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舸争流看“两江”--人民日报2011年6月11日
滔滔两江东流去,百舸争流看今朝。
面向改革开放的下一个30年,面向西部大开发的又一个10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全球发展大势和全国发展大局出发,把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目光投向广阔的西部,投向展现出巨大潜力的重庆,投向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这片1200平方公里的“沃土”。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今年初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
使命在肩,不容懈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工作。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亲自担任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一年来,两江新区迈出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的坚实步伐。
这是一组带着信心与希望的数字:2010年,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0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9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4.2%、110.2%;预计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超过20%。新区开发建设实现“开门红”。
“规划产业”与“建设城市”同步,探索创新城市开发开放新模式
站在两江新区规划展览馆的巨大沙盘前,新区美好的发展蓝图和磅礴的发展气势尽收眼底。“我们高起点、长眼光、大手笔做好规划。”新区规划办公室主任苏自立告诉记者,目前,新区总体规划已经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工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及12个专项规划也已编制完成。
按照规划,新区将构建起“一心四带八基地”的战略空间布局:打造金融商务中心,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建设国际汽车城、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直升机及航空产业基地。
6月的重庆,走进水土工业园,记者真切感受到大开发的“热”度:放眼望去是大片大片已平整好的土地,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向四处延伸,一座座标准厂房可着劲在往上“长”。
这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土地,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区。一年来,新区先后开工建设了34条道路,全长160公里,总投资208亿元;今后几年还将投资1300亿元,修建近1000公里长的道路。目前,新区内工程作业面超过10平方公里的地块就有5个。未来,新区内部将通过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等实现“半小时新区”;对外,新区将依凭高速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由“内陆”变成西部对外开放的“门户”。
许多开发区都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上遇到过“两难境地”。一般而言,开发区必须尽快拿出鲜亮的成绩单,上项目、上制造业最直接、最有效,但往往忽视城市规划与建设。两江新区从一开始就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集“物”,还要聚集“人”,本质上是要探索创新一种城市开发开放的新模式。
去年10月10日,新区水竹园社区居民陈世万受邀参加两江幸福广场奠基仪式。幸福广场位于新区的光电园中心区,周边环绕着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7座产业楼宇。这里原计划修建一栋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太阳座”,取“七星环太阳”之意。可最终,着眼于创造优质人居环境,决定投入1.2亿元,打造8万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广场。
“太阳座”让位幸福广场,究其深意,是使业、城与人和谐共存相融。两江新区将强业与营城视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偏废任何一方都将导致遗憾乃至失败。因此,和产业发展一样,环境的改善、商贸的配套、教育的先行、文化的支撑乃至软实力的培育,在这里都被强调到一个新高度。
新区1200平方公里,山地、水域及原生态面积达650平方公里,占54%。目前正加快“森林两江”建设,打造“一半山水、一半产业”绿色生态新区。10年后,一个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聚集、生态宜居的新区将崛起在内陆腹地。
“加速发展”和“加快转型”联动,推动经济量与质双跨越
到2020年,两江新区GDP将从成立时的8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当时的重庆经济。这要求平均每年增速超过20%。
这个速度快不快?有些快!实现难不难?有难度!但新区的同志有志气、有底气,他们说,当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时GDP只有60多亿元,而天津滨海新区则几乎是在海滩上开发起来的,这些年两个新区GDP都增长了几十倍。两江新区成立时GDP已达800多亿元,10年后达到6000亿元,增长不到10倍。“这个速度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跨越发展。新区以大项目、好项目为载体,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近一年来,签约招商项目300多个,合同投资总额1600亿元。
强调“快”,是不是意味着就赶“速度”、片面追求总量?对此,新区的同志很清醒、很冷静:“快”必须立足于“好”,是在效益好、可持续的前提下“能快则快”。新区决心“走一条新路”,实现长远发展。
新区既立足已有产业基础,也着眼转型升级。
汽车摩托车是重庆传统支柱产业,长安是代表。走进长安汽车鱼嘴千亿汽车城,生产与建设场面热气腾腾。汽车城占地1万亩,产业布局涵盖汽车总部、研发中心、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新能源等。预计到2020年,汽车城综合产值将达1500亿元。
未来10年,长安汽车明确将发展自主品牌放在首要位臵。到2020年,企业将实现汽车产销500万至6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产销占比60%以上,混合动力和新能源汽车产销100万辆。
新区既注重承接产业转移,也注重自主创新。
去年底,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品牌宏碁公司落户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并带动和硕、仁宝、纬创等世界排名靠前的代工厂和相关零部件厂商入驻。保税港区将与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一起,打造年产1亿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占全球产量的近1/3。
同时,新区着力形成创新驱动为主的内生增长模式。重庆海扶公司通过原始创新建起“领跑”世界的超声无创治疗体系,相关设备出口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也在新区开建。
新区抢抓机遇,抢占高端,力争产业高点起跳。
5月24日,亚太地区最大的电信服务提供商新加坡太平洋电信,投资1.5亿美元打造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水土工业园动工。以此为突破,重庆将最终做成至少上百万台服务器、上千亿美元规模的“云”,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处理中心。
作为国家战略,新区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定工业集中度、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度、节能降耗等考核指标体系,严把环境准入门槛,严禁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转入。已有很多污染重、能耗高企业,被挡在门外。
新区还大力发展金融业、商贸业、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结构优化。江北嘴被称为重庆未来的“陆家嘴”,今后5年,这里将有几百个金融机构总部进驻,将成为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体系集聚地。
“建设经济新区”与“建设社会新区”并举,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目前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承担着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路的特殊使命。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新区坚持以民生为本,推动发展转型,提出建设全国缩小区域、城乡、贫富“三个差距”的先行区。
“我们不是单纯的主抓经济,不但要打造经济新区,也要打造社会新区,解决新出现的社会问题。”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区管委会主任翁杰明说。
两江新区已经在积极探索。
新区工业开发区内有38万农民需要拆迁。新区直面民生诉求,对建设安臵房坚持“一改六好”思路:“一改”即将划拨地改成出让地,这就使传统的限制性产权安臵房变成了完整产权的定向商品房;“六好”即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小区都配套有医院、学校、商业设施,社区广场以及文化活动中心、就业培训中心等。
城市一定要“有情”发展。未来两年,新区将建设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安臵房。同时,为解决外来人员住房问题,新区还规划建设公租房832多万平方米,占到全市总量的1/5强。
成立之初,新区就与全市同步启动一份系统的“民生工程”,安居、上学、看病、就业、环境、安全、保障……件件直指老百姓最忧、最盼、最急的难题。未来10年,新区将有超过百万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转户”,他们可享受城里的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同时暂且保留农村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
