,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教学形式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还有引读等等,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读出感动。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第三是在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抓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我力争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想象中补充语言,在说话中训练语言,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不足:
1、朗读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在教学本文时,本想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使其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学生读书思考时间,对学生的朗读缺少必要性的评价,使朗读没有层次,既没能调动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又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更没有达到语文教学中提倡的要学好语文,理解好一篇课文就要多读、多想、多品位。
2、本课情感的目标是感受生命的美好,而四年级的孩子对“生命”还没有准确的概念,所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也是肤浅的。怎样感受生命的美好还要进一步去探索。
第五篇:触摸春天案例分析
《触摸春天》案例分析
姜楼镇中心小学 牛爱萍
【设计理念】
1.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
2.个性化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3.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信信息的能力。【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新字生词,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连、小径、流畅、悄然、一瞬间、扑闪、弧线、飞翔、权利、花繁叶茂、磕磕绊绊、清香袅袅、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体会安静神奇的灵性,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三、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真正深入地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自学提纲: 基础学习:
1、我能读准确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并能正确书写9个生字。在《自主学习记录本》写两遍(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词语的意思)
2、我能流利的读通课文。(多读几遍,做好批记。)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简洁、完整)可以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件什么事的关键语句,在用自己的话串起来说一说。就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了。提高练习:
1、课文中最令你惊奇的地方是哪里?并把这个语句划出来。(关注课文细节,默读思考)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出示PPT)轻轻地,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春天里有„„,你看到了一个______的春天,)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花,漂亮的蝴蝶; 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生:鸟儿在歌唱,人们在水上悠闲地划船„„ 师:你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春天?
生: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师:你是一个善于积累词语的孩子。
2、师:是啊!春天在我们的眼里是丰富多彩的。可在我们身边也生活着一群盲人,在他们的眼里春天却是一片空白。(出示PPT:)
师:然而,有这么一个盲童,(出示PPT)她却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受着春天,创造着奇迹。让我们和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出示课题:触摸春天
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
师: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本课的词语。我们还是利用《自主学习记录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吧!小组长组织大家认真倾听,做好评价。并提出小组内发现的问题。生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生指出“磕、瞬”笔画比较多。
师:这两个字的确不好写。要想把这个字写正确写美观,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认真,不能添笔画漏笔画。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两个字吧,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空(老师范写,“瞬”最后三笔的笔顺是横、竖折、竖。“磕”最后一笔不能太长,假如长了就变成上下结构了)师:请同学们工工整整的在写字纸上写一遍,写完后坐端正,小组内相互欣赏欣赏纠正纠正。
3、师:同学们,学习字词是为了更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那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昨天我们见面的时候老师给了一个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生:可以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还有谁干了件什么事的关键句子,再连起来说一说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师:你真会学习,记住了这个学习方法。那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盲女孩安静拢住了一只蝴蝶,创造了奇迹。又把蝴蝶放飞了的故事。师评价:你能找准句子,再加上自己的话串起来来讲,真了不起!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师:同学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学习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该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通过同学们的预习,课文的那个地方最令你惊奇?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PPT)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师:a:你能读正确,假如加上自己的感受去读会更好b: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了惊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他是怎样读出了惊奇?
生:他重读“竟然”和“真是”或“奇迹”(你是在用心倾听。同学们,抓住重点词语来读书,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谁再来读一读?生读:(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发生,那就是„„)
(出示PPT)“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2、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学贵在有疑问)。——预设质疑:(①什么是灵性?②安静的灵性还表现在什么地方?③为什么说蝴蝶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抓住的?④为什么安静有这样神奇的灵性?⑤第一个用了“拢”字,而下一句则用了“抓”)
解决第五个问题,师:请同学们伸出双手做“拢”的动作,再做“抓”的动作。说说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作者用词的艺术。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要对一些相近词语的用法进行推敲,它会使你文章的语句更加准确。
师:同学们都对“灵性”产生了疑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3、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体会盲童安静的灵性吧。Ppt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的1、2、3自然段,画出体现安静灵性的句子,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和感受。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是从那个句子中感受到了盲童安静的灵性?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生:谈感受,睁着眼睛的我们走路的时候,偶尔还会跌倒,而安静是一个盲人,却走得很流畅。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真会学习啊!师: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对安静的敬佩之情。)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感受安静的灵性。生齐读(你们的朗读,让我似乎看到了在花丛中穿梭的盲童安静。)
(2)师:哪个小组还找到了不同的句子体现了安静的灵性?
生读“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指导读,“慢慢地”“极其准确”)
生:谈感受,安静的嗅觉很灵敏,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师:你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了安静的灵性?生:“极其准确” 师:你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你真会学习。师: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读,(我似乎看到了盲童安静正极其准确的伸向了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感受安静的灵性。生齐读(大家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安静神奇的灵性。)
4、师:那么,安静的灵性来自何方呢?俗话说熟能生巧,盲童安静整天在做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师: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安静非常喜欢花儿。
师:她仅仅是喜欢花吗?
