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莫言的独特看法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致渊:以平常心看待莫言获奖2012年10月12日02:39 新京报
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创作,不是集体的功劳,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
昨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获奖,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文学界的喜事。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如沈从文等作家也曾经非常接近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也满足了很多国人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不过,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对莫言个人的肯定,这固然会令国人兴奋,会对中国文学起到激励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这个奖项。
事实上,莫言本人和家人对待这个奖项,也都非常淡定,并没有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巨大光环下,失去平常心。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莫言说,接下来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莫言的二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弟弟得奖自己“很高兴”。当被问及是否计划全家共同庆祝时,他平淡地答道:“这很平常。”
相对于莫言及其家人的平淡,各方局外之人又能否平常心待之?
在莫言获奖之前,国内各种公共舆论场即充满了各种争议,莫言获奖之后,争论也没有停息。在一个多元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非常正常,谁也没有权利强制别人用同一种声音说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为诺贝尔奖,莫言也不会成为舆论焦点,一贯低调的他,或许仍然会和火热的公共舆论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知名汉学家马悦然一再所讲,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文学。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个人的文学成就,而不是因为其他。大家既没有必要将其获奖过度拔高,也无须上纲上线。
当然,莫言获奖或许与中国今日之国际地位有关。近年来中国因为经济的腾飞,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引来了对中国作家的关注。如果以此而证明中国文学就怎样了,则仍然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仍然没有摆脱“被审视”的心理,还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事实上,无论有没有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质量如何,就在那里。
而且,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创作,不是集体的功劳,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
一个人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正如无人获奖,也不必然说明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园林里无一席之地。莫言获奖的最大意义或许是,引导人们重新关注文学,而对更多作家来说,要思考拿什么作品才对得起“作家”的称号.
第二篇:对莫言热现象的看法
对莫言热现象的看法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很多中国人欢呼雀跃,因为这标志着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的认可。一时之间掀起了一场“莫言热”,媒体大肆地宣传、报导,各书店的莫言小说几乎抢购一空,家乡政府扩建纪念馆,文学史家认为中国文学史该重写,莫言足可与鲁迅比肩„„
这些戏剧化的反应让我有些迷惑。坦言说,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读过莫言的书,在听到他获奖后,搜了一下他的资料,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代表作有《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另外也看了一下别的学者对他的评价,说他是中国新时期以来一位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他以先锋的姿态进行写作,他的富有民族特色、同时又充满人类共同性的东方文化的书写,他塑造的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他对本民族文化的批判和弘扬、超越和归根,无论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称得上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那么,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为什么在几个月之前还鲜有人知,他在各书店 的书还是滞销呢,难道说他没得诺贝尔奖他的书就不好了吗,答案我们心里都明白,虽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理当祝贺,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的获奖,为中国文学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让更多的目光在此聚焦。这对促进中国文学和繁荣中国文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但是,我们是不是把诺贝尔奖给神化了呢,当人家外国人给予肯定和奖赏,国内人士才纷纷出来评价、赞扬,发感慨,来祝贺„这是民族自卑感的表现吗?我认为不管中国人获不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都要对自己的文学自信,毕竟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学底蕴深厚。中西方文化的隔阂,翻译水平的限制等等都能影响一部作品的内涵,鲁迅、沈从文还有很多很多作家都与诺奖擦肩而过,但他们的文学成就同样不能磨灭。其实就获奖而言,莫言也许是被选择的,难以排除诺委会“讨好中国”的内在愿望,也不排除诺奖评委只在乎依靠作者扩大自身影响力,而忘乎其余。虽然现实很残酷,写作的处境不同,公平的竞争不在,但是我们并不能忽视那些被遗忘在国家社会边缘的作家,很多人就是为了一个梦想写作,而且作品质量某些并不次于莫言,但是他们无疑被抹杀了。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完善的奖项设置,我们传承着几千年来的文化思想精髓,又何必一定要去迎合别人的品味呢?