新区要打好“两张牌”,一张是“加快自身发展”,一张是“主动服务周边”。5月26日,两江新区援建的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在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经开区破土动工,并将援建时间由原来的5年缩短为两年。
国家赋予新区的定位决定它不仅要当好“领头羊”,还要做好“服务生”。新区能否做大做强,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已绝非一己之事,关系重庆乃至更广阔的西部发展的大局。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区布局电子信息产业,打造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除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外,他们主动引导众多零部件商在周边区县布点生产。随着新区建设逐步成型,其向周边延伸产业链条的条件将越来越成熟,在金融、贸易、会展、信息、物流等方面联动发展的态势将越来越明显。
更可喜的是,新区开始从制度上进行探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受新区委托,开始就新区缩小“三个差距”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缩小差距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及重大举措,同时将构建监测“三个差距”程度的“两江指数”指标体系。
“奉献拼搏”与“改革创新”合奏,打造持续性整体发展优势
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建设是新区开发的一个重点,而其中的金融城总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5亿元,是金融核心区的核心。许多人想不到,担当开发建设金融城重任的是一位女同志,名穆军。作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军可谓呕心沥血。去年12月,她因工作强度太大、说话太多造成“声带息肉”,不得不入院手术。术后,她在未满规定的休息时间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出院时,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求她15天之内无论如何都不能说话,她就随身携带一块小黑板,一笔一画地写,指挥金融城建设。术后第十天,急于加快推进工作,她不顾手术创伤主持会议开口说话。工作推动了,可这也使得她留下手术后遗症并二度入院。
“赶上建设两江新区,对个人是机遇,对国家是责任。”正是在这样的责任和使命驱使下,“五加二”、“白加黑”成了新区工作人员的习惯。
新区要实现“率先发展”,需要拼搏与奉献,更需要体制机制及观念上的突破。
新区包括了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区的部分区域。为此,新区大胆创新,建立了“1+3”开发新模式,也就是不改变行政体制,而以资本为纽带,新区管委会下属开投集团出资55%,产业园所在区政府出资45%,双方共同组建开发公司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开发建设。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体现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对一个新区而言,“先行先试”是应有之义,创新是活的灵魂。而且,不仅要有产品、技术、机制的创新,还要有执政方法与发展模式的创新。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带来两大战略性机遇,一是通讯终端的巨大发展,二是通讯网络特别是云计算体系中的数据中心。对前者,重庆通过产业链全流程垂直整合,构建起“多头在内、一头在外”加工贸易新模式,即零部件80%本地化制造,再组装成整机出口,吸引惠普、宏碁等到重庆建设产能上亿台的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新区的空港功能区是布局重点之一。对后者,重庆与国家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创新机制与模式,争取到了对于离岸数据处理相关保密与安全等方面的支持,已在水土工业园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将建成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
新区是打开中国西部的一扇“天窗”,正努力在高起点上探索内陆地区开放新格局。去年8月23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封关运行。今年2月28日,两路寸滩海关开始对外办理业务。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内陆型保税港区,其让重庆乃至整个西部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实现了与世界的“无缝”对接。
新潮拍岸,风帆满挂。两江在路上,两江向前进!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员--论转作风看实效
目 录
◇“一把手”要带头—— ———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卸掉“弹簧门”解决真问题—— 三论转作风看实效
◇改作风不能一阵风—————— 四论转作风看实效
◇在现场,才不会走过场———五论转作风看实效
◇改作风的“加”与“减”——— 六论转作风看实效
◇心贴心,实打实———————七论转作风看实效
“一把手”要带头
——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转变作风,正在各地带来新变化。有的会议精简了,发言短了;有的调研陪同少了,内容实了;有的为群众办事快了,工作效率高了。这些值得欣喜的新气象,与“一把手”的带头倡导、率先垂范大有关系。
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弊甚久、渐演成习,最终成了“老大难”。但正如俗语所言“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一把手”至关重要。主要负责同志、主要领导机关带头,作风就转得快,改得彻底,坚持得下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
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是在形式上打转还是在内容上深化,是转作风还是作作秀,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转作风有具体规定,也有明确要求,如果“一把手”不给力,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又如何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真转实改?对不良作风,“一把手”不警觉,安之若素、见惯不怪,最终大家也会坦然受之,变成“温水煮青蛙”。
转变作风,“一把手”责重山岳,必须时时、处处带好头。不动真格,不痛不痒,虚晃一枪,装模作样,还不如不做。如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是“只此一回”;密切联系群众,光是“结一个穷亲”;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搞一个典型示范”,那么各级干部也只会“照猫画虎”虚应,最终会让人心凉了、把民心伤了。“一把手”带了好头,改作风才有劲头,树新风才有干头。(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1月17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2日07: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会议减少了,文件简短了,干部进村入户更勤了,访贫问苦的更多了,排忧解难的更实了……这是百姓眼里的干部作风转变。把干部表现与群众感受联系起来看,才能对作风建设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价。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
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分数不好看,主要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是一种压力,也是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
注重群众感受,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多看一看老百姓的工作状况,多体会体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转变作风才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改进工作才能改到百姓心坎上。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即便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想不到一块去。对群众缺乏敬畏心,哪怕走到了基层,也抓不到真问题。对群众需求不上心,把转作风天天挂在嘴上,就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到底,转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老百姓办事上。
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群众感受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也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人民日报评论员:卸掉“弹簧门”解决真问题
三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5日07:0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网友反映,有的地方的市长信箱、部门留言板,变成了客客气气的“应酬”:回复及时、态度诚恳,“您的意见很好,一定高度重视”云云,却迟迟不见下文,问题被挡了下来、弹了回去。改进作风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都有真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还存在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