生:喜欢这里的一切,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流淌的小河,喜欢鸟儿的鸣叫。
师:这不就是同学们眼中生机勃勃(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春天吗?安静同样热爱着春天(板书:热爱春天)
师:同学们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了安静是那么的热爱春天。(点击PPT 1:变红“整天、流连”)整天:早晨,安静在花香中流连;中午„„下午„„,(点击PPT 2变红 “流连”)流连,理解吗?(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妈妈让她回家吃饭,她会说:“_____”。小朋友邀请她去玩耍,她会说:“____”——这就是流连。
师:安静仅仅只是热爱春天吗?夏天到了,____________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______中流连。秋天到了,____________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______中流连。冬天到了,____________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______中流连。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安静?生:热爱四季。师:更能看出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2)正因为安静整天在流连,所以她才能“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正因为安静整天在流连,所以她才能“极其准确”
(3)出示:海伦.凯勒曾说过: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师:虽然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但她是在用他那颗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心去触摸春天啊!这就是安静神奇的灵性。
5、师:正因为安静有这样的灵性,所以她才创造了奇迹。
ppt出示:齐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这是个奇迹!(你们的朗读把我带到了安静拢住蝴蝶的情景。)
6、体会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1)师:多么神奇的经历啊!让我们也当一回安静吧,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想象场景做动作。(老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风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树,吹开了满山的野花。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花里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安静来到了一株月季花前,‘这朵花真香啊,它一定很漂亮,让我摸一摸它吧。’安静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他的手指间扑腾。”(停顿片刻)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谈感受)安静,蝴蝶就在你的手指间扑腾,你有什么感受?
太好了,我抓住蝴蝶了!——老师看到了一个高兴的安静。
太不可思议了,我居然抓住了蝴蝶!——是啊,安静真是太惊讶了!
(想象)你会和蝴蝶说些什么?
蝴蝶,你那么可爱!——我看出了安静对动物的喜爱!
蝴蝶,你不要再挣扎了,我会放你走的!——你是个热爱生灵的孩子!
蝴蝶,你能和我做伴,陪我玩吗?——能看出你对生活的追求!
蝴蝶,感谢你带来了春天,给我带来了欢乐!——这是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啊!ppt出示:„„
师:这就是安静一次全新的经历,这就是安静的心灵来到的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师:此刻的安静
Ppt出示:她听到了____,她闻到了____,她仿佛看到了____。看,安静的内心世界_____。
四、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1.师:让我们再次铭记盲童安静,在春天的深处创造奇迹的时刻。Ppt出示:师生互动,安静的手指(),竟然()了那只蝴蝶,真是()!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的地方。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心灵触摸着春天,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创造着奇迹,感悟着生命;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人类造福。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请随着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3.教师巡视。2分钟后,生谈。4.大家被这些坚强的生命所感动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安静放飞蝴蝶的心境和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写一写。
2.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触 摸 春 天
拢 春 天
热 爱 生 活
放 生 命
六、教后反思
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想象中补充语言,在说话中训练语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设计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在体验中感知,在想象中感悟。《语文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该课的设计中,有以下几个细节体现了上述理念。首先,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在新课导入中,在让孩子们欣赏绚丽多彩的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刚才看到的春天的美景后,出示了一张黑色的幻灯片,让学生体验盲童安静眼前的漆黑世界。在对比中体会安静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其次,在理解“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这个重点句时,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安静拢住蝴蝶的震惊和喜悦,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孩子们闭上双眼,把自己当作安静,慢慢伸出小手,悄然合拢„„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走进了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体会到她对生活的热爱。最后,在品味放飞蝴蝶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想象安静张开手指,放飞蝴蝶时她仿佛看见了什么?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3、以读悟情,以情促读。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阅读。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个别表演读、集体读、想象读,还有引读„„每一次朗读或通过自然又具暗示性的评价语引导读出感受,或激发学生情感读出感动,或引领学生深入体验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影像资料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入情入境、有层次的朗读是这堂课的亮点。
七、课后小记。
该课的设计是可行的,符合该年段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规律。注重了设计的连贯性——精心设计了过渡语,语言优美,这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能不说是个飞越;课堂上时间把握较好,这又是一个突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和自然又具暗示性的评价语不着痕迹地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感情。但在该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教学中关注预设过多,有牵制的痕迹。在指导朗读时,对学生的个性表达还不够重视,应多给他们创设个人展示的平台,尊重他们,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自己个性的朗读中。课堂上虽有一定的语言训练,但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上好每堂语文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喜欢语文、热爱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