莫言的热现象真的值得我们反思并且要有所作为。中国文化界缺乏自信,又缺乏良好的媒体及舆论环境对中国作家进行支持,而能潜心对中国文学进行研究和阅读的人就更少了。正像一位网络作者说的那样:“他的获奖,不能改变文学类书籍江河日下的发行量;不能改变小说类文字多数千字不满百元的稿费现状;不能改变越来越多的作者‘我手不能写我心’的创作状态;不能改变许多作家视现实为畏途而将眼光放到遥远的古代创作方向;不能改变出版商们将文学定义为哄小孩子零花钱的小儿科游戏;不能改变绝望的作家们丢开小说和散文转行成为各类口水影视剧编剧的职业走向;不能改变读者们因为选不到自己心中想阅读的文字而不再买文学类作品的现实;不能改变至今仍然是某些官员将文学与文化当成为别的东西唱戏的搭台工具;它甚至不能改变当看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条新闻之后,网上如潮的发问:“谁是莫言?”。
另外,对于获奖,莫言反而是最冷静的那个人。有人采访时问他,你幸福吗?他说,我不知道。我突然为他感到一丝心疼。作家最幸福的事应该是遇到读懂并且欣赏自己作品的知己吧,可是面对突然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读者,他恐怕更多的是悲哀吧!这让我想到我以前看的一个故事,一个顶级的厨师,他却从来不把他精心烹饪的食物给自己的小孩吃,而是给一些简单的食物。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美食只给能欣赏它们的人吃。我想,那也是创作者最大的幸福吧!
莫言曾在媒体发布会上讲过:”我不希望引起什么“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来,我希望这个热尽快冷却,顶多一个月,让大家尽快忘掉这件事情。由此会不会引起文学的热潮,我很期待。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读书,希望更多的作家能够创作出无愧于读者的作品。“听罢莫言的这番话,在由莫言热引起的”图书热、股市热、家乡热“的背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当今这个时代,与其说”莫言热“是跟风浮夸时代下”头脑热“的产物,不如让这次的诺贝尔奖成为我们每个人回归阅读的新起点,品味经典,让书中的淳朴滋养我们的大脑。一个月亦或是两个月,正如莫言所说,”莫言热“会慢慢退去,这时,我们就要冷静的想一想,我们从这股热潮中收获到了什么。当一股热流袭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关注,去喜欢,去感受,但是不应该大肆借机热炒和盲目跟风。欣赏名家作品是积极向上的举动,但是当这股热潮过去后,还会有多少人会举起书架上的昔日名作,去感受那”魔幻现实主义“所带给我们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不过,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好的一面,那就是莫言热”引发民众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注,在现代这个时代这是一种让人欣喜的现象,当然这是对于“莫言热”现象值得肯定的部分。同时对于“莫言热”,我们应该持有的最佳心态就是回归文学,回到莫言文学作品的本身,细细品味莫言通过作品中的山东高密东北乡,他传达出的立足于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文学如何更多地发展,得到更
多的世界认同。当下社会商业化气息严重,中国文学其实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如何重振中国纯文学的繁荣应该是我们都要关注的问题。
希望莫言的热现象能快点冷下来,让我们真正关注中国的文学;希望莫言在铺天盖地的名利面前,依旧能秉持一颗淡定、从容、率直的心,创作出更多不朽的传世佳作;希望中国文学能改进,变革,开放,从现在的尴尬中解脱出来,在承袭传统中走向新生。
第三篇:对莫言热现象的看法
对莫言热现象的看法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很多中国人欢呼雀跃,因为这标志着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的认可。一时之间掀起了一场“莫言热”,媒体大肆地宣传、报导,各书店的莫言小说几乎抢购一空,家乡政府扩建纪念馆,文学史家认为中国文学史该重写,莫言足可与鲁迅比肩„„
这些戏剧化的反应让我有些迷惑。坦言说,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读过莫言的书,在听到他获奖后,搜了一下他的资料,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代表作有《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另外也看了一下别的学者对他的评价,说他是中国新时期以来一位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他以先锋的姿态进行写作,他的富有民族特色、同时又充满人类共同性的东方文化的书写,他塑造的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他对本民族文化的批判和弘扬、超越和归根,无论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称得上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那么,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为什么在几个月之前还鲜有人知,他在各书店 的书还是滞销呢,难道说他没得诺贝尔奖他的书就不好了吗,答案我们心里都明白,虽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理当祝贺,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的获奖,为中国文学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让更多的目光在此聚焦。这对促进中国文学和繁荣中国文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但是,我们是不是把诺贝尔奖给神化了呢,当人家外国人给予肯定和奖赏,国内人士才纷纷出来评价、赞扬,发感慨,来祝贺„这是民族自卑感的表现吗?我认为不管中国人获不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都要对自己的文学自信,毕竟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学底蕴深厚。中西方文化的隔阂,翻译水平的限制等等都能影响一部作品的内涵,鲁迅、沈从文还有很多很多作家都与诺奖擦肩而过,但他们的文学成就同样不能磨灭。其实就获奖而言,莫言也许是被选择的,难以排除诺委会“讨好中国”的内在愿望,也不排除诺奖评委只在乎依靠作者扩大自身影响力,而忘乎其余。虽然现实很残酷,写作的处境不同,公平的竞争不在,但是我们并不能忽视那些被遗忘在国家社会边缘的作家,很多人就是为了一个梦想写作,而且作品质量某些并不次于莫言,但是他们无疑被抹杀了。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完善的奖项设置,我们传承着几千年来的文化思想精髓,又何必一定要去迎合别人的品味呢? 莫言的热现象真的值得我们反思并且要有所作为。中国文化界缺乏自信,又缺乏良好的媒体及舆论环境对中国作家进行支持,而能潜心对中国文学进行研究和阅读的人就更少了。正像一位网络作者说的那样:“他的获奖,不能改变文学类书籍江河日下的发行量;不能改变小说类文字多数千字不满百元的稿费现状;不能改变越来越多的作者‘我手不能写我心’的创作状态;不能改变许多作家视现实为畏途而将眼光放到遥远的古代创作方向;不能改变出版商们将文学定义为哄小孩子零花钱的小儿科游戏;不能改变绝望的作家们丢开小说和散文转行成为各类口水影视剧编剧的职业走向;不能改变读者们因为选不到自己心中想阅读的文字而不再买文学类作品的现实;不能改变至今仍然是某些官员将文学与文化当成为别的东西唱戏的搭台工具;它甚至不能改变当看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条新闻之后,网上如潮的发问:“谁是莫言?”。