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但事却仍不好办,或者不真办,问题被拖了下来、群众被推了出去。轻车简从、访寒问暖,但却没有抓真问题、出真成果。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把转作风变成了“作风秀”,本身就是需要转变的坏作风。
有这样那样的“门”,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回答好“为何转、为谁转、怎么转”的问题。中央力倡改进作风,群众也高度关注作风问题,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人把转作风当成了虚应之策,专做些表面文章,导致一些地方转作风,形式大于内容、面子大于里子。
卸掉“弹簧门”,关键是要解决真问题。各级干部要把改作风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结合起来。调查研究要出成果,不能就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联系群众要有实效,不能光是“到下面走走、到地里转转”;解决问题要见真章,不能满足于“树个典型、搞个示范”。
转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服务于民。“为转而转”,只会让群众更加反感。改进作风,各地各部门务必改到深处,转到实处,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不能一阵风——四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8日07:0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作风,正在积累正能量。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下乡自带饭盒,有的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有的考察调研不惊动下级机关。但也有人担心,改作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
改作风,制定措施、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然而,转作风有没有实效,不仅看一时之变,更看长久之态。如果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过无痕,很难留下什么成果,已经取得的成效也会付诸东流。
改作风一阵风,这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痼疾。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一重视,马上就抓,领导不强调,立刻就放。或是“锦上添花,应景文章”,雷声很大,雨点很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时新鲜,三分钟热度。结果,作风问题年年讲,作风建设年年抓,但年年都是老问题,年年都是老样子,改作风陷入“改回来又改回去”的周期律。在群众眼里,这种一阵风式的改作风,本身就是坏作风。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改作风如是。如果改与不改一个样,甚至越出红线不问责、改出实效不鼓励,改作风动力安在?政绩考核树立作风导向,干部选拔确立作风标准,行政问责注重作风红线,形成改作风的激励机制,方能防止出现半途而废、无果而终的情况。
认识不到位、作风难持久。一些人把改作风当作上级要求,并未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并未在党性修养上强化为民这个责任。只有常修为政之德,涵养宗旨意识和党性意识,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完成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焕发改作风的内在动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现场,才不会走过场
——五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31日08:32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进村静悄悄、调研实打实,有的视察工作直奔问题去,有的蹲点调研渐成惯例。这些让群众赞成的好作风,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现场,而不是走过场。
只有在现场,才能够深入实际、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反之,倘若调研只是“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顿饭”,不了解社情民意、不知道实际情况,谈何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倘若身在现场而心在别处,回避矛盾、绕开问题,又怎能解决实际困难、密切联系群众?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正因为此,那种认为网络可以取代“在现场”的错误思想颇有市场。殊不知,网络固然是观察舆情、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我们认识“复杂中国”的重要手段,但在任何时候,“键对键”都代替不了“面对面”。不在现场,就无法获取更多真实细节和切身体会;不在现场,也很难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很难摸准社会的脉、点到政策的穴。
今天的中国,正在转型爬坡,矛盾不少,困难更多。更多领导干部抬起脚步进工厂、站在工地谋建设,才能弄清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从而对症下药,找准发展路子;更多领导干部躬下身子进柴屋、蹲到灶边摸民情,才能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从而有的放矢,制定惠民措施。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在现场,就是在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就是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走进太行深处,感慨“看到真贫就值了”;李克强在湖北农村考察,询问“有什么恼火事”。中央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多在现场、不走过场,才能解决难事、多做实事,才能使改作风见到实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的“加”与“减”
——六论转作风看实效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2月05日04:59
时近春节,各地勤俭节约办两会成为关注焦点。大会会场,不摆鲜花、不铺红地毯;会议就餐,没有高档菜式和酒类饮品;代表委员发言,陈言务去、直奔问题。简、俭、减,新会风体现了新作风,带来了新气象。
对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做“减法”,是改作风的题中之义,也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关注:形式少了、水分挤了,内容和干货是否会相应增加?群众最不喜欢的积弊陋习去掉了,群众最盼望、最拥护的优良作风是否会相应多起来?换句话说,转作风看实效,人民群众不仅看不做什么,更关注做了什么。
鲜花少了、菜单瘦了,政府部门节约的行政开支能否用于改善民生?会议短了、发言实了,党员干部腾出的精力能否用于联系群众?事实上,摒弃群众反感的不良习气,给群众带来的只是抽象观感。在内容上做“加法”,才能够把改作风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为群众带来可以触摸得到的实际利益,把改作风的实效写在群众的心坎里。反之,如果只停留于对形式主义做减法,缺少在实质内容上做加法,改作风的实效就会打折扣。
改作风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解决问题,面子上做减法是一个方面,里子中做加法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把握这种“加”与“减”?就需要党员干部多到基层调研,摸准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多向人民群众问需问计,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进而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寓改作风于破发展难题、解民生忧虑之中,将改作风扎根于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使改作风焕发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既敢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减法,又善于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加法,把握好了这个“加减辩证法”,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向深处改,向实处改,我们就能最大程度释放改作风的红利。
心贴心,实打实——七论转作风看实效
来源:《 人民日报 》评论员(2013年02月07日 02 版)
随着转作风的深入,干部赶会场、吃宴请的少了,下基层、访民情的多了。但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人调研蜻蜓点水,考察走马观花,满足于“点上看一看,家里坐一坐,随便说一说”。这说明,转作风既要放下“官架子”,更要多掏“心窝子”。要看到,纠正不良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走出机关大院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物理距离易缩短,情感距离难拉近。转变作风、贴近群众,说到底,要努力做到心心相印。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不深入田间地头,就不可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说到一块。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只想看亮点、树样板,就抓不到基层的难处、群众的痛处。没有甘当小学生的诚恳,热衷于指手画脚,就听不到群众的实话心里话。没有排忧解难的责任心,敷衍了事不干事,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改进作风不仅要动真格,更应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相比公布PM2.5数据,公众更期待雾霾天越来越少。相比不摆花不喝酒,百姓更关心省下的钱花在刀刃上。群众反感一些干部的不良风气,是因为觉得干部已经离自己太远;群众期盼干部转变作风,是希望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百姓真抓实干上。倘若改进作风仅仅在花花草草、烟酒纸笔上打转转,而忽视解决老百姓的现实利益问题,那也不是转作风的根本目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才能深入群众“面对面”,消除隔膜“心贴心”,为民办事“实打实”。一些地方作风之所以转得彻底、群众普遍满意,就在于干部带着真情下去带着实情回来,带着责任下去带着任务回来,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最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穿百姓鞋,走百姓路,念百姓情,办百姓事,才能得百姓心。这不仅是转作风的启示,也是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正道。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新城市 永续发展
