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天的音乐会
太阳已被云彩阻挡,音乐会将开始。
导体掉落。风命令雨,钢琴上的雨。刻度线刻度,滴答,雨如此醉,仿佛进入梦想之城。风来了,雷打了一个震撼的观众雷打鼓鼓音乐会气田改善了很多隆隆声,隆隆声,雨给了害怕,雨和我的世界已经无与伦比或没有无缝。
所以风邀请了最后的VIP闪电,闪电从遥远的地方飞,闪电加入,使他们完美,闪电啪啪,啪啪,使音乐会更加精彩。
音乐会在这里结束,随着太阳升起,音乐会完美结束。
第二篇:一年级秋天来了音乐会
一年级秋天来了音乐会
活动目的:通过音乐的欣赏使学生们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音乐的情感。活动地点:音乐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教师 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秋天多美好》在音乐中欣赏秋天的美景使学生感受秋天
二、组织活动秋天在哪里
1、组织学生用各种文艺活动体验秋天可以包括:唱歌、舞蹈、弹琴、诗歌朗诵等文艺形式
2、通过刚才观看和表演,让学生抒发自己对秋天的热爱 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音乐欣赏 播放关于秋天的钢琴曲使学生再度体验秋天的美
三、评价本次活动
对本次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做出总结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反思与总结
因为这是一个一年级的音乐会,因此我精心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语言力求形象而生动,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彩的秋景图,结合儿童音乐《秋天多美好》,把他们引入了秋天的世界,让他们参加丰收音乐会,猜还有谁参加了音乐会,他们在干什么,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借机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秋天的美,感受到大自然的丰收的喜悦,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最后欣赏钢琴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学生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我在音乐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再次体会到了歌曲所赋予我们的春之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总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十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依托,以音乐为主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参与音乐的感受、学习与表现,从而在加速智力内化的同时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篇:音乐会
音乐会
说来惭愧,我打小儿至今,还真没在什么大雅之堂里欣赏过音乐会呢。其实以前我也没那条件,别说音乐会了,就连个小品相声都要去电视里找,(不过那里说书的倒是不少,我的文风就是儿时耳濡目染的结果)。不过如果真是有一个音乐会,我想我也不大想去。钱是一个原因,但不主要,我只是不习惯音乐会的规矩――呆坐在那里,不能扭来扭去,不能交头接耳,还不能起哄„„你要知道,这对一个小孩子是怎样的折磨啊!(当然排除正在玩游戏时的情况)而且音乐会大厅总有一个惹我讨厌的顶盖,就是它隔着我与天空的云,让我不能看着云发呆。我真不是厌烦音乐,只是我没兴趣也听不懂交响乐。可能我没多少音乐细胞吧。
不过这次市交响乐团在学校操场举行的音乐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熬,因为场所是露天的,所以可供消遣的玩意就不只有手指了。刚开始,我打量着台上的音乐家们。引我注意的倒不是总指挥,而是站在边缘的鼓手。我想大鼓手可能是整个乐队中最轻松的角色了,只要打出节奏便可,不会像拉小提琴一样费劲(我可是深有体会)。开始演奏时,我又望着空中的云,想象着云上两大神部族正在激战。过一会,我又斜眼瞟着操场,想象着我如何如何与一只不知名的怪兽对打,我又如何如何惨死在怪兽手上,看得在场观众目瞪口呆,然后,我又注意到隔在铁丝网外面围观的人们(不是很多),挨个打量着他们,猜想他们是否跟我一样,为能听一场不花钱只花时间的音乐会而乐不可支,甚至我都好似听见他们说:“不听白不听,听了也白听,白听谁不听,权当今日趣闻了”。不多久,我又盯着鼓手看了半响,看着他打鼓的样子,猜测着其中有什么讲究。音乐会结束时,我又暗自庆幸这种事消磨了我本是无聊的自习课。也许我本不是过上层生活的命。怎么说呢?感觉自己有点“俗”不可耐。
第四篇:音乐会
音乐会
12月31日我和爸爸去看了一场音乐会--2006年杭州市新年音乐会‘那是由瑞士苏黎世交响乐团演出.杭州的钱塘江边‘一场精彩的音乐会即将开场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杭州大剧院:大剧院的外观就已经深深地吸引着我..走进大剧院‘我真是大开眼见啊‘好宽敞的大厅/就像皇宫里的大厅一样.这次来看音乐会、还有小礼物哦---2只可爱的小狗娃娃、2006年是狗年嘛,小狗就是吉祥物喽!!