另外,对于获奖,莫言反而是最冷静的那个人。有人采访时问他,你幸福吗?他说,我不知道。我突然为他感到一丝心疼。作家最幸福的事应该是遇到读懂并且欣赏自己作品的知己吧,可是面对突然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读者,他恐怕更多的是悲哀吧!这让我想到我以前看的一个故事,一个顶级的厨师,他却从来不把他精心烹饪的食物给自己的小孩吃,而是给一些简单的食物。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的美食只给能欣赏它们的人吃。我想,那也是创作者最大的幸福吧!莫言曾在媒体发布会上讲过:”我不希望引起什么“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来,我希望这个热尽快冷却,顶多一个月,让大家尽快忘掉这件事情。由此会不会引起文学的热潮,我很期待。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读书,希望更多的作家能够创作出无愧于读者的作品。“听罢莫言的这番话,在由莫言热引起的”图书热、股市热、家乡热“的背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当今这个时代,与其说”莫言热“是跟风浮夸时代下”头脑热“的产物,不如让这次的诺贝尔奖成为我们每个人回归阅读的新起点,品味经典,让书中的淳朴滋养我们的大脑。一个月亦或是两个月,正如莫言所说,”莫言热“会慢慢退去,这时,我们就要冷静的想一想,我们从这股热潮中收获到了什么。当一股热流袭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关注,去喜欢,去感受,但是不应该大肆借机热炒和盲目跟风。欣赏名家作品是积极向上的举动,但是当这股热潮过去后,还会有多少人会举起书架上的昔日名作,去感受那”魔幻现实主义“所带给我们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不过,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好的一面,那就是莫言热”引发民众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注,在现代这个时代这是一种让人欣喜的现象,当然这是对于“莫言热”现象值得肯定的部分。同时对于“莫言热”,我们应该持有的最佳心态就是回归文学,回到莫言文学作品的本身,细细品味莫言通过作品中的山东高密东北乡,他传达出的立足于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文学如何更多地发展,得到更多的世界认同。当下社会商业化气息严重,中国文学其实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如何重振中国纯文学的繁荣应该是我们都要关注的问题。
希望莫言的热现象能快点冷下来,让我们真正关注中国的文学;希望莫言在铺天盖地的名利面前,依旧能秉持一颗淡定、从容、率直的心,创作出更多不朽的传世佳作;希望中国文学能改进,变革,开放,从现在的尴尬中解脱出来,在承袭传统中走向新生。
第四篇:莫言两会提案看法
(大家好,我是信息院电子信息工程1班李垒,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一个社会问题,在交流之前,大家先来看一组图片(7张)看完这些图片,大家一定猜出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问题了。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莫言在两会上的提案“中小学十年一贯制”)
小议“12年基础教育改为10年”利与弊
一、目录
1.莫言两会提案提要
2..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分析
3.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4.综合分析利弊
5.来自社会的回应
二、正文
1.莫言两会提案提要
关键词:取消小升初和中考,中小学十年一贯制 内容:
1、基于我国整个学制系统考量,目前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一共25年,时间太长,而纵观各阶段,基础教育的占比太大,不太合理。
2、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今天学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已经远高于几十年前的儿童,可以大大缩短学程而不影响学习。
3、我们多年中小学教育实际操作过程,为了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考试,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要提前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结束课程,进行强化复习,累积起来12年中有一年半在复习应试,而长期的复习让孩子们筋疲力尽,厌学情绪普遍。
4、建议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为10年,实行一贯制,取消小升初考试,让孩子们坐上直通车,在一贯制学校愉快学习。十年内只进行2次期末,每学期根据课程进行课堂测试。
5、受过10年教育的孩子毕业时16岁,他们还是未成年人,都必须参加升学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然后根据升学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进行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学,一部分升入学制最长两年的职业教育学院,这两年职业教育学院在国家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考虑免费。也就是说学制改革后应该让每个孩子都享受10年免费义务教育,而且都有机会升入大学和职业学院学习,从制度上杜绝童工现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各方面的人才。
6、十年一贯制教育应该定性为我国基础教育及公民教育,因此理应是法律保障的免费义务教育,这也解决了喊叫了多年的普及高中义务教育的问题,同时义务教育还将带动教育内容的重组、教育方式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教育的资源优化,让更多的人接受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育。