2010年10月15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城市——这是上海世博会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创新城市”在世博会成为一个备受青睐的理念,因为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供了一个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难题。在全球范围内,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正在快速消耗,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拼资源、拼能源的发展路径,必然行之不远。特别是,对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然方兴未艾的中国来说,坚持城市创新,保证可持续发展,更加迫不容缓。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3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的消耗惊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要赢得中国城市更美好的未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要解决上述种种难题,依靠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成了我们的重要选择。
上海把第二十二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咨询会会场席设世博园——上海世博会打开了一扇天窗,提供了众多可资借鉴的城市创新案例。比如走向衰落的港口工业城市毕尔巴鄂,创造性地进行以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建设,成功转型为旅游城市,变成一个以创意经济为主导的服务型都市;还有巴塞罗那,在新城区扩张和老城区复兴中迭出新意,让两者相互映衬、共同发展„„
当然,创新城市的建设决非易事,需要跨越障碍,更新观念。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我国只有不足5%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技术的自给率很低,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也远未形成。一个创新城市,应该拥有健全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要素,以推动城市又好又快地发展,并对其它区域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何谓创新要素?创新活动具有哪些特征?它们需要怎样的政府管理方式?需要怎样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给出明晰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换“发动机”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发展观。因此,发展的观念、思路、手段和评价体系等等,都有待于创新。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有17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我们期待着借上海世博会的东风,乘势而上,推进创新城市建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创新型国家。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
2010年10月13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创新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国组建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出台系列文件,初步形成新的政策体系框架;推动实践创新,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城乡一体化„„近年来,“首善之区”北京市在社会建设领域不断推出首创之举,积累了值得深思的“北京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是紧紧围绕人民需要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挑战。在新形势下,有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据不完全统计,北京70%以上的单位、人群在老体制之外的社会领域。社会建设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丰富实践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北京的经验启示我们,社会建设如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要走改革之路,要在创新中闯出新天地。
与时代同行,才能与社会共进。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关键,是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变化。北京市之所以在社会建设上取得诸多突破,就是因为他们能主动把握时代脉搏,认真研究群众需求,在管理思路和体制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践证明,无论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是探索完善全社会动员和参与的社会建设机制,都是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得社会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要化为现实,需要激发全民热情。北京市社会建设之所以赢得了首都人民的认可,正是因为他们紧紧围绕“民生”这个重点,让群众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共享成果、得到实惠。“北京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才能造就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我们正迎来一个社会建设大发展的时代。党的十七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付诸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速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成为民生福祉的倍增器、处理矛盾的减压阀、和谐稳定的安全网。社会建设任重道远,社会建设大有可为,各地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高度,不断深化对现阶段社会建设与管理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借鉴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外社会建设有益经验,在创新中把社会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宜居城市 促国民幸福
2010年09月2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世博会开园已近五个月。来自全球的参展方以生动多样的展出,描绘了城市生活的过去,展示了城市生活的未来,给人以丰富的启迪。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们的思考正在走向深入。即将在杭州召开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世博主题论坛,集聚了来自全世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官员和企业家,共同探索城市通过和谐达成宜居的发展思路。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需要宜居与和谐。现代意义的城市的崛起,伴随着工商业的勃兴。近年来,很多国家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曾经只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纷纷涌向新兴的工商业中心,城市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测,大约在“十二五”中期,中国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将首次持平。对传统农业大国中国而言,这是极其深刻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了和谐城市,才有和谐国家;有了宜居城市,才有国民幸福。
当然,城市发展并非总是符合人们的期望。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发展机会,人们正向城市集聚,享受城市诸多好处,也承受着诸多“城市病”困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绿色空间减少、废弃物越来越多、人口增长过快、住房日益困难„„人们向往更自然的空间、更绿色的环境、更低碳的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和谐发展,由此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市民的渴盼。