该进会场了/会场有3层、我跟我爸爸是在第一层的'第8排的2个位置..舞台也好大哦“我猜想这次演出的人一定很多吧.......19:30了、苏黎世交响乐团的人陆续地进场了,指挥员也站在了指挥台上了........过了一会儿。节目开始了;第一首是轻歌剧《蝙蝠》序曲,是小约翰..斯特劳斯:美丽的旋律'在场中每一个人的耳边响起。时而激烈:时而柔和”没想到的是/这么一首歌演奏下来?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蝙蝠》序曲之后“指挥员和所有乐团的人员起立‘向大家鞠了一个躬‘接着/是《皇帝圆舞曲》:同样的那美丽的旋律/再一次响起..下面的一首歌我很熟悉/是《蓝色多瑙河》/虽然开头的那一段听了以后我没有记起”可到了中间那一段。熟悉的旋律,我才知道这首旋律我听过..《猜调》..《兰花花》..《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些歌?大家都熟悉’用外国的乐器来弹奏"也是那么好听......《春之歌》《夜莺》.这2首歌演奏的时候’吴碧霞的歌声:让全场的人都陶醉了..............9:30了。音乐会结束了/谢幕的时候,指挥员听到了观众的掌声/上下台N次,、呵呵......。不禁让观众开口笑.2005年就在这美妙的音乐会中结束了“我们迎接着2006年这个充满有趣的狗年..祝愿大家2006年新年快乐!!!!!
第五篇:音乐会欣赏
商业化的时代里我们如何听音乐?
音乐作为艺术表现手法,它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它能以流动的声音方式表现出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在听者接受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感性的共鸣会引起人情绪上的变化,比如为之感动。而理性的共鸣则是对音乐的审美方式。音乐打动人的方式很多,如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演唱、怪异的风格......相信很多听音乐的人都是被这些东西打动的。
但在商业化的今天,艺术创作已不是单纯的行为,它必须适应很多方面的需求,流行音乐的创作已不是有感而发,它除了具有艺术的属性之外,还要具备商品和更多的属性,因此音乐创作的规律遭到了破坏。换句话讲,衡量音乐的标准已不仅仅是美学范畴的事,还包括商业范畴。商人总爱打着商业为艺术的幌子干着艺术为商业的事。于是,音乐为谁创作、音乐如何打动人的性质就发生变化。如果说音乐可以靠它优美的旋律才能打动人的话,并不是每一段音乐、每一首歌都能旋律打动人。在音乐沦为商品的今天,人们关心的是打动人的方式而不是打动人的旋律。那么,就会出现靠非音乐因素的东西来打动、讨好听众,而人们也逐渐习惯了这种诱惑、挑逗,但接受的是带有音乐特征的产品,而不是音乐,不知不觉中,人们越来越远离音乐。
谁都免不了会被商业撞一下腰,也许有一天你整理收藏的唱片时会发现,其实你真正喜欢的音乐和音乐人并不多,可能就那么几个人,就那么几张唱片,而这些音乐能一直伴随着你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有人说名著是永远放在书架上却永远不会去碰的那些东西,而一张经典的唱片是你永远放在书架上却时常拿下来听听的。
时间能证明一切,所以你要走很长一段路,每个人都有喜爱音乐的标准,这个标准不在于你听什么样的音乐,什么年代的音乐,也不在于它被赋予多少溢美之词,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感动过你,给你留下过难忘的记忆。
英美等媒体常常要隔段时间搞一次经典唱片的回顾与展示,评选出过去几十年间最经典的唱片。这种评选确实对我们听音乐有参考作用。但这种评选的初衷需要考虑很多方方面面因素,各种评选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仅仅代表个别人的观点。当然,这些经典唱片是在数不清的唱片中挑选出来的,也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但它是否是你的经典标准,还要划上一个问号。听流行音乐,相信自己的耳朵比相信什么都重要。
人类社会的商业化,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是件好事,但对艺术和创作却是个扼杀,商业化使我们失去了很多面对真实的机会,真正的艺术是容不得虚伪的,一旦商业的虚伪遇上艺术的真实,失败的往往是后者。就音乐而言,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古典还是流行,终究是要表达人的情感的,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流行音乐的商品化已使这种情感的表达变得残缺和不真实,而很多听流行音乐的人都是盲目的,这种盲目很容易形成扭曲、残缺的审美观。所以借着这个写序的机会,顺便给大家提个醒儿,听音乐就是听音乐,不是看热闹。每个人都有自己听音乐的方式,随着听的时间越长,听的东西越多,都会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明白。
外国语学院 120111045 周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