7、学制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希望有关部门在合适的时候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十三五规划中学制改革中有所表述。我看报纸说有些地方的小升初已经取消了,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名校从小学的四年级开始就把学生就订好了,和孩子们签约,毕业后直接去这个中学上学。个别学校个别地区还有各种各样的测验,还有很多补习班。我这个提案是斟酌再三,也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问过老百姓、问过学生、问过从事多年教育的老师们,多数人认为学制还是太长了。学制问题很复杂但是是教育改革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所以我的提案提的很温和,希望大家参考,也希望有关专家来论证这个问题。
2.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分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个学校把应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狠抓学生成绩。
二、现行评价体系不健全,人才选拔标准单一化。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四、家长急功近利,望子成龙心切。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只有依据我国国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开发学生思维,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也必然能为培养世界级尖端人才打好基础,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3.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 • • • • 1.继续扩大基础教育的手段和范围,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 2.继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尤其重视教育的相关性 3.继续深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4.继续改进和完善评估与考核办法
5.作为终身学习的起点――基础教育的一些新重点
4.综合分析利弊
利
• 1.减轻孩子学业负担,让孩子快乐成长
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633学制”时间太长,割裂了少年成长连续的发展过程,增加了学段衔接的成本。取消小升初和中考,每年孩子只考试两次,可以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有时间快乐的玩耍,通过引导多参与社会实践,增长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 2.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不同层级的人才
莫言提议,10年教育后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大学,另一部分进入职业教育学院,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不同层级的人才。该模式类似于德国的现行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社会紧缺的专门人才。
• 3.缩短基础教育年限,增加为社会贡献年限
我国目前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长,基础教育占比太大。学生培养年限的延长也影响其成才后给社会做贡献的年限。工作中的很多技能来自于职业中学习,太长的基础教育年限,对于工作后的学习边际收益较低。
弊
• 1.提前释放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
学生提前两年进入社会,在提案实行支出,比较增加劳动力,引起就业紧张。作家张一就认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会创下历史新高,如果缩短学年意味着大学生提前两年出来工作,就业人数的剧增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不利于和谐发展。”
• 2.教育大锅饭,不利于因材施教
目前我国实行的小学、初中、高中“633学制”有着学生的逐级选拔机制,根据考试成绩来逐级筛选,进入不同的学校继续教育。而如果实行10年学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则没有选拔机制,所有学生10年都在同样的学校,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因材施教。
5.来自社会的回应
某网友:“莫言的提案我觉得就非常不错,人生本来就不长,在人生的最重要时期,青春期到青年这段是最重要最美好的时光,能多出两年美好时光那是功德无量啊,那就不用在应试教育的啃书本上浪费时间了。” • 某学生:“感谢莫言爷爷在两会上为我们学生发声!”“支持您!虽然我赶不上了,但可以造福我的学弟学妹们。” • 某家长:“补课不但剥夺了孩子的童年时光,还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学制分三段意味着学校老师家长孩子,几乎是全民都要紧张三次,十年一贯能为孩子成长留机会和空间,晚熟早熟都可以,个性、兴趣也在考学压力较少时得以展开。”
• 一部分网友认为目前我国结婚年龄普遍较晚,“剩男”“剩女”较多,是青年忙于学业,错过适婚年龄所致。“我个人的看法,其实莫言的建议非常合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实在太长了,现在多少才女变成了剩女,某种程度上跟我们国家的学制太长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有网友指出,如今研究生教育已渐渐普及,研究生毕业时已经二十五岁,而现在平均结婚年龄在二十八岁,三年的时间很难攒够资本买房,导致青年人生存压力很大,而缩短中小学学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样的压力。
三、总结
多制并存,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可持续。一种学制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和地方,关键还是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只有符合当地教育实际的学制才是好的学制。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关于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看法的调查