和谐宜居,是对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描述。宜居城市所关注的不是“物”,而是“人”,换一种方式说,就是以人为本。然而,如何寻找适合国情的宜居城市发展路径,仍是中国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城市经典案例和场馆展示,让我们拓宽了视界,增长了见识,对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徜徉于世博园林林总总的中外城市大观,我们认识到:宜居城市需要和谐共赢的区域协同,促进城市群的发育和成长,联手改善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在优势互补中集聚、节约并优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需要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撑系统,让城市交通、公共安全、能源循环系统更加科学有效,扩大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升城市抗灾减灾水平,为城市居民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宜居城市需要公平正义的人文环境和丰富多元的文化享受,只有以人为本,根据人的需要和感受发展城市,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城市的和谐、宜居。
上海世博会以示范和引领作用,唤发起我们建设美好生活的智慧和激情,也必将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就是建宜居城市,促国民幸福。
人民日报评论员: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
2010年09月19日04: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孕育,在辽宁鞍山这个雷锋精神的故乡成长,郭明义20年无偿献血、16年帮困助学,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雷锋精神,集中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公民道德的高度与力量。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感人至深,不愧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亿万中国公民的学习楷模。
道德,源自人们对美好心灵的守望。公民道德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够释放出质朴的人性光辉,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爱与善,更在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每个人烛照前路、纯净心灵、提升境界。“我有献血证、汇款单据、感谢信,这是我一生的财富,看着它们,有一种温暖的感觉。”郭明义在助人为乐中感悟到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人生。30年间,郭明义坚持不懈学雷锋,生动地标注着人们心中对道德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这一种追求与向往,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蒙尘,总是在汶川、玉树、舟曲自然灾害发生等关键时刻爆发出来,塑造着当代公民的群体人格。
道德,富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公民道德的魅力,不仅在于震撼人的心灵,更在于它能够焕发无声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在鞍钢、在鞍山、在辽宁,受郭明义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爱心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爱的温暖;受郭明义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组成慈善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等团队,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是一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互相关怀、友爱的美好图景,充分表明公民道德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精神力量。
道德,成就公民的精神高度。在人们越来越自觉的实践中,道德日渐升华为一种追求进步、崇尚文明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着当代公民具有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表现为当代公民浓烈的人文关爱、国家情怀与自觉担当。这种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就是崇高的公民道德与良好的公民素质;外铸成社会力量,就是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郭明义才能在不同岗位描绘出同样绚丽多彩的人生轨迹,才能以不同身份演奏出同样荡气回肠的人生乐章。
在当代中国,国家的发展进步、社会的稳定和谐,离不开公民道德与精神的推动。郭明义用几十年的坚持,让我们看到在公民道德与精神的成长中,当代中国人如何参与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呼唤更多人的主动参与,期待亿万中国人以更广泛的道德自觉,提升公民素质,展现国家气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书写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篇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交好两个文明建设的答卷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讲话
2010年09月1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特区,应该是经济建设实现新突破的尖兵,也应该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经济特区提出的要求,为特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贫穷、闭塞、落后基础上起步的经济特区,创建之初曾被称为“经济的旺区,文化的沙漠”,深圳一度被视为没有文化的城市。有“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能否创造令人仰慕的精神高度?改革上攻坚克难,经济上突飞猛进,文化上又将有怎样的建树?这成为特区建设发展的重大课题。
事实是最好的回答。30年来,特区始终保持“物质文明不能以削弱和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清醒,以“拓荒牛”精神开拓了特区精神文明的新天地。文化设施建设轰轰烈烈,文化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文化体制改革风生水起,文化品牌繁花似锦„„特区30年,将一片文化资源贫瘠的土地改造成活力无限的文化热土,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
回顾过去,特区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两个文明比翼齐飞、相得益彰。展望未来,特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续新篇。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特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将更为频繁,知识创造、更新、传播将更为迅速,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特征也将更加凸显。在这样特殊而复杂的环境中,特区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就必须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把两个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生态中,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将特区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融为一体,让理想信念、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相映生辉,建设特区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面对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提供更多文化服务,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文化基础。适应文化交流传播的新形势,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特区文化在吐故纳新中激发活力,在博采众长中增强实力,在交流互鉴中散发魅力,为特区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期待着,特区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敢闯敢冒的劲头,以先行先试的魄力,以苦干实干的业绩,交出更新更美的两个文明建设答卷。
人们此前对上海世博的期望,正渐渐成为现实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两千万带走了什么
2010年07月0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天气升温,上海世博园的客流也不断攀升。开园两个月,总计有2100余万人次涌入世博园,这个数字已经逼近上一届爱知世博会6个月间2250万人次的参观者总数。
那么,2100万人次走出世博园后,带走了什么?——除了目不暇接的“西洋景”和造型奇形怪状的美妙场馆,几乎所有人至少都对两个词印象深刻:“排队”、“低碳”。
中国人对世博的热情不仅让外方参展方吃惊,就连国人自己也颇为意外。尽管对世博的客流之众早有耳闻,游客的热情却不见消减。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排队七八个小时,不为果腹或任何物质欲望,只是为了看一场来自异邦的十几分钟的电影,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和高科技洗礼。而且,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一直被诟病没有排队习惯的中国人身上,试问,这还不足以感动世界吗?
不妨对比一下两个多月前世博试运行时的场景:入园拥挤无序,入馆挤碎了玻璃,饮水池堆满垃圾,餐厅人满为患„„网上以及外媒的负面评价不少。而那时最大客流量不过30万左右,现在的最高客流则已超过55万。尽管还有乱扔垃圾现象,还有困乏的游客席地而睡,还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但是,井然的秩序、周到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志愿者的耐心,都开始一一落实。而游客的文明素质也明显提升,插队行为已成“过街老鼠”。
还有一个醒目的词是“低碳”。园区的一切都在诠释这两个字。游客坐的运营车是新能源的,许多场馆的建筑、设计和展示都奔着“节能”,就连赴上海观世博的旅行方式,都会有人根据“碳排放”高低,帮你设计“绿色出行”计划„„不管走到哪儿,“低碳”两个字都会顽强地冒出来,提醒你这届世博会的主旨。
这两个词,一个代表国民文明素养,一个象征城市发展理念。如果,在2000万和以后更多的观博者中,能将这样的意念牢牢地印在心坎,这届世博就算没白办。也让人能够理解,为什么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6000多万客流,助推了日本战后的起飞。看来,人们此前对上海世博的期望,正在渐渐成为现实„„
上海世博会办得很辛苦,不说在市中心艰难地完成腾笼换鸟,硬是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捧出精彩园区的“双赢”,也不说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神速,单说开园后面对每天涌入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的巨大压力,这个城市就在殚精竭虑中收获了管理水准与协调能力的大幅提升。还有4个月,世博还将为上海、为中国带来什么?
过去,我们会说,世博让上海沿江地区完成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让上海城市交通发生脱胎换骨之变;现在,我们有理由说,世博这面镜子,还让上海、让中国看到更多的不足,让国人看到了在国民素质、创新意识和发展理念方面,我们还有更多的脱胎换骨的必要,而这些,才是世博即将留给中国最重要的精神成果。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顶得住的”为何“站不住”
2010年06月23日05: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保护环境,不仅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秉公办事的勇气,更离不开地方主要领导发展思路的转变
最近,安徽固镇县委、县政府做了两项内容相反的决定。先是责令包括县环保局局长、副局长在内的6位环保干部集体停职,后因舆论和上级部门的介入,又撤销了停职决定。目前此事已尘埃落定,但因其颇为典型,值得剖析。
先说这6位环保干部被停职的原因,既不是因为不作为、也不是因为乱作为,而是因为他们的严格执法——要求当地一家企业抓紧补办项目环评手续,并送达排污费核定通知书。此举却被有关领导认定有悖于县里对企业的承诺,影响了该县的发展环境,建议监察部门展开调查。
一方面,是环保干部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另一方面,是县委、县政府依据“到企业检查必须经过批准且限制一年一次”的“土政策”,做出了停职决定。把问责的鞭子打到严格执法的环境卫士身上,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上,类似的事情这几年常有耳闻,只是被停职、受处分的人没有6人之多而已。
不必讳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一些地方还很突出。环保局长的前途捏在其他人手中,环保干部往往“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可见,保护环境不仅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秉公办事的非凡勇气,更离不开地方主要领导发展思路的转变。
当前,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各地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丝毫不能放松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这时候,地方政府再怎么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都不为过。真正能够审时度势的地方领导,应该大力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那些阻挠环保部门正常执法的政府行为,即使取得了一时之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快转变”,非但不会给自己的政绩加分,反而贻笑大方,成为反面教材。
应该看到,国家早就三令五申,不准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不准妨碍正常执法,而像固镇这样无视国家规定,坚持执行“土政策”的地方,为数也还不少。出台类似的“土政策”,针对的是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所有执法部门。表面看是政府在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实际是放弃监管;表面看政府特别讲服务,实际成了违规违法企业的保护伞。
形形色色的“土政策”,反映了畸形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急于发展,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侵害公众利益来保增长、促发展的做法,无论理由多么堂皇,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果抱着畸形的发展观不放,动不动就显摆“土政策”的威风,必然会让违法违规企业有恃无恐,伤害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损政府的形象,给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如今,被停职的环保干部复职了,但对畸形发展观的反思与纠偏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不指望反思一次固镇事件就能让决策者完全清醒,却希望当事者能够吸取教训,旁观者能够举一反三。发展观的进步,如能尽快体现在清理并废止“土政策”和支持环保执法等方面,当令人欣慰。
第四篇:人民日报副刊优秀散文选
体验红军路(党旗礼赞)
钱万成
《 人民日报 》(2011年04月20日 16 版)
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朱德军长和毛泽东委员带领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挑粮上山的故事。当时是1928年冬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山上除正规红军部队外,还有党政军机关工作人员、800多名伤病员以及2000多名老百姓。山中土地稀少,土壤瘠薄,年产谷不足万担。为了解决军民吃饭问题,必须从百里外的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运粮上山。井冈山山高坡陡,车马难行,在羊肠小道上运送粮食,只能靠肩膀和扁担。为了鼓舞军民士气,毛泽东和朱德带头挑粮。
我们这次在井冈山学习,上体验课,也走这条路。学员大多是老同志,最小的也有43岁,比当年的朱德军长还大一岁。一大早,大家就像孩子一样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背上红军包、挎上红军粮袋、披上斗蓑扛起木枪,到食堂去吃饭。还有人张罗加量,要为上山攒体力。兴奋程度真和小时候参加少先队活动差不多。
队伍准时从井干院出发,沿红军北路进山,盘旋而入,绕山前行。一个小时后到达了黄陇镇,这是井冈山中较大的一个镇子,是当年红军集中给养的地方。出镇区左行又十几分钟便到了我们这次体验课的起点源头村。村民已经等在那里,他们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根竹竿,大家不解,老乡说山上有蛇,而且是毒性很大的竹叶青,竹竿在手可以防蛇。9点钟,我们并成一列纵队向山上进发。井冈山最高峰也不过1800米,黄洋界只有1300米,但山势陡峭,坡滑路窄。我们并没有真的挑着粮食,只是象征性地背着粮袋和枪支。开始一段大家斗志昂扬,欢声笑语。走在最前面的,是领路的老乡,是井干院花钱雇来的向导。接下来是旗手,先是我们的组长,后来组长有点体力不支,就交给了宁夏的老宋,老宋人高马大,始终走在前头。这段挑粮小路只有6里,是红军挑粮路135里中最险要的部分,虽然不长,却极其难走。行至半公里的时候,队伍就分成了前中后三拨儿,个个大汗淋漓,有三位学员还因体力不支决定原路返回。还有一拨儿已经坐下来休息,扶着竹竿气喘吁吁。我和带队的老师,随队医生以及两位扛担架和氧气袋的老表走在最后。行至1000米处,也感到了艰难。喘气更加急促,腿已经发软,但谁也不提议停下,大家相互鼓励,奋力前行。
在当年革命先辈战斗的地方进行现场体验,这是井干院在干部教育中的一大创举。为了保证学员安全,他们雇用当地老表在沿途修了6个休息站。学员走累了可以在站点上坐一会儿,喝点水,吃点东西补充能量。据说,当年红军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山脚爬到山顶。我们虽然个个汗流浃背,却依然一路兴致勃勃。有人背诵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有人高唱“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歌。山路弯弯曲曲,下望坡陡涧深,一会儿是竹林,一会儿是松海,一阵风来,波涛阵阵。路边偶尔还可以见到一朵朵六个瓣的蓝色小花,老表告诉我们这就是井冈兰,是朱德最喜欢的花。上世纪60年代,已当上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他,重上井冈山时还带走了一棵。登到1300米的时候,我们在一排木板房前休息。卖给养的大嫂说,这里就是当年朱军长和毛委员休息的地方,当年是三间泥土房,后来被国民党兵给烧了,这个房子是前几年他家新盖的,门前的老荷树仍是当年的原物。她说,在老荷树下原来有一块小草坪,每当挑粮歇脚的时候,战士们都要围在毛泽东身边听他讲革命道理。有一次毛泽东问身边的战士:“你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有的说能看到江西,有的说能看到湖南,毛泽东听了十分高兴。他说:“我们革命就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能看到江西、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老荷树上还挂着一个烈属证,证明他们是烈士后代。当年,井冈山地区有数万人参加朱毛红军,像这样的烈士后代比比皆是。12点钟,我们登上了黄洋界,那个当年让敌人魂飞胆丧的地方,虽说个个满怀喜悦,却已人人精疲力尽。