关于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看法的调查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读者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也是一种突破。在我看来,对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言,莫言也许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合适的中国作家,因此,莫言获奖顺理成章。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获奖。在中国民间,对诺贝尔文学奖一直存有各种说法。年年颁奖前后,都有“我们离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有多远?”一类的文章问世。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家的几度擦肩而过?广为人知并有文章记录的第一位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鲁迅先生。此后是沈从文,到了莫言这里,这个几来几去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尘埃落定。为此我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公众的看法做了调查,问卷如下:
人们将诺贝尔文学奖与作家创作、文学翻译、文化差异乃至政治因素广泛联系起来,其中一个流行较广的看法,是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因为语言与专业的因素对评价中国文学力有不逮,而且出于其他非文学原因对中国作家存有偏见。是否了解莫言获得诺贝尔奖?()A.详细了解 B.了解一点 C.只是听过 D.没有 你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必然还是偶然?()A.必然 B.偶然,意外 C.不知道 D.其他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的?()A.看新闻或者报纸 B.听周边人讨论的 C.网上的微博等 D.其他途径 你认为有人不认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项的原因是什么?()A.出于嫉妒
B.实力不够,有更多比他优秀的作家 C.只是看到网上网友有对他的评价不好所以就不认同 D.其他 你觉得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有哪些重大意义?
此次调查的范围是我们学院和机械学院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最后统计数据,有23.3%的同学对这件事了解的比较详细,同时56.7%的同学对这件事大概了解有12.1%的同学只是听说但没有相关了解,剩下少数同学对此事不知道。从这可以看出来,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关注时事的,大学生不应该每天只是学习书本只是和娱乐业应该多了解一点社会上的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经调查,有67.4%的同学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必然事件,是国人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有16.1%的同学认为这只是一件巧合的事情,认为莫言根本就没有这种实力获得该诺贝尔奖,认为这就是洋鬼子的伎俩,给他几个臭钱,他就叫嚷搁置钓3554鱼545岛,与中央政府唱反调,立即成为境外敌对势力的代言人、卖国贼、走狗。本人不是毛左,而是他的言论和小说,都与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国家根本利益、国家政策唱对台戏。因为洋人从他写的小说中,就清楚地知道他的人品。他攻击现在的体制,而他本身又是体制中的官员,洋鬼子雇佣他,在中国宣传西方的价值观,花费少,欺骗效果好,值得!所以授奖!少部分同学对此不发表意见或者有其他看法。对这件事的了解,有75.4%的同学是通过网络途径来或的相关信息,主要是微博,人人还有空间等,少部分同学是听别人说的,几乎没有同学是通过新闻或者报纸来了解时事。可能因为学校没有电视,所以同学们就很少看新闻,虽然大家几乎都有电脑,但是通过浏览网页可能更快的获取想要的信息。出于要了解网上很多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不赞同的事,我也调查了相关信息来分析原因,有30%左右的同学认为不赞成的人可能是因为嫉妒,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而且中国有史以来一直就没有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还有50%左右的可能是因为大家看到网上有一些负面新闻就跟风随大流,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而且自己也没有读过莫言的文章,其他的就是认为中国有很多其他更加优秀的作家,这个诺贝尔奖应该属于其他人。总体来说,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实际情况的,这也就证明了很多网上的谗言也不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立场,不要人云亦云,做一个有主见有文明素养的人。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对我们中国人的意义,有人认为从今以后,国人终于可以淡定地对待诺贝尔奖了!中国的文学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肯定,早就应该的了。中国人一点也不比别人笨,只不过受到某些国家或某些人有色眼镜对待而已。莫言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人进军诺贝尔奖金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莫言的获奖,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的实力,也证明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人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世界舞台不能缺少中国的精彩!从奥运会的光彩夺目到诺贝尔奖的锦上添花,世界因中国而更加充满生机和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正在为世界的美好明天而身体力行。也有人认为莫大叔终于圆了中国人的诺贝尔梦!这是中国人真真正正的梦!诺贝尔不仅仅是一个奖项,它包含着诸多的政治因素和政治影响是不言可喻的。它证明了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大国,是因为中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莫大叔的成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同时,也向世界通告,诺贝尔,我们来了!
总之来说,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文学界的突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获奖经验,中国以后再这个方面会有更多的突破,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