在这次体验中,大家除了深切感受到中国革命成功的不易和红军将士的艰辛,还有很多感悟:比如万事开头难,能够坚持更难,谁能坚持到底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信心有时候比实力更重要,没有信心就会被困难吓倒。就在大家生发感慨的时候,我却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我在路上和老表聊天,他说,他们家有6口人,每人有七分田,全家有四亩二分田。一亩田一年能生产500斤粮食,一年不过2000多斤粮食,仅够年吃年用。好在山林承包后,政府允许他们每年砍点竹子卖,再加上一点旅游收入,一年可以剩个万儿八千块钱。听了他的话,我才意识到在进山这一路上,确实只见到路边的一点点田地,一条一块,最小的地块恐怕真比屁股大不了多少,一不小心坐下去压死一片秧苗,很可能一家人会少一顿饭吃。这是一片金贵且贫瘠的红土地,不要说当年喂养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是靠它的产出能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活下来都实属不易。
第五篇: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两江新区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机关相关部门,辖区各医疗机构:
为有效预防与处置医疗纠纷,切实维护患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重庆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渝办发﹝2011﹞
89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经管委会同意,现将《两江新区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6年5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两江新区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与处置医疗纠纷,切实维护患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国务院信访条例》、《司法部、卫生部、保监会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10〕5号)、《公安部、卫生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通告》及《重庆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渝办发〔2011〕89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其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第三条 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均适用本办法。
医疗事故处理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1号)及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应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客观公正、调解优先、及时便民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建立两江新区医疗纠纷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由各街道及区财政局、区法制局(司法局、信访办)、区公安分局、区社发局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和协调重大医疗纠纷的应急处置工作。联席会下设办公室在区社发局,由区社发局负责人兼任办公室 主任。
第六条 区社发局应依法履行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行业管理,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和减少医患矛盾,督促医疗机构制定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预案,指导医疗机构自行处置一般性医疗纠纷,协调处置重大医疗纠纷。
第七条 区法制局(司法局、信访办)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建立健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引导医患双方依法调解处理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第八条 区公安分局应加强对医疗场所的治安管理,指导督促医疗机构健全内部保卫机制,配备保卫人员,落实防范措施;及时、依法制止各种扰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
第九条 区信访办在办理因医疗纠纷引发的信访案件时,应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的处理途径与理性的方式反映和解决医疗纠纷。
第十条 医疗纠纷调解属于人民调解,由区财政局将其纳入部门预算予以保障。
第十一条 各街道应积极做好医疗纠纷当事人的接访、劝导工作,协助两江新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第十二条 设立两江新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 下简称医调委),是独立于医疗机构与患者双方、专门调解医疗纠纷的群众性、公益性、专业性自治组织,在业务上接受区法制局(司法局、信访办)的管理与指导。
第十三条 医调委负责聘请一定数量的热心人民调解工作、为人公道、品行良好、经验丰富、具有法律或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民调解员。
第十四条 医调委按照功能适用、交通便利、独立办公的原则设立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第十五条 区法制局(司法局、信访办)与区社发局负责指导医调委组建由医学、药学和法律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专家咨询。
第十六条 医调委对全区医疗纠纷实行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调解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激化;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解决纠纷;
(三)向医疗机构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见和建议;
(四)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应当制作书面调解协议;
(五)向患者及其家属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纠纷调解咨询和服务;
(六)向相关部门报告医疗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
第三章 预防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八条 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保监会《关于推动医疗责任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2007〕204号)等有关规定,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应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费用从业务费中列支,按规定计入医疗成本,不得因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而提高现有收费标准或者变相增加患者负担。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纠纷调解室,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接待患方咨询和投诉,处理一般性医疗纠纷;配合医调委做好医疗纠纷协调工作。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并报区社发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院务公开制度、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安全责任等制度。
第二十二条 医务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预防医疗纠纷发生:
(一)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 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三)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等情况,并及时解答其咨询;
(五)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1号)等规定书写病历资料,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 患者及其家属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维护医疗秩序;
(二)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三)按时支付医疗费用;
(四)发生医疗纠纷后,按法定方式和途径表达诉求;
(五)按规定将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患者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
第二十四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或家属有权复印或复制其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 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患者及其家属应当依法文明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有抢夺病历、围攻医务人员等过激或者违法行为,不得扰乱正常医疗秩序。
第四章 报告
第二十五条 区社发局应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报告制度,规范医疗纠纷报告时限、内容及程序。
第二十六条 由医疗机构自行处置的一般性医疗纠纷,在每月25-30日向区社发局报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即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并在2小时内向区社发局、所在街道值班室报告,且在处置完毕后及时向区社发局提交报告,如实反映医疗纠纷发生经过及调查、处理情况:
(一)停尸闹丧,聚众占据医疗机构诊疗、办公场所的;
(二)在医疗机构摆花圈、设灵堂、拉横幅,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的;
(三)堵塞正常就医通道,抢夺、损毁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或者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的;
(四)阻碍医务人员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的;
(五)故意歪曲、扩大、传播事实,误导不明真相 群众参与或唆使(邀请)社会人员参与医闹的;
(六)其他因医疗纠纷导致严重影响正常社会治安秩序的。
第五章 处置
第二十七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启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其主要负责人为医疗纠纷处置第一责任人,应按下列规定处置:
(一)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及时、主动与患方进行沟通,认真听取患方诉求;组织相关专家会诊,并将会诊处理意见告知患方,答复患方咨询和疑问;积极做好医患纠纷的化解工作。
(二)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封存后的资料由医疗机构妥善保管。患方提出复印相关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依法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三)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按规定及时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冰冻条件的可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的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四)医疗机构应及时告知患方医疗纠纷处理途径: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 2.向医调委申请人民调解;
3.向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4.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五)医疗机构应妥善保存调解处置医疗纠纷相关录像、录音、会议记录、调解协议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1年。对重大医疗纠纷应当注重证据收集和保全,特别是职业医闹的录像和录音证据,以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第二十八条 区社发局在接到发生扰乱医疗秩序和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医疗纠纷的报告后,应按下列规定处置:
(一)责令医疗机构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二)及时向联席会报告有关情况;
(三)对经鉴定属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依法对医疗机构及其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理。
第二十九条 区公安机关在接到关于医疗纠纷引起的治安警情后,应按下列规定处置: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核实情况;
(二)开展教育疏导与法律、法规宣传,制止过激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三)依法处置现场发生的各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防止事态扩大;
(四)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患方拒绝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劝说无效的,区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将尸体移送至太平间或殡仪馆;
(五)依法处对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调查、取证。第三十条 医调委接到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后,应及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双方意愿,引导医患双方依法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人民调解员需要查阅病历资料、向有关专家和人员咨询或者询问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
第三十一条 医调委对当事人提出的医疗纠纷调解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
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医患双方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 医疗纠纷调解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调委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
(一)一方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已向社发局申请行政调解的;
(三)一方当事人拒绝医调委调解的;
(四)已经医调委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再次申请调解的;
(五)非法行医等引起的不宜由医调委调解的医疗纠纷。终止调解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第三十三条 医调委受理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后,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调解:
(一)指定1名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并可根据需要指定若干名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员提出回避申请的如属正当理由应当予以更换;
(二)召集医患双方当事人到指定调解场所进行调解;
(三)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参与调解活动,委托人应当向医调委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三十四条 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应当制作书面调解协议。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医调委印章后报区法制局(司法局、信访办)、区社发局备案。
依法达成的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医调委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第三十五条 经医调委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定,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第三十六条 医调委应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调解终结(不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调委和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延 长的期限,但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不超过30个工作日。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七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当依照《保险法》相关规定以及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向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报案,并如实向承保公司提供医疗纠纷的有关情况,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调查核实。
医调委制作的调解协议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调解书或判决书,应当作为医疗责任保险理赔的依据,被保险人据此申请赔偿保险金。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社发局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的;
(三)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四)未按照规定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五)未制订有关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的;
(六)未按照规定向区社发局报告重大医疗纠纷的;
(七)未按正规渠道解决医疗纠纷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
(八)越权、擅自做出赔偿或补偿决定,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
(九)其他依法应当予以处理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患者或其近亲属及有关人员有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情形的,由区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第四十条 医调委及其人民调解员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严重失职违规的,由区法制局(司法局、信访办)依法予以处理。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中,有违纪行为的由区监察室处理。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患方包括患者、患者亲属及其委托代理人。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医闹,是指发生医疗纠纷的患 方或患方雇佣(邀请)的人员采取非法方式,严重妨碍医疗秩序,以达到索取高额赔偿或其它目的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